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对《五经》、《中庸》和道统的 反思

合集下载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

这些著作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字,对中国的哲学、道德、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四书五经》,我深受启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读完《大学》、《中庸》这两本书,我受益匪浅。

《大学》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只有自身修炼良好,才能展现出真正的人格魅力;只有家庭和睦、和顺祥和,才能达到人生的完美;只有治理国家,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宁、繁荣和文明;只有平天下,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而《中庸》强调了“中和之道”,即事物的偏向中庸之间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过犹不及,任何极端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只有追求中庸之道,才能避免过分的傲慢自大或者过于卑微的自卑无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得个人和社会都能够持续发展。

其次,《论语》、《孟子》这两本书使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

他们追求道德的完善,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后人得以受益。

这些至理名言,深入浅出,感人肺腑,让我深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如何做一个善良、有趣、有责任感的人。

再次,《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这部诗集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宝库。

《诗经》不仅记录了周代社会的生活与风貌,还通过诗人的感悟和意象,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审视。

读完《诗经》,我被其中的美妙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所折服,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最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书籍记录了古代君王的治国思想和制度,以及对于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规定。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不仅了解了古代政治的发展和变革,也学习到了许多管理和领导的智慧。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和深沉,这种传统文化凝聚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其中包含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经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价值。

在阅读完四书五经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

这些经典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而广泛。

例如,《大学》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人们从自身做起,以道德修养为基础,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中庸》则强调“中庸之道”,主张有度、有节,不偏激、不极端,追求内外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其次,四书五经中的经典之作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经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阅读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孟子》中的“性善论”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诗经》则以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古代民众的情感和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再次,读完四书五经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思想的力量。

经书中的智慧和启示,不仅可以指导我们个人的行为和选择,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指导。

例如,《论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有知识的谦逊和批判精神,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种求知的态度和思考的习惯,对于我们提高个人素养和推动社会进步都非常重要。

最后,四书五经的阅读给我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寄托。

通过阅读这些古代经典著作,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思想,仿佛与他们有了一种心灵的交流。

这些著作中包含了古代文人士子们的真知灼见和世间智慧,使我在接触古代文化的同时,也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安慰。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收获颇多。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拥有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读四书五经的读后感

读四书五经的读后感

读四书五经的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智慧,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修养。

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言谈举止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使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道家思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和,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境界。

在《道德经》中,老子的思想观念、哲学思想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各有千秋,各有所长,都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阅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经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

五经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

五经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引言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次学术交流的机会,让我能够分享我对五经的心得体会。

五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道德、智慧和思维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次发言中,我将分享我对五经的一些独立见解和思考。

认识五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五部经典著作。

它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体系,广泛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诗经》和情感表达《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其中的诗篇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审视。

我个人认为,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寻找到共鸣和启示。

《尚书》和治理智慧《尚书》是一部记录了古代历史和治理智慧的重要经典。

通过研读《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策略和原则。

我深信,这些智慧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提供借鉴和启发。

《礼记》和道德观念《礼记》是关于礼仪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著作。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尊重,提倡人们遵循一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我认为,在今天这个多元化和开放的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从《礼记》中找到宝贵的道德指引。

《周易》和哲学思考《周易》是一部包含了众多哲学思考和卜筮之术的经典著作。

通过研究《周易》,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哲学问题,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个人在研读《周易》时,常常能够获得一种超越日常思维的感悟和启发。

《春秋》和历史记载《春秋》是一部记载了中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著作。

通过研读《春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政治、战争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

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大的帮助。

结论五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社会治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智慧,寻找共鸣,思考哲理问题,了解历史变迁。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五经的价值将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谢谢!。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假期已经结束了,身体得到了休息,思想得到了净化。

闲来无事,翻一下书籍。

偶见我国古典儒家名著《四书五经》一书,翻来一阅。

从中体会到:此书乃儒家思想之鲜明体现,是一部治国、修身、立德、做人的经典之作。

书中告诉人们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不该怎么做?以此,来约束当时的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言、思、行。

