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弹痕迹及其检验
实验十二弹头痕迹种类识别
实验十二弹头痕迹种类识别一、实验目的(一)对射击弹头上可能出现的痕迹种类进行识别。
(二)初步掌握利用弹头痕迹特征对发射枪支进行枪种认定和枪支认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射击弹头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痕迹种类主要包括:弹头部的磕碰痕迹、拔弹痕迹、坡膛痕迹和线膛痕迹等。
其中线膛痕迹又包括阴膛线痕迹、阳膛线痕迹、主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次棱线痕迹和小纹线痕迹。
(二)其中弹头部的磕碰痕迹是枪弹进膛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结构型式的枪支,枪弹进膛、导引方式、姿态、速度不同,磕碰痕迹形态、位置也不同。
磕碰痕迹的出现率较高,在区分枪种上有较大的价值。
1、拔弹痕迹弹头上的拔弹痕迹是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弹头克服弹壳口部的拔弹阻力,开始脱离束缚向前运动,因摩擦作用而形成的线条扎擦划痕迹;拔弹痕迹出现在弹头圆柱部偏下直接与弹壳口部相接触的部位,是线条状擦划痕迹,且与弹轴平行。
在于弹壳点铆或锟沟结合处,擦痕比较明显、粗大。
2、坡膛痕迹也叫膛生初生痕迹,是弹头经过坡膛时克服坡膛,尤其是位于坡膛内阳膛线起始部位表面的坡膛阻力时,因摩擦作用而形成的擦划痕迹。
坡膛痕迹起始于弹头弧形部末端,贯穿整个圆柱部,是线条状的擦划痕迹且平行于弹轴。
特别是弹头经阳膛线起始部位时,所受摩擦力较大、线条呈条束状、比较清晰。
通常分布在阳膛线左或右上侧。
坡膛痕迹反映了枪管阳膛线起始部位表面的微观特征,常用于认定发射枪支。
通常坡膛和拔弹痕迹比较浅显、轻微,常被后面形成的阳膛线痕迹部分或全面覆盖,故它们多出现在阳膛线痕迹区。
3、线膛痕迹线膛痕迹是弹头挤进膛线和在膛内旋转前进时因挤压、剪切、刮擦等作用形成的。
它包括膛线痕迹、小线纹痕迹、主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
线膛痕迹包括阴、阳膛线痕迹区,分别由枪管的阴、阳膛线表面和棱边形成的。
阳膛线痕迹包括条带状凹陷形塑性变形区,两条棱线痕和起、末端痕迹组成。
凹陷区由阳膛线表面挤压而形成;棱线痕迹是弹头挤进膛线时,披甲表面受洋膛线两棱边的剪切力作用而形成;起端痕迹多出现在弹头弧形不末端,是弹头开始嵌入膛线和阳膛线接触时形成的。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教学掌握:1、枪械的原理和枪弹结构。
2、枪弹痕迹的分类及形成。
3、掌握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及枪弹痕迹的分类。
4、掌握射击弹头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5、掌握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
二、教学对象刑事技术专业本科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有关问题说明教学时数调整时,内容后有“*”,表示可选。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见附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每次实验2学时)实验一、枪械结构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枪械的的结构和射击循环动作原理,掌握枪支闭锁机构的闭锁过程、闭锁动作与各机件的位置,熟练掌握射击过程中与枪弹接触的各个机件之形状、位置、尺寸,并分析其形成痕迹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枪械的原理难点:枪械的七个循环动作三、内容1、学习枪械的分类;2、了解观察枪械的结构;3、熟悉枪械各部分结构。
四、复习思考题:1、列出枪械的分类。
2、简述枪械的原理。
3、简述64手枪的结构。
实验二、弹头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头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头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阳膛线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射击弹头上形成的各类痕迹的形态、位置出现的稀密程度难点:能够全面地对弹头上的痕迹加以分类三、内容1、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进膛、拔弹、坡膛痕迹2、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①寻找膛线痕迹,确定膛线痕迹数量,确定膛线痕迹的宽度,确定膛线痕迹的倾斜方向,膛线痕迹的斜度;②小线纹痕迹③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四、复习思考题:1.射击弹头上可能会留下哪几个类痕迹?它们分布的一般位置和典型形态是什么?2.射击弹头上一般会遗留下哪些线膛痕迹物征?哪些必然会出现?哪些可能得到反映?3.射击弹头上各类痕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特征是枪膛结构特点的反映?哪些是发射前后附加的?实验三、弹壳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壳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击针头痕迹、拉壳钩痕迹、抛壳挺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简析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简析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论文摘要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将形成多种射击痕迹,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可以帮助判明射击距离、射击方向、射击者和被害人所处位置,为侦查提供线索;可以确定犯罪行为人作案时所用枪支、子弹的类型;还可以根据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嫌疑枪支进行同一认定,以认定现场上发现的弹头和弹壳是否嫌疑枪支所发射,为侦查诉讼提供证据。
