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古代艺术
艺术史知识教案设计参考
艺术史知识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强调艺术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1.2 艺术史的定义解释艺术史的含义和研究范围强调艺术史的时间跨度和地理范围1.3 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介绍艺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强调艺术史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第二章:古代艺术2.1 古代埃及艺术介绍古埃及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古埃及艺术对后世的影响2.2 希腊艺术介绍希腊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希腊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2.3 罗马艺术介绍罗马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罗马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艺术3.1 基督教艺术介绍基督教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基督教艺术对中世纪艺术的影响3.2 伊斯兰艺术介绍伊斯兰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伊斯兰艺术在中世纪的重要地位3.3 欧洲文艺复兴艺术介绍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文艺复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近现代艺术4.1 印象派艺术介绍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印象派艺术对色彩和光影的探索4.2 现代艺术介绍现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和突破4.3 当代艺术介绍当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第五章:中国艺术5.1 中国古代艺术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5.2 中国近现代艺术介绍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5.3 中国当代艺术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强调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趋势第六章:印度艺术6.1 印度古代艺术介绍印度古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印度河流域文明强调印度古代艺术对宗教和哲学的体现6.2 印度中世纪艺术介绍印度中世纪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寺庙建筑和雕塑强调印度中世纪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独特性6.3 印度近现代艺术介绍印度近现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殖民时期和独立后的艺术发展强调印度近现代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与创新第七章:非洲艺术7.1 非洲古代艺术介绍非洲古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面具、雕塑和绘画强调非洲古代艺术在部落文化和社会仪式中的作用7.2 非洲近现代艺术介绍非洲近现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殖民时期和独立后的艺术发展强调非洲近现代艺术在全球艺术交流中的影响和地位7.3 非洲当代艺术介绍非洲当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多元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家和跨界合作强调非洲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活跃度第八章:美洲艺术8.1 北美洲古代艺术介绍北美洲古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美洲原住民的艺术创作强调北美洲古代艺术在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中的表现8.2 北美洲近现代艺术介绍北美洲近现代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加拿大Group of Seven强调北美洲近现代艺术在现代性和创新性上的贡献8.3 南美洲艺术介绍南美洲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巴西现代主义和墨西哥壁画运动强调南美洲艺术在地域特色和文化交融中的独特风貌第九章:亚洲艺术(除中国、印度外)9.1 东亚艺术介绍东亚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日本浮世绘和韩国传统绘画强调东亚艺术在审美观念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9.2 东南亚艺术介绍东南亚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泰国佛教艺术和印度尼西亚的木刻画强调东南亚艺术在多元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独特表达9.3 中东艺术介绍中东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伊斯兰建筑和波斯地毯强调中东艺术在宗教、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丰富内涵第十章:艺术批评与鉴赏10.1 艺术批评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艺术批评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和观众理解的艺术作品的双向影响10.2 艺术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介绍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形式分析、历史背景了解和情感体验强调艺术鉴赏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重要性10.3 当代艺术市场与鉴赏介绍当代艺术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强调在当代艺术市场中鉴赏艺术品时需要考虑的市场因素和艺术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参考涵盖了艺术史知识,从古代到当代,从西方到东方,涉及了多个艺术流派和地区特点。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五章书法绘画
第一节 书法艺术
(三)宋元明清的书法 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 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 展。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 芾、蔡襄、赵佶等。苏(苏轼)、黄(黄庭 坚)、米(米芾)、蔡(蔡襄)世称“宋代 四大家”。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世称“瘦金 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 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 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接近行书。
第一节 书法艺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书法要素
书法要素包括笔法、字法、章法等。笔法是基础, 字法是关键,章法是添彩。
(一)笔法
笔法指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等笔画运笔的 方法。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中讲究“永”字八法,以“永”字 的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
(二)字法
字法指字的笔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字的结 构要平稳、和谐,所有笔画都要向字的中心靠拢,几个部件 之间还要互相让位。
(三)章法
章法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章法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 等。
第一节 书法艺术
四、练习方法
(一)描摹
描摹指用透明的薄纸等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 或画。透明的纸一般为宣纸,也可以是其他半透明的纸。描红 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指在印有红色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
(二)临写
临写指对照书法原帖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与原作一模一 样地书写出来。
