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实践导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律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实践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实践,分析其重要性和具体实践方法,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德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能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等,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其次,德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学习到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出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
再者,德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德育实践,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守纪律、尊重他人、勤奋学习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实践具体方法1. 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中既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生活中的例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进行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实践能力。
2. 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应该共同合作,共同育人。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等方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作者:纪应华来源:《教育界》2023年第32期【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是一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教师要拓展教学形式,联结“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通过观看警示案例、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真实职业等德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实践活动作者简介:纪应华(1975—),男,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联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研究和体验活動[1]。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在德育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借力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
教师要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拓展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以德育实践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德育实践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社会公德的任务。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讲授为主,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普遍以教师讲解或观看相关课件、视频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少数教师甚至习惯于把整理好的知识点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记诵,忽视了学生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其次,教学效率不高,部分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效;最后,缺少德育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会印象深刻,而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没有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契合点,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导致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关于加强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报告
关于加强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报告介绍本文旨在报告我们学校在加强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方面所进行的实践。
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改进课程内容,我们努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他们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观。
实施措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优化课程内容我们对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更新。
我们增加了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政治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效果。
通过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士,如法官、律师和政治学者等,来学校进行讲座。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案例和真实情境。
这样的交流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和政治领域,并激发他们的热情。
4. 组织实践活动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和政府机构,参与模拟法庭和模拟政府等。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和政治的运作方式,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实施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措施,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1. 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遵守。
2. 学生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能够主动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
3. 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更加正确,他们能够理性思考和判断政治问题。
4. 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明显提高,他们对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更加感兴趣。
结论通过加强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我们学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观。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代基础教育指导思想,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教师应高度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利用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提升其综合素养。
让德育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德育的开展,有益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的提高,是素质教育视角下变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
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德育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策略。
希望能为教师带来一定帮助,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助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渗透路径引言:小学是学生学习各项知识的启蒙阶段,是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培养行为习惯、生活态度与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渗透德育元素,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1]。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但学生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放贷风暴”,导致不少学生毁了自己的生活。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小学是学生树立健康观念的开端,因此,在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使这些仍然处于低认知能力的学生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要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
教师运用生活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难度,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有积极意义[2]。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路径分析(一)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发展小学生都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而教师就是学生最常接触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我们的班级”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班集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积极维护班级荣誉,热爱集体,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103教育版"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道德品质尚处于形成阶段,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该课程的教育价值,并且抓住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德育教育进行合理的渗透,从而更好地发挥本课程的德育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能力、有品德、有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片面强调对知识点的灌输,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一定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没有对知识进行实质性的掌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将德育教学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求,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将德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将德育知识渗透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
老师应该意识到,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是必然趋势,只有改革才能促进该课程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顺应时代的发展。
原有的教学更加重视考试成绩,经过新课改实施后,教学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地位,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摘要】小学德法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道德教育在小学德育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
因此,结合德育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小学德育与法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应用效果对于小学伦理法治教学来说,其目的不仅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来实现自己的品格和人格的塑造,并促进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趋于良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德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动态,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正确的方法。
道德价值观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德育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1.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道德教育与道德法治课程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德治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德治课的热情不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德育在德育和法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对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发展规律有良好的认识。
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伦理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背诵才能理解。
这种学习方法显然浪费了大量的实践,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要点,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难以提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现实中发现材料,体验所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究
