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概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一绪论0.1.1.“文化”名称的来源。

1.“文”: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文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②《论语雍也》曾说:“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化”的本义:改易。

①易学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

3.文化:①最早合成一《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②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③翻译: culture。

0.1.2.广义文化与狭的定义。

1. (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②《苏联大百科全书》定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注重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2.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0.1.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例如农具。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观念:诸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资料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大纲要点(上篇重点)一、“文化”的涵义二、(一) “文化”界说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要说明“什么是文化”,并不是一个经院式的学究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具体问题。

“文化”一词早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化”在中国古代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的原始提法。

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有一种精神和人文的指向。

而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与汉语的文化有相近的一面,又有相异之处。

英语中的Culture和德语中的Kultur均由拉丁语的Cultura转化而来。

拉丁语系的Cultura则是从对物质文化的解说开始的。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开创的。

(二) 文化的定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文化犹如一具血肉丰满的肌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其内涵外延差异较大。

为了深入了解文化的概念,将其分成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一)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

也称“大文化”。

(二) 广义文化的结构层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

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

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文概资料

文概资料

名词解释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折中主义: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有具有意识形态的文学概念可以称为折中主义。

如历史文学,科普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身后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创作动机: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回忆、想象、感情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陌生化:与变形有联系,她们都是使溪涧事物换一种样式出来,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有鲜明的独特性又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情感把握:文学创作中的情感要以“善”为价值追求,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利他的价值取向,做到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相统一。

形式创造:就是追求美的创造,使文学达到形式上的升华,表现出文学的形式美。

具体表现在,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话和化丑为美与美丽地描写悲哀。

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18世纪以后,开始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时期;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中国文化概论资料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资料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资料汇总1.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4.文化内涵是指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但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可以属于文化范畴。

5.文化现象是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思潮: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政策是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9.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0.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1.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应从两方面认识:一、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二、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14.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6.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是:答:一、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二、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三、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四、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完整版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完整版

0321 - 中国文化概论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的规定和对策原则。

2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即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文化内涵:一些不属于狭义的文化事物中所具有的人为精神属性的表现5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文化思潮。

6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所反映了商人凡事必卜的习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和陕西周原。

7仰韶文化:指公元前5000-前3000年,因最早的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8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9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会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10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为文化观念。

11文化政策: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的对策原则。

12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独立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且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的文化。

13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4传统文化:这里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6“天下”观念: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天下统一。

17地缘: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一、填空1、周公制礼作乐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等等。

2、分封制度的具体内容,古代文献称之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

3、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宗教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5、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6、《诗》、《书》、《礼》、《易》、《春秋》,亦一变而为儒家独奉的经典并被正式尊为“五经”。

到了东汉,又增加《孝经》、《论语》,合称为“七经”。

7、玄学是魏晋时期崛起的一股新的文化思潮。

8、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9、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10、明清文化专制的突出表现是文字狱盛行。

11、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2、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13、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首推十进位值制。

14、《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15、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物。

16、张陵创立了道派。

1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二、名词解释1、嫡长子继承制古代统治者实行一夫多妻制,多妻中有一个正妻,即“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

按照周制,最高统治者称天子,统治天下的土地和臣民,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

至于这位嫡长子贤与不肖,不在考虑之内。

如果嫡妻无子,就只能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至于被立者是否为庶子最年长者,也不在考虑之内。

2、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

由于在原始思维中,类比和联想是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紧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崇拜”。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自己整理比较全面)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自己整理比较全面)

方志时期:竺可桢在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时,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这一时期极为寒冷,成为方志时期。

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

仪器观测期:竺可桢在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时,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其中从公元1900年开始的第四个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因为自此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

地缘: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尽地力之教”:是先秦时期魏国的李悝宣扬的一种对土地深度利用的方法,其由政府督导农民提高单位亩产量,表现出集约经营的特点。

