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重组策略下的经济会议英汉交替传译研究

合集下载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范文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范文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英汉交替传译是一种高难度的语言交流活动,它要求译员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将源语言的信息以目标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译员的精力分配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在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的各种因素。

二、案例介绍本次研究的案例是一场国际会议中的英汉交替传译。

会议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进行交流。

在会议中,译员需要承担起翻译任务,确保各方的交流无障碍。

我们将重点关注在这次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的精力分配情况以及影响其翻译效果的各种因素。

三、精力分配模式下的影响因素1. 语言能力与知识储备译员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是影响精力分配的重要因素。

在案例中,译员需要准确理解并表达复杂的经济术语和概念。

这就要求译员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丰富的汉语表达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如果译员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将导致精力分配不均,影响翻译效果。

2. 听力与注意力分配在交替传译中,译员需要听取发言人的讲话,并迅速理解其含义。

这要求译员具备良好的听力和注意力分配能力。

在案例中,由于发言人的语速较快,且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译员需要集中注意力,快速捕捉关键信息。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听力不佳,将导致信息遗漏或误解,影响翻译质量。

3. 记忆与笔记能力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信息。

这要求译员具备良好的记忆力和笔记能力。

在案例中,译员需要记住发言人的讲话内容、观点和论据等,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笔记。

通过笔记,译员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然而,如果记忆力不足或笔记不当,将导致信息丢失或混乱,影响翻译效果。

4. 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是影响精力分配的重要因素。

在案例中,由于会议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可能会出现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

