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1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八下历史第一课知识框架:
一、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发展
1.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
2.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兴起
3. 文明的扩散和交流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
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
2.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法律制度
3.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贡献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2. 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3.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
四、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
1. 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的形成
2. 孔雀王朝的兴起和印度教的发展
3. 印度古代文学和科学的成就
五、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
1.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2. 西非的古代国家和贸易网络
3. 斯瓦希里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六、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
1. 奥尔梅克文明和玛雅文明
2. 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3. 美洲古代文明的科技和农业成就
七、历史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 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八下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八下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知识1城乡改革不断深入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后城市开始2、改革开始:⑴时间:1978年底⑵标志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⑶地方:安徽、四川地区3、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中国的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在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直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近1/4的生产队社员的收入在50元以下,有1亿多人口粮不足。

5、人民公社解体于1983年。

6、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7、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评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力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原因:⑴城乡经济交流日渐频繁⑵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⑶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意义(作用):⑴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⑵有利于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⑶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农村改革的方向:⑴城乡经济交流日渐频繁;⑵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内容⑴1978年10月—1984年10月(第一阶段)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⑵1984年10月—1993年(第二阶段)内容: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⑶1993年至今(第三阶段)内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新中国的成立一、八年级下册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78—至今)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立新中国的筹备会议):1、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选举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时间: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5、新中国成立的感想(启示):①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党、爱军、爱国。

③要努力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将中国建设成为美好富强的国家。

四、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一、抗美援朝战争:1、时间:1950——1953年2、原因:(1)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干涉了中国内政(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历史下全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全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全册知识点在八年级历史下册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全册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中国现代化的进程1.鸦片战争及其导致的中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封闭和落后,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的到来。

这场战争的发生,除了各种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国自身的弱点和后来中国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2.百年农民战争与代表性人物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再到辛亥革命,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农民战争。

王安石改革、洪秀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都是一些代表性的农民起义。

其中,代表性人物有洪秀全、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和李秀成、义和团运动的张宗昌等。

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是近代中国的重大特点。

这些改革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新政等。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1.科举制度与士人文化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象征之一,是封建文化在中国传承的重要方式。

科举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机制和文化精神的表达。

2.思想解放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首个独立倾向,是追求进步和发展的思潮。

在这个重要的时期,诸如胡适、鲁迅、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革命导致了国家体制的多次变革。

这次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国际局势。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先在中国传播开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影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

3.中国革命的历史性地位和胜利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胜利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总结八年级历史下全册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众多方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二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事件,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4.南京大屠杀:日本在南京犯下严重罪行,杀害大量无辜平民。

5.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破袭作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二、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三、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抗美援朝:中国为支援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最终取得胜利。

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起步。

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五、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明清时期海外贸易1.大航海时代:16世纪欧洲国家探险热潮,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为主要代表国家。

2.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船队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红海、波斯湾、印度洋和非洲东岸,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贸易。

3.清朝时期:康熙、乾隆年间采取海禁政策,只允许舟船前往台湾、琉球和东南亚岛屿,对我国与世界的交往造成了限制。

二、甲午战争与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战争。

中国清朝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大日本帝国因朝鲜半岛问题发生冲突,最终中国失败。

2.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府意识到需要改革现代化,慈禧太后颁布《戊戌变法》,试图对清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革,但因受到保守派反对而失败。

3.中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中华民国领导人蒋介石与日本帝国政府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全面战争爆发。

中国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运动1.五四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以反对《巴黎和约》为契机,学生群体和知识分子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民主自由等权利。

2.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成立于20世纪初。

蒋介石是该党的领袖,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五卅运动:发生在1925年,是上世纪初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重大事件。

上海纱厂工人因工资问题罢工,蒋介石政府动用军队镇压,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工人的各种要求。

四、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遭遇困境后采取的一次大规模行动。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红军徒步行军万里,逃离敌人追击,最终到达陕西闽西地区,这对中国革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历史八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历史八下全册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商周时期的中国
1. 商周时期的产生和结束;
2.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世袭制和封建制度;
3. 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如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
4. 商周时期的文化特点,如甲骨文的出现和周礼的建立。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状态,如分封制的确立和诸侯争霸的局面;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如农业的繁荣和货币的出现;
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如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孔孟之道的传承。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中国
1.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制度;
2. 秦汉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冶铁术和造纸术的发明;
4.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儒学的复兴和汉字的标准化。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局势,如三国鼎立和北方族群入侵;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态,如农业的萧条和手工业的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如佛教的传入和石刻艺术的繁盛;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渔网绳计和太阳历的改革。