九州:《尚书禹贡》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三公九卿: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

最高权力者称皇帝,表示他的地位与上天同尊。

皇帝之下是所谓的“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的权力各自独立,互不相属,从而保证皇帝决断的大权。

三公之下设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主要有九个部门,在汉代称“九卿孝廉: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孝廉即孝子廉吏,是两汉入仕的正途之一。

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

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的令,长,丞以致州郡一级太守、刺吏,更多的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结合汉魏宫创立的政治制度。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科举制:隋唐时期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

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以参加。

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等六科。

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实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前后程又好,所以特别受士子重视。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之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答复。

文学观念是开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种社会目标效劳。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假设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表达的理解。

11、经历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历。

所谓体验是经历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局部。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2)从《尚书·洪范》到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殷周时期,与阴阳观念同时流行的还有五 行思想。五行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 篇:
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求久”观念应运 而生。反映在民间心态中,便是对用具追求“经 久耐用”,对统治方式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祈 求延绵永远。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结构 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以血缘宗法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宗法制度 专制制度
1.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 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 义务的法则。
经济多元融合与民族多元融合是一个主题的 两个侧面。在中国,一般来说,汉族是农耕的主 体,少数民族是游牧的主体,农耕与游牧的交流, 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 采的中华文化。
在经济多元融合和民族多元融合的大背景下, 才有文化的多元会通,形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 “会通之学”的特色。儒学、道教、中国化佛教 的形成发展都是如此。
2、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相交融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构成了中国古代 经济的主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也构成了中国 古代文明的主体。
正是农耕与游牧的互通,互补,促进了农耕 人与游牧人的相互交流。
中国的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类决非自我封 闭的系统,而是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 互市等等途径,彼此交流,互相融合。
(2)分封制度
西周分封制度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 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实 行的,从宗统上说,周天子是天下大宗,族权与 政权互为表里,宗族与国家一体同构。
(3)宗庙制度
上古时代,社会上最重要的有两件大事,一 是奉祀祖宗,二是征伐不臣。

中国文化概论小结

中国文化概论小结

1.文化的内涵: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文化范畴中的几组概念:物质文化:人在从事以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为目的的实践过程中所创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工具等)。

物质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体现这种能力的科学与技术等。

精神文化: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或塑造自我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创造,既包括文化心理、文化思潮、社会意识形态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

如文字、语言、宗教、哲学、音乐、绘画、书法、风俗、制度等。

广义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也被称为“大文化”,诸如认识的、规范的、艺术的、器用的、社会的等方面。

狭义文化: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也被称为“小文化”。

3.关于文化结构,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

4.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疆域:疆域辽阔,基本趋势逐渐扩大政区:分级管理,二级制和三级制交替出现民族:“多元一体”人口:人口众多,持续增加,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迁徙频繁、规模大地形、地貌:复杂多态;地势西高东低;四周拥有相对封闭的天然阻隔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气候强;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气候总体比较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波动和变迁。

5.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影响(1)地理环境决定了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农业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

(从疆域、气候、地貌、人口等方面看)(2)农业区的扩大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和传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3)地理位置上的阻隔机制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首先,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华夏中心主义的心理定势,其次,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保护反应机制”,使中国文化具有超常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文化概论-2024鲜版

中国文化概论-2024鲜版

使用规范
遵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汉语通 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规范标准, 注意避免使用生僻字和异体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等。
2024/3/27
12
03
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hapter
2024/3/27
13
儒家思想体系及其影响
2024/3/27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仁、义、礼、智、信等。
经典剧目欣赏
各剧种都有其经典剧目,如京剧《穆 桂英挂帅》、豫剧《花木兰》、越剧 《红楼梦》等。
21
传统美术创作理念和代表作品
传统美术创作理念
注重意境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追求笔墨的韵味和画面的诗意。
代表作品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丰富多样,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
天文图谱与星表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编制了多种天文图谱和星表,如《石氏 星表》、《步天歌》等,为天文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26
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及治疗方法探讨
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 基础,构建了独特的医 学理论体系,包括脏腑 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 说、诊法治则学说等。
2024/3/27
中药与方剂
地域性
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文化在饮食、建筑、 艺术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
民族性
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各民族的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包容性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形成独 特的文化景观。
5
历史传承与发展脉络
历史传承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自古至今,文化传承从未中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概况 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况 复习资料

