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保障技术转移法——谈对技术转移予以规范的经济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龙源期刊网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批准发布作者:来源:《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7年第11期9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T 34670—2017《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将于 2018年1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首个技术转移服务推荐性国家标准。

《技术转移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科技部提出,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情报所等单位参与研究和起草。

《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重要依据,按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规定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通用流程、服务评价与改进、技术转移服务主要类型等共12章,着重突出了两大特点:一是进一步明晰了技术转移概念,指出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

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科技信息和科技能力等;二是规定了七类社会关注度高且已形成较成熟模式的技术转移服务类型,包括技术开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服务、技术评价服务、技术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服务,提出了差异化的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和服务流程。

其中,技术评价服务、技术投融资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力求引导技术转移服务与互联网技术、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向专业化、市场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技术转移服务业是我国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陆续出台,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业呈现机构类型多元化,服务内容丰富化,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需求个性化的良性发展态势。

《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传播技术转移理念,指导技术转移实践,引导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化发展,带动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结构优化,提升技术转移体系整体效能,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加速融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规则

现在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规则

现在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规则
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转移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和规定,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保护。

2. 合作协议:技术转移双方应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技术转移的条件和方式等具体事项。

3. 交流合作:技术转移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自由的信息交流机制,以促进技术的共享和创新。

4. 技术本地化:国际技术转移需要将技术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进行本地化调整和改进。

5. 潜在风险评估:技术转移双方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6. 法律合规:技术转移应遵守双方所在国家和国际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合法合规进行。

7. 知识共享:技术转移双方应尽量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

这些规则旨在确保国际技术转移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知识产权法下的技术转移

知识产权法下的技术转移

知识产权法下的技术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技术转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技术转移既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助力了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在知识产权法下,技术转移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合法转让,对于促进技术的流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全面理解知识产权法下的技术转移开始,探讨技术转移的类型、法律要求以及其对创新和经济的影响。

知识产权法下的技术转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合法的方式将技术和相关的知识产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

这种转移可以包括技术的许可、转让和转化等形式。

技术转移的目的往往是将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合法性是核心问题。

首先,技术转移的合法性必须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下进行。

任何技术转移都必须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权益。

在转让技术的过程中,双方需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知识产权的合法转移。

其次,技术转移的类型多种多样,在实践中可以分为直接转让和间接转让两种。

直接转让是指技术的授权方将技术许可给受许可方,让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生产或销售技术。

间接转让则是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利用技术,实现技术的共享与合作发展。

这两种类型的技术转移都为企业提供了获取外部技术资源、改善创新环境的机会,促进了科技的快速进步。

在知识产权法下的技术转移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使用同样重要。

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是对技术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进行保护,确保技术的独占性和独立性。

同时,被许可方在使用技术时也需要遵守合约约定,不得侵犯授权方的知识产权。

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促进技术转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法律合规性是不可忽视的。

合同起着连接技术转移双方的桥梁作用,保障了双方权益的互补。

一份合同中应明确技术的性质、范围、转让的期限和地域限制等要素,确保合同的准确和完整。

同时,合同中也应明确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为技术转移过程提供法律保障。

技术转移 政策文件

技术转移 政策文件

技术转移政策文件
技术转移政策文件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而制
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这些政策文件旨在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技术转移政策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明确
技术转移的合法地位和权益保障,规范技术转移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技术市场秩序。

2. 财政税收政策:政府通过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技术转移
主体的税负,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转移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金融政策:政府通过制定金融政策,为技术转移提供投融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4. 人才政策:政府通过制定人才政策,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提高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5. 国际合作政策:政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走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

总之,技术转移政策文件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企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

企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

企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技术转移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科技成果的转移、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等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本企业的技术转移工作应当坚持创新驱动,鼓励技术转移和创新创造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第四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坚持公平竞争,鼓励并推动技术成果共享共用,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资源的流动。

第五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技术转移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等。

第二章技术转移管理的基本原则第六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第七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鼓励技术成果共享共用。

第八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共担原则,加强技术转移成果的跟踪监管,防范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

第九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保护知识产权原则,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技术转移环节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第十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效率优先原则,注重技术转移成果的快速推广,提高技术转移效率。

