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缅语族语言文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缅语族语言文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缅语族语言文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四年二、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国家相关科研机构、涉东南亚事务机构、经贸部门以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机构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兼通汉语言文学与彝缅语族语言文化知识与技能,熟悉南方少数民族以及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的本科教育办学宗旨是“奠定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语言技能、增强竞争实力”。

本专业除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相关学科基本知识以及创新意识外,还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外语方面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国外语言文化领域研究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一方面为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将所掌握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岗位,发挥专业特长。

四、人才基本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求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备良好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一定的外语(英语、缅甸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民族语言文化研究、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涉外语言交际、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及双语教学、民族事务、编辑与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五、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1.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本知识,包括古代、现代汉语知识,古代、现当代文学知识。

2.掌握普通语言学、中外彝缅语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彝缅语民族史、藏缅语比较等专业基础知识,能较熟练地使用彝缅语族的一种语言。

3.要求具有一定的民族学、民族关系史等相关学科基础。

4.除专业必修的缅甸外,再掌握一门通用外语,同时对文秘、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等社会化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5.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语言文字工作现代化技能,包括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和处理、民族文字编辑出版等方面的技能,具有一定的语言翻译(缅汉、英汉双向)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自学和创新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授文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一)语言类1.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调查、分析、描写、比较及应用研究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2.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

3.能独立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关教学研究及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门技术工作。

(二)文学类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知识,能独立进行文学暨相关专业精深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语言类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A. 应用语言学;B. 语法理论;C. 比较语言学)2.汉语言文字学(A. 文字学;B. 汉语语法学;C. 历史语言学;D. 国学/唐宋文学)(二)文学类1.文艺学(A. 文学阐释学;B. 艺术与文化传播)2.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A.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研究;B.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研究;C. 中国现代文学与都市审美;D.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类型与叙事研究;E.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批评;G.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A. 欧美文学研究;B.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C. 比较诗学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方向)孟立军一、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博士生培养始于1996年,当时为民族学博士点下设的研究方向,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在民族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博士学位授权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业务目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熟悉并掌握民族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初步掌握第二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及其它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研究生通过3年的学习,应当掌握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至少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力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除课堂教学外,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关注学术发展动态。

要求具备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实地调查能力、独立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完成各门功课学习,达到规定课程学分,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任务。

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通过开题报告会审查,广泛搜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以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要求外语成绩达到学校所规定的要求,能够使用外语较为熟练地翻译本专业资料。

就业目标:培养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研究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授予学位:法学博士四、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大部分课程将采用研讨班形式进行教学,由主讲教授主持,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1953年,是国内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的发祥地,50余年来教学科研水平始终居国内一流,是国内哈萨克语言文学领域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1978年在全国率先招收该方向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审批,我校获得了突厥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科专业调整后,突厥语族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改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1990年成为本专业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点。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蓬勃向上,学风严谨,具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学习要求:掌握哈萨克语言文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以及承担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就业目标:科研、教学单位的基本业务工作人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的骨干工作人员,党政机关中较高层次的工作人员,更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合格培养对象。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 哈萨克语言学2. 哈萨克文学3. 突厥语文学(现代突厥诸语言及古代文献)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1、导师指导与导师组培养相结合。

导师组对学生的培养负总责。

新生入学一年之内不分专业方向,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集中攻读必修学位课,导师组指定临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新生第一年的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等事宜。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台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方向)曾思奇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专业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5大语系100多种语言、30多种文字,以及56个民族文学、文献,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和综合比较的学科优势,是国内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方向以台湾南岛语系民族语言与文化为主攻研究方向,兼涉台湾少数民族历史与现状等研究,于2000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较好地掌握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有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学风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献身精神。

业务目标:具有宽广而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和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前沿学说与发展趋势;精通南岛语系1-2种民族语言,外语熟练;有独立和勇于创新的研究精神与能力,参加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课题或项目。

就业目标:台湾问题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对台行政管理机构和民委等部门等三、授予学位:文学博士四、研究方向:台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方向)王军一、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博士生培养始于1996年,当时为民族学博士点下设的研究方向,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在民族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博士学位授权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精神、具有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业务目标:1、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教育理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走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基础理论,全面了解本专业、本方向国内外重大科研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3、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融贯中西的学风和专业精神,运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对民族教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培养研究生本土化与国际化兼具的研究视野,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培养从事专业研究、教学、管理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5、精通一门外国语,基本掌握第二外国语,能够熟练查阅、翻译外文相关资料,具有对外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目标:1、大学教师;2、科研机构;3教育行政管理;4、新闻出版;5、影视媒体;6、教育项目策划与咨询;7、文化艺术单位。

