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心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心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心理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涵盖了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还融合了丰富的社会心理学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心理学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团体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即强调团体的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意识形态体现为团体意识。

典型的例子就是“天下为公”的思想,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体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体意识融入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形成了一种国民基因,这种基因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亲情观念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家庭关系也是中国人关注的重点。

亲情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人对于亲情关系非常重视,无论是儿子对父母、夫妻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间的互动,都充满了感情,这种感情关系也代表了中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同时,中国人也特别注重孝顺,讲求“以孝治家”,认为孝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高尚品德。

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崇高的美德之一,始终是世人所推崇的行为。

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中,人们都会在重大的节日和假期回家尽可能地和父母相聚,表达自己的孝顺之情。

三、礼仪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视礼仪的传统,这也可以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表现。

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礼仪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应用于各个社会领域。

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需要遵循不同的礼仪规范,这种表现反映了中国人的和谐、平等、尊重的待人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四、权威文化“君权神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权力源泉始终被归于天命,而天命则被赋予给皇帝,由此形成了权力的神圣化。

权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社会领域。

五、修身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修身养性,即强调人们需要自我调节和塑造自己的内在品质。

这种修身文化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表现。

通过自我调整和修养,人们可以改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全球化与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现代双翼

全球化与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现代双翼

本土化和全球化: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双翼周晓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几乎是伴随着中国大陆社会心理学的重建而起崐的一句口号。

尽管至今为止,我们还不太容易见到对“中国特色”<本土化)及其有关问题的深刻的理论阐释,以及从概念、具体设计到研究手段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或本土定向的实证研究,但应当承认,近几年来尤其自1992年6•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在湖北神农架召开的首届“中国人社会心理研究讨论会”以来,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已经不满足于将上述口号再流于空洞,而是真正力图使之成为踏踏实实的奋斗目标。

b5E2RGbCAP不过,同样应该承认,中国大陆社会心理学目前的这场本土化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缺乏自觉性,缺乏深厚的理论准备和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技术手段,也缺乏对世界主流社会心理学的充分了解、吸收和批判。

在某种程度上,这场本土化运动是由相对超前的台港地区的社会心理学引发的。

换句话说,它的动力更主要的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内源性的。

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这场学术运动的某些浮浅和偏颇。

我们认为,为了保证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健康稳固发展,有必要再就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尤其是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这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视为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作一番更加深入的探讨。

p1EanqFDPw一、本土化和全球化辨析论述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与全球化,首先需要就这两个核心概念作一番简单的界定。

“本土化”,是一个至今为止在学术圈内尚未获得一致意见但却被广泛使用的术语。

和这一术语十分接近的另外两个术语是,“中国化”和“有中国特色的”。

在这三个相互接近且常常为人们混用的概念中,“中国化”的历史最为长久。

早在本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第一代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如孙本文、潘光旦、陈达、杨开道、费孝通等人,在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的现实时,就产生了使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适用于中国社会即使之中国化的具体设想,他们并且为实现这一设想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服务领域,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与机遇。

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不仅关乎专业实践的有效性,更是文化自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探讨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社会背景,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我们将首先界定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具体的理论构建路径和实践策略,以期为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强调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体系。

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系到社会工作能否真正融入本土社会,能否有效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以及能否实现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外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完全适应。

通过本土化,可以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更加符合本土实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本土化的过程不仅是对外来社会工作理念的吸收和融合,更是对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通过本土化,可以深入挖掘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其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往往与其能否有效融入本土社会、能否解决本土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通过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加贴近本土社会实际,更加符合本土社会需求,从而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述评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述评
械运 动的形式来解释人复杂 的心理现象。心理学 自认为是
自然科学的一支 , 但它较之 自然科学 的其 它分支又有 自己 的特点 , 心理和行为太多地受时空条件 的影响 , 处于不同文 化中的人 , 不论是在生活 习惯 、 思维方 式和行为模 式 , 还是
步亦趋 , 以赶上外 国学 术潮 流为能事 ” …。心理学要“ 中国
影响到中国心理学的进 步。只有两条腿走路 , 才会使中国
心理学有长足的发展”引 【。
二 、 理 学本 土 化 研 究 发 展 阶 段与 现 状 心
2世纪7 O O年代末 , 中国心理学从西方化时期转 向本土
化时期 。葛鲁嘉教授将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发展进程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1起始与发展阶段 (90年之前) 、 19
心理学 本 土化 的序 幕。此后 , 分别 于 18 、98 18 93 18 、99和
的心理学资源, 立足于本 国的文化 、 政治、 经济环境 , 运用适 合于本国的研究方法来研究 国人的心理 , 至此心理学本 土
19 年在台湾和香港共举办 了四次有关心理学本土化问题 91 的学术研讨会 。这一阶段 主要 研究是 以中国人为 被试 , 以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为研究 内容 , 以中国的社会 文化为研究
却几乎全是西方的或西方式的, 日常生活中, 在 我们是中国 人, 但在从事研究工作时 , 我们却变成了西方人 。我们有意 无意地抑制 自己中国式的思想 观念与哲学取向 , 使其难 以 表现在研究的历程之 中, 而只是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 方的问题 、 理论及方法Biblioteka 在这种情形下 , 我们充其量只能亦
D I1 .9 9 . s .6 2 0 7 2 0 . . 8 O : 3 6 /ji n 1 7 —1 4 .0 9 0 0 0 s 3 2