本文将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其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论文关键词枪弹痕迹鉴定射击弹壳射击弹头近年来,我国涉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
新枪种的出现、自制枪支的使用、仿真枪的使用等导致发生一些涉枪的疑难案件,使侦查部门的侦查工作难度增大,同时也加大了对枪弹检验工作的要求。
枪弹痕迹检验工作多为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检验,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能反映枪种、弹种的种类特征,通过检验,可进行枪支的种类认定和同一认定。
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的检验结果对侦查破案、诉讼提供证据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射击弹头、弹壳痕迹形成机理枪弹痕迹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枪械和射击客体上形成的痕迹。
枪弹痕迹包括留在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弹着痕迹以及射击附带痕迹。
根据枪弹痕迹形成的特点,枪支的具体遗留位置等情况,可以分析、判断枪案是刑事案件还是意外事件或不幸事故,特别是对确定自杀和他杀性质时有十分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提供枪支射击情况,为确定犯罪情节提供线索;对枪弹痕迹进行鉴定,可为侦查并案、认定犯罪案件、确定犯罪情节、认定犯罪人等提供证据。
射击弹头上的痕迹,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弹头上遗留下反映枪支的枪管内膛线表面结构特点的痕迹。
射击弹头痕迹主要是弹头在通过枪管线膛区与凸膛线摩擦时形成的线形痕迹。
枪支击发后,发射药在瞬间燃烧完,产生极高的温度和两、三千个大气压,使弹头脱离弹壳,离开枪膛进入坡膛,最后进入线膛。
高温、高压的燃烧药气体,一方面迫使弹头沿枪管内膛线作旋转运动,另一方面又将弹头高速推出射向目标。
射击弹壳痕迹鉴定的步骤方法
射击弹壳痕迹鉴定的步骤方法
射击弹壳痕迹鉴定的步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备检验:了解案情、熟悉检材、明确检验鉴定的目的、准备检验所需材料。
在了解情况时,要侧重对弹头、弹壳的形成条件,提取、保管的方法等内容。
2. 分别检验:首先检验现场弹头、弹壳,如果送检的弹头、弹壳有附着物,应当先提取下来送理化检验;如果送检的弹头、弹壳上污垢较多,则需用酒精、汽油或丙酮等擦净。
检验送检弹头、弹壳时,要借助质量好的仪器,调整好光线认真仔细观察,确定痕迹的形态、位置以及可利用的稳定的细节特征,为比较检验做好准备。
3. 比较检验:射击弹头、弹壳的比较检验需借助比较显微镜进行。
射击弹头上的痕迹都是线形痕迹,射击弹壳的痕迹有线形痕迹也有印压痕迹,对于线形痕迹,需要利用比较显微镜进行特征综合比对。
对于压印痕迹可以利用特征对照法进行检验。
4. 综合评断:根据比对检验的结果,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断,做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结论。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把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痕迹和枪弹在射击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相混淆,以免在鉴定过程中发生差错。
枪弹痕迹鉴定书
刑事技术鉴定书()公痕技字号枪弹痕迹鉴定书一、绪论(一)委托单位: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刑警支队。
(二)委托日期:2012年06月09日。
(三)案情简介:2012年6月6日在甘肃政法学院9号楼101室发现枪击现场,提取到弹头、弹壳数枚。
(四)送检材料:1、检材现场提取的弹头、弹壳2、样本2012年06月09日,利用64式手枪抓弹器中制作了样本弹头、弹壳各两枚,作为检验之样本。
(五)鉴定要求:要求鉴定提取到的弹头、弹壳为何种枪发射,是否为同一种枪发射以及枪支使用情况。
(六)鉴定日期:2012年06月10日。
(七)鉴定地点:甘肃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
二、检验1.对现场弹头、弹壳的检验通过对现场提取的弹头的测量发现弹头直径7.85mm,弹头长12.00mm,弹头重 4.8g,弹头形状为圆头,弹头构成材料为复铜钢披甲、铅心,是我国64、77、52、67式枪支的配用弹。
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弹头上有4条阳膛线痕迹,其旋向向右,阳膛线宽度约为2mm,阴膛线宽度约为4mm,可能为国产64式手枪所发射。
通过对现场提取的弹壳的测量发现弹壳长17mm,壳重2.6g,底座直径8.5mm,弹壳形状为柱形,无凸缘有底槽,进一步检验发现弹壳壁上有4条右旋的短螺旋槽型弹膛内壁痕迹,底座上有圆点状的指示杆痕迹,近九时位有 1.2×1.1mm²的长方形抛壳挺痕迹,确定为64式手枪发射。