Chapter 1The Origin of Chinese Culture文化词汇Confucian philosophy 儒家哲学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the descendants of Y an and Huang 炎黄子孙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春秋战国时期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porcelain 瓷器三皇五帝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Gregorian calendar/ solar calendar格里高利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即公历lunar calendar阴历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二十四节气Chinese Zodiac生肖Chinese Culture---Past and PresentChinese history began with two legendary figures—Emperor Huang and Emperor Yan, who, together with their tribes, inhabited the drainage area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中游)of the Yellow River. By the time of Xia Dynasty, after centuries of living side by side, these two tribes had gradually merged into(合并,融合)one. Consequently, the Chinese people usually call themselves “the descendants of Yan and Huang”.People at that time believed that the land they lived on was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nd called their state the "Middle Kingdom"(中国), thus giving China its country name.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recorded not only in history books and documents, but also in archeological records(考古记载), such as ancient city walls, palaces(宫殿), temples(寺庙), pagodas(宝塔), and grottos(洞窟); artifacts(史前古器物), such as bronze objects, weapons, bronze mirrors, coins, jade and pottery objects, and curios; and folk culture, including song and dance, embroidery(刺绣), cuisine(烹饪), clothing, tea ceremonies, drinking games, lanterns, riddles, martial arts(武术), chess and kites. With a continuous history of 5,000 years, it has undergone frequent transformations to produce a rich and vital cultural heritage.In the modern day, with the rise of western economic and military power beginning in the mid-19th century, Western system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have gained adherents in China. Indeed, within today’s globalized environment, modern cultures interact and cooperate increasingly more with each other. China’s culture of the future will most likely reflect this cross-cultural dimension. Thus, obtaining a solid understa nding of China’s culture of the past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embrace all that the culture has to offer to the world.The Appellation of ChinaChina is the appellation of our country given by foreigners. The porcelain china is the transliteration of the place name Changnan(昌南), which was the old name for Jingdezhen(景德镇). The porcelain made in Changnan was smooth and bright, and earned another name of artificial jade. It became famous both home and abroad and was exported to Europe in large quantities.As time passed, people in Europe forgot the meaning of Changnan and switche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porcelain of the word “china” to the place of its origin.The Alternative Names of China⏹Chixian, Shenzhou(赤县、神州)⏹Jiuzhou (九州)⏹Hua ( 华)⏹Huaxia(华夏)⏹Zhonghua(中华)⏹Hainei(海内)Chinese MythologyChinese Mythology is a collection of cultural history, folktales(民间故事), and religion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in oral or written form. Chinese mythology is similar to modern religion in that they both believe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kind and a higher power.Historians have conjectured(推测)that Chinese mythology began in 12th century BC (close to the time of the Trojan War 特洛伊战争). The myths and legends were passed down in oral form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before being written down in early book such as Shui Jing Zhu and Shan Hai Jing.The classification of myth神话的分类Creation myth 创世神话:Nvwa Created Man(女娲造人)Hero myth 英雄神话:Houyi Shooting the Sun(后羿射日)War myth 战争神话:Yellow Emperor Tackled Human-God(黄帝擒蚩尤)Cultural Mosaic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The standard Gregorian calendar is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the solar calendar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lso known as the Jiazi calendar, counts the years in sixty-year cycles by combining two series of numbers---the 10 Heavenly Stems and 12 Earthly Branches.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ar year is divided into twenty-four solar term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on the ecliptic in relationship to the earth. The solar terms designate agricultural periods, and can predict changing season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weather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year. They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Changes in the four seasons are determined by eight solar terms: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秋分( the Autumnal Equinox),立冬( the Beginning of Winter),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re indicated by five solar terms:小暑Slight Heat ,大暑Great Heat ,处暑the Limit of Heat ,小寒Slight Cold ,大寒Great ColdChanging weather conditions are indicated by seven solar terms:雨水Rain Water ,谷雨Grain Rain ,白露White Dew ,寒露Cold Dew,霜降Frost's Descent ,小雪Slight Snow ,大雪Great Snow .Recurring natural phenomena are indicated by four solar terms:惊蛰the Waking of Insects ,清明Pure Brightness ,小满Grain Full,芒种Grain in EarChinese ZodiacIn ancient times, our ancestors counted the years with 10 heavenly stems and 12 earthly branches. Although this was scientific, most people were illiterate and could not memorize or calculate easily. Thus the animals that influenced people's lives were chosen to symbolize the terrestrial branches: the rat, ox, tiger, rabbit, dragon, snake, horse, sheep, monkey , rooster, dog and pig.Chapter 2 Culinary Culture文化词汇culinary厨房的,烹饪的;烹调用的cuisine烹饪,烹调法;菜肴main food主食,主粮(staple food )Fire temperature火候food tonic 食补“Food is the first necessity of the people”(“民以食为天。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精简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精简版