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的中国
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的建立和道教的影响;
2. 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如农业的发展和外贸的繁荣;
3. 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如诗词的繁荣和绘画的创新;
4. 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印刷术的发明和火药的应用。

概括起来,历史八下全册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起因: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奥匈帝国继承人被刺杀一事引发战争
- 战争进程:开始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来变成了同盟国和三国同盟双方对抗的全面战争
- 结果:同盟国战胜,奥匈帝国、德国、俄国帝国解体,列强重新划分了殖民地
2. 俄国十月革命
- 背景:一战期间,俄国内忧外患,国内经济困难,民众不满
- 革命过程:1917年2月沙皇被迫退位,临时政府继承政权。

10月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
- 影响: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国家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
3. 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 起因:1929年股市崩盘,银行资金链断裂,工厂倒闭,失业人口激增
- 发展:政府实施"新政"干预经济,但危机反复,直至二战结束才步入复苏
- 影响:引起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政府开始加强管理经济
4. 日本军国主义
- 兴起:日本在一战后加入列强,民族主义高涨,对外扩张
- 发展:侵华到制造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并与美国等国结盟对抗
- 结果:在二战中被同盟国打败,臣服于美国主导的新秩序
5. 法西斯主义
- 代表人物:墨索里尼、希特勒
- 主张:极端的民族主义、排斥他国移民,建立独裁专制的政权
- 危害:操纵民族仇恨,发动侵略战争,大屠杀犹太人等少数群体,造成人类浩劫
6.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原因:法西斯国家德意日的扩张与霸权主义,列强无法平息危机
- 经过: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战火燃遍全球,形成轴心国与同盟国对抗
- 结果: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同盟国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战后新秩序
这次总结概括了八年级下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复习和查漏补缺。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笔记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笔记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笔记第一章:晚清政治与社会1. 清朝政治体制演变1.1 清朝建立与入主中原-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顺利完成政权转移的角度看,清朝统治中国具有一定合法性。

-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巩固政权,采取了多种手段,如:- 与结盟的少数民族联姻,形成利益共同体。

- 高举科举制度,吸收汉族精英,推行儒家文化。

1.2 清朝政治制度运作- 大顺制度:两个大臣组成一个机构,互相制衡,主要是满洲和汉族的控制权。

如:内务府、外务府、兵部、户部等。

- 八旗制度:把满洲人分为八个旗;旗人享有特权,有军务和经济特权。

在全国各地进行屯田,加强军事力量。

2. 社会问题与变动2.1 农民起义- 对清朝压迫、剥削的反抗表现为各种农民起义。

- 如“太平天国运动”、“南社”运动等都是极其重要的农民起义。

2.2 社会阶层变动- 清朝初期,满洲人权贵,享有特权。

- 渐渐地,由于与汉族联姻,汉族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满洲人统治地位逐渐衰退。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崩溃与民主思潮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1 鸦片战争爆发背景- 中国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加剧,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 英国以贸易失衡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1.2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切开中国的国土,失去领土与主权。

- 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 赔偿巨额赔款,使农民沦为债奴。

2. 各种思潮与改革尝试2.1 维新运动与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旨在借鉴西方文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 百日维新是其中的一次重要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方案,如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等。

2.2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民主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人们渴望民主自由,反对不平等条约。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笔记概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如下:一、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概况,如夏朝的建立者、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分封制等。

2. 春秋战国时期:熟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3. 秦汉时期: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汉昭帝时期的盐铁官营等。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三国的历史背景、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熟悉晋朝的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

5.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了解隋朝的统一、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安史之乱等,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

6. 宋元明清时期:了解北宋的建立、南宋的抗金、元朝的蒙古帝国、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满族入关等。

二、世界古代历史1. 古埃及文明: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金字塔、法老等。

2. 古希腊文明: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军事制度等。

3. 古罗马文明:了解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凯撒、奥古斯都等。

4. 中世纪欧洲:了解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传播、十字军东征等。

5. 阿拉伯帝国: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科学文化成就等。

三、世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2. 宗教改革:了解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

3. 殖民扩张:了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的海外扩张。

4.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代表人物如瓦特、富尔顿等。

5. 法国大革命: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6. 美国独立战争: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9. 俄国十月革命: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Ⅰ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1. 一、中国的古代文明(1)古代文明的特点古代文明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它以自然为中心,郁郁葱葱的水陆环境,温暖的气候,丰饶的土壤,使当地的人民发展起了农耕文明。

