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测的初步研究
氨基糖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方法。
2. 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鉴定方法。
3. 熟悉色谱分离技术。
二、实验原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本实验通过柱色谱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粗品、硅胶、洗脱剂等。
2. 仪器:层析柱、紫外灯、天平、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柱色谱分离(1)称取适量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粗品,用适量的洗脱剂溶解。
(2)将层析柱装满硅胶,用洗脱剂平衡。
(3)将溶解好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溶液缓慢加入层析柱中。
(4)收集不同洗脱剂体积的流出液,观察颜色变化。
(5)将颜色较深的流出液收集于试管中,作为纯化后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 薄层色谱鉴定(1)取适量的纯化后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洗脱剂溶解。
(2)将硅胶薄层板均匀涂布,晾干。
(3)用毛细管点样,点样量为1-2μl。
(4)将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进行展开。
(5)取出薄层板,晾干,用紫外灯观察。
(6)与标准品进行对比,鉴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柱色谱分离结果通过柱色谱法,成功分离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收集到的颜色较深的流出液为纯化后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 薄层色谱鉴定结果通过薄层色谱法,成功鉴定出纯化后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庆大霉素。
六、实验讨论1. 柱色谱分离过程中,洗脱剂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本实验中,选用了一定浓度的洗脱剂,以保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效果。
2. 薄层色谱鉴定过程中,标准品的对比有助于准确鉴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
3. 本实验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效果较好,纯度较高,可用于后续的药理研究。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了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柱色谱法可以有效地分离纯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薄层色谱法可以准确地鉴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种类。
农产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最近有报道一种自动提取净化方法[21],即利用在线反
氯乙酸、高氯酸等溶液沉淀蛋白质,将生物样品与酸溶液 相固相萃取柱对牛肝脏、肾脏以及肌肉组织中的双氢链霉
混匀或一起均质。 Vinas等[14]检测食品中的链霉素和双氢 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进行净化,加入离子对试剂后,目标
链霉素时,在2 g样品中加入0.5 mol/L高氯酸溶液2 mL沉 淀样品中的蛋白质,经磁力搅拌器搅拌10 min后,再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至中性, 进行液相色谱检测,可以得到良好的回收率。 3)超滤法,经 超滤法处理后的样品不会引入新的盐类污染及假色谱峰。 4)固相萃取法,这是近年来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最广的 一种快速、简便的除蛋白质方法。
固相萃取法作为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实验室已得到广 泛应用。 固相萃取法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 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以及干扰化合物分离, 再通过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等方法,得到被净化和富
由于氨基糖苷类物质大多数没有特征的紫外吸收,因 此微生物效价法是各国药典测定该类抗生素含量的主要 方法。 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美国药典(25版)以及英国 药典(2000年版)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含量测定大多采 用微生物法。 官方的微生物方法一般采用琼脂扩散法或 比浊滴定法[22-24]。 在一项由多个分析中心协作参与的新 霉素(neomycin)检测实验中,在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的 6个实验室,其中有2个实验室没能达到残留检测要求,而 采 用 比 浊 滴 定 法 的 3 个 实 验 室 都 达 到 了 要 求 ,精 确 度 为 99.8%~112.2%[25]。
匹马霉素)、四环族类(如金霉素、土霉素)、大环内酯类(如阿
目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检测涉及到的主要介质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关研究的研究进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关研究的研究进展【摘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临床常用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全身感染的抗生素类型,然而,随着抗生素耐药性以及不可逆的耳肾毒性问题的日渐加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实际临床应用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分析,因而低毒性、抗耐药衍生物的研究也成为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开发方向。
随着临床上对于核糖体RNA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类型也逐渐丰富,常见plazomicin和巴龙霉素衍生物两种,这些药物类型均有利于抗耐药菌所致感染的治疗,另一方面其耳毒性和肾毒性也相对较小。
本文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资料出发,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An)是一种应用率较高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全身感染疾病治疗药物类型,包括软组织、皮肤、骨和关节感染、尿路感染及胆道感染感染等。
早期天然抗生素普遍来源于妥布霉素(tobr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链霉素(streptomycin)等,然而,随着这些药物临床应用的深入抗生素所致耐药性和毒副作用问题也日渐加重,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和耳毒性,这也促进了阿米卡星(amikacin)和依替米星(etimicin)等第二代 AmAn 及半合成衍生物的研究与开发。
直至20世纪末,临床上越来越推广副作用更小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AmAn的临床应用率也明显降低,由此所致的耐药性和药物滥用问题有所改善。
由于抗生素应用无法达成预定效果,AmAn的临床价值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CHINET 细菌耐药监测网研究结果证实,AmAn对于流感嗜血杆菌、耐药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菌株的敏感程度较高,因而单一药物或是联合用药方案用于多药耐药菌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等。