第一节 书法艺术
二、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一)汉末三国两晋时期的书法 书法真正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是在汉末三国 两晋时形成的。汉末的张芝、蔡邕,汉末三国魏初 的钟繇,西晋的陆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等, 开始探索书法的艺术真谛,他们的作品受人赞赏, 流传后世。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王羲之 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王羲之,字逸 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至会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于剡县金庭。他是东晋 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郎、 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 当然,汉代的艺术也有许多静止状态的形象,在静态之中仍然令人感受到内在的运动力量 的速度感。在这里,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 也就是他对世界的直接外在关系来表现他的存在价值。也正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 靠细节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 何细部的重视描绘,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古拙”风貌。我们看到的是笨拙古老,姿态不 符合常理,长短不符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的突出,但这一切根本没有减弱 汉代艺术的运动、力量和气势的美,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古拙之美构 成了汉代艺术风貌。
类有螭形镜、草叶镜、星运镜,汉武帝后又有日光镜、昭明镜 等。
螭形镜
昭明镜
“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
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其又称规矩四神镜,因其纹饰上有类似于T
LV的图形,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镜。
规矩镜
关于TLV,实际 上是古代六博的棋格。 而六博则是古代宴乐时 的一种文娱活动。
“见日之光”透光镜
第四节 金银工艺
• 汉代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加工工艺的又一个高峰期,尤以掐丝和焊缀金珠工艺最为成 熟。掐丝工艺,是将捶打成极薄的金银片剪成细条,慢慢扭搓成丝。焊缀金珠工艺是将金 片切碎后加热熔聚成粒,使其凝结在金银丝一端备用。
• 掐丝工艺和金银珠工艺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许多器物即是掐丝工艺的精品,又是金银珠 工艺的杰作。大云山汉墓出土的小金花泡,形状如纽扣,直径仅1厘米左右,用薄金片锤出 半球形,周围有用金丝捻成的两重边饰,顶面也有金丝捻成的花瓣和焊缀得极为细小的金 珠,工艺极其精湛。而羊角纹金饰片也是汉代金银加工工艺的代表作,由于在满城中山王 墓和广州南越王墓中均出土过同类物品,一般认为此类羊角纹金饰片的使用规格极高。
《音乐鉴赏》第五章 中外器乐经典作品鉴赏
二 西方器乐作品鉴赏
《四季》是维瓦尔第于1725年发表并题献给波西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 《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前四部,分别题作春、夏、秋、冬,合称“四季”,属于巴洛 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第一首《春》的三个乐章像三幅色彩淡雅的风景画。
二 西方器乐作品鉴赏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国作
二 西方器乐作品鉴赏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 弦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 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在乐队中 演奏低音时与低音提琴构成八度,共同负担和声的 低音声部。
二 西方器乐作品鉴赏
低音提琴是弦乐器中音区最低的一种乐器,它 就像楼房的基础一样,扎实地撑起整栋楼房,在乐 队中使音响更加厚实,使用拨奏低音效果最佳。
作品介绍
①
二 西方器乐作品鉴赏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 汉堡富裕的犹太银行家家庭。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 育,17岁写出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他还独 创了形象生动而多姿的“无词歌”钢琴曲体裁。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 曲《苏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及钢琴曲集《无词歌》等。
《渔舟唱晚》全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抒情的慢板。 第二部分,快板。 尾声部分,以跌宕起伏的尾声结束全曲。
二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鉴赏
二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鉴赏
(五)笛子
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历史 上曾有“横吹”“横笛”之称谓。
1986年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遗址 中出土了一批骨笛,经专家考证距今已有九千多年 的历史,并认定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
二 西方器乐作品鉴赏
《中国古代建筑》课件-PPT精品文档
①庑殿顶(四阿顶)
四面斜坡,一条正脊,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
②歇山顶(九脊顶)
四面斜坡,切为三角,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③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部为锥形屋顶,没 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
④悬山顶(挑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一条正 脊,四条垂脊。
3、旅游点: 八达岭
慕田峪 山海关
古北口 金山岭
黄崖关 嘉峪关
三、宫殿建筑
1、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
称 (2)左祖(庙)右
社: (3)前朝后寝。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两侧的建筑低小 简单,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中轴线的纵长深远,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
(2)左祖(庙)右社:
板。
须弥座台基与汉白玉台基
3、古建筑群的游览方法
(1)沿着中轴线由外 往内逐个进行欣赏。
(2)用较多的时间观 赏主体建筑。
(3)有特色的非主体 建筑也应重点观赏。
(4)轴线两侧廊坊布 置的展览,不妨浏 览。
东阳:卢宅古建筑群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一、城池建 筑 城池一般 包括城墙 和护城河。 城是旧时 在都邑四 周用作防 御的城垣。 里面的叫 城,外面 的称郭。
(2)特别讲究中轴线布 局,常把主要的建筑物 都分布于中轴线上,而 其中的主体建筑则按照 “正殿高大而重隐深藏” 原则而设。
承德避暑山庄的群体分布
北京故宫的中轴线布局
北京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
北京天坛的中轴线布局
2、判断主体建筑的三个标志
(1)屋顶; (2)开间; (3)台基。
(1)屋顶
中国古代艺术(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艺术(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点与文化内涵。
从壁画、陶瓷到书法、绘画,中国古代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审美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不同艺术形式展开讨论,深入探究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知识点。
一、壁画:绘境山水,繁衍文明中国古代壁画是一种以绘画的形式出现在墙壁上的艺术形式,常见于古代宫殿、墓葬等建筑中。
它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富有张力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追求。
