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详解
代表人物:斯皮罗 认知灵活性理论 观点:主张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 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的情景采用适当的策略。解释了 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性应用。
结构良好领域
初级知识获得
传统教学
结构不良领域
高级知识获得
随机通达教学
成就目标 能力增长观 自我卷入 能力实体观 任务卷入 自我效能感 期望 行为 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 结果 直接强化 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含义 新旧学习间相互影响
作用
迁移理论
经典理论 形式训练说 训练发展官能 相同元素说 元素决定迁移 概括化理论 强调原则原理
迁移条件与促进 促进 条件 迁移类型 明确教学目标 相似性 效果 正迁移 零迁移 负迁移 原认知结构 注意材料内容 正迁移 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 学习的定势 分析迁移种类 特殊迁移 启发概括总结 范围 一般迁移 逆向迁移 教授认知策略 方向 顺向迁移 善于反馈归因 程度 自迁移 近迁移 远迁移 思维 低通路迁移 高通路迁移 现代迁移理论 符号性图式理论 图式匹配-----决定 表面特性-----影响 结构匹配理论 表征匹配则可产生迁移 结构特征或本质关键 特征的匹配起决定作用 情境性理论 相互作用 环境 个体 动作图式 迁移1 情境1 迁移1 情境2 迁移1 情境3
认知灵活性理论
结构良好领域
初级知识获得
传统教学
结构不良领域
高级知识获得
随机通达教学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应用
生成学习理论
提出者:维特罗克 观点: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 时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 相互作用,主动的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 义。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234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5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
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痛觉、触压觉)种类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感受性的发展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是一种最简单的联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觉6 3()⎧⎪⎨⎪⎩⎧⎨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依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不同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摸知觉种类依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分: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误的知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方向错觉、知觉选择性(客观)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基本特性影响因素:主观知觉有无目的任务⎧⎪⎪⎪⎪⎪⎪⎨⎪⎧⎪⎪⎪⎪⎪⎨⎪⎩⎪⎪⎪⎩⎩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4⎧⎧⎪⎧⎪⎨⎪⎪⎪⎪⎪⎪⎨⎪⎨⎪⎪⎪⎪⎪⎪⎪⎪⎪⎩⎩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品质(主要表现在观察力上):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变与优良观察品质的养成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思维的知觉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观察力的培养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培养从以下几方面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会做观察记录观察后的归纳总结⎪⎪⎪⎪⎪⎪⎪⎪⎪⎪⎪⎪⎪⎪⎩:5⎧⎨⎩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6⎧⎫⎧→⎪⎪⎨⎪⎩⎪⎪⎪→→⎨⎬⎪⎪⎧⎫⎪⎪⎪→→⎨⎬⎪⎪⎪⎭⎩⎭⎩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在作用的过程,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识记分类: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基本过程信息的储存保持(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三环节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再认信息的提取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回忆依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分类、记忆⎧⎪⎪⎨⎪⎪⎩⎧⎪⎨⎪⎩的对象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依据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分类: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依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记忆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分类: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复习的作用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复习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E55555555555F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复习相结合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错误的回忆和再认先快后慢7、遗忘遗忘规律影响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方法、时间、情绪和动机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78 ⎧⎪⎪⎪⎧⎪⎨⎪⎨⎪⎪⎪⎩⎪⎪⎩人类记忆加工的第一个阶段,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特点: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瞬时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图像记忆、声像记忆影响因素:模式识别、注意瞬时记忆的存储:存储容量和存储时间是信息从瞬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特点:时间很短,容量有限8、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编码影响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短时记忆的存储: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有效方法(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特点: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长时记忆系统编码方式:是以意义编码为主(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信息的双重编码长时记忆的编码影响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加工深度长时记忆的存储:原则上分类处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9⎧⎪⎪⎨⎪⎪⎩G55555H影响因素:创造性动机、原型启发和联想、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和艰苦的劳动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依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分类从内容是否新颖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从想象和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和空想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功能:预见、补充、替代功能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再造想象的产生条件为再造、想象⎧⎪⎨⎪⎩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创造动机、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的意义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思想教育重要形式之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途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10⎧⎪⎪⎪⎨⎪⎪⎪⎩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言语是一种活动过程,二者既联系又区别语言的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言语语言的结构: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语言的理解:语音知觉、词汇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文本的理解911⎧⎪⎪⎨⎪⎪⎩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依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分: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词语逻辑思维)依据思维的逻辑形式分: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类型依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集中(求同)思维、分散(求异)思维依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再造性思维(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思维⎧⎪⎨⎪⎩括、系统化与具体化依据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分: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概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依据形成的途径分: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判断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概念的形成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应注意充分利用变式正确运用语言表达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与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从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10⎧⎧⎪⎪⎨⎪⎪⎪⎪⎩⎨⎧⎪⎪⎪⎨⎪⎪⎪⎩⎩情绪概述情绪压力、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和健康情绪的培养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三章 