教育之我见
教育教学之我见
我从 教这么多年 , 在教学上兢 兢业
用 新 的教 育 模 式 、 段 和 方 法 , 新 生 老 师 尊 重 的 同 时 也 学 会 了 尊 重 别 人 。 学校 间的学科研讨 , 手 为 注意跨 年级地区 的
要 感知、 感受 、 悟知识 创造条 件 ; 二 , 第 四 , 公平 。爱学生就 是要 客观公正 交 流 。使 自身 在不 断 交 流 探 讨 中增 强 思 感 其
我们 的教 育 日的。二 是教 育的感 悟理 师 , 待他们 所犯 的错误 , 而 对 我们 采取 什 本 以外 的东 西 , 还 更 加 增 强 了 自己 的 念 ,即我们 的教 学要 摈弃 陈 旧的 “ 灌 么 样 的态 度 来 教 育 ,这 个 问 题 至 关 重 教育信念 。除了听本学科 老师 的课外 ,
业 , 绩 突 出 , 了 学 习 一 些 有 教 学 能 成 除
创新精神 、 创新思 维和创新 能力 。四是 教 育的开 放理 念 ,即教师 的教 学要具 备有 开放性 。一 方 面开放是 创新 的前
一
视 同仁 , 厚此薄彼 。 不
三、 要不 断学 习、 断创 新 不
力的教师 的先进 经验外 , 最重要 的就是
1 . 书。 多读 多读 书 , 仅 仅 是 专 业 相 不 断 地 提 高 自己 的 业 务 水 平 , 习先 进 不 学
提 , 们 的教 学 要提 倡 “ 花 齐放 , 我 百 百 关 的 书 籍 ,而 且 还 要 广 泛 涉 及 各 种 _ 的教育理念 , 自己一颗爱心奉献 给 自 f 5 把 家 争 鸣 ” 允 许 学 生 以批 判 性 的 思 维 对 籍 , 以扩 大 自己 的 知 识 面 , 即便 如 此 我 己钟爱 的事业 , 奉献 给孩 子 。以上种种 教 材和 教 师讲 述 的知 识进 行质 疑 , 允 们 也 不 可 能 应 对 每 一 个 学 生 提 出 的 任 是 我 自 己 在 教 学 中 的 一 些 看 法 ,还 望 许 学 生 提 出 自己 的 观 点 , 予 以激 励 ; 何问题。譬如说 , 并 我过 去不太喜欢体 育 各位 同仁看 后多 提宝 贵意 见 ,在今后 另 一 方 面 , 我 们 教 学 不 能 沉 没 在 纸 堆 节 目 , 此 与学 生 交 流 时 学 生 提 到 一 些 的 教 学 中我 将 更 加 努 力 , 断 完 善 、 不 充 里 ,要 让 学 生 积 极 关 注 社 会 、关 注 世 球 星 及 和 球 有 关 的 问 题 时 我 都 比 较 茫 实 自 己 , 为 教 育 事 业 奉 献 自 己 的 一 片
新时代语文教育之我见
新时代语文教育之我见在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语文教育的意义、特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谈我对新时代语文教育的见解。
语文教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汉字和词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课文朗读、作文、阅读等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丰富多彩。
新时代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多元化和开放性。
在过去的语文教育中,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文言文和古代诗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以背诵和默写为主。
但在新时代,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扩展到了文言文以外的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学识和视野。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还强调实践性和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停留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理论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
而在新时代,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和生活化,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针对新时代语文教育的特点,我认为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都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学校教育之我见
中间老师 的信息室传播 最快的 )所 有教育学 生的语言不 仅不 阳光 般的热情 , 让 学生看到榜样 的力量让学 生感到背 负的责
会起到 正面的作用 , 而且让 学生对老师 的品行大打折 扣。 教师 任 和希望 。撒 向学生的是 阳光 , 给 学生带来的一 定是阳光 , 学 只有让 心灵益加深刻 与明亮 , 让精神益 加丰富与 宏阔 , 让品格 生身上就会发 出耀眼的光芒 。 让学生看 到是的纯洁和 高尚 , 结
不能灌输那些小的不能再小为一己之利一家之利一村之利用这种评价体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正能量让其不断的成长壮大这样才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Fra bibliotek下为己任的杰出人才
学校 教 育 之我见
张军侠 ( 陕西省渭甫市澄城县王庄中学, 澄城 7 1 5 2 0 0 )
学校教 育我认为 , 那就是教 书育人 。 老师除 了要 传道授业 生的精神 、 健康 的熏 陶学生的 品格 。 让学 生从 你的行动 中真 正 解惑 , 还 要做 到关注学生 的身心健康 , 教育他们 树立正 确的人 的感 到震撼 , 才能起 到教 育作 用。
一
个。 从心里 已经拒绝你 的“ 循循 诱导 ” , 而 是一个知心 朋友在 胸怀 天下 , 放眼世界 , 畅想未来 。不能灌输 那些小 的不 能再小
相互交 流学习 。亦师 亦友的关系 让学生在亲情 与友情 中健 康 为一 己之 利 、 一 家之利 、 一 村之利 , 用这种评 价体 系让 学生发 成长 ; 做 阳光教师 需要 巨大的感召 力。千言不如一行 , 一边强 挥 自己的“ 正能 量” 让其不 断 的成 长壮 大 , 这样才 可 以培 养出 调学生不能 带手机 , 一边是 自己上课上 自习时手机铃 声响起 , 一批 又一 批具有 “ 先天 下之忧而 忧 , 后 天下之乐 而乐 ” 以天下 这边对学生 进行品德教 育那边却 是收着家长 的礼物 ,一边在 为己任的杰 出人才 。 强调学生不 能搞特殊化 一边却又 自给有的学生 开小灶 ; ( 学生 作为老师只要有 阳光般灿烂的笑脸 、 阳光般平和 的心态 、
基础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
基础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说到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可真是个大话题。
咱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更是根本。
现如今,教育界可谓是风起云涌,变化真是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你想啊,过去我们的课堂可简单多了。
老师讲课,学生听讲,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流程。
就像老电影里的情节,老土得不行。
但现在可不一样,科技一发力,整个教育界都变得活泼起来,真是好似给课堂加了点料。
网络、智能设备,都是教育的新宠儿。
现在的孩子,真是个小精灵,信息量超大,知识获取的途径简直多得让人咂舌。
你想,随便一部手机就能把世界的知识都搬到眼前,真是好比一个随身的图书馆。
不过,这也有个问题,信息泛滥嘛,筛选和判断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有些孩子可能刚打开手机,就被五花八门的内容搞得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该学啥了。
就像挑菜似的,菜摊上好东西多,但要挑到合适的可不容易。
再说说教育方式,现如今可不像以前那样单一。
翻转课堂、在线学习、项目式学习……每一种都能让孩子们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
想想看,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这种改变,让教育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课堂不再是那种让人觉得窒息的地方。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活跃,就像在家里聊天,轻松自在。
这样一来,学习的效果自然也是杠杠的。
家长的角色也悄然变化。
以前总是想着让孩子听话,成绩好,现在可要放开手脚,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个性,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大家都明白,不光是书本知识,社会技能也越来越重要。