典型的历史知识点之一是唐代的“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它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瑰丽的色彩,成为了研究唐代社会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二、陶瓷:守望千年,传递文明中国古代陶瓷作为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不断演化和创新,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汉代的“汉白玉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知识点。
汉白玉器的创作原料取自中国北方的汉白玉,在工艺上展示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术和细腻工艺。
它不仅在宫廷和贵族中受到喜爱,还被广泛用于外交和礼物赠送等场合,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书法:千字之中见真情中国古代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它以字为形象,表达了古代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思考。
其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历史知识点之一。
这篇文章是王羲之的自序,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章法,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
这篇作品不仅被后世誉为千古绝世之作,也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的范本。
四、绘画:雅俗共赏,艳而不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知识。
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幅作品以山水为主题,以饱满细腻的笔触和恢弘壮丽的气势,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南方的自然风光。
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成为了历史上南宋置地图的重要参考。
第五章-中国古代器物文化
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
翠玉白菜
据《爱月轩笔记》记载,慈 禧死后,身边放有一件极其 名贵的珍宝——翠玉白菜。 所以,后来有人猜测,现在 收藏在台北故宫中的翠玉白 菜,就是清东陵慈禧棺椁中 存放的宝物之一。
翡翠西瓜
翡翠西瓜是中国清朝文 物,共一对,属于绝世 国宝,是从美国大量进 口的碧玺做的。翡翠西 瓜深受慈禧太后喜爱, 她死后翡翠西瓜随葬, 后被军阀孙殿英盗走, 目前下落不明,世人未 见真容。
二、漆器的主要产地
北京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
扬州镶嵌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
这是什么呢?
目录 contents
第五节 丝绸和刺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 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四川红叶,而且充分利用丝 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辉, 进而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 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 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青灰 色而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制造出来,之后经历了 大量使用青铜器工具及青铜礼器的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 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是青铜器从发 展、成熟直至鼎盛的辉煌期。
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青铜刀(已知最早)
课外拓展 完璧归赵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 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 “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 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 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 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 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 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 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教案第一章:彩陶艺术概述1.1 彩陶的定义与特点1.2 彩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3 彩陶艺术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与影响第二章:彩陶的制作工艺2.1 彩陶的制作材料与工具2.2 彩陶的制作过程与技术要点2.3 彩陶制作的技巧与创新第三章:彩陶的装饰图案3.1 彩陶装饰图案的分类与特点3.2 常见彩陶装饰图案的寓意与象征3.3 彩陶装饰图案在古代社会的意义与应用第四章:彩陶的考古发现与研究4.1 重要彩陶遗址的发现与考古挖掘4.2 彩陶的断代与年代鉴定4.3 彩陶艺术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五章:彩陶艺术鉴赏与应用5.1 彩陶艺术的价值与鉴赏方法5.2 彩陶收藏与保养的知识5.3 彩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创新第六章:彩陶的分布与地域特色6.1 彩陶的主要分布区域6.2 不同地域彩陶的特色的比较6.3 地域文化对彩陶艺术的影响第七章:彩陶与古代社会生活7.1 彩陶在古代生活中的应用7.2 彩陶与古代社会的礼仪习俗7.3 彩陶艺术与古代社会生活的关联性第八章:彩陶与古代宗教信仰8.1 彩陶在古代宗教活动中的应用8.2 宗教信仰对彩陶艺术的影响8.3 彩陶艺术中的宗教元素解读第九章:彩陶的艺术流派与代表作品9.1 彩陶艺术的主要流派9.2 代表性彩陶作品的欣赏与分析9.3 彩陶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成就第十章:彩陶艺术的传承与创新10.1 彩陶艺术的传承方式与途径10.2 现代彩陶艺术的创新与发展10.3 彩陶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彩陶艺术的国际影响与交流11.1 彩陶艺术在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角色11.2 彩陶艺术对其他文化的启示与影响11.3 国际学术界对彩陶艺术的研究与评价第十二章:彩陶艺术与相关学科的联系12.1 彩陶艺术与考古学的关联12.2 彩陶艺术与历史学的交织12.3 彩陶艺术与艺术学的对话第十三章:彩陶艺术的教育与普及13.1 彩陶艺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3.2 彩陶艺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3.3 彩陶艺术普及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第十四章:彩陶艺术的保护与修复14.1 彩陶艺术品保护的重要性14.2 彩陶艺术品修复的原理与技术14.3 彩陶艺术保护与修复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彩陶艺术的未来展望15.1 彩陶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15.2 彩陶艺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机遇15.3 彩陶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彩陶艺术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与影响;2. 彩陶的制作工艺、装饰图案及地域特色;3. 彩陶在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中的应用及其与古代礼仪习俗的关联;4. 彩陶艺术流派、代表作品及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成就;5. 彩陶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中国美术鉴赏
第五章 五代宋元篇
梁楷 《六祖破竹图》
第五章 五代宋元篇
风俗画:最具代表的是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 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 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 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 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 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 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 争标图》、《清明上河图》。”是 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 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 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 古代的艺术珍品。