德育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
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目的是通过实践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提高他们的生活素养和品格,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良好品质的人才。
首先,德育教育应该通过认真审查和呈现良好的行为和品质来提高小学生们的个人素养。
教学内容应该明确小学生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在校园生活中需遵循的一般行为
规范,例如:保持诚实、尊重他人的私人财物、尊重教师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尽可能地为
他人提供帮助等。
此外,德育教育应该通过这些实践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志愿服务和环保活动等,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提高自己的品格、养成良好
的习惯。
其次,德育教育应该鼓励小学生积极探究和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了解和尊重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介绍不同的标准和道德
概念,帮助学生评估行为和决策的后果。
例如,德育教育可以讲述关于公平、诚实、尊重
他人、责任性等基本道德原则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使学生产生对事
情的深思熟虑的反应,并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理念。
最后,德育教育应该提高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和行为方式。
学生需要了解尊重和包容的
重要性,并学会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如何与对方共存。
德育教育也应该指导学生了解新媒体、社交媒体对社交互动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了解其行为或言论的后果,在互动过程中
保持自我定位和聆听对方的需求,从而构建双向互动和沟通的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良好价值观,有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在德育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增强学生的情感观和不同体验,使小学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本文围绕小学阶段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为教案,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从而进行实践和努力。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在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小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了解课本中的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进行讨论。
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学习的治理与见解,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性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新课程在不断的深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同阶段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法,对于思政教师来说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
另外,教师在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该观察学生在实践中情绪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上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
因此,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内容的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应用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一)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效果略差,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这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道德教育融入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制订一套教学方案,使用生活教学法可以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感受课程内容的魅力。
因此,教师应引导儿童以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发展,让小学生过上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创造性的生活。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的,从而导致三年级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的学习效率降低,从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专业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呢?本文将从举例具体操作方法、分析推理论点以及给出实践导向结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比如,通过讲述《小红帽》这个故事来教育学生要警惕陌生人的危害,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道德难题,让他们思考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这种启发式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可以定期与家长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家校联合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观,在社会适应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阐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方法。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形成有机整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实现融合,可以较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等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形成小学德育教育合力。
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教育的相通点,结合学科教学实践经验,从做好学科教师沟通、引入生活教学模式、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家校互动模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德育;生活教学;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等理念全面推行以后,小学德育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需要实现跨学科布局,实现多个学科的渗透教育。
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德育元素最为丰富,可以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并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一、做好学科教师沟通,明确融合教学目标结合小学教育体系来看,德育教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同时也需要各个学科教师配合,制定德育教育的融合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需要在引入德育教育元素之前,跟班主任做好沟通交流,明确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并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细化德育教育目标,保证融合教学目标可以在学科教育中取得较好效果。
除此之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与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在相互分享德育渗透经验的同时,推动多学科德育融合教育目标的有机联动,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是小学生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做好自身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构建德育融合教育的目标。
《我是小学生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环境,并且学会如何跟其他同学交朋友。
在构建融合教育目标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以“社交”为主题,制定细化的德育任务。
对于班主任来说,可以在集体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社交技能,尽快跟周围同学熟络起来,寻找共同话题并成为朋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心理素质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将来的成长。
法治教育是教育学生尊重法律、遵循法律、维护法律公正的过程。
德育和法治教育是紧密关联的,二者互为补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德育研究的重要性小学德育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是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往的德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品德形成与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2.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研究能够帮助教师策划更好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认识到,自己身为社会一份子,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促使学生从德育活动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3. 提升学生归属感德育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群体归属感。
群体归属感是指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感,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学习习惯,通过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尊心,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进步。
二、德育研究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研究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调查法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找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为下一步的德育研究提供依据。
2. 讨论法开展德育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对于一些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思想,使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
3. 体验法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道德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素养。
德育活动可以是社会实践、手工创作、文艺活动等,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结题报告)生活德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整合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04 当今社会的需求。
现在的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孩子在家里什么事 情都不需要孩子来做,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过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家庭 教育缺失所导致。为了填补这一空缺,生活德育与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挖掘低年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融 合生活德育的教学内容,研究《道德与 法治》课堂中融合生活德育的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生活自理意识,争取成为生活小达人。
成果展示活动:我是生活小达人
开题活动:我和我的家
1.通过交流自己出生时候的故事,认识到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感受自己与家人的亲密关
3、与我校文化活动相整合
3、与我校文化活动相整合
3、与我校文化活动相整合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研究过程
第三阶段: 反思总结阶段(2020年5月——2020年9月)
1、完善教学架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 通过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最终制定单元主 题活动教学模式: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 流评价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 反思总结阶段(2020年5月——2020年9月)
2、整理与本课题相关开展的文化活动,形成 “我是生活小达人”系列活动。
年级 一年级上学期 一年级下学期 二年级上学期
二年级下学期
“我是生活小达人”系列活动
我是收拾书包小能手 穿衣生活小达人
争做生活小达人之我会整理抽 屉
我是生活小达人,我能戴好鲜 艳的红领巾
01 落实《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标准(2011版)》 的需要。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究摘要:新时期小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素质化培养,德育教育不容忽视。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人物性格。