这就要求译员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流失及省略策略分析

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流失及省略策略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37㊀盟成员国的交易是存在着优惠待遇的.再加上英国没有太多的本土商品,很大程度依赖于进口来满足国内的商品供应.在此之前,因为优惠待遇使得欧盟市场成为英国贸易首选的对象.脱欧意味着英国失去了欧盟市场,只能以非欧盟成员国的身份与欧盟国家进行交易,交易频繁程度肯定不如以往,英国进口额受脱欧影响近期内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以及脱欧给众多投资者和跨国企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使得大量资金撤出英国本土,进而影响英镑的汇率.英国需要在脱欧后制定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经济政策,开拓欧洲大陆以外的贸易市场.认为我们中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与英国在经济与贸易上的合作,英国的首都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与其加强合作能够使我们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和进步,能够加深对英国金融行业的认识,可以从中借鉴其独到之处.英国方面在脱欧之后,需要更多的贸易伙伴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稳定英国本国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需要在脱欧后有所表现,为此需要注入强心剂,给予英国民众更多的信心才能够维持英镑汇率稳定.参考文献[1]A k a y ,G.H.,&C i f t e r ,A.(2014).E x c h a n g e r a t ee x po s u r ea t t h e f r m a n di n d u s t r y l e v e l s :E v i d e n c ef r o m T u r k e y .E c o n o m i c M o d e l l i n g,43,426G434.[2]A t h a n a s i o sA n d r i k o p o u l o s ,X e n iD a s s i o u ,M i nZ h e n g,2020.E x Gc h a n g e -r a t e e x po s u r e a n dB r e x i t :T h e c a s eo fF T S E ,D A Xa n d I B E X.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e v i e w o f F i n a n c i a l A n a l y s i s 68(2020)101437.[3]B i l s o nJF O ,T h e M o n e t a r y A p p r o a c ht ot h eE x c h a n geR a t e :S o m eE m p i r i c a lE v i d e n c e [J ].I M F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 ,1978,25(1):48G75.[4]B o r n ,B .,M ül l e r ,G.J .,S c h u l a r i c k ,M.,S e d l ác e k ,㊅P .,2019.T h e c o s t s o f e c o n o m i c n a t i o n a l i s m :E v i d e n c e f r o mt h eB r e x i t e x Gpe r i m e n t .E c o n .J .129(623),2722G2744.[5]B r e i n l i c h ,H.,L e r o m a i n ,E .,N o v y ,D.,S a m ps o n ,T.,2018.T h e e c o n o m i c e f f e c t s o f b r e x i t :E v i d e n c e f r o mt h e s t o c km a r k e t .F i s Gc a l S t ud .39(4),581G623.[6]B r e i n l i c h ,H.,L e r o m a i n ,E .,N o v y ,D .,S a m ps o n ,T.,2019a .V o t i n g w i t h t h e i rm o n e y :B r e x i t a n do u t w a r d i n v e s t m e n t b y U Kf i r m s .C E PB r e x i tA n a l ys i sN o .13.[7]B r e i n l i c h ,H.,L e r o m a i n ,E .,N o v y ,D .,S a m ps o n ,T.,2019b .E x Gc h a n g e r a t e s a n d c o n s u m e r p r i c e s :E v i d e n c e f r o m B r e x i t .C E P R D i s c u s s i o nP a pe rN o .14176.[8]C a p o r a l e ,G.,L u i s ,G.M.,&T o m m a s o ,T.(2018).B r e x i t a n d u n c e r t a i n t yi n f n a n c i a l .[9]D h i n g r a ,S .,H u a n g ,H.,O t t a v i a n o ,G.,P e s s o a ,J .a .P .,S a m pGs o n ,T.,R e e n e n ,J .V.,2017.T h ec o s t sa n db e n e f i t so f l e a v i n g t h eE U :T r a d e e f f e c t s .E c o n .P o l i c y 92,651G705.[10]D h i n g r a ,S .,O t t a v i a n o ,G.,S a m ps o n ,T.,R e e n e n ,J .V.,2016.T h e i m p a c to fb r e x i to nf o r e i gni n v e s t m e n ti nt h e U K.C E P B r e x i tA n a l y s i sN o .3.N B E R W o r k i n g P a p e rN o .25919,N B E R :T h eN a t i o n a l B u r e a uo fE c o n o m i cR e s e a r c h .[11]E Y ,2019.T i p p i n gp o i n t .E Ya t t r a c t i v e n e s s s u r v e y U K.[12]H o l g e rB r e i n l i c h ,E l s aL e r o m a i n ,D e n n i sN o v y ,T h o m a sS a m pGs o n ,2020.V o t i n g w i t ht h e i rm o n e y :B r e x i t a n do u t w a r d i n v e s t Gm e n t b y U K f i r m s .E u r o pe a n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 124(2020)103400.[13]M e e s eR A ,R o g o f fK.E m p i r i c a lE x c h a n geR a t e M o d e l so f t h e S e v e n t i e s :D o t h e y F i tO u to fS a m pl e ?[J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G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 ,1983,14(1):3G24.R h o d e s ,C .(2018).M a n u Gf a c t u r i ng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p o l i c y .B r i e f n g p a pe r ,h o u s e of c o m m o n s l i b r a r y,n u m b e r 01942.[14]丁笑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水果价格波动原因分析[J ].商业经济,2020,(2):124G125.[15]李欣钰,牛霖琳.汇率预测及其经济基本面:基于多元自适应可变窗算法的构建[J ].统计研究,2019,(9):43G55.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流失及省略策略分析张㊀露(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㊀要:交替传译作为一种口译活动,具有接收信息多,间隔时间短,翻译时间长的特点.而这一特殊性质决定了在译员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信息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口译过程中,信息流失并不一定是译员犯错的表现.本研究将通过分析2019年 两会 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现场译员翻译的内容,挑选出信息流失现象的例子,运用口译精力分配模式理论,探讨信息流失的原因,同时运用信息传播论的语言冗余性证明口译活动中 省略 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关键词:口译;信息流失;省略策略;精力负荷模式;语言冗余性中图分类号:F 7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10.019㊀㊀随着口译员所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翻译水平的高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 忠实 往往是判断一名译员翻译质量的基本标准,而这种 忠实 常被理解为译员应当忠实于原文,应当对原文内容不做任何删减和篡改,否则,就是与翻译的 忠实 原则相违背,这种仅从信息量传达的多少来评估译文质量国际商贸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38㊀㊀好坏的方法是不够合理的.事实上,有时源语信息会出现一些重复,无逻辑等现象,使用适当的省略技巧能够起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所以,对口译的质量的评估标准建立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片面地认为信息量传递变少就是译员的失败是不妥的.1㊀从口译质量评估标准看信息流失与省略策略如果认为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能够完整无误的将源语信息转换成目的语,才说明该译员水平很高的话,一旦译员出现源语信息的省略则表明该译员水平偏低,这种仅凭译员信息传递的完整性来判断译员的水平的高低过于片面化.