第五章 五代宋元篇-3
第五章 五代宋元篇
人物画创作活跃: 五代南唐: 周文矩 、顾闳中、王齐翰。
南宋四大画家都兼工人物画, 刘松年《中兴四将图》,乃 绘画史上著名人物画。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李公麟《五马图》 两宋有三大人物画家: 梁楷《泼墨仙人图》 武宗元、李公麟、梁楷。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齐翰《勘书图》
第五章 五代宋元篇
第五章 五代宋元篇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24.8公分), 长528.7厘米(528公分),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 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 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 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 料价值。
第五章 五代宋元篇
白描大师李公麟
李公麟 字伯时,舒城(今安徽舒 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李虚 一喜收藏书画古物,使李公麟自幼 收到熏陶。他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 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哲宗元符三 年因病辞官,归隐于家乡龙眠山。 自号龙眠居士。在仕途上始终不很 得意。 他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王诜、 米芾等名流都有过密切交往,切磋 诗文书画,是宋代士大夫群中突出 的画家。 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 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 兼画骨”。
5.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历年真题
【答案】A
【2016年真题·单选】 1.我国古代“以中为尊”的意识是古人对
( )的崇拜有关。 A.北极星 B.彗星 C.北斗星 D.南极星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巧妙而科学的木架结构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一)巧妙而科学的木架结构
17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宋朝时期
19
北宋颁布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各种建
筑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
现存宋代的建筑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19 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 保国寺等。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元朝时期
元朝的元大都按照汉族传统都城
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长安城以来又一
个规模巨大、规划完整的都城。
1188 等பைடு நூலகம்华壮丽建筑物。
2.穿斗式
梁
3.井干式
短 柱
(一)巧妙而科学的木架结构 1.抬梁式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2.穿斗式
3.井干式
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 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 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一)巧妙而科学的木架结构 1.抬梁式 2.穿斗式 3.井干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 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 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隋唐时期
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 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一一赵州 桥。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 雄浑,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
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丰富的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本文将以《中国文化读本》为基础,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
第一章: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如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艺术等。
这些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也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二章:传统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尊重和谐、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孝道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念之一,强调尊敬和照顾父母。
此外,中国文化还强调诚实、正直、勤劳等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会有大型的家庭聚会、舞龙舞狮表演和燃放烟花等活动。
清明节是祭扫祖先墓地的日子,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传统节日与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
第四章: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国是一个美食之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菜肴。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八大菜系、四大菜系和各地的特色小吃等。
饺子、面条、炒饭、烤鸭等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民注重饮食的色、香、味、形,讲究营养搭配和食物的烹饪方法。
中国的茶文化也非常丰富,茶叶被视为中国的国饮。
第五章: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文学中国是一个拥有独特传统艺术和文学的国家。
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学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第六章:中国的传统医药和健康养生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医药文化,包括中草药、针灸、按摩和气功等疗法。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节 染织工艺
隋代: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染织生产,北 方以河北的定州为中心,南方的蜀锦仍很 发达。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胡王”锦是一件代表 性的作品。
套环贵字纹被认为是 隋代丝织物的一种特 殊纹样,表现出很高 的艺术水准。
唐代的染织工艺更加发达,丝麻织遍及全 国。 唐代丝织品主要有绸、缎、绢、绫、罗、 纱、锦等,以织锦最为著名,一般称之为 “唐锦” 唐锦的制作,多采用纬线起花:用二层或 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纹组织, 不仅可以织出复杂的花纹,还能显出华丽 的色彩。
几类。
(一)青瓷
越窑(浙江东北部的绍兴宁波一带)是我国青瓷的重要
的产地。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越窑达到繁盛。越窑出产 的青瓷种类颇多,几乎应有尽有。器物制作轻薄,多为素 面。 青瓷特点: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在晚唐时期越窑还烧制了“秘色瓷”。秘色瓷室晚唐至北 宋中期越窑官监民烧的贡品,精致华美程度自然不必赘述。
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
称西窑,洛阳称东窑。 用途:一是明器,二是作为生活器皿,三是作为 珍贵物品远销海外。 种类:器皿、人物、动物三类
制作方法:轮制法、模制和雕塑,分别制作圆形 器物、不规则器形和人物、动物等,更多的是三 种方法综合运用。 装饰技法:采用涂腊的方法,先用蜡画出花纹, 再挂釉彩烧制,在烧制时有腊处釉色扩散,形成 白色斑纹,这样就形成唐三彩斑驳的独特的艺术 效果。