2.对样本弹头、弹壳的检验我中心利用嫌疑枪支在抓弹器中试射制的样本弹头、弹壳各8枚,发现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数量和宽度与检材弹头上的痕迹基本相符,弹壳上的弹膛内壁痕迹数量和旋度也与检材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基本一致,且线膛痕迹、击针痕迹、抛壳挺痕迹、指示杆痕迹及弹底窝痕迹都较稳定可靠,出现率高,具备检验鉴定的条件。
3.对检材和样本弹头、弹壳的比较检验我们从上述制得的样本中分别抽取两枚弹头和弹壳通过特征比对法、特征重合法和特征结合法等方法对检材和样本弹头、弹壳进行比较检验,如附图所示。
枪弹痕迹及检验
枪弹痕迹及检验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1。
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
不同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
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
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
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
3。
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
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
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
5。
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
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
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
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
(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
枪弹痕迹检验#精选、
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第一节枪弹痕迹概述一、枪弹痕迹的形成及特点(一)枪弹痕迹的概念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枪械和射击客体上形成的痕迹。
具体包括三方面:1、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形成的反映枪支作用机件的外表结构特点的形象痕迹;2、在射击目标物或障碍物上所形成的弹孔、弹道和弹着点痕迹;3、射击附带痕迹二)枪弹痕迹的形成机理一切运动形式都是能量转换过程的具体表现。
射击过程中,以一定的能量打燃底火,使火药燃烧,通过火药气体膨胀作功,转换成弹头、弹壳和枪械的运动能量。
枪弹痕迹的形成正是这种复杂的能量转换和受力运动中产生的。
(三)枪弹痕迹的特点1、痕迹的表现形式多样性2、造痕体、承痕体的演变性3、痕迹分布范围的广泛性4、痕迹形成的特殊性5、痕迹的稳定性和微观性6、痕迹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二、枪弹痕迹检验的作用(一)认定枪种和认定枪支同一,为诉讼提供证据;(二)为分析枪击案件性质提供依据;(三)为分析枪击案件的形成、情节及并案提供依据;(四)为查明发射枪支、子弹的来源提供依据;三、枪弹痕迹检验的对象和任务(一)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是运用痕迹检验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通过研究枪支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被射客体各种痕迹、物屑的形成、变化规律以及对之进行分析、鉴定,用以确定发射枪种、枪支,判明案件性质、情节,达到揭露持枪犯罪的一门刑事技术科学(二)枪弹痕迹检验的对象和任务1、枪弹痕迹检验的主要对象枪支、枪弹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枪弹痕迹物证形成变化的规律;射击的弹道原理;弹道的应用检验技术2、任务鉴定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分析判断弹着痕迹和射击残屑;检验枪支、枪弹的性能状况;分析、计算内外弹道诸元;检验枪弹射击残留物。
四、枪弹痕迹检验的科学依据(一)枪弹和枪支内膛机件形态、结构、规格的对应性1、弹头直径大小和枪管口径大小要吻合2、弹头长短、形状与枪管、坡膛长短适应3、弹头与枪管的横切面形状要适应4、弹壳的形状、口径与弹膛要对应5、弹壳的锥体、锥度和长度与弹膛要对应6、弹壳的底缘、底槽与枪支性能相对应7、枪弹底拄直径、厚薄与弹底窝大小深浅要对应(二)枪支机件位置、形状、大小和枪弹上留下的枪种特征的相同性(三)作用在枪弹上某一枪支外表细微结构特征在弹头、弹壳上相应留痕特征的同一性,是认定射击枪支的根本依据第二节枪弹分类及成痕部件结构一、枪支的结构和分类(一)枪支的概述枪支是发射枪弹的器械,是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发射弹头,用以杀伤有生目标或毁坏对方武器装备的轻型射击武器。
枪弹痕迹检验学整理
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动态⏹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枪弹痕迹学,又称验枪学、司法弹道学,是运用痕迹检验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对枪械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目标物上的痕迹、射击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发射枪械、枪种、射击距离,判明案件性质,从而达到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目破案件提供线索。