想要正确全面评判译员水平的高低,还需根据口译质量评估标准来进行比对.蔡小红㊁方凡泉两位教授曾在«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一文中将古今中外关于口译质量标准的评估标准进行了归纳,大概分为六大方面:(1)可信度,主要指信息的完整㊁准确与忠实;(2)可接受,主要指语言逻辑清楚,表达层次分明;(3)简明度,主要指目的语简洁明了;(4)多样性,主要指不同主题都能表达自如;(5)迅捷度,主要指译员能临场应变;(6)技术性,主要指译员职业素质和必须掌握的口译技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来,信息传达过程中,信息的完整与准确确实是口译质量标准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李长栓教授也曾表示要真正做到 达意 ,关键还是在于 核心信息 而非 所有信息 的传达.可见,在源语转换到目的语的过程中,译员如果只是译出大部分次要信息,而遗漏的是核心信息,是无法做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的,从而源语与目的语的听众沟通目的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并不能简单片面的认为信息的流失就是译员水平低的表现.另外,恰当地运用省略的技巧,对源语进行选择性简译从而使译文更加的流利通顺㊁简洁明了是符合口译标准的 简明度 和 迅捷度 的.2㊀从语言冗余性理论看信息流失与省略策略冗余信息(R e d u n d a n c y)是由美国数学家㊁通讯工程师S h a n n o n 于1948年提出的传播与信息理论,根据传播与信息理论,冗余信息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存在,唐建军在«冗余现象与外语教学»一文中表示冗余信息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或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由信息传播者加入的某个讯息.田艳也曾在«冗余信息与增译与省译»一文中提到,在任何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冗余信息是避免不了的.不难看出,在任何语境下的沟通中,冗余信息并不一定都是多余的内容,相反,正是这些冗余信息的存在,才使得沟通交流中的语言更加的丰富,使得交流更加顺畅.另外,传播与信息理论还提到语言的冗余性保障了交流的可靠性和流畅性.冗余信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一部分信息的流失不会对整个信息的传达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交替传译中,除发言人带稿演讲外,通常会出现答记者问等即席发言时,由于源语发言人对于提问并没有任何准备,发言人的语言表达和遣词造句就不会像书面语一样严谨,因此出现语言的重复或啰嗦现象是很常见的,这些语言的重复或啰嗦都可以看作是冗余信息.所以对于译员来说,由于语言冗余现象的客观存在,在口译过程中如果碰到源语信息出现重复信息或者空洞信息时,译员可以采取省略的策略将这些不必要的信息进行省略,使目的语的表达更加简洁流畅.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正是语言中冗余性的存在,为译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进行信息的听辨和有效地信息的重组.总而言之,从语言冗余性来看,译员在处理源语信息时出现主动地信息流失,将次要信息进行过滤,不会对源语发言人和目的语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产生障碍,相反,还可能能使得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因此,译员采取一定的省略策略是有必要的.3㊀从精力分配模式理论看信息流失丹尼尔 吉尔一句交替传译的特点和认知模式提出 精力分配模式 (E f f o r tM o d e l ),该口译模式是分析口译活动最常用的理论之一.根据吉尔的研究理论,交替传译第一阶段(P h a s e I )=听力与分析(l i s t e n i n ga n d a n a l y s i s )+笔记(n o t e t a k i n g )+短时记忆(s h o r t -t e r m m e m o r y );交替传译第二阶段(P h a s eI I )=记忆(r e m e mb e r i n g )+读笔记(n o t e -r e a d i n g )+传达(pr o Gd u c t i o n ).根据这一模式,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精力分配不当,就会出现精力分配失衡,最终会导致口译过程的信息流失.由于语言冗余性的存在,会使得译员运用省略策略,从而主动地让信息流失.而从精力分配模式来看,也能证明译员采取主动的省略策略,使部分不重要的信息流失,其目的可以说是为了平衡口译活动中的精力,最终实现有效地沟通.所以基于精力分配模式,我们看出主动进行信息流失,采用省略策略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在口译活动中,译员的精力分配至关重要,在有限的精力下圆满完成口译任务对于译员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省略策略,也就是在不违背交替传译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译员采取主动的信息流失,使精力分配更加平均,减轻工作负担,从而提高翻译质量.从精力分配模式来看,每一个环节的每一项任务都可能给译员带来障碍,并消耗其大量的精力,所以省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0期39㊀略策略在各个环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在听力与分析环节,译员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听发言人的信息外,还需要分析所听到的信息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信息需要省略,从而减轻大脑负担,目的其实是为了第二阶段最后一个环节传达做准备;在短时记忆环节,译员需要将部分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同时还要进行下一阶段的任务,因此译员是不可能将所有信息都储存在记忆里,否则会造成精力负荷过重.所以,在这种有限的精力之下,不储存部分信息,目的也是减轻记忆负担;在传达环节,这一环节是整个口译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需要投入精力较多的一个环节,若花费精力过多,就会影响前面各个环节的精力分配,从而导致译员对新接收到的信息理解不够,短时记忆信息遗漏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每个环节的精力分配更加合理更加有效,译员有时候就需要节省在传达环节投入的精力.通过以上分析,译员从口译第一阶段一个环节开始就要积极地合理地分配精力,采用一定的省略策略,分辨哪些信息是无关信息?哪些信息是次要信息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翻译质量的前提下,又保障了精力的合理分配.4㊀信息流失实例分析例1:一竿子插到底,直达市场主体分析:这句话中 一竿子插到底 与后半句的 直达 其实是一个意思,并且汉语中的一个俗语,所以译员在处理时,省略前半句,只需翻译了后半句话,完全不影响源语信息的传达.例2:刀刃向内㊁壮士断腕的改革分析:这句话中 刀刃向内 和 壮士断腕 属于四字词,处理时会分散译员的精力,所以译员在处理时采用意译的方式,即翻译出两个四字词的内涵,从而节省精力进行后面任务的处理.例3:在这个过程中曲折不断㊁风云变幻分析:这句话中 曲折不断 和 风云变幻 都表示事物复杂,局势动荡,译员在处理时可采用省略的方式,只用英语中表示曲折的词来代替这两个词,意思表达清晰明了.例4:放就是要平等地放,不能搞三六九等.分析:该句中 不搞三六九等 和 平等 是一种意思上的重复,译员在处理时可将 不搞三六九等 省略不翻,这样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同样简明扼要.例5:宽进就要严管.公平的准入,公正的监管,这是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分析:这句话中 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是对前面公平公正的进一步强调,译员为节省精力,使用省略策略,保证信息的传达简洁明了.例6:搞所谓 大水漫灌 ,一时可能有效,但萝卜快了不洗泥,会带来后遗症,所以不可取.分析:该句中 大水漫灌 和 萝卜快了不洗泥 这些表达都是对前文进一步说明,译员在处理过程中,在保证源语信息传达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常常省略该类俗语的表达,从而缩短了翻译时间,为后面的任务也保存精力.例7: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又达834万,比去年还多,创历史新高.分析:可以从该句话中了解到,因为今年的数据是 创新高 ,所以一定是 比去年还多 ,译员在处理时,就可以省略该句的翻译,完全不影响源语信息的传达.例8:这可以说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性举措.分析:该句话中 十分重要的 和 关键性的 都是强调很重要,属于典型的重复,所以译员在翻译的时候只需翻译表示 重要 的意思,这种省略使得源语表达更加简单,更加清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口译这项复杂并且受到时间限制的双语转换活动,译员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信息的流失并不一定是译员出现的错误.首先口译这项活动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信息流失现象是无法避免的,无论译员的水平有多高或者译员的准备有多充分,都会一定程度上出现信息的流失.根据语言冗余性理论和精力分配理论分析得出,译员在遇到错误,或重复等信息时,采取一定的省略,目的是将重心放在源语的核心信息以及目的语表达的流畅性上.5㊀结论总而言之,在口译中译员采取一定的省略策略是有合理且有必要的.信息省略并不是一味地省略听不懂的信息,而是为了保证源语信息能够更加流畅准确的转换成目的语的基础上,对目的语进行合理的处理.所以,译员采取的必要省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目的语更通顺流畅,重点信息更突出.参考文献[1]G i l e ,D a n i e l .B a s i c C o n c e p t sa n d M o d e l sf o rI n t e r pr e t e ra n d T r a n s l a t o r T r a i n i n g [M ].J o h n B e n j a m i n s P u b l i s h i n gC o m p a n y ,1995.[2]蔡小红,方凡泉.论口译的质量与效果评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李长栓.汉英语序的相似之处及同传技巧[J ].中国翻译,1997.[4]唐建军.冗余现象与外语教学[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5]田艳.冗余信息与增译与省译[J ].中国翻译,2001.。