第十一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服务质量原则,加强对技术转移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水平。

第三章组织架构第十二条本企业设立技术转移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技术转移工作。

第十三条技术转移管理机构包括技术转移服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知识产权部门和财务部门等。

第十四条技术转移服务部门负责技术转移成果的征集、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等工作。

第十五条法律事务部门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的法律咨询、纠纷处理等工作。

第十六条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技术转移工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七条财务部门负责技术转移成果的经济效益分析和资金管理等工作。

第四章工作程序第十八条技术转移部门应当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建立技术转移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技术转移成果的征集工作。

有关技术转移的若干理论

有关技术转移的若干理论

有关技术转移的若干理论•小中大•打印复制网址•来源:科易网作者:科易网 2012-1-31 17:36:12科技兴国,理论先行。

技术转移在科技兴国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一些有关技术转移的理论,对我们做好技术转移工作很有帮助。

技术转移概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至今方兴未艾,从早期的技术传播理论到现今技术转移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技术转移的丰富内涵,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际技术转移的加速发展,国际上的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国际技术转让的成因和机制提出了若干理论。

这些理论之间虽然缺乏有机联系,但具有构造国际技术转移独立体系的趋势。

目前,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处于初创发展阶段。

以下是有关技术转移的若干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世界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条件,世界各国技术差距存在二类情况:一类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另一类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技术差距虽然包括上述两类,但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技术差距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一切差距的集中表现。

前者技术先进、资本密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

后者技术落后,劳动、资源密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技术差距论者不仅认为技术差距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而且认为技术存在二元结构。

自从刘易斯提出世界经济存在二元结构以后,迈依耶认为技术存在二元结构。

发达国家是技术"中心",发展中国家是技术的"边缘"。

技术由"中心"向"边缘"转移。

二元技术结构形成的技术差距,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前提。

韩国学者金泳镐近年提出"边缘"技术双重差距理论,即"技术转移差距"与"技术积累差距"。

"技术转移差距"是指"中心"与"边缘"在技术发展阶段或技术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表现为由"中心"转让的技术与"边缘"所需的技术不相适应。

科技创新管理法律法规

科技创新管理法律法规

科技创新管理法律法规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生活水平、推动了文化变革。

然而,科技创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因此,为了保障科技创新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重点探讨科技创新管理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应用。

一、背景介绍科技创新是一项涉及广泛的活动,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科研、技术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

为了规范和管理这一领域,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二、国内我国的科技创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其中的几项重要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法》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最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目标、原则和政府的职责,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核心法律法规之一。

它规定了专利的获取、保护和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保护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是我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法律法规之一。

它规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和主体的权责关系,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我国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法规之一。

在科技创新领域,这一法律法规对于职工的权益保护、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等方面至关重要。

三、国际除了国内的法律法规体系,国际社会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管理法律法规,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1. 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定世界贸易组织(WTO)知识产权协定,旨在保护知识产权并鼓励技术转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国际的保护和推动。

2. 欧洲专利公约欧洲专利公约是为了使专利在欧洲国家中获得保护,使欧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地区。

3. 美国贸易法案(TPA)美国贸易法案(TPA)为美国国内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保护和支持,鼓励美国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技术转移政策解读

