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14第18章 肾脏毒理学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毒理学这门学问可有意思啦!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神秘侦探,专门研究各种毒物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咱先来说说啥是毒理学。

简单来讲,毒理学就是研究毒物和毒性作用的科学。

那啥是毒物呢?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农药要是不小心吃进肚子里,那可不得了,这农药就是一种毒物。

还有一些药物,要是用错了量,也可能变成毒物。

毒物进入我们身体的方式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是通过我们的嘴巴吃进去的,像不小心吃了变质的食物;有的是通过呼吸吸进去的,比如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还有的能通过皮肤接触进入身体,像有些化学物质不小心沾到手上。

给大家讲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果园,看到果农在给果树喷农药。

那刺鼻的味道一下子就冲进了鼻子里。

我就赶紧往后退,生怕吸进去太多。

果农伯伯还笑着跟我说:“这农药可厉害啦,能杀虫,但对人也有害,可得小心着点。

”这让我一下子就深刻体会到了毒物就在我们身边,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再来说说毒性作用。

毒物进入身体后,会对我们的器官、细胞啥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有的会让我们头疼、恶心,有的会损害我们的肝脏、肾脏。

比如说,长期喝酒过量,酒精在身体里就会损害肝脏,导致肝脏出问题。

还有啊,不同的人对毒物的反应也不太一样。

就像有些人对花粉过敏,稍微接触一点花粉就浑身不舒服;但有些人就没啥事儿。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基因啥的都不一样。

毒理学还会研究怎么检测毒物,以及怎么避免中毒。

比如说,在食品检测中,会检测有没有农药残留、有没有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

在工作场所,会有各种防护措施,防止工人接触到有害的毒物。

而且,毒理学在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过毒理学的知识来诊断和治疗中毒的病人;环保部门依靠毒理学来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总之,毒理学基础虽然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毒物的危害。

就像那次在果园的经历,时刻提醒着我要小心身边可能存在的毒物,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使用)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二OO六年 6 月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 张 强 开课单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教研室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毒理学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toxicology 《毒理学基础》课程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毒理学基础》以毒物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毒物与人群及动物的相互关系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毒理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毒理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毒物研究方面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毒物检测,化学品、药物、化妆品等新物品开发,新开发产品的上市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 基本理论 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技能 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 本课程计划60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毒理学基础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教学进程安排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4二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56三 毒作用机制3四 影响毒作用因素2五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49六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49七化学致癌作用4八化学物的发育、生殖毒性作用3九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作用2十化学毒物危险度评价5合计362460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序号实验项目学时类型每组人数基本教学要求1一般操作及生殖毒性实验(电视录象3252毒理学的一般操作3253急性毒性实验6254皮肤致敏实验325小鼠精子畸形实验3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6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毒理学研究对象,理解毒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毒理学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毒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基础》第5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pois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剂量相同时,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学物质,毒性越高。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毒效应(toxic effect):又称为毒作用,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毒效应是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

当改变暴露条件时,毒效应会相应改变。

毒性是一种能力,中毒是一种状态,毒效应是一种表现。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毒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毒理学概述一、毒理学概念1.传统定义:毒理学是研究毒物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

二、现代毒理学主要包括: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第二节毒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萌芽期二、学科形成期三、学科发展期第三节毒理学方法一、体内试验二、体外试验三、人体观察四、流行病学研究第四节毒理学应用一、安全性评价二、危险度评价三、危险性管理与交流第五节毒理学展望一、系统毒理学二、计算毒理学三、表观遗传毒理学四、毒理学替代法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和毒效应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指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2.内源化学物: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3.毒性(toxicity):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4.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5.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6.毒物(poison):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的物质。

二、损害作用于非损害作用1.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2.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生物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他外界环境的易感性也不应提高。

三、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随剂量增加可以表现为:1.生物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3.亚临床改变;4.临床中毒;5.甚至死亡。

四、毒作用分类(一)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1.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毒作用。

毒理基础学

毒理基础学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为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2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化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020142内源化学物:是指机体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

020143毒物(toxicant):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是法规管理名词,对于急性毒性规定在某个剂量下可引起机体的有害作用的物质为~。

