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案例-笔记--第一章
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汇总
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汇总构造防火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的优劣对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该高层病房楼的构造防火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框架、梁等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
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底面基层。
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3)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
确需设置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4)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5)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上述管道外的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确需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管道为难燃及可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
6)防火墙的构造应能在防火墙任意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会导致防火墙倒塌。
7)医疗建筑内的产房、手术室或手术部、重症监护室、精密贵重医疗装备用房、储藏间、实验室、胶片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8)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
当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高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
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
一级消防第一篇火灾知识点笔记(必看)
2020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精讲班讲义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既然走上了消防考试的道路,那么请不要轻言放弃,生活中有很多的苦难,然而这就是生活,但人生不止于此!第二章火灾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火灾的分类类别物质举例A类固体木材、棉、毛、麻、纸张等B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C类气体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D类金属钾、钠、镁、钛、锆、锂等E类带电变压器等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口诀:313,151第三节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一)热传导: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
(二)热对流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一般来说,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
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热辐射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与导热和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
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二、建筑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火灾发生在建筑内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
(一)烟气流动的路线及特点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扩散蔓延主要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在建筑内部,烟气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
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第二条: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第三条: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消防安全课程知识笔记内容
消防安全课程知识笔记内容消防安全课程知识笔记第一章:火灾的危害和成因一、火灾的危害1.人员伤亡:火灾发生时,可能有人员被困或无法逃生,导致伤亡事故。
2.财产损失:火灾会导致房屋和财物的烧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环境污染:火灾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烟雾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4.社会秩序受损:火灾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和恐慌,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二、火灾的成因1.人为因素:包括吸烟、乱丢烟蒂、违规使用明火等。
2.自然因素:包括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火灾。
3.设备故障:包括电器设备的短路、过载等故障引发的火灾。
4.其他因素:包括恶意纵火、燃气泄漏等。
第二章:火灾预防知识一、消防设施的合理布置1.火灾报警器:主要用于检测烟雾、火焰等火灾迹象,及时发出警报。
2.灭火器: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初次扑救。
3.消防栓:用于供消防车辆取水,起到补充灭火水源的作用。
4.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顺利疏散。
二、火灾疏散知识1.疏散路线的选择:应选择楼梯间等防火隔离区作为疏散通道。
2.疏散标志的识别:了解疏散标志的含义,能快速找到安全出口。
3.疏散途中的注意事项:保持淡定冷静,不要慌乱推挤,躲避烟雾等。
4.疏散演练: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人们的疏散能力。
第三章:火灾扑救知识一、扑救原则1.确认火源:确定火灾的源头和类型,以便采取正确的灭火方式。
2.保护自身:防止无知的自救行为,避免火势扩大。
3.选择灭火器材:根据火源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4.扑灭火源:应迅速、准确地利用灭火器材对火源进行扑灭。
二、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干粉灭火器:拉开撞击销,拿稳喷嘴,横向扫射灭火。
2.二氧化碳灭火器:拿稳喷嘴,指向火源喷射灭火。
3.泡沫灭火器:拿稳喷嘴,指向火源喷射灭火。
4.水灭火器:拿稳喷嘴,指向火源喷射灭火。
第四章:火灾逃生知识一、室内火灾逃生1.保持冷静: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慌乱,确保自身安全。
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汇总
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汇总构造防火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的优劣对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该高层病房楼的构造防火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框架、梁等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
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底面基层。
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3)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
确需设置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4)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5)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上述管道外的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确需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管道为难燃及可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
6)防火墙的构造应能在防火墙任意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会导致防火墙倒塌。
7)医疗建筑内的产房、手术室或手术部、重症监护室、精密贵重医疗装备用房、储藏间、实验室、胶片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8)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
当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高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
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
2017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教材知识点1
2017一消案例分析教材知识点:火灾隐患整改1.应当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4)消火栓等消防设施或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其使用的(6)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7)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以及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2.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应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对危险部位进行停产、停业整改3.重大火灾隐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并由此可能造成特大火灾事故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应被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对于因涉及城市规划布局以致企业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政府报告2017一级消防《案例分析》教材知识点:耐受性指标人员耐受性指标的选取:人员的耐受性指标,是指计算危险来临时间时应考虑的火灾时建筑物内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包括烟气层高度、热辐射、对流热、烟气毒性和能见度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对建筑内特定的火灾场景进行火灾与烟气流动的模拟得到。
各因素应按以下要求确定:(1)在疏散过程中,烟气层应始终保持在人群头部以上一定高度,人在疏散时不必要从烟气中穿过或受到热烟气流的辐射热威胁(2)人体对烟气层等火灾环境的辐射热的耐受极限为2.50kW/m2,即相当于上部烟气层的温度约为l80~200℃(3)高温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对人体的耐受能力有显著影响。
消防安全综合能力学霸笔记(全)
