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合集下载

(整理)第六章 发热

(整理)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 发热复习提要一、概念1.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过热 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出现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者调节障碍引起机体被动性的体温升高时,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这种现象称之为过热。

3.体温升高4. 体温升高不超过38℃ 低热体温升高38~39℃ 中等热体温升高39~40℃ 高热体温升高>41℃ 过高热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与激活物致热原 引起恒温机体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

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能够激活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并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细菌及其毒素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病毒和其它微生物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螺旋体或真菌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硅酸盐结晶和尿酸结晶抗原抗体复合物体温升高(>0.5℃)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类固醇睾丸酮淋巴因子内生致热原(EP)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类:有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脾巨噬细胞等。

肿瘤细胞:骨髓单核细胞性肿瘤细胞、白血病菌细胞、霍奇金淋巴肉瘤细胞、肾细胞癌细胞。

其它细胞:郎汉氏细胞、表皮角化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是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

加热70℃2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

各种蛋白水解酶均能破坏其致热性。

EP表现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其致热性在某些种系动物中呈现有交叉反应。

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白细胞介素-6(IL-6)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下丘脑终板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内生致热原的直接作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通过中枢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发热试题库及答案

发热试题库及答案

发热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
1.有关发热概念的概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
[答案]D
[题解]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
A.0.1℃
B.0.2℃
C.0.5℃
D.0.8℃
E.1.0℃
[答案]C
[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

3.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
A.酷热时中暑
B.妇女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
D.中毒性休克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A
[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4.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先天性汗腺缺陷
C.夏季高温中暑
D.妇女月经前期
E.流行性脑膜炎
[答案]E
1。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缺氧: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发热:是指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3.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5.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6.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7.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

8.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休克或休克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9.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10.裂体细胞: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裂体细胞。

1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12.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左心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早的表现。

13.端坐呼吸: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急性发热】(注:在搜索中难见“急性发热”的相关题目,故如下题目均与“发热”相关,敬请注意!)一、选择题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中署E.流行性感冒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B.干扰素C.cAMP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5.EP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EP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类固醇C.cAMP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A.内毒素B.cAMP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类固醇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精氨酸加压素(AVP)E.环磷酸腺苷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A.体温的高低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 E.体温的波动幅度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1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17.发热时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1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答案:1-5.AEBCA BBA 11-15.DBDAC 16-18.ACB】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答案] E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1.体温持续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1℃以内,属于:B A.不规则热B.稽留热C.间歇热D.弛张热2.发热的病因最多见者为:AA.感染B.变态反应C.内分泌代谢障碍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3.内源性致热原的成分是:DA.矿物质B.糖类C.脂肪类D.白细胞介素Ⅰ4.临床表现为稽留热的疾病常见于:AA.大叶性肺炎B.败血症C.风湿热D.疟疾5.弛张热型伴有寒战者常见于:DA.麻疹B.伤寒C.病毒性肝炎D.败血症6.发热原因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可见于:A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血清病C.风湿热D.重度脱水7.体温39℃以上,日温差2℃以上,波动度大,属于:D A.不规则热B.稽留热C.间歇热D.弛张热8.驰张热体温一天内波动范围是:CA.不超过1℃B.发热无一定规律C.差别达2℃以上D.在3℃—5℃之间9.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CA.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B.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C.感染性疾病D.内分泌代谢障碍10.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不包括:DA.甲亢B.系统性红斑狼疮C.大量失血D大叶性肺炎二、填空题1.由致热原所致的发热称为______;致热原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内环境名词解释

内环境名词解释

24、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结构、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网状细胞有突起,相互连接成网,可产生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细而有分支,相互交错。

网状组织不仅有支架作用,而且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25、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网织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用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内有染成蓝色的颗粒或细网,是残留的核糖体,故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

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天后,核糖体完全消失。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新生儿高达3%~6%。

26、单核细胞(monocyte):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呈圆球形,直径14~20m。

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呈细网状,染色浅。

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小时后,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27、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主要分布于红骨髓中,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在脾、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分布。

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

28、血象(hemogram):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29、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造血诱导微环境是造血细胞赖以生存、增殖和分化的场所。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骨髓中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网状细胞等,除作为造血细胞的支架外,还可分泌多种造血调控因子、产生细胞外基质等多种途径调控血细胞生成。

