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三亚市高一上期中考语文卷

三亚市高一上期中考语文卷

三亚市高一上期中考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项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恓惶(xī)烦燥(zào)伶俐(lì)暴殄天物(tiǎn)

B . 推衍(yǎn)离间(jiān)提防(dī)涣然一新(huàn)

C . 躁动(zào)蔽端(bì)蟊贼(dù)声名鹊起(què)

D . 憔悴(cuì)笑靥(yè)凝噎(yè)运筹帷幄(wó)

2. (2分)(2017·漳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②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制,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③达尔维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诗坛的诗人,除了在阿拉伯世界耳熟能详,也为中国诗人和诗歌读者熟知。

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⑥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⑥

C . ①④⑤

D . ③④⑤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王殿卿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虽日渐式微,但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汉字行将就木”。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天津市南开区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18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开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基础训练

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é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把答案书写在指定处。

第Ⅰ卷

一、(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瞠.目(chēn)临(mò)摹.忙不迭.(dié)立椎.之地(zhuī)

B.摒.弃(bìng)频率.(1ǜ)并蒂.莲(tí)见风使舵.(duó)

C.创.伤( chuāng)禀.赋(bǐng)众生相.( xiàng)寥若晨.星(chén)

D. 蹩.脚(biè)盘踞.(jù)一遛.烟(liù)剑拔弩.张(nǔ)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外媒称,英国国防部部长哈格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中国的发展

④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人的态度中,她才。

A.坦陈遏制茅塞顿开

B.坦承遏制茅塞顿开

C.坦陈遏止恍然大悟

D.坦承遏制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航空公司发布公告称,东航旅客今后在飞行过程中将可使用具有飞行模式的手机以及符合规定的电脑等设备。

B.作为以服务公众为主的教育资源,现代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

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让学者精英来雅玩品鉴。

C.汪老的各种著述,尤其是他生前的自编文集,包括难得军见不易罗致的处女集《邂逅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通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通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通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行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

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2020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2020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及答案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它承载文化。汉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是依据“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造汉字的,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深邃的图画”,记录了山川鸟兽、天地万物,以至民俗民风等。如“婚”字,最初写作“昏”。古代社会男方娶亲习惯在黄昏或黑夜进行,所以作“昏”。后来为了与“黄昏”的意义区别,加“女”旁为“婚”,专指结婚。分析汉字的组合过程,可以研究造字人在主观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

汉字注重审美形象,能给人们视觉上的满足。看到“枫、柏、松”“昏、旦、春”就会想到“树木”或“时间”,因为“木”和“日”这两个偏旁给出这种暗示。这是汉字造字时所遵循的类似联想机制的理据性,想从其他语种的词汇中找到这种理据很难,而汉字比比皆是。历经数千年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滋生出了书法、碑刻、诗词、楹联等,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共筑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人类难以再造的无上瑰宝,本是中国人,当知中国字。

但时至今日国人对汉字优势的认识尚显不足,缺乏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论是汉字本身还是汉字文化,不论是其工具性还是呈现的思想、精神亦或是思维的开发、良好行为的形成,没有完全继承下来,因此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在学校、社会营造学汉字、写汉字、用汉字的良好氛围,以热爱祖国的方块字为荣,以书写祖国的方块字为荣,以能流利地书写并书写得整齐、端正、美观为荣。同时,借助媒体的特殊作用,像青歌赛、诵读比赛一样每年都搞全国性的汉字书写大赛,把“书写”这一传统的工具性手段推广到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大中小学生乃至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与汉字保持亲密接触。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月月考(五)+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全程训练计划语文月月考(五)+Word版含解析.doc

月月考(五)优化重组阶段测评卷(E)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深思。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武汉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的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火熬粥的“慢功夫”,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多一些的滋润。

A.基础性推行灌输如沐春风

B.系统性推进灌注春风化雨

C.基础性推进灌输春风化雨

D.系统性推行灌注如沐春风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与否,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B.实施“乡村振兴”政策,政府不但要给予乡村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在观念上引导农民共建美丽、富饶、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C.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充满生机活力。

D.为了后代能仰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B.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

C.她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2021年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增至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有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7亿,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升至34.8%左右。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手机扫码时代”,两者如何并行不悖,让老年人也安享便利?2020年重阳节之际,记者对此展开走访调查。

