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学概说

合集下载

宋代理学概说

宋代理学概说

宋代理学概说
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

宋代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

宋代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宋代理学的开山祖是周敦颐,他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加以融合,阐述了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体系。

宋代理学思想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称为天理,承认事物的变化,但认为这是理的神秘力量所致,还阐述了天人关系等问题,坚持天人相与的命题。

宋明理学第一章总论模板

宋明理学第一章总论模板

教学目标:
上课形式: 讲授与讨论并重 阅读与思考并重
考察形式: 平时(50%):阅读、讨论(包括教学平台的 发言)、期中小论文等。 期末论文(50%):最后一周,当场完成。
教学形式:
缘起 一、名称:(线索:哲学与理学) 1、道学;2、理学;3、性理学;4、新儒学 5、宋学。 二、研究现状:1、方法——(1)哲学史;(2) 历程;(3)趋向 2、内容——(1)流派与人物; (2)主要问题与概念 三、定位问题:1、三大命题;2、理学与儒学 四、典籍与文献

明朝理学



明《性理大全》——明成祖永乐年间,朱棣(音弟, 1370——1418)敕胡广等纂修《五经大全》、《四书 大全》、《性理大全》,把程朱道学与象山心学合为编篡。 “先生之学,以尊德性为宗,谓‘先立乎其大者,而后 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小者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徒 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同时紫阳之学,则以道 问学为主,谓‘格物穷理,乃吾人入圣之阶梯。夫苟信 心自是,而惟从事于覃(音谈,深、远之义)思,是师 心自用也’。”(《宋元学案·象山学案·案语》 清《性理精义》——清康熙年间,官方编,其中选宋代 “性理”学者39人言论作品入内,象山即为其一。 国内、朝鲜半岛



心—— 凝目于鼻,游心于带,是制心者也,非治心 者也。坐则见其存于室,行则见其立于舆,是治心者 也,非养心者也。/中夜坐于幽室之中,其心清明无 外界干扰,则孝悌忠信油然而生。/心动则气窒,心 外虑则气昏耗。 性情—— 情本于性则正,离于性则邪。/ 学者离性 而言情,奚情之不恶? 诚——君子之德,莫不原于诚。诚,则物之来也如鉴。 公私观——君子有天下之私,小人有一身之公。 烛,秉之者莫若随之者见之明矣。奕, 为之者不若睹之者之详也。人之智,长于人,短于己。 求人之是非易,求己之是非难。李翱曰:“凡虑己事 则不明,断他人事则必明。”己私而他人公也。 道之充者须时以用之,物之稚者须泽以养之。须时者 养人,须泽者养于人。此君子、小人之分也。

理学PPT

理学PPT


学术成就:
• • 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 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 理气论: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 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 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④理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 动静观: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 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行(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 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辩证法 格物致知,知先行后: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在 “知”“行”关系上,朱熹主张“知先行后”。朱熹的知行观,是指儒家的个人道德 修养和实践。由于道德实践需要封建伦理指导,因此“知为先”。又因封建伦理不能 只流于空谈,所以“行为重”。“知先”“行重”是实践道德的两个方面,有其内在 的逻辑一致性。 人性二元论:张载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认为人性的善恶是 禀气不同所造成的。朱熹对此说十分赞赏。
• 张载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 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气"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 是凝聚,一种是消散。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没有此物,只不过是人们的 肉眼看不到而已。他用“太虚”表示“气”的消散状态,这是本来的 原始状态,"气"是"太虚"与万物的合称。张载又曰:“知虚空即气, 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 • • 罗钦顺认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认为“气”是宇宙 万物的根本,“理”是“气”运动变化的条理秩序;“初非别有一物, 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不同意朱熹“理与气是二物”的见解。 • • 王夫之批评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倾向。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 即无不是理也”,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 又用“絪蕴生化”说明“气”变化日新的性质。

