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地城镇水环境
我国城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1.前言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的血液。
而城市化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中的20%左右,预计2050年将达47%左右。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
在2009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中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强调“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发展要立足于水资源的可能”。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致形成“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循环和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严重影响着城市水环境的量和质,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我国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670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10 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
…]城市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将更多更复杂。
如果说在过去20 年里,在我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1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城市的水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农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话,那么在今后20 年里,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再上升20个百分点,传统“有效”的办法何以为继?把握好城市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也是把握城市兴衰存亡的大事情。
水环境保护策划书3篇
水环境保护策划书3篇篇一《水环境保护策划书》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策划书旨在提出一系列措施和建议,以保护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 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
3. 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开展水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培训和竞赛等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
(3)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2. 加强水污染治理(1)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确保达标排放。
(2)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4)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3. 加强水资源保护(1)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
(4)加强对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增加森林、草地等植被覆盖面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4. 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1)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
(2)加强对水生生物的保护,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
(3)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作用。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1)制定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对工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健康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健康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确保健康行动高效、有序推进落实,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根本,根据《关于推进健康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健康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专项行动新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治水治气治土治废长效机制,继续以更高水平推进美丽和健康建设。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新三年专项行动,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二)具体目标到2025 年,全区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在18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以上,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
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全区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
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全区通过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
三、主要任务(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1.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
完成“十四五”低效VOCs 治理设施改造升级计划,持续推进重点行业VOCs 源头替代,开展船舶修造行业VOCs 整治,实施企业污染防治提级行动。
巩固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果;强化锅炉综合治理,继续巩固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成果,继续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或淘汰。
加强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巩固铸造行业10吨/小时及以下冲天炉淘汰成果,铸造等行业对照新标准按期完成提标改造。
影响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地理环境一方面,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建设城镇成本过大,交通、通信、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开山建城的成本高、难度大。
地区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城镇建设安全系数低,防灾设施建设投入大。
另一方面,非平原地区不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城镇大小受制于当地地形,城市发展方向只能被迫按照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延伸。
因此,平原面积广的地区更适合进行城镇化建设,方便建设高速发展的城市群。
此外,当地的气候特征、降雨量、风力大小、河流量等自然地理环境建立在气候温和、降雨量适中并有河流流经的地方。
2、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就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雄厚,城市被一片繁荣气象所笼罩,自然会吸引各处农村人口陆续地向城市迁移,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人口城镇化水平随之提升,除了人口向城市聚集外,经济活动以及各种新兴产业也都不断地向城市聚集,促使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必然会由于规模效应产生各种外部经济性。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镇化生活也越来越倾向,各种因素作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经济的繁荣会带动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这就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的铺垫。
3、经济开放程度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额也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关系越来越频繁,随着外商投资的进入,各区域的跨国集团和跨区域合资集团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就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外商直接投资还会带来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刺激对分农产业的需求,这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起到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从而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而且随着外商的进入,会带来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这样城镇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升,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是为了保障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问题,确保城镇水环境的卫生与安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范的制定旨在提供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便城镇能够有效地解决供水供气和污水排放问题,提供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