《2024年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2024年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英交替传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重组是翻译的核心理念之一,尤其在认知隐喻的框架下,信息重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隐喻对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技巧。

二、认知隐喻的概述认知隐喻是人们理解和解释抽象概念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语言中,隐喻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能够传达隐含意义和复杂情绪。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认知隐喻的准确理解与传递对翻译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翻译者需要理解源语言中的隐喻含义,并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相应的表达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信息重组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是确保翻译准确、流畅的关键环节。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翻译往往难以完全传达原句的含义。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理解源语言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再构,使其在目标语言中得以准确、自然地表达。

四、认知隐喻下的信息重组策略1. 理解源语言隐喻含义:翻译者首先需要准确理解源语言中的隐喻含义,包括其文化背景、情感色彩等。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寻找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在理解源语言隐喻含义的基础上,翻译者需要寻找目标语言中相应的表达方式。

这可能需要借助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目标语言的表达更加贴切、自然。

3. 合理重组信息:在寻找目标语言对应表达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对信息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再构。

这包括调整语序、增删信息等手段,使翻译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义规则。

4. 保持整体连贯性:在信息重组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确保翻译的整体连贯性。

这需要翻译者在理解整篇译文的基础上,对各部分信息进行协调和整合,使译文在逻辑上和语义上保持连贯。

五、技巧与实例分析以一句含有隐喻的汉语句子为例:“他的眼神像猎豹一样敏锐。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汉英交替传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其准确性和流畅性对于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信息重组是一项关键技能,特别是在认知隐喻的语境下。

本文将探讨认知隐喻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信息重组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认知隐喻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作用认知隐喻是指通过一个概念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个概念的方式。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认知隐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帮助译员在两种语言之间建立联系。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认知隐喻能够帮助译员更好地理解原语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信息。

三、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得同一信息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信息重组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 语境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语境差异较大,需要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以更好地传达原意。

3. 语言表达: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译员需要在理解原语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重组,调整语序、词汇等。

四、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策略1. 理解原语信息:首先,译员需要准确理解原语信息,包括主旨、意图、情感等。

这需要借助认知隐喻等工具来深入理解原语的深层含义。

2. 分析目标语言:在理解原语信息的基础上,译员需要分析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语境等因素,为信息重组做好准备。

3. 信息筛选与整合:译员需要从原语信息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并将其与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相结合,进行信息整合。

这需要译员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 语序与词汇调整: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译员需要对语序和词汇进行调整,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译员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5. 反馈与修正:在完成初稿后,译员需要进行反馈与修正,检查译文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意,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024年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2024年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汉英交替传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信息重组是一项关键技能,特别是在认知隐喻的语境下。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文化与认知的桥梁。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隐喻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信息重组的策略和方法。

二、认知隐喻与汉英交替传译认知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从而表达出更为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认知隐喻的翻译往往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策略。

三、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同一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含义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信息重组以准确传达原意。

2. 语言特点: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词汇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通过信息重组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3. 语境理解:准确理解源语语境是信息重组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源语的隐喻含义,才能进行恰当的信息重组。

四、信息重组的策略和方法1. 理解源语语境:在开始翻译前,首先要充分理解源语的语境和隐喻含义,这是进行信息重组的基础。

2.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词汇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找出需要进行信息重组的点。

3. 重组策略: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对源语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义规则。

4. 保持语义连贯:在信息重组的过程中,要保证语义的连贯性,使译文在语义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5. 辅以注解:对于一些难以直接翻译的隐喻,可以通过注解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中的隐喻含义。

五、案例分析以“她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为例,在汉英交替传译中,我们需要将这一隐喻翻译成英语。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蝴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然后对比英语中表达类似意象的词汇,如“a dancing butterfly”。

释意理论下信息重组策略问题的中英 交传模拟实践报告

释意理论下信息重组策略问题的中英 交传模拟实践报告

释意理论下信息重组策略问题的中英交传模拟实践报告中文摘要:本报告基于释意理论下信息重组策略问题的研究实践,并结合交传模拟实践,探讨了释意理论如何指导信息重组的策略选择,以及如何利用交传模拟实践提高交际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释意理论能够帮助译者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意义,并在信息重组时更加灵活地运用目标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交传模拟实践则有助于增强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研究对于提高翻译、口译等语言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文摘要:Based on the research practice on information reorganiz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theory of relevance, an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imulation practice, this report explores how the theory of relevance guides the strategy selection of information reorganization, and how to use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imulation practice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y of relevance can help the translato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meaning more accurately, andto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more flexibly when reorganizing information.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imulation practice can help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skills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dapt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is study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communication skills of language workers such as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一、咨询目的:为了提高翻译、口译等语言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次咨询旨在探讨释意理论下信息重组策略问题,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指导信息重组的策略选择,以及如何利用交传模拟实践提高交际能力。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范文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范文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交替传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各种国际会议、商务洽谈及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精力分配模式直接影响到译员的翻译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在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的多种因素。

二、案例背景本次研究的案例选取了一场国际商务会议中的英汉交替传译过程。

该会议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议题广泛且专业性强。

译员在会议过程中需进行英汉交替传译,以保障各方沟通顺畅。

三、精力分配模式下的影响因素1. 语言能力与知识储备在案例中,当遇到专业术语或复杂句型时,译员的精力分配首先受到其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影响。

若译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则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原文,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适当的精力分配。

反之,若译员在某一方面存在欠缺,将影响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听辨与记忆能力交替传译要求译员在听取原文后迅速进行理解、记忆并翻译。

因此,听辨能力和记忆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精力分配和翻译效果。

在案例中,当发言人语速较快或逻辑较为复杂时,译员需迅速捕捉关键信息并转化为中文表达,这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听辨与记忆能力。

3. 反应速度与应变能力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突发情况时有发生。

如发言人语速突然加快、出现口误等,这要求译员具备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

在案例中,当发言人提出的问题较为棘手时,译员需迅速调整自己的精力分配,准确理解并翻译出原文含义,这体现了译员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4. 心理状态与情绪管理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管理对精力分配和翻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案例中,当译员面临较大的压力或情绪波动时,可能会影响其注意力和判断力,从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对于译员来说至关重要。

四、结论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精力分配模式下,语言能力与知识储备、听辨与记忆能力、反应速度与应变能力以及心理状态与情绪管理是影响英汉交替传译的重要因素。

