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传粉和受精)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案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案生物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f8071d0508763230121227.png)
《开花和结果》一、教学分析二、教学过程(流程及与之匹配的具体行为方法)三、教学反思(课后自评)本节课通过对红花羊蹄甲花进行解剖和观察,并与桃花的基本结构进行对比,让学生认知花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大部分小组都能观察到雌蕊子房里的胚珠。
组织学生上台进行解剖和讲解,以及学生用桃花的模型讲解花的基本结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
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了多种探究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结合学案的使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本节课的容量大,活动多,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在学生讨论时,应多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课堂检测的时间也相对少了些,应多留时间让学生思考。
另外,由于时间紧凑,对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单一,应该多些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学评价(课后他评)(一)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思考,仔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能贯彻学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她能够为学生留有足够时间动手、动脑,在观察中联想、在动手中体验。
教学活动比较扎实,教学效果比较好。
她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了生物学科的本质。
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突出了学科特点,能够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了校园常见的花——红花羊蹄甲,同学们熟悉食物——花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剖一朵花、观察花生果实。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展示,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和果实的组成部分。
2、重视了学思结合。
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思结合。
例如设计较好的学案。
做到课堂上是边学边练,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凌志平书记点评)(二)黎老师的这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各部分的内容衔接比较自然,其中突破重难点有很多亮点,例如讲解花的结构时,让学生上台投影解剖花,并用可移动的纸片让学生总结花的结构,为下面传粉、受精的内容埋下伏笔:讲传粉时,把花粉的纸片移到柱头的纸片上;讲受精时,把精子和卵细胞合在一起,比较形象立体,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4篇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fe1b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9.png)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2、乐于帮助花完成传粉,作自然界的小天使。
二、教学重点: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难点:1、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四、课前准备桔梗花,吊钟花,百合花,带花的合欢枝条,带果实的合欢枝条,桃,香蕉,图片,视频,flash动画,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和依据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环节导入实物结合图片展示花,看到这些美丽多姿的花,通常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除了美丽的花瓣花还有哪些结构?展示桃、香蕉的实物结合小朋友吃水果的图片,这些是什么呢?展示各种各样的果实,这些果实与花有没有关系呢?自然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花瓣水果学生看到老师手中的一大束花、桃和香蕉、以及小朋友吃水果的图片自然会比较兴奋和好奇,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花的结构首先带领大家到花的海洋中畅游一番,观赏短片《绚丽多姿的花》。
学生结合短片里讲到的雌蕊、雄蕊及教材上P102页的图片,还有自己实验台上的花,自己认识花的结构。
学生讲解完后,老师补充,膨大的子房里面是什么?如果想看看胚珠的庐山真面目应该怎么做?给学生展示吊钟花的胚珠和百合花的花粉。
学完花的结构,图片展示检验学习效果。
将一朵完全花的结构呈现在ppt中。
学生思考: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哪些结构最重要?欣赏学生结合教材及自己手中的花,同桌交流认识花的结构。
学生上台讲解花的结构。
解剖子房显示胚珠学生回答图片中展示的结构。
花柄、花托、花瓣、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学生思考:雌蕊、雄蕊短片中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及讲解的雌蕊、雄蕊,激发学生动手看看自己手中花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2.3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2.3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8355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6.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开花和结果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描述开花的过程,包括花蕾形成、花瓣开放、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功能。
-学生能够解释传粉、受精过程以及如何导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掌握植物生殖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植物繁殖现象。
5.强化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使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整理学习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6.实施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对植物传粉和受精过程的理解。
3.教师引导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植物的传粉方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适应这些传粉方式的?