这就好比一棵树,光有根不行,得有枝叶,才能茁壮成长。
家长们开始学着放下压力,和孩子一起探索,像朋友一样交流,这种变化可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再说说教育内容,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被淘汰了。
现在强调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孩子们不再只是书呆子,而是小小探险家,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会的热点话题,成了课堂的重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得更开心,也让他们在思维上更加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以教育强国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教育强国之我见我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石。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竞争力。
要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必须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教育是一个长远的投资,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长期支持。
我们应该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教育公平,扩大教育普及率,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改革教育体制。
我们应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
应该推进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激发学校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三,注重教育质量。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水平。
应该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
第四,促进教育创新。
我们应该鼓励教育科研和教育技术创新,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就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改革教育体制,注重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教育强国。
5. 提高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正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我们要注重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让我国的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我们要加强对外国优秀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进和创新。
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要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加强对国际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打造国际化教育环境。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的交流活动和项目,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意识和能力。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家庭教育之我见4.2李辉杨
家庭教育之我见——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安康市一小四二班李辉杨我的家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信任的家庭、相互体贴的家庭。
爸爸妈妈非常关心我,每天都和我沟通交流。
我们相互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交流我在学校的新鲜事和烦恼。
有时我也会做错事,爸爸妈妈也会非常生气,也会严厉的训斥我,但每次又都会让我心服口服。
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到无比的幸福。
通过他们的家庭教育,我渐渐有了积极、上进、自强、自立的良好习惯。
从小妈妈教育我,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见到客人要问好。
有一次,奶奶来我家了,我立刻迎上去向奶奶问好,等她坐到沙发上,我又拿起一个玻璃杯给奶奶倒水,然后端过去,让她喝水。
奶奶喝完水对我说:“杨杨懂事了,学会懂礼貌了!”我高兴的回答:“多谢夸奖!”我还会在见到爸爸妈妈所有同事朋友时热情地向他们问好。
从小妈妈教育我要诚实。
妈妈的诚实教育法有很多,有时给我讲故事,有时告诉我自己小时候是怎样做到诚实的。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妈妈讲的那个小故事《樱桃树是我砍的》。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家里。
一天,庄园主从外面带回一把小斧子。
庄园主有个不满十岁的小儿子,看到闪闪发光的斧子,非常喜爱。
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于是跑到樱桃园选中一棵小樱桃树,用力砍下去。
小树拦腰折断了。
闯祸了,孩子赶忙把斧子送回原处,躲进屋里。
后来庄园主发现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心疼欲裂,大发雷霆,并指使果农一定要把砍树者追查出来。
躲在屋里的孩子坐不住了。
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出来,低着头对父亲说:“爸爸,这棵樱桃树是我砍的。
”父亲问明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一百棵樱桃树还要宝贵。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感受到了诚实是那样可贵,他教会了我怎样面对自己的错误。
从小妈妈教育我做事要认真。
写作业时妈妈总是要求我:“你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要做到写的字要工整漂亮、正确率要一天比一天提高,认真度也要慢慢提高不能马马虎虎。
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我见心得体会
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我见心得体会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个体的成长和成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变革和创新,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过去,教育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天赋、优势和潜能。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其次,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全面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品德、创新能力和社交技能。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在多个领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
第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教育课程应该与时俱进,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相匹配。