020154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

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称为毒效应。

【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不可改变,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5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

02016①外源化学物的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

②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非损害作用中,机体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应在机体适应代偿范围内,机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提高。

6适应:是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

020177抗性:用于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机构改变,以至与未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

抗性产生必须有化学物的选择及随后的遗传繁殖。

020178耐受:对个体是指获得对某种化学物毒作用的抗性,通常是早先暴露的结果,导致对该化学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资料讲解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资料讲解

《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资料讲解《毒理学基础》重点大全:先说一句,六,七,八,十二章是本书重点中的重点。

注意详细看课本。

一.名词解析:1. 毒理学( toxicology ):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最大耐受剂量( maximal tolerance dose ):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3. 自由基(free radical) :是独立游离存在的带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它主要由化合物的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4. 易感生物学标志(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5. 半减期( half life ):外源化学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衡量机体消除化学物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6?癌基因(Oncogene): 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

7.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 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及死亡效应。

8. 基准剂量BMD\benchmark dose :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一定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9.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又称代谢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0. 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不同种属,不同个体内的同一种代谢酶的基因编码不同,从而导致了其功能的不同,这就是代谢酶遗传多态性11. 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毒理学基础》14第18章-肾脏毒理学

《毒理学基础》14第18章-肾脏毒理学
❖ 坏死常累及一大团细胞,细胞肿胀、体积增 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溢出,并伴随炎症。
❖ 凋亡往往仅影响散在细胞,首先细胞形态完 整而体积减小,最终细胞变成小碎片,并被 邻近的细胞和吞噬细胞所吞噬,无炎症反应。
21
活性中间代谢产物
❖ 有些无毒性的物质可经过代谢而活化,造成细胞损伤 和死亡:
❖ 生成亲电子的物质(如烷化剂),可与细胞成分结 合;
作为半抗原,与肾小球蛋白相互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刺激抗 体的产生。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肾小球中形成免疫 沉积物。
12
3.2 肾近曲小管损伤
❖ 近曲小管是肾毒性物引起肾脏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主要与毒物 在近曲小管内选择性蓄积有关。
❖ 与远曲小管相比,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够紧密,毒物更易渗 入到细胞内。更重要的是有机离子、低分子量蛋白、多肽、 谷胱甘肽结合物和金属都集中在近曲小管内,并在此发生转 运和蓄积。
3
1.2 引起肾毒性的主要化学物
❖ 金属和类金属:镉、铋、锂、汞、铊、金、镓、铟、铅、镍、 铬、锑、硅、砷、砷化氢。
❖ 有机溶剂:卤代烃类(溴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仿、二溴 氯丙烷等)、芳香烃类(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联 苯等 )、脂肪烃类(汽油、煤油、柴油等)、脂环烃类(润 滑油、松节油、环乙烷等)。
❖ 这些可能与毒物诱发的细胞骨架改变有关。 ❖ 近曲小管有明显的极性,在毒物作用下,由于能量
代谢紊乱,骨架的重排,导致近曲小管的极性破坏。
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钙的内稳态
❖ 钙作为第二信使对细胞功能有多种重要作用。 ❖ 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升高,能活化一些钙离子
依赖性酶,如磷脂酶和蛋白酶,造成细胞骨 架和一些与收缩有关成分的功能。
6

专业选修课-《毒理学》教学大纲

专业选修课-《毒理学》教学大纲

《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本科生(学分:2;学时:36,24理论课+12实验课)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物毒理学是高等综合性大学院校药学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物毒理学的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减少因药物毒性导致的新药开发失败。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药物对人体重要器官和六大系统的毒性作用,和对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临床研究人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在开展临床前研究时应关注的毒理学作用,为后续从事药学有关的科学活动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人类在应用药物防病治病过程中,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全身或局部病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损伤或致死作用;同时也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独立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因此也包括新药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药物毒理学基本目的是认识并掌握某种药物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或减轻用药过程中有毒作用的发生。

具体内容如下:1.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药物毒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药物毒性的类别;了解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

教学内容:药物毒理学的性质和任务;药物毒理学的作用类别;从临床使用角度分类药物的毒性作用;药物毒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的毒性机制(4个步骤)。

