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及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及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及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导学案六下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

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

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四、课堂作业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

四_《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设计

四_《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课型实践活动课设计说明“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比例、排列组合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遵循“学习知识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的同时,不但了解了自行车前后车轮、齿轮、链条、转数的关系,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自行车的种类,你有哪些了解?从生活实际出发,自由回答。

明确:有普通自行车,还有变速自行车。

1.对于自行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

(25分钟)1.探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和内在结构的关系。

(1)引导学生猜测: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知道这种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1.(1)根据经验猜测。

(2)讨论后汇报。

明确:可以蹬一圈直接测量,也可以计算得出。

2.一辆自行车的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前进5 m。

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转过几个齿?你是怎样知道的?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的转数有什么关系?(4)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蹬一圈的路程公式。

(5)实际操作、测量、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2.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课件出示变速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表) (1)引导学生思考: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是怎样的?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3)交流讨论结果,明确: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转过一个齿,因为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一个齿相对应。

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1)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1)

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圆的周长和面积》中的第三节《自行车里的数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行车轮圈与轮胎的关系,理解自行车行驶中轮圈与轮胎的配合计算,掌握圆的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轮圈与轮胎的关系,理解圆的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自行车轮圈与轮胎的配合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一辆,轮圈和轮胎模型,计算器。

学具:圆规,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自行车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轮圈和轮胎的关系,提出问题:“自行车轮圈和轮胎是如何配合的?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2. 例题讲解(1)展示自行车轮圈和轮胎模型,引导学生计算轮圈和轮胎的周长。

(2)讲解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自行车轮圈和轮胎的周长。

(2)讨论:如何通过改变轮圈或轮胎的大小来调整自行车的速度?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自行车轮圈和轮胎,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周长?(2)强调圆的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里的数学2. 内容:(1)自行车轮圈和轮胎的关系(2)圆的周长公式:C = πd(3)计算自行车轮圈和轮胎的周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自行车轮圈和轮胎的周长。

(2)如果自行车轮胎的直径为60厘米,求自行车行驶1公里时,轮胎转动的圈数。

2. 答案:(1)C = πd,其中d为轮圈直径。

(2)轮胎转动的圈数= 1000 / (π × 0.6) ≈ 515.92(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否理解自行车轮圈和轮胎的关系,以及圆的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如计算车轮行驶的距离、速度等。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yes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yes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yes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1、普通自行车蹬一圈,前进的距离2、变速自行车
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学习重难点】:自行车前进是前后齿轮之间的比例
关系的运用。

【预习导学】:如右图,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4倍,那么
大圆转一圈小圆转圈。

如果用S大和S小分别表示大圆和小圆的周长,那
么大圆转一圈小圆转过的圈数可以表示为【合作研讨】:
探究点一普通自行车前进一周的距离
1、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普通自行车蹬一圈前进的距离?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探究点二普通自行车前进一周的距离计算公式
小结:上面四个量之间的关系式是:
蹬一圈自行车前进的距离=(用含有前、后齿轮齿数的式子表示)
例1、一辆自行车的前齿轮有26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后轮的直
径为66cm
蹬一圈能行驶多远?(2)Miwang家到学校1200米,她骑自行车到
学校大约要蹬多少圈?
探究点三变速自行车
有一种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蹬同样多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的远?
针对练习: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面有两个齿轮,齿轮分别是48个32,后面有3个齿轮,齿数分别是32、24、和16。

这辆自行车一共可以变化出种速度。

蹬一圈,车轮最多能转圈。

【自我总结】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综合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学习目标】1.能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

2.会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情境引入。

你能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说一说自行车里含有哪些数学问题吗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小组内交流,说出你小组的方案。

方案一:直接测量。

方案二:。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我的发现:前齿轮转的×前齿轮的 =后齿轮转的×后齿轮的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后齿轮的)2.研究变速自行车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假如前面有两个齿轮,并且齿数分别为48个齿和32个齿,后面有两个齿轮,并且齿数分别为20个齿和16个齿。

(2)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3)代入数值“做一做”前48后20:(圈)前32后20:(圈)前48后16:(圈)前32后16:(圈)我的发现:如果前轮m个,后轮n个,那么会有种组合,会有种变速。

而且前后的齿轮的齿数比值,同一辆车的速度就。

三、课堂达标3.假如一辆变速自行车前面有2个齿轮后,后面有6个齿轮,会有多少种速度,并且填写表格。

研究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4.一辆自行车前齿轮齿数是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厘米。

(1)蹬一圈能走多远?(2)小英家离学校680米,她骑车上学大约要蹬多少圈?5.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

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6.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

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

能走2选择(1)如果A×2=B÷3,那么A:B=()。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学案单位:年级:六年级设计者:学生姓名:教材分析: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下册中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

