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升高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初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初中什么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常见的溶质包括盐、糖、酸、碱等物质,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酒精等物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通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溶解度曲线的斜率决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也有例外,有些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并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没有溶质溶解度增加的余地的溶液。
它可以通过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质或者降低温度来形成。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有限的,溶质的金属多数时候会在饱和溶液中以固体状态存在。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比饱和状态下的溶解度更高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通常需要在溶质饱和溶液中迅速降低温度或者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溶质快速沉淀形成饱和溶液。
有时候过饱和溶液会在受到振动或者其他影响下迅速结晶析出。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中所含溶质的量。
浓度可以通过质量浓度、摩尔浓度和体积浓度来表示。
其中质量浓度指的是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体积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
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添加适量的溶剂来降低溶液的浓度。
在进行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或者摩尔数不会发生改变,仅仅是溶液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根据浓度的公式,浓度与溶液体积呈反比关系,因此在进行稀释的过程中浓度会降低。
如果要获得指定浓度的溶液,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来计算所需的量,其计算公式为:c1v1=c2v2。
其中c1和v1分别是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分别是目标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结晶析出结晶析出是指过饱和溶液中溶质在受到振动、移动或者其他外界影响后,快速沉淀产生固体晶体的过程。
结晶析出是溶质分子重新排列,重新组合成晶体的过程。
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背记归纳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人教版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溶液知识点总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溶液,比如盐水、糖水、醋水等。
在工业生产中,溶液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等领域。
因此,对溶液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溶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溶解度、溶解作用、浓度、溶解物质的分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系统地总结一下人教版中涉及到的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
对于离子化合物而言,其分子在溶解时会发生电离,形成对应的离子。
比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Na+和Cl-离子。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溶解的程度。
当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时,溶质容易溶解在溶剂中,反之则不易溶解。
同时,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也会伴随着溶液的热效应。
有些溶解反应会放热,有些则会吸热。
放热和吸热的过程会影响到溶解的速率和溶解度。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一定的溶剂中溶解单位的溶质的最大量。
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一种物质在给定温度下溶解程度的大小。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液的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也有一些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另外,溶解度也会受到压力的影响,但在一般情况下,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小。
了解溶解度的大小对我们合理使用溶液,预测溶解物质的沉淀与溶解,进行化学实验设计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溶解作用溶解是一种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过程。
对于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其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
物理方法包括加热、搅拌等,而化学方法则包括添加助溶剂、酸碱中和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将一些不溶物质转化为可溶的溶质。
四、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摩尔浓度、溶质的体积分数等来表示。
初中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解度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最大量。
2.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质种类之间的影响。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时,固体溶解度会增加,气体溶解度会减少;压力升高时,气体溶解度会增加。
3. 通常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但也有一些例外,如氢氧化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 溶解度实验可以通过加热或者降温来进行。
二、稀溶液、浓溶液1. 稀溶液指的是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分数较低的溶液。
2. 浓溶液指的是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分数较高的溶液。
3. 浓稀对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分数越高,就越浓;反之,就越稀。
三、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2. 过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超过了溶解度而形成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通常应小心搅拌或添加晶核来使其重结晶。
四、溶解过程1. 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现象。
2. 凡是伴随着释放热量的溶解过程都是放热的;伴随着吸收热量的溶解过程都是吸热的。
五、溶解速度1. 溶解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溶质溶解的质量或体积。
2. 溶解速度受到溶质的粒径、溶剂的温度、搅拌和溶质与溶剂的种类之间的影响。
六、溶解性质1. 溶解是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一个过程。
2. 溶解性质包括溶解度、稀溶液和浓溶液、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七、溶液的组成1. 溶质和溶剂共同构成了溶液。
2.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3. 溶剂通常是液体,在其中溶解了溶质。
八、影响溶解的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通常增加。
2. 压力: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3. 溶质的性质:不同溶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九、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随溶剂中的溶质含量的变化而呈现的曲线。
2. 凡是曲线上的点,都代表着溶液达不同浓度时的溶解度。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1.什么叫做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是有什么组成的?溶质和溶剂.3.什么叫做溶质?被溶剂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4.什么叫做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为溶剂。
5.溶液的均一性是什么?溶液各部分性质、浓度完全一样。
6.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溶剂不分离.7.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但一定是透明的。
8.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①吸热:硝酸铵②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稀释③与水反应放热:氧化钙9.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温度:对于大多数物质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②溶质的颗粒大小: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质的溶剂速率越快;③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剂的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溶解的量)10.什么叫做乳化?洗涤剂(如洗洁精)等乳化剂能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11.乳化的应用有哪些?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12.什么叫做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3.什么叫做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②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
15.如何判断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可以再继续溶解。
16.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如何相互转化?(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2)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降低温度17.结晶方法有哪些?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初三化学溶液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必考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溶液必考学问点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留意:a、溶液不肯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推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肯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依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外表活性剂的作用,使原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外表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肯定温度下,向肯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连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连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推断〔方法〕:连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连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肯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肯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肯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的过程:a、扩大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确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浓度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指溶质(能够溶解的物质)在溶剂(溶解物质的介质)中均匀分布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是液体。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过程。
