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应用开发指南V8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快速安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快速安装部署手册1.1软硬件需求1.2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客户端安装1.3 部署流程1.3.1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部署流程图(1)部署流程1)在计算机中心部署系统中心及其控制台;2)通过安装包安装方式为所有服务器安装服务器端;3)按以下方式执行客户端的安装:管理员提供系统中心ip给客户机,客户机通过打开链接点击下载安装包,运行安装包完成安装;(2)升级方案1)系统中心定期从Internet升级,保持最新的升级文件(强烈建议至少设置为每天自动升级);2)系统中心完成升级后,将自动通知内网所有客户端及服务器端升级。
如图1.3.2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升级流程图(3)管理维护√针对不同的部门组制定不同的防护策略,分组可以按照部门与保密级别作为划分基准;√防护策略建议在部署完成之后每晚进行全面扫描或定期扫描;√所有客户端设置卸载密码,避免客户机自行卸载客户端;√经常查看日志并进行分析,对传播性及危害性较高的病毒采取应急措施,对感染严重的计算机发出指令进行全面扫描;√经常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进行强制安装。
1.3.2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升级流程图第一章安装部署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2.1 安装系统中心(服务器端)注:请您在安装前,关闭其他所有应用程序2.1.1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安装包(例图)1)鼠标右击选中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压缩包,右击解压,解压后会产生安装文件,请妥善保存。
2.1.2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解压后文件(例图)2)选中ksetup.exe,双击运行,进入安装界面如图2.1.32.1.3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安装界面3)选中客户端安装客户端到本地服务器设备,点击安装客户端;如图2.1.42.1.4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安装客户端界面4)安装客户端会跳转到设置安装路径与系统中心ip界面,系统中心ip可选择本地服务器设备ip或本地设定服务器ip2.1.5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安装客户端界面5)设置好系统中心ip与安装路径之后,点击立即安装;2.1.5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安装客户端界面6)重新返回安装主页面,选择主节点点击一键安装如图2.1.62.1.5 V8+终端安全系统(小微企业版)安装主界面7)安装完毕后会自动跳出系统中心控制台账号.txt,桌面会生成V8+终端安全系统控制台。
v8引擎使用方法
v8引擎使用方法摘要:1.V8引擎简介2.V8引擎的安装与配置3.V8引擎的使用方法4.V8引擎的优化与调试5.总结与建议正文:v8引擎是一款高性能的javascript引擎,由Google开发,广泛应用于Chrome浏览器和Node.js环境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v8引擎的使用方法,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款强大的引擎。
一、V8引擎简介V8引擎是一款开源的、基于单线程的javascript引擎。
它采用了创新的异步执行技术,能够在单个线程中并行执行多个javascript任务,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此外,V8引擎还具有内存管理高效、垃圾回收快速等特点,使得它在处理大型javascript应用程序时表现出色。
二、V8引擎的安装与配置1.安装:在Chrome浏览器中,v8引擎已经默认启用。
你可以在设置中检查当前使用的引擎版本。
2.配置:在Node.js环境中,可以通过npm安装v8引擎的版本控制工具,如nvm或n,方便在不同项目之间切换引擎版本。
三、V8引擎的使用方法1.基本语法:与传统javascript引擎相比,v8引擎的语法并无太大差异。
你可以按照现有javascript知识进行编程。
2.异步编程:v8引擎擅长处理异步任务,可以使用Promise、async/await等语法进行异步编程。
3.Web Workers:在Chrome浏览器中,可以使用Web Workers技术在后台线程中运行javascript代码,减轻主线程的负担。
四、V8引擎的优化与调试1.性能优化:针对v8引擎的特点,可以采用如事件驱动、模块化、代码分割等优化策略。
2.调试:使用Chrome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或Node.js的调试工具进行代码调试。
五、总结与建议V8引擎凭借其高性能和优秀的内存管理,成为了现代前端开发的基石。
掌握v8引擎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你的编程效率,使你的项目在性能上更上一层楼。
在日常开发中,要注意合理利用v8引擎的特点,如异步编程、性能优化等,以充分发挥其潜力。
ETSI TS 102.221 V8 Chinese Catalog
ETSI TS 102 221 V8.0.0 (2008-08)Technical SpecificationSmart Cards;UICC-Terminal interface;Physical and 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lease 8)ETSI TS 102 221标准文档结构说明封面ETSI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重要声明等文档目录知识产权声明前言文档简介1范围2参考文献2.1引用标准2.2参考文献3定义/符号/缩写/编码约定3.1定义3.2符号3.3缩写3.4编码约定4物理特性4.1 ID-1 UICC4.2 Plug-in UICC4.3 Mini-UICC4.4卡片操作和存储的环境条件4.4.1 UICC特定的环境条件4.4.1.1 UICC特定的环境条件-温度范围4.4.1.2 高湿度条件4.5接口4.5.1接口的规定4.5.1.1 终端4.5.1.2 UICC4.5.2接口的激活和失活4.5.2.1 本文档指定的接口4.5.2.2 可选接口4.5.3不活动的接口4.5.4接口压力5 UICC和终端之间接口的电气规格说明5.1类型A操作条件5.1.1供电电压Vcc(接口C1)5.1.2复位RST(接口C2)5.1.3编程电压Vpp(接口C6)5.1.4时钟CLK(接口C3)5.1.5输入/输出(接口C7)5.2类型B操作条件5.2.1供电电压Vcc(接口C1)5.2.2复位RST(接口C2)5.2.3时钟CLK(接口C3)5.2.4输入/输出(接口C7)5.3类型C操作条件5.3.1供电电压Vcc(接口C1)5.3.2复位RST(接口C2)5.3.3时钟CLK(接口C3)5.3.4输入/输出(接口C7)6初始化通信建立过程6.1 UICC激活和去活6.2 供电电压开关转换6.2.1 供电电压等级6.2.2 复位应答过程中UICC的能量功耗6.2.3 应用相关的电气参数6.3 复位应答的内容6.3.1 历史字节的编码6.3.2 速率增强机制6.3.3 全局接口字节6.4 PPS过程6.5 复位过程6.5.1 冷复位6.5.2 热复位6.5.3 对复位的反应6.6 时钟停止模式6.7 位/字符持续时间和采样周期6.8 错误处理6.9 兼容性说明7传输协议7.1 物理层7.2 数据链路层7.2.1 字符帧7.2.1.1 I/O线上低阻抗行为7.2.2 T=0传输协议7.2.2.1 T=0协议下字符间隔和特定选项7.2.2.2 命令头7.2.2.3 命令处理7.2.2.3.1 流程字节7.2.2.3.2 状态字节7.2.2.4 错误检测和校正7.2.3 T=1传输协议7.2.3.1 T=1协议下块儿间隔和特定选项7.2.3.1.1 信息域大小7.2.3.1.2 字符等待整数7.2.3.1.3 字符等待时间7.2.3.1.4 块儿等待时间7.2.3.1.5 块儿保护时间7.2.3.1.6 等待时间扩展7.2.3.1.7 错误检测码7.2.3.2 块儿帧结构7.2.3.2.1 帧开头区域7.2.3.2.2 帧结尾区域7.2.3.2.3 块符号7.2.3.3 无差错操作7.2.3.4 T=1协议的错误处理7.2.3.4.1 协议初始化7.2.3.4.2 块儿依赖错误7.2.3.5 链接7.2.3.5.1 链接的规则7.3 传输层7.3.1 T=0协议下APDU的传输7.3.1.1 APDU向TPDU的映射7.3.1.1.1 例17.3.1.1.2 例27.3.1.1.3 例37.3.1.1.4 例47.3.1.1.5 流程字节’61XX’和’6CXX’的使用7.3.2 T=1协议下APDU的传输7.3.2.1 例17.3.2.2 例27.3.2.3 例37.3.2.4 例47.4 应用层7.4.1 APDU的交换7.4.2 CAT(卡应用工具包)层7.4.2.1 主动式命令7.4.2.2 ENVELOPE 命令8应用和文件结构8.1 UICC应用的结构8.2 文件类型8.2.1 专用文件8.2.2 基本文件8.2.2.1 透明文件8.2.2.2 线性定长文件8.2.2.3 循环文件8.2.2.4 BER-TLV结构的文件8.3 文件引用8.4 选择文件的方式8.4.1 通过文件标识引用的方式SELECT文件8.4.2 通过绝对路径引用的方式SELECT文件8.4.3 短文件标识8.5 应用特性8.5.1 显式的应用选择8.5.1.1 通过DF名字选择应用8.5.1.2 通过部分DF名字选择应用8.5.2 应用会话激活8.5.3 应用会话结束8.5.4 应用会话复位8.5.5 无效标识8.6保留的文件ID8.7 逻辑信道8.8 可共享的和不可共享的文件对抗8.9 安全信道9安全特性9.1 所支持的安全特性9.2 安全结构9.2.1 安全属性9.2.2 访问模式9.2.3 安全条件9.2.4 访问规则9.2.5 紧凑格式9.2.6 扩展格式9.2.7 访问规则的引用9.3 安全环境9.3.1 安全环境的定义9.3.2 逻辑信道和安全环境9.4 PIN的定义9.4.1 通用的PIN9.4.2 应用的PIN9.4.3 本地PIN9.4.4 PINs和逻辑信道9.5 PIN和密钥(key)的相互引用关系9.5.1访问条件编码9.5.2 PIN状态说明10命令和响应的结构10.1 APDU命令的结构10.1.1 类型字节的编码10.1.2 命令字节的编码10.1.3 变量字节的编码10.1.4 Lc字节的编码10.1.5 数据段编码10.1.6 Le字节的编码10.2 APDU响应的结构10.2.1 UICC返回的状态条件10.2.1.1 正常流程10.2.1.2 延时流程10.2.1.3 警告10.2.1.4 执行错误10.2.1.5 检查错误10.2.1.5.1 命令CLA的类型功能不被支持10.2.1.5.2 命令不允许10.2.1.5.3 错误的参数10.2.1.6 应用错误10.2.2 命令的状态字10.3 逻辑信道11命令11.1 通用的命令11.1.1 SELECT11.1.1.1 功能说明11.1.1.