与此同时,课程内容也应该更加实用和贴近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第四,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术成绩,但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因此,评价体系应该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包括学术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评价应该注重个体发展进步,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分数排名。
最后,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责任。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也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学 作业——教育的本质之我见
教育本质之我见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种对自我的觉醒,然后被指引着形成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的认识。
首先,教育是一种自我觉醒。
康德曾说过,启蒙是一种自我觉醒。
而这种启蒙在普遍意义上讲就是教育。
每个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同,所处的环境各异,自我觉醒的时间也不一样。
因而,自我觉醒就具有两个特征:时间性和空间性。
而教育则是促进自我觉醒,故,教育同样具有时空性,因而,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是终身的。
每个个体从出生以后就被一种类似朦胧的东西笼罩着,随着成长,这种朦胧逐渐清晰,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幸打破这层薄纱,即自我觉醒。
达到自我觉醒时教育的首要任务,但还不是最终目的。
只是一个起点,对个体来说是一个起点,同样更是教育的新起点。
其次,教育进入了新起点,它的任务即为指引那个自我觉醒了的个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认识。
自我觉醒了的孔子形成了入世、救世的态度,于是有了仁、义、礼、智、信德认识;自我觉醒了的庄子形成了出世的态度,于是有了任天地之逍遥。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康德的三大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等等,自我觉醒的个体对人生、世界的独特认识即形成了世界的特殊性,这种独特性或特征性中,无不散发着内在一致的普遍性。
教育在第二阶段所起的作用更加具有向内性,即依赖于自我觉醒的个体的内省性,因为此时个体的意识或注意力是主动指向外部的,从内而发,外铄的力量已经非常小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似乎在促使自我觉醒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因为此后的教育更表现为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过程了。
此外,教育也绝不是单纯的主观认识,一种形而上的探索,但凡如此认为的人均没有心理学的常识。
每一个独特认识或态度必然伴随着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系统,这套行为系统不仅指向于内,更多地指向于外、他人、社会和环境。
故,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自我的觉醒,然后被指引着形成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认识。
幸福教育之我见
幸福教育之我见幸福教育之我见以理想主义的态度拥抱当今中国教育从而构建教育的美好未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容并包各种优秀的教育理念;鼓励学校和教师个人发扬个性,立足于本校本人优势打造品牌学校和优秀教师,成就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学生,最终实现幸福的教育和幸福的人生。
通过一段时间的师德修养学习,从中领悟到幸福教育的真正含义。
之前,由于长时间的循环的教书,育人,产生职业倦怠的困惑。
职业倦怠由表及里依次呈现出三个特征:生理上的疲惫,感情上的淡漠,价值上的困惑。
造成了教师的痛苦,影响教师通向幸福的路。
而哲学意义上的幸福在教育中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主观——感知幸福的能力。
其二是客观——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想从以下两方面论述一、怎样才能感受到幸福教育首先,要有一种阳光的心态。
阳光心态意味着教师如何调整自己,强调了自己在教育中体现幸福教育的品质特征:即接纳,包容,尊重,仁爱,积极,进取。
这样的心态看起来是充满感性的词汇,而实际上跟对教育职业或事业的理性认识密不可分。
其次,要明确教育幸福从何而来?作为教师,从事幸福教育,当然是人人都追求的美好愿望。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体验到最多的却是痛苦。
从教师的职业情境出发,这些痛苦的表现各式各样:比如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年轻教师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比如神性和人性之间的冲突,许多老师在其中纠结和尴尬,找不到自己准确的位置;联系现在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够理想,不太公平等等使得老师们觉得实在委屈。
当然更大的痛苦来自于教育耕耘中种种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回报,来自于冲突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来自于自己缺少方法的辛苦和看不到成功的痛楚。
这些都是老师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感受,但是不应该回避和粉饰。
因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就是引起冲突,引发思考,引发体验,而情境又是引发体验的重要因素。
尽管有种种痛苦,但痛苦是可以升华和成就幸福的,它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命更为丰厚,也使得我们更加努力追求幸福。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教育智慧之我见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教育智慧之我见
让教育智慧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是要让学生具备安静的能力,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素质,要学会把自己的思维定住,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才能让学习变得有效率。
其次,要让学生具备定力,这是一种自制力的体现,要学会把自己的行为控制住,把学习计划实施到位,这样才能让学习变得有条理。
最后,要让学生具备智慧,这是一种智力素质,要学会把自己的思维宽广,把知识点理解透彻,这样才能让学习变得有深度。
只有综合运用安静、定力和智慧,才能让教育智慧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加强自制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智力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教育智慧。
新时代语文教育之我见
新时代语文教育之我见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更加注重传承和创新。
我的观察中,新时代语文教育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新时代的社会要求人才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这不仅包括传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二、注重学科整合和多元化教学。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需要摆脱“唯语文论”,意味着语文的教学需要和其他学科整合,实现跨学科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采用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注重知识的有机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不应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例如,人际交往、职业素养、公民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应该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和人生。
