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计划的目标与原则
•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对未来的展望
01
持续优化课程计划
展望未来,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继续优化和完善。在课程设置、
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将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02
加强教师培训与支持
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未来将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
多专业发展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
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引言 • 课程设置 • 课程内容 • 课程实施与评价 • 保障措施 • 结语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吉林 省义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形势,吉林省教 育厅制定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意义
总结词
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详细描述
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习题练习、数学实验 等形式进行。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 决能力。
英语课程
总结词
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
学科设置
[教材]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教材]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年年级周级课课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程品德与生活 3 32 2 2 2 品德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2 2 28 8 7 7 6 6 5 5 5 语文4 4 4 45 5 5 5 5 数学2 23 3 科学3 2 生物科学类课 2 3 物理3 化学 2 2 3 34 4 4 外语 1 1 1 音乐 4 4 3 3 3 3 艺术类美术 1 1 14 4 3 3 3 3 体育程体育类体育与健康 3 3 32 2 2 历史文科综合地理 2 24 4 2 2 3 2 2 综合实践活动2 2 2 2 2 2 2 2 2 地方课程1 1 1 1 1 1 1 1 1 校本课程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周总课时数关于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的说明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计划制定。
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各市,州,参照此课程计划自主制定。
2(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3(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此时间未计入学年总课时量,~学校机动时间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学年上课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
每节的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5(每天安排广播操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分钟。
6(学校日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
吉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8.18•【字号】吉教联字[2005]30号•【施行日期】200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吉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方案》的通知(二00五年八月十八日吉教联字[2005]30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方案》印发给你们,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遵照执行。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各级政府举办的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含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教班),从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学起,务必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
各地在接到本通知后,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全面贯彻执行。
省、市两级在新学期开学后将对各地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拒不执行或仍然存在违规收费的,将给予严肃处理。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方案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教财[2004]7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治理乱收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确保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收费的基本原则是:(一)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充分考虑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的差异,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对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第一章:课程目标1.1 教育目标1.2 培养目标1.3 发展目标第二章:核心课程设置2.1 语文2.1.1 教学目标2.1.2 教学内容2.1.3 教学方法与评价2.2 数学2.2.1 教学目标2.2.2 教学内容2.2.3 教学方法与评价2.3 英语2.3.2 教学内容2.3.3 教学方法与评价 2.4 科学2.4.1 教学目标2.4.2 教学内容2.4.3 教学方法与评价 2.5 社会2.5.1 教学目标2.5.2 教学内容2.5.3 教学方法与评价 2.6 体育与健康2.6.1 教学目标2.6.2 教学内容2.6.3 教学方法与评价 2.7 艺术2.7.1 教学目标2.7.3 教学方法与评价2.8信息技术2.8.1 教学目标2.8.2 教学内容2.8.3 教学方法与评价第三章:选修课程3.1 选修课程设置3.2 拓展课程设置第四章:评价与考核4.1 评价制度4.2 考核方式与标准附件:附件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实施指南附件2: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阶段:指从入学年龄到升入高中阶段的这段教育阶段。
2、核心课程: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
3、选修课程:指在核心课程之外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的课程。
4、拓展课程:指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设置的课程,包括素质教育、道德与法制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1.前言1.1 目的和背景1.2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1.3 本计划表的用途1.4 本计划表的结构2.总体目标和原则2.1 教育目标2.2 教育原则2.3 教育价值观3.学科领域3.1 语文①教学内容②教学方法③教学评价3.2 数学①教学内容②教学方法③教学评价3.3 英语①教学内容②教学方法③教学评价(其他学科依次列出)4.跨学科能力培养4.1 创新思维4.2 信息技术能力4.3 社交能力4.4 实践能力(其他跨学科能力依次列出)5.课程评价与考核制度5.1 评价原则5.2 评价方法5.3 考核制度5.4 评价与奖惩6.教材和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原则6.2 教学资源整合6.3 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7.师资培养和专业发展7.1 教师培训计划7.2 专业发展机会7.3 学科竞赛和教师评选活动8.家校合作8.1 家庭参与教育的重要性 8.2 家校沟通方式8.3 家校合作项目8.4 家长支持政策和资源9.附件9.1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附件一:教学方案样本9.2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附件二:课程评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教育改革:指对教育领域进行变革和改进,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行动。
●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
●评价与奖惩: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的制度。
●家庭参与教育:指家长积极参与子女教育,与学校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行为。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整方案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整方案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部也在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课程设置调整方案。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将进一步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以期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核心课程设置为了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教育部将维持核心课程的设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品(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石。