广义的文化答案:广义的“文化”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因此,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

这里我们把各种关于文化的广义定义综合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个定义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狭义的文化答案: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这个定义也要把握三个要点:(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激情为基础。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是一个统——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这种因别文化之所以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而不是备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民族有聚散,但文化由民族共同体诸要 素组成,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1、有一个共同源头;
2、历史上相互渗透,有多元一体的格局;
3、汉民族文化起主导作用。
中国文化是由各地域文化组成的:
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 台湾文化、西域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 燕赵文化、三秦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 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 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 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解释。
(1)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历史上蒙古和满 族统治过中国。出:月氏族;入:朝鲜族、 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
(2)汉族前身是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和 核心。汉族与非汉族不是绝对的 ;
(3)在巩固和开发边疆方面,少数民族做出了 特别重要的贡献。藏族(前身是吐蕃)在青 藏高原;西域诸族和维吾尔族在新疆,蒙古 族在内蒙古,契丹、女真和满族在东北,高 山族在台湾。
目前的文化遗址与文物保护:
中国目前发现古遗址95086处,其中新石 器时代至周代的最多,古墓葬达66360处, 化石类1571处。
中国文物藏品达1000多万件,国家一级 文物达10万余件,全国县级以上文物保 护单位5万处以上,建有各种博物馆已 2000座。
三、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和 方法
现实意义: 其一,认识民族自身;其二,认识当前 国情;其三,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学习方法: 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典籍研习 与社会考察相结合;批判继承与开拓创 新相结合。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1、什么是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2、广义文化:一切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狭义文化: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3、文化构成及分类两分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4、中国文化: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在中国版图内创造的文化,又叫中华文化、华夏文化。

中华:“中”意谓居四方之中。

“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5、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6、三皇:伏羲、女娲、神农或者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7、上古文化分布: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8、周人文化分为宗法制、礼制(1)礼制: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2)周人之“礼”,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

其形式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礼的内容,一是“亲亲”,二是“尊尊”。

外在形式:五礼,(1)吉礼: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之礼。

包括祭天、祭地、祭社稷、祭宗庙、封禅。

(2)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贺庆之礼。

(3)凶礼:吊慰、家国忧患的礼仪活动。

包括丧礼、荒礼、吊礼、会礼、恤礼。

(4)宾礼(5)军礼内在核心:宗法制度。

(3)宗法制度: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分封制③宗庙祭祀制。

礼制的原则: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9、诸子百家各学派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学派特征:以“仁”为学说核心,以“礼”为外在行为规范。