技术转移政策解读

12
成果转化的8大方式





(1)技术许可。通过技术市场把技术从发明者或拥有者手中转移给接受 者,即大学和科研院所拥有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允许企业在工业 中应用该科研成果。 (2)技术合作。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合作还包括 双方互派人员访问或学习。 (3)技术外包。包括企业委托大学或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企业开展的技 术研发活动。 (4)技术服务。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技术帮助和指导。 (5)技术购买。企业购买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技术购买还包括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员向企业流动。技术购买还包括企业对技术设备和 软件的购置。 (6)技术创业。主要指科研人员的通技术创业或技术入股。 (7)企业孵化器。 (8)信息传播。包括文献信息、数据库信息,可通过现场、会议或新闻 媒介交流技术方面的经验、技能或进行样品、样机的展示,或通过报刊、 杂志、书籍、音像等资料等形式传播,这种方式由于传播的信息具有分 散性和隐性等特点,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或模仿能力。
转移的条件:新技术拥有比较优势, 对客户有显著的
性能改善和价值提升.但可能价格更高. 技术转移是使命取向(mission-oriented)的科技机构 的本质使命. 技术转移的有效性是衡量使命取向科技机构生产率 的重要指标. 组织,制度和战略规划的障碍会限制技术的转移. 存在着好的技术转移的方法. 如用户的介入有助于 技术转移
20
实践
导致科学政策实现突破和对研究的公共投资出现
增长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因二战的结束和冷战的开 始。 洛斯阿拉莫斯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强调了科学和技 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令对科学(特别是物理, 化学和生物)进行大量投资的想法变的看似可行, 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似乎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种增加对科学投资的压力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 军备、航天竞争中又被大大增加了。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这给西方, 特别是美国带来了格外巨大的压力,导致其对防 御和空间研究进行大量投资。

国内外技术转移相关法规合集

国内外技术转移相关法规合集

国内外技术转移相关法规合集
技术转移是指将技术从一个实体转移到另一个实体的过程,这
一过程涉及到法律、经济、商业等多个领域。

为了规范和促进技术
转移,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对国内外技术转移
相关法规进行梳理和合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在中国,技术转移相关的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
国外商投资法》等。

其中,《专利法》对技术转移中的专利权保护、许可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则对技
术进出口的许可、备案、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外商投资法》则涉
及到外商在中国境内进行技术转移的规定。

在国际上,技术转移的法规也备受关注。

例如,世界知识产权
组织(WIPO)制定了《技术转移和合作指南》,旨在帮助各国制定
技术转移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促进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

此外,世
界贸易组织(WTO)也对技术转移进行了相关规定,旨在促进技术转
移的自由和公平。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技术转移相关法规涵盖了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进出口管理、外商投资等多个方面,为技术转移的合法、有序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然而,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技术转移领域的法规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技术转移需求。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技术转移相关法规的发展和进步。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发〔2016〕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2月26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出如下规定。

一、促进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一)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技术供给。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审批或者备案。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有权依法以持有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确认股权和出资比例,并通过发起人协议、投资协议或者公司章程等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作价、折股数量或者出资比例等事项明确约定,明晰产权。

(二)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制度,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加强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通过本单位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的机构或者委托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开展技术转移。

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于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法律制度如何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重点分析其在市场规范、合同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解决方面的作用。

法律制度在市场规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自由竞争和公平交易,而法律制度正是保障公平竞争和监管市场行为的重要机制。

通过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消费者保护法以及公司法等法律,法律制度可阻止市场垄断、欺诈行为和不当竞争。

这样可以维护市场秩序,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正性。

合同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法律制度对于合同的履行和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制度规定了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提供了合同履行的效力保护。

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对于鼓励经济活动和吸引投资至关重要。

法律制度通过明确法律程序、契约法律的强制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合同保障,进而增加了投资者信心,推动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法律制度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机密等,这些无形资产的保护对于创新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

法律制度通过确立专利和版权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鼓励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转移。

另一方面,纠纷解决是维护法律制度权威和秩序的重要环节。

对于经济活动而言,纠纷无法完全避免,如何高效、公正地解决纠纷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制度提供了司法系统和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

一个公正透明的司法体系和法律程序不仅可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商业信誉,还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保护权益。

同时,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还能够帮助当事人快速恢复生产经营,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法律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法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规范

科学技术法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规范

科学技术法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规范科学技术法是指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科学技术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获益权的一系列法律规范。

科学技术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科学技术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规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研究规范科学研究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规范有助于确保科学研究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在科学研究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规范:1. 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侵权行为。

科研人员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当注明出处,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 诚信研究规范:科学家应当遵守学术道德和诚信原则,不得伪造、篡改或者捏造研究数据和结论。

科研人员应当尊重实验对象和研究参与者的权益,严禁进行非法的人体试验和动物实验。

3. 安全规范:科学家在从事研究活动时,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4. 国际合作规范:科学研究已经成为跨国界、跨学科的合作,科研人员应当遵守国际合作规范,尊重他国的法律法规和研究伦理,加强沟通与协作,推动科学研究的全球共享。