古代文明的最大特点是:文化优势,古代发明很多技术,这些技术带给人们质的飞跃。

(2)中国文明史中国文明史,也就是中国历史发展史,夕•超•百•年,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以肃宗统一全国,形成封建帝国。

从此,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一种社会历史文明,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此开启,这一纪元被称为夏朝。

此后,便出现了文王、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持续了几千年,文化发展也到达了鼎盛时期,昭示着中华伟大文明的强盛,也留下了无尽的历史财富。

2. 二、古代发明(1)船船是由木板拼而成,内有舱室,乘船可以乘风破浪收获更大的丰富。

古人用船跨越江河,从而将各地民族联系起来,增进了民众的交流交往,中国航海历史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2)印刷印刷术是一种古老的技术,纸上的文字是用墨汁涂在特殊的凸版上,然后以抹布均匀的压至纸张上,使之浮雕出来。

秦始皇时,发明了木版草书,这种方法使文学作品可以以墨水字图像来发表。

3. 三、近代史(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也称为“中国大革命“,1911年10月10日,孙小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满清统治,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向了解放与民主的道路,加快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2)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国进入了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民国以辛亥革命为分界,包括清末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多元文化、科技进步、著名领袖诞生以及国家发生很多变革等过程,成为了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展画面。

历史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历史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历史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历史八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如下:1. 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分为南朝宋、南齐、南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八个朝代。

这个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但也存在政治动荡和民族融合等问题。

2.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强大的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炀帝杨广修建了大运河,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辉煌的朝代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唐朝还积极举办外交活动,与边境各民族保持着友好关系。

4. 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中央集权强化,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就。

南宋时期,亡于金朝南下侵略。

宋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相对发达,出现了许多技术进步和商业繁荣。

5. 辽、西夏、金的兴起与发展:辽、西夏、金是宋朝时期的三个重要的北方民族政权。

辽朝的兴起对北方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夏和金朝则是辽朝后继者,与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

6. 元朝(1279年-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

元朝对中国实行了“蒙古平度”。

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统治政策、土地政策和文化政策等。

7. 明朝(1368年-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元朝灭亡后的统一政权。

在明朝的统治期间,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就。

不过,明朝后期,政权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国家逐渐衰落。

8. 清朝(1644年-1912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有关,由满洲族建立。

清朝初期保留了明朝的很多制度,但逐渐衰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控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1.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流程•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异域政权与文化交流1. 元朝政权•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元朝政治制度•元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 明朝政权•明朝的建立和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3. 明朝与外族文化交流•明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明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明朝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1. 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兴起2. 封建政治的演变•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封建政治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政治的危机和衰落3. 封建文化的演变•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封建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文化的危机和衰落四、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抗争1. 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间和事件•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2. 独立自主的奋斗•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基本实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争和革命3.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国共内战的发展和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唐朝始立和盛世的特征•唐朝始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唐朝的治安、军事和外交•唐朝的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活动•唐朝文化的发展和特点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影响•唐朝的文学和艺术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唐末的政治动乱和瓦解•宦官专权和安史之乱•唐朝的瓦解和后果第二章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宋朝始立和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宋朝始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宋太祖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影响•宋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宋朝的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活动•宋朝的社会变革和科技成就宋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影响•宋朝的文学和艺术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宋朝中后期的政治和外来侵入•宋朝中后期的政治制度和主要问题•金朝和元朝对宋朝的侵略和统治第三章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明朝始立和朱元璋的政治革命•明朝始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朱元璋的政治革命和思想影响•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明朝的经济繁荣和海洋探险•明朝的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活动•明朝的海洋探险和贸易明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影响•明朝的文学和艺术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明朝末年的政治危机和灭亡•明朝末年的政治制度和主要问题•清朝的兴起和明朝的灭亡第四章大明王朝的势力和影响大明王朝的历史背景和起源•大明王朝的起源和背景•大明王朝的理论基础和宣传大明王朝的扩张和文化交流•大明王朝的外交战争和领土扩张•大明王朝的文化交流和思想影响大明王朝的繁荣和衰落•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大明王朝的衰落原因和后果结束语本文对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概述,涵盖了唐朝、宋朝、明朝和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适合历史爱好者和初学者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八年级的历史是有很多的知识点的,那么同学们复习好这些知识点没有,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一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容标准】(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