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学派特征: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主张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文概复习资料

文概复习资料

⽂概复习资料第九章⽂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学作品的类型是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式;体裁是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学作品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征(⼀)现实型⽂学是⼀种侧重以写实的⽅式再现客观现实的⽂学形态。

基本特征:1、再现性: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镜⼦说”突出表现了这⼀特点。

2、逼真性:以写实的⽅法,按⽣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进⾏精细逼真的描绘。

(⼆)理想型⽂学是⼀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式表现主观理想的⽂学形态。

基本特征:1、表现性: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2、虚幻性:运⽤夸张、变形、虚构的⽅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三)象征形⽂学是⼀种侧重以暗⽰的⽅式寄寓审美意蕴的⽂学形态。

基本特征:1、暗⽰性: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是象征型⽂学寄寓意蕴的⽅式。

2、朦胧性: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说是⼀种侧重刻画⼈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学样式。

其基本特征是:深⼊细致的⼈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2、剧本是⼀种侧重以⼈物台词为⼿段、集中反映⽭盾冲突的⽂学体裁。

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还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其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活;集中地表现⽭盾冲突;以⼈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散⽂⼴义的散⽂是包括诗歌以外的⼀切⽂学作品。

⽂学意义上的散⽂是与诗歌、⼩说、剧本等并列的⼀种⽂学样式,包括抒情散⽂、叙事散⽂、杂⽂、游记等。

⽂学散⽂是⼀种题材⼴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学体裁。

主要特征是:题材⼴泛多样;结构⾃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第⼗章⽂学作品的⽂本层次和⽂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学作品的⽂本层次“⽂本”:由作者写成⽽有待于阅读的单个⽂学作品本⾝。

⽂本具有由表及⾥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中西作品⽂本层次论的⽐较:1、庄⼦“⾔不尽意”说(《庄⼦·天道》)2、王弼“⾔、象、意”⽂本构成观(《周易略例·明象》)3、桐城派“粗”、“精”说(刘⼤櫆、姚鼐)4、⿊格尔“意蕴”说(《美学》)5、英伽登“五个层⾯”说(《⽂学的艺术作品》):①声⾳层⾯(语⾳);②意义单元的组合层⾯(句法结构);③⼩说家的“世界”(事物、⼈物、背景)——内容、材料;④“观点”层⾯(⽂本中的“世界”)——主题;⑤“形⽽上性质”的层⾯(特性、美感)——内蕴、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化:指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于自然和社会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一切活动)。

广义: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利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客体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狭义:特指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

一是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二是,中国文化根深叶茂,有着异乎寻常的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把选官和教育相结合。

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选拔、使用的社会性管理制度。

科举制有隋朝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

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民俗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类型和价值观念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

体现在衣饰、饮食、节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民俗文化。

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2)时代性(3)民族性(4)地域性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源流和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1.多态的地形、地貌2.多样的气候环境3.辽阔的地域4.多民族的融合(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2)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交融(一枝独秀、自成一体、具有很长的生命力(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1.社会政治环境特征(1)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2)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宗法: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系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基本概念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活动:文学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

从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 文学理论的性质【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任务: 世界 (文学四要素) 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规律。

M 。

H 。

艾布拉姆斯 2.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作品 《镜与灯》 3。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

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读者 作家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应有品格】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其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也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价值取向:民主的: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归依;科学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现代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文学理论的形态【形态多样化依据】文学活动过程分类两种文学哲学: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反映论视角(马克思主义) / 表现论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心里转换过程,带有特殊的心理行为.(比兴、虚静、神思、滋味、物感、象外、妙悟、童心、性灵、神韵、意境、出入;移情、心理距离、直觉、审美态度、无意识升华、投射)文学符号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个符号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文化”理解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法国人类学家穆勒来埃尔认为:文化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生活以及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种种进步与成绩。