终于明白我国上古时代为什么没有法典的原因。

儒家思想之博大精深。

令今人为之叹服,有人说:半部《论语》打天下,此话甚对。

小时候十分顽皮,常常被父亲以《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隋”来教训。

面对父亲的说教,我总是嗤之以鼻。

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老师言辞才具有说服力,父亲那唱戏一般的腔调我才不理他呢。

有一次,父亲瞪着眼睛训我,我甚至顶撞了他。

讨厌《三字经》的同时,我却热衷于另一种说教版本《四书五经》。

每当听到长辈们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来向晚辈们炫耀的时候,我暗自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学《四书五经》。

没想到的是,这一想法直到四十岁的今天才得以实现。

《四书五经》的确是很经典的言论,《大学》的宗旨是修炼品行。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在,中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读罢,让人大彻大悟。

一个身怀远大抱负的人,亦应该从“致知、诚意、正身、修身、齐家”做起,最后才可以“治国”。

个人问题没有处理好,“小家”治理不好,这对将来治理“大家”会有一定的困难。

至于《中庸》,虽然这仅仅是儒家为统治阶级关于治理天下,管理国家的说教,如“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即便是普通百姓,我们也不能“刚愎自用”。

很多人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出自《论语》。

学习五经教育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五经教育心得体会(最新)

学习五经教育心得体会(最新)研究五经教育是一次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通过研究五经,我深刻体会到了五经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经书的重要性五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经书教导我们关于道德、哲理和修身养性的重要原则。

通过研究五经,我认识到这些经书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五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增强了我的人文素养。

五经思想的指导意义五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诲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共同利益。

而《大学》中的“日新月异,岁月如梭”告诉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成长,与时俱进。

五经中的这些思想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努力追求进步。

培养研究的技巧研究五经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我发现通过阅读经书,结合思考和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内容。

同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决策中。

此外,与他人一起研究和分享对五经的理解,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研究五经的成果通过研究五经,我在多个方面受益匪浅。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其次,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研究五经也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在职场和生活中更有自信。

总结研究五经教育是一次珍贵的机会,它不仅深化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也对我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研究五经,我不仅掌握了宝贵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我将继续努力研究和传承五经的精神,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大学生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大学生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大学生四书五经心得体会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四书五经,以便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学术能力。

下面是我对于四书五经的心得体会。

《大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籍之一。

它教导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全面的理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当首先从修身做起,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同时,《大学》还告诉我们要学会思考,要追求卓越,要有进取心和责任感。

这些都是我在阅读《大学》时深受启发的重要观念。

《论语》是另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

其中的许多经典语录给了我很深的启示。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待人以诚,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论语》也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不断进步。

《孟子》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思想的书。

我在阅读《孟子》时,深受到了孟子的人性观念的影响。

他认为人性本善,只不过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使我更加坚信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和正直的一面,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和改良社会环境来激发这种本性。

同时,孟子还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石,只有通过恰当的礼仪,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庸》是一本非常有哲理的书籍。

它告诉我们要“治家齐国平天下”,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理念。

只有通过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我们才能对国家和世界做出更好的贡献。

同时,《中庸》还教导我们要保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走极端,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

只有通过中庸之道,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做出明智的决策。

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这些书籍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宝库,它们集中记录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智慧。

通过阅读五经,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刻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的博大精深。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它们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和《孝经》等。

这些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四书五经,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阅读四书五经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渗透着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四书五经正是这种思想的载体。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其中《大学》、《中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论语》、《孟子》则着重强调仁义道德。

《尚书》、《礼记》则涉及到礼乐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规范,而《易经》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阅读四书五经让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四书五经所传达的思想,贯穿着人生哲学、道德观念和修养之道,这些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中,我学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明白了一个人要先修齐自己的心志,才能治理好家庭和国家;在《论语》中,我学会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明白了一个人要做到仁者爱人、义者行义,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中庸》中,我学会了中庸之道,明白了一个人要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才能得到真正的修养。

通过阅读四书五经,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阅读四书五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道德、修养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深入研读四书五经,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让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指引我前行。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

淡泊名志宁静致远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心得体会在变电站工作,闲暇时总爱翻看《四书五经》,因为局里也曾倡导过要看一些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自然是必不可少、首当其冲的一部书了。

不是炫耀自己如何,只是书中所涉内容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经典的故事看了对人有很深刻的启发作用。