关于英汉交替传译中重复策略的实证研究

关于英汉交替传译中重复策略的实证研究

it rYa g f ry u wa m we c me, n o rs c r d c i e se n ,o o r r lo a df u h ap o u tv
me t gtd y m e ctdt eb c eei ej g i e e i a .a x i b a k h r B i n t n o I e o n i n h
要 有 策 略 地 进 行 选 择 , 顺 应 双 方 交 际 的 目的 . 是 一 并 这
个 有 意 识 的认 知 过 程 。
为是 多 余 的 。 此 , 代 是 惯用 的避 免重 复 的 方式 。 而 . 因 替 然
根 据 《 作 大 辞 典 》 在 汉 语 中 , 复 被 定 义 为 一 种 非 常 重 写 , 重
是 根 据 《 林 斯 高 级 英 语 学 习 词 典 ( 五 版 )对 “e ei 柯 第 》 rp t —
to ” 出 的 解 释 。 果 某 事 重 复 发 生 , 么 这 种 重 复 并 不 in 给 如 那
i个 重 要 的 内容 : 异 性 、 讨 性 和 顺 应 性 。 变 异 性 是 变 商

关 于 英 汉 交 替 传 译 中 重 复 策 略 的 实 证 研 究
张 娟
( 国地 质 大 学 , 京 中 北 摘 要 : 本 文 以真 实 的 英 汉 交替 口译 场 合 为 案 例 , 1 0 3) 0 08
更 多 时 候还 是 采取 交 替 传译 这 种模 式 。 此 , 行 此 项研 因 进
研 究 了 英 汉 交 传 中 重 复 策 略 的 类 别 和 特 点 。 本 文 还 探 讨
究 来 论 证 重 复 策 略 在 英 汉 交 替 口译 中 的 使 用 是 非 常 有 现

《基于英汉分支结构差异对汉英交替传译语言结构重组案例研究》范文

《基于英汉分支结构差异对汉英交替传译语言结构重组案例研究》范文

《基于英汉分支结构差异对汉英交替传译语言结构重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翻译不仅是对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对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深度理解与再表达。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由于汉语与英语在分支结构和语言习惯上的巨大差异,语言的重组成为了关键。

本案例研究基于这一现象,旨在通过分析实际的翻译实例,探究英汉交替传译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结构重组。

二、英汉分支结构差异首先,汉语与英语在分支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常常采用意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来标示语法关系。

而英语则更多地依赖形态变化和显性的连接词来构建复杂的句子结构。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汉英交替传译中,需要特别关注语言结构的重组。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汉英交替传译的案例:原句(中文):“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但也使得信息真伪难辨,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来筛选和判断。

”首先,我们在理解这个中文句子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分析。

该句中,“由于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原因状语,“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是结果状语,“但也使得信息真伪难辨”是并列的转折关系,“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来筛选和判断”是结论部分。

整个句子主题突出,逻辑清晰。

在翻译成英语时,我们需要进行语言结构的重组。

翻译为:“In modern societ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people have more diverse ways to access information, but this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truth from false information. Therefore, we need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to filter and judge." 在这里,我们采用了英语中常见的因果、转折等句型结构,对中文原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重组。

《基于英汉分支结构差异对汉英交替传译语言结构重组案例研究》范文

《基于英汉分支结构差异对汉英交替传译语言结构重组案例研究》范文

《基于英汉分支结构差异对汉英交替传译语言结构重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跨文化交流中,汉英交替传译作为重要的沟通桥梁,承担着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分支结构的差异,给汉英交替传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英汉分支结构差异的汉英交替传译语言结构重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汉英交替传译。

二、英汉分支结构差异概述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谓结构为核心,通过从句、连词等手段构建复杂的分支结构;而汉语句子则以意群为基础,通过语义逻辑关系连接成句,较少使用从句等复杂的分支结构。

这种差异使得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需要针对两种语言的特性进行语言结构的重组。

三、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言结构重组案例1. 案例一:长句翻译在汉语中,长句往往包含多个意群,而这些意群之间通过语义逻辑关系连接。

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将这些意群进行拆分和重组,形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从句或简单句。

例如,在翻译“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时,可以将其翻译为“He is not only an excellent scientist but also a passionate social activist.”通过拆分和重组原句的语义成分,使其符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

2. 案例二:被动句翻译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而在英语中则较为常见。

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需要将汉语中的主动句转换为英语中的被动句。

例如,“这项研究的结果已经公布”可以翻译为“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been released”。

通过调整语序和句式结构,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四、语言结构重组策略1. 理解原句语义: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原句的语义,把握句子中的主谓关系、意群划分等。

2. 拆分与重组:根据英语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将汉语句子进行拆分和重组,形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从句或简单句。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汉英交替传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其准确性和流畅性对于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重组作为认知隐喻下的一种关键手段,对译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隐喻下的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认知隐喻与汉英交替传译认知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通过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思想。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认知隐喻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将中文中的隐喻性表达转化为英文中的对应表达,实现跨文化交流。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信息重组。

三、信息重组的重要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语言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言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如句式结构、词汇选择等。

通过信息重组,可以更好地适应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

2. 突出重点信息: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

通过信息重组,可以突出重点信息,使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交流的核心内容。

3. 弥补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汉英交替传译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信息重组,可以弥补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歧义,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四、信息重组的方法在认知隐喻下进行汉英交替传译的信息重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调整语序:根据英文的表达习惯,对中文原句的语序进行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英文的语法和句式结构。

2. 增补信息: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增补一些必要的解释性信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3. 转换表达方式:将中文中的隐喻性表达转换为英文中的对应表达,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

4. 概括与细化:根据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概括或细化,以突出重点信息或弥补文化差异。

五、实例分析以“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汉英交替传译为例。

这句话在中文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翻译成英文时需要进行信息重组。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汉英交替传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其准确性和流畅性对于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信息重组是一项关键技能,特别是在认知隐喻的语境下。

本文将探讨认知隐喻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重组。

二、认知隐喻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认知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概念隐含地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从而传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认知隐喻的运用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还能够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然而,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认知隐喻的翻译往往需要译者进行信息重组。

三、信息重组的策略1. 理解原文语境:在汉英交替传译中,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含义。

这包括理解原文中的隐喻、修辞手法以及文化背景等信息。

只有准确理解原文,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重组。

2. 识别隐含信息:在认知隐喻中,隐含信息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译者需要仔细分析原文,识别出隐含的信息,并将其明确地表达出来。