朱熹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熹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熹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朱熹理学自成体系,说的有理可寻,让你无理可驳,真可谓讳莫如深。

朱熹理学沿袭五百多年,至今无人超越,那朱熹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朱熹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朱熹反佛崇儒,他一直在探索可以用来治国的方法。

他的新主张对整个宋朝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理学,堪称绝妙。

他的理论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体系之庞大,是宋代理学的大成,他在理学方面所作的阐述,后人受益匪浅且对他的理学称赞有嘉。

他的理学思想到了元朝的时候受到欢迎,并作为治世之道和管理民风的良方。

朱熹理学避各家之所短,扬各家之长,集佛、道、儒为一体,吸取其中之精髓。

而这思想的核心是理,他认为理是万物之根本,万物皆有理,也离不开理,当所有的理归结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太极。

万物随着理转,理无所不在,既可以用来形容道德伦理,又可以用在人身上,即所谓的人性。

朱熹理学还分为静和动、阴和阳,万物循环、生生不息,动和静都有它们自己的规律,这就是他的动静观。

人若是能达到格物致知就是圣人,身为凡人的他已经在考虑圣人应该做到哪样,说明他自己已经是个圣人。

人要做到仁慈、讲礼节、有义气和有智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成为圣人。

他还阐述了人性二元论,人体的形成离不开理和气,气的不同让我们有不同的脾气和不同的性格。

朱熹的故事朱熹,世人尊称朱子,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生年公元1130年,卒于公元1200年,享年70岁,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哲学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大家。

朱熹的闲闻逸事有很多,至今还在民间流传,从中我们可以窥探朱熹这个伟人的性格特点。

朱熹的故事有神笔镇流,步步香,鹅湖之会等,最有名的最具有神话色彩的就是神笔镇流了,相传,朱熹某日到访书友的宅邸,看到周围环境郁郁葱葱,山林静谥,一时手痒即找友人要来了笔墨纸砚,当场挥毫泼墨,题写“居敬”二字赠给友人,并留下书写用的茅笔,收到朱熹题字的友人当即如获至宝,把这字和笔当做传家之宝,流传给子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位友人的后人在为官上任时,带着家传至宝坐船渡江,却不料,在过江中途,江中掀起了妖风邪浪,同船的人们避祸不及,纷纷把镇邪之物扔中江中,可是这位后人并没有携带这类物件,情急之下,最后把珍藏的朱熹题字的茅笔仍入江中,顿时,江中风平浪静,众人大喜,事后得知是朱熹用过的神笔,一时传为美谈,就这样,神笔镇流的故事就流传至今了。

第六讲:宋明理学与政治

第六讲:宋明理学与政治



张载建立以气为一元本体的宇宙观。“太虚者,气之体” (《张子全书· 正蒙· 乾称 篇》)
二程进一步援佛、道入儒,建立了理学体系,认为世界的本原以“理”或“天理”为 核心,理是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由它派生和主宰万事万物。“阴阳,气 也,形而下者也。道,太虚也,形而上者也” (《二程粹言》卷上)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二程粹言》卷上);“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 数……数者气之用也”(《二程粹言》卷下),由此,像、气、数都是理的派生物, 而不是世界的本原,一切具体形态皆归于天理。天理称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新儒学”一词来指称与传统儒学风格与旨趣极为不同的宋明儒学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继承宋明儒学而形成的“现代新儒学”,也是因接 续宋明儒学而得其名的 。

新儒学的“新”的特定意义,以朱熹的概括为例,是说儒学的发展在秦以后 消沉了和走样了,儒学的道统中断了。“自孟子既没,而世不复知有此学” 、 “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朱文公文 集· 答陈同甫》)
(三)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与代表人物
1、历史发展线索(理学的派别)