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1.3 响应数据11.1.1.3.1 MF,DF 或ADF的响应11.1.1.3.2 EF的响应11.1.1.4 文件控制参数11.1.1.4.1 文件大小11.1.1.4.2 总的文件大小11.1.1.4.3 文件描述符11.1.1.4.4 文件标识符11.1.1.4.5 DF名字11.1.1.4.6 专有资料11.1.1.4.7 安全属性11.1.1.4.8 短文件名11.1.1.4.9 生命周期状态整数11.1.1.4.10 PIN状态模板DO 11.1.2 STATUS11.1.2.1功能说明11.1.2.2 指令参数11.1.3 READ BINARY11.1.3.1 功能说明11.1.3.2 指令参数11.1.4 UPDATE BINARY 11.1.4.1 功能说明11.1.4.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5 READ RECORD 11.1.5.1 功能说明11.1.5.2 指令参数11.1.6 UPDATE RECORD 11.1.6.1 功能说明11.1.6.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7 SEARCH RECORD 11.1.7.1 功能说明11.1.7.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8 INCREASE11.1.8.1 功能说明11.1.1.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9 VERIFY PIN11.1.9.1 功能说明11.1.9.1.1 验证PIN值11.1.9.1.2 PIN重试计数器11.1.9.2 无效标识11.1.9.3 指令参数11.1.10 CHANGE PIN11.1.10.1 功能说明11.1.10.2 指令参数11.1.11 DISABLE PIN11.1.11.1 功能说明11.1.11.2 指令参数11.1.12 ENABLE PIN11.1.12.1 功能说明11.1.12.2 指令参数11.1.13 UNBLOCK PIN11.1.13.1 功能说明11.1.13.1.1 PIN解锁11.1.13.1.2 PIN解锁重试计数器11.1.13.2 无效标识11.1.13.2 指令参数11.1.14 DEACTIVATE FILE11.1.14.1 功能说明11.1.14.2 指令参数11.1.15 ACTIVATE FILE11.1.15.1 功能说明11.1.15.2 指令参数11.1.16 AUTHENTICATE11.1.16.1 功能说明11.1.16.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17 MANAGE CHANNEL11.1.17.1 功能说明11.1.17.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18 GET CHALLENGE11.1.18.1 功能说明11.1.18.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19 TERMINAL CAPABILITY 11.1.19.1 功能说明11.1.19.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19.2.1 终端电源11.1.19.2.2 终端支持的扩展逻辑信道11.1.19.2.3 终端支持的额外的接口11.1.20 MANAGE SECURE CHANNEL 11.1.20.1 一般功能说明11.1.20.2 检索UICC端口11.1.20.2.1 功能说明11.1.20.3 建立SA-主SA11.1.20.3.1 功能说明11.1.20.3.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20.4 建立SA-连接SA11.1.20.4.1 功能说明11.1.20.4.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20.5 建立SA-开始安全信道11.1.20.5.1 功能说明11.1.20.5.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20.6 结束安全信道SA11.1.20.6.1 功能说明11.1.20.6.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1.21 TRANSACT DATA11.1.21.1 一般功能说明11.1.21.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2 CAT(Card Application Toolkit)命令11.2.1 TERMINAL PROFILE11.2.1.1 功能说明11.2.1.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2.2 ENVELOPE11.2.2.1 功能说明11.2.2.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2.3 FETCH11.2.3.1 功能说明11.2.4 TERMINAL RESPONSE11.2.4.1 功能说明11.2.4.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3 面向数据的命令11.3.1 RETRIEVE DATA11.3.1.1 功能说明11.3.1.2 指令参数和数据11.3.2 SET DATA11.3.2.1 功能说明11.3.2.2 指令参数和数据12面向传输的命令12.1 T=0协议下的特殊命令12.1.1 GET RESPONSE12.1.1.1 功能说明12.1.1.2 指令参数13与应用无关的文件13.1 EFdir(directory)文件13.2 EFiccid(ICC Identification)文件13.3 EFpl(Preferred Languages)文件13.4 EFarr(Access Rule Reference)文件14与应用无关的协议14.1 与文件相关的过程14.1.1 读基本文件14.1.2 更新基本文件14.1.3 增加基本文件14.2 与PIN相关的过程14.2.1验证PIN 值14.2.2 修改PIN值14.2.3 使PIN值失效14.2.4 使PIN值激活14.2.5 解锁PIN值14.3 选择应用的过程14.3.1 使用EFdir文件选择应用14.3.2 直接选择应用14.3.3 使用部分AID直接选择应用14.4 与一般应用相关的过程14.4.1 应用会话激活14.4.2 UICC应用询问14.4.3 UICC应用会话结束14.5 各种其他操作程序14.5.1 UICC激活14.5.2 UICC存在检测14.5.3 UICC偏好语言请求14.5.4 UICC逻辑信道14.6 与CAT(Card Application Toolkit)相关的过程14.6.1 CAT初始化过程14.6.2 积极轮询14.6.3 支持的命令14.6.4 支持的响应编码14.6.5 应用和CAT任务的相互独立性14.6.6 BUSY状态响应的使用14.6.7 额外的处理时间15通过USB方式对基于APDU命令的UICC应用的支持附件A(标准的): UICC卡上的文件的Alpha域采用CUS2编码附件B(参考性的): UICC卡的主要状态附件C(参考性的): APDU协议传输举例C.1 T=0协议下的数据交换C.1.1 例1命令C.1.2 例2命令C.1.3例3命令C.1.4 例4命令C.1.5 使用’61’和’6C’过程字节的例2命令C.1.6 使用’61’过程字节的例4命令C.1.7 带有报警条件的例4命令附件D(参考性的): ATR举例附件E(参考性的): 安全属性机制和举例E.1 编码E.2 紧凑格式E.2.1 AM字节E.2.2 SC字节E.2.3 举例E.3 扩展格式E.3.1 AM_DOE.3.2 SC_DOE.3.3 访问规则引用E.3.4 举例附件F(参考性的): EFarr-2F06文件内容举例F.1 EFarr文件内容举例附件G(参考性的): 访问条件参考G.1 EFarr文件内容举例G.2 带有SE ID的访问规则引用举例附件H(标准的): 短文件标识列表H.1 MF级别下的短文件标识列表附件I(参考性的): 复位和操作的模式附件J(参考性的): PIN码的应用举例J.1 具有多个应用文件的应用J.2 具有两个不同的安全内容的两个应用附件K(参考性的): 具有多重鉴权能力的UICC卡中PIN状态的转换举例K.1 PIN在单逻辑信道上的状态转换K.2 PIN在逻辑信道之间的状态转换附件L(参考性的): SET DATA 和 RETRIEVE DATA的使用举例L.1 SET DATA和RETRIEVE DATA命令使用举例L.2 T=0协议下RETRIEVE DATA命令的使用举例附件M(参考性的): ODD AUTHENTICATE指令码在应用层的使用举例M.1 ODD AUTHENTICATION 指令码在应用层的使用举例M.2 T=0协议下ODD AUTHENTICATION 指令码的使用举例附件N(参考性的): 修订记录历史记录。
鸿蒙开发 教材参考书
鸿蒙开发教材参考书
鸿蒙(HarmonyOS)开发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有以下推荐:
1. 《深入鸿蒙内核架构与设计》- 本书详细介绍了鸿蒙系统的
内核架构和设计原理,适合有一定操作系统开发基础的开发者学习。
2. 《鸿蒙应用开发与实战》- 该书从鸿蒙开发的基础知识讲起,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了鸿蒙应用的开发过程和实战技巧。
3. 《鸿蒙应用开发编程指南》- 该书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全面
介绍了鸿蒙应用开发的核心技术和工具使用,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
4. 《鸿蒙跨平台应用开发和上架指南》- 该书以鸿蒙跨平台应
用开发为重点,介绍了鸿蒙应用在不同平台上的开发和上架流程,适合想要将应用移植到鸿蒙系统上的开发者。
5. 《鸿蒙系统移植与适配指南》- 该书详细介绍了鸿蒙系统的
移植和适配过程,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设备驱动的移植、系统启动流程等内容,适合系统开发工程师。
以上是根据当前市场上已有的鸿蒙教材整理的一些推荐书籍,可根据自身需求和水平的不同进行选择。
金蝶EAS-V8.1-WebService开发指南
Webservice开发指南版权声明本书著作权属于金蝶软件(中国)所有,在未经本公司许可的情况下,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擅自进行增删,改编,节录,翻译,翻印,改写。