这有助于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3. 转换表达方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重新组织信息。

这包括调整语序、增删词汇等手段,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4. 保持逻辑性:在信息重组过程中,要确保译文的逻辑性。

这要求译者对原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准确把握,并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清晰的逻辑线索。

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和句式安排,使译文更加易于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一句汉语隐喻为例:“他的思维如飞驰的骏马。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将其翻译为“His thinking is as swift as a galloping horse.”然而,这只是一个字面上的翻译。

在认知隐喻下,我们可以进一步对信息进行重组,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范文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范文

《精力分配模式下影响英汉交替传译因素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英汉交替传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其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精力分配模式下,译者的注意力分配、语言处理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等因素均对传译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英汉交替传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案例选择及背景介绍本次研究的案例选自一次国际会议中的英汉交替传译实践。

该会议涉及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议题广泛且专业性强。

传译过程中,译者的精力分配、语言处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运用是本案例研究的重点。

三、精力分配模式下的影响因素1. 注意力分配在交替传译中,译者的注意力需要在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之间进行切换。

以案例中一句涉及经济学的复杂句子为例,译者首先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原话的含义,然后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表达上。

若注意力分配不当,则可能导致理解失误或表达不准确。

2. 语言处理能力语言处理能力是交替传译的核心。

案例中,译者需要快速准确地从英语转换到汉语,并确保语言的流畅性和地道性。

这就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语言处理经验。

否则,可能会出现词汇选择不当、句式结构混乱等问题。

3. 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对于传译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案例中,若原话涉及特定文化背景或习惯用语,译者需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才能准确传达。

例如,对于某些英语中的习语或俚语,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可能会导致翻译失误或歧义。

四、案例分析以会议中一句关于环境保护的发言为例,原话中涉及了多个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结构。

在传译过程中,译者首先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原话的含义,包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政策措施等。

随后,译者需运用自身的语言处理能力,将这些信息准确无误地转换为汉语,并确保语言的流畅性和地道性。

在此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传译更加贴近中文语境。

五、结论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精力分配模式下,注意力分配、语言处理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等因素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2024年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汉英交替传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信息重组成为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隐喻理论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如何指导信息重组,并探讨其对于翻译效果的重要性。

二、认知隐喻理论简述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通过理解和运用隐喻,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义、语境和文化内涵。

同时,隐喻的运用有助于建立译者与听者之间的共同认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三、信息重组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是确保译文准确、流畅的关键环节。

由于中英文表达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直接翻译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因此,译者需要根据语境和听者的需求,对原文信息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重组,使其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四、认知隐喻理论在信息重组中的应用1. 理解隐喻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理解隐喻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是信息重组的前提。

通过分析原文中的隐喻,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语境,为后续的信息重组打下基础。

2. 建立共同认知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帮助译者和听者建立共同认知。

通过解释和分析隐喻的内涵,使听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语境。

3. 合理调整信息结构根据听者的需求和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对原文信息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重组。

这包括调整句子结构、改变语序、增删信息等,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五、实例分析以“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为例,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译者需要理解“花朵”的隐喻含义,即美丽、生机和活力。

然后,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可以将这句话翻译为“She is like a blooming flower, full of beauty, vitality and energy.”这样的翻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隐喻含义,还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翻译作为沟通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桥梁,日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重组是一项关键技能,特别是在认知隐喻的语境下。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隐喻在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信息重组的策略和技巧。

二、认知隐喻的理论基础认知隐喻是一种通过隐喻手法进行思维和表达的方式,是语言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理解并运用认知隐喻,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实现跨文化交流。

三、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往往需要进行信息重组。

信息重组是指在理解源语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结构,重新组织信息的过程。

四、认知隐喻与信息重组的关联认知隐喻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认知隐喻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信息,把握隐含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运用认知隐喻,译者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源语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转换。

在信息重组过程中,译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源语信息:准确理解源语信息是进行信息重组的前提。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译者需要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深入理解源语信息的含义和隐含意义。

2. 把握目标语表达习惯:在信息重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结构。

通过运用认知隐喻,可以更好地把握目标语的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地道、自然。

3. 保持信息连贯性:在信息重组过程中,要确保翻译的信息具有连贯性。

这需要译者在理解源语信息和把握目标语表达习惯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信息顺序,使翻译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表达逻辑。

五、策略与技巧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为了有效地进行信息重组,译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技巧:1. 增强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地运用认知隐喻进行信息重组。

2. 熟练运用翻译工具:借助词典、语料库等翻译工具,可以帮助译者更快地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提高翻译效率。

英汉交替传译听辨理解实证研究

英汉交替传译听辨理解实证研究

英汉交替传译听辨理解实证研究[摘要] 本文从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effort model)为切入点,以对10位口译学员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分析了10位学员在听辨理解上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旨在为口译学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听辨理解交替传译精力分配模式困难引言听辨理解是语言理解最普遍的形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对母语的听辨理解和外语的听辨理解。

在我国,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很多,但对口译的听辨理解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却非常少。

究其原因,可能是听辨理解在二语习得中研究得很深入,而且普遍认为,只有在听力课上顶尖的学生才可能成为口译员,而这些学生在口译中的听辨理解也就不会成问题。

尽管听力课上的听力是口译听辨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

本文借助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运用实证性的研究手段,就交替传译的听辨理解的困难进行了研究。

以学生译员为对象,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研究对象在听辨理解方面有哪些问题?(2)怎样训练提高听辨理解能力?一、吉尔精力分配模式下的听辨理解在同声传译精力模式基础上,吉尔提出了交替传译的精力模式。

该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interpretation=l+n+m+c;第二阶段:interpretation=rem+read+p (gile,1995:179)。

在第一阶段,口译过程由四个精力组成:听辨理解(l)、笔记法(n)、短时记忆(m)和协调(c)。

吉尔认为,听辨理解是与理解有关的所有操作,包括对源语声波的分析,将其辨认为词以及到最后确认言语的意思(gile,1995:162)。

尽管现在还不知道译员在出口口译前对源语意思的分析究竟如何暗箱操作,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听辨理解至少是指译员理解了每句话的内在逻辑。