1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够实现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16S rRNA解码区A位点与药物有效成分的特异性结合,进而破坏16SrRNA内环结构的稳定性,见图1。
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中国药事2019年7月第33卷第7期819研究进展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进展李茜,刘英*(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郑州450018)摘要目的:综述各国药典中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进展情况。
方法:介绍了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离子色谱原理,概述了各国药典中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变迁,分析了各国药典离子色谱法在该类药物中的应用与质量标准沿革,并探讨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该类药物的发展趋势。
结果与结论: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的分析方法逐渐从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向离子色谱法发展,并日益成为该类抗菌药物较理想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的标准提高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离子色谱;药典标准;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917;R978.L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777(2019)07-0819-10doi:10.16153/j.l002-7777.2019.07.016On the Progress in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by Ion ChromatographyLi Qian,Liu Ying*(Hena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Zhengzhou450018,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mak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by ion chromatography in pharmacopoeias of various countries.Method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principle of ion chromatography were introduced.The changes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in pharmacopoeias of various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s of ion chromatography in pharmacopoeias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standards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were also analyzed.Moreover,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on chromatography used to determine such drugs was discussed.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analytical methods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LC,HPLC derived method and HPLC・ELSD method to ion chromatography.Ion chromatography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deal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tandard improv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in the future.Keywords: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ion chromatography;standards of phannacopoeia;quality control氨基糖昔类抗菌药物(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都是以碱性环己多元醇为昔元,与氨基糖缩合而成的昔,可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严重感染,是临床应用较早的一类广谱抗菌药物⑴。
动物源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源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马 伟,胥传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 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其高效和低价,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普遍的抗生素种类之一,广泛用于养殖业中。
然而,由于其具有耳肾等的毒副作用,因此在大多数国家中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本文介绍了动物源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主要介绍免疫检测及多残留检测方法。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食品安全;检测Research Progress on Multi-residue Immunoassay of Aminoglycosides in Animal FoodsMA Wei,XU Chuan-lai*(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Abstract :Because of their high efficacy and low cost, aminoglycosid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 antibiotics inthe world and are widely used in breeding industry. However, their application has been limited in most countries due to theirototoxicity and nephrotoxicit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aminoglycoside residues in animal products,especially immunologic analysis and multi-residue analysis.Key words:aminoglycosides;food safety;detection中图分类号:TS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9)11-0289-04收稿日期:2008-09-03作者简介:马伟(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源食品安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测的初步研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测的初步研究发布日期20061117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测的初步研究作者陈蔚东霍秀敏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三部六室陈蔚东霍秀敏1、概述自1944年Waksman等报道了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以来,已报道的天然和半合成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的总数已超过3000种,其中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昔类抗生素有近200种。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是临床上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具有水溶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和吸收排泄良好等特点,虽然近年受到口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的挑战,但仍是治疗G 菌和结核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一。