二、技术转移规范技术转移是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对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转移的规范有助于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技术的有效转移和广泛应用。

在技术转移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规范:1. 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技术转移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引进和转让,各方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技术转让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条件,确保技术转让的合法合规。

2. 信息公开规范:技术转移涉及到技术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各方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确保技术转移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技术转让合同应当明确约定技术信息的披露和保密责任,防止技术泄漏和不当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01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31号公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20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技术进出口管理,维护技术进出口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对外贸易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技术进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

前款规定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

第三条国家对技术进出口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依法维护公平、自由的技术进出口秩序。

第四条技术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技术权益。

第五条国家准许技术的自由进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依照对外贸易法和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全国的技术进出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经贸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技术进出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履行技术进出口项目的有关管理职责。

第二章技术进口管理第七条国家鼓励先进、适用的技术进口。

第八条有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技术,禁止或者限制进口。

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技术目录。

第九条属于禁止进口的技术,不得进口。

第十条属于限制进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国际贸易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和知识通过跨境贸易的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各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现状、影响以及相关问题,并倡导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转移。

一、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现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快速传播和转移。

以发达国家为例,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往往搭载了先进的技术。

这些先进技术通过贸易渠道进入发展中国家,帮助其快速实现经济发展。

同时,一些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和建立海外项目的方式,将技术和生产线引进到其他国家。

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技术转移,还对就业和产业升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工厂,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当地产业水平。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转移的影响1.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国际贸易将技术和知识带入不同国家和地区,激发了技术创新的需求和能力。

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的同时,国家也会自主学习和吸收这些技术,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转移,弱势国家可以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动经济发展。

2.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技术转移不仅带来了具体的技术,同时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发展中国家可以跳过传统产业阶段,直接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这种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3.经济收入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通过技术转移,国家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出口收入增加。