二、溶解度1. 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增加,但部分固体如氯化氢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剂性质: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可能有较大差异。
(3)压强:气体的压强对溶解度有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数量和溶剂的质量或数量之比,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1. 质量分数:指的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 体积分数:指的是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3. 摩尔浓度:指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单位通常为mol/L。
4. 易懂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克盐,那么盐的质量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0毫升酒精,那么酒精的体积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1摩尔NaCl,那么NaCl的摩尔浓度就是1mol/L。
四、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1. 溶解热: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发生溶解热的现象。
若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则称为“放热反应”,反之则称为“吸热反应”。
通常情况下,溶解固体会放热,而溶解气体则吸热。
2. 热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解热的大小和符号会影响溶解度。
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降低;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升高。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而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名称通常以溶质的名称和溶剂的名称加上“溶液”来表示,例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当有水存在时,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较多的通常被称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判断一种溶液是饱和还是不饱和,可以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相互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Ca(OH)2和气体等特殊情况外,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的含义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意味着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者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固体的溶解度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以及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甚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质的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例如,当温度为t℃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80克。
在该温度下,点P表示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同。
N点温度为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
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溶液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概念和基本性质1.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则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通常来说,溶质的量相对较少,而溶剂的量相对较多。
1.2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解度的不同,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过饱和溶液则是在此温度下多溶解了一些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此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1.3 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溶液的颜色、透明度、相对密度、折射率等。
这些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质量比、浓度等因素有关。
1.4 溶液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其对电解质的电导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这些性质与溶质的种类、质量比以及是否可以解离等因素有关。
1.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多少的量。
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6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摩尔浓度、质量浓度、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二、溶解过程2.1 溶解过程的动力学溶解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包括三个步骤:① 破坏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② 形成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③ 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2.2 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可以用溶解热和溶解熵来描述。
溶解热是指溶质在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溶解熵是指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分子排列的无序度变化。
2.3 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包括溶质的种类、溶质的粒子大小、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力等。
三、溶解度和影响条件3.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溶质粒子的颗粒大小、溶剂的性质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溶解度最主要的因素。
3.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来说,固体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增大,而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减小。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溶剂,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溶质。
二、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量较多的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的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2. 按溶液的浓度分:-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易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以加速溶解。
3. 将溶液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医疗领域中的各种注射液。
3. 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4. 农业中的肥料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过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分离。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九、溶液的酸碱性1.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2.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
3.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
4.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
十、溶液的电离平衡1.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物质。
2.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
3. 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常数。
十一、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溶剂通过半透膜的吸引力。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
匀的体系。
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
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最多能溶解多
少溶质的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3.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溶液;当溶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最大溶解度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多少可以用浓度来表示,常用的浓
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5. 溶解过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是一个热力学过程,根
据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可以分为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
6. 溶解规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溶解度与溶剂种类的关系等。
7. 溶解的应用,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例如溶解可以用于分离纯净物质、制备溶液、熔融盐类、溶解吸热等。
以上是初三化学中关于溶液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2)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一般来说,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
溶解热的大小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冷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度很快,有可能产生危险。
改写。