我是一个喜欢国学的人,所以对这些东西也比较注重,亦在从书中摄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会做人、做事。

今天我们读《四书五经》到底有什么重要价值?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有什么现实意义?知道你会这样想。

《四书五经》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就跟四大名著一样闻名于世。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华文明精神的基础,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科举入仕必读的教科书,而且还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四大思想宝库之一。

总之,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他教会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少走弯路,它不只是论理的,更是生活的。

提到《四书五经》,不得不提孔子的《论语》,《论语》是四书(《大学》《孟子》《中庸》《论语》)之一。

后世流传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它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

古人修身立德、干净干事的孜孜教悔警示于世人,哲学思想仍对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极强借鉴意义。

谈到道德修养,《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四书五经全解读后感

四书五经全解读后感

四书五经全解读后感在我看来,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

作为学生,我曾经学习过这些经典,并且通过学习理解了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本文将分享我对四书五经的全解读后所感所悟,以及为什么我认为这些经典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首先,这些经典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理论和著作,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其中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我认为是仁爱和诚信。

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还提倡了相互尊重和友爱的原则。

在《大学》中,大学之道如何,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内容同样体现了仁爱与诚信的道德标准。

在《中庸》中,提出了“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这些价值观一直被沿用至今,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处处可见。

因此,这些经典的学习可以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它的运行机制。

其次,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制度。

通过《春秋左氏传》中的鲁国、晋国、齐国等国家之间的士大夫之间的政治斗争、《论语》中的孔子门下的弟子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孟子》中的“人性之善恶”、“天命之道”的哲学探讨、《中庸》中的“道”的讲述,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更能够感受到古代智慧人士们的真知灼见。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经典的历史背景以及书中作者的思想和行为,从中窥视出古代社会的道德风貌和精神面貌,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

最后,四书五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风向标。

作为中华文化的典范,四书五经一直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石。

中华文化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思想底蕴而被誉为世界文化的瑰宝,而四书五经更是这个瑰宝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

因此,无论是对于历史学习者还是普通人,学习四书五经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

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

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四书五经观后感经典的智慧与道德无疑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而《四书五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提升智慧境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观读《四书五经》之后,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力量。

下面我将分别谈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这九部经典著作给我带来的触动。

《大学》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去面对。

这种自强不息的态度,不仅能够使我们自身不断进步,还能够带动身边人一同向前。

在《中庸》中,提到了“诚意正心”这一观念。

诚意正心,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他人以及社会的要求。

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正心修身,则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平衡与安宁。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其中关于为人处事的教导非常丰富。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我最为深刻的教诲。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被别人所尊重。

《孟子》这本书中有一篇《尽心下》让我很受启发。

讲述了做事情要尽心尽力,不可以半途而废。

无论是对待学业、工作、还是对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而《周易》、《尚书》、《礼记》、《诗经》、《春秋》这五经则更多的涉及到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礼仪文化以及历史故事。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国民应该如何尊重法纪,如何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通过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和思考,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力量。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思维导向,也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道德榜样。

正是这些原则和价值观的指引,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坚持正义、追求真理、成就自我。

总结起来,《四书五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经典智慧和道德理念永不过时。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的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经典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根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我有幸重新阅读了这些经典著作,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智慧。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些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阅读这些著作,让我对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大学》中,我体会到了追求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管理国家的紧密联系,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内在修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中庸》则更加注重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通过恪守中庸之道来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和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让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通过这些言行,我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观点和他对待人际关系的智慧。

他提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的道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孟子》是三字经的作者孟轲的著作,它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仁爱。

阅读这本书让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待社会和他人时应持有的态度。

五经则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佛、道、儒三教思想的精华。

其中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不同于四书,五经更加注重对宇宙的观察和探索,包含了丰富的宇宙哲学和文化传承。

《诗经》被称为中国诗歌的起源,它传递了古人的感情与生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尚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诗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尚书》则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禹、舜等圣贤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阅读《尚书》,我对于古代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礼记》和《易经》是用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的经典。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在接触四书五经之前,我对它们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些厚重的古籍、晦涩难懂的文字和高深莫测的哲理中。