这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就业机会的增加提供了更多可能。

更多的人可以从高技术产业中获得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三、国际贸易中技术转移的相关问题然而,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盗窃和侵权问题,这会削弱技术持有国的创新积极性。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探索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转移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快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决定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营造自主创新环境为重点;以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主线;以建设技术转移体系为支撑;通过完善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互动;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科技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二、指导原则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行动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根据我国不同区域技术转移发展的现状;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坚持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着眼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确定阶段性重点;根据各区域和各行业的发展特点;整体设计;统一部署;分步实施..二分级管理;多方推进..实行中央、行业部委、地方分级管理;科技部负责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牵头组织;行业部委、各省市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本地区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实施..三集成资源;突出重点..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有效集成中央和地方相关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突出重点;相互协调;集中力量;共同支持..四选择试点;引导带动..探索适应市场规律、符合地方特点、形式多样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机构进行试点;支持建立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三、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使我国技术转移的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国家与区域技术转移体系逐渐完善;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以及行业和领域间、区域间、国际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进一步活跃;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产业化、商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获得较大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引导和支持10个区域技术转移及服务联盟、40个综合性、70个行业或专业性、80个大学及科研机构、30个国际技术转移基地等多层次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中国创新驿站工作网络;建立100家工作站点;推动一批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和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实现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达3000亿元..各省、各部门根据本地区和本行业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建立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技术转移体系..四、重点内容一构建新型技术转移体系;探索有利于技术转移和扩散的运行机制和有效途径..适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源头作用;加强大学、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体系的整合;支持其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切实履行将公共财政投入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和研发能力向社会转移的义务..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院士等人才资源优势和科研基础条件优势;建立技术转移咨询机制;提高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成功率;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机制;将技术转移成效逐步纳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介入和投资技术前端环节;鼓励企业引进技术;并进行集成、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以技术转让为目的的研发型企业的发展;支持企业技术转移的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企业以产业链集成创新为目标形成各种形式的创新集群和技术联盟..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树立服务品牌;整合多方资源;为技术转移提供全过程服务..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各类主体的多向互动..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等要各自发挥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共建或共享实验室及中试孵化平台、合作开发、技术许可、技术入股、人员交流;企业并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转移联盟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健全技术市场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法律环境..研究制订国家技术转移促进条例;明确技术转移中各主体的定位与功能;规范技术转移行为;维护技术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研究出台技术及技术服务信息发布标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技术经纪人管理、重大技术转移项目的审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稳定现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支持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从2008年起对企业从事技术转让的所得实行税收减免税优惠..研究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和企业吸纳技术等方面的税收政策..推动技术转移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技术转移机构社会信用和信誉评价指标;在行业内树立服务优质、信誉良好的技术转移机构典型..完善职务技术成果的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研人员完成的职务技术成果;应通过本单位的技术转移机构向外转移..建立合理的技术转移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在技术转移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奖励促进技术转移的人员..三开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结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评定和考核;在全国各行业和地方选择符合条件的机构进行试点;重点支持其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促进技术转移的体制和机制;培育一批信誉良好、行为规范、综合服务能力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西部等经济区域的技术转移及服务联盟;支持为本地区和本行业技术转移搭建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在国家“211工程大学”和应用型研究院所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在国家高新区的创业园、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建立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主导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中国创新驿站;以网络协调各驿站的服务资源;通过各站点及专业技术经纪人的服务;为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促进跨区域技术转移..四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对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制定培训大纲;编写教材;设立基地;组织师资队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逐步提高技术转移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培养一支由多层次技术经营人才及大量合格的技术经纪人构成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重点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相关职业和岗位资质认证制度..鼓励各地方开展技术经纪人资质管理;推动环渤海、长三角及其他经济区域技术经纪人的资质互认;加强对技术转移机构从业技术经纪人的培训;大力提高技术经纪人的专业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五促进技术与资本进一步结合;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创业投资、金融信贷等直接、间接投资支持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积极利用各地建立的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发布信息;组织交易;推动股权融资和以技术转移为目的的企业并购..通过市场发现买家、发现技术价值;鼓励创新交易品种;优化配置各类资源;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提供科技创业投资进入与退出的通道..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在有条件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前孵育试点;输送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及股权转让代办系统;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服务..鼓励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和支持的无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国家机密的项目到指定的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交易;实现国家创新成果的快速转移、转化..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技术转移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由科技部负责方案制订、机构评定、检查与考核工作..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各有关行业部委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本方案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推动本地区和本行业技术转移体系的建立..各地要把技术转移工作作为技术市场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汇聚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全社会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引导性经费投入..加快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技术交易供需与服务资源;形成全国共享的技术转移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技术交易效率;加速技术交易信息的流动..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技术转移资金;专门支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能力建设;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增设向中小企业转移的产学研合作的技术项目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资金..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投入;逐步建立技术转移或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扶持本地技术转移体系;支撑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有条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应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开展技术转移工作..三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形成推进行动实施的合力..建立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和部门间分工负责机制;定期进行会商;加强政策协调、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四各级科技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务求实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将共同组织对我国技术转移现状与问题的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并适时出台新政策..同时;加强宣传;表彰先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的良好氛围..。

经济发展的使用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方法

经济发展的使用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方法

经济发展的使用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方法经济发展的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技术转移、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国家和企业能够不断提升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使用技术的方法,并分析其对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1. 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指将已有的技术应用于新的场景或者将技术从一个实体转移到另一个实体的过程。

通过技术转移,国家和企业可以快速获得并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首先,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

国家可以与技术先进的国家或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合作,通过引进已有的技术和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就是通过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合作引进并不断学习改进而来。

其次,技术转移也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实现。

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授权、技术委托等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引进到自身的生产过程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还能够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2. 技术引进技术引进是指将外部的技术引入到国家或企业中,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应用。

通过技术引进,国家和企业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对于国家来说,技术引进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并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举例来说,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引进了先进的太阳能技术。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引进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技术引进还可以帮助企业学习和吸收外部的创新理念,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能够推动产品、服务和生产方式的升级。

在国家层面上,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法律与经济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法律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在保护市场秩序、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法律的保护作用法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了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合法、公平和有序进行。

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手段,法律对市场秩序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保护企业创造性活动和竞争环境,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最大化。

