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_讲课
词汇概说—郑伯克段于鄢(古代汉语课件)
古代汉语词汇
郑伯克段于鄢2——《左传·隐公元年》
目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录
文
语
文
选
言
化
解
知
知
读
识
识
一、文选解读
(一)第四段
1. 〔具卒乘(shènɡ)〕: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 乘,四匹马拉的战车。 2. 〔袭〕:偷袭。行军不用钟鼓。本是贬义,后逐渐转为中性词。 3. 〔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 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为动用法。
二、语言知识
(三)宾语前置句
1.“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 2.“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的宾语。 3.“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 4.“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
二、文选解读
(二)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 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2.〔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 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 “于是”“于此”。 3.〔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 旁指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一、文选解读
(三)第六段
1.[施及庄公]:施,yí 延及。 2.[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尽。锡, 通赐,给与。 3.[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语气,之, 结构助词,助词宾语前置。
二、语言知识
(一)文字
异体字:佗——他 暱——昵
古今字:辟——避 舍——捨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兄弟间的斗争与决裂
总结词:兄弟相残 详细描述:共叔段在军事叛乱失败后 逃往他国,兄弟二人彻底决裂,再无
和好可能。
总结词:政治手腕
详细描述:郑庄公在斗争中展现出高 超的政治手腕,成功压制了共叔段的 势力扩张。
总结词:权谋策略
详细描述:郑庄公运用权谋策略,逐 步削弱共叔段的实力,最终将其击败。
结局与影响
《春秋》相关研究著作
总结词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故事,我们需要参考一些关于《春秋》的研究著作。
详细描述
这些研究著作通常会从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角度对《春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阅 读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其对中国古代
思想的影响。
现代学者对《左传》的研究论文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为《左传》等史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左传》 中的《郑伯克段于鄢》一篇更是脍炙人口。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概述
《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述了郑 庄公与弟弟共叔段之间争夺君位
的故事。
故事中通过描绘郑庄公的智谋和 手段,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残
酷和复杂。
故事以共叔段的失败告终,突出 了郑庄公的治国才能和政治手腕。
总结词:胜者为王 总结词:历史影响
详细描述:郑庄公最终取得胜利,巩固了王位,成为郑 国最有权势的统治者。
详细描述:郑伯克段于鄢事件对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标志着郑庄公的崛起和共叔段的败落。
03
主题思想探讨
家庭伦理与道德观念
家庭伦理
该课件通过郑伯与段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强 调了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互相 尊重。
情节安排
情节安排巧妙,通过共叔段不断扩张势力,最终引发兄弟相残的冲突,展示了人 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奈。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ppt课件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3)能够解读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亲情和友情。
(3)通过对文中主题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3)解读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3)对文中主题的思考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3.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人物关系和场景。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
(2)教师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解读。
5. 文献资料分析:(1)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2)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资料搜集中的能力和成果。
3. 文献资料分析:评估学生在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中的能力和成果。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1. 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1.2 教学内容1. 介绍《左传》和《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背景2.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郑伯克段于鄢》2. 讲解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3.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1.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理解程度第二章:文章背景及作者介绍2.1 教案目标1. 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1. 介绍《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 讲解《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其创作风格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 讲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其对文章的影响2.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左传》历史背景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作者创作风格的的理解程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讲解3.1 教案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2. 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文言文文章3.2 教学内容1.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2. 分析并解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关键句子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关键句子2. 讲解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3.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第四章:文章主题分析1. 理解并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的主题2. 能够阐述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4.2 教学内容1. 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象4.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分析文章主题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看法4.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2. 评估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把握能力5.1 教案目标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和阅读5.2 教学内容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5.3 教学活动2. 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5.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郑伯克段于鄢》主要内容和主题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第六章:人物分析1. 分析并理解《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人物形象2. 掌握人物描写手法及其对主题的贡献6.2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变化2. 探讨人物描写手法对主题的衬托和突出作用6.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人物分析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理解和看法6.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程度第七章:文学手法分析7.1 教案目标1. 理解并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文学手法2. 能够识别并运用相关文学手法进行创作7.2 教学内容1. 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手法2. 探讨文学手法对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的表现作用7.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并进行文学手法分析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运用所学文学手法7.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学手法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学手法在创作中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8.1 教案目标1. 了解《郑伯克段于鄢》所处的历史背景2. 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2 教学内容1. 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背景2. 分析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内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章历史背景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启示的理解程度第九章:课堂讨论与反思9.1 教案目标1.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9.2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感悟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反思9.3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感悟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反思9.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2. 评估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的能力10.1 教案目标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10.2 教学内容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10.3 教学活动2. 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10.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兴趣与阅读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章背景及作者介绍:理解《左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对于深入解读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文学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掌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式。
2.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左传》吗?它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简要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三、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如郑伯、段、颖考叔等。
2.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文章中哪个情节最吸引人?为什么?二、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等。
2.讲解文章中的难点,如词语活用、句式变化等。
三、拓展延伸1.讨论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正直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亲情、友情和道德。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郑伯克段于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启示。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学会宽容和理解。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与人相处。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左传》的其他篇章,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1.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2.在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分解
❖ 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 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 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 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 谁能够编写?)