30、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巨核细胞位于骨髓,是形成血小板的细胞。

始于巨核细胞系祖细胞,经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其形态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m,核呈分叶状,胞质中有许多血小板颗粒,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血小板。

护士三基试题集名词解释

护士三基试题集名词解释

1。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搏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通常说的心输出量指每分输出量.2.败血症:病菌进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3。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接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4。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5.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6.临床前预防:又称二级预防,即在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疾病有可能及早治愈或不致加重.7.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

8.隐性黄疸:指患者血清胆红素虽已超过正常范围但仍在34.4 umol/L以下,巩膜和皮肤尚无可见的黄染。

9.细胞凋亡: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是与坏死不同的另一种细胞死亡形式。

10。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11.稳态: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成分、数量和性质所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

12。

有效通气量: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即有效通气量).13。

抗体: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4。

组织性缺氧:因组织中毒、细胞损伤等因素引起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的缺氧。

15.脑死亡:近代认为死亡应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丧失,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16。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和某些神经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17。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8.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19.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

3-发热

3-发热

发热一、名词解释1、发热(fever)[答案]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2、过热(hyperthermia)[答案]体温调定点不上移,体温超过调定点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3、发热激活物[答案]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4、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EP)[答案]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5、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答案]来自体外的致热原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答案]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有非特异杀伤肿瘤细胞和引起发热的作用。

7、干扰素(interferon, IFN)[答案] IFN是在病毒等因素作用下,由白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量的抗病毒和抗肿瘤的糖蛋白,是一种内生致热原。

二、单选题1、有关发热概念的概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答案]D[题解]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A.脊髓B.中脑C.脑桥D.延髓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E[题解]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3、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A. 酷热时中暑B. 流感C. 剧烈运动D. 中毒性休克E. 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答案]A[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

而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感染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作为发热的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释放内生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即引起发热。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三基三严试题含答案】发热

急性发热】(注:在搜索中难见“急性发热” 相关,敬请注意!)的相关题目,故如下题目均与“发热”、选择题1.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 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 .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 C. 剧烈运动后 D. 中署 E. 流行性感冒3. 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 中性粒细胞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 骨骼肌D. 皮肤血管E. 汗腺4. 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B.干扰素C.cAMP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5.EP 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6. 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EP 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7. 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类固醇C.cAMPD.致炎物E.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8. 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A. 内毒素B.cAMP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类固醇9. 发热发生机制中 *共同的基本因素是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精氨酸加压素(AVP )E.环 磷酸腺苷10.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 不变,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T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T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1. 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T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J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J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J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A.体温的高低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E.体温的波动幅度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 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 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 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 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 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E.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 17. 发热时A.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B. 交感神经抑制, 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 糖原分解增多,B. 糖原分解增多,C. 糖原分解减少,D. 糖原分解减少,E. 糖原分解增多,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 蛋白分解加强,B. 蛋白分解加强,C. 蛋白分解加强,D. 蛋白分解减少,E. 蛋白分解减少, 16. 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A.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B.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C. 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 D. 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 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消化液分泌减少, 消化液分泌减少, 消化液分泌增多, 消化液分泌减少,C.交感神经兴奋,D.迷走神经兴奋,E.迷走神经兴奋,1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 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答案:1-5.AEBCA BBA 11-15.DBDAC 16-18.ACB】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 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咼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咼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咼[ 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 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 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 E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 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 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 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 答案] E11 .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 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 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 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 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 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 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 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 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 散热障碍[ 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 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产热等于散热散热大于产热产热障碍散热障碍[ 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5次18次15次20 次25次[ 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1 .体温持续39〜40r 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 1C 以内,属于:B A . B .C .D . 2.发热的病因最多见者为: AA B CD A .B .C .D .E . A . B. C. D . E . A . B . C . D . E . A . B . C . D . E . [ 答案] C不规则热稽留热 间歇热弛张热.感染.变态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D3.内源性致热原的成分是: A .矿物质B .糖类C .脂肪类D .白细胞介素I 4.临床表现为稽留热的疾病常见于:AA B C D .大叶性肺炎.败血症.风湿热.疟疾5.弛张热型伴有寒战者常见于:DA B C D .麻疹.伤寒.病毒性肝炎.败血症6.发热原因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可见于:AA B C D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清病.风湿热.重度脱水7.体温39r以上,日温差2C以上,波动度大,属于:D A B CD .不规则热.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8.驰张热体温一天内波动范围是:CA. 不超过1rB.发热无一定规律C.差别达2C以上D.在3C —5C之间9.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CA. 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B.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C.感染性疾病D .内分泌代谢障碍10.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不包括:DA. 甲亢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大量失血D大叶性肺炎、填空题1.由致热原所致的发热称为两类。