情绪与意志意志概述意志意志行动意志品质1⎧⎨⎩⎧⎪⎪⎪⎨⎪⎪⎪⎩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依据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分: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分类依据情绪方式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可分:心境、激情、应激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感染功能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要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情绪健康情绪的培养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与学习效率(耶克斯多得森定律:情绪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操作与动机水平之间呈曲线关系)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2⎧⎪⎪⎨⎪⎪⎩G55555H双趋式动机斗争、双避式动机斗争、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依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特征克服内部的外部的的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特征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与认知、情绪过程的关系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制定行动计划)执行决定阶段意志的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集体实践活动对于意志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意志品质的培养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需要与动机能力概述能力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第四章个性心理人格概述气质与性格气质理论人格、气质与性格人格理论人格测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1⎧⎪⎪⎪⎧⎪⎨⎪⎨⎩⎪⎧⎪⎪⎪⎨⎪⎪⎪⎩⎩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依据需要的起源分:先天性的生理性需要、后天性的社会性需要种类依据需要的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最底层的生理需要美国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间层(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2⎧⎪⎪⎪⎪⎪⎧⎨⎪⎪⎪⎪⎨⎪⎪⎪⎪⎪⎩⎩是激发和维持生命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功能:引发功能、维持功能、激励功能、动机按需要的种类可分: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按动机在活动中的作用大小分: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类型按动机持续时间长短分: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按动机的来源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区别于才能、天才:,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通称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能力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能力的⎧⎪⎪⎪⎧⎪⎪⎪⎪⎪⎪⎨⎪⎨⎪⎪⎪⎪⎪⎩⎪⎪⎧⎪⎪⎨⎪⎪⎪⎩⎩发展是有一定限度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依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分: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能力的分类依据从事活动是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分:模仿能力、创造能力依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4⎧⎨⎩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智力(一般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G S G GS G 5⎧⎪→⎧⎪⎨⎪→⎨⎪⎪⎪⎩⎩英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智力二因素论一般因素(因素)一个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智力特殊因素(因素)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有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取决于因素的数量,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需要的参与,智力测验只测量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关的原始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动可以分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智力理论⎧⎪⎪⎨⎪⎪⎩不同的组群,每一组群中有一共同因素依测验结果概括为七中: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七种能力存在正相关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成果的三维结构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种。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框架罗列(一、二)
1.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2.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1.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3.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1.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2.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个性社会性发展
情绪的发展依恋是社会化的标志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同伴交往三阶段法:客体为中心简单交往互补性交往四阶段法:简单社交行为社会性相互影响同伴游戏早期友谊
自我意识中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个别方面的评价进而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在自我体验中个因素发生发展不同步,表现出易变性与受暗示性,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道德:从他性,情境性。皮亚杰三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行为感性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根据后果判断行为(幼儿道德)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的发展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1形式逻辑思维: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发展稳定匀速2辩证逻辑思维:初一掌握但水平低,青年初期发展,速度快
智力:液体智力(信息加工问题解决)20岁以后顶峰30岁以后年龄降低;晶体智力(社会文化)一生发展,25岁以后趋缓思维:辩证运算思维,矛盾作用记忆力:18-25岁黄金期机械记忆减退,记忆广度下降,速度记忆衰退,再认回忆力下降认知老化:感觉功能,视听觉最明显;加工速度理论(表现在记忆力);抑制理论,不能有效阻止无关干扰信息;工作记忆理论
2.思维发展
2.思维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具体形象性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3)具有符号功能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教育硕士心理学学习理论复习思想结构图心理学理论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有关看法总结:认识过程心理学心理过程感情过程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色能力气质性格知情义的关系:三个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限制,互相浸透认识过程基础感情过程前提反作用影响影响调理意志过程心理学研究客观任务心理本质发展研究任务和意义系统研究意义原结构主义教育则机能主义原则心理学方法和行为主义派别察看方格式塔试验法精神剖析丈量过去和此刻人本主义检查现状认知个案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体信息整合神经元轴突传达信息树突接受信息突触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联系神经元2、神经激动神经激动刺激 去极化状态 电位差 极化状态不该期 刺激不反响神经激动脉冲式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活动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 中边沿系统额叶——语言中枢 脑顶叶——运动中枢枢大脑 神小脑经间脑:丘脑和下丘脑个体和种族保留系脑干:延脑、脑桥、中脑调理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统脊参加记忆活动髓感觉的整合中 最低部位,基本功能是反射和传导神经激动枢神 喜悦过程减退克制经 活动过程条件克制 分化克制克制过程系非条件克制统扩撒和集中外克制 活超限克制活动规律动互相引诱正引诱、负引诱4、反射结构及其种类结构感觉器-传反射反射弧特别通路着迷经-中三种通路非特别通路 枢-传出神无条件反射环形通路经-效应器经典条件反射强两种化关系信号 条件反射时系统工具性条件反射程表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发生:反应-感觉性-信号性反应发展:感觉-知觉-思想萌芽生与发展心人类心理的发发生: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和语言发展:阶段性;心剪发展条件(遗传,理生与发展环境和教育,心剪发展的动力)的发人类心理的基归纳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限制性生本特色与行为主义——华生(五个看法)发精神剖析学派——两个人头,五八阶段展个性心剪发展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四个要素,三种适理论应),四个阶段。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的概念: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历史 发展与流派 (人物,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 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法律与犯罪