❖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 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 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 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 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 的一些细节。
❖ 参同三,用为动词,指将国都三等分。参 国之一,就是指参分国有其一,也就是国 都的三分之一。
❖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
❖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
❖ 郑庄公称其母为姜氏,是当时一种习惯的 称法,如,晋赵盾称其母为“君姬氏”。
❖ 焉:疑问代词,哪里。这里“焉”表示反 问,没有实义,所以也有人把它看成疑问 副词。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 人将启之。
❖ 完:指修筑城郭,完有坚固的意思。
❖ 聚:指聚集粮食。聚的本义指聚集人。
❖ 缮,指修补铠甲、武器。甲:指铠甲。兵: 兵器。
❖ 具:备,足。卒乘:指战士。步兵叫卒, 车兵叫乘。
❖ 夫人:指姜氏,启之:启指开城门,启的 本意就是开门。“之”指叔段。
❖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 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 心 。”
❖ “若……何” 是一个固定格式,把……怎么 办?若之何?把(拿)这种情况怎么办?也就是怎么 处置。
❖ 公曰:“无庸,将自及.”
❖ 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的意 思。无庸:不用,即用不着。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文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及作者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 教学内容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解读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二章:人物关系分析2.1 教学目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权力关系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权力关系联系课文情节,思考人物关系对故事发展的作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关系对情节的影响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关系的能力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探讨情节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的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解读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思考情节发展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3.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线索分析法,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利用图表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清晰地展示情节发展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分析课文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探讨课文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4.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解读课文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思考课文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拓展5.2 教学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回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资源,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第六章:语文素养提升6.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探讨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练习写作和表达能力,进行文学创作6.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利用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第七章:文化背景探究7.1 教学目标了解《郑伯克段于鄢》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探讨课文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介绍《郑伯克段于鄢》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联系文化背景,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采用文献研究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批判思维利用比较分析,探讨课文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第八章:课堂互动与评价8.1 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8.2 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课堂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进行教学反馈8.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通过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利用评价表和学生反馈,进行课堂评价和教学反馈第九章:教学设计与实施9.1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9.3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设计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观察和反馈,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第十章:教学反思与改进10.1 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人教学能力10.2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分析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制定教学改进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个人教学能力10.3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反思和总结的方法,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利用教学反馈和学生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制定教学改进计划,进行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质量重点解析课文导入与背景知识:掌握《郑伯克段于鄢》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
郑伯克段于鄢(优秀课件)
(三)申,姜姓。齐、吕、申、许俱出伯夷。
《国语·周语中》:“齊許申吕由大姜。”韦 昭注:“四國皆姜姓,四岳之後,大姜之家。 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
《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 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 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 氏。”
(四)年代:鲁隐公元年(前 722),郑庄公二十二年。
重点字词
寤,啎的假借字。 及,“逮也。从又,从人。” 雉,絼/紖的假借字。 兵,古文字从两手持斤,表示武器。 既,古文字象食毕;即,古文字象就食。 封,古文字象培土植树,引申为疆界. 参国之一:参,三的假借字。
亟,数次。 辟:后分化为“避”。 斃,跌倒.《说文》:“獘,顿仆
也.斃,獘或从死.” 完聚:完城廓,聚人民。 诸:“之于”“之乎” 焉:於是。
前770
前722
前481
周:平王元年————平王49年————敬王39年
鲁:孝公37年———— 隐公元年——— 哀公14年
郑:武公元年———— 庄公22年
“初”:武公十年(前761;鲁惠公八年) 娶申侯女;十四年生庄公;十七年生大 叔段。武公二十七年卒,翌年(前743) 为庄公元年。祭仲相。
郑伯克段于鄢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一、文献综述:关于《春秋左氏 传》