四、注重语文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的国家,语文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例如,通过诵读古诗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五、注重创新教育理念。
新时代语文教育需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尤其是教育方式和方法上的变革。
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语文教育更加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要求。
综上所述,新时代语文教育应该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科整合和多元化教学、知识的有机结合、语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发展和建设。
这样才能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回归教育原点之我见
积极情感 ,让 学生产 生一种强烈 的解 决 问题 的愿望 。 如在教 学《 养成 良好 的生活 习惯》 一课 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如 我设 下 问题 :要想 身体好 , 先要 吃好 , “ 首 什么样 的饮 食 习 惯对 身体 有利 呢 ?” 这样 , 一下 子打 开 了学生 的话 匣 子 。通 过对 比分 析 , 使学生从 心底里切实认识 到 了养 成 良好 习惯 的重要 。
二、 论辨析 , 学 生口“ ” 讨 激 动
课 程标准 指出 :讨论是最 常用 的学 习 、 “ 交流 活动 形 式 , 以是 小 组 的 , 可 也可 以是全 班 的 ; 以 是 随机 可 的, 也可 以是 专 门安排 的。” 可见 , 讨论 对课堂教 学是 至关重要 的 ,也是实施 品德课 程最有效 的途径 之一 。 因此 在 教学 中 , 师要善 于把 握教 学契 机 , 合一 些 教 结 生活现象或社 会热点组 织学生进行讨 论辨析 , 让学生 分清是非 、 明真伪。 不贪小便 宜》 辨 如《 一课 , 的头 学生 脑 中已存 在“ 老实人 吃亏” 等消极 观念 , 课堂上 就允许 学生 暴露 真实 的思想 , 先让 他们说 出阴 暗的一 面 ( 占 了便 宜 , 产生危 害 )再 让学 生例举 光 明 的一面 ( , 社会 上诚实 的人是主 流 ) 。在这种真 实的心灵撞击 中树立 正确 的观 念 , 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 的憎恶 。 三、 生活体 验 。 诱学生心“ ” 动 课 程标 准指 出 :儿 童 的 品德 和社 会性 源 于他们 “ 对生 活 的认 识 、 验 和感情 , 体 儿童 的 现实 生活 对其 品 德 的形成 和社 会性发展具有特殊 的价值 。 因此 , ” 教育 的 内容 必须贴近儿 童的生活 , 映儿童 的需 要 。虽然 反 思品课程 是 以儿童 生活为基础 的 , 决不 是儿童生 活 但 的简单 翻版 , 就决定 了教 师必须用经 过生活锤炼 的 这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
基础教育改革之我见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基础教育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现状、困境、策略以及预期影响。
通过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分析,期望能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与成果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课程改革,到教学方法的革新,再到评价体系的完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些改革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挑战然而,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其次,师资培训不足,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亟待更新;最后,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需要教育系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四、改革策略与方法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和方法: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芬兰的基础教育改革为例,芬兰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跨学科学习、个性化教育计划、教师专业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为全球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六、改革预期与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将对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基础教育改革将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改革还将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
跟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
跟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教学,是每个教育家最重视的问题,如何调教新社会下新异思想的孩子,更是每个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跟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关于跟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1:浅谈教育之我见作者:如影随月关于教育是万能论还是无能论,我们已经听过无数的探讨和研究了,真的没有办法直接评价这两种说法。
我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也不是什么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
我才接触教育事业四个月的时间,真的没有资格在这里大谈什么教育理论,教育知识。
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是想把自己当老师这四个月的时间,我的感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只是个人的一些瞎话,个人的一些傻话,请别给我上纲上线,请也别给我批评指正,你就当做是一个酒鬼的醉后胡言乱语就好。
从我毕业离开小学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离开校园也有一段时间了。
没有想到小学基本还是我们那个时候的样子,或者说教育还是我小时候的教育吧?没有什么变化,说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讲了好久的“减负”,这就像工资一样,年年都在理论上倡导,年年都在原地踏步不走。
中国的教育真难啊!前段时间好像是召开了一个什么关于教育的大会,易中天老师问我国著名教育家杨东平教授:“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他想了半天说:“教育吧,足球没有希望也就算了,教育不能没有希望。
”真的是如果真的要把关于教育的话写完的话,估计今晚我也就别想睡了。
有时间一点一点来吧,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问题我还是严谨一点吧,真的需要下去查很多资料了。
我可能会从,教育理念,教育分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来写,想到什么写什么吧?当然,想谈教育,中国的砖家很多的,这方面教兽也很多。