感觉记忆
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
注意区别 长时记忆
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
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
有意遗忘的作用
遗忘
地点法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韵律法
记笔记
定义
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按学习方式划分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
学习 学习的分类
机械学习
知识学习
按学习内容划分 技能学习
社会规范的学习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复习策略、组织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实验法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概念:
可控制状态:
意识的性质
自动化状态:
白日梦状态:
状态 睡眠状态:
指向性
特点 集中性
概念
功能 选择功能
意识
维持功能
调节功能
不随意注意
种类 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生物节律
情境性失眠
假性失眠
睡眠与梦 失律性失眠
斯坦福—比内测验
经典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团体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关系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注意心理现象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性格、气质和自我调控系统)《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所著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三、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它的活动来实现。
(1)神经元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2)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
左右两半球的机能并不对称,左半球负责身体的右边,右半球负责身体的左边,两侧半球由胼胝体联合起来。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
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②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①脊神经;②脑神经;③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过去也叫“自主神经”。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
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例如,学习时大脑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
抑制: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例如,而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情绪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根据情绪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短暂情绪和长期情绪;根 据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
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 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05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
心理发展的定义与阶段
定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阶段
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 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
心理发展的理论与影响因素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当人们 感到恐惧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引导人们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以满足自身的 需要。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其 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 远景性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 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迁移 原型 定势 13
语言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14
想象
过程 种类
加工 改造 形成新形象 无意向想 有意想象
梦 创造 再造 幻想
15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态度特征
1
个性心里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阶段 品质 一般&特殊 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认知&操作&社会交往 模仿&再造&创造 二因素论 群因素理论 结构理论 发展水平差异 类型差异 发展早晚差异 遗传 环境和教育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统一性 类型说 巴甫洛夫 特征 外在表现 观点 结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论 人格特质论
基础心理学
心理过程 个性心里
感觉 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 想象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表象 三级记忆系统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语言和言语 言语的形式 过程 种类 种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产生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种类 区别/联系 功能 情绪理论 变化维度 种类 意志 种类 结构理论 个性差异 影响因素 特征 气质 性格 人格理论
按内容分5种 是否意识到 能否加以陈述 艾宾浩斯曲线 特征——直观,形象,不稳定,可操
作 作用——感知向思维的过度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12
思维
特征 过程 种类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
间接性 概括性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根据形态:动作,形象,抽象 根据答案方面:辐合,发散 创造性:创造,再造 内涵和外延 概念掌握——归纳/演绎推理 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影响因素
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心理学基本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划分: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细胞体、树突、轴突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脑(四叶)和脊髓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第二信号系统(语词)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实验内省法)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创始)、杜威、安吉尔)提出“意识流”的感念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西方心理学称“第一势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心理是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强调动机和无意识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注重人格方面的研究,“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二、认知发展与教育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放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放映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机体感觉、平衡感觉、运动觉)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同一感觉的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糖后吃橘子)、感觉后效(久看灯后闭眼)知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中学生的视觉敏感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即达到或超过成人水平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品质敏捷性(速度与效率)、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提取、三者综合体现)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现识记分为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进程是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而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
心理学框架图