对某些革兰阳性也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合用,常可取得协同作用。
其杀菌活力在一定范围内为浓度依赖性,并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
根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及结构特点,此类抗生素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以卡那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结构特点是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相结合,不抗绿脓杆菌;第二代以庆大霉素为代表,其结构中均含有脱氧氨基糖并具有抗绿脓杆菌的特点;第三代则是氨基环醇上氮位取代衍生物,品种有阿米卡星、阿司米星和我国创新的一类新药依替米星等,其特点是保留了母体的抗菌活性,耳肾毒性小,抗耐药性等。
根据氨基糖数目分为假三糖类和假二糖类,氨基含量越多,抗菌能力越强。
(见表1)。
表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2 临床应用的主要品种及特性临床应用的主要品种可分为耐酶品种和不耐酶品种。
耐酶品种:细菌所产的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可破坏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而新品种对钝化酶较稳定,如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均主要用于耐庆大霉素菌株。
阿米卡星的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其抗菌活性优于卡那霉素,稍次于庆大霉素。
奈替米星的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似;对各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较稳定,稍次于阿米卡星;临床也用于较重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耐庆大霉素菌株)所致感染。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临床疗效和毒性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因此,AGs的定量分析,特别是痕量分 析以及对该药中各组分和杂质含量的测定,对控制临床用药剂量、实现临床药物 浓度监测和保证用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AGs中各组分及杂 质结构相似且缺乏紫外吸收基团、理化性质相近,用常规分析方法如微生物法、 光谱的难度。因 此,发展直接、快速、灵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各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一 直是分析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浙江大学理学博-J:学位论文
第一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是一大类由氨基糖和氨基环己醇以苷键连接的抗
生素药物。天然多组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品中各组分的毒性和抗菌能力均有一
定的差异,化学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品中的杂质也存在毒副作用,因此,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中各组分及杂质相对含量的变化关系着产品的疗效和毒
1.1.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分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根据来源分类,可分为两大类:(一)天然氨基糖苷类
1.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分类、来源及结构
1.1.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因结构中有氨基环己醇,故又称为氨基环己醇类抗生 素,是一类抑制蛋白质合成的静止期杀菌性抗生素。它们是继青霉素之后发现较 早的一类抗生素,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临床上重要的抗感染药物,与内酰胺类药 物联合使用时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且用药方便,价格低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 物作为一种有机碱,可制剂成硫酸盐或盐酸盐,品种多达200余类,其中有实用 价值的品种不少于30种,以抗菌谱广、疗效好、性质稳定、生产工艺简单等优势, 在市场上占相当的分额。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学鉴别方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学鉴别方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作用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这些药物可通过人体代谢或排泄而释放出一些化合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化学鉴别以确保正确用药。
以下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学鉴别方法:
1. 氨糖苷类抗生素
(1)盐酸氨基糖苷:将药物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并观察其颜色。
如果药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褪色,则可能是盐酸氨基糖苷。
(2)硫酸氨基糖苷:将药物溶解在硫酸溶液中,并观察其颜色。
如果药物在硫酸溶液中褪色,则可能是硫酸氨基糖苷。
2. 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盐酸二氢叶酸:将药物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并观察其颜色。
如果药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褪色,则可能是盐酸二氢叶酸。
(2)硫酸二氢叶酸:将药物溶解在硫酸溶液中,并观察其颜色。
如果药物在硫酸溶液中褪色,则可能是硫酸二氢叶酸。
这些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在进行化学鉴别时,应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此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鉴别方法可能因药物而异,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upda t e o n t he t he r a pe u t i c dr ug mo ni t o r i n g o f a mi no g l y c o s i de s
P E NG X i a o l i n , ⅣY a x i n , Z H A NG L i a n g , C HE N Da i j i e , Z H A NG J i n g .( C o l l e g e o f
・
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的研究进展
彭小林 。 ‘ , 范亚新 , 张 亮 , 陈代 杰 2 , 张 菁
关键字 : 氨基糖 苷类抗生 素 ;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 。 肾毒性 ; 方法学
中 图分 类 号 : R 9 7 8 .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7 7 0 8 ( 2 0 1 7 ) 0 1 — 0 1 0 4 — 0 6 DO I : 1 0 . 1 6 7 1 8 / j . 1 0 0 9 — 7 7 0 8 . 2 0 1 7 . 0 1 . 0 1 9
行治疗药物监测 ( t h e r a p e u t i c d r u g mo n i t o r i n g ,
