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doc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讲解法:教师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4.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如剪纸、飞机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对称轴是将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轴对称现象教案设计
5.1 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定义,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课堂引入】图片欣赏:1.剪纸艺术2.脸谱艺术【问题】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它们有什么特征?探究新知【教师提问】请你想一想:将下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答: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都能完全重合.【教师提问】我们能不能给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图形起一个名称呢?【思考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示例展示】观察图中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它的对称轴.解:第一、二、三、五、六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如图.【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看能否找到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折叠,使它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教师提问】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教师提问】我们能不能给具有这样特征的一组图案起一个名称呢?【思考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对于两个平面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示例展示】图中有阴影的三角形与哪些三角形成轴对称?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共有几条对称轴?解:图中有阴影的三角形与三角形1、3成轴对称.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共有2条对称轴.【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的关系.课堂练习1.在下列四个标志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2.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 A .2条 B .4条 C .6条 D.8条 3.如图,成轴对称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下列各图是由我们熟悉的一些基本数学图形组成的,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 是 (填序号).5. 观察图中的各种图形,说明哪些图形一左一右放在一起可形成轴对称图形.参考答案1. B2.B3.A4.①②③④5.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1)和(6),(2)和(4),(9)和(10)一左一右放在一起能形成轴对称图形.课堂小结两个全等图形的特殊的位置教材习题5.1第1,2,3,4题板书设计1 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的相关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于两个平面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3.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的关系.。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后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是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图形认识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轴对称现象。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来展示轴对称的性质。
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分析和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更多的轴对称现象,并尝试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解释。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轴对称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轴对称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轴对称现象,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对图形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轴对称的定义,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定义,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轴对称的道具,如卡片,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纸,建筑设计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对称性。
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片都具有对称性。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线段,矩形等,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图形在折叠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才能称为轴对称图形?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019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 教案【推荐】.doc
5.1 轴对称现象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重点)
3.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难点)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面的图片:
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谈谈你的感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
【类型一】轴对称图形的识别
下列体育运动标志中,从图案看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得(1)(2)(4)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3)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要确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类型二】判断对称轴的条数
()
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
C.长方形D.圆
解析:A.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B.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C.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D.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轴对称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
探究点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如图所示,哪一组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意义,经过翻折,看两个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若能重合,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解:(4)(5)(6).
方法总结:动手操作或结合轴对称的概念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尝试完成一个动态的折叠过程,从而得到结论.
三、板书设计
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对称轴
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5.1轴对称现象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下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的引入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课件等。
2.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的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折叠纸片,让学生观察折叠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对应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可以结合图形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练习和提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轴对称。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探究、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来认识、提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培养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和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认识对称轴是直线,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图形激趣l.演示具有各类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剪纸、枫叶、蝴蝶、乒乓球拍、图标、部分字母等图片或实物。
问:(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你能将图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师生共同得出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再演示其它字母或图形,分析其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加深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二、活动棵究,分层推进1.试一试全班学生各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请四位学生上黑板画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提醒: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寻找对称轴既可以利用图形直观求得,也可利用折叠方式进行验证。
2.做一做(1)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如图7-1所示的图案。
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要求人人动手,与同桌合作交流。
)(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章5.1《轴对称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章5.1《轴对称现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轴对称现象,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轴对称现象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更复杂几何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几何基础,他们对图形的认知不再陌生。
但是,对于轴对称现象,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其理解。
2.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轴对称的概念。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如剪刀、纸张等。
2.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实物和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如剪刀、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判断一些给定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轴对称的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轴对称现象,如剪刀、飞机模型等;陌生的是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这些现象。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他们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图片,如剪刀、飞机模型等。
2.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示例,如正方形、矩形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刀、飞机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还能想到其他类似的物体吗?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示例,如正方形、矩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被称为轴对称图形?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画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 轴对称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5.1 轴对称现象》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几何图形的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
但是,对于轴对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物模型和图片。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轴对称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张纸牌,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折叠使得纸牌的两面重合。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呈现轴对称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轴对称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例如,让学生拿出一张纸,通过折叠和剪切,创造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轴对称的图片和实例。
3.学习材料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对称?对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现象,并解释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内容包括判断轴对称现象、找出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
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1《轴对称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章5.1《轴对称现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5.1 轴对称现象》。
轴对称现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几何图形变换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对称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抽象的轴对称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如剪刀、纸张等。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轴对称的实例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实物,如剪刀、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它们都是轴对称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轴对称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实例,如蝴蝶、飞机等,让学生观察和判断。
提问:这些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对称轴。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及运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片,如剪纸、蝴蝶、树叶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文字。
3.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对称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并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证明它们的轴对称性。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轴对称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2.注重直观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定义和性质。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进行合作探究。
2.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6.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剪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观察其中是否存在轴对称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轴对称现象,如建筑、衣物设计等,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兴趣。
3.提出问题:“什么是轴对称现象?它有哪些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新知
1.给出轴对称现象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
2.培养学生运用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轴对称现象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折叠纸片来观察轴对称图形。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讲解轴对称性质时,可通过具体图形让学生观察并验证对称轴上的点与对应点的关系,强调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这一核心内容。
2.教学难点
-轴对称性质的推导: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来理解轴对称性质,推导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轴对称图形的绘制:对于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可能难以准确绘制出对称轴和图形的另一半。
另外,我觉得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加入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子,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是指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它是研究图形对称性质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设计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剪纸等实际操作,展示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5.1轴对称现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5.1轴对称现象教案新版北师
大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
2.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三角板,练习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这些图形同学们熟悉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二、新课
请你想一想:将上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我们能不能给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图形起一个名称呢?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 of symmertry).
观察图5-2中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做一做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如图5-3所示的图形,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得到其他的轴对称图形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议一议
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对于两个平面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三、习题
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拓展
哪一面镜子里是他的像?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它的对称轴分成的两部分看做是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