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

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

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作者:邹杰宇邹晗朱治铖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等范围的社会心理学主要表现在美国认知心理学的延续、欧洲大陆社会心理学的崛起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把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社会心理学开始出现整合的趋势,社会中自我理论开始回归,对于情感的关注度开始上升,并且转换文化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整合理论1 前言从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理论在其发展中一直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热点在于横跨历史一种庞大的理论背景体系,这种体系体现在行为主义等方面。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认为这种理论体系是不可能构成的。

因此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又抛弃了统一的理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中等范围的理论。

这种理论并不是像传统的那种大理论为背景,对所有的社会现象和表现找出其中的普遍规律,他只是對于社会现象中的一方面进行解释,例如认知失调的理论等等。

与此同时,这些理论的观点与大理论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我们也必须承认中等范围理论也继承和发展了大理论的观点。

比方说社会行为主义就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

本文就近30年以来的社会心理学中等范围的理论发展趋势和演化历史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以一定的借鉴。

2 近30年来社会心理学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心理学主流的派系是构建主义,这种构建主义延续着传统的社会认知,这种构建主义繁荣了第三代思潮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符号互动论是有关于人类本质的理论基础,他主要是从德国的相对论以及英国的进化论中得到哲学思想,深入探讨了人的本质这个古老的话题。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彼得应用和发展了符号互动理论,近30年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开始构建主义对于物质的本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出了很多全新的符号互动理论。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认同理论进行阐释,但是基本上有三个主题他们是普遍关注的,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的主要原理,社会自我以及认同。

人性善恶:三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思想及本土化路径

人性善恶:三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思想及本土化路径

第40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9月 Vol.40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8────────── 收稿日期:2018-04-23 修回日期:2018-05-25 作者简介:尹新瑞(1986-),男,山东滨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政策。

-66-哲学经济学研究人性善恶:三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思想及本土化路径尹新瑞(南开大学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学系,天津 300071)摘 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三种主要的心理学理论流派,也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在对人性的基本认识上,三种理论流派采取了不同的理论预设,从而也决定了其不同的咨询治疗技术。

文章分析了三种主要心理学理论关于人性的不同观点以及所采取的心理咨询技术,认为社会工作学界和实务界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研究和运用以上三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模式时,应注重对中国文化特异性的考察。

关键词:人性观;性善论;性恶论;儒家 中图分类号:C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5-0066-05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5.013Good and Evil of Human Nature: Three Major Schools’ Psychological Ideasof Human Nature and its IndigenizationYIN Xin-rui(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Polic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Abstract: Humanistic psychology, psychoanalysis, and behavioral psychology are three major schools of psychology which are also called three major forces of psychology. In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three theoretical schools adopted different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s and thus determined their different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Thre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bout human nature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adopted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is, the best way to apply the abov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treatment models should focus on specificity of Chinese culture.Key Words: th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the theory of good nature; the theory of sexual evil; Confucianism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和社会工作界常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模式。