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理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航空航天工程等数据的处理。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以自行车为载体,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发现自行车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自行车中的几何图形、比例与速度、角度与平衡、齿轮与传动比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1. 自行车中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提炼。

2. 比例与速度、角度与平衡、齿轮与传动比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自行车一辆。

2. 角度测量器、卷尺等测量工具。

3. 自制自行车模型或图片。

4. 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辆自行车,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自行车中蕴含着哪些数学知识呢?”2. 探究: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比例与速度、角度与平衡、齿轮与传动比等方面进行探究。

3. 讲解:针对每个方面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测量自行车轮径、计算速度、调整座椅角度等。

6.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自行车里的数学》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和实例。

作业设计:1. 测量自行车轮径,计算自行车行驶一定距离时的圈数。

2. 调整自行车座椅角度,观察不同角度对骑行舒适性的影响。

3. 观察自行车齿轮,了解齿轮传动比的概念和应用。

4. 设计一道与自行车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2. 学生对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讲解不够清晰、实践环节组织不够严密等?4. 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5.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环节:通过展示自行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中可能蕴含的数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②怎样才能知道“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教师慢慢转动自行车踏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③前后两个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前齿轮转动一个齿,链条怎么动?后齿轮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④教师提问:前齿轮转动2个齿、10个齿,后齿轮怎么动?前后齿轮转过的圈数与它们的齿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这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方法。
(3)学生汇报课前测出的这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的路程。
(4)根据方法二,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
①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周?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转动的圈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使学生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学习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⑤提问: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的圈数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车轮周长
2.研究变速自行车变速与其结构的关系。
(1)出示变速自行车实物,观察它有几个前齿轮、几个后齿轮?完成教材第67页表格。
(2)提问:能变化出多少种不同的速度?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普通、变速自行车实物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第【1】篇〗《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实际应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分析其行进原理,帮助建立数学模型。

4、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设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联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齿轮组对自行车前进的影响,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自行车里隐藏着哪些数学问题?(1)车架是三角行,具有稳定性。

(2)车轮是圆形,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自行车是怎样向前运动的?脚蹬——前齿轮带动后齿轮——后齿轮带动后轮——后轮推动前轮前进。

(4)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呢?变速自行车,前后齿轮有多少种组最新Word合呢?哪种组合能使自行车走的更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自行车里的数学。

活动1.研究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呢? 1.师:汇报一下课前布置的测量结果。

自行车蹬一圈到底能走多远?小结:自行车走的距离约是车轮周长的3倍左右。

测量的整个过程复杂,费劲,误差很大。

2:怎样通过自行车内部结构与速度的关系解决这一问题?(1).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师;假设前齿轮20个齿,后齿轮10个齿,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前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 20 × 1 = 10 × 2 .小结:转的总齿数一定,齿数与圈数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前齿轮齿数是后齿轮齿数的几倍,后齿轮转的圈数就是前齿轮的几倍. 回答问题,填表. 前轮齿数 48 48 36 后轮齿数 16 12 12 后轮转动圈数 48÷16=3 48÷12=4 36÷12=3 最新Word例题讲解.(1).一辆自行车前齿轮48个齿,后齿轮19个齿,车轮直径71厘米,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惯性除外) 3.14×71×(48÷19) ≈564(厘米)小结: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2). 一辆自行车前齿轮26个齿,后齿轮14个齿,车轮半径33厘米,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惯性除外) 3.14×33×2×(26÷14)≈385(厘米) 三、活动2.研究变速自行车的问题.1、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普通自行车里数学。

小学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分析、计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2.观察分析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学生对自行车中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提取。

2.学生对自行车中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准备:1.自行车模型或图片。

2.计算器、直尺、圆规等工具。

3.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辆自行车,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中有哪些数学元素。

2.学生回答:圆、三角形、直线等。

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自行车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分组观察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发现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3.各组汇报观察结果:第一组:自行车的轮子是圆形,轮胎上有花纹,花纹的形状和排列有什么规律?第二组:自行车的链条与齿轮有什么关系?第三组:自行车的车架结构有什么特点?第四组:自行车的速度与齿轮大小有什么关系?三、探究学习1.教师针对各组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第一组:观察轮胎上的花纹,发现花纹的形状和排列规律。

例如,花纹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排列可以是横排、竖排、斜排等。

第二组:研究链条与齿轮的关系,发现链条的长度与齿轮的齿数有关。

通过计算,得出链条的长度与齿轮齿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第三组:分析车架结构,发现车架主要由三角形组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第四组:研究速度与齿轮大小的关系,发现齿轮越大,自行车的速度越快。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探究结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回答: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有圆、三角形、直线、比例等。

五、课后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找出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2.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款新型的自行车。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吗?这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圆形轮子可以保证行驶时平稳,减少震动。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及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及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及教案数学导学案:自行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一、学情分析:本次导学内容是关于自行车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数学知识。