联 合 抗 菌 治 疗 方 案 ,对 革 兰 阴性 菌 具 良好 抗 菌 活
性 的氨基糖苷类常与 B内酰胺类 药物等联合治疗 上 述 耐 药 菌 感 染 ,氨 基 糖 苷 类 抗 生 素 仍 是 当前 革
T DM )的必 要性 ,通 过 血药 浓 度 监 测 对患 者 的 给 药剂 量 和 给药 间隔 进 行 合 理 的调 整 ,以使 得 该 类
作者单位 :1 . 上海帅范大学生命 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 0 0 2 3 4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进展
表明,未分馏肝素使难治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安慰剂明显减少。
肝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比单用肝素或阿司匹林更有效。
在一项meta分析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加用肝素治疗时,使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病率下降33%。
2.3 凝血酶抑制药直接凝血酶抑制药西卢定(hirudin),为65个氨基酸残基抗凝多肽,分子量为7000Da,从吸血医蛭中提纯研制而成,可与凝血酶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结合。
有几个试验比较了西卢定与未分馏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结果表明,西卢定治疗的患者主要终末事件发病率减少。
在72h时,使心肌梗死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下降22%。
然而,出血可能是问题。
目前,已批准西卢定用于肝素治疗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直接凝血酶抑制药如melagatran 和ximelagatran正在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研究之中。
据预测,这类药物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脉成形术将可能替代肝素。
2.4 华法林是在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已广泛使用的抗凝剂。
其化学结构似维生素K,故可抑制维生素K依赖因子(如凝血酶原,Ⅶa,Ⅸa,Ⅹa,蛋白C和蛋白S)的活性,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在许多研究中,给予未分馏肝素灌注后2d再用华法林,持续10周至6个月,国际标化比(INR)调整在2.0~3.0之间。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联合治疗时,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病率。
华法林治疗期间有潜在出血的危险。
因此,华法林治疗时需监测INR。
华法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出血、过敏、皮疹、脱发和紫癜。
2 溶血栓治疗[2,8]溶血栓药物是通过促进机体纤维蛋白溶解途径(如尿激酶)或模拟自然的血栓溶解分子(如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而发挥作用。
据报道,溶血栓治疗并没有使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率下降,甚至因出血的并发症及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从而使病情恶化。
这种恶化可阻断冠脉血流,并使凝血块周围凝血酶暴露于血流,为此创造了更好的促血栓形成环境。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De e to f a i o l c sd s i o d f a i a r g n t c i n o m n g y o i e n f o s o n m lo i i
检 出 率 分别 为 9 . % 和 10 ,王 春 奕 用 微 生 物 法 在 鸡 46 0%
F头 白嘴病等 ,也常添加到饲料中促 进生长发育” 。 j
该 类抗 生 素 的 主 要 毒 副 作 用 体 现 为 对 于 脑 神 经 、听 觉 以 及 肾 脏 的 损 害 , 因 此 ,针 对 该 类 药 物 在 食 品 中 的 残 留 , 许多 国 家 和 机 构 都 规 定 了 明 确 的 最 大 残 留 限 量 ( L ) MR s 。
综述 ・
动 物性食 品 中氨 基糖 苷 类抗 生素 的检 测方 法研 究进 展
王 立 ,林 洪 ,曹立 民
( 国海 洋 大 学 水 生 生 物 制 品 安 全性 实 验 室 ,山 东 青 岛 2 60 ) 中 6 0 3
摘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 目前水产业 中常 用的抗菌 药 ,其残 留问题 以及相应 的检测技 术 已经 显得愈加重 要。
to in, ic u i c o il gc la s y,isr me t la ay ia tod,i n l dng mir bo o ia s a n tu n a n ltc lmeh mmu n l t a eh d,a r dc st e e r h a d d v l nea a yi lm t o c nd p e it her s a c n e e— o me o h utr . p ntfrt e f u e Ke y wor ds: a n gy o i e ; fo s o ni lo i i d tc in mio lc sd s o d fa ma rgn; e e to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析分析解析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SPE
OPA elution solution
Ethanol elution solution
HPLC analysis
分析方法的特异性高
IS GM-C1 GM-C2
Determination of KM in serum and urine by HPLC using pre-column derivation method
动 学
耳毒性和肾毒性
特 点
◆ T1/2较长,动物食品残留检测
Process in vivo
■ T1/2 与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 Concentration 血药浓度较低、几乎完全 从肾脏排泄
■ Tissue distribution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可通过胎盘屏障,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Characteristic
Protein precipitation PP
CH3CN CH3OH HClO4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衍生化后进行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Normal-phase or ion-exchang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LC/MS analysi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On-line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 Pre/Post-column derivation ◆ HPLC-MS/MS
条件摸索
◆ Preparation of the biological sample ◆ Derivation ◆ Analytical conditions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研究应用
自1944年Waksman等报道了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以来(相关文章点击右边养猪知识更多)已报道的天然和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总数已超过3000种(相关文章点击右边养猪知识更多)其中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近200种。这些抗生素按照其来源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产生的抗生素:(1)链霉素类:包括链霉素与双氢链霉霉素(里杜霉素);(3)卡那霉素类:包括卡那霉素、卡那霉素B以及半合成品地贝卡星(双去氧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胺卡那霉素);(4)核糖霉素(威他霉素)等。
二是由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e)产生的抗生素:(1)庆大霉素;(2)西索米星(西索霉素)及半合成品奈替米星(乙基西索米星);(3)小诺霉素(沙加霉素)等。
