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背景材料
《女娲造人》资料汇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女娲造人》资料汇编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
她有人的孤独感。
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
例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1、第4段“女娲照水影”写出女娲的调皮可爱。
2、“掘起、掺和、揉团、拉下、伸入、搅成、挥洒”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动作。
3、“兴高采烈、欢呼、欢乐、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等词语,充分表现了女娲造人的喜悦感。
4、“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使女娲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
5、“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的勤劳、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
这是作者的想象(师板书想象)。
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改编这个故事。
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生有兴趣的讨论)师:请同学叙述自己改编的故事。
生23: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看到大地上弱小的动物常受到强大动物的欺凌,所以决定来造一种生物来管理大地上的一切。
于是就创造了人。
师:多新奇的想法啊!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生24: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因为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师插言:神力),她手一挥,池塘里的泥便像雨点一样落在大地上,泥点一落地,她吹一口气,便变成了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知识点梳理
第21课《女娲造人》一、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二、故事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三、理解词义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3.绵延: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6.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五、问题归纳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上《女娲造人》内容概况
《女娲造人》内容概况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
她不仅创造了人类,还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还没有人类。
女娲看到这种情形,便产生了造人的想法。
她用黄泥和水,按照自己的形象,捏出了一个一个的小人。
这些小人成为了人类的祖先。
女娲不仅造出了人类,还教会了人类如何生存。
她让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家禽、织布做衣等技能。
为了保护人类,女娲还创造了房屋、道路、桥梁等设施。
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女娲还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她为人类消除了各种灾害,治愈了疾病,让人类得以安居乐业。
总之,女娲造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之一,它表达了人们对创造、劳动、智慧和爱的赞美和敬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及原文《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②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
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
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知识点梳理第21课《女娲造人》一、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二、故事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三、理解词义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3.绵延: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6.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五、问题归纳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女娲造人》课件
拓展积累
中国神话中的人物
神话通常以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为主人公。中国神
话中,常见的自然神或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有女娲(女娲造人、女娲补
天)、盘古(盘古开天辟地)、伏羲(伏羲画卦)、神农(神农尝百草)、
夸父(夸父逐日)、精卫(精卫填海)、后羿(后羿射日)、嫦娥(嫦娥奔
月)、吴刚(吴刚伐桂)、共工(共工怒触不周山)、仓颉(仓颉造字)、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 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 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 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 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 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 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燧人氏(燧人取火)、哪吒(哪吒闹海)等。
作者简介
袁珂(kē)(1916—2001), 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 《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 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 论文集》《神话故事新编》 《山海经校注》等。
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根据古代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 成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 了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 传说充满生活力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新课导入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女
娲
补 天
四大神话
嫦 娥 奔
月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 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一. 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
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
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
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
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
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
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息
比读深研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 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增添景物描写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的景象必然会增加 女娲的孤独感。
利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引出下文女娲要 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
比读深研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 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比读深研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 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增添人造出后的反应、人造出来之后的欢欣场面
“兴高采烈”“跳跃”“欢呼”等词语准确地表现了第一个人获得 生命后的喜悦。
“妈妈”的呼声,使天地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与袁珂对话
贰
这篇课文是袁珂先生根据《风俗
与
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
袁
的,比较课文和《风俗通》中的女
珂
对
娲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
话
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么丰富这些内容的?