1. 语文:语文课程的设置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增加阅读和写作的篇章数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2. 数学:数学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入更多实际应用的数学内容,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外语:外语课程的设置将更加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教育部还将推行多元化的外语教学,增设其他外语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多语言运用能力。
4. 思品:思品课程将强调价值观与道德伦理的培养,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5. 体育、音乐、美术:这些课程将继续保留,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拓展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教育部将增加一些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1. 科技创新课程:教育部将加强对科技创新课程的引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经济管理课程:鉴于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将增设经济管理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创业能力和财务管理等实践技能。
3. 生态环境课程:教育部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
通过实地考察、生态保护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关于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的说明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计划制定。
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各市(州)参照此课程计划自主制定。
2.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3.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此时间未计入学年总课时量),学校机动时间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学年上课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
每节的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5.每天安排广播操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分钟。
6.学校日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
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可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将有关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前进行。
一至六年级的第7节课、七至九年级的第8节课,严禁安排文化课。
7.此课程计划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小学阶段强调综合课程的设置,注重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8.“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综合化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体验教育,强调活动教学。
其他各门课程应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9.外语从三年级开设。
为强化外语教学,各校可利用长短课结合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3次以上的参加外语学习、活动的机会。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培养、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区域内统一安排课程计划等)配备外语师资,保证外语课的开设。
磐石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磐石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使用说明:1.综合实践活动课: 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学校要保证课时数。
课表上写“综合实践活动”, 课表下注说明: 上哪些课程, 课时如何分配。
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三、四年级保证每周1节, 其他课程内容学校根据实际安排;初中:七年级综合实践3节, 信息教育集中安排在初一, 每周两课时, 另1节安排绿证教育。
八、九年级都是2节, 都安排绿证教育。
2、地方课程:包括成功教育、家乡文化、专题教育等内容。
课表上写“地方课程”, 课表下注说明:上哪些课程, 课时如何分配。
参考《吉林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吉教基字[2006]20号)初一安排一节绿证教育, 这样保证初中每周两节绿证教育课。
成功教育有许多内容是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两科的内容进行整合, 但要保证成功教育的内容全部讲到位, 教案等相关材料要体现出来, 如果课时不够可以在地方课时中另安排时间。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是四—九年级间周1节, 小学低年级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 成功教育可以单独在地方课程中安排课时。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是间周1节。
家乡文化和民族常识教育的内容和政治课内容比较接近, 也可以整合, 但要求相关内容全部讲到位, 教案等相关材料要体现出来, 如果课时不够可以在地方课时中另安排时间。
身体健康教育间周1节, 安全教育教育局要求每周1节, 两者教育内容交叉, 我们也可以要整合教学, 就是每周1节安全教育课, 把身体健康教育部分纳入安全课中整合教学, 身体健康教育不单设课时。
其他如国防、法制等专题教育内容安排到地方课中教学, 也可以以讲座形式进行, 课时如果不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或其他在校3.校本课程: 为学校自主研发课程, 可以是学校特色教学, 不能是考试科目延伸。
课表上写“校本课程”, 课表下注说明: 上哪些课程, 课时如何分配。
参考《吉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指导意见》(吉教基字[2006]21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2022年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中国教育部为全面改革义务教育制度,确保义务教育公平与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综合文化教育,促进资助对象人口规模缩小,最终实现教育公平的改革新计划。
本方案围绕改革义务教育必要和可能的走向,着眼于落实义务教育的改革目标,坚持教育理念的统一和创新,发挥新媒体创新科技手段,旨在建设义务教育课程,促进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一、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向1、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面向应用、面向未来、面向创新的课程改革,深刻改善学生的学习水平。
充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和家长的成长提供有益的改革。
2、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更加关注学校外的学习和发展,增加学生参与一定社会活动和实习、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综合基本学务管理。
将学校文化、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纳入学务管理,对学生作出明确评价,使学校发挥更大的国际化视野和团队精神思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
二、新型义务教育课程主要内容(1)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改革中的义务教育课程要强调以探索为核心,利用技术手段构建支持多种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以技术教学赋能学生,增强探究能力。
(2)以实践教育和参与式教学为主。
探究学习要实践化,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运用不同类型的活动,通过实践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以综合素质敎育为主。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倡师生协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群体责任及职业技能。
三、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措施1、设立多种新型义务教育课程,积极融入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实行生动活泼的课程,提供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加学习资源供学生使用,提高学习效果。
2、强化学校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完善评价标准,增强教师的教学专业性,家长mentor制度等;3、构建全方位指定资助政策,构建完整多元的义务教育监管机制,建立定量定量的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实施及质量考核标准,有效管理学校教育质量,确保义务教育改革全面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一)基础教育阶段1.语文:学习汉字、音乐、朗诵、比较文学、创新、文字运用等,掌握基本语文知识。
2.数学:学算法、运算法、推理论证、趣味数学等,掌握根本的计算、推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3.外语:学习英语、德语等,掌握英语、德语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化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4.体育:学习۩操、田径、羽毛球、足球等,提高学生的身体青春活力、个人体质。
5.美术:学习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初中教育阶段1.语文:学习上古文字、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数学:学习数值计算、抽象数学、统计学、数学建模等,加强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外语:学习英语、俄语等,加强学生英语、俄语单词、句子、文章创作和语言技能的学习。