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已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并进行过一些相关问题的解答。

本节课将用自行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的背景,通过实际情境进行数学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二、学习目标:1.了解自行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掌握计算自行车的速度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自行车速度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速度与时间的计算;2.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问题1.讲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辆自行车和一个行人。

2.讲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自行车和行人怎么样比较?速度快还是慢?”3.学生思考后,讲师给予回答:“自行车是一种速度快的交通工具。

那么,你们知道自行车的速度是怎么计算的吗?”4.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了解到速度=距离÷时间。

Step 2 学习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1.讲师出示第二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自行车和一段直线跑道。

2.讲师向学生提问:“如果自行车在3分钟内骑行了距离为5公里,我们如何计算自行车的速度?”3.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演示计算思路:“速度=距离÷时间,所以自行车的速度=5÷3=1.67公里/分钟。

”4.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到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如何计算速度?5.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讲师引导学生总结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Step 3 实际应用问题1.讲师出示第三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自行车和一段直线跑道,并标注了不同的距离和时间。

2.讲师向学生提问:“如果自行车以5分钟的速度骑行了10公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自行车的速度?”3.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演示计算思路:“速度=距离÷时间,所以自行车的速度=10÷5=2公里/分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文主要围绕自行车的车轮周长、速度、时间和路程等概念展开,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和简单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但是,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包括车轮周长、速度、时间和路程等概念,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包括车轮周长、速度、时间和路程等概念。

2.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自行车的情景,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自行车的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自行车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自行车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包括车轮周长、速度、时间和路程等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自行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掌握自行车的相关尺寸、比例等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比例、尺寸等数学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掌握自行车的相关尺寸、比例等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掌握自行车的相关尺寸、比例等数学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与自行车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行车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数学问题,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自行车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自行车有哪些部分组成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展示自行车各部分的尺寸、比例等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自行车的长度、宽度等?”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行车尺寸、比例等知识,计算自行车的长度、宽度等。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范例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范例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十章《自行车里的数学》。

具体内容包括:自行车齿轮的齿数与轮胎的关系,自行车速度的计算,以及自行车行驶中涉及的简单几何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行车齿轮的齿数与轮胎的关系,掌握自行车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自行车行驶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行车速度的计算,自行车行驶中的简单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自行车齿轮的齿数与轮胎的关系,自行车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计算器,尺子,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自行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齿轮和轮胎,提出问题:“自行车的齿轮和轮胎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讲解自行车齿轮的齿数与轮胎的关系。

(2)讲解自行车速度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自行车在不同齿轮下的速度。

(2)解答自行车行驶中的简单几何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齿轮的齿数与轮胎的关系2. 自行车速度的计算方法3. 自行车行驶中的简单几何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辆自行车的齿轮有40齿,轮胎直径为2米,求该自行车的速度。

(2)自行车行驶过程中,遇到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形转弯,求自行车行驶的弧长。

2. 答案:(1)速度 = (齿轮齿数× 轮胎周长)÷ 轮胎直径 = (40 × 2π)÷ 2 = 20π(米/秒)(2)弧长 = 圆周率× 半径× 弧度= π × 5 × (180°÷360°)= 2.5π(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自行车齿轮的齿数与轮胎的关系,以及自行车速度的计算方法。

【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自行车里的数学

【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自行车里的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运用:自行车里的数学使用人班级:小组名称:成员姓名: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与它们的转速的关系。

活动一:探究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一.活动内容:找一辆普通自行车,测量出以下数据。

这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二.活动过程:1.我解决这个问题有()种方法,分别是()。

2.小组讨论:(1)观察自行车,探究前齿轮转动,车轮是否转动?(2)探究前齿轮与后齿轮转速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出计算蹬一圈的路程公式吗?(3)我会运用公式:①填一填:一辆普通自行车的前齿轮数是26,后齿轮数是16。

后齿轮转速是13转时,前齿轮的转速是()转,车轮半径是33厘米,蹬一圈,自行车前进了()厘米。

三.活动小结:1.蹬一圈的路程=()×( )。

活动二:探究蹬同样的圈数,使变速自行车走得最远的方法。

一.活动内容:思考: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二.活动过程:1.上表中的这辆变速自行车可以变化出()种速度。