发热习题

发热习题

一、A型题1.有关发热概念的概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答案]D[题解]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是一种重要的A.临床症候群B.病理过程C.独立疾病D.综合征E.体征[答案]B[题解]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病理过程。

3.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A.脊髓B.中脑C.脑桥D.延髓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E[题解]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功能,被认为是体温调节的次级中枢所在。

4.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A.0.1℃B.0.2℃C.0.5℃D.0.8℃E.1.0℃[答案]C[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

5.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A.酷热时中暑B.妇女月经前期C.剧烈运动D.中毒性休克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A[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A.甲状腺功能亢进B.先天性汗腺缺陷C.夏季高温中暑D.妇女月经前期E.流行性脑膜炎[答案]E[题解]流行性脑膜炎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7.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引起产热增加C.激活单核细胞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E.激活中性粒细胞[答案]D[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 发热试题和答案

病理生理学第六章 发热试题和答案
7. 答:发热对于机体不是绝对有害。虽然发热能够引起一系列机体机能和代谢改变,产生 一些负面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对机体也有有利的一面,表现在:① 抗感染能力增强, 一部分免疫细胞功能增强;② 抗肿瘤能力增强;③ 产生急性期蛋白,有利提高机体的防御 能力。但这种有利是相对的,如果体温过高,防御功能反而下降。因此,应该辩证看待发热。
E.白细胞致热原
B.散热中枢兴奋
27.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C.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
A.中性粒细胞
D.皮肤血管扩张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E.发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恢复正常
C.骨骼肌
22.发热与过热的本质区别在于:
D.皮肤血管
A.体温超过正常值 0.5℃
E.汗腺
B.体温调节障碍
28.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3.发热机制的共同中介物质是: A.发热激活物 B.内生致热原 C.中枢发热正调节介质 D.中枢发热负调节介质 E.甲状腺素
4.决定脂多糖致热性的主要成分是: A.O-特异侧链多糖 B.核心多糖 C.脂质 A D.蛋白质 E.核酸
5.退热期体温调节的特点是: A.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产热大于散热 B.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散热大于产热 C.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产热大于散热
4
二、名词解释
1. 发热(fever) 2.过热(hyperthermia) 3.发热激活物(fever activator) 4.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EP)
三、简答题
1.简述发热和过热的异同点。 2.简述发热的临床分期及其热代谢的特点。 3. 简述体温升高与发热的关系。 4.简述体温上升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5.试述发热的机制。 6.以 LPS 为例,概要说明 EP 产生和释放的机制。 7.试述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发热习题

发热习题

一、A型题1、有关发热概念得概述,哪一项就是正确得?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就是临床上常见得一种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答案]D[题解]由于致热原得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得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就是一种重要得A、临床症候群B、病理过程C、独立疾病D、综合征E、体征[答案]B[题解]发热不就是独立得疾病,而就是多种疾病得一种重要得病理过程。

3、体温调节得高级中枢位于A、脊髓B、中脑C、脑桥D、延髓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E[题解]体温调节得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得整合功能,被认为就是体温调节得次级中枢所在。

4、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得A、0、1℃B、0、2℃C、0、5℃D、0、8℃E、1、0℃[答案]C[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得0、5℃。

5、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得体温升高属过热?A、酷热时中暑B、妇女月经前期C、剧烈运动D、中毒性休克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A[题解]酷热中暑时就是因散热障碍引起得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就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得就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得调定点上移?A、甲状腺功能亢进B、先天性汗腺缺陷C、夏季高温中暑D、妇女月经前期E、流行性脑膜炎[答案]E[题解]流行性脑膜炎就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7、发热激活物得主要作用就是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引起产热增加C、激活单核细胞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E、激活中性粒细胞[答案]D[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发热教案