按照抗菌特点、结构特点及发现与合成先后次序(相关文章点击右边养猪知识更多)可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划分为以下三代:第一代以卡那霉素为代表(相关文章点击右边养猪知识更多)包括链霉素、阿泊拉霉素、新霉素(NM)、巴龙霉素(PM)、核糖霉素(RM)、利维霉素等(相关文章点击右边养猪知识更多)以结构中含有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乙醇相结合、不抗绿脓杆菌为共同特点。第二代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相关文章点击右边养猪知识更多)它们包括:小诺霉素(NCR)、强壮霉素(阿司米星)、司他霉素等。结构中含有脱氧氨基糖及对绿脓杆菌有抑杀能力为第二代品种的共同特征。此类药物抗菌谱更广(相关文章点击右边养猪知识更多)对第一代品种无效的假单孢菌和部分耐药菌也有较强的抑杀作用。第三代以奈替米星(NTL)为代表,全系1-N-(2-DOS)取代的半合成衍生物。目前应用的品种按结构分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2-羟基-4-氨基丁酞基(HAB)取代的产物,包括:丁胺卡那霉素、阿贝卡星(ABK)、1-N-(2-羟基-4-脒基/胍基)卡那霉素A、B及它们的脱氧衍生物等;另一类是1-氨基取代的半合成产品,如:奈替米星、依替米星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中的几个问题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中的几个问题审评三部冯杰张哲峰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中杂质种类、检测方法比较以及限度确定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并例举了技术审评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并对此进行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是一类抗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假单胞菌属,结核杆菌属和葡萄球菌的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是由氨基环醇与氨基糖通过氧桥连接成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是无色、溶于水,含多羟基、多氨基的化合物。
因含有氨基或其他碱性基团,故显碱性,可与无机酸和有机酸形成结晶性的盐,具有亲水性。
该类抗生素分子量较小,均在300-800之间。
大部分是含水的无定形物,无特征性熔点,无紫外和红外的特征吸收峰。
游离碱具有不同程度地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根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及结构特点,此类抗生素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以卡那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结构特点是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相结合,不抗绿脓杆菌;第二代以庆大霉素为代表,其结构中均含有脱氧氨基糖并具有抗绿脓杆菌的特点;第三代则是氨基环醇上氮位取代衍生物,品种有阿米卡星、阿司米星和我国创新的一类新药依替米星等,其特点是保留了母体的抗菌活性,耳肾毒性小,抗耐药性等。
根据氨基糖数目分为假三糖类和假二糖类,氨基含量越多,抗菌能力越强。
(见表1)。
表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产生菌化学第1 代第2 代第3 代链霉菌小单孢菌假三糖类:链霉素类假三糖类:新霉素类假三糖类:卡那霉素类假三糖类:庆大霉素类假三糖类: 西索米星类假二糖类:阿司米星类链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核糖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地贝卡星庆大霉素小诺米星西索米星阿米卡星阿贝卡星异帕米星依替米星奈替米星阿司米星达地米星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有关物质及其检测方法有关物质检查是本类抗生素质量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同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样,其杂质最可能的毒副作用多为耳毒性,而这方面缺乏动物毒性试验模型,在药理毒理研究中难以发现,因此标准控制更为重要,各国药典均对其有关物质严加控制,表2、表3、表4对比三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CP2005、BP2004、EP5、USP27、JP14的检验方法、限度要求和主要杂质及其结构。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方法的进展、应用及挑战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方法的进展、应用及挑战摘要:氨基酸类抗生素在医药和畜牧业等领域的大量使用,引起了动物和环境中抗生素类抗生素的污染,对动物、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目前所用的样品多为混合样品,而氨基酸苷类药物又缺少荧光基团,而且其层析能力不强,故发展高特异性、高灵敏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技术对于解决这一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其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对其提纯、不同色谱分离、与质谱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氨基糖苷;检测;液相色谱;质谱引言氨基葡萄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具有广泛杀灭革兰(Glu)及多种细菌的新型抗生素,由Waksman教授于1944年首先发明。
目前,以链霉和小单孢为代表的两种微生物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小单孢为代表的是“mycin”,而小单孢为代表的是“micin”。
另外,在1971的地贝卡星,1972的阿米卡星,1973的阿贝卡星,1973的异帕米星,1975的奈替米星,1976的半合成氨苷酸系。
它们的主要结构是氨环醇和2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其中氨环醇骨架有两种: streptamine和 deoxystreptamine (见图1)。
这类抗生素的具体结构,抗菌活性及其相关的抗菌活性,已经在文献中作了详细的介绍。
图1链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核心结构1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提纯想要对药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必须从有关样本中提取并提纯出氨基糖苷类药物,传统的过程包括:混匀、酸剂或有机溶剂析出蛋白、机械振荡或超声处理释放药物、分离沉淀和液相、固相萃取柱(SPE)提取、脱脂以及浓缩等。
传统的从肌肉、牛奶、肾脏(鸡、猪、马、牛等)中萃取得到的氨基酸,可分为4个阶段:①采用三氯醋酸(TCA)和 EDTA作为萃取介质;②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萃取;③前一阶段的淋洗溶液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富集,④采用少量溶液再溶解。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浓度检测原理及方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浓度检测原理及方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有效血药浓度和毒性浓度之间范围很窄,而且这类抗生素在肾脏浓度高达血药浓度的10~50倍,肾脏毒性大。
因此,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显得非常重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微生物法、MARKIT酶分析法、EMIT及SLFIA酶免疫法和荧光偏振酶免疫法。
庆大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庆大霉素血药浓度如下:1.原理本法为柱后荧光衍生化法。
用葡聚糖凝胶(CM-Sephadex)小柱从血清标本中粗分出庆大霉素(gentamicin)后,进行反相离子对色谱分析,分离的庆大霉素匀速连续流注到柱后管道内,并与管内的邻-二苯甲醛(O-phthalaldehyde)发生反应形成荧光产物,通过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可设相应内标物。