心理学的本土化

心理学的本土化

数据库系统概论
心理学本的土化
22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走过了 一条从质疑、探索、开创、建构的艰辛历程,现阶段还 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尝试性,缺少必要的规范性。存在 的问题主要有: 1.概念混乱,本土概念体系尚不成熟 1.概念混乱,本土概念体系尚不成熟。概念混乱最突出 概念混乱 的一个体现———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 《本土心理学》一书的主编、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 希勒斯(Healas)认为,本土心理学是“有关心理学论题 的文化的观点、理论、猜想、分类、假设和体现在社 会习俗中的观念喻示。
数据库系统概论
心理学本的土化
23
台湾学者杨国枢 杨国枢认为,“本土心理学是一种在本土性契 杨国枢 本土性契 知识体系”。 合条件下所建立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香港大学杨中芳 杨中芳教授则认为“本土心理学研究是指在 杨中芳 研究个人的心理及行为时,将历史、文化脉络放在思考 构架之中的一类研究”,并把本土心理学区分为狭义 狭义 本土心理学和广义本土心理学 广义本土心理学两类。 本土心理学 广义本土心理学 大陆学者葛鲁嘉 葛鲁嘉则认为,本土心理学应与实证的科学心 葛鲁嘉 理学相对照,因此,本土心理学主要是指前科学的心 理学和不同文化圈的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把本土心理学划分 文化心理学 为常识心理学 哲学心理学 常识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常识心理学 哲学心理学两个不同的存在水平。
数据库系统概论
心理学本的土化
3
2. 心理学本土化的起源
1) 20世纪70年代末,西欧国家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欧 洲心理学杂志上出版了大量的文章,把社会心理学的缺 陷和错误归咎于美国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美国模式 ”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抨击。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 美国模式的批判,西欧各国确立了具有西欧文化特色的 社会心理学,这是西方心理学内部第二世界心理学本土 化运动的开始。第二世界的社会心理学家转而寻找另外 一条道路,这一运动的结果是……第二世界国家的“本 第二世界国家的“ 第二世界国家的 土化”的社会心理学的建立。 土化”的社会心理学的建立。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面临的挑战及出路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面临的挑战及出路

为 当代西方社 会 心理 学 追 求 的 是科 学 心 理学 , 一 是
间 的 关 系 ; 问题 为 中心 , 以 而不 是 以方 法论 为 中心 ; 重对 本 土 文化 的研 究 ; 重 揭 示 深 层 次 心 理 ; 构 建 成 熟 的本 注 注 要
土 社会 心 理 学理 论 。 关键词 社 会 心 理 学 本 土 化 本 土 心 理 学
18 9 1年 , 勒 斯 和 洛 克 共 同 编 制 的 《 土 心 理 希 本 学》 书正 式 出版 。如 果 以此作 为本 土 心理 学 正 式 一 产 生 的 标 志 的 话 , 么 , 土 心 理 学 的研 究 已 走 过 了 那 本 2 0多 年 的 发 展 历 程 。 作 为 心 理 学 、 会 学 、 会 心 社 社 理 学 等 学 科 引 进 地 的 中 国 , 不 可 避 免 地 卷 人 了 这 也 场运 动 当中。在 这 2 0多 年 间 。 绕 着 如 何 进 行 中 国 围 社 会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本 土 化 问 题 , 们 作 出 了 许 多 有 人 益 的尝 试和 探索 , 杨 国枢 提 出把 “ 土契 合 性 ” 如 本 作 为本 土 化 的 标 准 , 0黄 光 国 运 用 西 方 的 理 论 框 架 分 析 了中 国人 的人 情 和 面子 , 0杨 中 芳 提 出 本 土 化 的
社会 心理学本 土化 面 临的挑 战之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源 于一个
悖 论 , “ 方 面 ,本 土化 ’ 计划 将 所 有海 外 的理 即 一 ‘ 的 论洞见 当成一 个 与 自己的洞 见 相对 的整 体 , 二 元 在 对 立 中 寻 找 自身 学 术 论 述 的 文 化 认 同 ; 一 方 面 , 另 ‘ 土 化 ’ 身 又 预 先 设 定 了 一 个 独 立 的 、 整 的 民 本 本 完

社会学本土化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的合理成分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增进社会学对本土社会的认识和在本社会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学术活动和学术取向。

社会学学科的引进国。

只有经由本土化的途径,社会学才能在这些国家得以成长发展,社会学学者才可能获得在国际社会学界与社会学学科的起源国和发达国家的学者平等地对话、交流和合作的条件。

社会学本土化是为数不多的从中国社会学诞生之初就已开始讨论的问题。

在多种多样的讨论中,社会学本土化已经成为一个专门议题,包括对本土化的概念和历史源流、本土化的实现路径、本土化的不同层次、本土化背后的认识论根源、本土化的知识社会学等问题的讨论。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1. 引言1.1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定义中国文化心理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人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学科领域。