2.药物的毒代动力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药物的毒代动力学的定义和目的;药物在体内过程中的毒性作用。

教学内容:药物的毒代动力学的定义和目的;药物在吸收环节的毒性;药物在分布环节的毒性;药物在代谢环节的毒性;药物在排泄环节的毒性。

3.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药物对肝脏损伤的类型;常见的肝毒性药物。

教学内容:肝脏的形态与功能;肝脏损伤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基础;药物对肝脏损伤的类型;常见的肝毒性药物;药物对肝脏损伤的评价指标;药物肝毒性的一般表现。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终极总结版)★

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终极总结版)★

ADME过程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致突变: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次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自由基:是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

化学物通过接受一个电子、丧失一个电子或共价键均裂而形成自由基。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主要是根据以上发育阶段的区分来设计的,每一段试验大致相当于上述两个阶段。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分别为:1段:生育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2段: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3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3R原则:替代、减少和优化致畸:致畸物引起畸形〔发育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

脂/水分配系数: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到达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机体负荷:是指在体内化学物和〔或〕其代谢物的量及分布。

0201633、适应:是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

0201734、受体:是能与配体或激活剂高度选择性结合,并随之发生特异性效应的生物大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复合物。

02023第一章绪论《毒理学基础》第5版+第6版,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心如〔一〕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毒理学各章知识点

度理学基础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毒理学2.现代毒理学3.卫生毒理学4.管理毒理学【问答题】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论述题】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1.毒物2.biomarker3.medianlethaldose4.hypersensibility5.hormesis6 6.Zch7.靶器官8.毒性9.阈剂量10.最大无作用剂量11.剂量-效应关系12.剂量-反应关系13.危险度14.危害性15.安全性【问答题】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2.一般认为哪些毒性作用有阈值,哪些毒性作用无阈值?3.为什么把毒效应谱看成连续谱?4.绘制一条典型的剂量-反应曲线。

标出阈值和饱和度。

标出二者轴线。

5.一个剂量-反应曲线能告诉毒理学者怎样的信息?6.NOEL, NOAEL, LOEL和LOAEL之间的区别是什么?7.生物学标志有哪几类?【论述题】1.试述描述毒物毒性常有指标及意义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及意义如何?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2.代谢活化3.物质蓄积4.功能蓄积5.生物转化【问答题】1.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有几种、是什么途径?2.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和研究分布过程和特征的意义是什么?3.外源化学物经肾脏排泄的主要过程。

4.何谓肠肝循环?5.何谓肝外代谢?何谓生物转化的双重性?6.简述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的反应类型。

7.氧化反应的主要酶系是什么?8.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被诱导和抑制特性的毒理学意义。

9.简述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的类型。

10.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11.列举出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12.列举六种II 相反应。

《毒理学基础》课件

《毒理学基础》课件

06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
总结词
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 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分布 和浓度,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 持。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 护中的基础应用。通过对环境中的水、土壤 、空气等介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可以 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这些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潜 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某种可观察到 的生物学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
要参数。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未见任何可观察到的 生物学效应的最高剂量。N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要
参数。
03
毒作用机制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水溶性
一些毒物易溶于水,如重金属离子,容易通 过饮水进入人体。
腐蚀性
一些毒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酸、碱等, 容易引起皮肤和消化道损伤。
毒物的毒性参数
半数致死量(LD50)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50%动物死 亡的毒物剂量。LD50是评价毒物毒性强度的重要参数。
最小有作用剂量(LOAEL)
05
毒理学评价与风险管理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总结词
毒理学评价原则和程序是确保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个案性、前瞻性和公开性,这些原则是确保评 价结果可靠和准确的基础。毒理学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 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全面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医学毒理学基础学习资料