(一)《春秋》与“三传”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从鲁隐公 元年(前722。周平王四十九年),到鲁哀公十四 年(前481。周敬王39年)共十二公、242年间周王 朝及各国的大事。相传为孔子所整理编定。
《春秋》对各国大事的记载简约,如“夏,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战国有鲁国左丘明、齐国公羊高、 榖梁赤为之传,称《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姜氏:偏狭糊涂、阴毒、自私骄横、以私情干政。
颖考叔:聪明机敏、工于辞令。(故意食舍肉
以引起庄公的问话)
2021/6/24
34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写作特色】
2021/6/24
35
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详略安排
《左传》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的矛
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也如此。
2021/6/24
31
(3)姜氏
任性阴毒、偏私愚蠢
遂恶之(郑庄公) 为之请制(共叔段) 为之请京(共叔段) 将启之(共叔段)
2021/6/24
32
(4)颖考叔
聪明机敏 故意食舍肉以引起庄公的问话
2021/6/24
33
人物形象小结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
工于心计、伪善 、伪孝 卓有远见、胸有韬略、忍让宽容
2021/6/24
23
第
五 原文:
段 遂置姜氏于城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颖
颍,而誓之曰: 城,并且对她发誓说:
“不及黄泉, “不到黄泉,不相
无相见也!” 见!”不久庄公对这
既而悔之。
个誓言感到后悔了。
2021/6/24
24
第 六 段
原文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 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
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可见其
深藏不露,工于心计。
• 2021/6/24
30
(2)共叔段 妄自尊大,有勇无谋
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自以为有恃无 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 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 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 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 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伯克段于鄢》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读文言文;(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中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2)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3)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释;(2)文言文句式的理解;(3)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2)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字词用法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分享学习心得;(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解释其含义;(2)阐述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3)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郑伯克段于鄢》;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上课用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
六 原文:
段
大叔完聚,缮
甲兵,具卒乘,将
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命子封
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
于鄢。公伐诸鄢。
第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颖城,并且对她发誓说:“不
八 到黄泉,不相见!”不久庄公对这个誓言感到后悔
段
了。颖考叔担任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说了这事, 特意向庄公进献礼物,庄公赐他食物,(他)吃的
时候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
“小人有母亲,小人吃过的食物她都尝过,却没吃
过君王赏赐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回去送给
第 原文
四 段
既而大叔命西 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
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
之;若弗与,则请
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
自及。"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边邑
和北部边境的边邑两属于 自己管辖。公子吕说: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 王统治,您打算怎么办? 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 大叔,我就请您允许我去 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 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 二心。”庄公说:“不用, 他将要自己遭殃。
五月辛丑,大叔出
奔共。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 姓,修整铠甲和兵器,配 备了步兵和战车,要偷袭 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 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 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 “可以动手了!”“他命 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 来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 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 了鄢地,庄公又到鄢地攻 打他。五月二十三日,共 叔段逃奔去了共邑。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三、串
讲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 ) 号。爵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 记、王制》:‚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 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 的称号。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 可同情,如: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 (唐)玄宗,《说文》:‚玄,黑而有赤色者。
第一段
〔初〕当初。《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 词,这里指郑伯克段于鄢以前。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 君主。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 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市北。后为楚所灭。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男女同姓,其生不 蕃‛,涉外婚成为春秋战国时君王通例。如‚秦晋之 好‛,即秦穆公是晋文公老丈兼姐夫,晋文公是秦穆 公女婿兼舅子。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 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第一段
〔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 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 后出奔共,因此又称‚共叔段‛。共,春秋时 国名,在现在河南省辉县。叔,排行在末的兄 弟。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共,音恭,地 名。凡国名、地名、人名、字、氏、族皆不重 言‛。共是氏,姬是姓,氏是姓的分支。段后 逃于共,故以共为氏。叔,排行,伯、仲、叔、 季。段是名,古人还可有字、号。