发热教案

教案第六章发热fever一、发热的有关概念(10分钟,重点掌握)1.病理性体温升高:病理性体温升高包括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和过热(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1)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fever)。

发热时体温调节功能正常,但由于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在高水平上进行。

(2)过热:又称非调节性体温升高,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散热障碍或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使体温不能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此时调定点未发生改变,是被动性体温升高,把这类体温升高称为过热(hyperthermia)。

2.生理性体温升高:某些生理情况也能出现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由于它们属于生理性反应,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

二、发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的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即内生致热原,再经一些后继环节引起发热。

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和某些体内产物。

1.发热激活物(10分钟,熟悉)(1)外致热原: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

包括:1)细菌:①革兰氏阳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致热物质是全菌体及其代谢产物。

②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志贺菌等,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还有全菌体和肽聚糖等,ET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

③分枝杆菌:典型菌群为结核杆菌,其全菌体及胞壁中的肽聚糖、多糖和蛋白质都有致热作用。

2)病毒:常见的有流感病毒、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主要致热物质是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

3)真菌:见于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新型隐球菌感染等,致热物质是全菌体及菌体内所合的荚膜多糖和蛋白质。

4)螺旋体:包括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钩体的溶血素和细胞毒因子、回归热螺旋体的代谢裂解产物、梅毒螺旋体外毒素等均有致热作用。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一).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B.NOC.CRHD.Na+/Ca2+/doc/3f875adc5022aaea998f0f32.html TF [答案] B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皮肤、内脏血管D.产EP细胞E.汗腺[答案] C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A. PGA2B.PGD2C.PGE2D.PGI2E.PGF2[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二).B型题A.淋巴因子B.内毒素C.抗原抗体复合物D.内生致热原E.本胆烷醇酮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答案] 1. D2. B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3.内毒素4.IL-15.IFN6.本胆烷醇酮[答案] 3. D4. A5.A6.D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和散热平衡D.产热增加E.散热增加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8.体温高峰期热代谢的特点是9.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答案] 7. A8. C9. BA.PGE2B.cAMPC.Na+/Ca2+D.IL-6E.MIP-1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答案] 10. B11. A(三).C型题A.生理性体温升高B.病理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环境高温可引起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答案] 1. B2. A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炎症性发热4.中暑5.剧烈运动时[答案] 3. A4. B5. AA.IL-1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中枢发热介质为7.内生致热原为[答案] 6. B7. AA.增强散热B.减少产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8.A VP的解热作用是通过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答案] 8. C9. A(四).X型题1.过热见于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答案] A、B、C、D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热性低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C.最常见的内致热原D.分子量大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答案] B、D、E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答案] A、B、D、E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A.TNFB.IFNC.IL-2D.IL-6E.IL-1[答案] A、B、C、D、E5.机体内生致热原可来自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内皮细胞D.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答案] A、B、C、D、E6.下列哪些内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A.IL-1B.TNFC.IFND.IL-6E.IL-2[答案] A、B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中杏仁核C.腹中膈D.延髓E.脊髓[答案] B、C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A.A VPB.α-MSHC.annexin-A1D.PGE2E.Camp[答案] A、B、C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答案] B、C、D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A.血压上升B.竖毛肌收缩C.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E.寒战加重[答案] C、D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A.心搏量增加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C.代谢性酸中毒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E.血容量减少[答案] B、D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A.血PCO2升高B.血pH值升高C.pH值下降D.血PO2下降E.体温上升[答案] C、E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体温超过400C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答案] A、B、D、E14.水杨酸盐解热的原理是A.抑制免疫功能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C.抑制PGE的合成D.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答案] B、C15.内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E.免疫功能下降[答案] A、C、D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答案] 内生致热原产生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IFNα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 VP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答案] V1V2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12.发热是指由于的作用使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答案] 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调节性0.50C13.过热是由于或及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异常14.正调节介质是指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答案]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CRH,NO,前列腺素E.15.急性期反应指机体在和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的合成增多、、改变.[答案]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16.发热的三个分期为,, .[答案]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名词解释1.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上升,并且超过正常值0.5℃.2.内毒素[答案] 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的脂多糖.3.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4.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5.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6.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7.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8.内生致热原[答案]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9.正调节介质[答案] 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一氧化氮、钠钙离子比值等. 10. 急性期反应[答案] 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四.简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 2.简答必须解热的3个病例.[答案要点] 高热病例,特别是体温高于40度的病例.心脏病患者,以及有潜在的心肌损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不论妊娠早、中、晚期,都应该及时解热.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 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7.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答案要点] 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一氧化氮,CRH.8.简述常见的4种内生致热原.[答案要点]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9.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10.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谢特点.[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五.论述题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