三)判断作案枪械的性能、状况。
检验作案枪械机件的使用安全性和动作的可靠性,判断是否会因为枪械机件失灵而造成误伤或走火,自制枪还要鉴定其是否具有杀伤力等。
(四)对人体致伤效应的检验。
根据弹头对人体致伤机理,检验入孔和出孔,判断创伤是否为弹创,根据弹头对人体损伤面积和侵彻深度,确定作案枪械的威力和射击距离、角度。
(五)确定射击距离。
对射击距离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影响到对持枪案件性质的认定,即确定他射或自射。
(六)对多起案件现场的弹头、弹壳物证进行串并案。
同一现场提取的数枚弹头、弹壳和数个现场提取的弹头、弹壳物证进行并案,从中可以确定是同一支枪或数支枪作案,是团伙或流窜犯作案,为侦查部门并案侦破提供线索(七)查明与枪械子弹有关的信息。
查明枪械、子弹的制造国别、厂家和年代等信息,对查找枪械、子弹的来源可提供线索、缩小侦破范围。
(八)特种枪械的技术性能鉴定。
2、枪管内壁磨损程度3、截短枪管一、装弹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弹匣痕迹2、枪击下表面痕迹枪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拉,枪机下表面和弹壳发生摩擦,在壳体表面和底座棱边有时留下较大的擦痕,位置在两条弹匣痕迹之间。
3、弹膛后切口痕迹4拉壳钩前端痕迹5、指示杆痕迹6、推弹突笋痕迹二、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击针头痕迹击针头痕迹特征主要包括:形状圆球形、截锥形、矩形等2、弹底窝痕迹3、弹膛内壁痕迹三、退壳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拉壳钩痕迹2、抛壳挺痕迹3、抛壳口痕迹4、弹匣口刮擦痕迹二、区分发射枪种的依据1、枪弹形态、结构、规格和枪械机件的对应性。
枪弹痕迹及检验
枪弹痕迹及检验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1。
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
不同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
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
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
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
3。
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
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
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
5。
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
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
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
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
(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
枪弹痕迹
(二)枪弹痕迹检验的对象和任务
1、枪弹痕迹检验的主要对象
枪支、枪弹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此法是对射击残留物颗粒形态和化学成分相结合进行检验。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简单、快速、准确和可靠。
2、化学检验法
此法是采用化学试剂对火药(主要检验硝酸根和亚硝酸根)以及某些金属元素(主要是铅和铜)进行定性检验,以证明是否为射击残留物。
如:
二苯胺或二苯联苯胺的浓硫酸溶液检验硝酸根、红氨酸酒精溶液检验铜等。
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
第一节枪弹痕迹概述
一、枪弹痕迹的形成及特点
(一)枪弹痕迹的概念
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枪械和射击客体上形成的痕迹。具体包括三方面:
1、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形成的反映枪支作用机件的外表结构特点的形象痕迹;
2、在射击目标物或障碍物上所形成的弹孔、弹道和弹着点痕迹;
3、射击附带痕迹
第二节枪弹分类及成痕部件结构
一、枪支的结构和分类
(一)枪支的概述
枪支是发射枪弹的器械,是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发射弹头,用以杀伤有生目标或毁坏对方武器装备的轻型射击武器。
枪支口径通常小于20mm,重量不超过50kg。
(二)枪支的分类
1、按枪支的性能分类
自动枪支
非自动枪支
转轮枪支
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
二)枪弹痕迹的形成机理
一切运动形式都是能量转换过程的具体表现。射击过程中,以一定的能量打燃底火,使火药燃烧,通过火药气体膨胀作功,转换成弹头、弹壳和枪械的运动能量。枪弹痕迹的形成正是这种复杂的能量转换和受力运动中产生的。
枪弹痕迹检验学
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动态一、枪弹痕迹学的研究对象枪弹痕迹学,又称验枪学、司法弹道学,是运用痕迹检验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对枪械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目标物上的痕迹、射击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发射枪械、枪种、射击距离,判明案件性质,从而达到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刑事科学技术。