小学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该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引导策略,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探究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从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德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整体教学渗透,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综合品质素养。
教师通过主动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其感受到德育教育对于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意义(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渗透,这是一种教学创新,既能丰富教学资源,还能优化教学质量。
教师将生活中的信息资源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全面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德育教育的渗透,认为德育教育主要班主任进行教学,使得德育教育的机会非常少,很难深入落实。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素材非常丰富,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材的完善,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力,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源于生活的学科,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状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教师结合道德品质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综合性教学,不断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意义。
教师利用趣味多样的教育方式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加深学生的课程学习印象,优化教学资源,将生活元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摘要: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课程体系的变革及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了小学阶段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有关德育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更是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小学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来帮助小学生塑造人品和人格,促进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将就《道德与法治》中的德育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门课程。
在其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这门课程开展的最重要目的。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偏重对课程知识的灌输式学习,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随着课程改革,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整个课程的方式变得更生动灵活,对课程改革中关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为小学生的课程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更关注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并将课程所学与小学生成长所需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将德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仅提升了该课程的课程效果,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与传统思想品德课程偏重于书本知识不同,教育改革以后的课程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各种生动有趣的德育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程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开展所获得成果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其实际学习生活,对其他课程的开展也非常有利,正确的价值引导,为其为小学生整个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实践与反思
小学德育实践与反思引言小学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档旨在总结我校在小学德育实践方面的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德育实践概述1. 德育课程设置:我校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了涵盖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德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主题活动开展:定期举办主题班会、德育月活动、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内涵。
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鼓励家长参与德育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德育实践成果1. 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通过德育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表现在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方面。
2. 法制观念的增强:通过德育教育,学生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加强,遵纪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他人需求。
三、德育实践反思1. 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在德育课程设置中,要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德育教育的趣味性。
3. 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 社会实践的拓展:积极拓展社会实践领域,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体验德育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四、结语小学德育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创新方法,以期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校将继续努力,为培养具有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实践发布时间:2023-06-21T07:54:14.9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500期作者:车江[导读] 教学要体现美育的自主性。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等、温和、喜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教师给他们设计的活动模式,教师也能够民主地接受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提出的一些道法教学活动模式,不经意间,就“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那层“隔阂”,把生活“延伸”进了课堂,把课堂“开放”进了丰富的生活。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博远分校100000美育和德育历来密不可分,传统教育中的“寓教于乐”原则就反映了美育和德育应该是有机统一的。
美育使人的心灵得到和谐,通过在个体心灵上情感生活的满足、人格的和谐平衡发展,促进个性道德的发展。
一、灵活方法,打造美育和德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联系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一个教育过程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方面,美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创造美的事物、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美育和道德与法治课也是相通的。
但就各自的任务和作用来看,美育不仅在塑造人的形象、净化人的心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肩负着寻找、追求和创造自然美、艺术美等美学范畴的任务。
二、活用教材,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中渗透美育1.教学要体现美育的自主性。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等、温和、喜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教师给他们设计的活动模式,教师也能够民主地接受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提出的一些道法教学活动模式,不经意间,就“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那层“隔阂”,把生活“延伸”进了课堂,把课堂“开放”进了丰富的生活。
(2)以“思”入境。
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地考虑在导入环节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得更为深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道德认识、在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46教育版摘 要:“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德育 渗透作为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树立道德意识。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还要以德育品质的培养为目的,帮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习惯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人品,促进其道德价值观趋于良好。
因此,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必须思考的全新课题。
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些措施进行了阐述。
一、创设德育环境,多样教学管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以多样教学管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德育品质,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等,就比较复杂。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阶段,繁杂的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此时我们就可以针对德育内容进行精简,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如融入信息教育元素,以网络资源素材激励学生;或者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以生活中的小事来触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渗透德育思想,便于构建班级德育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
二、优化教学引导,提升实效性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指导要保障趣味性,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给小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些不同,经过鲜明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知识内容。
小学生在学习探究阶段,对一些具体的事物关注度较高,而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学习等片段与课程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讲,与课本知识结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有自身的优势影响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实施文明礼仪德育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实施文明礼仪德育教育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较为稚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心,也是打好文明礼仪德育教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文明礼仪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给学生的人生一个正确的指导与引领,同时也彰显了文明礼仪德育教育在广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文明礼仪德育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加强《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文明礼仪德育教育,加强自我修养,发挥榜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文明礼仪德育教育实施引言文明礼仪德育教育在我国各个学段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小学阶段。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思比较敏感和脆弱,很容易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及其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
文明礼仪德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加高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进而与课堂教学目标和文明礼仪德育教育理念更加符合。
一、小学生当前的文明礼仪德育现状分析1、学生随意破坏公物,缺乏公德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不注重爱护公物、团队意识和公德意识淡薄等。
