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习历程

合集下载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ppt课件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ppt课件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主要内容 •知识与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表征 •知识学习的标准 •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知识与知识分类
• 1、知识的含义
• 广义的知识: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 及其组织。它既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实践 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也包括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 所形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 (一)原理学习的形式 • 接受式学习或原理-例证学习 • 发现式学习或例证-原理学习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原理(规则)的学习
• (二)原理的教学 • 1、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 2、创设问题情境; • 3、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 • 4、强调原理运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
四、知识掌握的标准
• 概念化:形成科学概念,认识事物本质 • 条件化:了解知识运用的条件 • 结构化:形成纲领性、层次性知识 • 自动化:熟练地运用知识 • 策略化:运用学习策略高效地学习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元认知
• 由J.H.Flavell提出,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个 方面。
• 元认知知识包括对自身思维的知识和意识,以及关于何 时何地运用策略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模式。
学生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的培养
03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0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机械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过于机械化和简单化, 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忽视个体差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但忽略了学习者的 个体差异,如兴趣、动机、性格等。
03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原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中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未来发生频率。 它强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
奖励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关键要素,它们可以增强或削弱行为的发生。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验研究
经典实验
巴浦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 验,证明了在特定刺激下可以建 立新的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的增强,可以习 得新的行为模式。
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01
动物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动物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猴子的
模仿行为和强化机制。
02
人类行为实验
研究者通过人类行为实验来验证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例如观察儿童模
仿父母的行为和受到的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不良行为 等方面。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奖惩机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条件反射,提高学 习效果。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使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帮助学生克服对某些学科或任务的恐惧或 焦虑,通过将该任务与积极的情绪或结果相关联,帮助学生建立对该任务的条件反应。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第三节)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概述】:
认知派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的学习内部 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结 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
认知学习理论重在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 激(信息)的内部加工过程和机制,而 不限于外显的刺激与反应;研究人是如 何形成概念、理解事物以及进行思维和 问题解决的,而非研究实验室中动物的 行为学习。他们一般强调学习是主动的 心智活动,是内在认知表征的形成、丰 富或改组的过程,而不简单是行为习惯 的加强或改变。
所谓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符号、 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建立起非人为的、 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有意义学习 的两个标准。 的两个标准。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的观念与原 有的观念建立了内在的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 系;实质性是指用不同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的 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
奥苏伯尔所定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一个人的观念的 认知结构 全部内容与组织,或者一个人在某个知识领域 的观念的内容与组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 是“观念的支架”、或称之为起固定作用的观 念。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新观念被认知结构 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同化、贮存并相互作用, 原有的观念同时发生变化,新知识纳入原有的 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得意义。
(3)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态 度、方法两方面。 他认为“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 关联的”,即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 他提出,学校课程设计要把基本知识结构放在 中心的位置。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 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 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 法”。他强调发现是一种方法。

马原第三章学习感想

马原第三章学习感想

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班级:2015级英语一班姓名:周渝学号:20151130330112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习感想哲学的学习是一个思想不管解放和进步的过程,通过哲学学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学习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明白了社会存在我和社会一时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进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上不可忽略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以前高中就学过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也学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我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认识是在以前就有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加深了我对其认识,我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型性和规律,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传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着的,也就意味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社会形态的改变使人们在长期的时间生产活动后做出的决定,总有一天,共产主义社会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和追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他们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p83)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 据学习材料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 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以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 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 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学习能力范围之类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欲望,其次学习 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最后学习 者必须主动的事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揭示新知识的 意义。 3. 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二、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p89) (一)教育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他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 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 人。这种情知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 者”。 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 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在教育上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 为学生而教。 罗杰斯认为,学生兼有求其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在罗杰斯所撰写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他提出了他所坚持的 以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学习原则: (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 学生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能。 (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现实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威胁指个人在求 学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4)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这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培养创 造力。 (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 教师必须具备的四种态度品质: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 (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详解演示文稿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详解演示文稿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详解演示 文稿
优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学习”的由来
学 习
“学”意为在一间房子里一个大 人教一个小孩知识。
雏鹰谓之“羽”,“习”意为 小鹰尝试离开巢穴练习飞行。
中国古人的“学习”包含了“知”与“ 行”的辨证统一,体现了中国人高度的 智慧。
哪些行为是学习?
三个要点:
(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这种变化是反复经验引起的,而非由生理成熟、
疾病或药物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的特点
❖以间接经验为主 ❖以语言为中介 ❖积极主动性
(三)学生的学习内容
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 握
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 展
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 代表学说 ❖ 桑代克的试误说 ❖ 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生平
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 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 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 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 始人。
1874―1949
2、研究简介 ➢ 被试:
➢猫等 ➢ 工具与材料:
➢迷箱 ➢ 研究方式:
➢观察与测量
桑代克提出试误说理论是建立在这一实验基础上的: ❖ 饿猫入笼 乱叫乱撞 偶触机关 笼开猫出 ❖ 再次入笼 乱叫乱撞 偶触机关 笼开猫出 ❖ 饿猫入笼 触碰开关 笼开猫出 至此,猫已在关在装有机关的笼子(情境)里与正确
的开门动作(反应)之间形成了联结,因此桑代克 认为学习就是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最终在情境与 反应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结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
❖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既涉及学习 者内部的过程又涉及到外部影响,既有内 容问题又有形式问题,既有简单的学习形 式,又有复杂的高级学习形式。