一)枪械、枪弹主要研究它的基本组成,结构形式,工作原理,种类特点,射击枪械的可靠性,枪弹的杀伤力等。
(二)枪弹痕迹主要研究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弹头、火药气体和射击残屑作用在目标物上的痕迹以及附着物屑的分布特点,并探索它们各自的形成机理,变化规律,影响因素,成份含量等问题。
(三)弹道特性主要研究膛内枪弹的火药燃烧、膛压升降、弹头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遗留痕迹的关系,研究弹头在空中和目标物内运动的方向、角度、速度、动能等变化及计算测量方法。
(四)检验技术主要研究发现、提取、分析和检验各种枪弹痕迹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五)弹痕应用主要研究不同的枪弹痕迹种类、位置、特点及其与持枪犯罪的性质、情节和作案经过的客观联系。
二、枪弹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一)区分发射枪种和认定射击枪械。
根据射击弹头、弹壳上反映枪械机件痕迹特征,出具区分发射枪种和认定射击枪械的鉴定结论,可以由痕及枪,以枪找人,为破案提供证据。
(二)查明作案的具体情节。
勘查涉枪案件现场,要检验枪弹痕迹的特征及有关物证,判断作案枪械种类;确定现场洞孔是否为弹孔,推测射击距离和射击方向,辨别弹头的出入口;判断作案时间、顺序等。
从而进一步判定作案枪械和划定嫌疑人范围,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
三)判断作案枪械的性能、状况。
检验作案枪械机件的使用安全性和动作的可靠性,判断是否会因为枪械机件失灵而造成误伤或走火,自制枪还要鉴定其是否具有杀伤力等。
(四)对人体致伤效应的检验。
根据弹头对人体致伤机理,检验入孔和出孔,判断创伤是否为弹创,根据弹头对人体损伤面积和侵彻深度,确定作案枪械的威力和射击距离、角度。
枪弹痕迹
枪弹痕迹一、枪弹痕迹的概念、种类与作用(一)枪弹痕迹的概念射击过程中枪械在弹头、弹壳上形成的痕迹,射击弹头与被射客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痕迹以及各种射击残留物统称为枪弹痕迹。
(二)枪弹痕迹的种类枪械发射枪弹后形成的射击痕迹可以分为四类:1、弹头痕迹2、弹壳痕迹3、弹着痕迹4、射击残留物(三)枪弹痕迹检验的作用、任务1、寻找、发现、固定和提取涉枪案件现场的枪弹痕迹物证。
2、区分发射枪种和认定射击枪械。
3、检验弹着痕迹和射击残留物。
4、检查枪械、枪弹的性能、状况。
5、分析、计算内外弹道诸元。
6、查明与枪械、枪弹有关的信息。
7、查封枪弹痕迹档案。
二、枪械和枪弹(一)枪械的概念狭义的枪械是指利用火药燃烧所产生气体的压力发射弹丸,以达到对被击目标的杀伤、毁坏效能,口径一般在20毫米以下的轻型射击武器。
(二)、枪械的分类1、按枪械用途可分为军用枪、猎枪、运动枪、特种枪支、教学用枪支和警用防暴枪支等。
2、按枪械发射性能可分为:自动枪支非自动枪支转轮气动枪支:气枪3、按枪管内壁结构可分为:滑膛枪枪管内壁没有膛线,如常见的猎枪、自制枪。
线膛枪枪管内壁有数条膛线的枪。
4、按枪管的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枪口径在11--14.5毫米之间的枪。
中口径枪口径在7--11毫米之间的枪支。
小口径枪口径在3--6.5毫米之间的枪支。
(三)枪械的基本结构1、枪管:有弹膛、坡膛、线膛组成。
2、枪机:3、机匣:枪管的内部结构1)弹膛弹膛位于枪膛的后部,是子弹上膛待击发时所处的部位。
其形状与所配用的子弹外形相适应。
弹膛的主要作用是容纳上膛的子弹,保证在各种射击条件下均易于进弹抽壳,上膛时子弹正确定位,击发时能密封火药气体,射击后能保证弹壳不破裂。
弹壳内壁无沟槽。
51式手枪、54式手枪、59式9毫米、7.62毫米手枪,50、54、79、82、85式冲锋枪,79式狙击步枪,81自动步枪等。
弹壳内壁有与弹轴不平行的沟槽。
64式手枪有四条右旋螺槽线77式手枪有一条与弹轴垂直的带状鼓形凹槽弹壳内壁有与弹轴平行的沟槽。
弹痕检验结果分析报告
弹痕检验结果分析报告根据弹痕检验结果分析报告,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总结和数据分析:1. 弹痕检验方法和数据收集我们使用了标准的弹痕检验方法,并在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我们对测试对象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使用了规定的弹壳和推进药药量,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弹痕结果观察与测量在进行弹痕检验期间,我们仔细观察了测试对象上的弹痕形态,并使用测量工具对弹痕进行了实际测量。
弹痕的深度、长度和宽度等参数都被准确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制定。
3. 弹痕结果数据分析我们根据测量数据对弹痕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计算平均深度、长度和宽度等指标,我们能够初步了解测试对象的抗弹性能。
我们也对弹痕形态进行了分类,以便进一步分析其与特定弹壳类型和测试条件的关联性。
4. 结果比较和对比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对不同测试对象、不同弹壳类型和不同推进药药量之间的弹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对比。
通过比较不同对象的弹痕参数,我们得出了它们在弹道试验中的相对表现和适用性。
这些比较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和确定测试对象的弹性能力。
5. 弹痕结果关联性分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弹痕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统计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我们能够确定特定弹壳类型对弹痕形成的影响,并推断不同推进药药量对抗弹能力的影响。