三、授予学位:法学博士四、研究方向:文化传承与教育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以课堂研讨授课、课外辅导、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七、论文撰写第一、二学年末分别提交1篇学年论文;在读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2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不少于10万字。

八、课程设置九、必读书目。

少数民族专项计划博士

少数民族专项计划博士

少数民族专项计划博士工作目标1.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提升内容深度与多样性:编辑需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在博士专项计划中输出的内容具有深度和多样性。

这不仅包括表面的文化特征,还应涉及到少数民族的语言、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探讨,以丰富读者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学术资料、参与相关的研讨会和实地考察来积累研究资料。

此外,还可以与少数民族学者、文化传承者进行交流,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2.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编辑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这意味着编辑需要与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合作,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校对。

同时,也需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为此,可以建立一个专家咨询团队,对重要内容进行审核。

此外,还可以定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3.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编辑需要通过有效的写作和编辑技巧,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这包括使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叙述方式,以及丰富的视觉元素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内容的结构和组织,确保读者可以轻松地浏览和理解内容。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写作训练和阅读相关书籍来提升编辑自身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成功的出版物,学习他们的编辑技巧和设计风格。

工作任务1.内容策划与研究:编辑需要制定详细的内容策划方案,包括每一篇稿件的主题、风格、结构等。

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为写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资料。

此外,还需要定期浏览相关网站和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2.作者招募与培训:编辑需要招募合适的作者,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

这包括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知识、写作技巧和编辑规范等。

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以便作者和编辑之间可以顺畅地交流。

为了招募到合适的作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学术论坛等渠道发布招募信息。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钟进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钟进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二招生专业人数及考试科目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专业备注招生导师或导师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2017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二选一3021汉藏语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选拟招收普通计划生1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专业备注或导师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导师备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1001英语或1002俄语或1003日语2017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二选一3021汉藏语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文骨干计划考生的定向生源省区
③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时加试政治理论,复试时加试两门专业主干课程。硕士毕业 同等学力要求: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 获得学士学位到 2015 年 9 月 1 日),且已在报考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至少三篇与所 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在职类的 MPA、教育硕士、法 律硕士等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方式即将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属于非学历教育,不发国家承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不能以应届硕士毕业生资格报 考。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复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占最终成绩的权重值为 30-50%。复 试项目中的面试、笔试成绩计入复试总分,复试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思想政治 状况、培养潜质、就业因素等,全面、慎重地权衡考生面试成绩。
六、中央民族大学考博专业课复习指导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 可以的。以下是育明教育考博课程的授课规划,整个授课规划由本专业博士生和组织设 定,结合了考试命题的实际,借鉴了历届育明成功学员的复习计划和成功经验,是育明 教育考博课程授课质量的保证和高录取率的基础。考生们也可以借鉴这一复习规划来指 导自己的备考。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点击浏览该文件-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根据《宁夏大学关于制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并结合我校民族学专业博士点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学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 应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 系统深入掌握民族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胜任独立从事民族学研究,并能够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 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民族学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含硕士阶段),如延长学习年限,需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延长期一般不得超过2年,延长期内的博士研究生不再享受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资助。

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经规定的审批程序可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一)民族文化研究与民族志。

文化是民族的本质、象征和特点,民族文化研究因此是民族研究首要的要求,是民族学研究的基本课题。

民族志是我国民族学借自西方欧美等国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强调田野工作、文化、文化叙事(文化书写)“三驾马车”。

民族志不仅是研究方法,其本身也是最具学科特色的成果形式。

导师:孙振玉,民族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民族理论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专著《中国伊斯兰传统文化研究》、《王岱舆刘智评传》、《明清回回理学与儒家思想关系研究》与《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等。

(二)民族社会研究与后现代思维。

民族社会是民族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互动等内容,也包括社会发展、社会变迁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泰语族语言文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泰语族语言文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泰语族语言文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四年二、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国家相关文化教育机构、涉东南亚事务机构、经贸部门以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机构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兼通汉语言文学与壮泰语族语言文化知识与技能,熟悉南方少数民族以及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的本科教育办学宗旨是“奠定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语言技能、增强竞争实力”。

本专业除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相关学科基本知识以及创新意识外,还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外语方面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国外语言文化领域研究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一方面为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将所掌握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岗位,发挥专业特长。

四、人才基本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求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备良好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一定的外语(英语、泰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知识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涉外语言交流、编辑出版、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及双语教学、民族事务、行政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当中去。

3.具有健康的体魄,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五、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1.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本知识,包括古代、现代汉语知识,古代、现当代文学知识。