第3章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第3章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解释考查内容:(一)学习的一般概述1.学习的基本含义2.学习的分类体系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完形一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一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五)学习的人本理论1.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2.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强化 B.联结 C,反馈 D.迁移2.加涅的学习理论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3.奥苏伯尔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4.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 )的进一步发展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C.认知主义 D.信息加工理论5.不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四条教学原则的是( )A。

孩子的成长历程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回忆

孩子的成长历程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回忆

孩子的成长历程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回忆孩子的成长历程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回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成长过程充满了琐碎的点滴回忆。

为了记录孩子成长的路程,让这些珍贵的回忆永远定格在岁月里,建立一个成长历程记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一章:诞生的喜悦孩子的成长历程记录应该从孩子的诞生开始。

第一章可以用来记录孩子的出生日期、出生地点、体重、身高等基本信息。

同时,还可以讲述当时父母的喜悦和激动,以及家人亲朋的祝福。

接下来,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来描述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天、第一个月和第一个季度的点滴变化。

第二章:学步的跌倒孩子在学步时经常会摔倒,但这是他们学习行走和探索世界的必经之路。

这一章可以记录孩子学习行走的过程,从蹒跚学步到稳步行走的变化。

记录孩子在学习行走过程中的摔倒、跌倒和挣扎,同时也可以描述孩子越来越熟练地行走和奔跑的场景。

第三章:说话的启蒙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章可以通过记录孩子的第一个词语、第一句话等来展示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可以描述孩子在学习语言时的可爱发音以及听父母讲故事时的专注模样。

第四章:学习的进步孩子在学龄前是学习的海绵,他们迅速吸收知识和技能。

这一章可以记录孩子在幼儿园或托儿所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比如学习认字、认识颜色、讲故事等。

通过描述孩子的学习进步和进取精神,可以展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勤奋努力。

第五章:兴趣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一章可以记录孩子对音乐、绘画、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培养。

可以陈述孩子参加的音乐课程、绘画比赛、体育训练等,以及孩子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第六章:团结友爱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并学会与人相处。

这一章可以记录孩子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与同学、朋友和老师建立起的友谊。

可以描述孩子与他人玩耍、分享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场景,以及孩子通过与他人相处所获得的快乐和成长。

第七章:成长的足迹孩子的成长历程记录应该以孩子的成长足迹为中心。

第三章_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学习过程

第三章_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学习过程
第三章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 学习过程
第一节 小学数学学习概述
1、数学学习的含义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
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是由预定目标(课程 标准设定的课程目标)的变化过程。
2、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复习 关于概念学习的几点注意
A、让学生充分感知,建立清晰的表象; B、让儿童多种感观参与活动; C、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关键属性; D、在学生学习时,给以必要的提示和及时反馈。
(四)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
概念的同化:学习新概念时,利用认知结构中已 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 本质属性。这种学习概念的过程叫做概念的同化。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概念形成的学习流程
提供的具体材料应包容性强,数量适中,避免非本质 属性的误导;适当混杂反面材料
“概念的同化”学习概念的一般教学流程:
直觉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 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 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与普遍性,同时存在一定 的可变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从具体实物的操作、观 察开始,逐步归纳抽象的过程。老师会问: ——“你发 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4)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生个体(习惯、风格、认知发展的不平衡)——独立 思考和合作交流
第二节 数学学习理论及其 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章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引导,⽽不是受习惯所⽀配。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猩猩的问题解决⾏为进⾏了⼀系列的实验研究,从⽽提出完形⼀顿悟说。

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为,通常采取畅快、⼀下⼦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发⽣的⾏为截然分开来⽽突然出现的特征。

”这就是所谓顿悟,⽽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种。

⼼理完形。

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本⾝的智慧与理解⼒对情境及情境与⾃⾝关系的顿悟.⽽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的尝试。