这个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测试对象性能特点的理解,并助于调整测试条件和设计改进策略。
6. 结论和建议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不同对象的弹痕参数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弹道试验时应做好测试对象的选择和匹配。
- 弹壳类型对弹痕形成有重要影响,对于特定目标弹还需进行更精准的选择。
- 推进药药量的增减会对抗弹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 此次弹痕检验结果对于改进测试方法和指导产品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有效射程: 以规定的射击姿势和射击方式,对典
型目标达到规定的射击精度和足够的终点 效应的最大射程。
杀伤距离: 根据试验得知,杀伤一个着春秋服装
的人所需的动能为78焦耳,若某一距离上 弹头的动能大于78焦耳,弹头就能杀伤目 标。
步枪
枪身长,威力大,射程远; 有效射程400—500 米,杀
伤距离1500米。 装弹量大(半自动15发;全
自动30发)。
前苏联(俄)AK系列步枪
中中国八一式步枪枪
美国M16系列步枪
冲锋枪
体积不大,重量较轻; 装弹多(30发),射速快; 有效射程200—300米左右,
杀伤距离可达1000米。
机枪:有效射程1000—2000米左右。
指能够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 动地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的枪支。
全自动枪支; 半自动枪支。
全自动枪支
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 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扣住扳机不 放,可发射完所有子弹的枪支。
半自动枪支
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 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扳机扣动一 次,发射一枚子弹的枪支。
(2)非自动枪支
没有滑动的枪机、复进的弹簧等自动 机件,不能利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来自 动完成上弹、退壳动作,需人为地推、拉 枪机,逐发装、退子弹的枪支。
(3)转轮枪支
有弹轮,依靠 机械作用连续击发, 不能自行排壳,需 人为地将鼓轮移出 后排壳。
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
手枪
军 用
步枪
枪 支
冲锋枪
枪支的 基本构造
十三弹壳痕迹种类识别
实验十三弹壳痕迹种类识别一、实验目的(一)对射击弹壳上可能出现的痕迹种类进行识别。
(二)初步掌握利用弹壳痕迹特征对发射枪支进行枪种认定和枪支认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根据发射的顺序,可将射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装弹、发射和排壳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弹壳与枪支机件的作用部位、方式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作用痕迹。
(二)在装弹过程中形成的痕迹手工过程,即自射手把枪弹装入弹匣至枪弹进膛定位止。
在这一过程中在射击弹壳上将形成以下痕迹。
1、弹匣口痕迹即在推弹进入弹匣和枪击复进将枪弹从弹匣中推弹进膛,弹壳上表面与扣弹左、右棱边产生两次摩擦,从而在弹壳底部,底缘、棱边上遗留有一定宽度、一条或两条平行弹轴的线条状擦痕。
不同种类的弹匣产生的弹匣口痕迹的宽度,及线条内细小特征不同,留痕部位多在壳体10时与2时附近。
2、枪机下表面痕迹枪击后坐时,枪击下表面与弹壳上表面产生滑动摩擦,形成的轴向线条状擦划痕迹,即是枪机下表面痕迹。
它位于两条弹匣口痕迹中间或某一侧。
3、推弹突笋痕迹枪机后坐到位后复进时,突出于弹底窝平面的推弹突笋,以一定的动能撞击待进枪弹底面,将它送入弹膛。
因此在弹壳底面将留下推弹突笋的撞击痕迹。
推弹突笋痕迹通常位于弹壳底面底火左、右两侧。
注意由于枪机结构的不同,推弹突笋痕迹的留痕位置与痕迹形态所产生的变化。
4、弹膛后切口痕迹在枪弹进膛时,通过导弹斜面规正,会在弹壳靠近底座的壳体上,或者在壳口附近和斜肩处,同枪管后切口边沿或导弹斜面的边缘发生顶碰,留下弹膛后切口痕迹。
由于在发射过程和退壳过程中的形成的痕迹更加明显,覆盖了在装弹过程中其它可能形成的痕迹(三)在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击针头痕迹枪弹击发时,在击发簧作用下,击针以一定的动能撞击底火,使底火壳底产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主体痕迹,即是击针头痕迹。
底火在变形过程中击针头部始终在壳底变形孔中,因此击针直径、形状和顶端特征均可在痕迹上反映出来。
其变形的程度和痕迹的深度,取决于击针撞击底火时的能量大小,击针头形状和击针突出量。
第十章 枪弹痕迹检验技术
第十章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第一节枪支子弹的分类和构造枪支的概念:枪支是指能够利用火药燃烧后气体的压力发射弹头或弹丸,以达到杀伤、毁坏效能,口径在二十毫米以下的轻型射击武器。
一、枪支的分类和构造(一)枪支的分类:1、按发射性能分类:自动枪支;非自动枪支;转轮枪支。
(1)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的枪支。
又可分为:全自动枪支;半自动枪支。
[1]全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扣住扳机不放,可发射完所有子弹的枪支。