4.历史:学习古代史、中国史、世界史等,加深学生对历史中人文、历史思想及历史过程等的理解。
5.地理:学习世界地理、地理概论、地理实践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地势、地理概念及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高中教育阶段1.语文:学习古典诗词、小说接古、散文写作等,培养学生精美的文字运用能力及分析理解文学的能力。
2.数学:学习几何原理、初等函数、概率论等,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利用高等数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外语:学习英语、日语等,提高学生英语、日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
4.物理:学习物理定律、磁学原理等,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客观认识与逻辑推理分析的能力。
5.生物:学习生物科学的概念、分类学、无机生物学等,增强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理解现实世界与自然现象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4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4年版)综述: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2024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总体目标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二、核心课程1.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加强对语文课程的培养和教学,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数学课程数学是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注重数学课程的实践和应用,倡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3.外语课程外语课程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渠道,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增加对外语课程的培养和教学力度,倡导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关注世界发展动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4.社会课程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课程,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注重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问题相结合,倡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课程的过程中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增加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倡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6.艺术课程艺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2024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注重艺术课程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丰富生活内涵。
X小学落实《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自查报告
X小学落实《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自查报告某小学落实《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自查报告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和省市有关课程设置的各项文件精神,不断地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
现把我校落实《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情况自查报告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坚持素质教育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狠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与管理1、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反思。
对于新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在课程开设方面,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与开发。
(1)国家课程我校严格按普通全日制小学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
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
综合实践和音体美课程都有兼职的教师,实在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地方课程针对不同的年级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我校按照《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的要求,能够符合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
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教师队伍建设上,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保证了开齐开足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汇报我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根据《新课程标准》规范和要求,严格按照《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和《吉林省普通中小学基本管理规范》实施义务教育课程。
1.三级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设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特点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我校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还处于尝试阶段。
课程目标的确立,缺乏必要的理性抽象和实践验证;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指导思想与选择标准不够明确,只局限于经验层面;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培训等方面主要是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
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中,校长、教师是积极的参与者,更是实施者。
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对地方、学校课程的认识。
2.落实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根据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方案和课程实施标准学校全部开齐、开全、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门类,信息技术、校本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心理、家乡、安全教育)都有所开设。
每周能保证2课时地方课程的开设。
校本课程目前正使用《阅读与写作》,我校正在组织教师开发本校的校本教材。
3.落实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和学校三级课程评价制度上级有关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主要有市进修组织的统一考试、教学分层评估和每学期的督导评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有学业评价和德育评价两种方式;在融合校外对学生的评价尚有欠缺不足。
4.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按照规定保障学校的教学经费;学校配有充足的各种教具和学具。
学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功能室,做到班班都有多媒体。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率100%。
学校有专用教室,其中包括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
2022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22年小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我校开设了关于校本课程,以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习美丽峡山,加强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地方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
2、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通过对美丽峡山的教学教学让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学生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4、加强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峡山的自然概况、历史事件、民俗文化、古迹遗址、人文景观、历史人物传说掌故、生态秀水等,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课文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具体安排。
篇二: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设置说明夏特乡小学学校课程设置说明根据《教育部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管理办法及教学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课程设置。