2.主要仪器及条件该色谱分析系统是在一般的色谱分析系统的柱后增加了一套柱后反应装置。
该装置由试剂瓶、氮气加压装置、流量计、聚四氟乙烯管、试剂阀和聚四氟乙烯蛇形反应管道等组成。
试剂瓶中盛有邻-二苯甲醛试剂,经过氮气加压的试剂通过聚四氟乙烯管限制其流速后,与经过色谱柱分离的庆大霉素柱后合流,在管内发生反应,产生荧光物质流入荧光检测器。
分析条件如下:(1)分析柱:30cm×3.9mm(内径)μ-Bondapak C18分析柱;分离柱:4.3cm ×4.2mm,5μm Microprt C18柱。
流速:2.0ml/min。
荧光检测器,激发光340nm,发射光418nm。
(2)柱后反应装置:①试剂管道为9.0m×0.3mm(内径)的聚氟乙烯管。
流量保持0.55ml/min;②2.0m×0.6mm的聚四氟乙烯反应管。
3.主要试剂(1)邻苯二甲醛试剂:取邻苯二甲醛80mg加入0.5ml 以2-巯基乙醇与30%Brij35的水溶液3∶2比例配制的混合溶液中混匀,至脱色后加入甲醇1.0ml。
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生长率和生产效益。
然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动物体内残留,从而影响动物健康和人体健康。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对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检测技术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可靠、高效、快速的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技术,为饲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步骤1.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原理的研究:根据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特性,确定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流程。
2.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方法的优化: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色谱分离条件及仪器参数,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分析。
3.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方法的验证:采用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如准确性、灵敏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指标,确保检测方法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实际样品检测:选取一定数量的饲料样品进行检测,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意义1. 提高饲料安全性和质量:开发一种可靠、高效、快速的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安全性和质量。
2. 促进饲料工业发展:对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严格监管,可以促进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
3. 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会影响食品安全,开发一种可靠的检测技术,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原理的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确定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流程。
2.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方法的优化:通过色谱分析方法对不同的样品进行测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3. 氨基糖苷类药物检测方法的验证: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
4. 实际样品检测:选取多种饲料样品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电化学传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电化学传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张 冉1,2,李兆周1,2*,石婧怡1,2,刘艳艳1,2,杜贺团1,2(1.河南科技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2.河南省食品绿色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洛阳 471000)摘 要: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感染性疾病防控常用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果好、成本低等突出优势,长期以来在人类和动物疫病防控中居于重要地位。
近年来,该药物在食品动物中的过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药物残留,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
电化学传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便携等多种优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
本文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分别就基于抗体的电化学传感器、仿生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和双识别电化学传感器等进行了论述,总结了相应的传感识别原理和信号增敏途径,分析了影响因素,探讨了传感识别机制与检测性能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关内容为新型传感识别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安全检测和风险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电化学传感检测;食品安全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DetectionMethods for Aminoglycosides in Animal-Derived FoodsZHANG Ran1,2, LI Zhaozhou1,2*, SHI Jingyi1,2, LIU Yanyan1,2, DU Hetuan1,2(1.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 China;2.Henan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f Food Green Processing and Quality Safety Control,Luoyang 471000, China)Abstract: Aminoglycosides are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t has prominent advantages, such as a broad antibacterial spectrum, good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low cost. It has lo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uman and animal epidemics. In recent years, the excessive use of streptomycin has resulted in serious drug residues in food animals, producing serious hazards to animal and human health.