然而,当我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这些经典之作时,才发现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生活的真谛。

就拿《论语》来说吧,孔子及其弟子们的那些对话,初读时觉得平平无奇,可细细品味,却仿佛能看到他们就坐在面前,你一言我一语,生动极了。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快乐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以前总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可孔子告诉我们,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每次考试前的复习,总是痛苦又焦虑,可当我真正静下心来,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一遍,那种恍然大悟、融会贯通的感觉,真的很棒!就好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之前觉得困难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了。

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反思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答应了帮朋友一个忙,可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把事情办好。

当时朋友虽然没有责怪我,但我心里特别愧疚。

晚上躺在床上,想起孔子的这句话,我就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认真对待朋友的托付,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心还不够强。

从那以后,我每次答应别人的事情,都会全力以赴,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过得特别安逸,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追剧、玩游戏,觉得这样的日子很舒服。

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懒散,工作上也没有什么进步。

后来读到孟子的这句话,我如梦初醒,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早起读书,晚上学习新的技能。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那种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的感觉,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我明白了要先完善自己,才能去影响身边的人,进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四书五经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近期我重新阅读了这些经典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四书五经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们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为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完善与社会的和谐。

四书五经中的大量篇章都在探讨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倡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并强调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中庸》强调“中正”之道,即均衡和谐的人生态度,凡事不偏不倚;《大学》提倡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人类的美好社会。

这些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对当代个人和社会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

其次,四书五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

《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根本经典,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中庸》中的“至治不革,至治革之”表达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的规律,对实现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孟子》等经典则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关注人的情感、人的灵魂。

《孟子》中提到:“天下之所有美好的,皆归于心性之内”,强调心性对人的行为与品德的决定作用。

这些哲学思考,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性、社会运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此外,四书五经的阅读还给我带来了审美享受。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这些经典不仅具有深刻的内容,还以华丽的词藻和卓越的叙事手法令人陶醉。

例如《诗经》中的各类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家庭、友情、爱情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情感和思考。

《春秋》虽然记载了战争和政治变迁,但其独特的记事方式和简练的叙事风格,使得文字之美得以展现。

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仅让我享受了艺术的美感,同时也帮助我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强调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通过对话内容的体察和解读,我认识到孔子是一位注重实践、注重人伦的圣人。

他的智慧和谦卑的心态让我深深感动。

在《大学》中,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庸》则讲述了人的道德修养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的道德理念。

《孟子》这本书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主要介绍了孟子的思想和观点。

孟子强调人性善恶之辨,提出了“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观点,并强调了人与天地的关系和社会责任。

五经则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记录了古代的风土民情,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阅读《诗经》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古代帝王的政治治理、社会正邪之辨等内容。

《礼记》起初只是一部讲述了礼制的书,后来逐渐扩展到道德、伦理等方面。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规范和关系,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周易》是一部古代的预测方法指导书,通过卜筮的方法预测天地万物之间的变化。

《春秋》是一种年代记载法,记录了齐桓公和季桓子两君世长的国家征服周边小国的战况。

读完四书五经后,我深深被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所震撼。

这些经典不仅是古人对人类智慧和道德规范的总结,也是对世界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的呈现。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物质利益和表面的成功,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阅读四书五经让我反思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明白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此外,四书五经还让我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阅读四书五经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发展,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

四书五经的精髓不仅仅在于其所传递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当代人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启发。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种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以及人生智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完《四书五经》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对人性、道德的思考。

下面我将就其中一些触动我最深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思考。

首先,《大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它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我深深认同其中关于修身的重要性,只有心存健康的人才能对家庭、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才能追求真正的幸福。

同时,《大学》中还强调了“乐学、修身、笃志、守正”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接着,《论语》中的一些故事和教诲也使我受益匪浅。

孔子的弟子们常常问他关于道德和为人处世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常常简洁却言简意赅。

例如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巧言令色可以暂时获得一些好处,但真正能够让人赞叹的是内心的仁德。

同时,《论语》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告诉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无论是和谁相处,总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孟子》则给我带来了对于人性和善恶的思考。

孟子强调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并且提出了“性善论”,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能够教育引导,人性的善良本能会被唤醒。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人性的本质和人性的可塑性有着重要的启示。