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gerver(1976)和lambert(1988)做的几项研究侧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回忆和识别进行对照。

《英汉交替传译中译员显身性研究》范文

《英汉交替传译中译员显身性研究》范文

《英汉交替传译中译员显身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行业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众多翻译形式中,英汉交替传译以其独特的交流方式,成为商务、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常用手段。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译员的显身性,即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见性和可感知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交替传译中译员的显身性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英汉交替传译概述英汉交替传译作为一种翻译形式,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商务谈判、政治演讲等场合。

在这种翻译方式中,译员需在理解源语言后,将信息迅速转换成目标语言并传达给听众。

在这一过程中,译员的显身性表现为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见性和可感知性。

三、译员显身性的重要性译员显身性在英汉交替传译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译员的显身性有助于增强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对源语言进行理解、分析和表达,其显身性使得这一过程更为明显,从而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其次,译员的显身性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

在交替传译中,时间紧迫,译员需迅速完成翻译任务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译员的显身性使翻译过程更为高效、快速。

最后,译员的显身性对于保障沟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四、影响译员显身性的因素影响译员显身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语言表达能力:译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从而影响其在交替传译中的显身性。

2. 专业知识储备: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的译员在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时更为迅速准确,有助于其在交替传译中表现出较高的显身性。

3. 沟通技巧:沟通技巧对于保障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熟练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表达和传递信息,提高其在交替传译中的显身性。

4. 心理素质:在紧张的交替传译环境中,心理素质对于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译员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显身性。

五、结论英汉交替传译中译员的显身性是影响翻译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范文

《认知隐喻下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篇一一、引言在跨文化交流中,汉英交替传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求其能够准确理解并重组信息,以实现有效沟通。

隐喻作为语言中常见的认知工具,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隐喻理论下,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的信息重组方法及重要性。

二、认知隐喻理论概述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隐喻的运用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信息,从而在目标语言中实现信息的有效重组。

隐喻的理解和运用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汉英交替传译中的信息重组1. 理解源语言信息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理解源语言信息是信息重组的第一步。

译者需要准确把握源语言中的隐喻含义,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境。

这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2. 信息分析和归类在理解源语言信息的基础上,译者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类。

这包括识别信息的主题、内容、逻辑关系等。

通过分析和归类,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信息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3. 信息重组信息重组是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关键环节。

在认知隐喻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对源语言信息进行合理的重组。

这包括调整语序、改变句式、增删信息等手段,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四、认知隐喻下的信息重组策略1. 隐喻的直接翻译对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都具有相似隐喻含义的表述,可以直接翻译。

这可以保留原隐喻的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2. 隐喻的意译对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隐喻含义差异较大的表述,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

这要求译者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对源语言的隐喻进行解释和再表达。

3. 隐喻的创新翻译在某些情况下,源语言中的隐喻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

这时,译者需要在理解源语言隐喻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翻译。

这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翻译技巧和创新能力。

汉英交替传译的语义转换研究——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口译为例

汉英交替传译的语义转换研究——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口译为例

汉英交替传译的语义转换研究——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口译
为例
高湛茱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6(0)5X
【摘要】本文对新闻发布会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义转换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译文里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的语块所占比例分别为96%和4%,表明译文信息完整度较高;个别直接转换没有充分考虑目标文化因素,导致译文生硬,表达含糊;相反,个别间接转换比源文更简洁,逻辑更清楚;可接受转换和不可接受转换的语块所占比例分别为97.8%和2.2%,表明译员的语义转换策略运用有效。

【总页数】2页(P75-76)
【关键词】交替传译;语义转换;可接受度
【作者】高湛茱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释意理论下新闻发布会汉英交替传译翻译策略——以2013-2016年"两会"政府新闻发布会为例 [J], 蔡洁
2.汉英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口语性/书面性偏移——以第二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新闻发布会口译为例 [J], 邓淑慧;
3.汉英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口语性/书面性偏移——以第二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新闻发布会口译为例 [J], 邓淑慧;
4.新闻发布会汉英交替传译中语法衔接手段转换 [J], 孙奕;
5.释意理论角度下的汉英会议口译研究分析
——以2019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九届(全球)湘商大会新闻发布会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为例 [J], 谢佳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4), 609-617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4083A Study of E-C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in Economic Conferences underReformulation StrategyKai Wang, Su Cha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Received: Aug. 5th, 2020; accepted: Aug. 19th, 2020; published: Aug. 26th, 2020AbstractIn semi-prepared speeches with written notes, the speaker illustrates ideas through bullet points outlined in slides with formal and informal expressions. The interpreter needs to play his initia-tive and re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words, sentence pattern, structure and discourse.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preters, Jones proposed reformulation strategy and discussed problems concerning translating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in a concise way, etc., covering omission, amplification, replacement and other asp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reformulation strategy in economic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nd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of generalization, explanation, anticipation and explici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KeywordsReformulation Strategy, E-C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Economic Conference信息重组策略下的经济会议英汉交替传译研究王凯,柴橚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收稿日期:2020年8月5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6日摘要在借助要点的半即兴发言类会议中,发言人通过幻灯片提示的要点阐述观点,发言中书面正式表达和口王凯,柴橚头随意表达掺杂,在用词、句式、结构、语篇等方面均需译者发挥能动性,重组源语信息。

琼斯针对口译员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信息重组策略,探讨如长难句如何用精炼的方式翻译,表达散乱、呈碎片化的段落如何整理等问题,涵盖省略、增补,替换等多个方面。

本文探讨了信息重组策略在交替传译经济会议中的应用,并根据交替传译的特性总结了概述、解释、预期和显化等策略。

关键词信息重组策略,英汉交替传译,经济会议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信息重组理论与交替传译1.1. 信息重组理论信息重组策略是罗德里克·琼斯(Roderick Jones)提出的会议口译策略,包括“简化”(Simplification)、“概述”(Generalization)、“省略”(Omission)、“总结”(Summarization)、“解释”(Explanation)和“预期”(Anticipation)等[1]。