心理学框架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心理现象意志过程: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心理学概述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任务应用任务(揭示各个时间领域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心理学分支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绪论心理学历史发展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是反映反映,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通属性反映,发展演化成心理心理依赖于客观世界(现实)自然条件、社会影响、主体以外的他人的言行等所有的心理现象对客观现实依存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主观能动反映神经系统概述反射和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大脑皮质与心理注意概述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非心理过程,而为心理特性)注意的生理机制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的特点、人的内部因素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注意范围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特点,对象排列的集中、有规律,被知觉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范围越大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任务越少范围越大,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大注意特征注意稳定性定义心理活动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分散心理活动离开应当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于两个及其以上不同的对象活动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专注程度新对象特点认知概念感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多个属性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种类感觉(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感觉和知觉知觉中哪种感觉信息起主导作用知觉知觉对象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特殊知觉幻觉和错觉感觉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感受性的变化同一感觉中的感受性变化感觉的适应,对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痛觉)感觉的对比,“月明星稀”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知觉的相对性,对象和背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过去经验知觉的理解性,意义和语词知觉的恒常性,外界条件概述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分类记忆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信息处理顺序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式图定义保存在头脑中的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种类相应的感觉通道特征形象性,与知觉形象相比,模糊、片段记忆概括性,与思维概括相比,对某一类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的反映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识记定义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分类目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保持定义规律数量,减少与增加保持和遗忘质量,概括与简略,完整合理,详细具体,突出了某些部分过程分析定义分类暂时性永久性遗忘原因衰退说干扰说提取失败说规律影响因素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再认和回忆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概括反映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发展水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概述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种类是否具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及其清晰意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概念判断推理思维与语言关系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传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认知心理学观点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心里准备状态情绪尝试性动作个性特点和动作状态问题的解决策略算法启发法想象定义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情感理论界定情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关系起源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概述区别表现有情境性无情境性发生早晚早晚情绪与情感联系定义相同,共同构成感情两极性情绪的外部表现和机体变化种类情绪的分类(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心境激情应激焦虑情感的分类(社会需要)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人格理论人格概念定义有时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指导:第四章知识的建构
第四章知识的建构 第⼀节:知识获得概述 ⼀、知识的含义与作⽤: (⼀)什么是知识?从本质上来说,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形成的。
知识具有⼀定的稳定性和明确性,但这些知识并不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应该把知识当成是⼀种看法,⼀种解释,让学⽣去理解、去分析、去鉴别。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式把知识分成两类。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如怎样进⾏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
学习常是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的。
联系: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把这⼀过程叫知识编辑。
(三)知识的作⽤:辨别功能、预期功能、调节功能。
⼆、知识的表征存储: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络。
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相互联系在⼀起,从⽽构成了命题络(或语义络)。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式系统。
产⽣式系统由⼀系列“条件—⾏动”规则构成,产⽣式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
能⾃动激活。
(三)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
所谓图式,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四)认知结构:不管是命题络、产⽣式系统还是图式,它们都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组织结构。
⼈的知识不是零乱地“堆积”在⼈的头脑中,⽽是按照⼀定的逻辑联系“集成”在头脑中,形成⼀定的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头脑⾥的知识结构,⼴义⽽⾔,它是某⼀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第二编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第一节学习概述(1)什么是学习(2)学习的类别第二节学习理论及其基本派别(1)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2)学习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不同的规范(3)学习机能获得理论的基本派别(4)学习理论的基本派别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2)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桑代克前期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a.三条主要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b.五条从属的学习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类比反应②桑代克后期对学习律的修正a.对主要的学习律的修正:放弃练习律、修正效果律b.对从属的学习律的修正:增加了效果扩散与相属性第二节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建立过程与基本观点(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①消退律②泛化与分化律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及其基本观点(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a.连续接近技术;b.强化原理与技术(强化的类型与安排)(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第四节观察学习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基本观点①三元交互作用②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③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影响(3)班杜拉的教学观及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4)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五节联结派学习理论小结第五章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1)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①位置学习实验②潜伏学习实验(2)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观点(3)对托尔曼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渊源①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②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a.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b.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c.