我已经不记得是谁说过:“中国的教育正在被一群不在一线教学的人领导着,走向光明的理论未来!”是谁说的原话来着?(好吧,告诉你算了,是我)不开玩笑了,我先来谈谈我的教育理念吧,今天也就说说教育理念吧,我们这么多年了,到底是想搞成什么样的教育啊?几千年前,西方先贤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摆脱生活的奴役!”我不知道我们过了几千年了,我们大多数人到底还是教育的失败者,成为了生活的奴仆,不过有意思的是,成为奴仆,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好奴仆成为了我们当代教育的一个特点了。
家庭教育之我见
家庭教育之我见家庭教育,一直是我感兴趣的话题。
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也是一个家庭条件、爱的表达、人际关系和亲子沟通的综合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和经验。
首先,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爱。
爱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又至关重要的概念。
孩子需要感受到来自父母亲的爱,不论是通过言语还是行动。
我经常听到许多人抱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压力很大,家长往往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
但我认为,关键在于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内,保持我们的关注和体贴,并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
当我们用关爱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就会对我们的言行感到欣喜和满足,并且更容易倾听我们的话语。
事实上,我认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靠爱和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因为爱是一个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东西。
其次,家庭教育需要围绕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展开。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兴趣、优势和弱点。
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尊重和接纳孩子的个性特点,让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成为他们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
家长可以尝试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比如带他们去博物馆或学习课外知识,或者给他们提供时间和机会去交朋友,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
当孩子身处于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中时,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就更加容易实现,孩子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其次,亲子沟通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在亲子交流中,父母需要学会用平等、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亲子沟通是两个双向的行为,父母需要学会聆听孩子,不仅仅是听他们的言语,更要深入到他们内心的想法中去。
当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建议时,父母也需要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自由。
另外,在进行亲子沟通时,父母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出积极乐观、正义和诚信的价值观念,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认知和负责。
最后,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和有责任心的成年人。
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
简述叶圣陶教育的理念文章一:叶圣陶教育之我见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我们学生也应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
我认为,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兴趣为先”和“终身学习”。
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以人为本”,这是叶圣陶教育理念的核心。
他认为,在教育中,要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该积极地关注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基础。
“兴趣为先”是叶圣陶教育理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教育中强调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育者需要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终身学习”是叶圣陶教育理念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为此,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训学生具体的技能和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为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点分析:本文主要从叶圣陶教育理念的核心、兴趣为先、终身学习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对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用词方面,文章着重运用了“培养”、“激发”、“促进”、“吸引”、“自主学习”、“基本素质”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文章二:叶圣陶教育理念之探索叶圣陶是一位有着独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我而言,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叶圣陶强调以人为本。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每个人的个性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注,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进行自我发掘和自我实现。
中国教育之我见利与弊400字
中国教育之我见利与弊400字
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然而,中国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利与弊。
中国教育的利在于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中国教育投入大量资源,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的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生可以在这些学校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学到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中国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中国教育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学生们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往往只注重死记硬背,缺乏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其次,中国教育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过于注重分数的评价标准,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学生和家长只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的发展机会和平等权利受到了限制。