-传粉和受精过程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对于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有何意义?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一份关于开花和结果的知识检测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5.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开花和结果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其他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观察作业和小论文需注重实事求是,体现科学探究精神。
3.概念图和思维导理和记忆。
2.研究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所观察植物的传粉策略与适应环境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30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2《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2《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87ee0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d.png)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方法: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1)绘制一朵花的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简述传粉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繁殖现象。
2.实践活动:
(1)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开花和结果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期末考试:设置与开花和结果相关的考题,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有较高的兴趣。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生对花的结构和繁殖过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知识。
2.教学意图:通过美丽的花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介绍开花和结果的概念、意义。
(2)详细讲解花的结构、功能,如花梗、花托、花瓣、雄蕊、雌蕊等。
(3)阐述传粉、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精品教案)《开花和结果》讲课稿(精选5篇)
![(精品教案)《开花和结果》讲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1df61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4.png)
(精品教案)《开花和结果》讲课稿(精选5篇)帮大伙儿整理的《开花和结果》讲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恭敬的各位领导:我讲课的题目是开花和结果。
我之因此挑选这一课题,缘故有两个:一是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也算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绿XXX开花植物一生中很重要的两个生理过程,体现的是植物的繁殖。
二是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重点,更是难点,我想经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和电子白板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于知识目标我就别再赘述了,我想谈的重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习惯的理念。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讲课将环绕它们展开。
下面我开始教学过程的讲课:大伙儿看到这是几种植物的花,我能够利用白板依次展示,这个地方只展示其中一种植物的花,然后经过一句话,花是漂亮的,植物开花竟然仅仅是为了让人观赏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导入新课。
教材安排本节课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按小组采集桃花标本,并依照教材认识花的基本结构,在课堂上利用白板的可书写功能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这个地方只展示其中一具——花丝。
在完成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之后,我将提出两个咨询题让学生举行考虑与探索。
1、从花的外形、部位、名称并依照我们的日子常识考虑花的各部分有啥功能?2、花的最重要部分是啥?为啥?学生必须是先考虑,后讨论,在一定独立思维的基础上的讨论,才干是较深层次上的讨论。
花的最重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因为它与果实、种子的形成紧密相关。
花的传粉、受精离别开雌蕊和雄蕊。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粉和受精。
大伙儿看这是一树桃花,看到这个地方我想到一具词“招蜂引蝶”,桃花是漂亮的,因此它能招蜂引蝶,然而蜜蜂蝴蝶别单纯是因为桃花的漂亮而来,那还为啥呢?引导学生总结出芳香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并谈到像桃花如此依赖昆虫来为它传粉的花,属于虫媒花。
花是漂亮的,但并别是所有的花基本上漂亮的,比如玉米。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3开花与结果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3开花与结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00b3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06.png)
难点: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美丽的花卉图片,激发学生对植物开花与结果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直观教学,加深理解: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植物开花与结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3.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开花与结果的基本过程、受精方式、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关键知识点。
2.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强调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生物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3.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纠正错误观念,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植物开花与结果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答题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3开花与结果教学设计
分别针对“教学目标”的三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是针对“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2.3开花与结果”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开花的基本过程,包括花蕾的形成、花瓣的开放、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功能等。
2.掌握植物受精的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了解它们在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作用。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e362c281c758f5f61f675b.png)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博白浪平初中吴小玲一、教学目标1. 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4.认同花、果实和种子对被子植物繁衍的重要意义。
5.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二、教学重点1.花的主要结构。
2.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及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花的主要结构四、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实验材料(桃花模型、南瓜花,苍耳。
解剖刀、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等观察用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开花。
我国有着悠久的花卉栽培的历史,首先请欣赏中国的十大名花。
(多媒体展示十大名花图片,南瓜花)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当植物长大后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随后会长出果实。
学生们也看过各种各样的花,因此直接从开花→结果这一生物现象入手,但其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的,通过提问:开花与结果的关系是什么?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开花才能结果,因此学习花的结构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提供感性材料,引起学生兴趣。