……
怎
女 娲 为 什 么 造 人
女 娲 怎 样 造 人
造
怎
人造样
以人造
后的更
的辛多喜劳的Fra bibliotek悦人
样 让 人 类 自 己 繁 衍 生
与
女娲是人类还不能科学地看待世界时,通过幻 先
想创造出来的用来解释自身来源的神话形象。
民
神话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 对 话 术方式加工过的表现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故事。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 这已不再是一个会 诞生神话的时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袁珂简介
袁珂简介
袁珂 (1916.7.12—2001.7.5),四川新都人,生于四川新繁县。
神话学家。
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
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袁珂先生的大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翻印,在国外有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国、世界语等多种译本。
其作品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袁珂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举世皆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神话传说当成学问来研究,是建立中国神话学的主力学者。
第二、对神话学资料的收集、整理、梳理、分析、研究、出版,以及普及神话学知识方面的工作和著述甚丰,其中《中国古代神话》一书,改变了疑古派和言必称希腊者所谓的中国神话资料贫乏的误解和谬见;而《中国神话大词典》一书则是神话传说(包括对民间故事的提炼)资料集大成的巨著,笔者的论文《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就是从该词典中找出79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它们记录了一次天外星体撞击地球的全部过程。
第三,袁珂先生提出并论证了广义神话的概念,扩展了神话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
第四、袁珂先生长期鼓励、指导青年学者进行神话学研究,而且这种指导是客观的科学的不追求任何私利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21课《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性质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的编写更注重提出“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
倡导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女娲造人》是一篇阅读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能力一般,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二、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七年级上册语文共6个单元,22课,其中以散文和记叙文为主的有3个单元,写动物小说1个单元,议论文、散文和现代诗歌1个单元,童话、神话、寓言故事1个单元,《女娲造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它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
袁珂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
揉团róu tuán用手来回擦或搓。
泥潭ní tán泥坑。
绵延mián yán延续不断。 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指 特别高明的本领。
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形容十 分开心高兴。
开辟kāi pì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 指宇宙的开始。
灵机líng jī灵巧的心思。
自主学习3
1、女娲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要造 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出来的人 是什么样的? 3、女娲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4、人类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么样? 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 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 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 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 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 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想象
女娲 造人
请你也发挥想象,对 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 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
有一天,女娲偷偷地溜到地球 上游玩,她被地球上鸟语花香的景 象深深吸引住了。她跟鸟儿玩耍, 跟花儿逗乐。渐渐地,她觉得这样 玩不过瘾,刚刚熟悉的鸟儿自管自 地飞走了,刚刚喜欢上的花儿凋零 了。
——奥斯本
风俗通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 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 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 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 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 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 婚配。
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 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 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
2、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寂寞的景 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景物衬托出人 物的心情,引出女娲要在世间添点东西 的想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18页)
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对于女娲的记载,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成黄土,造成小人,这项工作 非常费力,女娲忙不过来了,就把一条枯藤放入泥潭中,拉出来,溅出的 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丰富了这些内容:
1、产生造人动机: 2、展现出造人的具体过程; 3、在人被造出后,营造出愉快的场面; 4、表现出女娲的情绪和心里; 5、作者的评述。
望。
学习重点
感受女娲浑厚感人的 伟大的母亲形象,培 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
情。
中国古代 神话故事
走进作者
袁圣时(笔名袁珂、丙生、高标、袁展),( 1916年7月12日~2001年7月14日)作家、神
话学家,生于成都市新都区,享年85岁。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 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 《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
化集粹丛书·神异篇》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 娲创造人类》,选入本课时改为现在的题 目。课文时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 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一篇神话。作者 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 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 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 生活力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根据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与《风俗通》中的 短文》中的短文想象大胆,但情节简单 ,而《女娲造人》情节具体,描写了造人的动机、过程,人类产生的 喜悦感,想象丰富。
总结全文
本文详细论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 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 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力丰富想 象力的解释。女娲塑造了女娲勤劳、智慧、伟 大的母亲形象,表明了女娲的造人动机和女娲 想出来的使人类繁育的办法,想象根植于现实, 通情达理。