中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然而,中国教育也存在着应试教育过重、评价体系不合理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要改善中国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公平之我见(共9篇)
教育公平之我见(共9篇)教育公平之我见(一): 作文:教育公平之我见提纲:一.教育根本:让全人类提升智慧,人类的文化、文明得到传播,让全人类摆脱贫穷、愚昧.二.现实:因资源贫缺,尤其是在生产力欠发达的的时代,教育资源更为奇缺,表现在师资、财力的投入、教学场所的不足、图书资料的配罟不公等等,因而导致了客观上的教育不公.另外,更有人为与教育体制上的教育不公:搞重点班、争优质学位等等.三.正因为诸多教育上的不公平,才更要提倡教育的公平.一要在教育体制上实现制度公平;二要在实操中突破人的公平(消除从小种下偏见种子的所谓重点班等),三要全民参与,全员监督.教育公平之我见(六): 关于论语的几个简答题...有急用啊1.请谈谈你学习《导读》这门课程的心得与体会.2.试述儒家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价值.3.谈谈《论语》中的君子之道.4.谈谈你对儒家孝道的理解以及孝的现代意义.5.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请结合《论语》中“礼”的思想,谈现代人的道德修养.6.请你谈谈孔子的“教育观”.7.从社会现实出发,谈谈你对孔子“义利”观的理解.8.谈谈你对中庸的理解和如何在社会中做到中庸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请结合《论语》中的“信德”原则,谈现实生活中的诚信之道.10.孔子一直强调“君子之德”,而现代人则强调“道德自律”,请谈谈你对两者的理解,并阐述其在社会伦理实践中的现实意义.1 一、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自己的人生观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对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座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你都能做好每个人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二、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特别是看到北京大学教授于丹编写的《论语》心得一书,更是耳目一新,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其中印证的每一个小故事,内容虽短小浅显,却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大道理,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自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以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告诉你们我们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中愿与他人凡是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有可比性,关键在于比较方法要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我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三、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爱己.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为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之恒爱之,敬人者之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至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在《论语》中,还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诲人不倦”和“终身学习”的精神.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智慧之光,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现代的素质教育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论语》是一本圣贤书,有很多内容我还没有读懂、读透.我还要认真学,持之以恒,结合实际用心体会,立足于现实需要,用现代意识进行诠释,并努力内化、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用于指导修身与工作2 中国儒家伦理范畴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征:忠恕之道特征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具体事例:1 我们今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现呢2 在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氛围中,中国、印度和缅甸的政府领导人曾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首先倡导的,其中内蕴的基本道德理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实这也是儒家忠怒之道德一个代表事例了.3 君子与小人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窃以为世上没有永远的君子,也没有永远的小人;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关于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做一个真正的君子是很难的,与其做个伪君子,还不如做个好小人.4 在中国古代孝道的发展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与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和极度重视人伦道德的思想取向是息息相关的.由于儒家的孝道在先秦时代已经确立,并经两汉时期的强化,与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政治运作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即使是以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佛学和佛教,也最终选择了向儒家的孝道相妥协的策略.在佛教的发源地古代印度,出家就意味着出世,意味着与家庭断绝一切世俗联系,也就谈不上中国儒家式的尽孝.当佛教从东汉末期进入中国之后,起初也想坚持自己在家庭伦常方面的旧有主张.但是,在受到以儒家文化为首的主流文化的反对之后,为了彻底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要求,进入中国社会的佛教不得不改变观念,逐渐放松了出家人与家庭的世俗联系,直到接受了他们与家庭成员的旧有关系.一个佛门出家人,虽然不能与亲人生活在一起,但却有义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家人来往,为父母尽孝.这就说明,儒家的孝道既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又完全适应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道德伦常.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想从根本上构建合理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就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地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梳理总结:一、孝道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适用性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孝道的一些具体要求,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予以摒弃.