一、总则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统一城镇给水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标准,保障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环境卫生。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合理规划和建设城镇给水排水系统,并加强对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二、供水系统技术规范1. 水源地选择和保护在选择水源地时,应考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利用,并对水源地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供水的水质安全。
2. 取水和净水处理供水系统应设有合理的取水和净水处理设施,确保供水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并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测和维护保养。
3. 输水管道建设输水管道的材质和设计要满足承受压力和耐久性要求,管道的敷设要符合工程规范和设计要求,以减少水质污染和管道泄漏的风险。
4. 水厂和泵站建设与管理水厂和泵站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国家标准,并具备合适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5. 应急供水系统建设城镇给水系统应设有应急供水系统,以备不时之需,保障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生活用水需求。
三、排水系统技术规范1. 污水收集与输送城镇排水系统应确保污水的有效收集和安全输送。
在排水管道的设计和敷设中,应采取合适的技术和材料,避免污水外泄和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2. 污水处理与排放城镇排水系统应设有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并按照国家排放标准对污水进行处理。
同时,对于特定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工业污水,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标准。
3. 雨水排放与治理雨水排水系统应与污水排水系统分开设置。
同时,应在城镇内设有合适的雨水集蓄设施,以减少城市内涝和雨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4. 排水管道维护与管理城镇排水系统的管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和修复管道堵塞和漏损的问题,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城镇排水管理办法
城镇排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排水管理,保障城镇排水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与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活动。
法律法规规章对城镇排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雨水、污水,以及接纳、输送、处理、再生利用雨水、污水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再生利用雨水和污水的管道、窨井、沟(河)渠、泵站、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
城镇排水设施分为公共排水设施和自用排水设施。
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提供公共服务的排水设施;自用排水设施是指供本单位或者本区域专用的排水设施。
第四条本市城镇排水管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雨污分流、建管并重、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排水工作,将城镇排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城镇公共排水设施的资金投入,协调解决城镇排水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开发园区、景区管委会根据依法授权或者委托负责本区域内的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县(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园区、景区管委会做好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镇排水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园区、景区管委会确定的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市排水主管部门所属的排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城镇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管、交通运输、水利、应急、卫生健康、市场监督、气象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设施。
浅谈城市水环境的设计和保护
浅谈城市水环境的设计和保护发布时间:2021-07-21T16:42:12.58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4期作者:夏玉领卢东海[导读] 及时采用恰当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确保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夏玉领卢东海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410000摘要:水环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水环境质量与人们日常饮水安全息息相关,也能够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水环境质量能够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最终效果,提高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也可以避免造成更大环境污染问题。
但我国目前水环境破坏现象令人担忧。
及时采用恰当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确保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设计;保护引言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我国经济水平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去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留下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水环境污染问题较突出。
伴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国家加大了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各地政府也纷纷针对涉及排污的企业加强了监控,并不断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充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但从整体的水污染治理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不断提升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的水平,通过多项举措和综合性治理活动,保证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
1城市水环境设计原则城市的滨水区,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
由于它是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故对周边环境,乃至整个城市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要做到环境优美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滨水区的建设一定要遵循自然的生态演变规律,从而保证它的正常发展。
遵循“生态景观学”的原则: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当注意在既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上,合理地配置有限资源,在创造性地改善水环境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已有的景观和滨水文化。
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城市水环境质量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科技/_删/Technology 城市水环境质量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汪继力(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摘要:水环境质量管理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管理内容,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能否保障城市水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
因此,各地政府必须结合当地城市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改善城市水环境,杜绝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为城市居民和城市建设提供优质的水资源。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质量问题;应对策略〇引言当今,城市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水环境 污染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城市水环境一旦出现质 量问题,不仅威胁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城市工业生产的安全稳定发展,加速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 退化。
因此,各地政府必须树立先进的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 理念,组建和培养专业的水环境管理人才队伍,根据当地城市 水环境整体发展情况,采取对应的改善措施,全面提高城市生 态环境管理水平。
1全国城市水环境质量现状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第一季度全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报告,加人水环境考核排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覆盖了 2 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其中1 940个为国家地表水评价断 面,110个为人海控制断面。
在1 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 中,水质优良(I -HI类)断面比例为74.3%,同比上升8%;劣 V类断面比例为6%,同比下降3.6%,水环境主要污染指标包 括氨氮、总磷以及化学需氧量。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雅安、来宾等30个地级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而吕梁、邢台等3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总的来说,各地区城市水环境治理正朝着不断变 好的方向发展,但少数地区城市仍存在较为明显的水环境污 染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高当地 城市水环境质量水平。