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detection methods have various advantages, including high speed, sensitivity and portabili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antibody-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iomimetic-imprinti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dapter-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double-recognizing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nd so on. It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sensing recognition principles and signal-sensitizing pathways,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nsing recognition mechanism and detection performance, and clarif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related contents hav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ensing recognition method, and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s for the safety detection and risk analysis of streptomycin in animal-derived foods.Keywords: streptomycin; electrochemical sensitizing detection; food safety作者简介:张冉(1998—),女,河南新郑人,硕士。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芯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芯片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尊敬的评审专家:
本人计划开展的研究项目是关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芯片的研究。
本研究将主要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细菌中产生的耐药机制,以及建立一种
基于芯片技术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背景和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类感染病例,但近年来细菌产生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而芯片
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自动化、高灵敏度的抗生素耐药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
巨大的潜力。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多种方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细菌中的耐药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究;同时,通过建立细菌耐药性
检测芯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快速、高效、精准的检测,并与传统方
法进行比较分析。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深入探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细菌中的耐药机制,建立一种基于芯片技术的快速、高效、精准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提
高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能力。
此外,该研究的结果还将为抗生素耐药性防治提供新的
思路和手段。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预计12个月;第二阶段是细菌耐药性检测芯片的研发,预计18个月;第三阶段是芯片性能评估和优化,预计6个月。
整个研究周期约为36个月。
结语:本研究将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耐药性检测提供新颖的思路和手段,有望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期望能够在未来
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测的初步研究
审评三部六室陈蔚东霍秀敏
1、概述
自1944年 Waksman等报道了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以来,已报道的天然和半合成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的总数已超过3000种,其中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昔类抗生素有近200种。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是临床上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具有水溶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和吸收排泄良好等特点,虽然近年受到口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的挑战,但仍是治疗G 菌和结核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一。
对某些革兰阳性也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合用,常可取得协同作用。
其杀菌活力在一定范围内为浓度依赖性,并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
根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特性及结构特点,此类抗生素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以卡那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结构特点是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相结合,不抗绿脓杆菌;第二代以庆大霉素为代表,其结构中均含有脱氧氨基糖并具有抗绿脓杆菌的特点;第三代则是氨基环醇上氮位取代衍生物,品种有阿米卡星、阿司米星和我国创新的一类新药依替米星等,其特点是保留了母体的抗菌活性,耳肾毒性小,抗耐药性等。
根据氨基糖数目分为假三糖类和假二糖类,氨基含量越多,抗菌能力越强。
(见表1)。
表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
2 临床应用的主要品种及特性
临床应用的主要品种可分为耐酶品种和不耐酶品种。
耐酶品种:细菌所产的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等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可破坏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而新品种对钝化酶较稳定,如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和异帕米星,
均主要用于耐庆大霉素菌株。
阿米卡星的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其抗菌活性优于卡那霉素,稍次于庆大霉素。
奈替米星的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似;对各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较稳定,稍次于阿米卡星;临床也用于较重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耐庆大霉素菌株)所致感染。
依替米星其分子结构与奈替米星极相似,仅少一双链,故更稳定。
对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稳定性、抗菌作用及其临床疗效均与奈替米星相似。
异帕米星的抗菌谱与阿米卡星相似,该品对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稳定性优于阿米卡星;主要用于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特别是对其它品种包括对阿米卡星耐药菌株所致感染。
总体上,耐酶品种以异帕米星为优,其它依次为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依替米星。