一、开设课程门类我校是一所完全小学,我们该学期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维、哈、柯、蒙、汉)、汉语、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与地方课程等课程;二、课程安排1、教学时间安排:本学期教学时间21周,其中上课时间19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天安排教学。
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
3、一年级(1班到4班)为模式一,周课时为30课时;一年级(5)班为模式二,周课时为30课时;一年级(6,7班)是纯汉语班,周课时量为26课时;二年级(1班到4班)是模式一,周课时为30课时;二年级(5班)是纯汉语班,周课时量为26课时;三年级(1班到4班)为模式一,周课时为32课时,;三年级(5班)是纯汉语班,周课时量为30课时;四年级为模式一,周课时为32课时;五年级、六年级为模式二,周课时为34课时;三、课程设置表我校根据国家和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程设置管理办法及教学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开设的课程列表如下: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模式1、2课程设置方案(小学)四、课程设置说明(1)、国家课程是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开设的,每位学生必修。
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在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将阐述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目标,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一、明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是落实国家课程政策、体现地方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举措。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确立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目标应围绕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展开。
具体而言,目标包括:1、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2、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弘扬地方文化传统;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为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地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同时,要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
三、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1、深入调研:对本地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地方文化、教育资源和学生的需求。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3、落实方案:在制定好的方案基础上,结合本地教育资源和学生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
4、监督与评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
四、加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推广与实施为确保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顺利推广与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目标,提高社会各界对方案的认可度。
2、培训师资:为确保教师具备实施地方课程的能力和素质,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材]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docx
[ 教材 ] 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年年级周级课课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程品德与生活 3 32 2 2 2品德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222887766555语文444455555数学2233 科学32 生物科学类课23物理3 化学2233444外语111音乐443333艺术类美术11 1443333 体育程体育类体育与健康 3 3 3222 历史文科综合地理224422322综合实践活动222222222地方课程111111111校本课程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周总课时数关于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的说明1(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计划制定。
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各市, 州, 参照此课程计划自主制定。
2( 全年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39 周~假期 ,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 周。
3( 每学年上课时间35 周, 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 ~复习考试时间 2 周, 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 2 周~此时间未计入学年总课时量 , ~学校机动时间 2 周, 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 。
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学年上课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 各年级均按每周 5 天安排课程。
每节的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 分钟~七至九年级为 45 分钟。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5( 每天安排广播操 15 分钟 , 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 分钟。
6( 学校日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
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可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将有关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前进行。
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
附件2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一)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关于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的说明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计划制定。
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各市(州)参照此课程计划自主制定。
2、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3、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此时间未计入学年总课时量),学校机动时间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学年上课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
每节的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5、每天安排广播操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分钟。
6、学校日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
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可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将有关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前进行。
一至六年级的第7节课、七至九年级的第8节课,严禁安排文化课。
7、此课程计划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小学阶段强调综合课程的设置,注重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8、“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综合化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体验教育,强调活动教学。
其他各门课程应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9、外语从三年级开设。
为强化外语教学,各校可利用长短课结合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3次以上的参加外语学习、活动的机会。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培养、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区域内统一安排课程计划等)配备外语师资,保证外语课的开设。
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
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试行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我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特制订本常规。
第二条教学常规是教育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具有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作用。