(1)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规定国名、国家的性质。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确定新中国国旗、代国歌、首都;④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3)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 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1)目的: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建立起人民政权,实现祖国统一。

(2)过程:①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②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实现了大陆领土的基本解放,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二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内容标准】(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史实: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展开。

历史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单

历史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单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①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①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28响的含义:象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28年的奋斗历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四、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有:稳定物价、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开始标志: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意义:①彻底废除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目的:解放生产力)二、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1、原因:①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③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的请求。

2、目的:保家卫国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解读第一讲新中国的成立及政权巩固出稿人:耿道路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知识结构:新中国成立成立标志(开国大典的举行)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政权巩固抗美援朝(1950年)土地改革(1950年)一.新中国的成立1.筹建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1)时间:地点:(2)内容a.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

c.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公元纪年方式。

d.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注意政协会议与中央政府委员会议的区别。

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的举行(1)时间:地点:(2)54门礼炮28响的含义:54象征54个民族(五四运动);28象征中共28年的革命历程3.意义:(1)国内:(2)国际:二.新生政权的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2)人物:(3)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1)背景:(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3)司令员:(4)战斗英雄: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口的.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的.(5)结果: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意义: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巩固了新生政权。

(7)中国出兵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出兵前线是为了保家卫国;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8)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中朝军民顽强作战3.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注:土地所有关系发生变化,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改变仍为私有制。

)(3)时间:1950年——1952年底(4)直接目的: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5)意义: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b.农民翻身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c.巩固了新生政权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标志:土地改革的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各有何意义(作用)?1.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为新中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巩固了新生政权。

3.土地改革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b.农民翻身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c.巩固了新生政权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结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工业化迈进经济上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时期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49——1956)政治上:制定1954年宪法: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程:良好开端(1956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探索(1956——1966)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大庆油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十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原因发动(1966年)全面内乱二月抗争(1967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四五运动(1976年)粉碎江青集团一.过渡时期(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一)工业化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制定背景:经济有所恢复,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严重落后。

2.制定目的: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1)重心——发展重工业(2)(3)4.时间:1953——1957年5.完成情况及成就:(1)完成情况:1957年底各项指标一般超额完成。

(2)成就:a.工业方面:鞍钢公司、长春一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

b.交通方面: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建成c.以鞍钢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6.作用:我国从此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7.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1)党的正确领导,制订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3)苏联的帮助(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1.内容: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形式:(1)农业:a.改造原因:分散经营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手工业: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通过赎买的方式实现了和平过渡。

(赎买方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完成情况:1956年底基本完成。

5.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6.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

7.土地改革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不同点:前者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性质不变;后者是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宪法1.制定会议: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5.注意一届人大会议与一届政协会议的区别:一届政协会议1949年9月召开,任务是为成立新中国做准备,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一届人大会议1954年9月召开,任务是制定宪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1956——1966年)(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2.八大取得的重要成果: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4.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时间:1958年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突出强调快)3.评价: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其缺点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三)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左倾错误泛滥的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2.失误原因:(1)对国情分析不够(2)缺乏建设经验(3)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4)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3.教训:(1)要按客观规律办事(2)政策制定要立足于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四)经济调整(1)时间:1961年(2)原因:探索中的严重失误(主要原因)、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经济困难(五)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成就:(1)大庆油田——结束了“洋油”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供给。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2.模范:“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雷锋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1.发动原因:左倾错误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毛泽东对党内、国内形势的错误分析.2.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3.全面内乱局面出现(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刘少奇被开除党籍,迫害致死是党内最大的冤案4.二月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谭震林、陈毅等对文革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

5.粉碎林彪集团1971年9月(九一三事件)6.四五运动1976年7.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1976年10月8.“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9.“文革”教训:(1)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应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2)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某班举办了一次有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研讨课,该班设计了如下问题,请你解答。

(1)写出1953——1957年的三件大事:a.第一个五年计划b.制定1954年宪法c.三大改造的完成(2)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a.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b.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调整:1961年全面调整(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内乱:十年“文化大革命”(4)请写出1953——1976年间我国建设中的主要成就: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共八大后的十年,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e.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中共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请回答:(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

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2)分别简述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和历史意义。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胜利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请你谈谈我国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a.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某中学的几位同学以“建国后我国农村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后,他们得出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请你参与课题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1950年我国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2)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农民踊跃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村,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3)1958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结合上面几次调整你有何认识?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立足国情;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第三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要求对冤假错案平反纠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