不耐酶品种:妥布霉素与西索米星(sisomicin)虽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优于庆大霉素,但对钝化酶不稳定,故仍用于庆大霉素敏感菌株感染,而不适用于庆大霉素耐药株所致感染。
细菌对卡那霉素的耐药性明显,临床已少用,新霉素全身用药毒性明显。
小诺霉素与核糖霉素作用弱,毒性稍低,仅用于革兰阴性杆菌轻症感染。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质量分析
正是由于氨基糖苷类的结构和临床应用特点,为了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这类抗生素,AGs 的定量和痕量分析受到了临床医学和药物分析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对有关物质的分析更是近年来的热点。
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绝大多数无特征的紫外吸收,因此微生物效价法是当前各国药典测定该类抗生素含量的主要方法。
同时,微生物法检测成本相对低廉,适于推广使用。
但微生物法测定的是总效价,不能分别测定主成分和相关组分或有关物质的量,不能准确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内在质量,且影响因素复杂,操作费时。
随着对抗生素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进一步了解,对于含有抗菌活性的杂质或多组分的抗生素,辅以控制组分及杂质的方法,以弥补效价法测定含量专属性不强的缺点,达到监控药品质量的目的。
现介绍目前已应用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质量控制的几种方法。
3.1 薄层色谱(TLC)法薄层色谱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所需设备价廉,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鉴别及有关物质检查中占有主要地位,《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l2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有8种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极性较强的碱性化合物,在使用硅胶作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时,展开剂中需要加入氨水调节pH值以减少拖尾现象。
由于其结构中具有伯氨基,显色剂中多含有与伯氨基发生显色反应的茚三酮。
3.2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没有特征的紫外吸收,采用通常的UV检测器检测较困难,故该类药物的HPLC法以衍生化与非衍生化法为主。
3.2.1 衍生化法衍生化方法可分为柱前衍生和柱后衍生两种,采用的衍生化试剂有邻苯二醛(OPA)、2,4一二硝基氟苯(DNFB)、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异氰酸苯酯(PIC) ,3 ,5-二硝基苯甲酰氯(DNBCL) (以上用紫外检测器)和氯甲酸芴甲酯(FMOC-CL) (用荧光检测器)等。
利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中的活泼基团(如氨基、羰基)与衍生化试剂形成紫外区有吸收或有荧光的物质,以便于紫外检测或荧光检测。
柱前衍生化方法较简单。
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柱后衍生化采用在线技术,便于自动化测定,但需要有特殊的衍生化反应装置,因此柱前衍生化方法较多被采用。
由于衍生化法供试品制备步骤繁琐,色谱条件多选用含盐较多的流动相,必要时需加入离子对试剂,长期应用有损色谱柱及进样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试验结果因素较多,重现性差。
因此,非衍生化方法的开发则更具有实用价值。
3.2.2 非衍生化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非衍生化分析通常采用了新的检测技术:如示差折光检测法、UV末端吸收法、间接测定法、脉冲电化学检测器法、质谱检测法和蒸发光散射检测法(ELSD)等。
新型检测器的使用扩大了HPLC非衍生化方法在氨糖类抗生素中的应用,相比之下,各有特点。
近年来,在药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是一种通用型质量检测器,对任何挥发性低于流动相的样品均能被检测,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物理性质相似的物质其响应因子基本一致,可以满足样品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多项药物质量控制的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3 气相色谱(GC)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具挥发性,需要提高温度用硅烷化试剂衍生化后进行GC分析。
《USP》26版、《BP》2002年版中盐酸大观霉素的测定即采用六甲基硅烷衍生化后FID检测。
3.4 毛细管电泳(CE)法毛细管电泳是上世纪8O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HPCE 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色谱分离技术。
根据分离模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 、毛细管凝胶电泳(CEC)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 等,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的特点。
电化学检测器同样适用于CZE 技术,此法可同时检测7 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的HPCE 检测方法,最为常用的仍然是柱前及柱内衍生的CZE 技术,然后进行紫外检测。
3.5 质谱法(MS) 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ESI-MS)技术属于软电离方式,可在温和的条件下获得待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
氨基糖昔类化合物在结构中含有多个伯胺或仲胺基团显弱碱性,在质谱上具有较强的正离子响应。
ESI-MS 法不需要标准品即可对混合物中除同分异构体外的各组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免疫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方法,已用于生物样本中微量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原子吸收光谱法(ASS) 方法用于庆大霉素注射液的测定,回收率在98.6%~103.0%之间。
另外还有一些非专属性的理化测定方法(旋光法、分光法、容量法、量热法)的报道,主要用于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溶出度研究。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关物质主要为合成前体、异构化产物、其它副产物和储存期降解物,其结构与主成分较为相似。
故能用于测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量的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方法,基本都可用于其有关物质的检测。
基于检测方法的实用性和普及性,目前国内制药行业用于检测该类抗生素有关物质的最为常用方法主要为色谱法(TLC法, 柱前衍生HPLC法、柱后衍生HPLC法,HPLC-ELSD法),经综合分析近几年审评中心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已批质量标准中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与限度的变化可以看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正逐渐从经典的TLC法和影响因素众多的HPLC衍生化法向灵敏度更高、专属性更强的HPLC-ELSD发展。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药品质量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药物分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MS 技术在定量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MS和LC、GC的联用将成为此类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最具有前景的将是CE-MS 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