(二)花的结构及功能1.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选择南瓜花作为实验材料,借用一定解剖工具在显微镜下观察,并与书中桃树的花的子房内胚珠数量不同,也能形成对比。
因本地能采集到的花数量多,花型大能实现教学的分组实验的需求。
每小组同学观察两朵不同花期的花,即花苞闭合和完全开放的花。
观察比较两朵不同花的目的:(1)观察到花萼、花瓣保护花内部结构的状态;(2)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当花药成熟后是裂开的,有黄色的花粉存在;(3)观察完全开放的花,在雌蕊柱头上会有花粉的现象,为学生学习传粉和受精作用做铺垫。
(4)检查学生自制的“花的结构拼图”。
提问:你能说出花的不同结构的名称吗?同学们的认识是否准确,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5)总结花的结构,并提出:雄花、雌花和两性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2.3《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2.3《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5846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3.png)
5.教学拓展:
a)邀请植物学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开花和结果的知识。
b)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实地观察各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现象,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c)开展生物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生物学领域的相关问题。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开花和结果的概念、花的结构以及传粉、受精过程。
2.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其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2.新课导入:介绍开花和结果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结构,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柱头等结构,加深对开花和结果的理解。
4.讲解与讨论: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讨论传粉和受精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作用。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生物学知识。
a)画出花的结构,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b)简述传粉与受精过程。
c)分析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植物繁殖的优势和适应策略。
2.目标: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花的结构、传粉与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生物课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生物课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3c220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7.png)
生物课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生物课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三篇花的构造,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的构造这局部新名词比拟多,学生不易记住,受精的过程及子房的发育过程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以下和大家分享相关的生物课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资料,欢送你的参阅。
生物课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p本课题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其中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前面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局部:花的构造,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的构造这局部新名词比拟多,学生不易记住,受精的过程及子房的发育过程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老师必需要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巧妙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①概述花的根本构造。
②描绘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③说明花、果实和种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2、才能目的进步观察才能,提出问题才能,讨论交流才能,归纳总结才能等。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①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培养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观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抽象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播放花的图片,师生一起欣赏。
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最后老师引出课题。
欣赏花,感受花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踊跃发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交流才能。
一、花的构造利用鲜花,引导学生按照从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并说出花的根本构造。
观察花并说出花的根本构造。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3 开花和结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3 开花和结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c5214b01f69e31433294f8.png)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一.教学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二)技能方面:(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方面:(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教学难点:受精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一、花的结构重要结构:雄蕊、雌蕊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 2.受精: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四.人工辅助授粉检测案1.雌蕊的组成是( B )A.花药和花丝 B.柱头、花柱和子房 C.花柱和子房 D.花药和花柱2.人工授粉的好处在于( C )A.加速果实发育 B.减少虫害 C.增加产量 D.防止品种变异3.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A )A.花芽 B.花柄 C.花轴 D.花梗4.一朵桃花在传粉受精发育成桃子的过程中,不会凋落的部分是( D )A.萼片 B.雄蕊的花药 C.花瓣 D.雌蕊的子房5.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 ( C )A.柱头上 B.花药中 C.花粉管中 D.胚珠中6.解剖开一朵花的子房,可以看到胚珠的形态特征是 ( B )A.近球形,绿色B.褐色的小球C.白色的小球D.成果实的形状,很小7.许多黄瓜只开花不结果的原因是( A )A.只有雄蕊 B.只有雌蕊 C.只有花萼 D.只有花瓣8.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C ) A.开花和传粉B.开花和受精C.传粉和受精 D.白花传粉和异花传粉9.我们吃的甜瓜是由发育来的 ( A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雌蕊10.下列食物中,属于果实的是( D )A.大豆 B.芝麻 C.西瓜籽 D.玉米粒11.通过观察桃花的结构可以了解到:花粉生长在花药中,呈白色,胚珠位于子房中央,一枚,将来胚珠发育成种子。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微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8626eec1c708a1294a441c.png)
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花的主要结构,理解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能力目标: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增强协作意识和卫生习惯。
2、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及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2、小组交流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花的基本结构,理解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难点:1、实验材料的准备。
2、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实物投影机、实验材料工具(新鲜洋桔梗花2、镊子1、刀片1、放大镜1、
剪刀1、双面胶1、解剖针1、实验报告纸1)、桃花模型。
学生准备:分组、分工、学会解剖工具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