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中任何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溶液是一种混合物,不一定是液体;溶液一般透明,但不一定无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液的命名方式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4、浊液的分类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
这两种浊液在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在静置后都会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乳化剂是指能够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6、溶解时的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同时,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会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概念及基本知识1.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则通常是液体。
1.2 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或质量溶解度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
1.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称之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溶质浓度,当饱和溶液中再添加溶质,其余溶质将不再溶解,而沉淀出来。
1.4 稀溶液和浓溶液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和溶剂的相对比例来划分,溶质比例小的溶液称为稀溶液,而溶质比例大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1.5 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溶质溶解在液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称为液态溶液,而溶质溶解在固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则称为固态溶液。
其中,液态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溶液。
1.6 化学反应和溶液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溶液可以作为反应物或产物参与到反应中。
这些反应可以是溶解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
1.7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化工生产中溶剂、分离剂,医药制造中的溶剂、注射剂等。
二、溶解过程及相关知识2.1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会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液。
2.2 溶解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
当溶解过程吸收热量时,称之为吸热溶解;反之,释放热能时称之为放热溶解。
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都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2.3 溶解平衡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与其固体形式的溶质浓度之间达到平衡,称之为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速度与溶质从溶质溶液中析出的速度相等。
2.4 溶解规律溶解过程符合溶解度规律和亲合势规律。
溶解度规律称之为回晶平衡规律,它指出在溶液中存在有饱和度的状态,而亲合势规律则指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溶液的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质溶于溶剂中所形成的均匀的、稳定的、有一定浓度的物质。
溶解过程是物质之间相互渗透和扩散的结果。
2.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在溶剂中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二、溶解度1. 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能够溶解多少质量的溶质。
通常用溶质溶解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溶剂种类、溶质种类等。
三、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连续溶解达到一定数量时,再加入相同的溶质,不能再溶解。
此时溶液的浓度称为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2. 饱和溶液的特点:稳定、浓度固定、动态平衡。
四、浓度1. 浓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的含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2. 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量/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的体积。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能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2. 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不具有离子的性质。
六、酸、碱和盐1. 酸的特征:酸性溶液具有酸味、能腐蚀金属、能变红蓝石蕊试纸为红色。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柠檬酸等。
2. 碱的特征:碱性溶液具有苦味、有滑腻感、能腐蚀脂肪。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盐的特征:晶体状物质、无色或有色、无味、能溶于水成透明溶液。
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铁、硫酸铝等。
七、溶解过程1. 溶解过程的特点:吸热、沟合、增容、溶液温度的变化。
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表面积等。
八、溶解物质的分离1. 晶体分离:通过溶剂挥发,溶解度变小,晶体沉淀。
2. 蒸发结晶:加热溶液,使溶剂挥发,溶解度变小,晶体形成。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数量较多,溶质是溶剂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溶液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质和溶剂:溶质是指在溶剂中可以溶解的物质,主要指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是指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酒精等。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溶解一定量溶质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物质性质有关。
3. 饱和溶液:指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当继续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无法再溶解,会产生沉淀。
4.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第二部分:溶液的分类1. 按溶解度分类:(1) 可溶性溶液:溶解度较大,可以溶解的溶质。
如氯化钠溶液。
(2) 不溶性溶液:溶解度极小,无法溶解的溶质。
如沉淀。
2. 按物质的电离程度分类:(1) 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离子。
如盐酸溶液。
(2) 非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不电离,不生成离子。
如蔗糖溶液。
3. 按溶剂分类:(1) 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有较强极性,能溶解极性溶质。
如水。
(2) 非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没有或极性较小,不溶解极性溶质。
如醚类溶剂。
第三部分:溶液中的物质变化1. 溶质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分子间力和离子间力。
2. 溶质电离的过程:电离型溶液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
3. 溶质溶解速度:与溶剂的搅拌程度、溶质粒子的大小和溶质溶解度有关。
4. 溶液中溶质的平衡:饱和溶液中维持溶质浓度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四部分:溶液中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溶质溶解时可以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
2. 热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可以根据热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溶液中的酸碱反应1. 溶液中的酸碱溶质:溶液中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溶质称为酸,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溶质称为碱。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加上溶剂体积。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是水。
溶液的基本特征包括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另外,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有些液体虽然均一稳定,但并不是溶液,如水。
而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而泥水、油水和蒸馏水则不是溶液。
考点2·溶液和浊液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而悬浊液是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和浊液的区别在于溶解性、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外观和久置后的变化。
溶液中的物质能够溶解,粒子是分子或离子,外观通明均一且稳定不变;而浊液中的物质不能溶解,粒子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浑浊、不均一,久置后会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考点3·乳化现象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是指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的现象。
乳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乳化剂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化妆品等。
洗涤剂可以用于去除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和洗洁精。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不同。
例如,用洗洁精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而不是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或用稀硫酸除铁锈。
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两种变化: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会放热,而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会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并吸热。
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温度会降低;而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温度会升高。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溶液是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实验体系。
本篇文章将对初中化学中溶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溶液的定义、溶解度、浓度等内容。
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体系。
二、溶解度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通常用质量百分数、摩尔分数和摩尔浓度等单位进行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一般而言,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例如,固体的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的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2)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会增加。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3)压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较大。