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 ⽬标和达到⽬标的⼿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种⼼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种“完形”来实现的。

格式塔⼼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总的来说,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试误说那样完整⽽系统,其实验范围也较有限,在当时的影响也远不及联结说,但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强调⼼理具有⼀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这对反对当时⾏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的。

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的认知教育⼼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式。

能力提升第三章心得体会

能力提升第三章心得体会

能力提升第三章心得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也从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是提升能力的第一步。

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我通过自我评估和反思,深入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我发现自己在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逻辑性强。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我也能够积极参与,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然而,我也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经常拖延和浪费时间。

因此,我通过制定计划和设定目标来改善这个问题,并逐步加强了时间管理的能力。

这样的自我了解让我更加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和改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其次,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是提升能力的关键。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意识。

我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还主动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料等,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也主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学习,我发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并且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和赞赏。

再次,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反思能力对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意识到要想提升能力,不仅需要高效地学习,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学习,避免浪费时间。

同时,我也养成了积极反思的习惯。

每天结束学习后,我都会回顾一天的学习和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

这样的反思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最后,寻求反馈和持续学习是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寻求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无论是在小组讨论中还是在个人学习中,我都会主动向他人请教和询问意见。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建议,还让我与他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3第三章 学习的迁移

3第三章 学习的迁移
3、长时记忆
概念
也称永久记忆。在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信息是以意义编码为主。
意义编码两种形式:语义编码;表象编码。它们又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特点
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长时记忆可以按时、日、月、年乃至终身计算,在理论上认为是永久存在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的出现的遗忘现象主要是由于信息受到干扰,而使提取信息的过程发生了困难导致的。
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先前的联系而形成的定势影响影响到后面问题的解决,使解题速度加快,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这种定势是正迁移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但是,这种定势同时使他们思想僵化、因循守旧、难以灵活应用其他更加简便有效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因此表现一种负迁移。
关键要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压抑(动机)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提取失败说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要求的信息。一旦有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这是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顺应性迁移: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Eg:学生头脑中有一些日常概念,当这些前科学的日常概念不能解释所遇到的事例时,就要建立一个概念性更高的科学概念来标志某一现象或事物,新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也是一种顺应的过程。

小猴子的成长历程

小猴子的成长历程

小猴子的成长历程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有一只名叫小猴子的毛茸茸的可爱动物。

小猴子出生不久,被猴群中的领导母猴发现,她决定将小猴子带在身边抚养。

从此,小猴子开始了他的成长历程。

第一章:小猴子的诞生小猴子的诞生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天午后。

当时,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丛林底下的土地上,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片和谐。

母猴在一棵大树的树洞中悄悄地生下了小猴子,并用温柔的爪子轻轻地舔着他的毛发。

小猴子睁开了眼睛,望着温暖的母爱,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了自己的位置。

第二章:伙伴的陪伴小猴子渐渐长大,开始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他们在树枝间蹦跳,互相追逐,一起嬉戏成长。

小猴子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与他人分享食物和快乐。

伙伴们的陪伴让小猴子更加勇敢,他们一同探索丛林中的神秘角落,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物。

第三章:学习的旅程小猴子渴望学习,他跟随母猴学习各种猴技。

母猴教他如何在树梢上跳跃,如何摘取树上的果实,并传授给他丛林中各种植物的知识。

小猴子聪明灵活,很快就学会了爬树、跳跃和觅食。

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第四章:面对困难小猴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有一次,他遭遇了一只凶猛的豹子的追捕,小猴子不得不全力跑动躲避。

虽然他受了点伤,但他最终成功逃脱了危险。

这次经历让小猴子更加勇敢,他明白在丛林中生存是多么艰难,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和机智。

第五章:成长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猴子逐渐长大,他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他能够自己摘取食物,找到安全的栖息地,并能与其他猴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小猴子成为了猴群中的一员,为大家带来了快乐和帮助。

结语:小猴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成功地完成了他的成长历程。

他学会了与他人合作,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毅,最终成长为丛林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小猴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奋斗,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让我们向小猴子致敬,祝愿他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重要考点讲解二、论述题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人类学习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动物的学习是在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后代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二者的本质差别。

人类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而动物的学习只限于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消极适应自然界环境变化的要求。

3、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4、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R模式5、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个体学习的不仅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不受习惯所支配。

6、联结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通过向学习者呈现刺激,学习者作出适当的反应.7、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如何使知识更有意义,必须基于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和图式。

简答学习的实质或特征: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人物:巴甫洛夫(1904年诺贝尔奖);实验:狗的条件反射实验;规律:1、获得与消退。