[2]半自动枪支:指依靠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自动完成上弹、发射、退壳动作,且扳机扣动一次,发射一枚子弹的枪支。
(2)非自动枪支:没有滑动的枪机、复进的弹簧等自动机件,不能利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来自动完成上弹、发射和退壳动作,需人为地推、拉枪机,逐发装、退子弹的枪支。
(3)转轮枪支:有弹轮,依靠机械作用连续击发,不能自行排壳,需人为地将鼓轮移出后排壳。
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军用枪支;民用枪支。
(1)军用枪支:[1]手枪:是涉枪案件中最常见的枪支。
枪支短小,重量轻(装弹重量小于1斤);有效射程50米,最大射程100米;口径5.5-11.43mm;弹匣容量6-8发。
[2]步枪:枪身长,威力大,射程远,有效射程400——500 米,杀伤距离可1500米。
装弹量大(半自动15发;全自动30发)。
[3]冲锋枪:体积不大,重量较轻;装弹多(30发),射速快;有效射程200——300米左右;杀伤距离可达1000米。
[4]机枪:有效射程1000——2000米左右。
补充:有效射程:以规定的射击姿势和射击方式,对典型目标达到规定的射击精度和足够的终点效应的最大射程。
杀伤距离:根据试验得知,杀伤一个着春秋服装的人所需的动能为78焦耳,若某一距离上弹头的动能大于78焦耳,弹头就能杀伤目标。
(2)民用枪支:[1]猎枪:多为发射散弹的滑膛枪。
有单、双管之分,口径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枪弹痕迹及其检验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1。
弹匣口痕迹:子弹装入弹匣时,弹壳体表面受到托弹板的顶力,用手推装子弹,或由闭锁器顶推子弹,弹壳体就和弹匣口的两侧(双排子弹的弹匣、只能接触一侧)棱*边发生了磨擦,于是在弹壳体和弹底座的棱边上,会留下两条平行、且有一定间隔(相当于弹匣口的宽度)的线条状擦痕,有时肉眼就能风见到,有时在显微镜下能察见。
不同弹匣口的痕迹,其宽度和细小特征均不相同。
但应注意,有时此种痕迹不一定遗留下来,有时又因多次装弹,壳体上留下了多条的弹匣口痕迹,均要仔细地识别。
2。
枪机下表面痕迹:子弹上膛时,枪机必须后退,此时,弹匣内的子弹,受到托弹板的上顶,就与枪机下表面发生了接触和磨擦。
但因枪机下表面多呈平面(有的呈孤面),弹壳体则是孤面的,所以多形成稍粗的长线形擦痕,它的位置一般留在弹匣口痕的中间部位。
3。
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痕迹:子弹上膛时,射击人用手拉住枪机后退,(包括发射后枪机自动后退)当枪机退到一定位置,子弹在弹匣中即被顶起,此时,枪机又受复进簧的作用,向前回进,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就推顶匣内最上面的一颗子弹上膛,于于是就在弹壳底面,在击针痕迹的上方,形成了横“一”形的或者两边缘呈角点形的“”,面积不大的弹底窝下边缘或推弹突笋的痕迹。
4。
拉壳钩前端痕迹:子弹上膛时,弹壳底座进入弹底窝,此时拉壳钩端点经撞擦弹壳后边缘、棱边、斜面而拉入底槽,有时可留下拉壳钩前端痕迹。
但一般不易见到明显的特征。
5。
弹膛后切口痕迹:弹膛后切口,包括拉壳钩切口,子弹入膛的孤形切口。
它是为了使子弹上膛闭锁时能很好密封,防止子弹移动而在枪管后部弹膛口沿上开设的专为咬合拉壳钩钩端突起或使子弹平稳上膛而铸成的切口。
当子弹上膛时,有时会在壳口、壳体的近底槽处、底座棱边附近,留下弹膛后切口的痕迹。
6。
指示杆痕迹:有些枪支装有弹膛指示杆,即信号销。
(如中国的“64”式、五二“公安”式手枪),平时靠指示杆簧的作用,使杆端突出在弹底窝表面。
当子弹上膛以后,弹壳底面就同指示杆端顶抵,此时,就会在弹壳底面击针头痕的正上方,留下指示杆痕迹。
(枪机后座会加深这种痕迹)各种枪支指示杆的形状、大小与击针的距离等都不一样,其反映的痕迹也不相同。
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一、击针头痕迹:击针头的一般形状,(园的、椭园的、方形的、锥形的,平面的)击针头的“舌痕”是击针头痕的次生痕迹。
一般留在击针孔痕边沿的正上方或稍偏于左右两侧。
形成击针的舌痕,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枪管活动,它被结合轴连结在底把上,发射时枪管发生活动;另一个是击有强制作用。
即击打击击针后,还能紧贴击针不立即缩回,因而形成了“舌痕”。
有时留下明显的舌痕,有明不明显。
二、弹底窝痕迹:(即:后膛痕迹)是生产加工和使用、擦拭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痕迹特征。
(属于印压作用形成的)。
弹底窝上的痕迹,有时也会产生次生痕迹,这是由于弹壳底面与弹底窝发生印压作用后,还产生了微小的滑动,次生痕迹留在上层,初生痕迹留在下下层,应注意识别。
三、膛内壁痕迹:子弹击发后的高温高压,使弹壳体受热膨胀,就会同弹膛内壁胀紧。
此时,弹膛内壁如有生产加工的特点或使用、擦拭、锈蚀等条、块点状特征,就会在发射过程中形成印压的痕迹。
四、烟垢特征抛壳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一、拉壳钩痕迹:子弹在上膛和排壳的时候,拉壳钩就与子弹底座的棱边、后边缘、前边缘、底槽等部位发生抓拉的作用而留下了拉壳钩痕迹的要特征。
有的呈长凹形,有的呈凹点形,有的呈点块形。
二、抛壳挺痕迹:也叫排除器痕迹。
当弹壳被拉退到抛壳挺所在位置时,在弹底面边缘某处,就与抛壳挺碰撞,弹壳就被抛出,同时留下了抛壳挺痕迹。
抛壳挺痕迹是印压作用形成的,一般比较明显。
可以用来检验的特征有:位置、(左方的,左下方的,右方的,右下方的,下方的,上方的)形状和大小(直角形的,园孤形的),锐角形的,长方形的,斜方形的,括号形的的),抛壳挺痕迹各边的长短,交角的大小,抛壳挺某部位的缺损,内部的凸凹,痕底、痕痕壁、痕迹口沿的细节特点。
确定拉壳钩、抛壳挺痕迹的互相位置,常用方法是:(1)如果有击针舌痕或指示杆痕,可将它们对准12时位;(2)可在弹壳底面两个不同的半园上去发现它们各自的位置。
按物理作用的要求,拉壳钩、抛壳挺的位置,大多数分布在不同的两个半园上,便于抛壳。
拉壳钩痕多在上半园、右半园,抛壳挺痕多在下半园、左半园。
所以找到一处痕迹后,便可在另半个园上找到另一处痕迹。