纹等形式。唐镜的装饰题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多彩,
有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人 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纹、表号纹等(159)。
唐镜的图案骨格大体分五种:1、对称式 2、散
点式 3、单独式 4、旋转式 5、满花式(82)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知识,如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性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
2. 第二章:中国古代艺术中国画、书法、京剧、民间艺术等代表性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欣赏。
3. 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等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事件。
4. 第四章: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性哲学流派的思想内容和影响。
5. 第五章:中国古代民俗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质量,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的考试内容,全面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八年级传统文化》教科书,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
2. 辅助读物:推荐相关的辅助读物,如经典文学作品、艺术史书籍等,供学生自主阅读。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文化网站、在线视频等,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和信息。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古代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和了解。
7. 第七章: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宫殿、寺庙、园林、城池等代表性建筑的特点和建造技艺。
8. 第八章:中国古代宗教道教、佛教、儒家、基督教等代表性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9. 第九章: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事件、文学艺术作品、思想观念的变迁。
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 第⼀节概述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汉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建造⽳居、地⾯式和⼲栏式⽊构建筑。
商代夯⼟技术已经成熟,建有规模宏⼤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出现以宫室为中⼼的城市和建于夯⼟⾼台上的⼤殿,⽊构架已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式。
战国城市规模扩⼤,⾼台建筑更为发达,砖⽡的使⽤也反映了建筑技术的提⾼。
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式⽊构架建筑,作为独特体系,已基本形成,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城池、宫殿、陵墓、长城等。
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造建筑物,如⽯祠和⽯墓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北魏洛阳城在汉魏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布局为长⽅形,构成以宫室为中⼼的南北轴线,并设⽴东西⼆市。
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兴盛,出现了许多寺、塔、⽯窟和精美的雕塑、壁画,建造有许多⾃然⼭⽔式园林,显⽰了⽊结构和砖⽯结构技术的巨⼤进步。
隋唐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有世界最早的券拱⼤⽯桥安济桥,唐长安城在隋⼤兴城的基础上继续营建,是当时世界上的城市,遗存的建筑物及城市宫殿遗址,布局和造型均具有较⾼艺术和技术⽔平。
我国现存最早的⽊结构建筑,是建于唐代的五台⼭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宋朝是我国古建筑的⼤转变时期。
北宋改变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成为沿街设店的街肆⽅式。
建筑构件标准化在唐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将作监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管理各种建筑设计、结构、⽤料的规范。
宋代的建筑规模⼀般⽐唐代⼩,但建筑造型更为秀丽、精细,并出现了多种复杂式样的殿阁楼台、流⾏仿⽊构形式的砖⽯塔和墓葬。
两宋园林建筑更加盛⾏。
现存宋代的建筑有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和宁波保国寺等。
元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进⼀步发展时期。
元代建筑除继承宋代传统外,还受到其他民族甚⾄域外的影响。
元⼤都按汉族传统的都城布局建造,规模巨⼤,规划完整,功能齐全。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在全国普遍兴建。
元代普遍采⽤辽代创造的“减柱法”,使梁架结构有所创新。
《中国美术史》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填空题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当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3.贵族阶层对美术的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作品众得到进一步反映。
在盛中唐画家(张萱)(周昉)及五代(顾闳中)(周文矩)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4.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在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黄筌)的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熟。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
也成(百代画圣)。
8.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9.(韩滉)的《五牛图》。
10.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11.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2.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á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3.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4.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5.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16.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17.周昉的仕女画有(《纨wán扇仕女图》、《簪zān花仕女图》。
18.周昉是继吴道子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成就不仅在技法的高超上,而是较深的揭示出(唐代后期妇女精神上受压抑苦闷和不幸)。
19.真正把山水画推到新高度的是在(盛唐)之际,重要的画家有(李思训,吴道子,王维)。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4)敌楼
敌楼乃骑墙而筑,高出城墙之上,有的二层,有的三
层,是供储备粮草、军械、火药和士兵居住、躲风避雨 以及作战之用。
(5)垛口
筑在城墙迎敌面的顶部,呈上下凹凸状,凸出部分称 垛口。垛口中有上下两孔:其上为望眼,用以了望来犯 之敌;下有射孔,用以射击敌人。垛口作用很大,它既 能隐身防敌,又能有力射击敌人,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 之地。
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的明长城
2、长城主要结构
我们不能把长城只看作是一条线,而应该把 它看作是一组有机的防御体系,这一防御体系 以城墙为主体,其它还包括敌台、关隘、烽火 台等一系列城防建筑。
3、长城代表段落
长城的游览胜地主要有:北京延庆县的 八达岭、北京怀柔县的慕田峪长城、河北 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天津蓟县的黄崖关 长城、河北秦皇岛市的山海关、甘肃嘉峪 关市的嘉峪关等等。游览长城,不仅是使 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它撞击人的心灵, 振奋民族精神。
(2)角楼