同时,《孟子》还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意味着人的天性相似,但是受到了不同的培养和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品性和行为。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教育和环境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诗经》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之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这些古代诗歌充满着艺术的想象和感悟,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五精十二讲读后感

五精十二讲读后感

五精十二讲读后感《五精十二讲》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钱穆先生。

这本书以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和十二课(《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恕》、《谦》)为主要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解读。

在阅读《五精十二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作者通过对五经和十二课的深入解读,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点,让我对人生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孝》、《悌》、《忠》等十二课则对我塑造了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使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也越来越少。

然而,正是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才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阅读《五精十二讲》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更是我们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传承,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通过阅读《五精十二讲》,我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在当下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人们往往只注重利益和功利,忽略了内心世界的修养和精神追求。

然而,正是这些内在的修养和追求,才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提升,不断学习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五精十二讲》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规划。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研读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

四书五经读后感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在读完这些经典后,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四书五经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是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关注家庭和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四书五经强调了仁爱和孝道的重要性。

《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强调了待人以仁爱的原则。

而《孟子》中则提出了“以父母之养,而敬之”的孝道观念。

这些经典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同时也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弘扬仁爱和孝道的精神,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此外,四书五经也强调了知行合一的原则。

《中庸》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而《大学》中则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强调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这些经典告诉我们,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四书五经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礼记》中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强调了天地与人的关系。

而《周易》中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经典告诉我们,人应该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综上所述,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五经读后感(3篇)

五经读后感(3篇)

五经读后感(3篇)五经读后感(3篇)第2篇四书五经论语读后感600字我读了“四书五经”中的《大学》这样一部古典佳作,对于我这样的未入道的初学者真是有些举步维艰,第一次实在不知所曰,只读到一半,就把它扔到一边,不再去理会它。

直到这两天再次拿起,坚决读完了才让我惊叹连连。

短短两千多字,就概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深深地被触动。

这《大学》原是《礼记》中的第42篇,是我国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它相传是由孔子门上生,曾参作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及其治国天下的关系。

南宋学者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并不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的“大学”,而是指大学问,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

“为初学入德之门也”一章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

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三纲八目”告诫世人要严于律己,修养品德。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就是说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

无论从哪个层面解释《大学》都告诉我们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八目”中我认为修身是最根本的一条!人与人有不同的品行是因为成长的环境所致,我们崇尚的是做一个有道德,品行,修养的君子。

首先要正心,诚意,修身才能达到做君子的基础。

但当今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达到君子这个基础呢?许多人都被利益诱惑,失去诚信,失去品行,生活中就有许多被利益所迷惑还有许多卖菜卖肉的商贩为了让菜肉不变质,能卖得更好。

通常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剂,添加剂。

而这些化学品往往会危害人体健康!这些人都是道德败坏,品性沒有得到修养的结果!人人都要以修养品德为根本。

'物有本末,本末倒置'终不会有好结果。

一定要修好自身素养,如果根无修好,那一切就扰乱了。

所以现在的我要努力学习,完善自已,做到内外兼修,心正不邪!这是我对读《大学》里面浅显的认识,对修身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哲譯粹
亨,處則利貞。
39
以天下自任,佐王而行道濟時,伊尹也;以天下自任,無王而不能行道濟 時,孟軻也;以天下自任,佐王行道,不能盡濟斯民,不盡其用,諸葛孔明 也。
40
39 40
同前註,卷 19,頁 3b-4a;同前註,卷 128,頁 251。 33

19b

133
395
85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四卷 • 第一期
文哲譯粹
35
情勝欲則治,欲勝情則亂。故天下之治亂,在夫情、欲之相勝也。聖人 者,懼天下之欲勝情也,於是因其本然之分,而為之《禮》 ,以節制之; 因其本然之和,而為之《樂》以宣暢之。為之《禮》 ,雖有欲而不能踰;為 之《樂》 ,雖有樂而不能悖。天下有僭越之姦,狂狡之戾,則有《禮》以折
32 33 34
18 1 704 21 18 11a
30
31
29 30 31
5a-b 5a 33 75 2a
239-240 239 1981