2.掌握普通语言学、壮泰语民族社会历史文化、中泰文化交流史、壮泰语言比较等专业基础知识,学会中国国内一种壮侗语族语言并能在语言文化研究领域以及经贸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中较熟练地使用泰语。

3.要求具有一定的民族学、民族关系史等相关学科基础。

4.除专业必修的泰语外,再掌握一门通用外语,同时对文秘、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等社会化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5.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语言文字工作现代化技能,包括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和处理、民族文字编辑出版等方面的技能,具有一定的语言翻译(泰汉、英汉双向)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自学和创新能力。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一级学科简介()学科简况“中国语言文学”即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指中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育。

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点,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学科内涵中国语言文学的教案和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科以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重从跨国、跨语言、跨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语言和文学现象。

既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规律,也通过中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语言文学的联系和比较,加深对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学科范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现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研究方向。

这些学科相互联系和渗透,从不同角度考察、整理和研究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现象,并同相关学科密切联系。

.学科方向简介对外汉语教案是指针对外国人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案,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等学科。

该学科旨在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案的全过程,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案的本质特征及学习规律和教案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案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案实践,以提高教案效率。

二、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仔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具有合作、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或相近学科从事教案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也能适应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1,授文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一)语言类1.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调查、分析、描写、比较及应用研究的能力,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2.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

3.能独立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关教学研究及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门技术工作。

(二)文学类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知识,能独立进行文学暨相关专业精深研究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语言类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A. 应用语言学;B. 语法理论;C. 比较语言学)2.汉语言文字学(A. 文字学;B. 汉语语法学;C. 历史语言学;D. 国学/唐宋文学)(二)文学类1.文艺学(A. 文学阐释学;B. 艺术与文化传播)2.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A.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研究;B. 中国现代文学价值研究;C. 中国现代文学与都市审美;D.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类型与叙事研究;E. 中国现代诗歌研究;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批评;G.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A. 欧美文学研究;B.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C. 比较诗学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彝、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新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翻译学、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逻辑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党政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文秘、翻译、编辑、新闻出版、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需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民族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4、掌握彝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新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翻译学、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逻辑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5、掌握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知识;6、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彝汉双语教学和研究。

(二)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1)具有民族文献资料的查询方法,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2)具有较强的彝汉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3)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彝汉双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5)具备运用彝、汉语言文学的听、说、读、写、译能力;(6)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7)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2、专业能力(1)具备依据实际需求组织生产,管理生产,服务生产的能力;(2)具备在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3)具备在企事业及公共领域从事管理以及教育、文秘、新闻等方面工作的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政策,特别是涉及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规;(5)掌握有关民族地区的实情,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能力。

民族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民族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民族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方向)徐万邦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的基础上集中了原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部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建立了研究部。

这是建国后创建最早的民族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心,也是当时中国顶尖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民族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最密集的地方。

此后参与了民族识别工作、参与了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编辑出版了《民族问题译丛》及《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

此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民族学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

1977年后,民族学专业开始恢复,并于1978年在当时的民族研究所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198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央民族学院列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民族学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被国家教委批准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与教学,是本学科研究的重点,也是其主要特色。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业务目标:掌握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实践,调查研究,能结合现实提出对民族进步有益的研究成果。

能承担专题研究和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学工作。

就业目标:科研单位或高校相关专业教学。

三、授予学位:法学博士四、研究方向: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1、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方向)
詹福瑞
一、专业简介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7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5年,开始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方向。

本专业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在汉魏六朝唐代诗歌与诗学、明清小说等方面成果显著,具有鲜明特色。

著名学者裴斐教授曾在本专业工作。

裴斐先生在李白、杜甫及唐诗研究方面蜚声学界,先后出版了《李白十论》、《诗缘情辨》、《看不透的人生》、《李白研究资料汇编》等著作十余部,曾担任中国李白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学会副会长。

詹福瑞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汉魏六朝隋唐文学理论,先后出版了专著《走向世俗—南朝诗歌思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参与编著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傅承洲教授重点研究明代小说,兼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

出版了《冯梦龙与通俗文学》、《冯梦龙与侯慧卿》。

陈允锋副教授主要从事魏晋与唐代诗学研究,先后出版了《唐诗美学意味》、《文心雕龙研究史》(合著)。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代表,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为建设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坚持党的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业务目标:具有系统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把握本学科最新动态及前沿信息,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高层次的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就业目标:高校及科研单位教学科研机构、编辑、图书信息、出版机构、图书资料部门、文献信息机构及各类传媒机构等相关文字工作机构。

三、授予学位:文学博士
四、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采用导师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七、论文撰写
第一、二学年末分别提交1篇学年论文;在读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2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不少于10万字。

八、课程设置
九、必读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