第六章 发热 - 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培训学院)

第六章 发热 - 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培训学院)
25
第六章测试题
一、概念、名词解释 1、发热 2、过热 3、发热激活物 4、内生致热原 二、问答题 1、内生致热原的种类、来源,化学性质及其作用的 特点是什么? 2、以 LPS 为例,概要说明EP的产生和释放的机制? 3、发热的体温调节机制(发热的机制)是什么? 4、发热过程分几个时期,各期的热代谢特点及主要 临床表现是什么?
(三) 防御功能改变
1、抗感染能力的改变 2、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3、急性期反应
24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治疗原发病,迅速采取消除致热原的措施。 二 、发热的 一般处理。 三、 解热适应症 1、高热病例(>40 ˚C) 2、心脏病患者 3、妊娠期妇女 四、解热措施 1、药物解热 ⑴水杨酸盐 ⑵类固醇类如糖皮质 激素 ⑶中草药 2、物理降温
16
2、负调节介质
(1)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 AVP)又称
ADH或VP。AVP可抑制发热反应:
① 减弱由EP引起的升温反应。 ② 抑制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减少EP的生成与释放。 ③ 降低OVLT毛细血管对EP的通透性。 (2)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15
(三)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1、正调节介质 (1)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E,PGE) (2)Na+/Ca2+比值 EP→下丘脑Na+/Ca2+比值↑→cAMP↑→调 定点上移 (3)环磷酸腺苷(cAMP)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 (5)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① ② ③
26
9
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三基三严试题 含答案】发热

【三基三严试题 含答案】发热

【急性发热】(注:在搜索中难见“急性发热”的相关题目,故如下题目均与“发热”相关,敬请注意!)一、选择题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中署E.流行性感冒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B.干扰素C.cAMP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5.EP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EP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类固醇C.cAMP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A.内毒素B.cAMP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类固醇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精氨酸加压素(AVP)E.环磷酸腺苷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A.体温的高低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 E.体温的波动幅度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1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17.发热时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1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答案:1-5.AEBCA BBA 11-15.DBDAC 16-18.ACB】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答案] E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1.体温持续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1℃以内,属于:B A.不规则热B.稽留热C.间歇热D.弛张热2.发热的病因最多见者为:AA.感染B.变态反应C.内分泌代谢障碍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3.内源性致热原的成分是:DA.矿物质B.糖类C.脂肪类D.白细胞介素Ⅰ4.临床表现为稽留热的疾病常见于:AA.大叶性肺炎B.败血症C.风湿热D.疟疾5.弛张热型伴有寒战者常见于:DA.麻疹B.伤寒C.病毒性肝炎D.败血症6.发热原因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可见于:A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血清病C.风湿热D.重度脱水7.体温39℃以上,日温差2℃以上,波动度大,属于:D A.不规则热B.稽留热C.间歇热D.弛张热8.驰张热体温一天内波动范围是:CA.不超过1℃B.发热无一定规律C.差别达2℃以上D.在3℃—5℃之间9.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CA.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B.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C.感染性疾病D.内分泌代谢障碍10.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不包括:DA.甲亢B.系统性红斑狼疮C.大量失血D大叶性肺炎二、填空题1.由致热原所致的发热称为______;致热原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发热,应激,休克,DIC)部分词语配有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发热,应激,休克,DIC)部分词语配有英.