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中国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展和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中国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定义并非简单地将西方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中国文化背景下,而是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心理学方法,探索中国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心理学强调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旨在促进中国人心理健康和文化自信。

1.2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观念等心理特征,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可以促进西方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跨文化交流和跨学科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推动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中国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提供重要支撑。

1.3 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多样且丰富的。

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国文化心理学借鉴了西方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调查方法等,同时也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研究方法,如基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开展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情绪表达、认知方式等方面,旨在揭示中国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和塑造。

在方法方面,中国文化心理学倡导跨学科研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丰富研究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理解。

在内容方面,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着眼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涵盖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的个体与集体关系、中国式的情绪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

全球化与本土化:论心理学本土化的意涵

全球化与本土化:论心理学本土化的意涵
为这种 “ 语 ”的诠 释 者 , 话 教师 的权 力便 因此 而 增
中国文化研讨会论 文汇编》 香港 : , 香港中文大学社 会科 学院暨社会研究所,9 5年 ; 18 萧新煌 :社会学中国化的结构 问题 : 《 世界 体 系中的范型分工初探》 杨 国枢、 , 文崇一编 ,社会及行为科 学研 究的 中国化》, 《 中央研 究院 民族学研 究所 , 专刊 第十号,92 18
既 有的研 究成 果 , 用 多元典 范的研 究取 向 , 对普 世性 心 智 的运作 机 制 , 构假 设 可适 用 于各 个 不 同文化 的 形 采 针 建
式性理论, 同时用它来分析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所独有的心态, 再以之作为参考架构, 从事实征研 究。 关键词 : 台湾 ; 本土心理 学; 多元典范的研 究取向; 形式性理论 ; 全球 心理 学; 普世性的心智 ; 后殖民主义
内容跟本 土社会 的“ 语义 场” 什 么关 联 , 有 能不 能 为
本 土社会 中的人所 用 , 是次 要 或根 本 不 必要 的考 则
竞 争制度 , 只有 一 流 的学 生 才 能 考 上 一 流 的 大学 。

流大学 为 了赶上 “ 界潮 流 ” 也 为 了方 便 学生 出 世 ,
虑 。在社会科 学界普 遍讲 究 “ 实证 研究 方 法 ” 而不 ,
收稿 日期 :09一I 一 3 20 l 2
作者 简 介 : 光 国 (95一) 男 , 黄 14 , 台湾 台 北 人 , 国 夏 威 夷 大 学 社 会 心 理 学 博 士 , 湾 大 学 心 理 学 系 教授 , 有 《 之 分 美 台 著 禅 析》 等。 ① 参见叶启政 :从 中国社会学, 社会 及行 为科 学研 究 《 的中国化》, 中央研 究院民族 学研究所 , 专刊 第十号,9 2年 ; 18 叶启政 :边陲性与学术发展 : 论社 会科 学中国化》,现代化 与 《 再 《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测试题

【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测试题

【比邻学堂】社会心理学模拟题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本章习题精练】一、判断题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心理及行为。

3.1838年,孔德发表《实证哲学教程》,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4.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的重要代表。

5.社会交换理论是由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贸易而提出来的。

二、填空题1.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

2.金盛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方面。

3.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据说不能只知道弗洛伊德~)三、单项选择题1.标志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著作是A.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B.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C.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D.罗斯的《社会心理学》2.苏联社会心理学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3.新行为主义者中的“激进派”代表是A.华生B.赫尔C.斯金纳D.班杜拉4.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社会和社会准则的看法也会相应变化,不能简单地认为儿童都是被动地发展的。

这种观点是A.认知发展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自我意识理论D.精神分析学说四、多项选择题1.乐国安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个体的心理及行为B.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及行为C.群体心理及行为D.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2.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档案研究法3.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是A.儿童所学到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角色行为,而不是像其它动物那样单一模仿.B.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并不能够简单地用激励和惩罚来进行解释。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挑战和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分析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回顾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情况,为后续的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文化传统、社会结构、政策环境等,以期全面理解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文将提出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本土化理论研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与内涵社会工作本土化,指的是将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结合本国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使之适应本国社会环境的过程。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社会工作在本土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而非简单的移植或复制。