位于城之四角,因为它双向迎敌,所以是城防中的薄弱 点,需要努力加强防卫。战时,一般角楼中集中较多的 兵力和武器。
(3)敌台
又称“马面”,敌台的防御作用是很大的,因城墙正面不 便俯射,将士若探身伸头射杀敌人,容易遭到对方的射击, 有了突出的城台,进逼城墙脚下的登城者,就会遭到左右 敌台上的射击,而使登城无法进行。所以敌台的距离一般 均在两个敌台能够控制的射程之内。
(1)八达岭长城
我国明长城中保 存最完整、最具有代 表性的段落之一。因
地势险要,历代都设
重兵把守。
(2)金山岭长城
盘桓在河北滦平县的大小金山岭上。明代初年徐达督修长城。1567年, 戚继光镇守北疆,继续兴建众多敌楼和战台,使之成为万里长城上构筑 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一段。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课程编号:022230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师范类)先修课程:大学语文、哲学通论后续课程:伦理学、中国哲学史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国文化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其精华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与特征;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提高他们的文史素养,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4学时)一、“文化”界说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本章重点:文化的内涵。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难点: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0学时)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一、中国人起源二、原始物质文化旧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物质文化。
三、原始观念文化自然崇拜。
生殖--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四、原始社会组织婚姻关系;氏族关系。
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
五、上古文化分布华夏文化集团。
东夷文化集团。
苗蛮文化集团。
第二节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一、殷商神本文化商部落的发祥。
尊神重巫。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完备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制礼作乐。
第三节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一、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促成士阶层崛起。
激烈的兼并战争有利于文化传播与重组。
列国争霸提供宽松学术环境。
学术下移推动私学兴起。
二、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百家所指称。
百家所依归。
百家所论述。
三、华夏民族的最终形成兼并战争带来文化融合。
华夏族渐趋形成。
用教案讲述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
用教案讲述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章:华夏文化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华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华夏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2 教学内容介绍华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华夏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华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华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小组讨论:华夏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华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引入话题: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小组讨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第三章:汉字与汉语的演变3.1 教学目标了解汉字与汉语的演变过程理解汉字与汉语的特点和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介绍汉字与汉语的演变过程探讨汉字与汉语的特点和重要性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汉字与汉语的演变过程讲解汉字与汉语的演变过程小组讨论:汉字与汉语的特点和重要性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汉字与汉语的演变过程的理解程度第四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小组讨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中国文化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第五章: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理解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探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特点和风格讲解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小组讨论: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的理解程度第六章: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起源和意义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起源和意义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起源和意义讲解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起源和意义小组讨论: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的起源和意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理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探讨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讲解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小组讨论: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理解程度第八章: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的特点和形式理解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的特点和形式探讨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的特点和形式讲解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的特点和形式小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戏曲的特点和形式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第九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作用9.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的主要内容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作用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的主要内容讲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的主要内容小组讨论: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作用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哲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作用的理解程度第十章:当代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了解当代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状理解当代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介绍当代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状探讨当代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当代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状讲解当代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状小组讨论:当代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当代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现状以及其重要性的理解程度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以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涵盖了文化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发展、汉字与汉语的演变、古代哲学思想、艺术与建筑、节日与习俗、科学和技术、文学与戏曲、宗教信仰与哲学以及当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美学十五讲每章读书笔记