医学毒理学基础学习资料
3 解毒失败的原因
解毒能力耗竭 解毒酶失活 某些结合反应可被逆转 解毒过程有时产生潜在有害副产物
第二节 靶分子的反应
▪ 反应的类型
非共价结合 共价结合 去氢反应 电子转移 酶促反应
▪ 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
靶分子的功能失调 靶分子的结构破坏
第三节 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 毒物引起细胞调节功能障碍 (一)基因表达调节异常
第五节 血液毒理学研究方法
▪ 动物模型与血液检测 ▪ 体外骨髓实验及应用
第十三章 免疫毒理学
第一节 免疫生物学基础概述
▪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 免疫应答过程及其病理反应
第二节 免疫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 免疫抑制 ▪ 超敏反应 ▪ 自身免疫
第三节 免疫毒性作用的试验方法与评价
▪ 检测方案 ▪ 检测方法 ▪ 评价
第一部分 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一、描述毒理学 二、机制毒理学 三、管理毒理学 四、毒理学科学与艺术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几个基本概念: 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中毒,毒物
毒物的分类:9大类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性和毒效应
▪ 心脏毒性的毒作用机制 ▪ 血管毒性的毒作用机制
第四节 心血管毒性的检测与评价
▪ 心血管毒理学研究方法 ▪ 心血管毒理学实验方法 ▪ 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测与评价
第二十章 皮肤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 皮肤作为毒物靶器官 ▪ 皮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皮肤毒作用类型和机制
▪ 接触性皮炎 ▪ 光毒理学 ▪ 痤疮 ▪ 色素异常 ▪ 肉芽肿 ▪ 荨麻疹 ▪ 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 ▪ 皮肤肿瘤

肾脏毒理学

肾脏毒理学

第六节 肾损害的检测与评价
一、整体实验
(一)肾小球功能检测
1.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酐为肌酸代谢产物。内生肌酐血
浓度稳定,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管重吸
收,故常用肌酐清除率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24小时肌
酐清除率按下式计算:
肌酐清除率 =
尿肌酐浓度(mg/L)×24小时尿量 (L)
(升血浆/24小时) 血浆肌酐浓度(mg/L)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肾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 远端小管
肾小体
肾小体似球形 分两极
血管极 尿极
作用 过滤 形成原尿
(二)肾小管renal tubule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
细段
二、肾脏的功能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血液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分泌 尿液

小分子溶质
肾小囊囊腔
原尿
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
四、梗阻性肾病 五、肾肿瘤
第五节 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
一、细胞死亡 ➢凋亡 ➢坏死
二、活性中间代谢产物 ➢烷化剂:可与细胞成分结合 ➢和靶细胞大分子共价结合,影响大分子
的正常生物活性,造成细胞损伤。 ➢通过增加活性氧类,诱导氧化应激。
三、细胞容积和离子内稳态 四、细胞骨架和细胞极性 五、钙的内稳态
常见病因: ➢ 药物:青霉素类、利福平、磺胺类等。 ➢ 全身性感染、梅毒等。 ➢ 原发感染性肾脏疾病: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 免疫性肾病:肾小球肾炎
2.慢性间质性肾炎 主要病因:
➢ 微生物感染:细菌、病毒、真菌感染。 ➢ 理化因素损伤:药物、重金属等。 ➢ 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症。 ➢ 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等。 ➢ 其他Fra bibliotek二)肾脏的吸收功能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临床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临床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毒理学基础授课专业: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30(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6学时),1.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毒理学基础》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为培养对象。

毒理学基础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课两部分。

理论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毒理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熟悉其在法医、放射医学、药学的应用;了解其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掌握:毒理学定义、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毒性、毒效应)、生物学标志、选择毒性、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二、熟悉:毒理学在法医、放射医学、药学中的应用三、了解:毒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剂量-反应关系、时间-反应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运【目的要求】掌握毒物动力学的概念和主要参数,生物转化反应形式;熟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以及影响其代谢的因素【教学内容】一、掌握:影响化学物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毒物动力学的概念、主要参数:消除半减期、曲线下面积、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清除率、生物利用度、吸收速率常数、峰浓度、峰时间;I相反应: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II相反应:葡萄糖醛酸基结合反应。

二、熟悉:外源化学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生物转化及其反应类型(Ⅰ相反应、Ⅱ相反应);代谢灭活与代谢活化;代谢的影响因素三、了解:外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影响排泄的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 2学时第三章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及机制【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化学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为认识毒性作用本质、评价特定化学毒物的潜在危害以及毒理学试验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公卫执业医师临床毒理学复习指导:肾脏毒理学