按照各学派在理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我们可以分出理学中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所谓 主流派,包括在理学中居于正统地位的程朱道学一派,与程朱相抗衡而同居于理学中 心地位的陆王心学一派及以张载、王廷相、王夫之等为代表的张王气学一派。所谓非 主流派,是指在当时影响虽著于一时,然而在理学流传发展中未能居于主导地位的其 他学派,如司马光的涑水学、二苏(苏轼、苏辙兄弟)的蜀学、胡宏和张栻为代表的湖 湘学、吕祖谦的婺学等。同时,还有一些学派在严格的意义上并不属于理学,而是与 理学的主张相对立的,但从他们学说的创立、其与理学家的争辩和对理学发展的影响 来看,也在理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像王安石的新学,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等便 是如此. 其次,仅就道学、心学和气学三派来讲,他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是儒学如 何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存在与发展,特别是如何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和落实儒家思 想的价值。但三派哲学的解决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其中,道学侧重于从哲学上论证儒 家伦理纲常的永恒性和至上性,在实践上强调对于儒家伦理纲常价值的认识和内化; 心学侧重于说明道德的内在根据与道德主体性,在实践上强调道德的外化和践履。气 学的立场则接近于道学,但在哲学论证的方式上又有自己的特点。

什么是理学[教育]

什么是理学[教育]

什么是理学本文由aisiegaep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3课程颢朱熹陆九渊程颐王守仁什么是理学理学是儒学、道教、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以“ 天理” 的产物,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人生命运,宇宙自然和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孔孟正宗,治理国家的新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学。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程颢、(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认识论:格物致知” (3)认识论:“格物致知”二、宋朝的程朱理学2、南宋时期——朱熹,集大成者朱熹,思想:(1 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 :(三纲五常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2)“存天理,灭人欲”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著述:《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孟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大学》、《中庸》影响:成为官方哲学;影响:成为官方哲学;传播海外三、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南宋:(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心即理(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反省内心可得天理;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唯心论;唯心论;提出“致良知” 知行合一”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学说;四、对宋明理学的认识1、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王阳明观点怎样理解二程、朱熹、的异同?的异同?《赏花》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

二程说:“天生的。

” 客观唯心主义朱子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强调整体思维
理学注重整体思维,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应该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种整体思维有助于人们更好 地理解和处理复杂问题。
提供人生指导
理学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指导和智慧启示,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 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理学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认为人的 精神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提升是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 的关键。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理学倡导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要 关注社会和他人,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理学的道德伦理观念
仁爱与同情心
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仁爱和同情心,关心和帮助他 人,营造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他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 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来获得对天理的 认识,以实现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秩 序的重建。
他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 意识形态。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01
02
03
04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理就在心 中,心是世界的本原。
他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和体悟 来获得对天理的认识,反对仅 仅依赖外部观察和知识的学习
融合中西文化
现代新儒学家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寻求中国文化 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
重振儒学精神
现代新儒学家致力于重振儒学的精神,强调儒学 的道德伦理和精神价值,以期在现代化进程中保 持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当代理学的反思与批判
反思历史经验
当代理学家对历史上理学的演变 进行了深入反思,总结了经验教 训,以期为当今社会提供有益的 借鉴。
实学思潮
明清之际的理学发展与实学思潮密切相关,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 践和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对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进行了批判。

理学的概念和定义

理学的概念和定义

理学的概念和定义理学,是指审理宇宙、自然及其规律的系统性思维,是一种对于世界与事物的认知,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方式和哲学范畴。

它既是一种文化理论,也是一种社会思潮。

作为一种哲学学科,理学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中有不同的定义。

一、历史上的理学定义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有着漫长的历史。

而在伟大的哲学家朱熹的心中,理学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为:“理学者既以天人之际,故必先从道德之学起,而后入物理之源”。

这里的“天人之际”,即指自然与人为之间的关系。

他将理学的研究范围分为两个方面:“道德之学”和“物理之源”。

其中“道德之学”指的是思考社会伦理之学,即人类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物理之源”则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