第一段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 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 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 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 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第二段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 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为之请制 〕姜氏向庄公为共叔段请求给予制做 为封邑。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 ng) 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 的地方。 〔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 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 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 ‚他‛,旁指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 的命令。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
历史意义
• 郑伯克段于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国家间的事件。 • 这件事情不仅影响了封建制度,而且对于当时的政治哲学也有深远的
影响。 • 对于当代社会,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当性原则的重要性。
当时的城市文化
城市卫生
古代的城市卫生状况相当 糟糕。老鼠和蟑螂无处不 在,污水从马路上直接流 到河里。
城市规划
郑国的境遇变化
郑国失去了它曾经的势力,这也标志着周 代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
对于封建制度的影响
郑伯克段于鄢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开始朝着 中央集权的方向发展。
晋国声誉的影响
晋献公的做法实际上是偷梁换柱,这让他 在诸侯中的声誉大大下降。
对于政治哲学的影响
曾有人说当年晋献公套路太多,但是实际 上这种套路也是在政治哲学上的一种探索。
古代城市的规划比较有规 律,但是并不是经过科学 精确的设计。
城市防御
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很强, 城墙高大而坚固,周围设 置了许多陷阱和机关。
晋国和郑国的关系
晋国和郑国的关系在周朝时期非常紧密。尤其是鼎盛时期的晋国,它的国力 足以吞噬傍边的一切小国。不过最终在郑伯克段于鄢这件事情上,晋国的政 治作风让人印象深刻。
事件经过
1被扣留2源自晋国打压郑国,扣留了郑伯克段和
随从,这引起了郑国的震动。
3
放虎归山
4
晋献公采取了“放虎归山”的方式, 让郑国和其他诸侯知道自己的实力,
这也导致了晋国声誉的下降。
初次进贡
郑国向晋国进贡,展示自身实力和 友好意图。
罢黜三案
晋献公向诸侯示威,宣布罢黜三案, 无意让郑伯克段回国。
后果影响
本次事件的启示
积极主动
在封建时代社会,能够积极 主动地与周边的小国打交道 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段]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 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 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以:把;为:作为】 • 至于:古义:到了 • 厚:土地广大
译:太叔又收取两属的西部和北部边疆作为自己的 领地,并扩张到廪延。公子吕说:“现在该动手 了,土地广大,将会得到民众。”庄公说:“对 君不义,对兄不亲,虽土地广大,也将崩溃。”
【解题】
郑伯 克 段 于鄢
(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是郑国的 第三代国君。 (2)克,战胜v.。【克勤克俭:能够】 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
绵 德 中 学 许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3)于鄢,在鄢这个地方。状语后置。 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
[课本框架]
1段:武姜对子有别。 2段-5段:郑伯纵弟。 6段:郑伯克段。 7段:书论此事。 8-9段:母子和好。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研读课文 ]
[第 1 段 ]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
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 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 • • • 于:从(申:申国) 惊:使…受到惊吓 恶:wù,讨厌 亟:▲屡次(=数shuò)【多音字:亟jí 待】 于:向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 《左传》简介】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 记载了鲁国以及当时几个主要诸侯国二 百多年的历史。
•
绵 德 中 学 许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 • • •
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左传》) 公羊高《公羊春秋传》(《公羊传》) 谷梁赤《谷梁春秋传》(《谷梁传》)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 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名叫武姜, 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是逆生,使姜氏受到了惊吓, 所以起名叫“寤生”,姜氏因此讨厌他。姜氏喜爱共叔 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 ,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 应。
[第2段]
• • • • • •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 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为:替 制, 巖邑也:判断句 焉:“于此”,在哪里,兼词 佗:通“他”,别的 唯命:即唯命是听。宾语前置句,唯命听,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义。 • (惟利是图:惟图利,宾语前置句。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 大:通“太”,太叔是尊称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字音矫正:
共(gōng)叔段 寤(wù)生 恶(wù) 亟(qì)请 巖(yǎn) 虢(guó)叔 佗(tā)邑 大(tài)叔 祭仲(zhài) 百雉(zhì) 大都(dū) 参(sān)国 辟(bì)害 无庸(yòng) 廪(lǐn)延 不义不暱(nì) 乘(shèng) 寘(zhì) 遗(wèi) 繄(yī) 阙(jué) 泄泄(yì) 施(yì) 锡(cì)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郑 伯 克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段 于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 鄢
[第8段 1]
食,食舍肉。
绵 德 中 学 许
寘:zhì ,通“置”,安置 于:在 既而:不久 为:担任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判断句 献:v.→n.进献的东西 食1:食物v.→n. 食2:吃v. 舍:留下 译:于是庄公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发誓说:“不到黄泉,绝不 相见。”不久又后悔了。颖考叔担任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听说 这事以后,(特意来)向庄公进献礼物。庄公赐给他食物,他 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第7段]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译:《春秋》上说:“郑伯在鄢地战胜了共叔 段”。共叔段的行为不像个弟弟,因此不称他作 弟弟;兄弟俩像是两个君主,因此称郑庄公战胜 共叔段为“克”;将兄长称为“郑伯”,讥讽兄 长对弟弟有失教导:《春秋》说这是郑伯的本意。 《春秋》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隐含责难郑伯逼 走共叔段的意思啊。
而:表顺接 译:庄公按照颍考叔说的办法做了。庄公进入地 道而赋诗说:“在地道之中相见,是多么快乐。” 姜氏走出地道而赋诗说:“相见后走出地道,是 多么舒畅。”于是母子和好,像当初一样。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第9段]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绵 德 中 学 许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译: 不久太叔命令把西部和北部边境的城池,暗中归自己控制。 公 子吕说:“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君王将怎么办?若是 打算把郑国送给太叔,就请让我去侍奉他;如果不想送给太叔, 那就请您赶紧除掉他,不要使民众生二心。”庄公说:“不用 (管他),(他)将要自己遭祸。”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其谁曰不然?”