目录第一篇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消防职业道德 (1)第一章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1)第二篇建筑防火检查 (2)第一章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检查 (2)第二章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检查 (5)第三章防火防烟分区检查 (12)第四章安全疏散检查 (17)第五章防爆检查 (23)第六章建筑装修和保温系统检查 (26)第三篇消防设施安装、检测与维护管理 (28)第一章消防设施质量控制维护管理与消防控制室管理 (28)第二章消防给水 (30)第三章消火栓系统 (33)第四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5)第五章水喷雾灭火系统 (42)第六章细水雾灭火系统 (44)第七章气体灭火系统 (46)第八章泡沫灭火系统 (50)第九章干粉灭火系统 (55)第十章建筑灭火器配置 (57)第十一章防烟排烟系统 (61)第十二章消防用电设备的供配电与电气防火 (63)第十三章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65)第十四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0)第十五章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80)第四篇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83)第一章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83)第二章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 (85)第三章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与技术 (86)第四章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90)第五篇消防安全管理 (92)第一章消防安全管理概述 (92)第二章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94)第三章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 (99)第四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101)第五章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103)第六章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 (105)第一篇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消防职业道德第一章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1.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2.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建设单位在工程验收合格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报消防机构备案。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原创高分笔记
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原创高分笔记注:结合新版教材、课件,根据历年真题编制,重点部分已用红色字体标注。
案例分析需要用心掌握各篇章重要知识点,此笔记务必熟读。
第一篇建筑防火案例分析要点一:工业建筑(厂房、仓库)1.工业建筑分类2.防火间距(其中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间距取中间值,与单多层建筑之间的间距取前面两个值。
)丙类二级厂房与三级多层办公楼之间防火间距不足应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1)降低该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将其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降至戊类后,该厂房与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8m。
2)对该厂房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3)对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4)对该厂房和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均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改造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将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改造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后,其防火间距不限。
5)对该厂房和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均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低一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且较低建筑屋顶无天窗或洞口、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将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且其墙上开口部位采取防火措施(如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第6.5.3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后,该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4m。
6)拆除防火间距内的原建筑。
3.防火分区厂房:丙类二级多层:4000m2;丙类三级多层:2000m2;单层:3000m2;仓库:丙类2项二级多层:1200m2(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4800m2);单层:1500m2(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6000m2);地下室:300m2。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学霸笔记(全)
目录第一篇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1)第一章厂房和仓库的防火 (1)第二章民用建筑 (6)第二篇消防设施应用案例分析 (11)第一章系统配置 (11)第二章系统检测与验收案例分析 (19)第一节室内消火栓系统检测与验收案例分析 (19)第二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测与验收案例分析 (21)第三节气体灭火设施检测与验收案例分析 (25)第三篇消防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28)III学员专用请勿外泄offcn中公教育第一篇建筑防火案例分析第一章厂房和仓库的防火i•厂房火灾危险性分类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对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2•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3.厂房、仓库的平面布置(1)办公室、休息室1)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隔开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3)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一级消防工程师重点学习笔记讲解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1.燃烧的必要条件: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2.燃烧的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链式反应自由基。
3.直接引火源包括: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不属于直接引火源。
第二节燃烧类型4.燃烧分为两种,着火和爆炸,点燃和自燃都属于着火。
5.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为丙类。
6.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
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7.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
8.液体燃烧分为闪燃、沸溢、喷溅三个阶段。
9.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10.火灾的定义: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火灾分为6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溶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 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火灾)。
12.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火灾可以分为:1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14.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8种):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纵火。
(吸雷电,放生生玩)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15.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为: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6.延期的扩散路线: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下各楼层→室外;着火房间→室外;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一级消防案例分析经典
一级消防案例分析经典第一篇:一级消防案例分析经典一级消防案例分析经典汇编一、火灾事故原因: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消防工作,忽视消防管理;2.违章指挥,违规作业;3.消防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教育培训不够;4.消防组织不合理;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6.防灭火设施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二、防火间距不足时应采取的措施: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灭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调整生产产商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用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记盲目设置,顾此失彼。
三、人员疏散的判定标准:1.烟气温度(2m以上空间内的烟气平均温度不大于180℃;当热烟层降低到2.0m以下时,持续30分钟的临界温度60℃);2.可见度10m(当热烟层降到2m时,杜宇空大空间其能见度临界指标为10m);3.一氧化碳(25mg/l)四、建筑消防设施配准要点:1.应配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2.应配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3.应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应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应配置防排烟系统; 6.应配置安全疏散设施; 7.应配置建筑灭火器;五、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要求:1.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2.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3.0lx;病房楼、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lx;3.楼梯间。
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4.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室,自卑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三、引火源(温度)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1)明火;(2)电弧、电火花;(3)雷击;(4)高温;(5)自燃引火源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备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包括: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自燃又包括: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做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扩散燃烧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7、释放热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实务笔记整理》第一篇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实务笔记整理》第一篇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实务笔记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2、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3、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1.直接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2.间接货源——高温、自燃起火4、链式反应: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助燃物浓度一定的点火能量燃烧条件的相互感化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闪燃、着火、自燃、爆炸)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