中国美学十五讲每章读书笔记《中国美学十五讲》是一本探讨中国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它涵盖了多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内容。
以下是每章的读书笔记:第一章,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美学的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学的影响。
美学被视为一门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学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和艺术形式对于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美学与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章聚焦于中国古代文学对美学的贡献。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塑造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美学与中国古代绘画。
这一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点和价值。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技法和审美原则,揭示了中国古代绘画对于美学的独特贡献。
第四章,美学与中国古代音乐。
这一章重点研究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特征。
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的音律、音色和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音乐对于美学的独特贡献和审美价值。
第五章,美学与中国古代舞蹈。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特点。
通过对中国古代舞蹈的舞姿、舞蹈动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舞蹈对于美学的重要影响。
第六章,美学与中国古代建筑。
这一章聚焦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布局和装饰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美学的独特贡献和审美意义。
第七章,美学与中国古代雕塑。
这一章主要研究了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点。
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形态、材料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雕塑对于美学的独特贡献和审美价值。
第八章,美学与中国古代戏剧。
这一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古代戏剧的美学特征。
通过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剧本、表演和舞台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戏剧对于美学的重要影响和审美意义。
第九章,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美学特点。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对于美学的贡献和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艺术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才华、智慧和审美情趣浇灌了人类艺术之花。
中国古代艺术以其东方艺术魅力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其引人人胜之处不仅是由于它高度的艺术成就,还因为它真切生动地蕴含着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精神。
本章学习和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领略它的辉煌成就和美学特征。
第一节中国古代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距今一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磨制作为劳动工具的石器中逐渐萌发出最初的审美观念,那些粗糙的器具已经具备了质朴和谐的艺术美的萌芽。
这可以从陕西蓝田人的遗物中看出端倪。
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艺术正式开启了它的美的历程。
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骨、石、贝做成装饰品。
而新石器时代的许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窑和各类精美的陶器,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创造的明证。
中国各门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各自跌宕起伏的历程,它们由于历史悠长而形成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轨迹,形象地记录了我们祖先高超的审美能力、才华技艺以及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它们各自以其灿烂辉煌的审美形态占据一个时代的峰巅,而各个时代的艺术成就也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原始社会的艺术以彩陶艺术为代表,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最早表现。
距今约有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以精美的彩色陶器为重要标志,因此又叫彩陶文化。
手工制作的陶器,绘有极具生活气息的纹饰,有鱼纹、鸟纹、网纹、石斧纹、蛙纹等,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也表现出先民们强烈的审美观念和创造美的浓烈情趣。
原始乐舞也是原始艺术的重要内容,在原始社会,歌、乐、舞不分,它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是早期人类自娱身心交流感情的活动方式。
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时代,青铜器作为辉煌的工艺美术创作成为夏商西周三代文化和艺术的标志。
考古发现的大量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食器、乐器、兵器等。
这些青铜器造型古朴雄浑,色彩斑斓,其上精美的纹饰充分体现了夏商西周时代人的审美取向。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蕴含着我国书法艺术的萌芽,“八音”、“五声”和“十二律”的出现,则标志着当时音乐艺术的成就。
彩陶艺术、原始乐舞和三代青铜器等代表了我国古代艺术的萌芽形态。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称为我国古代艺术的诞生和成熟时期。
音乐有重要发展,文献记载这一时期有不少音乐作品流传,如《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九歌》等。
春秋末楚墓和战国曾乙侯墓出土的编钟,说明中国音乐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战国时青铜工艺造型精巧,形制轻便适用,大型青铜器的纹饰内容丰富,线条优美。
由于毛笔的使用,绘画发展起来。
长沙楚墓中多次出土的帛画,是著名的艺术珍品。
文献上还记载这一时期的壁画,曾令孔子留连徘徊,感叹不已。
随着漆器工艺的发展,漆器绘画题材丰富,技法多样,反映了现实生活和历史传说等内容。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全面发展和繁荣时期。
秦汉时代,随着大一统中华帝国的建立,艺术上总的特征是对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的崇尚。
秦代建筑雄浑高大,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雕梁画栋,飞彩流丹。
秦皇陵兵马俑群威武雄奇、场面壮阔。
数以千计的陶俑造型生动,形态逼真,比例适度,个性鲜明,体现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杰出成就。
绘画方面,秦代动物瓦当及画像砖构图生动,风格古朴,线条优美,装饰繁缛。