第三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下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第四条教学常规工作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和教学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第五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致力于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个性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第六条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指导纲要),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状态和教学条件等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
第七条教学目标要具有全面性、阶段性和可操作性。
每学年、每学期、每个单元及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都要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计划第八条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1.教学目标:即本学期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2.教学资源分析:包括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体系及重点和难点分析,以及其他必需的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分析。
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即学生及学生集体的基本发展状况、发展需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分析等。
4.教学方法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情况,预设相应的教学途径、策略、方法与手段。
5.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计划列出授课时数,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6.教学评价方案:设计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方法。
吉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关于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的说明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计划制定。
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各市(州)参照此课程计划自主制定。
2.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3.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此时间未计入学年总课时量),学校机动时间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学年上课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
每节的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5.每天安排广播操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分钟。
6.学校日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
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可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将有关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前进行。
一至六年级的第7节课、七至九年级的第8节课,严禁安排文化课。
7.此课程计划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小学阶段强调综合课程的设置,注重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8.“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综合化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体验教育,强调活动教学。
其他各门课程应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9.外语从三年级开设。
为强化外语教学,各校可利用长短课结合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3次以上的参加外语学习、活动的机会。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培养、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区域内统一安排课程计划等)配备外语师资,保证外语课的开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关于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的说明
1.《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省和延边州参照此课程计划制定。
五四制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计划由各市(州)参照此课程计划自主制定。
2.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3.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两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即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此时间未计入学年总课时量),学校机动时间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
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保证学年上课时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各年级均按每周5天安排课程。
每节的课时,一至六年级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为45分钟。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长短课结合的实验。
5.每天安排广播操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1次眼保健操,每次5-10分钟。
6.学校日常的组织活动,如晨会、班队会、科技和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自主安排。
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可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将有关活动安排在下午放学前进行。
一至六年级的第7节课、七至九年级的第8节课,严禁安排文化课。
7.此课程计划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小学阶段强调综合课程的设置,注重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8.“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体现了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综合化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体验教育,强调活动教学。
其他各门课程应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9.外语从三年级开设。
为强化外语教学,各校可利用长短课结合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周有3次以上的参加外语学习、活动的机会。
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培养、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区域内统一安排课程计划等)配备外语师资,保证外语课的开设。
10.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学校要统筹安排体育课和文体活动,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为保证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前两个月,每天上午应安排1课时的室外活动。
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但不得组织笔试。
11.艺术类和科学类课程的设置在小学段和中学段区别对待。
小学开设艺术、科学等综合课程;中学阶段设置分科课程,但鼓励各地和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综合课程。
12.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其课时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
小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建议集中安排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总课时控制在70课时以内;中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建议集中安排在七年级,总课时控制在70课时以内。
禁止无原则地增加信息技术教育课时。
除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外,其他各学科教学中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七至九年级的绿色证书教育暨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总课时为280课时,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校本课程课时以及调整后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课时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在教学中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和落实,学校可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13.本计划明确规定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各地、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实施,严禁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挪作他用。
14.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在各门课程之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从教学需要出发,对课时使用做合理安排,但此前须向县(市、区)教育局申报备案。
15.本课程计划自2006年秋季起在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