金蝶软件〔中国〕2015年8月BOSWebService1.1.BOSWebService原理 (4)1.2.发布WebService的约束 (5)1.3.BOSWebService发布 (5)1.3.1.发布流程 (5)1.3.2.发布WebService (5)1.3.3.编辑WebService配置文件 (6)1.4.BOSWebService部署 (7)1.4.1.建立web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部署发布文件 (7)1.4.3.测试是否正确 (8)1.4.4.Web工程目录及文件截图 (8)1.5.客户端代码 (9)1.5.1.获取wsdl服务描述文件 (9)1.5.2.下载工具 (10)1.5.3.建立一个新工程 (10)1.5.4.使用java客户端 (13)1.5.5.importVoucher〔凭证引入 (14)1.6.BOS webservice 安全性 (15)1.6.1.BOS webservice 安全性概述 (15)1.6.2.不启用安全性 (15)1.6.3.启用安全性 (15)1.6.4.如何安全性启用 (16)1.7.EASLogin 登陆webservice 说明 (16)1.7.1.EASLogin 接口说明 (16)1.7.2.EASLogin 异常说明 (17)1.7.3.EASLogin 和前面版本的差异 (18)1.8.webservice 异常查看 (18)2.WebService 客户端开发指南 (19)2.1.前提条件 (19)2.2.获取WSDL文件 (19)2.3.生成客户端 (20)2.3.1.生成Java客户端 (20)2.3.2.建立一个新工程 (20)2.3.3.将获取到的WSDL文件拷贝到工程的根目录下: (21)2.3.4.生成客户端 (21)2.4.使用java客户端 (25)2.5.生成C# 客户端 (25)2.5.1.使用命令行 (25)2.5.2.运行命令生成客户端 (26)2.5.3.使用客户端代码 (27)3.webservice FAQ (29)3.1.在EAS 上如何发布一个webservice ? (29)3.2.如何调用一个 webservice? (29)3.3.有哪些工具能够简单的测试 webservice? (29)3.4.EASLogin 服务登陆如何判断失败 (29)3.5.调用webservice时报 com.kingdee.bos.IllegalSessionStateException: Pleaselogin first 异常? (29)3.6.调用webservice时报没有 WSConfig.getSrvURL() 方法。
安易王V8软件说明一
安易ERP秉承20万家用户的最佳应用实践,采用最新的E RPⅡ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平台化技术架构,是V系列产品的重大平台升级和管理升级,是国内第一套“ERP+中间件”的企业管理软件,涵盖集团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领域。
为中大型企业提供最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质的个性化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
一、安易ERP简介及应用现状安易ERP秉承20万家用户的最佳应用实践,采用最新的E RPⅡ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平台化技术架构,是V系列产品的重大平台升级和管理升级,是国内第一套“ERP+中间件”的企业管理软件,涵盖集团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领域。
为中大型企业提供最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质的个性化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
安易v8应用软件采用富客户端结合的方式来运行,客户端可以通过任何网络甚至是In terne t直接登陆到公司的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
在C/S架构应用中,需要把客户端程序安装在客户计算机上,客户端可以把数据查询语句通过网络传递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处理完用户的请求后会把数据记录集传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的浏览器进行显示,并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相关的处理、打印及其他操作。
在B/S架构应用中,客户端会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端传递Web化的数据查询语句,服务器端处理完用户的请求后会把W eb化的数据记录集传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的浏览器进行显示。
由于浏览器的扩展性限制,客户端在进行打印等操作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安易ERP应用中,由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要持续进行大量的业务流,这使得在管理员在部署安易ERP应用时不得不面临如下难题:客户端硬件系统要求很高,现有的计算机硬件投资面临无法继续使用的风险;客户端部署、升级维护工作量大;现有的网络架构面临挑战,特别是跨网络部署安易E RP应用时,网络将成为应用性能无法施展的瓶颈;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公司应用系统操作时,所有的数据包括登陆、应用、数据提交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所有的数据面临安全的威胁。
安易王V8软件说明一
安易ERP秉承20万家用户的最佳应用实践,采用最新的ERPⅡ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平台化技术架构,是V系列产品的重大平台升级和管理升级,是国内第一套“ERP+中间件”的企业管理软件,涵盖集团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领域。
为中大型企业提供最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质的个性化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
一、安易ERP简介及应用现状安易ERP秉承20万家用户的最佳应用实践,采用最新的ERPⅡ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平台化技术架构,是V系列产品的重大平台升级和管理升级,是国内第一套“ERP+中间件”的企业管理软件,涵盖集团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管理领域。
为中大型企业提供最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质的个性化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
安易v8应用软件采用富客户端结合的方式来运行,客户端可以通过任何网络甚至是Internet直接登陆到公司的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
在C/S架构应用中,需要把客户端程序安装在客户计算机上,客户端可以把数据查询语句通过网络传递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处理完用户的请求后会把数据记录集传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的浏览器进行显示,并可以在客户端进行相关的处理、打印及其他操作。
在B/S架构应用中,客户端会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端传递Web化的数据查询语句,服务器端处理完用户的请求后会把Web化的数据记录集传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的浏览器进行显示。
由于浏览器的扩展性限制,客户端在进行打印等操作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安易ERP应用中,由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要持续进行大量的业务流,这使得在管理员在部署安易ERP应用时不得不面临如下难题:客户端硬件系统要求很高,现有的计算机硬件投资面临无法继续使用的风险;客户端部署、升级维护工作量大;现有的网络架构面临挑战,特别是跨网络部署安易ERP应用时,网络将成为应用性能无法施展的瓶颈;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公司应用系统操作时,所有的数据包括登陆、应用、数据提交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所有的数据面临安全的威胁。
Rockchip U-Boot 开发指南 V3.7-20160708
前 言
前言
概述 产品版本 读者对象
本文档(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 技术支持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
修订记录
日期 2014-06-18 2014-09-03 2014-10-11 2014-12-01 2014-12-11 2014-12-12 2015-04-09 2015-04-14 2015-12-18 2016-07-06 版本 V1.0 V2.0 V3.0 V3.1 V3.2 V3.3 V3.4 V3.5 V3.6 V3.7 CWZ 作者 初始版本 支持 RK312X 采用新架构,方便不同平台开发 RK312X ADC 检测充电动画 AudiB 支持,24Bit bmp logo 支持, DRM KeyBox 传递错误等。 支持内核显示新 logo. 支持 USB 启动和升级 RK3368 armv8 64 架构支持 支持 RK322x 整理文档,添加 RK3366、RK3399 修改说明
Copyright 2016 @Fuzhou Rockchip Electronics Co., Ltd.
I
Rockchip U-Boot 开发指南
1Rockchip U-Boot 简介
目录
1 2 Rockchip U-Boot 简介 ......................................................................................... 1-1 平台架构支持 ...................................................................................................... 2-1 2.1 编译配置 ................