闪点即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分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征象叫着火。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高温度称为着火点,即燃点。
3、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可将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
受热自燃是指没有外界明火的直接感化,而是受外界热源影响引起的自燃。
引起受热自燃的主要缘故原由有接触灼热物体4、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况迅速地改变成另一种状况,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宏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征象。
(压力突变)。
2、闪点、燃点、自燃点的观点1、闪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意义: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一级消防工程师重点笔记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1.燃烧的必要条件-点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2.燃烧的必要条件-点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链式反应自由基。
3.直接引火源包括: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不属于直接引火源。
第二节燃烧类型4.燃烧分为两种,着火和爆炸,点燃和自燃都属于着火。
5.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为丙类。
6.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
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7.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
8.液体燃烧分为闪燃、沸溢、喷溅三个阶段。
9.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10.火灾的定义: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火灾分为: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溶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火灾)。
12.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火灾可以分为:死亡人数一般火灾 3 较大火灾10 重大火灾30 特别重大火灾重伤人数10 50 100损失财产1000万5000万1亿只上不下,取小于号时带等于号1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14.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纵火。
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15.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为: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房附属建筑(★★★)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类厂房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中间仓库厂房设置中间仓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2)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3)丁、戊类中间仓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在厂房设置中间仓库时,生产车间和中间仓库的耐火等级应当一致,且该耐火等级要按仓库和厂房两者中要求较高者确定。
对于丙类仓库,需要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生产作业部位隔开。
中间储罐、变配电站厂房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其容量不应大于5m3。
设置中间储罐的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房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变、配电站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或贴邻,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
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可一面贴邻,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等标准的规定。
乙类厂房的配电站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仓库附属建筑(★★★)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仓库。
办公室、休息室等严禁设置在甲、乙类仓库,也不应贴邻。
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丁类仓库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火间距防火间距确定原则1)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应能有效防止建筑间的火灾蔓延,并应与建筑的耐火等级、外墙的耐火性能与防火构造和建筑的灭火救援条件、火灾危险性等相适应。
2)防火间距的确定主要考虑火灾蔓延方式、火灾的种类及其可能延续的时间、火灾强度、相邻建筑的高低以及开口情况、建筑的耐火等级、消防扑救条件与救援力量等因素。
3)防火间距在满足规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省土地资源。
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厂房与民用建筑(★★★)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较高一面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围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2)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
乙丙丁戊类仓库1)单、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
2)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仓库,不应小于6m;丁、戊类仓库,不应小于4m。
两座仓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总占地面积不大于一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规定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仓库与民用建筑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较高一面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围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2)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
防爆泄压(★★★)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
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应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尖锐碎片的材料。
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量不宜大于60kg/m2,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取防冰雪积聚措施。
厂房的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但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建筑划分为长径比不大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和4.0倍的建筑横截面积之比。
A=10CV2/3 式中:A-泄压面积(m2); V-厂房的容积(m3); C-泄压比,可按表3.6.4选取(m2/m3)。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贴邻外墙设置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有爆炸危险区域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
门斗的隔墙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爆炸产生的破坏是巨大的,建筑的疏散楼梯是保证人员安全逃生的重要途径,必须确保其安全、可靠,要采取措施使其不因建筑的局部爆炸而受到破坏或进入烟气或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
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或场所中,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的其他有爆炸危险或无爆炸危险的生产区域因生产工艺需要连通时,要尽量在外墙上开门,利用外廊或阳台或在防火墙上做门斗,门斗的两个门错开设置。
考虑到对疏散楼梯的保护,设置在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疏散楼梯也要考虑设置门斗,以此缓冲爆炸冲击波的作用,降低爆炸对疏散楼梯间的影响。
此外,门斗还可以限制爆炸性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混合物的扩散。
安全出口(★★★)厂房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5人;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10人;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20人;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30人;5)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同一时间作业人数不超过15人。
疏散宽度(★★★)厂房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7.5的规定计算确定。
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
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疏散楼梯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仓库疏散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仓库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出口。
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戊类仓库外,其他仓库供垂直运输物品的提升设施宜设置在仓库外,确需设置在仓库时,应设置在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井筒。
室外提升设施通向仓库的入口应设置乙级防火门或符合本规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
储罐和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等,应布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布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
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注:1)当甲、乙类液体储罐和丙类液体储罐布置在同一储罐区时,罐区的总容量可按1m3甲、乙类液体相当于5m3丙类液体折算。
2)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相邻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3)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或半露天堆场,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裙房、单、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规定增加25%。
4)浮顶储罐区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5)当数个储罐区布置在同一库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容量的储罐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较大值。
6)直埋地下的甲、乙、丙类液体卧式罐,当单罐容量不大于50m3,总容量不大于200m3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