2城市水环境质量问题2.1水质恶化水质恶化是因为水体污染造成的。
城镇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一、城镇化对水资源影响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用水量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城市用水量急剧上升,给当地水资源造成了压力。
2.污水排放量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给环境和水资源自身带来了不可逆的损害,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3.水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城市周边的水资源和河流水质量也随之下降,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恶化,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
二、城镇化对土地资源影响城镇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耕地和生态环境被破坏。
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建设,这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大量的耕地和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城市基础设施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如道路、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这些都会直接占用可用的土地资源,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幅下降。
3.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城镇化会导致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幅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占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业用地的质量下降和农民资源的缺乏。
三、城镇化对能源资源影响城镇化对能源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能源消费量增加。
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增加,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使得城市可以正面面临能源短缺问题,从而加剧了全球化的能源危机。
2.能源资源消耗不均衡。
城镇化使得全国能源使用的重心逐渐向城市集中,能源消耗不均衡是城镇化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使得一些地区长期处于不利状态,难以解决能源问题,使得国家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幅下降。
3.能源资源环境风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源资源的消耗将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使得城市和地区所面临的能源问题不断增加。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难点与优化路径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难点与优化路径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为了发展工农业相对忽视了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水资源被过度消耗,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峻,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威胁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针对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提出新时期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高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难点;优化路径引言我国的水资源相当短缺,这是由我国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水环境的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而工业生产与生活用水开始不断增加,而在这一过程中,所导致了水资源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有70%左右的城市居民饮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
而在水资源短缺现象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水环境污染现象,所以探析水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新时期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1.1工业生产废弃物水污染现象国内工业发展能够提供符合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各种产品,但实际上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项原材料以及添加剂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在未经处理排放到水体之后,同样会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1.2气候因素我国受大陆季风性气候影响显著,使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导致部分地区的水生态系统脆弱。
另外,为推动工业发展、保障人类取暖,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需求和使用量日益增加,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排放超标,使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自然界出现众多明显变化。
1.3城市日常生活水污染状况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已经成为人们居住的主要区域,生活质量也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提高,但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污水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全爱卫发〔2016〕5号
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全爱卫发〔201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由全国爱卫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抓好组织实施,把健康中国的目标转化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的指标,以爱国卫生工作的新成效加快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2016年7月18日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健康村镇是在卫生村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卫生面貌,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实现村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对策水中国——写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之际
识到 , 我国城镇水务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 任务十分艰巨 ,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城镇水环境 污染 日益加剧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 :水体污染依然十分严重 ,污水处理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施总量仍然不足 ;二是城镇供水安全保障正面临严峻挑战 ;三是城镇用水效率不 高 ,浪费 严重;四是城镇水系生态正在逐步退化。为迎接这 一日益严峻的空前挑战 ,需要我们 超越 传统的水科 技和 实践 , 探讨整体解决问题 的新方法 , 促进技术进步 , 推动管理机 制创新 , 以 保障城镇供水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 “ 第二届 中国城市水务发展 国际研讨会” 旨在通过学习借 鉴国外的先进 技术和成功经 验 ,总结国内的探索 实践 ,研讨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 战略和 策 ,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城 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进程 , 导我 国城镇供水 、节水和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作的开 指 展, 加快我 国水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 ,有效解决 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求
列水 危 机 ”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的加快 , 水资源短缺与用水需 求增长的矛盾 日益突
出。全国 6 0多座城 市中 ,有 40多座城 市缺水 。同时 ,有限的水资源又受到水污染的严 6 0
重威胁 ,城镇供水安全和水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水资源不足 ,水污染加居 和城镇水生态 0 的 日趋退化 ,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
维普资讯
刊首语
对 策 水 中 国
写在第 二届中 国城镇水 务发展 国际 研讨会之
严峻水形势一
求解水问题 ;
再度水大会——列策水中国。
在全国上下全面落实 国家节能减排任务 的背景下 , 第二届中国城 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
健康城市建设意义
健康城市建设意义健康城市的定义健康城市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19世纪公共卫生革命。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剧,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提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努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城市空气污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0世纪30-70年代生物医学模式占了主导地位,大量的资金盲目地投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与治疗,公共卫生被忽视。