公卫执业医师临床毒理学复习指导:肾脏毒理学

公卫执业医师临床毒理学复习指导:肾脏毒
理学
肾脏毒理学
肾损害的检测与评价
⑴整体实验
肾脏浓缩-稀释试验
尿成分改变:尿蛋白,尿酶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轨
⑵离体试验
几种常见的肾形毒物
⑴汞:肾脏是无机汞蓄积的主要靶器官,尿中刷状缘酶的增加可作为
氯化汞造成肾功能不全的早期生物学标志。

可产生水俣病
⑵镉:慢性接触镉的主要途径是食物和烟,主要损伤近曲小管,引起
糖尿、氨基酸尿
尿钙和尿酶的增加,进而发展呈慢性间质性肾炎。

痛痛病
⑶氯仿:主要损害肾近曲小管,表现为蛋白尿,糖尿和血尿素氮升高,
与细胞色素P450有关
⑷四氟乙烯:造成肾近曲小管坏死,引起糖尿、蛋白尿和尿酶增加
⑸溴化苯: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经肝细胞氧化毒性增加
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马兜铃。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Toxicology(预防医学专业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0 学分:3.5《毒理学基础》课程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毒理学基础》以毒物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毒物与人群及动物的相互关系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毒理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毒理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毒物研究方面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毒物检测,化学品、药物、化妆品等新物品开发,新开发产品的上市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 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基本技能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本课程计划60学时,3.5学分。

选用教材:毒理学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二、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平时考核成绩占10%,实验实习考核成绩占20%,理论考核成绩占70%。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毒理学研究对象,理解毒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毒理学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毒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绪论计划4学时。

[教学内容]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和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毒理学简史及毒理学展望。

1. 毒理学基本概念的含义及相关概念:毒物(toxicant)以及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按照用途化学物质的分类;毒性(toxicity)及其分级,毒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剂量(dose)是影响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肾脏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基础
2.1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2.2 肾脏吸收与分泌功能 2.3 逆流放大系统与尿液浓缩机制 2.4 肾脏中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2.1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肾小球血管内物质经过球囊进 入肾小管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内层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对蛋白不起屏障作用;中间为非细胞性的基质膜, 是主要的屏障部位,可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外层 为球囊上皮细胞,可限制部分物质通过。 屏障功能:机械性屏障只容许直径小于2nm的物质 自由通过;电荷屏障可限制带相同电荷物质的通过。 影响滤过速率的因素: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 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血流量。



肾小球是肾脏最先接触毒物的部位,但很少毒物引起肾小球 损伤。 肾小球的损伤主要是肾小球膜上的一些成分与毒物间相互作 用的结果。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是 因其阳离子与内皮细胞的阴离子部位的静电相互作用,改变 了肾小球的带电状态,影响了内皮细胞滤膜的大小与数目。 有些毒物可直接损伤肾小球上皮细胞和肾毛细血管膜。 免疫复合物可以参入到小球内部与补体相结合。毒物也可以 作为半抗原,与肾小球蛋白相互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刺激抗 体的产生。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肾小球中形成免疫 沉积物。
3.2 肾近曲小管损伤

近曲小管是肾毒性物引起肾脏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主要与毒 物在近曲小管内选择性蓄积有关。
与远曲小管相比,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够紧密,毒物更易渗 入到细胞内。更重要的是有机离子、低分子量蛋白、多肽、 谷胱甘肽结合物和金属都集中在近曲小管内,并在此发生转 运和蓄积。


毒物在肾脏中的转运和蓄积是毒物引起肾脏毒性的必要条件, 后者还可能取决于细胞靶位的反应能力。
1 概述
1.1
肾脏是毒物的重要靶器官 1.2 引起肾毒性的主要化学物 1.3 肾脏对毒物的易感性
1.1 肾脏是毒物的重要靶器官
肾脏在排泄废物、调节细胞外液容量、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参 与一些激素(肾素、红细胞生成素等)的合 成与释放以及维生素D的活化。 毒物不但直接影响肾脏功能,同时也间接影 响全身的生理功能。 肾脏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和多种解毒功能,其 也是毒物重要的靶器官之一。
此外,细胞色素P450和胱氨酸结合β-溶酶的活性也是增加 近曲小管易感性的因素,因其可活化某些毒物。