82

文哲譯粹
32 33
郝經對《五經》、《中庸》和道統的反思
情之未發者性也,是乃所謂中也,天下之大本也。性之已發者情也,其皆中 節,則所謂和也。
34
可喜而喜,可怒而怒,可哀而哀,可樂而樂,則情之所以率乎性也。喜怒哀 樂,不當其可而發,則非性、情之正,而人欲之私也。夫人之有性也,而必 有情;有血氣也,而必有欲。情、欲常相勝也,非情勝欲,則欲勝情。情勝 欲則為君子,欲勝情則為小人。
16
17
18
15 16 17 18
1b 4a-b 3a-b 238 237-238 174-176

78

文哲譯粹
郝經對《五經》、《中庸》和道統的反思
19
20
21

19 20 21
19 18 10b
6b-11b 9b-10a 127
4 242
128
252-255

79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四卷 • 第一期
7
6
2001 141-169 1983 1192 4 128 19 256

7
11b
1999
74

文哲譯粹
郝經對《五經》、《中庸》和道統的反思
若乃治經而不治史,則知理而不知跡;治史而不治經,則知跡而不知理。苟 能一之,則無害于分也。
8
故學經者不溺于訓詁,不流于穿鑿,不惑于議論,不泥于高遠,而知聖人之 常道,則善學者也。
22
文哲譯粹
23
故世之學者,觀於《春秋》而行之,足以盡性而學夫聖。蓋性盡而理窮,則 《易》在其中; 《易》在其中,則聖在其中矣。
24
而學《春秋》者,於一言一動,一事一物,必律之以禮,而繩之以法,惟恐 其弛而不嚴。
25
天下之治亂,在於人情之通塞。甚矣,人之情惡塞而好通也。故天下之亂恒 生於塞,而其治恒生於通。君人者,亦審夫通塞而已矣。
12a 2a
4
127
243
35
12a-b

4
127
243
83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四卷 • 第一期
文哲譯粹
36
之;有忿疾之亂,鬱塞之慝,則有《樂》以釋之。
夷、厲而下,欲勝而情亡, 《禮》 、 《樂》之理寖以昧,而其器寖以缺,致治 之功寖以墮,而王政之大綱寖以不舉。
37
於 是 因 魯 史 而 修《 春 秋 》 以 明《 禮 》 , 就 大 師 而 正〈 雅 〉 、 〈頌〉以明 、 《樂》之實,苐 《樂》 ,然而無其位,無其權。明王不興,卒不能復《禮》 存其名而已。
(298-238 B.C.)
41
若夫斷之繼之,博之淺之,益之損之,類之盡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終始, 莫不順比,足以為萬世則,則是禮也。
42
43
44
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88 122 367 133 16-17

42 43 44
86

文哲譯粹
郝經對《五經》、《中庸》和道統的反思
45
翺 自漢至唐,八九百年,得大儒韓子,始以仁義為性,復乎孔子、孟子之言, 其〈原性〉一篇,高出荀、揚之上。至其徒李翺為〈復性書〉 ,反復於《中 庸》 、 《大學》之間,以復乎曾子、子思之言。恨不得親炙之而問其所以 然,質心之所素定者。自唐至宋,復四五百年,得大儒周子、邵子、程子、 張子、朱子之書,明六經孔孟之旨,接續不傳之妙,論道論理,論才論氣, 論質論情,又備於韓子之書,皆先儒所未道者。
28
27 28
30 18 5b 127 239

18
124
188
81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四卷 • 第一期
文哲譯粹
29
孚于中則不徵於言,徵於言者,皆未孚於中者也。故言之愈簡,則其孚愈 篤;辭之愈繁,則其疑愈肆。然則無言可乎?不然也。言,心聲也。心有所 用,則言以宣之,雖欲勿言,焉得而勿言。夫孚于中者,其言自可徵也,不 孚于中而苐徵於言,誣譎誕妄可勝也哉!
1984 1970 2002 2001