直到70年代中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人健康”的战略原则;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健康城市”理念首次被提出;1986年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的发表更为健康城市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基础,它指出了促进健康的五个行动领域:制订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重新调整卫生保健服务。
全球第一次健康城市会议于1986年在欧洲召开,首批入选的城市有11个。
健康城市定义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一个健康的城市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了特定的健康水平,而是她关心健康,并努力去改善健康状况。
因此,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她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都可成为健康城市:她需要对健康的承诺,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过程去实现这种承诺。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项目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项目,她追求的目标是把健康问题列入城市决策者的议事日程,在区域水平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支持系统。
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在各城市生活工作的人们的生理、精神、社会及环境适应的健康水平。
健康城市项目定义了作为一个城市应努力提供的一组质量体系,一个城市应努力提供:1.高质量的,清洁的,安全的自然环境(包括住房)。
2.稳定的生态系统并可持续发展。
3.强有利的,互相支持的,非剥削的社区。
4.公众高度参与制定和控制影响他们生活,健康和幸福的决策。
5.满足所有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食物,水,居所,收入,安全保障和工作)。
6.可获得广泛的经验与资源,有充分接触,相互作用和交流的机会。
7.多种多样的,充满生机的和有创造力的城市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06.2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五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第六章水污染事故处置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
第五条省、市、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
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为了保护水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一、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系统水环境的污染来源较广,有时还需要一些复杂的水动力和化学反应来影响水质,因此,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应当是水环境保护的第一步。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主要物质参数如pH、COD、BOD等,可以掌握水质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同时,定期开展底泥和生物监测,也有助于及早发现水环境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从而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开展水环境污染源治理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城市排水、化肥等农业污染、家庭及生活垃圾等。
因此,仅仅靠单一的防治措施是无法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必须全面治理各种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应加强污染源的监管管理,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强渗坑、渗井等非法放排废水的监测,以及加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等。
城市排水方面,可以采取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后达到国家及地方标准排放。
同时,也可以推广绿色建筑概念,加强雨水收集利用,缓解城市排水污染。
针对农业污染源,我们可以推广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压缩农业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对于家庭及生活垃圾污染,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垃圾处理技术和设施。
在生活污染防治方面,应建立和发展生态村庄、生态城镇等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也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在学校、农村及城市社区等方面,加强水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水环境保护活动,推广环保技术,培训环保专业人才等方面,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技能的掌握,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9.02.02•【字号】鄂建〔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通知鄂建〔2019〕1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建委,武汉市、鄂州市、水务局,随州市水利局,有关市城管局: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8号)以及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保大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城镇水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住建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我省住建行业管理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城镇水环境治理工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住建领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治理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应对城镇水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
深入推进城镇水环境治理工作,有利于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大局,对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住建部门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改善城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治污水、净湖水、保江水、促节水工作。
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坚持落实各方责任,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住建领域水生态环境支撑。
二、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重点工作立足我省水系发达的特点,以治污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工作为抓手,推进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
浅谈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浅谈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内容,提升了广大乡村人民的生活品质;生态环境治理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文明发展。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保障。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意义1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之一。
对人类而言,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资源,而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更离不开水;且在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对于农畜牧业而言,灌溉需要用水,农作物生长也需要用水等。
由此可以看出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由水资源组成、分布和转化所产生的指定空间,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
同时,水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经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就目前我国的城市水环境现状来看,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水环境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已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2乡村水环境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广大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尤其以乡村河道最为严重。
乡村水环境面临的普遍问题,河道周围人为活动频繁,河道沿岸的农田、房屋侵占河道,河道过流断面减小后过洪能力不足,导致汛期洪水漫岸,损坏道路、房屋、农田。
河道两岸很多未经防护的自然边坡,在暴雨和洪水侵蚀下产生崩塌后,岸线后退危及农田、道路,边坡垮塌滑落至河道的土石使得河道断面减小、淤塞,另外暴雨和洪水将河流上游的泥沙冲入河道,在河道中下游淤积,有些河道由于多年未清淤,下游淤积非常严重。
很多河道原有的护砌挡墙基础被洪水掏刷严重,局部出现垮塌,并危及临近的道路。
3乡村水环境主要污染源3.1生活污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一: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迁徙和城市建设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土地利用与城市扩张城镇化过程中,大量耕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这给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同时,城市的扩张也会占用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破坏生态环境。