这种定义方式,使得理学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派。

在西方哲学中,理学的定义通常是指研究自然世界和人类的宇宙观的一种哲学学派,是始于古希腊的哲学思潮。

它强调透过渐进式的发现和科学实验来认识宇宙和自然规律。

并且,还包含了哲学的方法论和逻辑,强调通过合理的推理、实验验证或证明观点的真实性。

二、现代意义下的理学在现代,理学的定义已经展现出更加宽广和深入的内涵。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理学重视规律和相互联系的现象,它将物理科学和哲学方法相结合,协调了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关系。

然而,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意义下的理学已逐渐超越了这种传统意义,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对人类所处世界的一种综合性的认知。

现代的理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规律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而是更加注重人类本身的自我认知。

它从社会、心理、文化、历史等各个角度来审视世界,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探究现实世界的规律和本质。

理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综合性哲学”学科,旨在解决思想、实践和文化上的疑问。

三、结论总体来说,理学的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了漫长的历程。

尽管其定义法式在时代和地域中有所差异,但是理学的探讨主题始终聚焦于世界、人类和文化的规律和内涵。

与宋明理学 知识点整理

与宋明理学 知识点整理

与宋明理学知识点整理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本文将对宋明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整理。

1. 理学的起源
- 宋明理学源自宋朝的理学传统,充分吸收了道家、佛家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学派。

-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心学”,认为通过修养自身的心性可以达到道德境界。

2. 理学的核心思想
- 人性善恶论: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偏离善的道路。

- 理气二分:理学将宇宙万物分为理和气两个层面,理是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气是万物具体存在的形式。

- 大学中庸:这是理学的经典著作,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德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3.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
- 朱派:由朱熹创立,注重心性修养和儒家经典的研究。

- 程朱理学:由程颢、程颐等人发展,注重对朱熹学说的继承
和扩展。

- 陆九渊理学:由陆九渊主张,主张注重实践和经验。

4. 理学的影响
- 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士人的主流思想。

- 理学强调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实践,对后世的文化传统、社会
伦理观念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于与宋明理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理学基本内容

理学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1],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

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

[2]。

第一节 概说

第一节  概说

2、把儒家学说进一步哲理化

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是封建统治者继续选择 和完善统治思想的过程。封建地主阶级自登上历史舞台 以来,就从来间断地选择有利于巩固自己政权的思想理 论。秦汉之际,儒法黄老思想竞相争高,经近一个世纪 的政治实践,汉武帝定儒家为一尊;魏晋时期,儒、释、 道三家相互抵捂;唐统治者以分别利用的态度对待儒、 释、道三家理论,每逢国家大典,招三教领袖在公共场 合讲论,当然也存在着三教相斥的斗争,尤其唐中期韩 愈的反佛,但韩愈未能从世界观上去批判,而是从政治 伦理上去排斥,故难以取得胜利。北宋初年,仍有三教 并重的遗风,宋统治者面对三教鼎立的状况,力图用一 种统一的理论来论证和巩固统一封建政权,在他们看来, 三教较之,佛、道确有务虚不务实的弊端。因此,决定 以儒家学说为官方统治思想。
他们不仅对封建伦理纲常十分提倡,而且
提出了维护的措施,这就是“存天理,灭 人欲”的理论。在他们看来,能否“存天 理,灭人欲”是封建伦理纲常能否巩固的 关键。如果让人欲发展,势必会危及社会。 因此,他们主张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把 封建道德修养和道德贱履提高到压制和束 缚人欲的绝对地位。要以理统情,以“公” 灭“私”,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实现道 德理想,而不是追求物质利益,强调道德 高于生命,看不起那种只追求物质利益, 成天虑及个人安危的人。