V8装机过程详细图解
V8视频监控安装详细操作步骤第一部分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安装1.U盘引导制作准备工作首先准备一个不小于[8G] U盘、在从公司FTP上下载Redhat Linux系统安装ISO文件大小约3.4G多,还有V8软件3.2G多.。
开发组百度网盘:/s/1gdxb1AF用户名: 南瑞辅助备份密码: nariys20132.启动文件写入U盘引导方案一在你下载的安装文件或者光盘中的Redhat安装文件中,找到images文件下的boot.iso 镜像文件,利用UltraISO(网上可下载,序列号可参考第一部分)直接打开。
(如果你下载的是镜像文件,可以先使用UltraISO打开,然后提取boot.iso文件)打开boot.iso文件后,会看到如下文件。
2.然后利用“启动”-“写入硬盘镜像”,将该文件写入U盘写入方式这里选择USB-HDD,具体的区别,但是我发现这两种方式好像都可以,还有“便捷启动”按钮后面还有很多的选项,具体的东西,童鞋们可以自己去研究了。
3.最后点击“写入”就会弹出对话框,注意,您U盘的文件一定要记得备份,否则会全部丢失,U盘的大小,最好在4G或4G以上。
4.U盘写入完成后,打开你的U盘,就会发现如下的两个文件:5.最后将第一部制作的镜像文件或您已经下载的镜像文件约3.4G文件,直接拷贝到U 盘的根目录下即可。
制作完成后U盘系统安装盘,文件结构如下:这个就是你的安装镜像文件哦U盘引导方案二1.下载老毛桃U盘引导软件.点击一键制作USB启动盘即可.打开U盘新建一个文件夹为LMT将boot.iso引导文件和Linux操作系统ISO安装文件,一起复制到LMT文件夹即可.优点是U盘即可以装XP,7和Linux系统,不用来回格式化U盘,缺点在安装Liunx中前两次花屏,但还不错,决对可以接受!用U盘引导启动,点击第10项,启动自定义ISO/IMG文件(LMT目录)选择02项,自动搜索,不过主机屏幕花屏仔细看还能看见,直接回车. 花屏第1次/共2次选择boot.iso和那个13MB文件,仔细看屏幕还可以. 花屏第2次/共2次,花屏到此结束.第二部分安装Redhat Linux系统1.通过BIOS设置,开机按Del键进入,设置系统从U盘启动(服务器版本一般会有Boot Menu 命令,指定启动的方式为USB)修改驱动器中为U盘引导即可.默认为硬盘.2.进入安装界面2.按F2,输入linux askmethod 命令后回车。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手册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手册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手册是一本为开发者提供指导和参考的重要工具。
本手册将深入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概念、各类开发工具和技术、最佳实践以及常见问题解答。
通过学习本手册,开发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移动应用开发的关键要点,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一、移动应用开发概述1.1 移动应用开发概念移动应用开发是指为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计和开发软件应用程序。
本部分将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定义、特点以及市场趋势。
1.2 移动应用开发生命周期移动应用开发生命周期涵盖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发布和维护等阶段。
我们将详细解释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最佳实践。
1.3 移动应用开发工具介绍主流的移动应用开发工具,包括IDE(集成开发环境)、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和版本控制工具。
每个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都将被详细讲解。
二、移动应用开发技术2.1 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主要介绍Android和iOS作为主流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的特点、优势和限制。
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平台。
2.2 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移动应用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节将涵盖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设计模式以及实现技巧。
2.3 移动应用数据存储移动应用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我们将介绍移动应用中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SQLite数据库、文件存储和云存储等。
2.4 移动应用网络通信移动应用经常需要与网络进行通信,获取数据和与服务器进行交互。
本节将介绍移动应用中的网络通信技术,例如HTTP请求、Web服务和Socket通信等。
2.5 移动应用性能优化性能优化是移动应用开发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本节将介绍如何通过代码优化、资源管理和算法改进等手段提升应用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三、移动应用开发最佳实践3.1 应用安全性移动应用的安全性是用户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部分将介绍移动应用的常见安全威胁和防御措施,如数据加密、用户认证和代码审查等。
中海达GPS参数
◎使用了统一曲线元模型,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坐标,避免了传统多项式计算方法的截断误差;可任意定义横断面类型。
◎支持多个横断面变坡点设置,左右边坡可编辑成不对称类型。
GIS采集软件
Hi-Q数据采集软件
◎图形化软件界面,形象易懂,操作简单
1个
电池槽
2个
蓝牙
1个
RS-232串口
2个
直流电源接口
2个
UHF天线接口
1个
主机重量(含电池)
1.1KG
防尘 防水 防震
IP67,抗2米自然跌落
温度
工作
-40℃~75℃
存储
-50℃~85℃
内置电池
2个共2800mAh锂电池,不间断转换
连续工作时间
8~10小时
主机功耗
2W
GIS+手簿技术参数
系统
操作系统:Windows CE 5.0
◎ 一体化全内置工业级接收单元,坚固、轻巧。
◎内置成熟可靠的无线蓝牙设备,有效作业距离 15 米以上,意外断开时自动连接。
◎作业时电台接收天线朝下,不会影响 GPS 天线相位中心,不易被碰断。
内置 GPRS/CDMA 通讯模块
◎内藏式 GPRS 或 CDMA 通讯模块,可作远程数据传输。
外置通讯模块
中海达V8 CORS RTK系统融合了国际先进的GPS技术,精度高、性能稳定,可全面无缝兼容CORS系统,并具有成熟的自主建站HD-CORS技术。V8 CORS RTK系统自推出以来,获得广大用户的信赖,成为国内用户单基站建设的首选设备,目前应用V8建站并挂靠中海达子系统1500多个,仪器总数达3000多台。同时,凭借卓越的功能和稳定的性能,V8 CORS RTK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尖的建设项目,以及恶劣环境的工程项目中,为全球环境测绘与建设发挥极大的作用。V8成熟技术◆无缝兼容CORS系统面向CORS系统的技术设计,成熟的网络数传技术,无缝接入城市连续参考站系统(CORS)的应用,一台移动台即可实现RTK作业。是CORS系统移动测量终端的最佳选择。V8成熟技术◆无缝兼容CORS系统面向CORS系统的技术设计,成熟的网络数传技术,无缝接入城市连续参考站系统(CORS)的应用,一台移动台即可实现RTK作业。是CORS系统移动测量终端的最佳选择。
5-PROTUES V8介绍
尽管Proteus软件的巨大进步,但是产品范围和价格的变动是适度的:
新器件:NXP ARM CM3,PIC12、16、18、24,包括以之为标准 的新成员。 新产品:Proteus VSM for ARM(CM3 LPC2000)
Proteus Platinum:小幅提价,以反映对新成员的支持(MSP430 ,PICCOLO,ARM CM3) 小的变化,多用户的教育定价,以改善一致性 以商业或教育定价为基础的没有改变
Proteus 8 所有工程数据都储存在一个目录 (*.pdsprj)下,一个独立的工作区文件 存储位置的帧标签。
主页
Proteus 8 的主页是一个新的应用程序模块。它是导入或创建项目,以及启动 帮助和下载软件更新的起点。
应用模块工具栏
应用程序模块工具栏位于Proteus主页构架的顶端,且允许您打开新标签(应用程 序模块)在当前页。
Properties
Schematic Componen t
PCB Footprint
所有的应用程序模块 (ISIS, ARES, BOM, etc.) 现在可以访问相同 的数据集。 这使系统成得灵活和可互动。在一个应用程序更改模块能自动反映 在其他应用程序模块。
Slide 20
Proteus V8
Slide 26
PCB 设计
材料清单
材料清单
Proteus 8 包括一个全新的材料单模块。这个操作在其自己的应用程序窗口和一 个所见即所得的视图的BOM。原理图和/或格式的更改会立即反映,并还提供了 一个集成的页眉/页脚编辑器。
属性编辑
现在的BOM包含在建立属性编辑器可以创建组件属性,添加和编辑。任何更改会自动反 标注到原理图。这是例如固有的地方添加库存/命令代码,组件成本等等。
终端开发方案
终端开发方案一、引言终端开发是指根据特定需求设计和构建用于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终端设备软件。
本文将探讨终端开发的关键步骤和最佳实践,以帮助各个行业的企业和开发者有效地开发出高效、稳定的终端应用程序。
二、需求分析在开始终端开发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所需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与其他系统或设备的交互方式等。
通过与最终用户和项目相关人员的沟通和讨论,确保对项目需求有清晰的理解。
三、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将定义终端应用程序的整体架构和组件。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块功能和界面设计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便未来的功能扩展和维护工作。