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③关于促进学习的条件a.知识的呈现方式b.学习的内在动机(3)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①结构教学观②发现法教学模式(4)对布鲁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四节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定义②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与机制③有意义学习的结果④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⑤有意义学习的类型(2)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讲授教学法和“先行组织者”策略①教学基本原则②教学内容的安排③“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3)对奥苏贝尔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根源①哲学根源②心理学根源③技术根源①关于学习过程②关于学习结果(3)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①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a.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b.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c.注重协作学习d.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②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a.随机通达教学设计b.支架式教学设计c.抛锚式教学设计d.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4)对建构主义的评价第六节认知派学习理论小结第六章其他派别学习理论第一节加涅的积累学习理论(1)加涅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①关于学习的实质②关于学习的过程③关于学习的结果(2)学习的条件①不同类型学习的条件②学习的结果与条件(3)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①学习与教学的目的②学习的类型与过程③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2)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①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②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③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3)对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学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于学习的研究①陈述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②程序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2)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①结构—定向教学理论②示例演练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③学习双机制理论第三编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一节知识与知识学习(1)知识的概念(2)知识的分类(3)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①知识的理解a.什么是知识的理解b.知识理解的水平c.知识理解的过程d.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②知识的巩固③知识的运用第二节知识分类与学习的传统观点(1)概念的学习①概念的界定②概念的心理构成③概念的分类④概念的功能a.称谓功能b.简化认识过程c.系统化功能⑤概念的获得a.概念的形成b.概念的同化⑥概念的运用水平⑦概念的教学(2)原理的学习与教学①什么是原理②原理学习的意义③原理学习的过程④原理学习的方式⑤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a.对原理所涉计的概念的掌握b.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c.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d.教师的言语组织⑥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的注意事项a.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b.言语指令的设置c.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d.强调原理的运用e.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f.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3)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①问题解决的性质②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③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a.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理论模式b.问题解决得一般过程④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a.问题情境b.定势c.功能固着d.知识经验⑤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节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分类与学习的观点(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①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a.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和贮存b.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③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①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模式识别学习b.动作步骤学习③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④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3)学科知识结构的表征方式①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表征方式②学科知识结构的个别差异第八章学习策略与培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①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程序②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③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2)学习策略的特点①主动性与操作性的统一②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③变通性与通用性的统一(3)学习策略的分类①二分法a.基本策略与辅助策略b.一般策略与调节策略c.微观策略与宏观策略d.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②三分法a.一般策略、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c.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③多分法(4)学习策略的发展第二节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a.什么是复述策略b.复述策略的培养(时间、次数、方法)②精加工策略a.什么叫精加工策略b.精加工策略的类型c.精加工策略的作用③组织策略a.什么叫组织策略b.组织策略的类型(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①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②解答问题阶段的策略③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3)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者①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②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a.要能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b.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c.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d.注重元知识策略的训练,使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而灵活第三节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1)元认知概述①元认知的定义②元认知的结构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元认知监控(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目标策略③策略监控④注意监控(3)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①元认知培养的可能性②国外元认知培养的主要方式a.自由放任式b.直接传授式c.元记忆获得程序模式d.波利亚的启发式自我提问式e.计算机程序教学模式(4)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具体途径(5)元认知训练的典型实验研究①金的实验②德克勒斯的实验第四节资源管理策略及其培养(1)学习计划与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2)学习环境的自我管理(3)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九章动作技能的获得第一节动作技能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第十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2)迁移的种类①正迁移与负迁移②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③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④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⑤近迁移与远迁移(3)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4)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第二节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5)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6)学习定势说第三节学习迁移研究的新进展(1)当前关于学习迁移的重要理论与研究①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②迁移的产生式理论③迁移的结构匹配学说④迁移的图式理论⑤关于样例迁移与样例三维迁移模式的研究(2)当代学习迁移研究的特点①迁移研究的系统分化②对共同因素研究的拓展③对迁移过程主体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化④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争论仍然存在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学习情景的相似性c.