二是为了维护儒家道统。在理学家看来。《大学》
为曾子所作,《中庸》为子思所写,孟子对孔子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经过了曾子和子思这两个中 间环节的,朱熹说“孔子三千之徒,只有曾子独 得其宗,于是作《大学》以发其意”。《中庸》 也是子思“忧道学之失传而作”。这样,孔子上 承尧舜、文武周公之道,传于曾子,曾子又传子 思,子思下传孟子,孟子以后,道统中断,直到 程朱,又与续弦,由《论语》、《大学》、《中 庸》、《孟子》程朱形成了儒学道统之基线; 三是“四书”较“五经”简明扼要,也不象“五 经”那样难于把握。因此,便于宣传和易于为人 接受。

物理学概观概论

物理学概观概论
“至小”(小于1016 m以下)的粒子物理学。另一 个研究“至大”(大10到26 m以上)的宇宙学,其
标准模型理论是大爆炸理论。 1、最小研究对象:粒子物理学
•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认为:物质世界由62种“基本” 粒子组成。 (物质粒子和反粒子48个,规范粒子13 个,希格斯粒子1种)。
它们之间存在4种相互作用:色相互作用;电弱相 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 Higgs粒子之间的汤川相 互作用。
3、反物质
反物质的概念源于爱因斯坦所建立的著名物质 总能量公式:
E 2 p 2c 2 m02c 4
1930年,狄拉克理论上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32年8月,年仅27岁的安德森发现了第一个反粒 子——负电子。由于这一发现,荣获了1936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1996年1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尤里什 (Julich)物理研究所产生了11个反氢原子,这 是人类首次合成的反原子。
时代 普朗克时代 大统一时代 强子时代 轻子时代 辐射时代
原生代
物理过程 时间、空间、真空场 重子不对称性产生 质子—反质子湮没 电子—正电子湮没 P、n 聚变成氦核 星系、恒星开始、最活跃的领域--介观物理学
介观系统:10-6 ~ 10-8 m
纳米物理学的内容:研究纳米尺度物质的结构、 物理特性、量子效应、界面效应。
2004.11.3报导,美国佛及尼亚理工学院纳米 实验室研制成功“金属橡胶”。它象金属一样具 有导电性,又象橡胶一样具有弹性。
1969年, M.Gell-Mann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场
场与实物一样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存在的一 种形式。
场与实物粒子的区别:实物总是占据一定的空 间,不同的实物不能同时处于同一空间,但是,许 多场却能够同时处于同一空间,不仅如此,实物的 存在也不会阻止场进入它所在的空间,当实物和场 处于同一空间相互渗透时,实物会对场施加影响, 场也会对实物施加影响。场的物理真实性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1)处于场中的粒子要受到场对其施 加的力的作用,(2)在场中移动粒子时,场对其作 功,从而也反映出场也具有能量。

宋明理学概说

宋明理学概说
宋代理學興起的背景
儒學的局限
政治社會的動亂 儒釋道三家的融和
宋代的書院講學風氣
活版印
道學
宋明學者: 性理之學 清儒: 宋學 近代學者: 新儒學
理學所關注的問題
宇宙如何起源及發生。 宇宙萬物有沒有一終極之「理」
以主宰、 統攝。 人和宇宙及此終極之理 的關係為何? 人如何認識此理?又如何修養自 己,使能與此終極之理 契合無間。
無欲、主敬
宋明理學的派別
北宋:
* * * *
濂學: 周敦頤 洛學: 程顥、程頤 關學: 張載 邵雍 (北宋理學五子)
南宋:
* 閩學:朱熹 * 象山學: 陸九淵
明代:
* 陳獻章
* 王陽明
濂學--周敦頤
人品高潔、兼善天下
儒釋道合一的思想
修行方法:靜、思
《通書》:寂然不動 者,誠也。誠者,聖 人之本。
邵 雍
先天象數學
「天人合一」說:
1.天由道而生,地由道 而成,人物由道而行。 2.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 前,天地自我出,自余 何足言。
關學 - - 張載
民胞物與的襟懷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閩學 - - 朱熹
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天命之性」 VS.
「氣質之性」 「人之一心,天理存 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 理滅」
洛 學- -程顥、程頤
程顥: 明道先生
程頤: 伊川先生