比如学生喜欢在公共场所的围墙上乱涂乱画、经常破坏班级公物、在校园操场或公共场所随意乱丢垃圾等,都体现了小学生的公德意识严重扭曲和缺乏,这一系列的现状值得广大教师和家长以及学校的重点关注,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学生自私心理严重,缺乏奉献精神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思比较敏感和脆弱,大多数留守儿童,家长对他们缺少陪伴,也并没有在文明礼仪德育方面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指引,部分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较为严格,忽略了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德育教育。
这些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偏差,行为举止及思想品德都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或生活的过程中只向别人索取却不懂得向他人奉献、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却从不懂得尊重他人等,学生存在这样的自私心理,缺乏奉献精神,非常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学校文明礼仪德育教育的引导。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摘要:当代社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中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的部分。
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其未来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其了解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对自身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手段进行优化。
本文以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为中心展开分析,详细介绍其应用后产生的效果。
并且,根据其当前教育中所遇见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应用措施前言:近年来,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工作逐渐受到各界重视。
为使其工作开展地愈加顺利,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增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不仅需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其合理地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对此,教师应该对其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完善,并结合生活琐事进行相关教学。
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并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对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应用效果(一)有助于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落实后,各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尝试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并稍见成效。
小学生在这种优质的德育教学环境下成长,有助于其学生自主性的增强。
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道德与法治教学多数较为枯燥,小学生在课堂中很难真正了解其内涵。
这一现状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对此各教师开始尝试基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展开相关教学。
这种优化后的教学手段,使其应用功能愈加完善。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其表达意思,并能够利用其思想去面对现实问题。
(二)有助于小学生找到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对比以往死记硬背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前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下,能够快速掌握其课堂内容,并真正理解其表达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强调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时,也点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摘要:自二零一六年以来,小学《品德与生活》正式被《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取代。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他们的道德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也是促进小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此,本文就简单探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可以理解与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要通过该课程内容的学习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促使其道德价值观能够健康发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予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感,并利用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历较少,身心还处于发育的时期,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和不好的行为。
但也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经历少,使得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纯粹、心理比较单纯,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1]。
因此,在小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1.教学方法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教学的效果一般。
二是,缺少专业的德育教育教师,大多数德育教育教师都是由语文老师或者其他教师所担任。
三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很多时候都是采取“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没有帮助学生意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2.教学只重课堂,脱离实际生活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不应该与生活脱离,通过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学习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作者:王静静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浅析了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究了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实践应用的措施,以期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德育;道德与法治;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极具必要性,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究有效措施,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萌芽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此,要充分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修养,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然而,当前小学教育普遍偏重于智育和体育教学,相对忽视了德育,导致了德育实效性的显著弱化[1]。
因此,有必要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充分应用,实现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良好培养。
二、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践应用的措施
1.树立德育教学观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德育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方式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教师要加强交流探讨,拓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德育教学思路,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明确德育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确立《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2.拓展德育教学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德育教学,要采取有效措施拓展德育教学资源。
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德育师资建设。
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增强教师的道德素质,为德育教学的开展奠定师资基础。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德育教学方法的指导,使教师良好掌握德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要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并强化德育精神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另外,要定期组织
《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优秀课堂评比、德育教学竞赛以及德育教学示范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学的有效性[2]。
3.创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学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效创设德育教学情境,促进德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课堂德育教学情境进行良好创设,营造浓郁的德育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3]。
例如,某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的动画片,有效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了德育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念。
在此基础上,该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向小学生播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违反道德观念的现象视频,例如破坏公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引发小学生对此类现象进行讨论,加深了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4.创新《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方法
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要有效融入德育形式,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小学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在言传身教中,彰显道德情操,为小学生树立道德典范,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见贤思齐,自觉砥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教师可借助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以及各类社交平台,采取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可在班级内部组建QQ群、微信群,将德育教学交流作为QQ群、微信群的主题,通过QQ群、微信群拓展德育教学的渠道,在群内对德育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交流探讨,深化德育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
另外,小学教师可创建微信公众号,邀请小学生关注。
小学教师可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搜集相关德育教学内容,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并实时向小学生推送,强化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同时,小学教师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的课前预习计划,指导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有效增强德育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教师要有效创新《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方法,强化德育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综上所述,要通过树立德育教学观念、拓展德育教学资源、创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教学情境、创新《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方法等措施加强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强化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忠华.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4).
[2]李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的落实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J].速读旬刊,2017(9).
[3]李文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成功(中下),2017(20):94.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