解决方案: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田的比例;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向纵深方向发展,减少对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占用。
三:水资源紧缺与污染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的集聚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同时,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废水排放也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给人类生存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解决方案: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措施的推广和实施;2. 加强水环境管理,强化废水处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保护,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四:大气污染与碳排放城镇化过程中,交通运输和工业活动的增加导致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增加。
空气质量下降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还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解决方案:1.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2.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3. 鼓励绿色出行,提倡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
五: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垃圾的大量产生。
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和资源的浪费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解决方案:1. 推行分类垃圾收集和处理制度,加强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培养;2.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效率;3.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六:本文涉及附件1. 《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附件1-42. 《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附件53. 《大气污染防治法》附件64. 《城市废物管理条例》附件7-10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指针对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的统一全面的行动方案,以推动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镇水环境治理现状及发展前景
城镇水环境治理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城市化发展进度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生活品质,其中对水资源的健康更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然而,因为在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因此,加强水环境污染控制,成为当前城镇建设重点内容。
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城镇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城镇;水环境;污染控制;治理技引言水环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升自然环境质量,就必须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水环境。
在协调我国城镇人口和环境以及资源三个方面的关系上,水环境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合理利用与保护水环境,对于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十分重要。
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环境的工作中,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相应技术是重点,只有利用好这两种技术,才可以有效地解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而让城镇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用水量得到满足,促进城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一、城镇水环境现状虽然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我国同样是一个人口大国,当水资源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时,每个人身上的水资源的量就不是非常可观。
由于水资源方面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造成我国对于一些水资源依然缺少有效利用。
所以,我国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的严重问题,特别表现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时期,城镇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水资源的供应却不是非常到位,显现出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问题,对于城镇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和行为,严重污染到了城镇的水环境。
针对这些情况,相关部门已经做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初步对水环境污染进行了遏制,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水环境进行了改善。
可是毕竟水环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一些污染依旧继续,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这是一个艰巨的长期工程。
二、城镇水环境主要的问题(一)城市水环境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当前关于城市水环境的污染处理和规划方面,缺少系统规划方法,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健康的城镇水环境,是我们在反思以往城镇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经验教训,推进节水型城镇建设和建立水务市场的基础上,为缓解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水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和人口不断增加,水资源不足、水污染加剧和城镇水生态的日趋退化,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当前城镇水环境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城镇水务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城市供水设施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居民用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水安全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城市节约用水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节水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呈稳中有降趋势,用水结构正朝着合理的方向调整,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近5年来平均每年城市节水量约35亿立方米以上。
200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量3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五”计划确定的“污水处理率达到45%”,“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日”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并形成了适合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机制的建立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初步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
城镇绿化面积逐年提高,自然水面减少的局面得到控制。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镇水务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镇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转。
一方面是水体污染依然十分严重。
2004年有监测数据的745个水体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489个,湖库点位256个),Ⅰ类占3.8%,Ⅱ类占16.9%,Ⅲ类占17.0%,Ⅳ类占20.5%,Ⅴ类占13.6%,劣Ⅴ类占28.2%。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等。
统计情况表明,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以上水体断面仅占37.7%。
另一方面是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仍然不足。
2004年底,全国建制市污水排放总量大约为356亿m3,污水处理率仅为45.7%,661个城市中还有297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和绝大多数建制镇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
不仅使地面水污染严重,而且还波及地下水资源。
据环保部门对118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地下水严重污染的城市占64%,轻污染的占33%。
此外,不少城市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益不佳。
据我部2005年9月的统计,全国至少有40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因收集管网不配套、运行经费不到位等原因,运行负荷率不足30%,30个城市的运行负荷率为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与此同时,污水处理的监管机制亟待建立。