理学的名词解释

理学的名词解释

理学的名词解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词,其中有些名词可能是我们并不熟悉的,例如理学。

那么,什么是理学呢?理学是一门关于宇宙万物规律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界的科学、哲学和数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理学进行深入的解释,从不同角度来探究理学的内涵。

一、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理学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朱熹的理学思想。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间事物之间本质的统一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在朱熹看来,通过对“理”的研究和追求,可以实现人的思想、行为和心灵的和谐。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学逐渐演变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它关注的不仅是宇宙的本质规律,还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在现代,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共同推动人类对宇宙和人类行为的认知。

二、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既包括宇宙的自然规律,也包括人类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现象等。

在自然界方面,理学探索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规律和原理。

它希望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揭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

在人类方面,理学关注人类的思维、感知、情感以及意识等问题。

它从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研究人类的决策过程、社会行为和心理特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理学试图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理学的科学方法理学研究的过程通常使用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理论构建和验证等环节。

观察是指对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记录,实验是通过创造特定条件来测试假设,理论构建是通过总结和归纳观察和实验结果来建立理论框架,验证是对理论的检验和确认。

理学的科学方法强调客观性、可验证性和系统性,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反复实验和推理来不断修正和验证自己的理论。

同时,理学倡导合作与共享,鼓励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以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

四、理学对人类的意义理学的研究不仅仅满足人们对认知世界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学理论

理学理论

热物理学的微观理论是在分子动(理学)理论(简称分子动理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将“分子运动论”、“分子动力论”等物理学名词统一改称为分子动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1738年伯努利曾设想气体压强是由分子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1744年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他把机械运动的守恒定律推广到分子运动的热现象中去。

到了19世纪中叶,原子和分子学说逐渐取得实验支持,将哲学观念具体化发展为物理理论,热质说也日益被分子运动的观点所取代,在这一过程中统计物理学开始萌芽。

1857年克劳修斯首先导出了气体压强公式。

1859年麦克斯韦导出了速度分布律,由此可得到能量均分定理,以上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后来,玻尔兹曼提出了熵的统计解释以及H定理;在其《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之名著中,建立了平衡态统计物理体系,称为吉布斯统计(后来知道,这个体系不仅适于经典力学系统,甚至更自然地适用于服从量子力学规律的微观粒子,与此相适应建立起来的统计力学称为量子统计);此外还有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

上述三方面的内容都是在分子动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十章理学思潮的兴起与奠基人周敦颐的思想

第二十章理学思潮的兴起与奠基人周敦颐的思想
3、元朝,是朱学北传阶段,代表人物是赵复、 刘因、许衡。
明及清初时期(十四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 分三个阶段。
1、明初,是朱学统治阶段,代表人物是宋濂、 方孝孺。
2、明中期,是王学崛起及传播阶段,代表人 物是王阳明,相对立的是王廷相、吕坤等。
3、明末清初,是对理学的总结批判阶段,代 表人物李光地、孙奇逢、汤斌,李颙,相 对立的是王夫之、顾炎武、颜元、戴震。
3、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 佛学、宋明理学,是中国思想学术史上开 出的不同花朵,它只所以占据七百多年时 间,也包涵一些值得后人汲取的有价值的 思想成果。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观点、方法,批判地总结前人的思想学术 业绩。例如对先秦著作的解释、对性、心、 理、功夫等的分析“以及探讨问题的深度 与广度都值得借鉴。
这是动与静的理论,没有宗教色彩,这是 它和道、佛以及儒家纬书的不同的地方, 但宣扬运动来源于虚无,这就把运动和静 止割裂,承认有脱离运动的静止,走向了 形而上学,它不是上帝创世说,但其思想 路线同创世说是一致的。
③关于天地人物的构成问题,太极分化出 阴阳二气,阳气形成了天,阴气形成了地, 所谓“分阴分阳,两仪主焉”。天的阳气 变动生成水,地的阴气配合生出火,火水 又生出土,土产生金和木,五气运行形成 了一年四季,这就是“五气顺布,四时行 焉”。
二、理学发展的诸阶段及特点 理学可分为两个时期,宋元时期,明及清
初时期。 宋元时期(十世纪中期至十四世纪中期)
分三个阶段。
1、北宋,是理学的形成及初步发展阶段,代 表人物有周惇颐、张载、程颢、程颐、邵 雍,与之相对立的是王安石。
2、南宋,是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朱学统治 地位逐步确立阶段,代表人物是朱熹、陆 九渊,与之相对立的是陈亮、叶适。