(附:实验报告)
探究并解剖洋桔梗花的结构
班别:_________ 小组编号:________
实验目的:认识花的结构。
实验要求: 将花的五部分结构用两面胶固定,并注明其名称。
评价标准:科学性5★(要求结构和名称相符合),完整性3★(要求一朵花的全部结构展示开来),美观性2★
你组自我评价是★
洋桔梗花的结构。
开花和结果(第1课时)+教学设计
![开花和结果(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68811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1.png)
课题 3.2.3 开花和结果(第一课时)学科生物学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教材解析《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
前两节介绍了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本节安排开花和结果,具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整体现了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
对于那些鲜艳芬芳的花朵,学生有不少感性认识,但是,对于那些不显眼的风媒花,学生却不一定把它们当做花来看待。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就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认识这两类花不同的传粉方式。
虽然学生对花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清楚花的结构。
而了解花的结构,是理解传粉、受精、结果的基础,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解剖并观察桃花等典型花,了解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尤其是了解雄蕊、雌蕊的结构,为后面学习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内容打基础。
教材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之后,再图文结合总结花的基本结构。
了解花的结构后,“传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教材在这里简要介绍了什么是传粉、传粉方式、传粉媒介等。
然后,图文结合,闸述花粉落在柱头上以后如何萌发,以及受精的过程。
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方式比较特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也不必掌握,因此,教材对此进行了模糊处理,只讲了卵细胞与精子结合。
这是本节课进行的教学内容。
受精完成,“花退残红”,小小的果实就开始发育了。
因为种子和果实的结构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因此,教材在这里只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简要介绍了胚珠和种子、子房和果实的对应关系。
开花、传粉、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在自然界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教材为了阐述的方便,把这一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来讲。
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植物开花结果的几个关键阶段以后,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这几个阶段连接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学情分七年级学生对花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清楚内部结构,同时这个阶段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
3.2.3《开花与结果》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3.2.3《开花与结果》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bbdd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a.png)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
2.绘图作业要求线条清晰,结构准确,标注明确。
3.编写故事要富有创意,语言流畅,能够吸引读者。
4.观察记录要详细,描述准确,分析合理。
5.知识测试卷设计要注重考查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题目设置要有针对性。
6.短文要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应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花的结构及其功能,特别是雄蕊和雌蕊在传粉与受精过程中的作用。
2.传粉与受精的过程及其在果实与种子形成中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探究植物开花与结果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生物学现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本章节《开花与结果》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花的结构、传粉与受精过程以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等方面存在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花的结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通过实物观察、模型演示和显微镜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花部结构概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开花与结果》为主题,结合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生态保护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传粉和受精)微课教学设计
阿左旗九中李婵娟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 ( 上册 )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具有六个营养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知道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而且前两节又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
《开花和结果》一节的学习顺理成章并且承前启后。
在新课标中,主要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在掌握作为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之一的绿色植物的有关知识时,应更侧重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本节内容为掌握后面涉及这些关系的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和第六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作了铺垫。
《开花和结果》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因为有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并且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
但是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并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在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
同时引导学生观赏花,可以进行审美教育和爱护植物的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生物又是初中新开的学科,所以对于生物中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望。
开花和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平时未必认认真真的曾观察过花和果实,更别说深入思考两者内在的联系了。
教师应该逐步设问,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花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花的美丽;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花的主要结构;2、雄蕊、雌蕊与传粉、受精的关系。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问题一探究”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沿着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的选择
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的方法,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指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法的选择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阅读、迁移、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目标参照试题。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在这个前提下,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也较枯燥,运用多种媒体、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非常重要。
通过观看多媒体片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辨证唯物思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