四、开发实施在开发实施阶段,我们将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开始编写代码并进行测试。
在编码过程中,我们建议使用先进的开发工具和框架,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同时,在每个阶段都应该进行充分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功能的正确性。
五、性能优化在终端开发过程中,性能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定期评估和测试,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终端应用程序能够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具备良好的性能表现。
六、安全性保障保障终端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也是终端开发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
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数据的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的实施。
同时,针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减少风险。
七、持续改进终端开发并非一次性任务,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和需求,及时修复潜在问题和改进系统功能,不断提高终端应用程序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八、总结终端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仔细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开发实施等步骤。
同时,也需要关注性能优化和安全性保障,以及持续的改进工作。
通过遵循这些关键步骤和最佳实践,我们相信终端开发能够成功地实现预期的功能和效果,为企业和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价值。
手机安全和可信应用开发指南:TrustZone与OP-TEE技术详解
⼿机安全和可信应⽤开发指南:TrustZone与OP-TEE技术详解⼿机安全和可信应⽤开发指南:TrustZone与OP-TEE技术详解第⼀篇基础技术篇1 可信执⾏环境1.1 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1.2 TEE如何保护数据安全1.3 现有TEE解决⽅案1.3.1 智能⼿机领域的TEE1.3.2 智能电视领域的TEE1.3.3 IoT领域及其他领域的TEE1.4 为什么选择OP-TEE2 ARM的TrustZone技术2.1 TrustZone技术2.1.1 ⽚上系统硬件框架2.1.2 ARMv7架构的TrustZone技术2.1.3 ARMv8架构的TrustZone技术2.2 ARM安全扩展组件2.2.1 AXI总线上安全状态位的扩展2.2.2 AXI-to-APB桥的作⽤2.2.3 TrustZone地址空间控制组件2.2.4 TrustZone内存适配器组件2.2.5 TrustZone保护控制器组件2.2.6 TrustZone中断控制器组件2.2.7 Cache和MMU的扩展2.3 TrustZone技术对资源隔离的实现2.3.1 中断源的隔离2.3.2 ⽚上RAM和⽚上ROM的隔离2.3.3 ⽚外DRAM的隔离2.3.4 外围设备的隔离2.4 ⼩结3 ARM可信固件3.1 为什么使⽤ATF3.2 ATF的主要功能3.3 ATF与TEE的关系3.4 ⼩结4 OP-TEE运⾏环境的搭建及编译4.1 获取OP-TEE代码并搭建运⾏环境4.1.1 OP-TEE开发环境的搭建4.1.2 获取OP-TEE的源代码4.1.3 获取编译OP-TEE的toolchain4.1.4 编译QEMU4.1.5 运⾏OP-TEE4.1.6 运⾏xtest和optee_example_hello_world4.2 运⾏CA和TA⽰例4.2.1 ⽰例代码的获取和集成4.2.2 ⽬录和⽂件创建4.2.3 CA端代码的修改4.2.4 TA端代码的修改4.2.5 TA和CA在OP-TEE的集成4.3 OP-TEE源代码结构4.4 OP-TEE编译4.4.2 bios.bin镜像的⽣成过程4.4.3 run-only⽬标的执⾏4.5 ⼩结第⼆篇系统集成篇5 QEMU运⾏OP-TEE的启动过程5.1 bios.bin的⼊⼝函数5.2 OP-TEE镜像的加载和启动5.3 Linux内核镜像的加载和启动5.4 rootfs的挂载5.5 OP-TEE驱动的启动5.6 tee_supplicant的启动5.7 ⼩结6 安全引导功能及ATF的启动过程6.1 安全引导的作⽤6.2 安全引导的原理6.2.1 ARMv7安全引导的过程6.2.2 ARMv8安全引导的过程6.3 ATF的启动过程6.3.1 ATF中bl1的启动6.3.2 ATF中bl2的启动6.3.3 ATF中bl31的启动6.3.4 ATF中bl32的启动6.3.5 ATF启动过程⼩结6.4 ⼩结7 OP-TEE OS的启动过程7.1 OP-TEE镜像启动过程7.1.1 OP-TEE OS的⼊⼝函数7.1.2 OP-TEE的内核初始化过程7.1.3 OP-TEE服务项的启动7.1.4 OP-TEE驱动的挂载7.2 ARM64位与ARM32位OP-TEE启动过程的差异7.3 ⼩结8 OP-TEE在REE侧的上层软件8.1 OP-TEE的软件框架8.2 REE侧libteec库提供的接⼝8.2.1 libteec库提供的接⼝说明8.2.2 CA调⽤libteec库中接⼝的流程8.3 REE侧的守护进程——tee_supplicant8.3.1 tee_supplicant编译⽣成和⾃启动8.3.2 tee_supplicant⼊⼝函数8.3.3 tee_supplicant存放RPC请求的结构体8.3.4 tee_supplicant中的⽆限循环8.3.5 tee_supplicant获取TA的RPC请求8.3.6 TA RPC请求的解析8.3.7 RPC请求的处理8.3.8 回复RPC请求8.4 各种RPC请求的处理8.4.1 加载TA镜像8.4.2 操作REE侧的⽂件系统8.4.3 操作RPMB8.4.4 分配共享内存8.4.5 释放共享内存8.4.7 ⽹络套接字操作8.5 ⼩结9 REE侧OP-TEE的驱动9.1 OP-TEE驱动模块的编译保存9.2 REE侧OP-TEE驱动的加载9.2.1 设备号和class的初始化9.2.2 optee_driver_init函数9.2.3 挂载驱动的probe操作9.2.4 获取切换到Monitor模式或EL3的接⼝9.2.5 驱动版本和API版本校验9.2.6 判定OP-TEE是否预留共享内存空间9.2.7 配置驱动与OP-TEE之间的共享内存9.2.8 分配和设置tee0和teepriv0的设备信息结构体变量9.2.9 tee0和teepriv0设备的注册9.2.10 请求队列的初始化9.2.11 使能TEE中共享内存的缓存9.2.12 OP-TEE驱动挂载的总结9.3 REE侧⽤户空间对驱动的调⽤过程9.4 OP-TEE驱动中重要的结构体变量9.4.1 OP-TEE驱动的file_operation结构体变量tee_fops9.4.2 tee0设备的tee_driver_ops结构体变量optee_ops9.4.3 teepriv0设备的操作结构体变量optee_supp_ops9.4.4 共享驱动缓存操作变量tee_shm_dma_buf_ops9.5 OP-TEE驱动与OP-TEE之间共享内存的注册和分配9.6 libteec库中的接⼝在驱动中的实现9.6.1 libteec库中的open操作9.6.2 libteec库中的release操作9.6.3 libteec执⾏get_version操作9.6.4 libteec库中的open session操作9.6.5 libteec库中的invoke操作9.7 tee_supplicant接⼝在驱动中的实现9.7.1 接收OP-TEE的RPC请求9.7.2 获取OP-TEE的RPC请求9.7.3 OP-TEE的RPC请求的返回9.8 ⼩结第三篇 OP-TEE内核篇10 ARM核安全态和⾮安全态间的切换10.1 ARMv7基本知识10.1.1 ARMv7运⾏模式扩展10.1.2 安全状态位扩展10.1.3 重要寄存器10.1.4 安全监控模式调⽤的汇编指令10.2 Monitor模式下的处理过程10.2.1 Monitor模式对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10.2.2 正常世界状态中触发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过程10.2.3 安全世界状态中触发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过程10.3 ARMv8基本知识10.3.1 ARM核运⾏模式的新定义10.3.2 ARMv8安全状态位扩展10.3.3 寄存器资源10.3.4 安全监控模式调⽤汇编指令10.4 EL3的处理过程10.4.2 EL3处理安全监控模式调⽤的流程10.4.3 安全世界状态中触发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过程10.4.4 正常世界状态中触发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过程10.4.5 opteed_smc_handler函数10.5 ⼩结11 OP-TEE对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11.1 OP-TEE的线程向量表11.2 ARMv7中Monitor模式对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11.3 ARMv8中EL3处理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实现11.4 OP-TEE对快速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11.5 OP-TEE对标准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11.5.1 OP-TEE对RPC请求返回操作的处理11.5.2 OP-TEE对libteec库触发的安全监控模式调⽤的处理11.6 ⼩结12 OP-TEE对中断的处理12.1 系统的中断处理12.2 中断控制器12.2.1 GIC寄存器12.2.2 ARMv7 SCR寄存器的设定12.2.3 ARMv8 SCR寄存器的设定12.2.4 GICv2架构12.2.5 GICv3架构12.3 异常向量表配置12.3.1 ARMv7中Monitor模式的异常向量表12.3.2 ARMv8中EL3阶段的异常向量表12.3.3 OP-TEE异常向量的配置12.4 OP-TEE的线程向量表12.5 全局handle变量的初始化12.6 ARMv7 Monitor对FIQ事件的处理12.7 ARMv8 EL3阶段对FIQ事件的处理12.8 OP-TEE对FIQ事件的处理12.9 