发热Fever即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C 时的病理过程Fever refers to the regulatory elevation of core body temperature and 0.5 ℃ greater than normal value, due toSet point即调定点,是指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存在着与恒温器相类似的调定点Hyperthermia即过热,是指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集体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未上移的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使体温被动性升高超过调定点时的病理过程。

Hyperthermia is characterized by an unchanged (normothermic setting of the thermoregulatory center in conjunction with an uncontrolled increase in body temperature that exceeds the body’sability to lose heat.Pyrogenic activactor及发热激活物,是指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The term pyrogen is used to describe any substance that causes fever.Exogenous pyrogen即外致热原,是指来自体外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使发热激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Exogenous pyrogens are derived from outside the patient; most are microbial products, microbial toxins, or whole microorganisms.EP即内生致热原,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的一类能引起体温升高的致热性细胞因子。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五)
三、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信息传递 中枢调节 效应部分
信息传递:
发热激活物
刺激产热细胞 产生释放EP
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六)
中枢调节: 调定点上移(正调节和负调节) 效应部分: 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二、生理功能改变
第三节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三)
抗感染能力改变 灭活部分对热比较敏感的致病微生物(有利)如淋球菌等、某些免疫细胞能力增强(有利)如人淋巴细胞、某些免疫细胞功能降低(不利)如自然杀伤细胞等; 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发热时产EP细胞所产生的大量EP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急性期反应 定义: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一系列急性 时相的反应。 主要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 变及白细胞计数的改变;
EP 的 种 类
肿瘤坏死 因子
干扰素
巨噬细胞 炎症蛋白-1
其他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
EP的作用方式 通过正调节和负调节,在两者协调的基础上,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 通过正调节中枢和中枢发热介质(PGE、cAMP、CRH、Na/Ca)的作用,启动升温机制 通过负调节中枢和内生解热物质 (AVP、α-MSH)启动限制 体温上升的机制
能够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
EP的作用部位 主要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其他如延脑、桥脑和脊髓只有在POAH 失去作用时才对EP敏感。EP也可直接由下丘脑终板区血管器(OVLT)的毛细血管进入,作用于巨噬细胞并经介质作用于OVLT的神经元。
白细胞 介素-1
白细胞 介素-6
三、防御功能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相的反应。 主要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 变及白细胞计数的改变;
综上所述,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是利弊共存;