理论本土化:即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本土解读和重构,使其与本土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相融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方法本土化:根据本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工作方法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使之更加贴近本土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服务本土化:结合本土社会的特点,设计和提供符合本土居民需求的社会服务,满足他们在生活、心理、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

教育本土化:在社会工作教育中,注重本土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本土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

扎根理论_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扎根理论_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单 亚 萍.健 美 操 教 学 与 素 质 教 育[J].北 京 体 育 大 学 学 报 , 2003, (1): 85- 86 [2]田玉昕.谈普通高校健美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J].辽宁体育 科技, 2003, (3): 54 [3]廖玫.健美操教 学 与 学 生 师 范 能 力 培 养 初 探[J].嘉 应 大 学 学报.2003, (3): 111- 113 [4]赵 永 魁 等.体 育 教 育 专 业 学 生 健 美 操 教 学 能 力 系 统 的 研 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1) : 68- 70 [5]刘 玲.素 质 教 育 与 健 美 操 教 学 改 革 [J]. 广 州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 2001( 4) : 110- 112 [6]李秀华等.对普 通 高 校 健 美 操 考 试 改 革 的 研 究[J].广 州 体 育学院院报.2001( 4) : 107- 109 基金项目 : 赣 州 市 2006 年 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课 题 资 助 项 目 ( 编号为: 0680)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新颖的质性研究方法, 首先有着一 般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 揭示以及 解释, 理解某些现象, 寻求符合某种具体情境的 “社会真 理 ”, 而 不 是 为 了 寻 求 一 个 客 观 真 理 ; 不 强 调 研 究 假 设 , 研 究
前的理论回顾以及研究分析更多地是为整个研究提供一个 大 体 的 框 架 与 方 向 ; 认 为 知 识 是 经 过“ 对 话 ”产 生 的 , 而 不 是 通 过 研 究 者 的 客 观 定 义 产 生 等 。但 是 扎 根 理 论 与 一 般 的 质 性 研究方法的区别就在于强调 “社会学需要建构理论” 的目 标, 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 认为质性研究应当重视资料 分 析 以 及 理 论 建 立( 1 ) 。 因 此 , 扎 根 理 论 具 有 以 下 几 个 特 点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写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写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写摘要:文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问题所在;作者简介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问题特别是当代社会问题的重要学术研究方向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指近30年来国内外社会心理学领域发展与研究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社会心理学众多分支学科。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种特殊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其产生涉及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1.学术影响力和理论地位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同时,人们发现了"社会生活的心理学"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于是逐渐重视和投入这一领域中,并由此而引起了对社会心理规律的重视之心。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新发现的理论问题和新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注。

从1998年开始,社会心理学在我国大学的教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得到不断丰富和创新。

除了理论创新以外,社会心理学中的其他研究成果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包括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测量技术以及人本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等。

2.社会心理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从我国社会心理学取得的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例如"心理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从1999年开始研究,1999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00多篇,2000年有300多篇,2001年有100多篇,2003年有300多篇,2004年有400多篇,2005年则有600多篇,2006年更有600多篇研究文章。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1.前言以1908年E.Ross 和W.Mc Douga 出版的两本社会心理学专著为标志,社会心理学诞生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表现令人失望。

西方社会曾对社会心理学报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该学科能够帮助人类解决社会问题,可它却无能为力。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社会危机———妇女运动、黑人运动、反越战运动等此起彼伏,而社会心理学对此束手无策,于是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这门学科的信心。

相比而言,社会心理学在中国越来越受重视,它在中国的发展已近三十余年,我国成功地介绍了国外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研究者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心理学知的积累及研究方法学的训练素养。

但是中国的社会心理学基本上还是“进口”的,从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到研究结果解释等都随西方(特别是美国)亦步亦趋。

自然,中国的社会心理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也不会有高明之举。

可见,如何构建、发展中国的社会心理学是我们无法回避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本土化社会心理学体系,使之为社会服务,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的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尤其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方法论的本土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对象、内容的可信性与有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作者简介:吴玉伟(1983-),汉,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应用心理学专业,南京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医学人文学系。

吴玉伟摘要: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强调情境性与适用性,因此,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势在必行。

在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的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尤其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方法论的本土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对象、内容的可信性与有效性;关系到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定位乃至整个体系的合理建构。