其次,法律对经济秩序的维护也保障了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法律的存在使得各方在经济活动中能够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让市场经济在一定规则下运行。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经济活动,防止恶性竞争、垄断行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维护了市场秩序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对法律的需求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种国际贸易、投资与合作行为日益增多,对法律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法律与经济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经济中,更体现在国际市场经济中。

国际经济合作需要建立有利于各方共同发展的法律框架,以确保资本流动、技术转移和劳务合作等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此外,经济的变革与创新需要法律的跟进与支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而这些创新实践往往需要法律的规制与保障。

例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领域的兴起,都要求法律加速出台法规以适应产业的迅猛发展。

三、法律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

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法律通过制定规则与标准,规范和调整经济行为,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法律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背景,促使法律不断完善和创新。

为了实现法律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法律界和经济界等各方的积极参与与合作。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为经济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服务。

国际贸易政策与技术转移

国际贸易政策与技术转移

国际贸易政策与技术转移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的差异和技术转移的不确定性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因此,探讨国际贸易政策与技术转移的关系及其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政策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其中最常见的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和补贴等。

这些政策对技术转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关税政策的调整对技术转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降低关税可以促进跨国企业间技术流动和合作。

而高额的关税则使得技术转移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削减了技术转移的积极性,限制了跨国企业中技术的流动和扩散。

其次,非关税壁垒的政策措施也对技术转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影响。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认证、标准和规范等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在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同时,也增加了技术转移的成本和难度。

因此,非关税壁垒的政策对于技术转移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

最后,补贴政策也对技术转移产生了影响。

补贴政策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技术,从而影响到技术的创新和转移。

虽然一部分国家的补贴政策是为了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但是一些国家利用补贴政策限制其他国家的技术转移和竞争。

由此可见,国际贸易政策对技术转移的影响是相当重要和深远的。

政策的调整和改进可以促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同时,政策的滥用和挑战也会给全球经济的平衡与合作带来重大影响和挑战。

二、技术转移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技术转移也不仅仅被动地受到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扰动和影响。

技术转移的增加对于关税政策和非关税壁垒政策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首先,技术转移的增加可以导致产品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从而使得国家的关税政策也发生变化。

例如,技术的创新和转移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扩大市场需求,降低商品价格,进而推动关税的降低和消除。

技术研发法规

技术研发法规

技术研发法规技术研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发展与创新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技术研发活动,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重点探讨技术研发领域的法规,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技术研发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技术研发领域中最为关键的法规之一。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激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发、保护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方式,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能够有效地保护技术研发者的合法权益,激发技术创新活力。

知识产权法也为技术转移和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撑。

二、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法是促进技术研发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法规。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研人员通过研发取得的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移、转让或者自主创业等方式,将其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了科技成果的评价、转化、转让、分享等相关规定,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可以减少技术研发成果的闲置浪费,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三、技术标准法技术标准是指在某一领域内,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所确定的适用于产品、生产流程和服务的规范。

技术标准法旨在规范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管理,推动技术规范化与标准化工作。

技术标准法的制定可有效规范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促进技术应用和推广,在国际贸易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技术标准法还能够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准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四、科研经费管理法科研经费的管理关系到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科研经费管理法旨在规范科研经费的申请、使用、审批、监督等各个环节,保障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防范经费浪费和挪用,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和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这样一种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具有国际竞争力、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经济形态,不仅和世界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发达。

在新的世纪初,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更为强劲地推动本国外向型经济的迅猛拓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时所面临的关税减让、价格、产品质量和品种等方面的一系列冲击,从而,确保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夺取更大的份额。

国内有识之士早就指出: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以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为可靠后盾。

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系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通过较为成功的技术转移而不断地提升本国商品经济及外向型经济水准,促进国民经济外向化的过程。

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以技术转移为轴心,技术转移是国与国之间所发生的技术交易、交换或流动,其既包括技术输入亦包括技术输出。

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要求通过技术输入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过对输入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创新、国内扩散,实现创利、技术输出和创汇。

日本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出口”的目标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视为技术转移良性循环的一种标志。

一个国家能否在实现技术转移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推动本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该国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或要素。