一些工业企业将超标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导致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
(二)城镇供水安全保障正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水资源短缺与过量开发对城镇供水安全已构成潜在威胁;二是水源污染的加剧和供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使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处理原水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三是供排水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增加了政府部门对城镇水业市场的监管难度;四是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管理薄弱,影响了供水安全;五是地下水长期超采,不仅造成了水位急骤下降,水源枯竭,而且还造成了地面沉降,管网漏水率增加;六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导致对供水系统安全影响的可能性在加大,同时,随着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受水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任务将更加艰巨。
近年以来,随着水源污染不断加重,供水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据2004年10月建设部组织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进行的城市供水水质监督检查情况来看,采集的634个水样中,全分析样品除公共供水合格率90.11%外,二次供水合格率80.83%,各类自建设施供水合格率只有45.12%。
地下水长期超采,不仅造成了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源枯竭,而且还引发了地面沉降,管网漏失率大幅提高。
(三)城镇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2004年全国总供水量和用水量为5548亿立方米,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5%,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3%;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4.6%,生态用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1.5%。
按生活(单指居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划分,生活用水占8.0%,生产用水占90.5%,生态用水占1.5%。
与2003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增加22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增加15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52亿立方米(其中火电用水增加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20亿立方米。
近年来,一方面城市缺水形势严峻,缺水性质从以工程型缺水为主向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为主转变。
城市缺水有从地区性问题演化为全国性问题的趋势,一些城市由于缺水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活、生产秩序。
另一方面,城镇仍有较大的节水潜力,目前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为20%左右,是发达国家的3倍。
再生水、雨水、海水和微咸水等非传统水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再生水价格仅在少数城市实行。
科学的比价关系没有形成。
规划和政策滞后,对再生水设施布局的调控及激励力度不够。
(四)城镇水系生态正在逐步退化。
大多数城镇因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污染超过了当地水系生态自我修复的临界点,不仅引发了大量水生物种的消失,而且导致蓝藻爆发使水质不断恶化。
许多地方的水系即使有少数鱼类存活和人工养殖水产,也因污染严重而不能食用。
这种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是由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吞占和填埋自然水系所引发的(仅上海市在近二十年间就填埋了170Km2的水面,约占全市自然和人工水面总和的1/4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地方领导错误的政绩观——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路所造成的。
城镇水系的生态一旦步入恶性循环之后,要恢复昔日的水生态的代价就十分高昂。
水污染物不仅会被土壤吸附和随地下水流扩散而难以得到短期治理成效,而且由于动植物对有害物质的集聚效应使处于生物链高端的人类遭受最大的危险。
美国和许多欧洲工业国家三十年前遭受工业化污染的湖泊和河流,尽管现在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治理,但由于水系底泥和鱼虾体内所积累的毒素至今仍严重超标而被禁止食用。
二、实现城镇水环境健康化的基本思路城镇水系作为人工和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是由无数个相关的子系统有机构成的开放系统。
实践证明,构建一个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水环境,必须让各相关子系统和谐地一起工作。
如果只独立地着眼于单个城镇水问题的解决,有时只能使城镇整体水环境陷入更为严重的恶性循环的衰退过程之中。
健康的城镇水环境,是提升城镇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区域、城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现健康的城镇水环境的主要思路:(一)从开发——排放的单向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
健康的水循环利用方式主要是指水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尊重水的自然运动规律和品质特征,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经过深度无害化处理和再生利用;使得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的水体功能,地表水的循环利用不影响地下水的功能与水质,水的人工循环不损害水的自然循环,维系或恢复城镇乃至整个流域的良好水环境;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水达标排放”的单向式直线用水过程,向“资源—产品—废水处理达标再生利用”的反馈式循环用水的过程转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从单项治理向水生态的整体优化转变。
城镇水系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改良,水体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稳步提高,城镇水体水产品健康无害,野生动植物能健康繁育,人类能在城镇江河湖泊中游泳……总之,要构建城镇和谐水系,即在城镇水系的保护和治理过程中,要执行整体与生态最优原则。
就是要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排涝和文化遗产、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地结合,还要与城镇的园林绿化紧密结合,真正形成城镇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从简单地对洪水截排向与洪水和谐相处转变。
现代的城镇由于实行了许多错误的建设方式,使排水、防洪性能越来越退化,城镇水系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如宽马路、硬铺装的大广场、停车场,城市不透水的硬化铺装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大,再加上近日大行其道的城镇河道、沟渠、湖泊的硬质砌底和护坡,开发填埋了大量的城镇和郊区自然河流、湖泊和湿地,造成了雨水无法下渗和积蓄,排水径流量逐步上升。
这一方面使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无法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也使得城镇自身和下游地区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除此之外,大量的过去生活在“湿地毯”上的动植物在“水泥地”上遭受灭顶之灾,严重肢解了城镇和区域的生物链。
构建健康的城镇排水体系,就必须尊重水系的循环规律,纠正以上这些错误的建设行为,维护水系生态健康程度和系统的自适应调节能力。
城镇水环境是一个至少由三方面组合而成的人工自然复合的巨系统,如果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和维护的话,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抵御外界干扰和自我修复生态的能力。
但如果人工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干扰(主要表现在污染和用水)超过自身修复能力,城镇水环境将不可逆转地迅速退化,最终影响甚至威胁居住人的生存和发展。
三、实现城镇水环境健康化的主要方法与途径首先,制定城镇水系统规划。
在城镇体系规划阶段,城镇水系统规划要做好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合理选择城镇供水水源,划定水源保护区;在城镇总体规划阶段,水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好原有的水系,分析城镇规划区内的各类用水需求,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及确定水源地、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设施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尤其重要的是污水处理厂应“规模合理、分散布局、便利回用、节约能源”的原则进行规划;在城镇控制性详规阶段,水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协调并确定规划期内城镇水系统及其管网设施的详细布局,包括河湖水系的治理措施等。
城镇硬化面积应控制在60%以下(德国规定不高于45%)。
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坚持立足水资源条件,促进资源节约,系统地、综合地考虑城镇供水、污水处理、节水、污水再生利用等问题,特别注意厂网配套和设施能力的协调增长和防止对城镇江河湖泊和海滩湿地的破坏性建议和非法填埋占用,切实维护城镇及其近郊水系的原生态。
其次,加强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具有水量集中、相对稳定的优势,是城镇水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是节水的重要举措。
再生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将为缓解城镇水的供需矛盾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再生水水源主要依城镇污水处理厂,其利用范围覆盖了城镇用水和农业用水,其重点是水质安全和输配安全,必须在城镇水系统管理中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综合措施统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