理学 名词解释

理学 名词解释

理学名词解释
理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几个理学名词的简要解释:1. 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通常用牛顿表示。

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或变形时所具有的物理量。

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3.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函数等。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量子光学等。

5.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态、量子力学测量等。

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理学的历史名词解释

理学的历史名词解释

理学的历史名词解释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理学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学派,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理”为核心概念,探讨宇宙间的规律,并试图通过人的自我修养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下面将对几个与理学密切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理“理”是理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包含了世界万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是一种统摄性的原则。

理学家认为,理是普遍存在于宇宙间的,是超越个体、社会和时间的。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理被分为理气和理气二者。

理指宇宙间的道理、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气则是有形的物质,是一种具体化的存在。

理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指南,它要求人们以道德规范为基础来实现个人的修养。

2. 心性心性在理学中是指人的内在本性和思维方式。

它与理结合,成为人的思维与道德行为的根源。

理学家认为,人的心性可以通过修养来达到与宇宙间理的统一。

在理学中,心性的修养分为两个方面:道德修养和智慧修养。

道德修养要求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尊重他人,遵守道德规范。

智慧修养则是指通过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认知能力。

3. 性命性命是理学中用来描述人的本质和生命的概念。

性指人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在理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纯朴、无欲的状态。

而命则是指人的生命和命运,它与性相对应,是由人的所作所为和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在理学中,人的性命是需要通过修养来平衡和协调的。

通过修养可以使性达到纯正无欲之境,从而达到个人与宇宙间理的和谐统一。

4. 伦理伦理是理学中探讨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分支学科。

它涵盖了道德、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内容,是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理学中,伦理主要以“仁”的观念为核心。

仁是一种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及为他人谋福的态度和行为。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以及个人修养对社会整体的重要性。

5. 天命天命是理学中用来描述人的命运和宇宙规律的概念。

它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宇宙间的规律和自身的行为决定的。

在理学中,天命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理学概说
一、何谓理学? 何谓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宋学”。它是以 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是中国宋元 明时期儒学的主要形态。作为一种思潮,理学滥觞于北 宋初年,先由“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开 其端,奠基于“北宋六子”(周敦颐、张载、程颐、程 颢、邵雍、司马光),集大成于朱熹、陆九渊和王守仁。 理学虽然流派众多,但主要有两大流派:以二程(程颐、 程颢)、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以陆九渊、王守仁为 代表的陆王心学。理学家所探讨的哲学问题,无论在深 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达到了相当高 的理论思维水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理学的文化背景
作为主流经济形态的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谋求政权的长治久安成为了北宋以来的核心 政治问题 市民文化的兴起 士人的特殊地位 时代思潮与儒学复兴
三、理学的主要问题
第一、宇宙论,这是自然哲学问题。 第二、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第三、心性论问题,养性怡情、 陶冶身心问题。 第四、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 方法问题。
四、评价
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 局限: 局限 1、理学末流对人性的扼杀。 2、理学虽然基础雄厚,历史久远,但离历史的新生长 点,即新出现的市民性最远。理学没有理解历史的新动 向,即面对强大的商品经济和市民俗气,全不晓得其中 包含的历史动因,这种迷茫使之重新高扬道德主体、内 心情操,对儒学作了最光辉而悲壮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