但孝道同时又具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人类共同适用性.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弘扬孝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使尽孝尽悌与市场经济的规则形成良性互动,既可以保证孝道这一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弘扬孝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国家的基本细胞.而保证家庭和睦稳定、生机勃勃,恪尽孝道就是基础的基础.应该把家庭美德与家庭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以及家庭问题同国家的安定和谐等关系统一和一致起来,非常有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建设.四、新时期的孝道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地应对现实问题从历史上和理论上理解孝道的积极意义并不难,难的是把传统的孝道美德与现代的精神理念相结合,有效地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其次,独生子女增多,赡养老人的责任和负担加重的问题.再其次,进城务工农民以及由于社会分配造成的人员流动,对于这部分人如何实现尽孝这些都需要我们以继承传统孝道美德为基础,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做出适时的合理调整.5 《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6 孔子的教育方法实际就是素质教育的前身:a)、“听其行而观其行”(强调实践的作用)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强调榜样的作用)c)、“以友辅仁”(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d)、“不迁怒不贰过”(强调受教育者端正态度的重要性,不要迁怒他人,知错能改)e)、“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严于律己)f)、“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 7 在对孔子义利思想既往的考察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其实,孔子并非是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以义制利.正确理解和客观阐释孔子的义利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应明确利是义的前提和基础,把人民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义利观.8 一,对孔子中庸的理1,从伦理道德入手,探求事物的普遍真理,从而使中庸成为对待和处理包括伦理道德问题在内的一切哲学范畴.中庸就是仁、义、礼与知的结合.2,时中精神的体现,政治上:使民以时,治学上:学而时习之,言论上:时然后言,生活上:劝人不时不食.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治学上,无论言行还是日常生活,一切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求其当而适宜.二,在现实中运用中庸的哲学的好处1,政治上:为政以德,选贤与能,壁如北辰.从政者应具备五美.庶富而教,讲信修睦;礼刑并用,刑罚必中;宽猛相剂,政事以和.2,在治学上: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2)教学相长,适时而发;3)学而时习之,下学上进;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3,在现实生活中,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以实现人生的境界.9 《论语》中“信”字先后出现有38次.除少数“信”属虚词外,其余多属实词,作“诚信、信用”或“相信、信任”讲,这两层含义又是从相互联系的两个角度来阐述的:一是从主体(即行为发出者)的角度讲,要做到诚实无欺,信守诺言,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二是从客体(即行为接受者)的角度讲,要相信他人,对人信任,如:“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又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这两层含义相辅相成:前一层含义是后一层含义的前提和基础,即只有做到守信,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而后一层含义又是前一层含义的目的,即为了使他人信任自己,必须诚实守信.归根到底,就是诚信道德问题,即信德思想. 10 一、君子人格的道德内涵在关于“君子”的诸多论述中,《卫灵公第十五》中孔子的一句话综合了君子人格的道德内涵:“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君子义以为质孔子反复强调,“君子义以为上”(阳货第十七),“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 君子把利看得很轻,穷不失义,弱不丧志,并把义利之辨看成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儒家强调君子应该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心灵的净化,鄙视那些只顾蝇头小利的人.重义轻利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原则贯彻到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就是重视道德境界的提高,反对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求. 但这并不是说君子不懂得利与义的关系,一概反对利,而是强调正当谋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利固然不可一概排斥,但利的追求始终必须处于义的制约之下.正是在此意义上,孔子一再强调“见利思义”(宪问第十四);如果不合乎义,则虽有利,亦不足取,“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相对于义,利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甚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述而第七).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第十五),君子应把弘道作为人生的追求的最高目标,提倡精神追求重于物质享受.因此,“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第十四).“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第四). 2、君子礼以行之君子以“义”为质,是就君子内在的道德品质而论.就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论,则“君子礼以行之”. 儒家所说的礼,是指作为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一套生活行为准则.守礼,社会才能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第十二)的局面,实现上下和谐的社会环境.所以,遵守“礼”是君子最首要的要求.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颜渊第十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如果行为处世只知动机上的善意,却不知遵守一个人际互动中的规则,那么在社会活动中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冲突与争执,这就是不智的行为.孔子警告说:对人恭敬却不重分寸,就会反而因过度恭敬而举措多余,不必要来礼的时候还一直多礼,这就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做事谨慎是对的,但是不重视情境的需要、不知以礼节之,就会反而显得胆小怕事,令人讨厌;勇于任事是应该的,但是不重视适度的礼节,就会破坏大家共事时的和谐气氛,而显得自己是一个鲁莽无礼之徒,造成别人做事的麻烦;直爽耿正是对的,但是若不知道别人的处境,只是一昧地直来直往,那么对于他人的生存将造成极大的压力而使自己非常不受欢迎.所谓“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第八》).具体说,君子遵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辞让谦和.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与士是这样做的:“君子周而不比”(《论语为政》)、“和而不同”、“泰而不骄”(《论语子路》)、“矜而不争”(《论语卫灵公》),“切切偲偲,恰恰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卫灵公》).教育公平之我见(七): 帮找一篇相关“从中职生资助政策想到的”的文章内容要求:文章的体裁不限内容应结合家庭和自己(中职生)的切身感受,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计算机),以小见大以近及远,谈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体现政策的理解,体现真情实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之我见