换言之,就是人类入世以来所有的努力与结果。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维斯拉认为:历史以及社会科学,把所有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称作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认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

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么简陋,总有一种文化。

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第二个层次:精神文化主张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我国学者多注意到了文化含义的广狭之分,认为广义的文化应该包括物质、制度、精神心理等所有范畴,狭义的文化则应指精神文化的创造与成果。

英国学者泰勒的文化定义就倾向于精神方面的界说。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和基本结构(一)物质生产文化物质生产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物质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成果,它们当中也凝聚了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精神因素,但主要显示物的实体性质,它在物质生产领域内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观化程度。

物质生产文化主要包括: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的现实生产力和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的消费资料。

(二)制度行为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构成人类的制度行为文化。

制度行为文化包含两个层次,在上的层面为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的长期运行又形成在下的民俗民风文化,即行为文化,所谓“在上为礼,在下为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法再现现实生活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

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

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应是“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

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世界的文学形态。

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

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

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性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

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

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4.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等。

5.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深入细致地人物刻画,二是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三是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小说可分为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小说、自由小说等。

6.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有三: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剧本从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类,从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戏曲、多幕剧、独幕剧等。

7.散文: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灵活自由,抒写真实感受。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

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即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9.诗的音乐性:诗是最强调音乐性的。

诗的音乐性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

节奏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地变化。

安排停顿和音调搭配是形成节奏的两个重要手段。

如果停顿次数均匀,就会形成鲜明节奏;有规律地搭配平声(阴平、阳平)与仄声(上声、去声、入声)便形成起伏交替的节奏。

韵律即和声押韵的规律,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

韵律包括头韵、腹韵和脚韵。

韵律可以加强节奏感。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从逻辑上对文学类型进行的总体划分,它适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则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形态。

它们有特定的历史内涵,不能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概念来指称所有历史时期的文学类型。

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

近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使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形态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成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它们较完全地体现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类型特征。

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1)现实型文学侧重再现客观现实,理想型文学侧重表现主观理想,而象征型文学侧重寄寓某种审美意蕴。

这种意蕴或侧重客观,或侧重主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象、个别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性。

(2)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

再现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式间接地传达某种观念、意味。

(3)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是相对明确的,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多义、含蓄的。

(4)现实型文学侧重从现实中取材、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强调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中取材,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象征型文学则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这些形象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某些因素,是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的多向演变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1)主观性。

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摹仿、再现客观现实,追求个人主观情感不受任何限制的充分表现,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化的、梦幻的现实。

(2)假定性。

它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

作品中充满非常态的变形形象、极度的夸张、朦胧的象征和荒诞的情节等。

4、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从诗的基本特征可见,它不便于像小说等体裁那样通过较详尽的描写,较长的篇幅去再现客观生活面貌,但它那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想象、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抒发主观情感。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散文与报告文学都要求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表现内容,不像小说、戏剧那样可以虚构,但二者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特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侧重真实的事件。

其叙事成分、记人成分大大多于抒情与议论。

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形象描述是其突出特征。

散文的真实性更侧重于真实的感受。

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对这些事、景、人的真切情感。

作品重在创造一种抒情气氛。

直接的抒情器和议论占有极大比重。

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相对于诗、散文等文学体裁,小说与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二者有不同之处: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

它那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特定的舞台时空限制,要求剧本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单纯的情节,将生活内容概括、浓缩地加以反映,并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增强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效果。

第十章1、典型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特征化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意境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话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话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

普通话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话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文学话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又称“陌生化”。

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

所谓“自动化”语言,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话语。

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于是人人都用,司空见惯,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

文学话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话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话语,这种话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文学话语的一大特色。

但阻拒性话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倒好处。

2、举例说明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举例时最好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必须从中谈出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

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

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

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

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

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

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

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

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的一面。

文学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也就在这个基础上统一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