2.计算出前后齿轮的齿数比,填在表格中。

3.等同样的圈数,前后齿轮的齿数比是()的组合使自行车走的最远。

三.活动小结:1.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不同速度的最大种数=()×()。

(补充:相同速度只算一种。

)2.前齿轮的齿数越多,后齿轮的齿数越少,也就是()的比值越大,蹬同样的圈数,自行车走得距离越远。

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_《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_《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设计
2、(1)观察后汇报,明确: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根据这个结构和前、后齿轮的齿数,可以组合出2×6=12(种)速度,其中有两个速度相同,所以这种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11种速度。
(2)讨论后明确:
①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有关。
② 的比值越大,蹬同样的圈数,自行车走的距离越远。
(3)交流讨论结果,明确: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转过一个齿,因为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一个齿相对应。
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的转数成反比例。
(4)在讨论、交流中总结公式。
蹬一圈的路程=车轮的周长×
(5)经过比较,明确:蹬一圈直接测量,误差比较大。而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对准确。
(1)引导学生猜测: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知道这种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转过几个齿?你是怎样知道的?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的转数有什么关系?
(4)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蹬一圈的路程公式。
(5)实际操作、测量、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2、一辆自行车的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前进5m。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3、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33cm,前齿轮有26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厘米?(保留两位小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 m,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自行车的种类,你有哪些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班级数学下册P71页《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目标:1、让同学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一般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改变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育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让同学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重点:1、总齿数肯定,齿轮齿数与齿轮转数成反比例;2、一般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关系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圈。

教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喜爱骑自行车吗?会骑自行车的举手;自行车为什么会前进?蹬一圈能向前走多远?变速自行车为什么能变速?…这些都是自行车里的学问。

2、想知道吗?师:今日我们就一起讨论:自行车里的数学。

3、先讨论一道和自行车知识有关的问题:〔生想师板书课题〕关于齿轮问题的知识大家掌控的很好。

二、新授讨论一、自行车的组成和行进原理。

1、自行车的组成。

师:你知道自行车有哪些部分组成?导向系统〔车把、前轮等〕;制动系统〔刹车、后刹车〕;驱动系统〔脚蹬、中轴、前齿轮、链条、后齿轮、后车轮等〕,其中前齿轮、链条、后齿轮等是自行车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在自行车的前进的前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从驱动系统开始,讨论自行车的行进原理。

2、自行车的行进原理。

师:你知道自行车是靠什么行进的呢?这可是个难点。

出示:自行车行进〔反复播放〕,〔同学可能回答:1、靠车把推动的。

2、靠车轮番动的。

3、靠脚踏推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车轮前进的。

〕师: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的?点击下一张媒体出示:自行车图放大,出示齿轮带动车轮部分,请同学们认真观测,仔细思索,同桌争论。

,代表发言,老师总结。

〔1〕自行车的行进原理:蹬一下脚蹬,前齿轮开始转动,链条随之开始转动,后齿轮在链条的带动下也开始转动,后车轮和后齿轮是同心圆,后车轮就开始转动,后车轮转动那么推动前车轮转动,前车轮转动,所以自行车就会前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自行车的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减乘除、比例、单位换算等数学运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但对自行车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自行车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的数学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比例、单位换算等。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相关数学运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行车相关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自行车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自行车相关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

2.实例:准备一些自行车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3.练习题: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提问:“你们对自行车有什么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体现在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行车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每组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汇报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吗?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思路。

4-1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1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1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习重点1. 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 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学习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发现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体验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3. 合作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五、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自行车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如齿轮比例、轮胎周长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探讨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5. 总结提升:总结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1. 观察自行车,找出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并记录下来。

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收集关于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合作精神的培养。

4.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威学校制作,不得翻印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总第期制作人:王俊平审核人:签批人: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1、我知道车轮转数与齿轮的关系,会求“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探究一
2、我知道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重点:蹬一圈车轮的转数=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一.知识链接。

我们认识的自行车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自行车的知识。

2、想一想: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
同学们,你知道自行车是怎么行进的?
请你们仔细观察,齿轮是怎样带动车轮的?出示课件
二、探秘自行车
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2、提出问题:怎样知道车轮转一圈走多远?
以小组研究的自行车的数据计算周长。

3、自行车是不是脚蹬一圈车轮转一圈?(研究一辆自行车用数据说明)
探究:怎样知道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多少圈呢?怎么办?
车轮转的圈数=
4、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
总结方法: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5、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与车轮的什么有关系?(举例说明)
探究二:
破解变速自行车原理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填写在67页的表格里)
2、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骑过变速自行车的同学介绍不同的路段用哪种组合更好?
通过讨论得出:同一辆自行车,蹬同样的圈数,前齿轮最多,后齿轮最少的组合, 能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三、理论用于实践
8、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
车前进多少米?
、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4.71米。

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

(保留两位小数)
13、如果举行自行车速度比赛,给你一辆有3个前齿轮(48、36、24),4个后齿轮(36、2
4、16、12)的变速自行车,你准备选择哪种组合的速度?
四.计算一下:谁是英雄,谁是好汉,通过做题比比看:
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4厘米,一辆
轿车每小时的速度是80千米,则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个小时?
2、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240米,照这样计算,织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题中有哪三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式解答,并校对。

3.、康桥蔬菜基地平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8公顷,15天可以完成。

结果12天完成
任务。

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题中有哪三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式解答,并校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