郑 伯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 克 段 于 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鄢
[第8段 3]
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敢问谓何也
何患焉:宾语前置句,患何焉(患: v.担心 焉:句末语气词,呢)
阙:jué,通“掘”,挖掘 隧:n.→v.挖地道 其:表反问,难道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 • • • • • •
绵 德 中 学 许
• 译:祭仲对庄公说:“一般的都邑城墙如果超过百雉,就会成为 国家的祸害。先王规定的制度,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 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 城不合法度,不合先王的制度,您将会控制不住。”庄公说: “姜氏要这样做,又怎样躲开这个祸害呢?”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绵 德 中 学 许
绵 德 中 学 许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 译:等到庄公即位,姜氏替共叔段向郑庄公请求得到“制”这个地 方。庄公说:“制邑,是一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别的地 方,听从您的吩咐。”姜氏改而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同意让 共叔段住在那里,人们便称他为京城太叔。
[第3段 1]
•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 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都城:古义:都邑的城墙 大都:古义:大城市 参:通“三” 不度:不合法度。△度,n.→v.合法度 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堪:受得了) 焉:哪里,疑问副词 辟:通“避”,躲开
施:yì ,推广,即推己及人 锡:cì ,通“赐” 其是之谓乎:其谓是乎。之:提宾标志,无义。 其:大概,表推测【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是:这 谓:说 译:君子说:颍考叔是一个纯厚的孝子,爱他的母亲, 又能将孝道推广到庄公身上。《诗经》说:“孝子的孝 道没有穷尽,长久赐予你同类的人”,大概说的就是这 样子吧!
[第8段 2]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 繄我独无!”
△遗:wèi,赠送 繄:yī,语助词,唉 译:庄公问他为什么不吃肉。他回答说:“小人家里有 母亲,小人的食物她都已吃过,但还没吃过君王赐的肉, 请让我带回去给她吧。”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奉养, 唉,我却偏偏没有啊!”
[第3段 2]
•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 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之:提宾标志,无义。 △厌:满足 为:安排v. 图:图谋、对付 子:你 姑:姑且 绵 德 中 学 许 译:祭仲回答说:“姜氏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适当 地方,不要让他到处滋长蔓延。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 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您那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 的事情,必然会失败。你姑且慢慢等着吧。”
绵 德 中 学 许
译:颍考叔说:“恕我冒昧,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 就把原因告诉了他,并且告诉他自己的悔意。颍考叔回答说: “君王担心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到泉水,打一条地道段 4]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 子如初。
[第4段]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 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既而:不久 贰:两属,数词→v. △若之何=奈之何=如之何:怎么办 △事:侍奉 生:使…产生 庸:通“用” 及:到 • • • • • • •
绵 德 中 学 许
[第6段]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 “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 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完 / 聚:修治城郭 / 聚集人民 缮:修整 甲:盔甲 兵:兵器 △具:准备 启:为„开门,为动用法【之:代指共叔段】 【出自《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死2:为„而死)】 于:到 △诸:之于,兼词 译:太叔修治城郭,聚集人民,修整盔甲、兵器,准备步兵和战车,将 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也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探听到他 们约定的日期,说:“现在可以动手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 去攻打京城。京城军民背叛了太叔,太叔逃到鄢地。庄公又亲自率军队 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出逃到共国。 • • • • • • • • • 绵 德 中 学 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