70-74
73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四卷 • 第一期
6
文哲譯粹
(1130-1200)
古無經史之分。孔子定《六經》 ,而經之名始立,未始有史之分也, 《六 經》自有史耳。故《易》 ,即史之理也; 《書》 ,史之辭也; 《詩》 ,史之政 也; 《春秋》 ,史之斷也; 《禮》 、 《樂》 ,經緯於其間矣,何有於異哉。
13
其一,則禮樂也。夫論性者,言四端而不及信;序五行者,土配王於木火 水金。故《易》 、 《書》 、 《詩》 、 《春秋》之間, 《禮樂》為之經緯,雖五而 為四也。惟齊非齊,奇耦錯綜,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乃作《易》 、 《書》 、 《詩》 、 《春秋》 、 《禮樂》論。
14
13
18 1a-b

1a
127
常之用。蓋道以用而見,用以常而久。
49
既而顏子以之言 之言
仁 , 曽 子以之言
恕 ,子思以之言
50
中庸 ,孟軻以
浩然之氣 ,皆所以羽翼夫道也。
孔子傳之曾、顏,曰 也。曾子傳之子思,曰 之孟子,曰
仁 ,言本心之全德也;曰
一貫 ,一心而貫萬事
51
忠恕 ,忠所以盡夫心,恕所以行夫心也。子思傳
中庸 ,中者心之體,庸者心之用也。
文哲譯粹
故本諸《易》以求其理,本諸《書》以求其辭,本諸《詩》以求其情,本諸 《禮》以求其制,本諸《語》 、 《孟》以求其說,本諸《大學》 、 《中庸》以求 其心。 《
55
(171-218) 堯、舜始言中,以為傳心之典,列聖授受,統理根極,至子思子著《中 庸》 ,而其義備矣。
56
孔子生鯉,字伯魚,先孔子卒。鯉生伋,字子思。孔子沒,受業於曾子,傳
57
故顔子發孔子大畜之徳,曾子著孔子正大之學,子思極孔子高明之道,而孟 子建孔子中興之業。於是孔子之道,得孟子而益尊。
58
學者所以總羣道也。羣道統乎已心,羣言一乎已口,惟所用之,故出則元
57 58
83 35b-36a
31a-32a 1361

9
1359
91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四卷 • 第一期
1 2
1994 Hoyt Cleveland Tillman, Utilitarian Confucianism: Ch’en Liang’s Challenge to Chu Hsi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1997
3 4 5
11
1265
12
10 11 12
19 28 1985
12a-13b 1a-b 6b-16a 176-177

4 125 191 195-200
128
256-257
76

文哲譯粹
郝經對《五經》、《中庸》和道統的反思
邵子曰: 「昊天之四時者,春夏秋冬之謂也;聖人之四經者, 《易》 、 《書》 《詩》 、 《春秋》之謂也。昊天以時授人,聖人以經法天。」
55 56
10a
15a
197 2000
200 386 8

69 1008
8b
90

文哲譯粹
郝經對《五經》、《中庸》和道統的反思
其聖祖之道。夫中,道之本然,理之當然,其體則不偏倚,其用則無過不 及,故存而為一心之中,行而為萬事之中,猶太極為道之極,無所往而不為 之極也。故聖人繼天立極,統理人道,存心應物,皆本乎此。堯、舜、禹謂 之執中,湯謂之建中,文王為中孚,武王為皇極,周公為二五,孔子為中 庸,皆傳乎此也。然未有著之書而言其義者,子思乃申明家法,作〈中庸〉 一篇,以明列聖心法,謂未發之中謂之中,發而皆中謂之庸;不乖於道謂之 和,真實無偽謂之誠。本之於天命人性,以明道教;終之於無聲無臭,以明 道體。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率性節情,存心立命,大無 不充,細無不盡,與《易傳》相表裏,而明《春秋》之用。大本達道,以合 內外,別為三徳,列為九經,方之《大學》 ,又致廣大而盡精微。於是孔子 之道,至子思而益備。
52

且得聖人之道者則有顔淵氏,傳聖人之道者則有子思氏,述聖人之道者則有 孟軻氏,尊聖人之道者則有韓愈氏,贊聖人之道者則有邵雍氏,某何人也, 敢置言於聖人之前哉!
53
54
52 53 54
3
3a-b 34 28

16a 7b-8a 125
4
133 195-196
408
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