本文从哲学与思想、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探讨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方法论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效性;关系到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定位乃至整个体系的合理建构。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理论自觉研究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理论自觉研究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理论自觉研究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理论自觉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对于深度分析社会转型期的机制和规律非常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受到西方社会学的影响较大,难以充分体现本土特色和思想。

因此,如何促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和理论自觉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社会学面临的问题1.遭受西方社会学的压制中国社会学起步较晚,进程也相对缓慢。

但是,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学经历了强劲的发展期。

然而,此时的中国社会学,却受到了西方社会学的压制,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研究社会问题的作用。

2.缺少本土研究中国社会学目前主要研究西方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不够关注中国本土的经验和文化。

这种倾向是由于中国社会学在历史上贫乏独立的发展经验,需要从西方社会学借鉴知识、理论和方法。

但是,只依赖于西方的知识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社会问题。

3.缺乏理论自觉当前,中国社会学尚缺乏理论自觉意识,难以系统地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没有特色的理论体系,也就不能探索出更多更深刻的社会问题,阻碍了中国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路径本土化意味着中国社会学必须回归自我和本土各种社会经验和文化,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和理论。

因此,本土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中国特色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学本地化的关键。

因此,构建中国式社会学,需要加强对于“中国式”社会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思考,从“自己”出发,探索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提供丰富的研究实践中国社会学应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研究实践,鼓励学术工作者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学调查和研究。

深入地了解各种社会的差异和特点,并为以后的研究打下稳固的基础。

3.与西方社会学合作中国社会学应该与西方社会学开展合作研究,吸取西方社会学的经验和理论,但不要局限于西方社会学范畴,而是要从中汲取养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作者:杨光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0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概念,作用,历史和方法,具体提出了要在中国进行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有必要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改善不利于本土化研究的思维方式,发展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加强对模糊概念进行构念化,将结论推为理论,进行细致无偏见的观察和切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使我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走向更为健康的道路。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文化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本土化?
本土化就是让我们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让它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有很高的契合度,就像杨国枢先生说的:符合本土性契合标准。

在杨先生看来,本土性契合是指特定的文化性和生物性因素一方面会影响到当地民众(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当地心理学者(研究者)的问题、理论与方法。

那么,研究者的研究活动及知识体系可以而且应该与被研究者的心理及行为之间形成一种契合状态。

“这样一种当地之研究者的思想观念与当地之被研究者的心理行为之间的密切配合、贴合、接合或契合,可以称为‘本土性契合’。

”杨先生将本土性契合看作是衡量本土心理学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标准。

他指出:“我们所说的‘本土心理学’,就是一种能达到本土性契合境界的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重点旨在使心理学的研究能够达到本土性契合的标准。

”也就是说,让“自己人”研究“自己人”,研究者要深度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和行为,熟悉它们的文化体系和生存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和被研究者在各个相关方面贴近的程度。

本土化有两个方面: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方法上的本土化。

社会心理学文化相对性较强,研究内容与本社会的文化,习俗有密切关系,因此包含内容的本土化,而且非常必要,否则本土化的概念就失去一个很大部分的意义了;此外,方法的本土化也很重要,因为中西文化的重合度比较低,很多概念,理论是不能用西方语言符号所解释的,也是其他国家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如果照搬过来难免会造成工具与对象的不匹配,难以发挥其作用,不但达不到研究目的,甚至可能误解自己的文化和社会成员的心理,得出相反的结论。

然而人们大部分的心理和行为都是具有一致性的,因此片面地排斥所有外来的东西也不可取,我们要在理智分析的基础上,挑选出适合我们的研究的方法来。

2 为什么要对社会心理学进行本土化?
社会心理学具有很高的文化相对性,是文化多元论的产物,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本土化,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扩展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范围。

当今的社会心理学发展出的理论和方法大部分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样既不利于其他国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对于西方国家本身,由于缺乏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丰富性,使其研究不能更多地吸收来自不同文化的对比和反馈,其进展也会相对缓慢,对学科发展不利。

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是为了使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更高,因此不进行本土化也将使其应用价值大大降低。

在文化上,没有一种理论可以适用所有的人和地区,如果要让所有人从中收益,社会心理学不但要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在其他国家也需要本土化。

我们都要先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让它们在同一个地球上共同成长和发展,把握好每一种民族和社会的传统和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运用它们直至人们从中获利。