(1)条件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2)条件作用的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使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的过程。

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1)刺激的泛华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2)刺激泛华指只对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经典实验人物:桑代克;实验:桑代克尝试错误理论的实验使猫走“迷笼”实验。

(完整版)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完整版)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理解这一界定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二)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主要有:(简答)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2.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分为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八类:1.信号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指学会对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

如经典条件反应就是一种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指学习将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即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在这种学习中,强化起着关键作用3.连锁学习即把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组合成系列,以形成动作联结,完成较复杂任务的学习。

这是各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学习形式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加涅从学习与教学相结合的关系探究中,从学生学习后实际可获得的结果研究中,又将学习划分为五种类型,即:1.言语信息学习即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智慧技能学习即学会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

第三章自主学习概述3.1自主学习的内涵在20世纪后期,人类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空间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

这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产业化是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高新技术的不断扩展及其在企业中高频率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更高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这一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导致整个经济活动中人才技术水平要求的相应提高与全面升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将会进一步缩短,知识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又将导致工作领域处于持续而且越来越快的变化之中。

这些变化对人才的适应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个体在一生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的这些新要求,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质。

因此外语教学也应致力于培养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

所以外语教师,必须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索营造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3.1.1自主学习的界定“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在上个世纪已经被教育学家提出,但是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都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的方面给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

因而对自主学习到底是什么还存在广泛的争议。

但自主性学习作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评估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除autonomous learning和learner autonomy 外,还有其它的表述,如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组织学习(self-organized learning)、自学(self-study)、自我计划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独立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管理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开放式学习(open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和自我获取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等。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操作条件作用
• 桑代克:试误学习。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尝试次数
• (1)练习律 • (2)准备律 • (3)效果律
斯金纳箱
看到灯亮按下 杠杆可以得到 食物,如果灯 没有亮,按下 杠杆会触电。
• 三、普雷墨克原理 • 动物的各种活动之间有一定的比率。 • 1、强化物(强化性质行为)与目标行为(可强化行为) 的界定是依据行为出现的频率。 • 2、受限活动强化不受限的活动,低频活动加强了高频的 活动。
练习
• • • • • • • 多选: 1、关于操作条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试误学习 B、是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C、负强化即惩罚 D、受限活动强化不受限的活动 E、高频活动加强了低频的活动
多选: 2、符合条件作用特点的是() A、熟练的技能在下意识地进行 B、观察他人行为受强化而强化了自己的行为,称 为替代强化作用。 • C、观察他人行为受强化而强化了自己的行为,称 为替代强化作用。 • D、强大的刺激容易习惯化 • E、学习技能要考虑关键期 • • • •
• 问答:根据条件作用理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二节 技能学习
• 一、下意识的控制 • 熟练的技能在下意识地进行,一旦有突变事件, 注意力会实时转移到运用的进程,变采取应变措 施。 • 二、技能迁移 • 三、认知和条件作用
• 认知
了解技能的 组成和运用
联结
重复练习
自动化
速度和准确 性继续改进
第十三节 近似学习的现象
一、习惯化作用 刺激重复出现,其引发反应的能力就会减低。 1、习惯化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现象: 3、现学速度:习惯化记忆潜伏,有利于学习。 4、刺激强度:微弱刺激容易习惯化。 5、超量学习:习惯化作用的持续,有利于将来的 学习。 • 6、辨别和泛化作用:对类似的刺激会习惯化。 • • • • • • •