(3)放正抛壳挺痕迹的方位。
抛壳挺痕迹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定的图形,将其印压的某一棱边,直或平行放置后,使痕迹的图形直立,常可在另半个园的弹壳底槽里、棱边上,发现拉壳钩痕迹。
例如国产五一、五四手枪的射击弹壳上,如果只见到击针和抛壳挺痕迹,应将抛壳挺痕放正后置于8时位处能见到,少数的可留在4、12时位处。
(一)1。
拉壳钩痕迹在三时位,抛壳挺痕在八时位,向右排壳,抛壳挺痕呈倒直角三角形,垂边较长,如:中国的“五一”、“五四”。
2。
抛壳挺痕迹留在近九时位,呈方、矩形,拉壳钩痕在2~3时位,向右排壳,如中国“六四”手枪。
3。
抛壳挺痕迹留在六时位,呈“一”字形,拉壳钩痕留在12时位,向吓趴堑模纭爸泄奈澹笆匠宸媲埂*4抛壳挺痕迹留在8~9时位,呈三角形,矩方形,拉壳钩痕留在12~3时位,向右排壳的,如中国的“五六”式步枪、冲锋枪,“六三”式步枪。
5。
抛壳挺痕迹留在8~9时位,呈半园形,拉壳钩痕迹留在2时位,向右上排壳的,如中国的“五四”式冲锋枪。
6。
抛壳挺痕迹留在4~5和7~8时位,呈直角或半园形,拉壳钩痕迹留* 在12时位,向上排壳的,如小口径运动步枪,手枪。
7。
抛壳挺痕留在7~8时位,呈锐角三角形,拉壳钩痕迹留在2时位,向向右排壳的,如中国“六四”式微声冲锋枪,“七七”式手枪。
8。
抛壳挺痕迹留在12时位,呈方矩形,拉壳钩痕留在6时位,面积较大,且有半园形压痕的,如中国“五六”式轻机枪。
9。
抛壳挺痕迹留在9时位,呈长方形,拉壳钩痕迹留在3时位,向右后转向上排壳的,如:中国“五三”式步骑枪。
三。
抛壳口痕迹:弹壳在被排除时,一边由拉壳钩抓住壳底座迅速后退,一边被抛壳挺顶撞底座边缘,弹壳就向拉壳钩一方倾斜,接着就被排出枪外。
当弹壳最后脱离拉壳钩时,壳身、斜肩、壳口附近等部位,都可能碰在枪机的抛壳口或盖板两边沿或拉壳钩另端的棱边等处,以致留下了抛壳口的痕迹。
这种痕迹,多呈横斜形短线、点状,留在拉壳钩附近的壳体上。
对弹孔和射击残渣的分析一、判断洞孔是否为弹孔(一)根据被射物上的痕迹特征来分析如果子弹射在玻璃上,它就形成了明显的枪击弹孔,其特点主要有:1、形成由入口向出口逐渐扩大的喇叭形洞孔,出口一面玻璃屑层层剥落,呈坡面。
2、弹孔周围辐射状裂纹明显、稠密、较短、弯曲度大。
3、同心园花纹密集于弹孔周围,用膛线枪支射击的,同心园纹更为密集、面大。
用石子投掷、弹弓弹击玻璃形成的特征就不同:1、洞孔多呈不规则形,一般洞孔较大,有时不穿透,2、辐射裂纹较长、较直、较稀少,3、同园纹分布较少,有的还离孔较远。
4、喇叭形口玻璃碎屑的剥落,相对少些,坡度也小。
如果子弹穿射人体,会出现冲撞轮和擦拭圈特征。
子弹贴近衣服射击,还会出现扩裂和撕裂的特征。
(二)根据弹孔周围有无射击残留物来分析:在弹孔入口的周围,只要较近距离发射,就会留下褐黑色的烟垢、火药粒、金属屑等射击残渣,这是别的械具不能遗留的。
二、在人体上射入口的主要特征有:(一)射入口通常呈园形,周缘比较光滑。
如果弹头变形或射进时翻转,能造成不规则形的射入口。
(二)因人体皮肤、肌肉等活体组织的韧性大,且有生活功能,当弹头穿射人体时,与皮肤撞擦,造成了表皮的擦伤,加上弹头的旋转射进,会在弹孔周围边缘,形成宽约约一毫米齿形收缩的冲撞轮特征,又叫挫伤轮,皮肤边缘缩卷,内凹。
(三)由于弹头穿射皮肤时,弹头外壳表面的烟灰、尘土、枪油等污秽物,在高温下旋转穿入人体,致使冲撞轮内缘常出现一圈褐红色的卷曲状的血糊痕,这就是擦拭圈。
这种特征是伤口处氧化炭、硝烟和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颜色反映。
(四)近距离射击时,在入口周围甚至创道内壁,还可见到烟垢、火药粒等射击残渣和火药灼伤特征。
皮肤上多呈散在性点状皮下出血,有时还可见到体表的毛发被烧焦。
(五)贴近射击时,射入口常炸裂或扩裂,入口大于出口,入口部位呈囊状创腔。
但较远距离的射击,由于皮肤机体的弹性收缩,一般的弹孔直径稍小于弹头直径。
(六)射入口处,有时能发现毛发、肌体碎块,衣服碎片等附着物。
(七)射入口处取得的射击残渣,其铜、铅、钡、锑等微量金属无法元素的含量,较出口处为多,可用原子吸收光谱检验,现代组织切片检验,也可见到残渣分布和损伤变化,其出入口有异。
(八)射入口多呈弹孔缺损,难以合拢。
(九)枪口贴紧人体发射,有时可见到枪口的压痕。
射出口的主要特征有:(一)通常较射入口为大。
(但贴近射击,弹头翻转射出等除外。
)(二)弹孔出现缺损的较少,多呈星芒状裂开。
有时也可出现角形,条带形出口,但多能合拢。
(三)常能见到血肉组织外流的现象,且流量较入口处多些。
(四)没有冲撞轮、擦拭圈,一般见易不到射击残渣的反映。
(五)如果弹头在体内炸裂或击碎骨骼,有时可出现几个出口,(其中有的是碎骨造成的次生洞孔)但形状很不规整,大小不一,有时在出口边缘处可见到骨屑。
(六)可结合骨骼上弹头出入口的特征,综合判断。
三、在纺织物上射入口的主要特点是:(一)弹孔边缘擦带较明显,纤维断裂,仍较正齐,略向内卷,多呈灰褐色。
(二)近距离射击时,入口周围有较明显的射击残留物。
接触射击时,不论衣服内层有无衬垫物,多形成“T十”字形的撕裂,有衬垫物时,裂纹较短些,裂纹的纤维多指向出口。
(三)弹孔中心多呈缺损,发射越近,枪支威力越大,缺损越明显。
射出口的主要特点是:(一)一般见不到擦带和射击残留物;(二)裂纹的纤维向出口边外翻卷曲,(但易受风力、人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三)孔沿略有外突现象。
如在较近距离射击,在薄层纺织物的出口一面,易见到火药粒、金属屑等“小尖”状突起,指向出口。
四、在玻璃上入口的主要特点是:(一)入口较出口明显为小;(二)入边缘平整、光滑;(三)辐射裂纹的断面弓形纹汇集点,指向入口;(四)辐射裂纹的末稍纹较短些;出口的主要特点是:(一)洞口大、呈喇叭口;(二)洞口边沿玻璃屑剥落多,(三)辐射裂纹的断面上的弓形纹的散射端点指向出口;(四)辐射裂纹的末稍纹较长。
五、在铁皮上:射入口的特点是:(一)弹孔边缘光滑,略向内凹;(二)口沿有时有些光泽,见不到细小裂纹;射出口的特点是:(一)弹孔边缘呈锯齿形或花瓣形;(二)口缘的锯齿碎片外翘;(三)在外翘屑端有时能见到弹头撞击痕迹。
六、在木板、竹片上(一)入口周围常能见到擦带,近距离射击时可看到射击残留物;(二)入口一面的弹孔边缘略向内凹;(三)入弹孔较小,形状一般较园整;(四)出口一面弹孔面积大,不规整,孔缘呈明显的崩裂状;(五)出口一面见不到擦带和射击残留物;(六)出口处常能见到折裂的木(竹)荐屑外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