Bwrnid94+*#VQMHCy tokfa61($XSOJ EAvqlh c73-% ZUPLGBxsnje950*# WRMIDy up kgb 62)$YT OKFA vrmhd83+&ZVQLHCxtojfa50(!WSNIE zuqlgc72- %YUPKFBwrni d94+* #VRM HDy tpkf b61($ XSOJE Avqmhc83-&ZUQLG Bxsnje950*!W RNID zuplgb62 )$YTO KFAwrmid84 +&#VQLHCxtojfa51(!XSNJ E zvqlgc 72-%Y UPKGBwsnie 940*#V RMHDy tp kfb6 1)$XT OJFAv qmhc83-&ZUQLGCxs ojea50*!WRN ID zuplgb72) %YTPKFBwrmid84+&#VQM HCy tokfa61(! XSNJE zvqlhc7 3*#VRMHDy tp kfb61( $XSOJ EAvqmhc83&ZUQLGBxsnje950*!WRNIDzuplgb62)$YT OKFAw rmid84+&#VQLHCxtojfa51(!XSNJ E zvqlhc 72-%Y UPKGBwsnie 940*# WRMH Dy tpkfb 61)$X TOJFAv rmhc83-&ZUQLGCx sojea50(!WRNID zuplgb72) %YTPKFBwrmid84+&#VQM HCy tokfa61(! XSNJE zvqlhc7 3-%ZUPLGBwsnie94 0*#WRMIDy up kgb6 1)$XT OJFAvrmhd83+&ZVQ LHCxs ojea50(!WSNI E zuqlg c72)% YTPKFBwrnid 94+*#V RMHCy to kfa6 1($XSOJEAv qmhc73-%ZUPLGBxs nje950*!WRM IDy up kgb62)$ YTOK FAwrmhd83+&ZVQ LHCxtojfa51(! WSNIE zuqlgc 72%YUPKGBwrnid94+*#VRMHDy tpkfb61)$XSOJEAv qmhc83-&ZUQLGCx snje950*!WRNID zup lgb72) $YTOK FAwrmid84+&#VQ MHCxtojfa51(! XSNJE zvqlhc7 2-%Y UPKGBwsnie9 40*#W RMHDy tp kfb6 1)$XT OJFAvrmhc83-&ZUQ LGCxs ojea50(!WRNI D zuplg b72)% YTPKFBwrnid 84+&#VQMH Cy tokf a61($X SNJE zv qlhc73 -%ZUPLGBxs nie940* #WRM IDy up kgb62)$ XTOJFAvrmhd83+&ZVQL HCxsojea50(! WSNIE zuqlgc7 2)%YTPKFBw rnid94 +*#VRMHCy to kfa61( $XSOJ EAvqmhc73%ZUPLGBxsnje950*!WRNIDy upkgb62)$YTOKFAw rmid83+&ZVQLHCx tojfa51(!XSNI E zuqlg c72-% YUPKGBwsnid 94+*# VRMH Dy tpkfb 61)$X SOJEA vqmhc83-&ZUQLGCxsnje950*!WRNID zu plgb72) $YTO KFAwrmid84+&#VQ MHCxtojfa51(! XSNJE zvqlhc7 3-%Y UPKGBwsnie9 40*#W RMIDy tp kfb6 1)$XT OJFAvrmhd83-&ZUQ LGCxsojea50(! WSNI D zuplg b72)% YTPKFBwrnid8 4+&#VQMH Cy tokfa 61($XSNJE zv qlhc73- %ZUPLGBxsn ie940* #WRMI Dy upkgb62)$ XTOJFAvrmhd83+&ZVQLH Cxtojea50(!W SNIE zu qlgc72 %YTPKFBwrnid94+*XSNJEzvqlhc73- %YUPKGBws nie940 *#WRMIDy tpkfb61)$ XTOJFAvrmhd83-&ZUQLG Cxsojea50(!W SNID zuplgb72 )%YTPKFBwr nid94+&#VQ MHCy to kfa61( $XSOJ E zvqlh c73-%Z UPLGBxsnje940*#W RMIDy up kgb6 2)$YT OJFAvrmhd83 +&ZVQLHCxtojea50(!WSN IE zuqlgc72-% YTPKFBwrnid 94+*# VRMH Dy tokfa 61($X SOJEA vqmhc83-%ZUPLGBx snje950*!WRNID zup kgb62) $YTO KFAwrmid84+&ZVQ LHCxtojfa51(! XSNJE zuqlgc7 2-%Y UPKGBwsnie9 4+*#V RMHDy tp kfb6 1)$XT OJEAvqmhc83 &ZUQLGCxsoje950*!WRNI*05aejosxCGLQUZ& -38chmqvAEJOTX$)16b f kpty DHMRV #*+49e inswBGKPUY%-27c glqu zEJ NSX!( 15afjotxCHLQ VZ&+48dimrwAFKO TY$)2 6bg kpu zDINRW!*05 9ejnsxBGLPUZ& -38chmqvAEJOSX $(16af kpty DHMRV#* +49din rwBFKPUY% -27cglq u zEIN SW!(05 aejotxCHLQV Z&+38dhmrvAFJOT Y$)26b g kpuy DIMRW #*049ejnsxBG LPUZ%-37chlqv zEJ OSX$(1 6af koty CHMQ V#&+49dinrw BFKPTY%)27 bglpu zEINSW !