S2
[1] Bigge, M. (1990). Learning theories for teachers. New York: Harper & Row.
第六节 回避学习
• 一、二因子论 • 第一个因子是经典条件作用:通过习得对熄灯产生害怕。 • 第二个因子是操作条件作用。
• • • •
二、认知论 认知论认为动物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两个预期: 1、做回避反应,就不会有电击 2、不做回避反应,就有电击。
第七节 操作条件作用实例
一、塑造行为 逐次趋近,由易到难地达到学习目标叫塑造。 二、迷信行为 偶然的行为带来意外的惊喜会重复出现,由此导致刻板的 迷信行为。 • (鸽子实验,每15秒给谷粒) • • • •
学习历程
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是指通过强化练习,使行为或行为倾向产生持久改变的 历程。练习是以赏罚或反馈的强化作用进行的。 • 条件反射 • 非条件反射
第二节 经典条件作用
• 习得:非条件刺激伴随中性刺激出现,使条件反应增强的 过程称为习得。
• 强化: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的联结是通过非条件刺激强化 的,所以非条件刺激被称为强化物或强化媒介。 • 正性强化、负性强化。 • 连续强化、部分强化。
• • • •
操作件作用:通过强化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正强化:得到想要的。 负强化:减除不想的。 一旦建立行为,部分强化更能维持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比较[1]
经典条件作用 刺激和反应的次序 过程特点 涉及的心理学规则 S——R 刺激替代 接近联结原则
操作条件作用 R——S 反应修正 强化反馈原则
• 二、阻断效应 • 条件反应并非仅由练习次数决定,条件作用之所以能够产 生,在于条件刺激作为信号,通报非条件刺激的出现。动 物受经典条件作用时,并非被动地做反射行为,而是主动 地选择注意,根据信息做反应,牵涉到主动的认知历程。
• • • • •
三、语义泛化 对语义接近的语句或词语产生的泛化现象。 四、反应泛化 五、习得无助 对伤害刺激并不采取回避的现象,称为习得无助。
• 削弱与自我恢复:如果多次呈现条件刺激,不呈现非条件 刺激,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这个过程称为削弱,削弱 先快后慢。通过部分强化建立的条件反应较难削弱。条件 反应削弱一段时间后,再呈现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应又恢 复出现,但弱度较弱,这种现象称为自发恢复。
• 次级条件作用:学习完成后,条件刺激可作为 另一学习情境的强化物,称为次级强化物。 • 泛化和辨别作用:学习完成后,与条件刺激相 似的刺激也能引起类似的条件反应的反应,叫 泛化。辨别作用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 应。
• 问答:如何塑造病人的遵医行为?
第八节 条件作用的生物因素
• • • • 一、条件作用的预备性 不同的动物对信息的敏感性不同。 二、本能的倾向 食、性、好奇、排泄、创造、获取、排斥、母爱、合群、 逃避、服从、争斗
第九节 条件作用的认知成分
• 一、预测性能 • 如果条件刺激能准确地预测痛苦的来临,那么老鼠只在危 险信号出现时才感到害怕。 • 如果,一旦这个信号系统失去了预测性能,老鼠就会一直 处在焦虑紧张的状态,身心疾病也由此产生。
第十节 认知学习
• 一、学习心向 • 学习的心向就是如何学习,如 动物实验中的趋近和回避。例 如,教狗捡物。 • 二、顿悟学习 • 动物通过顿悟学习,获得的经 验可以迁移到别的情景中。
• 三、移置学习:动物学会了辨别两个刺激之后,就能把习 得的关系,移置到其他同类的刺激。 • 四、位置学习: • 迷津实验发现,老鼠在找食物时,学到的是不是动作而是 方位。
• 二、印记: • 小鸭出生后的13-16小时 最关键,若此时出现移动 的物体,并发出适当的声 音,就可发印记反应,小 鸭在出生隔离一星期,很 难引发印记反应。
练习
1、关于条件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旦信号系统失去了预测性,就产生焦虑 • B、条件作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本能。 • C、条件作用时,并非被动地做反射行为,而是主 动地选择注意 • D、对伤害刺激采取回避的现象,称为习得无助。 • E、动物通过顿悟学习,获得的经验可以迁移到别 的情景中。
第十一节 社会认知学习
• 一、模仿攻击 • 替代学习:观察他人行为受 强化而强化了自己的行为, 称为替代强化作用。 • 替代性赏罚
• • • • •
二、模仿的历程 1、注意 2、保持 3、再现 4、动机
• 三、推理观察 • 运用推理思维,现实情境与行动的关系影响了模仿学习。 例如,模仿成人用额头开灯,但不模仿成人把手放在毯子 里。 • 四、镜映神经元 • 设身处地理解他人行为的神经元(同理心)
条件学习前
• 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
• 条件刺激(CS)
不能引出UCR
条件学习中
• 非条件刺激(UCS)+ 条件刺激(CS)

非条件反应(UCR)
条件反应形成
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次级强化
次级强化物
条件刺激物
条件刺激物
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实例
• • • • 1、免疫力的条件作用 用甜液引发免试反应(蛋白溶菌酶) 2、安慰剂效应(电击、镇痛) 3、焦虑情绪(场景灯明灭,预测皮肤痛)
练习
• • • • • • 1、关于学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强化练习 B、产生持久的改变 C、包括条件反射 D、包括非条件反射 E、练习是以赏罚或反馈的强化作用进行的
• 2、关于经典条件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又称做习得 • B、非条件刺激伴随中性刺激出现,使条件反应增强的过 程称为习得。 • C、学习完成后,条件刺激可作为另一学习情境的强化物, 称为次级强化物 • D、学习完成后,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能引起类似的 条件反应的反应,叫泛化。 • E、削弱先慢后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