OP-TEE对IRQ事件的处理12.10 ⼩结13 OP-TEE对TA操作的各种实现13.1 创建会话在OP-TEE中的实现13.1.1 静态TA的创建会话操作13.1.2 动态TA的创建会话操作13.2 调⽤TA命令操作在OP-TEE中的实现13.2.1 静态TA的调⽤命令操作的实现13.2.2 动态TA的调⽤命令操作实现13.3 关闭会话操作在OP-TEE中的实现13.3.1 静态TA的关闭会话操作13.3.2 动态TA的关闭会话操作13.4 ⼩结14 OP-TEE的内存和缓存管理14.1 物理内存和缓存数据的硬件安全保护14.1.1 内存设备安全区域的隔离14.1.2 MMU和缓存中数据的安全隔离14.2 ARM核对内存的访问14.2.1 ARM核获取内存数据的过程14.2.2 获取缓存数据的过程14.2.3 缓存和TLB中条⽬的⼀致性14.3.1 OP-TEE中内存区域的类型14.3.2 内存区域编译设置14.4 MMU的初始化和映射页表14.4.1 MMU的初始化⼊⼝函数14.4.2 物理地址到虚拟地址表的建⽴14.4.3 MMU转换页表的创建14.4.4 MMU寄存器配置14.5 OP-TEE内存安全权限检查14.6 系统的共享内存14.6.1 共享内存的配置14.6.2 OP-TEE驱动与OP-TEE之间的共享内存14.6.3 OP-TEE内核空间与⽤户空间之间的共享内存14.7 数据是否需要写⼊Cache14.8 ⼩结15 OP-TEE中的线程管理15.1 OP-TEE中的线程15.2 线程状态切换15.2.1 Free态到Active态的实现15.2.2 Active态到Suspend态的实现15.2.3 Suspend态到Active态的实现15.2.4 Active态到Free态的实现15.3 线程运⾏时的资源15.3.1 线程数据结构体15.3.2 OP-TEE分配的内核栈15.3.3 线程运⾏于⽤户空间的资源15.3.4 tee_ta_session结构体15.4 线程运⾏时资源的使⽤关系15.5 OP-TEE中线程的调度15.6 线程的死锁15.6.1 死锁的原理15.6.2 防⽌死锁15.7 ⼩结16 OP-TEE的系统调⽤16.1 OP-TEE系统调⽤的作⽤16.2 OP-TEE系统调⽤的实现16.2.1 系统调⽤的整体流程16.2.2 系统调⽤的定义16.2.3 系统调⽤表tee_sv_syacall_table16.3 ⼩结17 OP-TEE的IPC机制17.1 IPC机制的作⽤17.2 IPC机制的原理17.3 IPC的实现17.3.1 TA调⽤其他TA的实现17.3.2 TA调⽤系统服务和安全驱动的实现17.3.3 TA对密码学系统服务的调⽤实现17.3.4 对SE功能模块进⾏操作的系统服务17.3.5 加载TA镜像的系统服务17.4 ⼩结第四篇应⽤开发篇18 TA镜像的签名和加载18.1 TA镜像⽂件的编译和签名18.2.1 REE侧获取TA镜像⽂件的内容18.2.2 加载TA镜像的RPC请求18.2.3 RPC请求的发送18.2.4 读取TA镜像⽂件内容到共享内存18.3 TA镜像合法性的验证18.3.1 验证TA镜像合法性使⽤的RSA公钥的产⽣和获取18.3.2 TA镜像⽂件合法性的检查18.4 加载TA镜像到OP-TEE的⽤户空间18.5 TA运⾏上下⽂的初始化18.6 ⼩结19 OP-TEE中的密码学算法19.1 算法使⽤⽰例19.1.1 ⽰例代码获取和集成19.1.2 板级编译⽂件的修改19.1.3 通⽤编译⽂件的修改19.1.4 编译运⾏19.2 OP-TEE中的SHA算法19.2.1 TA中使⽤SHA算法的实现19.2.2 SHA算法实现接⼝说明19.3 OP-TEE中的AES算法19.3.1 TA中使⽤AES算法的实现19.3.2 AES算法实现接⼝说明19.4 OP-TEE中的RSA算法19.4.1 TA中使⽤RSA算法的实现19.4.2 RSA算法实现接⼝说明19.5 ⼩结20 OP-TEE的安全存储20.1 安全存储简介20.2 安全存储使⽤⽰例20.2.1 ⽰例代码获取和集成20.2.2 板级编译⽂件的修改20.2.3 通⽤编译⽂件的修改20.2.4 编译运⾏20.3 安全存储功能使⽤的密钥20.3.1 安全存储密钥20.3.2 可信应⽤的存储密钥20.3.3 ⽂件加密密钥20.4 安全⽂件、dirf.db⽂件的数据格式和操作过程20.4.1 dirf.db⽂件和安全⽂件的格式20.4.2 安全存储功能中使⽤的重要结构体20.4.3 安全存储中的⽂件节点组成20.4.4 查询安全⽂件中的特定数据块20.5 安全存储⽂件的创建20.5.1 安全存储软件框架20.5.2 dirf.db⽂件的创建20.5.3 安全⽂件的创建20.6 安全⽂件的打开操作20.6.1 安全⽂件的打开20.6.2 打开dirf.db⽂件并建⽴节点树20.6.3 安全⽂件在/data/tee⽬录下的⽂件编号20.7.2 安全⽂件中数据的写⼊20.8 安全⽂件中数据的加解密20.8.1 各种类型数据的组成及作⽤20.8.2 元数据的加密20.8.3 数据块区域的加密策略20.9 ⼩结21 可信应⽤及客户端应⽤的开发21.1 TA及CA的基本概念21.2 GP标准21.3 GP标准对TA属性的定义21.4 GP标准定义的接⼝21.4.1 GP定义的客户端接⼝21.4.2 GP定义的内部接⼝21.5 TA和CA的实现21.5.1 建⽴CA和TA的⽬录结构21.5.2 CA代码的实现21.5.3 TA代码的实现21.6 TA和CA的集成21.6.1 CA和TA的Makefile的修改21.6.2 OP-TEE中comm.mk和xxx.mk⽂件的修改21.7 TA和CA的调试21.8 TA和CA的使⽤21.9 ⼩结22 安全驱动的开发22.1 安全设备的硬件安全隔离22.2 OP-TEE中安全驱动的框架22.2.1 系统服务层22.2.2 驱动层22.2.3 驱动⽂件在源代码中的位置22.3 安全驱动的开发过程和⽰例22.3.1 ⽰例代码获取和集成22.3.2 驱动实现22.3.3 添加系统服务22.3.4 添加系统调⽤22.3.5 测试使⽤的TA和CA22.4 安全驱动⽰例的测试22.5 ⼩结23 终端密钥在线下发系统23.1 密钥在线下发系统的框架23.2 密钥在线下发的数据包格式23.3 密钥在线下发系统⽰例23.3.1 ⽰例代码获取和集成23.3.2 板级编译⽂件的修改23.3.3 通⽤编译⽂件的修改23.3.4 编译运⾏23.4 离线⼯具的使⽤23.5 ⼩结24 基于OP-TEE的在线⽀付系统24.1 在线⽀付系统的基本框架24.2 可信通信通道24.3.1 数据头部区域24.3.2 数据区域24.3.3 电⼦签名区域24.3.4 交互数据包的格式24.4 在线⽀付系统⽰例的实现24.4.1 第⼀次握⼿请求24.4.2 第⼆次握⼿数据的解析24.4.3 第三次握⼿请求24.4.4 ⽀付请求24.4.5 ⽀付反馈24.5 ⽰例的集成24.5.1 ⽰例代码的获取和集成24.5.2 板级编译⽂件的修改24.5.3 通⽤编译⽂件的修改24.5.4 编译运⾏24.5.5 ⽰例⽀持的命令说明24.5.6 服务器端⼯具24.6 组包操作嵌⼊内核24.7 ⽀付系统与⽣物特征的结合24.8 ⼩结25 TEE可信应⽤的使⽤领域25.1 在线⽀付25.2 数字版权保护25.3 ⾝份验证25.4 其他领域术语表思维导图防⽌博客图床图⽚失效,防⽌图⽚源站外链:)思维导图在线编辑链接:。
V8+终端安全系统.管理员手册 V1.0
管理员手册版权声明本文件所有内容受版权受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知识产权法保护,为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安全软件”)所有。
、是金山安全软件享有权利的注册商标,本文中涉及到的其它产品名称和品牌为其相关公司或组织的商标或注册商标,特此鸣谢。
金山安全软件不对本文件的内容、使用,或本文件中说明的产品负担任何责任或保证,特别对有关商业机能和适用任何特殊目的的隐含性保证不负担任何责任。
另外,金山安全软件保留修改本文件和本文件中所描述产品的权力。
如有修改,恕不另行通知。
北京金山安全管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400-033-9009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14层网址:技术支持:***********************目录第一部分 -------------------------------------------------------------------- 3 第1章产品介绍 ------------------------------------------------------------- 41.1 体系结构----------------------------------------------------------- 41.2 工作方式----------------------------------------------------------- 6 第2章系统中心服务管理器---------------------------------------------------- 9 第3章系统中心Web控制台--------------------------------------------------- 103.1 登录控制台-------------------------------------------------------- 103.2 控制台主界面 ------------------------------------------------------ 12 第4章系统管理、设置与维护------------------------------------------------- 134.1 修改默认口令 ------------------------------------------------------ 134.2 终端管理---------------------------------------------------------- 144.3 边界管理---------------------------------------------------------- 164.4 漏洞修复---------------------------------------------------------- 224.5 软件管理---------------------------------------------------------- 234.6 信息统计---------------------------------------------------------- 294.7 系统概况---------------------------------------------------------- 294.8 设置中心---------------------------------------------------------- 33 第二部分 ------------------------------------------------------------------- 61 第5章终端简介 ------------------------------------------------------------ 62 第6章终端安全防护--------------------------------------------------------- 636.1 首页-------------------------------------------------------------- 636.2 