教师的指导②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a.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学习者的迁移心向c.认知策略与元认知(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a.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b.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c.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d.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②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a.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b.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c.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③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④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第十一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1)智力及其结构①智力的定义②智力的结构(2)智力的测量(3)智力培养的原则①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②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③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④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3)国内外智力开发的主要模式①对智力整体的训练②针对思维能力的训练③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第二节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1)创造力概述①创造力的定义②关于创造力的理论③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④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⑤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2)创造力的测量与鉴别①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②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调查问卷③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3)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①创造力的发展特点②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4)创造力的培养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a.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b.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c.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d.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e.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f.培养创造性的个性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a.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创设适宜的条件;采用发散式提问模式;摆脱习惯性思维;通过自我知晓增进创造力;b.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技巧举例缺点举例训练;希望点列举训练;图形想像训练;联想训练;展开性思维训练c.奥斯本—帕内斯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概述第二节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和研究第三节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第四节品德不良的矫正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第三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四编第十四章学习动机与学习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念(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①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a.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b.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c.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②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4)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①认知的内驱力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附属的内驱力第二节国外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本能论(2)驱力论(3)强化论(4)需要层次论(5)认知失调论(6)自我效能论(7)成就动机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技法的方法与技术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②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⑤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景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④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第十五章认知因素与学习第一节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二节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第十六章人格因素与学习第一节自我概念与学习第二节归因、控制点与学习第三节焦虑与学习第五编第十七章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形式第四节教学模式第十八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中的人际互动第三节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第四节建立有效的课堂秩序第十九章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第四节真实性评价第二十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第二节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节教师的学生观与教师期望第四节专家型教师。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理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相关概念总结:
知情意的关系:三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心理学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冲动
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活动
4、反射结构及其类型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过程
第五章记忆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1、思维及其类型
2.思维过程
3.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4.问题的解决
5.想象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
1. 情绪与需要
4. 情绪理论
5.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八章 意志
第九章注意
第十章言语与技能
个性心理特征第十一章能力
- 各种能力结构学说
.--。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一般)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探讨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心理学历史, 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 派别和探讨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像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比照学习——社心, 发心, 变态, 测验, 询问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探讨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感觉, 知觉, 思维萌芽, 思维。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记: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二, 学派的纷争第四单元探讨原则和方法不作为考核重点,了解即可。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 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二, 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四周神经系统。
四,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图
什么是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实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
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实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
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合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动机功能:放大和增强内驱力的信号 提高活动效率。