琼斯认为,在具体的口译操作中,译员还可根据口译形式,会议性质,发言人风格等因素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变利用各个策略。

琼斯认为,信息重组旨在实现最有效的沟通。

译员的责任是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发言人的信息,而“忠实”是指译员对发言人真实意图的准确传达。

为了做到这点,译员需要通过“背叛(Betray)”,即对源语信息进行信息重组,以产出最贴合发言人意图的翻译。

译者在听辩时,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源语的理解和分析上,对发言人的表达做出判断和取舍,舍弃不重要的信息,译出更重要的信息。

释意学派勒代雷(Lederer)把翻译行为归结为对话语篇章的理解,而译者的任务是把源语文本放在特定“语境”下考虑,再用目的语重构这一话语篇章。

勒代雷认为,字句层面的翻译统称为“语言翻译”,而对话语篇章的理解才是“释意”的精髓。

译者的任务不在于重述发言人的字面意思,而是有效传达信息,寻求与原文的“意义对等”(Equivalence of Meaning) [2]。

吉利斯(Gillies)认为信息重组包括字词、语句、段落、甚至篇章的调整,但其根本目的还是实现译文的流畅自然、句式合理、信息完备[3]。

口译员每次开口,必须言之有物,其翻译的组块(Chunk)信息必须具备连贯和完整的意义,而非未加思考说出的碎片信息。

仲伟合认为,英汉语言有较大差别,口译员若过度关注源语语言结构,不仅不能做到忠实的对照翻译,还会增加口译困难。

译员应根据源语信息的内在逻辑,在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下重新组织信息[4]。

不论是为了保证译文的准确度、流畅度还是美感,译员都必须对源语信息进行重组,以给听众带来舒适的听感,最大化沟通的有效性。

琼斯在释意派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其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重组翻译策略。

虽然信息重组策略偏向于同声传译场合,但笔者认为该策略对交替传译同样适用。

1.2. 交替传译交替传译是译者在听完发言人的一段演讲后,根据笔记或脑记内容,连贯清晰地翻译给目的语听众的口译模式。

吉尔(Gile)把交替传译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译者的听辩(Listening and Anal-ysis)、笔记(Note-taking)、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Operations)等过程,在此阶段译者要充分理解源语王凯,柴橚信息,厘清逻辑,概括要点并生成笔记内容,即第一次信息重组;第二阶段包括译者的快速回忆(Rem Remembering)、读取笔记(Read Note-taking)和译文产出(Production)等过程,在此阶段译者要结合笔记内容和短时记忆快速准确输出译文,即第二次信息重组[5]。

英语属亚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差异较大;英语语言结构呈树状,多嵌套结构,主从关系清晰,逻辑严谨;而汉语语言结构呈竹状,多并列句,结构松散,表达灵活;两种语言差异越大,翻译时越需要信息重组。

恰当地运用信息重组策略是口译员应对交替传译的有效手段。

相比于同传,交传虽然有相对更宽裕的时间整理信息,也可以根据目的语表达习惯对译文进行更大幅度的调整,但也要求译员的产出更准确,语流更平稳流畅,否则会给听众传递专业性欠缺的印象[6]。

因此,交传译者应将即时性(Instantaneity)、准确性(Accuracy)、流畅性(Fluency)和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原则应用于听、辩、记、译的全过程中,在短时间多任务口译环境下,通过反复大量练习,直至将信息重组内化为翻译习惯。

笔者筛选了该策略中可以用来指导交替传译的技巧,并整理总结为概述(Generalization),解释(Explanation),预期(Anticipation)和信息层次显化(Explicitation)四类,其中简化(Simplification)和省略(Omission)技巧贯穿整个口译过程,因此不做单独探讨。

笔者选用了布鲁金斯学会组织的经济类会议,涉及危机后的经济政策合作等广泛问题。

会议包含专业的经济学内容,信息量较大,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均有涉及。

语言风格虽总体偏正式,但仍有即兴的成分,部分信息呈碎片化。

发言人有来自学术界和政界的专家,发言目的是为处于危机下的全球经济环境提供合作建议,发言方式为借助幻灯片上的大纲展开讨论,属于“借助要点的半即兴发言”(Semi-prepared oral monologue with written notes) [7]。

笔者认为该会议为信息重组这一策略的讨论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研究样本,如长难句如何用精炼的方式翻译,表达散乱、呈碎片化的段落如何整理等问题。

2. 概述(Generalization)在即兴发言场合下,发言人表达多有冗余和非必要信息堆砌现象。

译者在交传时,应提炼发言人所表达的信息,对不重要的细节进行删减和概述。

琼斯认为,译者应随时寻求最经济的表达方式;首先,译者应略去无用的填充词,如“really”,“actually”,“well”等;第二,译者应略去无用的修辞表达,如“so to speak”,“if you like”,“if you see what I mean”等等;第三,译者应略去同义反复的形容词;第四,译者应寻找所有表达方式中最精炼的一种,如用“On…”替代“As far as… is concerned”;第五,若非必要,译者应略去带有装饰作用的“场面话”,只传达必要信息。

2.1. 语句概述在即兴发言中,发言人只靠幻灯片提示关键信息点,临时组织语言,因此同义反复常见。

若想传达发言人的全部信息,反而会使得译文语焉不详。

此时为使译文简洁明了,译者应采用概述的方式,抓住讲话人的主旨信息,删除意义重复的短语和句子,在传达核心句义的情况下选择其他信息删去不译。

例1:The book, naturally and rightly, focuses a lot on spillover effects from some countries to other countries, but it mainly, I would say solely focuses on the spillovers from what they still call “the advanced economies,” high-income countries, to the emerging markets.译文1:这本书自然且正确地聚焦于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的溢出效应,但它主要——我会说仅仅关注他们称做的“发达经济体”,即高收入国家对新兴市场国的溢出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