电脑杀毒---------------------------------------------------------- 656.3 系统优化---------------------------------------------------------- 676.4 垃圾清理---------------------------------------------------------- 696.5 漏洞修复---------------------------------------------------------- 73 第7章终端设置 ------------------------------------------------------------ 757.1 基本设置---------------------------------------------------------- 757.2 病毒查杀设置 ------------------------------------------------------ 757.3 系统保护设置 ------------------------------------------------------ 767.4 信任设置---------------------------------------------------------- 77 第三部分 ------------------------------------------------------------------- 79 附录A 参考信息 -------------------------------------------------------- 79 附录B 病毒知识介绍 ---------------------------------------------------- 81 附录C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89 附录D 关于金山 -------------------------------------------------------- 90第一部分管理与维护⏹第1章产品简介⏹第2章系统中心服务管理器⏹第3章系统中心控制台简介⏹第4章系统中心设置、管理与维护第1章产品介绍V8+终端安全系统是一套专为企业级网络环境设计的反病毒安全解决方案,为企业网络范围内的工作站和网络服务器提供可伸缩的跨平台病毒防护。
金山企业终端防护优化系统V8.0-安装部署手册
金山企业终端防护优化系统安装部署手册Kingsoft Anti-virus Software Enterprise Edition Manual金山毒霸企业安全网版权声明本文件所有内容受版权受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知识产权法保护,为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安全软件”)所有。
、是金山安全软件享有权利的注册商标,本文中涉及到的其它产品名称和品牌为其相关公司或组织的商标或注册商标,特此鸣谢。
金山安全软件不对本文件的内容、使用,或本文件中说明的产品负担任何责任或保证,特别对有关商业机能和适用任何特殊目的的隐含性保证不负担任何责任。
另外,金山安全软件保留修改本文件和本文件中所描述产品的权力。
如有修改,恕不另行通知。
前言欢迎使用金山企业终端防护优化系统V8.0尊敬的金山企业终端防护优化系统V8.0用户,欢迎您选用业界领先的企业级网络反病毒解决方案。
金山企业终端防护优化系统V8.0专为保障企业级网络及其应用安全而设计,它在权威机构的严格检测中载誉而归,能够为企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等行业提供完整可靠的反病毒安全保障。
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创新型研发,金山反病毒研发中心积累了庞大的病毒库和数年宝贵的病毒处理经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芯III”反病毒引擎,采用新的快速扫描技术,使样本扫描和特征匹配更加快速;针对病毒发展,加强启发式查杀技术,将新病毒准确地扼杀于摇篮中采用专门的特征形式设计,减少资源占用。
多核引擎已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对企业级反病毒策略及网络管理平台的多年研究更使金山毒霸拥有了相关领域内多项优势技术,而遍布全国的技术服务与支持将成为您充分享受金山毒霸安全保障的强大后盾。
在使用金山企业终端防护优化系统V8.0的过程中,您将始终能够从如下方面体验前所未有的安全性能的提升,以及大幅降低的应用成本:可扩展的无限分级管理架构,金山企业终端防护优化系统V8.0通过对系统中心的分级,使用主系统中心来集中管理数据,以实现以单个系统中心对多个系统中心、升级服务器及其他特殊防毒节点的集中管理。
终端的开发流程与维护
终端的开发流程与维护终端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的设备或程序。
它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桥梁,起到了收集用户输入、执行相应的命令、显示处理结果等功能。
终端的开发与维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终端开发的流程1.需求分析:在终端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了解需求,明确开发目标,确定功能和界面设计。
2.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进行终端开发。
技术选型的关键点包括硬件与软件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等。
3.设计阶段:在终端开发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和界面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是终端开发的重要环节,需要确定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
界面设计则包括界面布局、交互方式和色彩搭配等。
4.编码实现:在终端开发的编码实现阶段,根据设计稿进行具体的编码工作。
开发人员需要熟悉选择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编码,实现预期的功能和界面。
5.测试与调试:在终端开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测试和调试。
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以保证终端的稳定性和质量。
6.发布与部署:经过测试和调试,终端开发完成后可进行发布与部署。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布方式,如直接安装、打包分发或发布到应用商店等。
二、终端的维护1.问题反馈:在维护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及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回复用户反馈,并对常见问题进行总结与整理,以便于后续解决类似问题。
2.版本升级:终端的维护还需要进行版本升级。
随着功能的增加和改进,终端需要不断进行迭代更新,推出新的版本。
版本升级涉及到功能扩展、性能优化、界面升级和bug修复等内容。
3.性能优化:在终端的维护过程中,还需要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通过对资源占用、运行速度和响应时间等进行分析,找出瓶颈并进行优化,提高终端的整体性能。
InforSuite V8安装手册
第一章产品综述1.1概述InforSuiteInforSuite 通过采用先进的IOC微内核和插件体系结构思想构筑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服务基础架构。
首先,它做为全新的应用服务器产品,继承了InforWeb应用服务器产品的所有功能和优点,并遵循Java EE 5.0规范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其次,它为Infor系列中间件提供统一的服务集成平台,目前集成了InforFlow、InforSIB、InforReport、InforSSO四大中间件产品的服务引擎,将各种中间件产品的功能有机的融为一体。
此外,它内嵌ESB容器,使用构件方式快速部署和发布服务,使其成为真正新一代的面向SOA的服务器产品。
InforSuite具有下面的5个特性:1.即插即用:IOC微内核+插件体系结构,强大而稳定的基础架构设计。
2.SOA Ready:内嵌ESB容器,面向SOA的服务架构3.标准JEE%:全面支持Java EE 5.0最新规范r All in one:集中整合Infor中间件系列产品5.随需构建:简单部署、实时配置、随需应变、快速构建1.2平台环境InforSuite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及各类主流的Unix。
InforSuite支持的数据库平台:ORACLE、DB2、INFORMIX、SYBASE、SQL Server、Derby以及其它各种流行数据库系统。
InforSuite支持Java环境:JDK 1.5.x及以上JDK。
第二章产品安装2.1安装准备2.1.1 最低配置组件要求CPU CPU 2.8GMHz的处理能力以上物理内存512MB以上硬盘系统盘可用空间800MB以上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0/XPJava环境Java™ 2 SDK,Standard Edition(J2SE™) 5.0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6.x2.1.2 推荐配置组件要求CPU CPU 2.8GMHz的处理能力以上物理内存1GB以上硬盘系统盘可用空间1GB以上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0/XPJava环境Java™ 2 SDK,Standard Edition(J2SE™) 5.0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6.x2.2安装过程2.2.1 Windows下的安装InforSuite在Windows下的安装过程如下:1.用administrator用户登录,双击安装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端应用开发指南中国移动2014年12月目录1.前言 (1)2.终端篇 (1)2.1 提高与应用的兼容性 (1)2.2 协助优化应用性能 (1)2.3 规范管理应用权限及行为 (2)3.开发者篇 (3)3.1实现应用与终端较好的适配兼容性 (3)3.1.1适配问题的几类原因 (3)3.1.2如何实现应用与终端较好的适配兼容性 (5)3.2 基于终端、网络因素提升应用性能体验 (6)3.2.1 优化心跳机制 (6)3.2.2 有效降低且可控化管理应用的内存占用 (10)3.2.3规范应用退出机制 (11)3.3 应用安全 (12)3.3.1使用权限提示 (12)3.3.2内容安全 (13)3.3.3网络访问安全 (13)3.3.4 用户个人数据传输及存储安全 (13)3.3.5其他 (14)4.展望未来 (14)5.结束语 (16)1.前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各种应用应运而生,平均一部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应用数量为26[1]。
