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3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多篇)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多篇)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设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维。
教学方法及学法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按如下6步探究模拟科学发现过程,发展其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学法:1)复习旧知――由已知引入未知;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过程探究1――对照分析体验方法;4)过程探究2――设计实验分析评价;5)过程探究3――引导分析突破难点;6)反思――提高认识,建立知识体系。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一)复习旧知――由已知引入未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的证明和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的证明及其他科学家的发现提出问题:谁是遗传物质?设计意图:以史导史,认同科学是一个过程。
同时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对照分析体验方法探究过程1 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等指导学生阅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定义和结构2.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3. DNA的作用和意义4. 实验:DNA的提取和观察5. 拓展: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DNA的结构和作用。
3.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 实验材料和仪器:鸡血细胞、蒸馏水、氯化钠、酒精、玻璃棒、滴管等。
3. 小组讨论问题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 介绍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用实物模型展示DNA双螺旋结构,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空间结构。
2. 讲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通过举例说明DNA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如亲子鉴定、基因遗传等。
3. 讲解DNA的作用和意义:阐述DNA在生物进化、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两人。
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完成DNA的提取和观察实验。
3. 实验结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DNA的提取量、颜色、形状等。
4. 实验讨论: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拓展学习1. 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对DNA技术应用的看法和体会。
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1. 对DNA概念和结构的理解是否清晰?2. 是否掌握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和作用?3. 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学会了合作和解决问题?4. 对DNA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何认识?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
2. DNA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原则。
3.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遗传信息的存储、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
4. DNA的实验操作:DNA提取、观察DNA分子和基因表达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DNA的结构特点。
3.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DNA模型教具和实验材料。
3.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遗传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特点。
3. 结构特点: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教具观察DNA的结构。
4. 功能与作用:阐述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DNA提取实验,观察DNA分子的形态和分布,让学生亲身体验DNA的特性。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进行课堂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DNA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DNA提取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结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DNA知识的运用。
七、扩展活动1. 让学生研究不同生物的DNA结构,比较它们的异同。
2. 组织学生参观基因实验室,实地了解DNA研究的最新进展。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就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建议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讲述 DN 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教材首先交代了科学家们对实验的设计思想,即把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然后再讲述实验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结论,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内容;在讲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说明。
这样既符合科学的研究过程,又可以很自然地使学生导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并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小节在第六章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则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两个经典实验,因此这两个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
“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DNA的结构及功能,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技能目标:能够描述DNA的结构和功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DNA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DNA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若干个DNA模型,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与学生谈论遗传的概念,引出DNA是遗传物质的问题。
2.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物质,并解释图片中物质的重要性。
Step 2 探究DNA的结构(20分钟)1.展示DNA的结构模型,解释DNA的双螺旋结构。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DNA的组成及其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Step 3 DNA的功能(20分钟)1.讲解DNA的功能,包括存储遗传信息、复制遗传信息和转录遗传信息。
2.通过实例和图片等,让学生了解DNA在遗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Step 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0分钟)1.通过实验,观察DNA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让学生亲自体验DNA的存在和重要性。
2.进一步讲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3.通过展示相关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DNA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Step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DNA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它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DNA,人类会是什么样子?3.汇总学生的回答,展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DNA的重要性的短文,并提交到班级共享文件夹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到DNA是遗传的基础,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
2. DNA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
3. DNA作为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控制生物性状、DNA的复制和转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出DNA这一主题。
2. 讲解DNA的基本概念:讲解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让学生了解DNA 的基础知识。
3. 展示DNA的结构特点:利用课件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讲解碱基配对规律。
4. 讲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性: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让学生了解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DNA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DNA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DNA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遗传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分析作业和测验的正确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内容:DNA的定义、组成、结构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DNA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DNA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等。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取的方法是当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水平。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2、教学难点:(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请大家回忆一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使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体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有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那么,这两种物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到42页,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出题: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授课:科学发展到今天,DNA是遗传物质已经是众所周知,不容质疑的了。
不过有什么证据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今天我们就和科学家一起来寻找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时我们还要理解科学家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设想,并且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要想找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首先得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
我们知道不管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动物、植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病毒、细菌等等),它们都含有核酸,大家觉得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呢?为什么?(答:低等的,简单的生物。
高中化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和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2. 教学难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结构和功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NA的结构。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
2. 实验器材和材料:DNA分子模型、显微镜等。
3. 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DNA分子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DNA?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等知识点。
4. 互动环节提问: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它的螺旋结构对遗传信息的传递有什么意义?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DNA分子的形态和结构。
6. 总结提升强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6.1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6.2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6.3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DNA复制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7.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复制过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7.3 课堂讲解讲解DNA的复制原理、复制过程及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
7.4 互动环节提问:DNA的复制过程中,如何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7.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DNA复制的实验,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让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定义、结构特点和作用。
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DNA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出DNA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并用模型展示。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DNA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DNA结构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DNA在遗传中的作用的小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DNA的复制过程。