在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加。
三、浓度1. 浓度的定义浓度指的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多少。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百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浓度计算(1)质量百分数:质量百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再乘以100%。
计算公式为:质量百分数=(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
(2)体积分数:体积分数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体积分数=(溶质体积÷溶液总体积)。
(3)摩尔浓度:摩尔浓度等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3. 浓度变化浓液可以通过加水稀释,也可以通过加溶质浓缩。
四、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溶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的反应类型有:(1)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盐和水。
初中化学溶液全部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3.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当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溶剂,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
如果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5.溶液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上溶剂质量,但溶液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加上溶剂体积。
6.溶液的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7.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可以通过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方法进行转化。
8.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9.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某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如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和浓硫酸(H2SO4)。
而另一些物质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如硝酸铵(NH4NO3)。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溶液的主要知识点。
化学初中溶液知识总结
化学初中溶液知识总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实验操作。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化学初中溶液知识进行总结。
1. 溶液的性质溶液的性质包括溶解度、溶液的浓度以及溶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1.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能溶解最多溶质的量。
溶解度与溶剂、溶质的性质以及温度有关。
常见的溶解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
1.2 浓度溶液的浓度表示了单位体积或质量中所含有的溶质的量。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
1.3 化学反应在溶解过程中,有些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反应称为溶解反应。
溶解反应可以是吸热反应,也可以是放热反应。
2. 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溶液的方法可以分为固体溶解、液体溶解和气体溶解。
2.1 固体溶解固体溶解是将固体溶质加入溶剂中,并通过搅拌、加热等方法使其彻底溶解。
溶解速率受溶解度、温度和溶质颗粒粒径等因素的影响。
2.2 液体溶解液体溶解是将两种或多种液体混合形成溶液。
液体之间溶解的情况可以根据亲疏水性分为相溶和不相溶。
在液体溶解中,溶液的浓度的计算方法与固体溶解不同。
2.3 气体溶解气体溶解是将气体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常见的气体溶解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
3. 相关实验操作在学习溶液的知识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实验操作常用的方法。
3.1 溶解度曲线实验通过溶解度曲线实验,可以确定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时,通过改变溶剂温度,加入溶质并搅拌,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3.2 浓度计算实验通过浓度计算实验,可以掌握不同计算浓度的方法,例如质量分数、质量浓度、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的计算。
3.3 双滴定实验双滴定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确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实验中,通过滴定剂对待测物质的滴定,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升高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1.了解溶质、溶剂、溶液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理解饱和溶液概念以及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2.理解溶解度概念,领悟溶解度曲线图的意义
3.能运用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专题一溶液的形成和组成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
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
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分层或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
不分离
(3)组成:溶液是由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和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两部分组成的。
常见的溶剂有水、汽油、酒精等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明显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浓硫酸。
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明显吸
收热量。
如:硝酸铵。
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时既不明显放热也不明显吸热。
如:氯化钠
注意: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醺铜溶液为蓝色,氟化铁溶液为黄色。
溶液的状态可以
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如:空气。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溶质可以是一种
或几种,如:汽水是以二氧化碳、香精、色素、糖等多种溶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未溶解的物
质不是溶质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如氯化钠溶液是指以氯化钠为溶质、水为溶
剂形成的溶夜。
碘酒是以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形成的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专题分析】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溶液的知识成为中考化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考的命题方向主要集中在溶液的组成与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定及相互转化方法
几个知识点上。
中考关于溶液综合试题的考查内容全面而且丰富
结合溶液在生活生中的实际应用以填空和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专题二溶解度和物质结晶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外因:温度。
大多数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1;极少数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溶解性
(1)定乂:—种物质溶解在另—种物质中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
关,用易溶、微溶、难溶描述
(2)与溶解度的关系(20℃时溶解度)
注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判断某一数值是不是
质质量”,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多少无关。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
解度是一个定值
二、溶解庶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
画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专题二溶解度和物质结晶
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外因:温度.大多数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1极少数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C种t)
(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一温庶下的溶解度
(2)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两亲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有相同的溶解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髙而増大,如κMω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的影响很小,如NaC1;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
3.应用
(1)查找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2)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
注意: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要有具体的温度值或范围.对溶解庶受温庶变化影响不大的
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冷却热
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即降温结晶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是指该气体在压强101kPa,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
的气体体积
2.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和压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
专题三关于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组成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1009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搞清楚题目中的量;解题格式要规范
2、计算类型,
1)根据概,计簟.直擰利用公式求涫液中涫质质量分(臧三个量中的其他任一个量)
2)溶液的稀释蒸发浓缩
3)与化程计算结合讲行—定的拓展(这是中考的主要命题均势)
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數与温度有关。
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
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配制步骤:用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