《女娲造人》ppt课件
chuàng 创造 创
chuāng 创伤
形近字 辟( pì )开辟
僻( pì )偏僻 澈( chè )澄 撤澈( chè )撤退 辙( zhé )车辙
榛( zhēn )莽莽榛榛
臻( zhēn )日臻完善 崛( jué )崛起 掘( jué )挖掘 倔( jué )倔强
词语解释
【开辟】本文指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 【神通广大】原指法术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澄澈】清澈透明。 【掘起】挖起。
❷语言清新,质朴生动。
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 的念头。文中说她“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 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看到 自己的影子时,“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 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 物来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 素,读者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而不是一个神。
(2)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 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索生命问题的足迹,“女娲造人”体现了人 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也使我们感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 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去感受那种创造 成功的喜悦。因此,《女娲造人》这一故事中蕴含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都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女娲想出一个可以让人类长久绵 延的好办法,那就是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二、故事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三、理解词义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3.绵延: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6.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五、问题归纳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呼唤,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文本解读
《女娲造人》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女娲造人的故事,本身属于先民的创世神话,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解释世界起源及自然现象,于是通过主观想象来解释这些现象,从而集体创作了神话。
袁珂的《女娲造人》是在《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基础之上,发挥个性化的想象而成的一篇神话改编,使女娲造人这一神话更丰满、更生动、更感人。
2.文题诠释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女娲造人”这一标题揭示了这篇神话的主要内容;紧扣“造人”二字,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女娲为什么要造人?造人的过程和方法?造人的结果如何?3.主旨本文通过对女娲造人的描写,赞美了女娲身上美好的人性光辉:活泼可爱,温柔慈爱,聪明又富有创造力。
表现了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赞美了原始人民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4.内容解读《女娲造人》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它用非常奇特的想象,合情合理地给我们展现了人类诞生的过程,盘古开辟天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女娲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她利用神通,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
女娲非常欣喜,给她创造这个生物叫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让男女配合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代绵延下去了。
这篇神话探究了人类起源这个艰难的话题,古代人民由于对自然界缺乏了解,缺乏丰富的足够多的知识,因此,他们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来解释这一现象。
5.结构分析(1—2)交代故事的起因,女娲为什么要造人:世界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女娲感到孤独。
(3-12)用黄泥掺水搓揉做人(3—16)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13-16)用藤条挥洒泥浆造人(17—18)造人成功,把人分成男女,叫人自己创造后代,人类世代延续。
6.写作特色(1)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背景材料
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瑶水涸,冀州平,狡龙死,颛民生。
”
女娲乃是上古女神,生有圣德。
据《风俗通》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人不暇供,乃引绳子绗亘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绗人也。
“由于女娲抟土为人”,是在中华大地的黄土高原进行的,所以她乃是抟黄土为人,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称是“黄种人”的缘故。
唐人李冗《独异志》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
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祝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是烟悉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目……”这就是后人用扇子的启源。
据《春秋世谱》载:“华胥氏生男子伏羲,女子为女娲。
”以上所说的“兄妹二人”即指女娲和伏羲。
据传说:不久,女娲怀孕生产,由于“近亲结婚”,所生下来竟是一个巨大肉疱。
伏羲负气之下,用石头把肉疱砸烂。
但奇怪的是这些肉渣却一个个变成了人。
正是由于二人的结合,才使地球上的人类得以生殖、繁衍。
生殖崇拜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伏羲女娲名字本身,就是日月的意思。
远古人以日为父,以月为母,因“伏”与“父”,“娲”与“母”古音相近,故称“父羲母娲”。
就女娲“造人”之说,只不过是女娲进行的一场“用黄泥捏人”的原始雕塑游戏。
它说明上古人当时还没有认识到男女只有交配才能进行生育,对人类的生育蒙上一层神化天生心理。
因此,后代人建庙供奉女娲娘娘,都是祈求生男育女传宗接代。
此外,女娲还有“始作笙簧”,制订近亲不宜相婚配,为古代婚礼乐奠定基础。
今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每年春三月三,男子吹笙簧向女子求爱的习俗。
至于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立极”等法力之说,传说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头触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绝”,女娲娘娘就炼了五色石补天,斩断鳌足作天柱。
这无非是神话,以此歌颂中国上
古这尊女神的神功神力是了。
但不管怎么说,女娲娘娘仍被后人尊为:“古之圣神,化万物者也。
”“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至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重万物。
”
据清道光七年(1827)山西省《赵城县志》载:“女娲陵在县东八里侯村。
庙周围约五里许,正、副各一,皆在庙后,东西相距四十九步,各高二丈,周四十八步。
居左者为正陵,其副陵相传葬衣冠者。
陵前古柏一百八,树多八九人围,俗言鸟雀不粪,虫蚁不蚀,此乃善事者之说也。
正陵左有‘补天石’。
宋乾德四年(966)诏给守陵五户长吏,春秋奉祀,其后代有祭告。
国朝历次遣官致祭,祭文并刻石立庙中。
”
又据民国河南省《淮阳县志》记载:每年三月二日,方圆数百里的人,都要到太昊陵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
在人祖庙上还有男女跳舞野合遗风。
今女娲陵保护修缮完美。
侯村人口今达六千余人,成为今洪洞县“赵城第一村”。
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女娲圣诞,无数善男信女,还有东瀛日本香客,到女娲陵上香,祈求恩赐。
香客在陵丘“刨孩子”,刨出“石方者为男,石圆者为女”。
说不尽对这位中华民族之母的崇拜与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