26个应用在同一载体上为用户创造了丰富便捷的掌上生活。
除了单纯地去优化应用的功能性体验,从终端、网络因素出发进一步提升应用的性能及用户体验是愈来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引导应用与终端、网络更好的协同,为用户提供性能更好、更安全的使用体验,中国移动制定此指南。
2.终端篇本篇向终端厂商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应用的适配成功率、协助用户自主管理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更规范安全的业务体验。
2.1 提高与应用的兼容性●终端厂商应尽量减少对安卓原生系统的改动,尽量避免频繁地在不同终端上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变更,减少给应用开发者带来适配困难。
建议终端在上市前的测试环节,针对市场上主流应用进行适配兼容性测试。
●终端厂商在开发手机时应支持当前应用使用较多的终端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软件的API接口,也包括各类传感器,如方向、重力、加速、NFC、指纹识别等,以便于应用为用户创造更加丰富的产品场景。
2.2 协助优化应用性能●终端厂商可以从系统级规范应用的心跳发送行为。
例如:将发送心跳包的接口预设为固定时间,如4分钟发送一次(参见3.2.1节),对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数据请求进行排队缓存,到达预设时间后,将多个业务心跳包的统一发送。
如个别应用有特殊需求,可为其开放特殊接口。
●终端厂商应在系统级为用户提供查看应用最大占用内存的选项:用户可以在终端设置中查看每个应用的内存占用情况,并设置提醒。
如将应用A的最大内存占用提醒设置为100MB,则如在使用过程中应用A的内存占用空间接近100MB后,对用户弹出提醒。
2.3 规范管理应用权限及行为●调用终端能力权限管理终端厂商应在系统级为用户提供对应用调用终端能力权限做统一规范管理的功能。
用户可以设置管理每个应用可以调用的终端能力,如发送短信权限、数据流量权限等。
例如允许应用A、B、C发送短信,不允许用户C、D调用照相功能。
对调用终端能力权限的管理应至少包括“允许”、“禁止”、“使用时提示”三种方式。
●访问终端资源权限管理终端厂商应在系统级为用户提供对应用访问终端资源权限做统一规范管理的功能。
用户可以设置管理每个应用可以访问的终端资源,如访问相册内容权限、读取通讯录权限等。
例如允许应用A、B读取通讯录内容、不允许B、C读取短信内容。
对访问终端资源权限的管理应至少包括“允许”、“禁止”、“使用时提示”三种方式。
●权限提醒应用在调用终端能力、访问终端资源时,终端系统应给予用户提示和查询功能,如“XX客户端希望访问您的相册,是否允许?”,仅当用户确认同意后上述操作才能执行。
提示结尾处应给出“不再提示”的选项,如用户勾选“不再提示”,则后续应用执行相同行为时,应默认执行用户上一次所做的选择。
●应用行为管理终端厂商应在系统级为用户提供对应用行为做统一规范管理的设置,包括:(1)消息推送管理:建议默认设置为不允许。
(2)开机自启动管理:建议默认设置为不允许。
(3)流量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置对每个应用的流量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流量管理包括两种,即“是否允许应用XXX在蜂窝数据环境下使用(建议默认设置为“是”,启用流量时对用户进行告知提示)”和“允许应用XXX每日使用的流量上限”。
(4)一键清除所有应用通知消息:用户可以便捷彻底地清除所有应用通知消息。
(5)一键关闭所有运行应用:用户可以便捷彻底地关闭所有应用。
(6)一键恢复:如若第三方应用程序在安装后覆盖终端原生应用,如通讯录、消息等,用户可通过“一键恢复”选项(重置图标路径和应用启动路径的指向)便捷地恢复原生应用。
3.开发者篇本篇就“实现应用的兼容性、提升应用的性能体验、保障应用的安全性”三个维度对应用开发过程的主要建议及要求进行说明。
3.1实现应用与终端较好的适配兼容性3.1.1适配问题的几类原因应用在与终端的适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目前导致适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不同操作系统版本下图是当前安卓用户中不同操作系统版本占比情况。
操作系统版本间的更新主要体现在API变更、功能增强、漏洞修复、系统优化等方面。
如安卓5.0版本中,Dalvik虚拟机目录/libdvm下的内容已经全部删除,所有配置文件、启动脚本都改而关联至ART。
●不同芯片平台不同的芯片在部分功能实现上有方案上的差异,涉及这部分功能第三方应用必须针对该平台进行适配。
如不同芯片平台对于wifi display功能的实现方案不尽相同,调用接口不统一,导致应用通过wifi display进行文件传输时存在调用接口无效的问题;CPU频率不同导致计算能力有差别,影响应用的请求响应时延;GPU能力不同导致终端对图形、动画等处理能力不同,应用需关注其对自身图形、动画、三维图等展示的影响。
●不同的硬件配置各类型终端的屏幕分辨率、内存空间大小以及对功能器件的支持上都有可能导致适配问题。
(1)屏幕分辨率:下图是市场上不同屏幕分辨率终端14年销量占比情况。
可以看出,目前主流的屏幕分辨率有HD、WVGA、FWVGA、QHD及FHD五种。
在HD(1280*720)终端上顺利适配的APK包在FHD(1920*1080)终端上有可能会存在适配问题。
(2)内存空间:运行时占用内存比较大的游戏,在内存较小的终端上要确保稳定性和流畅性。
(3)对个别器件不支持的终端,譬如陀螺仪等,要通过软件方式实现该功能。
●终端厂商对原生系统的改动终端厂商为了实现特有的个性化风格、特定功能方案等会对安卓部分接口进行修改,造成第三方应用在终端上表现异常。
如部分终端厂商实现了内置SD卡方案,由于不同厂商的SD卡存储路径不同,导致第三方应用在存储功能上可能存在问题;华为EUI、联想的乐phone等特有风格UI,会影响到第三方应用的显示,如某新闻客户端A在终端B上设置成widget后出现字体显示不全的问题。
3.1.2如何实现应用与终端较好的适配兼容性3.1.2.1充分的适配准备●除功能强大的完整版,应考虑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额外准备精简版本,以在适配内存空间较小的终端时仍能得到流畅的用户体验。
●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版本使用操作系统高版本的SDK进行开发,在应用程序运行时,对操作系统版本进行判断,高版本则使用高版本的API,低版本则使用低版本的API。
●针对不同屏幕分辨率根据不同的分辨率,创建手机界面文件。
如在res下创建layout-800x480,layout-480x320,并在各自不同分辨率的文件夹下创建界面文件。
系统根据屏幕的大小选择合适的layout使用。
●版本的分支管理针对操作系统版本、屏幕分辨率、厂商机型系列等因素进行版本的分支管理。
针对不同分支版本的问题,应用开发者应具备识别共性问题和交叉验证的能力,不断地提高版本的稳定性。
●完善的测试及测试用例的同步更新基于某国内一线厂商统计的应用适配问题数据,应用功能性问题比例占48.67%。
新版本发布适配前需进行充分完整的安全测试、功能测试,交互测试,压力测试,beta测试和monkey测试等,避免存在安全性、功能性或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另外,测试用例和应用版本应及时同步。
3.1.2.2有效的适配成果维护适配后的应用能较大程度与终端很好的进行匹配协同。
当终端上市后,用户有可能会对客户端进行升级,或卸载后重新下载客户端,这些行为不应该影响或改变最初的适配效果。
因此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优化APK 结构。
● 将一个整体APK 拆分为两部分,固化部分和可变部分。
所谓固化部分是预装进system 级(用户不可见),用来存储跟终端特性相关的配置文件(大小仅为100KB 左右),包括定制化开关列表、渠道号等。
用户在安装前,都需先读取固化部分中的配置文件,例如,获取不同的开关值以显示不同的UI 。
用户在卸载或升级的情况下,只是对可变部分进行更替,固化部分都不会发生改变。
● 适配成果同步更新至公开版本。
公开版本中同样有一个配置文件,用来存储定制化开关列表等配置信息。
即使用户将适配版本升级至公开版本,在安装升级包前,会先读取用户的终端信息,而配置文件会根据终端信息决定开启哪些定制化开关。
3.2 基于终端、网络因素提升应用性能体验移动终端与PC 等传统固定式终端存在各种续航能力有限、所处网络环境复杂等显著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造成了移动终端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基于移动终端、网络等因素来提升应用的性能体验。
3.2.1 优化心跳机制3.2.1.1 当前不同应用类别的心跳周期不同类别应用的心跳周期存在差别,而同一类别下不同应用的心跳周期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目前市场上主流应用的心跳周期情况。
● 即时通讯类:4分钟左右● 新闻类:5分钟左右,或无心跳● 阅读类:无心跳●视频类:5分钟左右,或无心跳●音乐类:12分钟左右,或无心跳●浏览器类:无心跳●社交类:4分钟左右,或无心跳●电商购物类:无心跳●安卓原生应用:28分钟3.2.1.2 心跳过程对终端、网络、用户的影响IOS系统采用APNS消息推送机制,将所有在IOS系统上运行的应用联合起来,统一进行消息推送,应用本身的心跳间隔对IOS系统基本没影响。
而在Android 系统上,不同的应用业务自身有一套心跳机制,不同应用心跳包单独发送。
●心跳过程对终端的影响测试一:基于测试数据,估算单应用不同心跳周期对终端待机电流的影响,其中终端待机底电流为4.9mA:T = 1min 时,I Standby ≌ 17.01mA;T = 3min 时,I Standby ≌ 8.94mA;T = 5min 时,I Standby ≌ 7.32mA;结论:心跳周期从1min延长到5min,单业务待机电流可以下降接近60%。
测试二:测试某终端待机底电流为4.9mA,后台同时运行微信、QQ、飞信这三个典型OTT应用业务,55分钟待机时间内有47次心跳包,心跳间隔不均匀,平均心跳包间隔70s,平均待机电流22mA,接近待机底电流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