3.3 髓袢、远曲小管及集合管损伤
髓袢、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功能主要是离子
和水的重吸收,与近曲小管相比,化学物造 成这些远端小管的损伤较为少见。 化学物造成这些远端小管的损伤主要表现为 浓缩和酸化能力受损,而造成多尿的机制也 不尽相同。如抗肿瘤药物顺铂可引起髓袢和 集合管的浓缩功能损伤,造成对ADH的耐受。

2.2 肾脏吸收与分泌功能



人日双肾滤过液达180L,而终尿仅1.5L左右,99%的液体被 重吸收回到血液。钠、尿素等被肾小管不同程度吸收,肌酐、 尿酸和钾分泌至肾小管腔。 近曲小管:NaCl的主动重吸收。CO2与H2O在碳酸酐酶的作用 下生成H2CO3,后者解离出H+进行H+-Na+交换,而使Na+、水重 吸收。 髓袢:降枝水大量重吸收;升枝NaCl主动重吸收使间质渗透 压梯度形成。 远曲小管及集合管: ADH促进水的重吸收;H+-Na+交换同近 曲小管;Na+-K+交换(醛固酮有促进作用)。 肾的排泄功能用清除率(C)表示:C=UV/P U:尿中被测物质的浓度;V:每分钟尿量;P:血中被测物 质的浓度。
1.3 肾脏对毒物的易感性
为了维持肾脏的功能,需要大量的氧和营养
物质,1/3的血浆经肾脏滤过,因此肾脏尤其 是肾小管对能造成细胞窒息的因素特别敏感。 水分被重吸收后化学物质在肾小管中被浓缩, 使某些在血浆中无毒的物质在肾小管内达到 有毒浓度水平;有些物质在浓缩后在肾小管 内沉积而造成损害;某些物质或其代谢产物 可在肾脏细胞内活化而引起损害。

3 中毒性肾损伤的部位与类型
外源化学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内对肾脏
产生直接或间接毒性,肾毒性物在肾组织都有 主要的作用部位,表现为毒物对肾脏毒作用 的选择性。 3.1 肾小球损伤 3.2 肾近曲小管损伤 3.3 髓袢、远曲小管及集合管损伤 3.4 肾脏疾病分类
3.1 肾小Βιβλιοθήκη 损伤1.2 引起肾毒性的主要化学物


金属和类金属:镉、铋、锂、汞、铊、金、镓、铟、铅、镍、 铬、锑、硅、砷、砷化氢。 有机溶剂:卤代烃类(溴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仿、二溴 氯丙烷等)、芳香烃类(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联 苯等 )、脂肪烃类(汽油、煤油、柴油等)、脂环烃类 (润滑油、松节油、环乙烷等)。 农药:五氯苯酚、百草枯、敌草快、氯丹、甲醚菊酯、氟乙 酰胺等。 生物毒物:黄曲霉素B、桔霉素、细菌内毒素、蛇毒等。 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一代头孢菌素、丝裂 霉素、非那西丁、强效利尿药等。 其他:苯酚、乙醛、环氧丙烷、亚硝胺等。
2.3 逆流放大系统与尿液浓缩机制
髓袢升枝NaCl主动重吸收使间质渗透压形成
从皮质到髓质由低到高的梯度。 远曲小管及集合管从皮质到髓质由于间质的 渗透压逐步增高,加之ADH的促进作用,使管 腔中的水不断被重吸收,使尿液不断浓缩。
2.4 肾脏中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
肝中存在的代谢酶,在肾中也可出现,但含量较低。 肾中的代谢酶有细胞色素P450、N-脱甲基酶类、芳 烃羟化酶类、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磺基转移酶、硝基氧化酶类、 硫氧化酶类、环氧化物水化酶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等。 肾中的代谢产物的作用是双向性的。有些经肾转化 后的产物形成对肾有损害作用的毒物,有些则经肾 转化后具有肝外解毒作用。
3.4 肾脏疾病分类
3.4.1
免疫介导肾小球疾病 3.4.2 直接肾小球损伤 3.4.3 急性肾小管损伤 3.4.4 急、慢性间质性肾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