书法方面,秦代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秦篆(又称小篆)标志着古文字发展的最后阶段,而秦隶的创立则是今文字的滥觞,为此后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西汉的艺术领域里,最有成就的是建筑、绘画、雕刻、音乐等。
由于经济的发展,帝王、地主、官僚的宫殿、邸宅和坟墓装饰豪华,其装饰品之一壁画发展起来,汉武帝时鲁灵光殿绘有当时最著名的大幅壁画。
此外在各种生活用具和工艺品上的彩绘内容丰富,画意高超。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代表了西汉绘画艺术的高度成就。
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画像石、画像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绘画艺术系列。
汉代雕塑以汉武帝时将军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代表,那些石人、石马、石牛、石虎等,造型生动,古拙浑朴,其中马踏匈奴石像显示出强大帝国不可一世的气魄。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全盛时期,不仅隶书达到顶峰,其他各种书体都日趋完美,章草、草书、行书、楷书诸体皆备,为此后书法艺术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汉代音乐的主要成就是乐府俗乐。
汉承秦制,朝廷设“太乐”和“乐府”两个音乐机构,前者掌雅乐,后者掌世俗音乐。
据说,汉武帝时,“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乐府在搜集整理和传播民间音乐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乐府的乐歌分为鼓吹曲和相和歌两大类,前者用于郊庙、军队、仪仗、典礼中,是一种进行曲或节奏明朗的乐曲。
后者源出于各地流行的民歌,主要来源是街陌谣讴。
这种街陌谣讴常常采用演唱者互相唱和的形式,这是古代民歌的重要特色。
东汉时期的艺术创作以绘画和雕刻著名。
宫殿、住宅、庙宇和陵墓的壁画,各种工艺品上的图画,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东汉时的石刻画如山东武梁祠石刻、孝堂山石刻等,题材广泛,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在东汉时开始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
东汉末年的蔡邕用八分体写石经,刘德升首创行书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绘画和书法都取得杰出成就。
佛教艺术受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形成独特风格,出现了许多石窟艺术。
佛教艺术从西域传来,所以我国最早的石窟艺术首先出现在新疆地区,后经河西走廊传人内地,最著名的有新疆拜城和库车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千佛洞、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石窟艺术是建筑、雕塑和壁画互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在这些石窟中,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丰富多彩的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名家辈出,三国时吴国曹不兴善画佛像和龙,西晋卫协和张墨并称画圣,南朝刘宋宗炳善画山水,齐谢赫长于人物。
梁张僧繇善画寺壁,而且他运用晕染画法,以色彩的浓淡表现明暗,使形像表现出很强的立体感,为人赞叹。
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最大的是东晋顾恺之,他既善画人物,又善画山水,特别对人的神情的刻划生动传神,有人惊叹他的艺术成就“有苍生来所无”。
书法艺术在继承东汉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
曹魏时的钟繇擅长行书,创立真书(楷书),享盛名于一时。
东晋王羲之继承了汉魏诸家书法之长,兼善隶草真行,被称为书圣,与钟繇并称为“钟王”。
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并称“二王”,王献之有“小圣”之称。
北朝书法也有杰出成就,魏碑保留了隶书的一些特点,结构谨严,气势雄厚。
隋唐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南北文化出现融合趋势。
隋唐时代中外交流的开展,域外文化的传人,也给隋唐艺术提供了新的营养。
于是隋唐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隋唐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隋代立国时间短暂,书家未能在较长的时期内进行研精磨练,但也显示了隋书的新面目。
隋朝二帝崇奉佛教,翻译和缮写佛经蔚成风气,因而流行轻便楷书。
丁道护书丹《启法寺碑》、《龙藏寺碑》和蜀王杨秀书丹《隋美人董氏墓志铭》上承六朝,下开唐楷之先声。
草书在隋代不甚盛行,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的草书起了延续的作用。
唐代是书法大盛的时期。
能书之人,见于记载的有245人之多,有手迹碑刻流传后世者有30多人。
初唐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代表,世称初唐四家。
盛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李邕、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怀素等。
李邕和孙过庭的书法体现了创新求变的强烈倾向,是从初唐向盛唐过渡的书家。
中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以李阳冰为代表。
晚唐书法,柳公权堪称大家..他和颜真卿并称为“颜柳”。
人称“颜筋柳骨”。
晚唐书法著名的还有杜牧,作品有《张好好诗》传世,《宣和书谱》称其书“气格雄健”。
唐代书法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人们对书法的见解常常散见在诗文中,而且还出现了不少书论专著。
隋唐音乐和舞蹈繁荣发展,成就辉煌。
隋唐音乐有雅乐和燕乐之分。
雅乐所用乐器多为钟鼓,歌词多仿古代诗句,典雅古奥而乏情韵;乐曲庄重而板滞,使用场合有限。
因此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雅乐至隋唐已经衰微,徒具形式而已。
隋唐时兴盛起来的是燕乐,即朝会宴饮中所用的乐舞。
自汉代以来,西域音乐不断传入中原。
北魏武帝西征,传人龟兹、疏勒、安国等国音乐,北周时又传人康国音乐,至隋初,扶南、高丽、百济、新罗、倭国、突厥等四夷乐陆续传人。
通过对四夷乐与传统的清商乐加以整理,隋初有所谓七部伎,“一日国伎,二日清商伎,三日高丽伎,四日天竺伎,五日安国伎,六日龟兹伎,七日文康伎。
又杂有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伎”。
炀帝时加以调整,定为九部。
这些节目反映出当时朝廷广泛地搜集到国内外的多种乐舞,节目的表演在于炫耀皇帝的威德。
唐初,宫廷燕乐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
至太宗时,调整为十部乐。
自隋七部伎至唐十部伎,都是宫廷燕飨所用的音乐,十部伎在武后、中宗之际已逐渐衰落。
至玄宗时,由于新的乐舞形式坐、立二部伎成立,其重要性逐渐减退。
高宗以后,唐代燕乐演出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其重要表现是十部伎向“坐部伎”和“立部伎”转化。
坐、立二部伎完成于玄宗,其表演最兴盛的时侯也是玄宗时期。
安史之乱以后,散落民间,虽有若干乐曲化整为零,在社会上继续流传,但不免沦没。
隋唐乐舞在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综合各民族人民群众的乐舞,又吸收了印度、中亚和西亚诸国乐舞的基础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隋唐音乐家创制了大量的风格多样的民族乐舞,隋唐时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音乐家和歌舞艺人。
在隋唐乐舞兴盛的时代,还出现不少音乐著作。
与音乐同时兴盛的是舞蹈。
隋唐舞蹈有很高成就。
隋唐朝廷祭享时,有文舞和武舞。
唐代乐舞是在融合各民族乐舞,又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其他国家的乐舞而兴盛起来的,同时也对各民族和其它国家的乐舞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兴盛,隋唐绘画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隋代虽然统治时间短暂,但在绘画方面出现了向新的高峰迈进的趋势,特别在人物和山水的描绘上呈现出新面貌,这是一个过渡的时期。
唐代是我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人物画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更是精湛瑰丽,成果辉煌。
隋代画家中,展子虔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初唐画家则以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为代表。
唐代的人物画,在内容上有宗教壁画、社会风俗画、仕女画等,著名的人物画家有吴道子、张萱、周防等人。
吴道子宗教画的独特样式,被人们称为“吴家样”,影响深远。
张萱是盛唐人物画的著名画家,他的仕女画具有工整浓丽的特色。
跟张萱一样,以仕女画著称的是周防。
宋代米芾把他和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人物画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