因疫情原因,如今很多公园要求游客出示健康码,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一些老年人连公园的门都进不去;交手机费、打出租车、到商店买东西,被频频拒收现金;因为不会用手机买票、挂号,很多老人只能一趟趟跑火车站、跑医院……记者走访中,不少老年人感叹,智能手机应用为现代生活打开了一扇“快捷之门”,却把不少老年人档在了快捷之外。

(摘编自新华社《“手机扫码”时代,如何让老年人也安享便利?》)材料二:

今年年初,央行在我国7省份进行抽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万余份。调查显示,未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受访者比例为17.6%,人物特点是老年人、低学历、低收入、退休人员、农村地区。其中,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为51%。

“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老年人接受新信息、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对智能设备与智慧生活的适应比年轻人慢。”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宁说,尤其是高龄老人,这方面遇到的困难相对更多。

她分析说,当前很多场合需要智能手机扫码或下载安装App才能开展相应服务与操作,但部分手机产品并没考虑到老年人的群体特点,产品让老人学习起来较为复杂。况且,不少老年人用的还是“老人机”,扫码功能都不具备,更无法进行其他操作。

《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2020-2021学年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样的社会精神才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呢?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谈论者必须从逻辑上对“时代精神”的内涵考辨分析,才能说得清其人文意义。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时代”。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不过,“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表示时间量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这样说的理由在于:单纯的时间流逝并不会对文学发展造成什么特别的影响,影响文学变化的因素是时间序列(“时”“代”)中的“运”——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所以“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仅仅指某个“历史年代”“历史时段”这类单纯的时间单位,而是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时代”概念的空间化还表现在,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这类概念。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二是“精神”。“精神”是人在时空存在中的意识维度。从语法关系上看,“时代精神”核心词是“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精神”是指人在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风貌,“时代精神”因而是指一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状况、世道人心,诸如价值、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状况等。“精神”之维在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因为文学活动最不能够承受的就是生命活动中的“轻”——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自然生存状态。没有了“精神”,文学就成为没有生命力的花瓶;就连唯美主义的理论鼻祖康德也认为,如果没有精神(崇高)成分,文学只能产生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绵阳南山中学20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零诊模拟试题

绵阳南山中学20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零诊模拟试题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零诊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

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汉字教育,势在必行.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

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习题包括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中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习题包括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市 2018 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答案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

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

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

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

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

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

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

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

2021届重庆徐悲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重庆徐悲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重庆徐悲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中国诗论范畴的“诗心”,从传统文化看,可以概括为一种融会了中国儒、道、禅的“道德心”、“智慧心”的,以审美情感为特质,以自然无为、超脱自由为特征的审美胸怀。

“诗心”在诗歌创作乃至一切艺术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优秀诗歌创作的心理条件,是创构艺术意境所必备的心灵境界。可以说,没有“诗心”就没有艺术意境。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艺术境界主于美”,没有美就没有艺术意境,而“诗心”是发现和产生美感的心灵境界,因为美的发现和容纳必须凭借于艺术家禀赋的“审美胸怀”,所以有“诗心”才能创构艺术意境。

当艺术家带着某种欲望及功利态度去看世界时,他们就既看不到美、不能判断美,也不能产生美感,如桑塔耶纳所说:“一旦失掉审美的真诚而代之以势利的野心,坏趣味也就出现了。”而当艺术家“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以一种无私的、不旁及实用功利和欲望的心态,如同“童心”般的“诗心”去看待世界时,他就不仅能看到美,而且能把握住美、容纳美,进而才能创造出超越平庸的艺术境界。第二,艺术意境须凭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创构出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世界。而“诗心”,能下究万物之情状,上推天人之理,达到情与景、物与理、实与虚的统一,从而完成艺术意境的生成。

诗不囿于“写实”,要超越现实,表达理想追求,就是既要合乎自然的“写境”,又要有超越现实的“造境”,有实有虚,虚实统一。就是说,艺术对于自然的描写,只有通过“诗心”的映射才能构成一个“渊然而深的灵境”即艺术意境来。如陶潜《饮酒诗》第五首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巳忘言”,那菊花、山气、飞鸟,都成了诗人淡泊人生、远离俗尘的心灵映射的对象,此中真意,不复在客观的自然景象本身,而是在凭胸臆创构的虛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是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宇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的利与弊值

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把汉宇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有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B.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C.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D.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学经验。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B.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C.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9. C(3分)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

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D项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

10. C(3分)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

有一定市场。

11. A(3分)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

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