组织功能: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 有利于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表情。
第二单元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的维度
zhengkunxinli
两极性:情绪和情感在每一维度上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如:有爱就有恨
无生理变化
表情:情绪和情感的外部的表现形式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zhengkunxinli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zhengkunxinli
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感通过情绪表达。
情感制约情绪表达方式。
情绪:情景性、易变性
情感;稳定性、持久性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通过表情表现出来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 种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有目的地,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特征: 注意广度:简单任务5-9个项目 注意起伏(注意动摇) :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影响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 注意分配: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需要条件:达到自动化程度、活动有内在的联系。
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
表象: 对事物的形象回忆(再现)
想象: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思维范畴。
表象~想象的素材,记忆范畴 想象种类 无意想象:梦、幻觉 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
zhengkunxinl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by Charlin
心理学的生理机制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构成是接受和整合信息的地方
把信息传给其它细胞用
1、心理的神经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相连的神经。
(有12对;主在头面部)
解剖学基础周围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相连的神经。
(31对;发自脊髓;是
系统混合神经)
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腺体的活动,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相对独立、
不由大脑控制---维护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下丘脑是其最高脑区)
中枢神经脊髓(椎管内):主要功能是发出运动神经纤维控制身体的肌肉和腺体的活动,以及收集各
系统种信息向脑传送。
(由灰质和白质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脑(颅腔里):分大脑(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间脑、脑干(中脑、桥脑、延脑)、小脑组成。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有机体在种族发展中形成的,生来就有的,不学而能的反射。
按条件分(其神经联系是固定的;人和高等动物的无条件反射是受大脑皮层调节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理论(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以改变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2、心理的神经生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神经过程的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的相互诱惑。
学基础和脑功能
学说脑表面的自发电位:在没有特殊刺激时记录到的脑电位,也称自发律。
整体电位诱发电位:指刺激引起的电位变化,又称时间相关电位。
定位说:认为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各有其功能并排列在不同等级上。
脑功能学说脑等势说:认为精神性功能在大脑皮层上并没有各自独立的代表区,而是均匀的分布其上。
模块理论: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内分泌系统:是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和组织细胞所组成的,是机体内对行为起着重要作用的另一重要
系统。
(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胰岛、肾上腺与性腺)
3、心理与内分泌激素:是内分泌细胞释放的具有高效能的有机物。
(包括类固醇激素、多肽及蛋白质激素、氨基酸衍生物、脂肪酸
系统衍生物)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
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适应机体
内外环境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信息是相互交流的)
意识与注意
意识概念:(基本水平)对内部和外部信息的觉知;(中间水平)对所觉知内容的反映;(高级水平)对自己作为一个有意识、会思考的个体的觉知,即自我觉知。
[与认识有关]
概念:是相对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与情绪有关]
1、意识无意识无意识行为(边看电视边打毛衣、边骑车边聊天)
无意识现象:对刺激的无意识:有些没被人们察觉到的事件或事物,却对人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盲视:由于脑损伤所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
意识状态:睡眠与梦(睡眠的两个基本功能是恢复和保存);催眠;白日梦;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注意的概念:指心理活动与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与集中性是其基本特征。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种类:
⑴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不是依靠意志努
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①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
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当
2、注意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⑵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培
养间接兴趣、合理的组织活动、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⑶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征:
⑴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受直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直觉活动的任务与性质、个体的知
识经验有关等三个因素的影响)
⑵注意的稳定性: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所持续的时间。
是注意的时效特征。
(受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精神状态、主
体的意志力水平等三方面的影响)
⑶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有: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
地、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⑷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受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感觉
定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其大小用感觉閥限的大小来衡量。
有: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閥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阀限。
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适应规律;感觉相互作用规律(统一感觉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能力发展的规律。
感觉的类别:视觉、听觉、平衡觉。
知觉
概念: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包含3种相互联系的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知觉的种类: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记忆
概念: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实物的反映
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记忆记忆的种类运动的时间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意识性分类: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影响识记的条件:识记的目的、识记的态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保持与遗忘(影响遗忘的因素:材料的意义、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识记后的休息、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表象与想象
表象表象:指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头脑所产生的各种事物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
概念: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过程。
想象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思维与创造
概念: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额,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与语言的区别:本质特征的不同(语言--符号系统;思维--心理现象)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根据思维的进程:直观思维、创造思维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思维的过程比较
抽象和概括
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概念
概念形成的经历:抽象化、类化、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