(05aejosxCG LQUZ&+38dhmrvAFJ OTX$) 16bf kp uy DIMRW#*0 49eins wBGKPUY%37chlqvzEJNSX!(15afjoty CHMQV#&+48dimrwAFKOTY%) 27bglp u zDIN RW!*0 59ejosxCGLQ UZ& -38chmqvAEJOT X$)16b f kpty DHMRV #*+49e inswBGKPUY%-27c glqu zEJ NSX!( 15afjotxCHLQ VZ&+48dimrwAFKO TY$)2 6bjosxCGLQU Z& -38dhmrvAFJOTX $)16bf kpty DIMRW# *049ein swBG KPUY%-37chlqv zEJN SX!(15 afjoty CHMQV#&+48dimrwAFKOT Y%)27 bglpu zDINRW!*059 ejosxCGLQUZ& -38chmqvA EJOSX$ )16bf kpty DHMRV#* +49dins wBGKPUY% 27cglquzEINSX!(15afjotxCHLQVZ&+38dimrwAFK OTY$)2 6bg kpuy DINRW!*05 9ejnsxBGLPUZ%-38 chmqvAEJOSX$(16af koty DHMRV# *+49dinrwBFKPTY%-27cglqu zEIN SW!(0 5aejosxCHLQ VZ&+38dhmrvAFJOT X$)26b g kpuy DIMRW#*049 einsxBGLPUZ%-37ch lqv zEJ NSX$(1 6af koty CHM QV#&+48dinr wBFKPTY%)2 7bglpu zDI NSW!(05a ejosxCGLQUZ& -38dhmrvAFJOTX$ )16bf kpty DIMRW#*0 49eins wBGKPUY%- 27chlqv zEJNSX!(15a fjotxCHMQV#&+48dimrwA FKOTY $)27bg lpu zDI NRW!* 059ejnsxCGL QUZ& 38chmqvAEJOSX$)16bfkpty DHMRV#*+49dinswBG KPUY%-27cglqu zEI NSX!(1 5afjotxCHLQV Z&+38dimrwAFKOT Y$)26 bg kpuy DIMRW!*059 ejnsxBGLPUZ%-37chmqvAE JOSX$ (16af koty CHMRV#* +49hlqv zEJNSX!(15afjotxCH MQV#&+48dimrwAFKOTY $)27bglpu zDI NRW!* 059ejnsxCGL QUZ& -38chmqvAEJ OSX$(1 6bf kpty DHMRV#*+4 9dinrw BGKPUY%-27 cglqu zEINSW !(15afjotxCH LQVZ&+38dhmrwAFKOTY $)26bg kpuy DIMRW!* 059ejnsxBGLPUZ%37chmqvAEJOSX$(16afkoty CHMRV#*+49din rwBFKPTY% )27cglq u zEIN SW!(05 aejosxCGLQV Z&+38dhmrvAFJOT X$)16b g kpuy DIMRW #*049e inswBGLPUZ% -37ch lqv zEJ NSX!(1 6af koty CHMQ V#&+48dimrwBFKPTY%)2 7bglpu zDINRW!(05a ejosxCGLQUZ& -38c hmrvAFJOTX$ )16bf kpty DHMRW# *049ein swBG KPUY%-27cglqv zEJN SX!(15 afjotxCHLQV #&+48dimrwAFKOT Y$)26b glpu zD INRW! *059ejnsxBGL QUZ& -38chmqvAEJ OSX$( 16bf kpty DHM RV#*+ 49dinrw BGKPUY%27cglquzEINSW!(15afjotxCHLTY%)2 7bglpu zDINRW!*05a ejosxCGLQU Z& -38chmqvAFJOTX $)16bf kpty DHMRV#* 049ein swBGKPUY% -27cglq v zEJN SX!(15 afjotxCHLQV #&+48dimrwAFKOT Y$)26b glpu zDI NRW! *059ejnsxBGL QUZ& -38chmqvAEJ OSX$(1 6af kpty DHM RV#*+4 9dinrw BFKPUY%-2 7cglqu zEINSW!(05afjotxCH LQVZ&+38dhmrvAFKOTY$ )26bg kpuy DIMRW#* 059ejnsxBGLPUZ%37chlqvAEJOSX$(16afkoty CHMQV#* +49dinr wBFKPTY%) 27bglqu zEINSW!(05a ejosxCGLQU Z&+38dhmrvAFJOTX $)16bf kpuy DIMRW# *049einswBG KPUZ% -37chlqv zEJN SX!(15 af koty CHMQ V#&+48dimrwAFKPTY%)27 bglpu zDINRW&+38dhmrvAFJOTY $)26bg kpuy DIMRW# *049ejnsxBG LPUZ%-37chlqv zEJO SX$(16 af koty CHMQ V#&+49dinrw BFKPTY%)27 bglpu zE INSW! (05aejosxCGL QUZ&+38dhmrvAFJ OTX$) 16bf kp uy DIMRW#*0 49eins wBGKPUZ%37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