3 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所走的路
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所走的路程并不长。

这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建立相对较晚,上实际80年代才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另一方面,心理学作为一个舶来品,我们对之不熟悉,有必要先对西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番学习和吸收;最后一个方面,也是在目前比较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方面,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较擅长向别人学习现成的东西,只在层次较高的理论上探讨,而不能从现实出发,珍视自己的想法,从而做出切合实际的独到的研究工作。

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主要是以港台学者为始进行的。

杨国枢提出把“本土契合性”作为本土化的标准,黄光国运用西方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人的人情和面子,杨中芳提出本土化的研究要放在“文化/社会/历史”的脉络中才能有效。

这些都值得我们骄傲和受到鼓舞,它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4 如何进行本土化?
(1)对本土的文化、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有系统而深刻的了解。

这是首要的条件,一个对中国社会心理学进行研究的人员,必须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及其背景有深刻的了解,才可能做出符合中国人文化传统和思维惯性的研究,结论也更能够应用到本民族社会当中。

中国文化的很多成分是西方国家没有的,如果没有很扎实的文化基础和底蕴,不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很可能没有研究的切入点,即使有也与文化不契合,就像杨国枢教授说的那样,不符合本土契合标准。

因此无法做出真正的本土化的研究,结论就不适用于本社会。

(2)构念化。

心理学研究要求各个变量有操作性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求将那些模糊不清的理念清晰化,具体化,使人可以从思维层面上清楚地理解与描绘。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杨中芳教授将“中庸”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使之成为了
一个清晰的构念系统,并且各个节点之间有具体的,方向性的关系。

这样就使一个庞大而难以名状的理念表达了出来,有利于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

(3)抛开一切已有的理论和预期进行细致的观察,提出假設。

细致的观察和提出假设是进行所有研究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否则无法做出严谨客观的结论。

然而抛开一切已有理论和预期是我在这里想强调的。

因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西方,对我们国家的研究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进行自己的研究时,很容易带上先入为主的西方的理论和概念,试图将我们的心理现象嵌套在已有的理论和概念体系中。

这样很容易忽略掉很多重要的中国人独有的现象,将中国人的想法和态度等同于西方人的想法和态度,如此一来,文化差异便消失了,结论不同也只是在变量的量或者程度上不同,而总体的架构是一致的。

就偏离了本土化的初衷。

要想做真正的本土化研究,就要把头脑中已有的西方心理学概念暂时放下,以开放的态度去观察,记录下所有观察到的客观现象。

然后再回去一一整理和分析。

(4)借鉴西方的成果,同时发展出自己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研究。

西方的方法论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人类的共性总是大于个性,然而又不能全盘照搬,因此要睁大双眼,选取适合的方法,要能够与我们的文化,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相贴合,如果即使是本土的研究者自己进行开发,也会因为本研究而开发出这样一套方法,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同时,还有一些内容是西方任何方法也解决不了的,那么就需要我们自己再进行思考,事实上我们应该在这项工作上花费多一些的时间,因为对于科研来说,方法论非常重要,每一次重大的科学进步都是以方法论的开拓和创新为重要标志的。

(5)将研究成果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总结出自己的理论。

中国的语言相对西方逻辑性不强,这也折射出中国人更重意境,不重逻辑的思维特点。

将研究结果和数据上升为理论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具体研究时,要重视逻辑推理和总结,学会把散乱的数据整理成理论架构。

(6)学习西方研究者的态度,摒弃我们固有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

向西方的学习,内容不重要,态度和方式最重要。

我们要向西方学者学习的是他们切合实际的态度。

中国社会心理学进展不是很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容易停留在理论思辨的层面上,而不注重具体的扎实的,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脚踏实地的研究。

前喻文化,也就是向前辈学习知识和经验的习惯使研究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够强,不愿意思考也不珍视自己真正的想法。

要想做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还要从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入手,从客观的现实和观察研究上入手,去研究一些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实际问题。

5 展望
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已有研究者为社会心理学本土化开辟了道路,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本土化有很大的潜力,前途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本土化和全球化: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双翼.社会学研究,1994(6).
[2] 黄雪娜,金盛华,盛瑞鑫.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社会科学辑刊,2010(3).
[3] 孫聪.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缘起.社会心理科学,2010(5).
[4] 杨中芳.试谈大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社会学研究,198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