作者:兰元强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5期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地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诚然,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那套陈旧的方法。
教不法,却埋怨学生素质低,殊不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有些教师课堂讲授倾泻無余,课后作业纷纷而来,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哪有一点容其思考,自由支配的空间?学生没有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时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学习主动权。
也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事事包办全盘“师”化,这样的教学却违背了教学的规律,学生创造力又从何谈起呢?这样的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能力,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给人留下广阔思维空间的例子。
如一幅图黄上,断画一截山峰,下面是树木人家,中间烟锁云断,出现了空白。
出现这些空白,其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让观赏者在想象中体会到空白的丰富内容。
再如是我们平时看到演奏家在演奏乐曲时,忽然旋律中断,嘱然而止,在这短暂的音响空白中,听众在紧张的节奏中松弛过来,仍觉余音缭绕,此时可真是无声胜有声啊!这叫做截断的“空白美”。
画家是如此,演奏者如此,难道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也应该来个如此的偿试吗?具体说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则是主体。
要体现这一观点,教师必须有意设计“空白”,让学生有补白的机会。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因,而是在事物的内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教师的作用只能外因,学生才是内因。
我们来看一位很优秀的教师提供的有趣例子:有一次,一位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打瞌睡。
下课铃响时,他醒过来,抬头看见了黑板上留了两道题目,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
回家后,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就是算不出来,但是他还是锲而不舍。
终于,他算出了其中一题,并把答案带到课堂上。
老师见了不禁瞠目结舌,原来老师认为那两道题目出错了,而且和很多拔尖的学生也算不出来,都以为是无解的。
如果该生事先知道这些的话,恐怕他就不敢去演算了。
我们姑且不谈这位学生是否优秀,但他能奇迹般地挖掘了自己数学的内在潜能,超常规地发挥,解答了这一道难题,这就是学生内在潜能所至。
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挖据学生的内在潜能。
总之,教师在启发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抛开“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要在中间留有一定“空白”,由学生在这块空白的地方自己活动,使其通过活动去索取知识,这是其一。
其二是在这块“空白”里教师要吸引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假若没有留着一些“空白”来,那么学生诸多问题就得不到解决,相对智力也得不到发展。
其三是在这块“空白”里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现在,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更新旧观念,才能具有敏锐的洞悉力和足够的智慧去“寻金挖宝”,才能担负起培养祖国栋梁人才的历史重任。
教学工作中的我虽兢兢业业,但并未犹鱼得水、玩转自如。
直到有一天随手翻到孩提时代的笔记,无意间再次看到这句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我被这句话所撼动。
此时的我若有所思……
我自信认为自己的课堂很精彩,因为我每次上课前都会花费十二分的精力来备课,唯恐漏掉一个知识点。
但每次课堂孩子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却是一次比一次少,直到不再有任何学生回答问题。
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每个环节安排都挺合理的,所涉猎的知识层面也在语文大纲的要求之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我抓耳挠腮之时,一个学生的话,提醒了我,准确地说是“点醒”得不到解的我。
她说:“每次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您都是板着脸,几乎都没笑对过我们,回答对了,也没有表扬肯定我们,尤其是回答错了,您会毫不留情的指责我们。
其实大家很畏惧您的,不敢回答问题”。
找到问题的症结点,我开始试着改变自己,开始对孩子微笑,开始鼓励孩子,肯定他们。
慢慢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了,孩子们的成绩也飞速发展。
而我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偷偷跟我说:“邓老师,您笑起来好帅啊,我们大家都爱上您的课。
”
这个事例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吗?我并没有改变课堂内容与知识,我只是改变了一下自己严肃的面部表情和讲课时的语言风格,但收到的各方面的效果确实大之又大的。
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也更近了,而我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可以说这句话引发了我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场思想变革。
随着时间的累积,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汇聚成一个个小小的故事。
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田,印在了我的脑海,而我对师爱的这个“爱”字,也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
师爱,是无私的爱,这种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爱,是智慧的爱,这种爱是激励、包容、赏识和拒绝。
师爱,是理智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
师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我深信:爱是能传递的,爱也是能创造的,爱更是能升华的。
不过这种爱是需要无私、智慧、理智、积极主动来作支撑的,这四者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我也深信这种“爱”将会充斥在我整个的教育生涯中。
作者简介:兰元强,男,出生年月1969.01,广西,大专,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