在众多条件和要素中,技术转移法的作用之大是无人能予以漠视的。

一国的技术转移法作为该国技术转移政策通过立法程序的体现,其是由该国国家制定和颁布的,调整技术转移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技术转移法作为国家干预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工具是经济法的组成之一,该法有狭义和与广义之分。

就中国而言,狭义的技术转移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法》,目前该法尚未出台。

广义的技术转移法则不仅包括狭义的技术转移法,尚包括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并颁布的与技术转移相关的行政法规、办法、制度等。

可以说,在中国有相当多的行政法规、办法、制度等经济法律制度可纳入广义技术转移法的范畴。

从中国业已出台的可纳入广义技术转移法的那些行政法规、办法、制度等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考察,实在容不得人们盲目乐观。

因为这些法规、办法和制度等经济法律制度主要集中在技术、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环节和关税等方面,而对技术消化和技术吸收等方面则很少涉及。

这一缺撼不仅可能对中国的技术转移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设置一定的障碍,而且可能对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转移作为一个由技术输入、技术消化和技术吸收、技术创新、国内扩散、实现创利、技术输出和创汇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技术、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亦就是技术输入和技术输出仅是该系统工程的部分环节。

中国有关技术转移的经济法律制度仅注重对系统工程中部分环节加以规范,而对同一系统工程中其它同等重要的环节不予规范,势必使得法律不予规范的环节,即技术消化和吸收、技术创新、国内扩散、实现创利、创汇等环节陷入无法可依的境地。

二技术转移系统工程中大部分环节无法可依的现状,对中国技术转移良性循环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损害之大是难以评估的。

可以认定以下不良态势的形成与这种无法可依确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第一,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迟迟不能形成实际生产力。

第二,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难以通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实现创新。

第三,从国外输入先进的技术难以进行必要的国内扩散。

第四,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因不能早日变为本国技术而难以通过技术输出实现创汇。

以上态势的形成,尽管其具体表现各异、成因不同,但均与上文所述的无法可依密切相关。

一旦国家注重了对技术输移中技术消化和吸收、技术创新、国内扩散等环节的经济立法和行政执法,以上态势即可能逐步予以改观。

其一,对于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迟迟不能形成实际生产力问题,从表面看其尽管可能表现为该项技术在国内无配套设施、无动力、无操作人员等,但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的技术输入者在进行技术选择时未做深入的可行性研究。

同时,中国的主管部门亦未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把关。

如果中国有关经济法规对此加以明确的规定,至少那种因无人掌握用英语编制的程序而无法开动进口数控机床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二,对于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难以通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实现创新问题,探其根源绝非中国人脑子笨、学不会、弄不懂、搞不成,而在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任何国外先进技术若要变为中国自己的先进技术都必须投入相应的资金以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或科技开发。

而这种为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而投入的资金往往大于用于技术输入的资金。

一旦此类资金不足那么输入的技术就无法成为中国人自己的技术。

如果中国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只有确保用于消化、吸收、创新的资金,才能进行技术输入,相信上述问题即可应刃而解。

其三,对于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难以进行必要的国内扩散问题,尽管有人强调这是尊重工业产权、遵守《巴黎公约》的必然结果,然而这却与中国对输入的先进技术难以通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实现创新不无关联。

其中道理甚为简单。

因为如果中国通过对输入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使其由国外的先进技术变为本国的先进技术,然后,在根据国内法的有关规定将该技术在国内扩散,那么,还能有谁投诉中国不尊重工业产权、违反《巴黎公约》呢?可见中国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执法解决了输入技术的创新问题,亦就同时解决了先进技术的国内扩散问题。

当然如果中国的有关经济法律规定可对成功的创新和国内扩散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更好。

其四,对于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因不能早日变为本国技术而难以通过技术输出实现创汇问题,该问题与前一问题一样均是由中国对输入的先进技术难以通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引起的,只不过是该问题还存在一个中国在何时、允许何种技术的输出创汇的选择。

因之,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对输入技术的创新环节进行经济立法,而且还需要对输出技术的选择环节进行经济立法,以切实保证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受“回镖效应”之害,保证中国技术在特定领域中的国际领先地位,进而推动中国的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和外向型经济的顺利发展。