2.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意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复制过程。
难点: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DNA复制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DNA 复制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复制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并用模型展示。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的重要性,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复制的作用和意义。
十、课后作业:1. 绘制DNA复制过程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DNA复制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的小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十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DNA的变异类型。
2. 让学生理解DNA变异的意义。
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变异类型。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3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了解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概念;3.理解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4.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示意图,明确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了解RNA也是遗传物质,明确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能力训练点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来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例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遗传、变异是生命最重要的特征,且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就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
[解决方法](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的内容,先让学生用阅读的方法去感知,再用讲解的方法去强调遗传物质必须具有的特点中“相对稳定性”中的相对,“自我复制”中的自我,“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指导,“可遗传变异”中的可遗传。
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理解。
最后,通过布置作业的方法去让学生巩固这部分内容。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的内容,先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边看图、边看书去感知,再用反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最后通过例题和作业布置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解决方法](1)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方法讲清噬菌体的结构和细菌的结构。
(2)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边看书,边看图去感知,再用反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详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1.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说明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4.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1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教学过程一、从“问题探讨”导入新课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遺传物质呢?这个问题曾引起生物学界激烈的争论。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DNA的化学组成,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为探索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2.了解肺炎链球菌的类型有无3.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理解该实验中的四个实验组,讨论并陈述实验过程及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DNA、RNA、蛋白质、脂质、糖类等物质,那么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五组实验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这就是减法原理。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3-6阅读教材,学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谁是遗传物质?”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新知导学】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两种肺炎双球菌的结构特点和生物特性2. 格里菲斯实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____________,使R 型细菌转化为____________。
3.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将提纯的S型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2)现象:只有加入__________时,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_______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3)结论:S型细菌体内只有________才是“转化因子”,即________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都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1)结构特点: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__________构成,头部内含有____________。
(2)与大肠杆菌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教学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邹城市实验中学杜永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和合作的精神。
②实验验证DNA与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噬菌体的方法,“分离、提纯、离心、检测”的原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材分析】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本节的“问题探讨”,首先呈现了一个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时间的问题:“DNA与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这样既点出了本小节要研究的主题,又可以引起学生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在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前,首先讲述了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然后引入对本节主题的讨论,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明谁是遗传物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1、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回顾、讨论旧知引入本章课题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请看“问题探讨”,思考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和,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今天就来研究遗传物质到底是什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说课稿(通用3篇)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说课稿(通用3篇)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说课稿1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生物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用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说教法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同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我的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前预学:
1.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物质,而
。加入的S—RNA之所以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
(3)上述实验中,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反思与积累: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时)
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
标要求: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1.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
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①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DNA是遗传物质
A B D③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
④在不含DNA的生物体中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
A.①②B.③④.①④D.②③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关键一步是()
①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②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加入到R型细菌中③DNA是遗传物质④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R型细菌的DNA不是遗传物质⑤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⑥蛋白质和多糖在转化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的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藏着,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是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这一认识使人们意识到可能是遗传物质。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两个实验:英国科学家的实验和美国科学家
的实验。
三.合作探究: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
①R型活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性)注射小鼠→___ __;
二.前预学:
1.噬菌体的标记:
含3S的培养基培养含3S的细菌培养蛋白质外壳含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含32P的细菌培养内部DNA含的噬菌体。
2.生物的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的分布和种类:
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 __。
②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
③近年发现的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A.小鼠死亡B.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D四个试管,依次分别放人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6.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1)科学家于1928年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S—DNA)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且细菌的后代中出现少量的S型细菌,且这些S型细菌的后代均为S型。这一实验证明了。
(2)为研究上述转化的物质基础,科学家将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RNA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DNA使R型细菌完成了转化。这一事实证明了
A.区别出肺炎双球菌的类型B.灭火的有荚膜菌可使无荚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无荚膜菌不会使小白兔得病D.有荚膜菌的DNA可使无荚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4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了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
②S型活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性)注射小鼠→____ _;
③加热杀死S型菌注射小鼠→__ ___;
④R型活菌+灭活S型菌注射小鼠→_____;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初步结论:
。
结论:___ __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2.艾弗里的实验—教材P44图3-3。
①科学家们在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时的一般方法是:设法将和等分开,以便、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结论:
①_____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 _或_____。
③一般说,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2.通过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能力: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情感:1.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认同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自学等级
我的堂:
一.情境导入: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3
第3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时)
型:新授主备:同备:审批:
标要求: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1.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
能力: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②实验结果表明:才是遗传物质,不是。
思考:
1.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对照是怎样?2.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能否完全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为什么?
3.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是什么?因此能够说明DNA和蛋白质的稳定性谁更强?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பைடு நூலகம்自我检测:
2.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