三中国的立法机关根据中国国情的需要,尽早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法》,同时出台执行该法所必须配套的经济法律制度,从而为中国技术转移的良性循环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包括狭义的技术转移法在内的广义技术转移法对技术转移所涉及的各大主要环节均应做出相应的规定。

这些法律规定应在狭义技术转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法》中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之上,以单行经济法规的方式加以细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这些有关技术转移的单行经济法规涉及技术消化和吸收、技术创新、国内扩散、实现创利创汇等环节,至少应由技术转移管理法、技术转移可行性研究报告鉴定法、技术转移准备金法、技术转移项目验收法、技术输出法、技术转移奖惩法等构成。

其中:技术转移管理法是调整技术转移管理关系的经济法规。

该经济法规主要规定中国主管技术转移活动的国家机构的建制、隶属关系、管辖范围及法定权责等。

根据该经济法规,中国应将国内与技术转移相关的管理部门予以调整,并根据机构重组中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原则统一设立,以负责全国技术转移管理工作。

中国的技术转移主管部门应根据技术转移管理法的相应规定行使技术经济规范制订修订权、技术转移项目审批权、技术输入扶持权、技术转移跟踪权、技术输入准备金保管权、技术输入项目验收权、技术转移奖惩权等权力。

技术转移主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的结果将导致技术转移有序、有效,并使之逐步纳入良性循环的轨迹,从而推动外向型经济的顺利发展。

技术转移可行性研究报告鉴定法是调整技术转移可行性研究报告鉴定关系的经济法规。

国家出台这一法规可有效地制止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各种弊端,从而杜绝由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迟迟不能形成实际生产力,以及由国内向国外输出的技术产生“回镖效应”之害等现象。

为使得技术转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鉴定工作科学、客观、公正,技术转移主管部门应依据技术转移可行性研究报告鉴定法的规定组成专家组,对技术转移项目(即技术输入项目、技术输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鉴定。

专家组成员应从由技术转移主管部门掌管的人才库随机选定。

为防止技术转移当事人对专家组的工作予以干扰,专家组应执行回避制度,人闱作业制度等。

技术转移准备金法是缴付、管理、支出技术转移准备金的专项经济法规。

技术转移主管部门应依据该项经济法规建立并执行技术转移准备金制度,从而有效地防止因用于消化吸收输入技术的资金不足,致使国外先进技术无法变为中国自己的先进技术的现象持续发生。

上文指出,由于用于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以至创新的资金往往大于用于技术输入的资金,一旦此类资金不足,输入的国外先进技术变为中国本国先进技术的希望即可能落空。

为防患于未然,技术转移主管部门应依据技术转移准备金法的规定,责成技术转移可行性研究报告鉴定专家组计算技术转移项目中用于输入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所需资金的全部额度。

技术转移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组计算的结果,向项目当事人收取总金额30%的现金做为技术转移准备金予以代管。

该准备金的本息在输入技术项目验收结束后,分次返还给项目当事人做为消化吸收资金。

由于技术转移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可确保项目当事人有足够资金用于对输入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因之,从国外输入的先进技术难以通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实现创新的风险将会大大缩减。

技术转移项目验收法是对输入技术项目进行验收的经济法规。

该经济法规制定的目的在于通过由技术转移主管部门依法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输入技术项目的验收活动,监督输入技术尽快形成实际生产力,为技术转移实现良性循环奠定可靠的基础。

技术转移项目验收法不仅适用于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而且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各种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

该经济法规适用于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该经济法规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则在于维护中国主权,防止输入项目对中国资源的破坏和中国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确保项目验收不流于形式,技术转移主管部门应从其掌管的人才库中随机选择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应依据技术转移项目验收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专家组成员可采用半封闭式作业方式,即除在作业时与项目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接触外,不与项目当事人进行任何接触,从而保证项目验收工作的客观公正。

技术输出法是调整技术输出关系的经济法规。

中国制定技术输出法既可防止技术泄密,亦可制止“回镖效应”的产生。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有为数不少的国人错误地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准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至少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因之只要将技术输入的文章做好,即可使中国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