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论》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一、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数、形、量等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运算和测量技能。
这些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工具。
2、系统性: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安排具有系统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趣味性:小学数学课程注重趣味性,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1、直观教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直观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实物展示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例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应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测试、实际操作、项目合作等。
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应深入研究和探讨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8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8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编辑为您精心收集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8篇)》开头如何写,邀大家借鉴,一起品鉴,同时,你可在这里搜索到更多与《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8篇)》相关的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8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篇1 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这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
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
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
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浦东新区金英小学黄一青假期中拜读了钟启泉、张华两位老师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这是一本系统阐述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的书籍,走马观花还是细细研读,我选择了后者。
第一章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是我较为感兴趣的章节,在这里,我又一次聆听了智者的声音。
从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贡献---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这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这些熟悉的教育理论,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念书的时候,常常觉得这些理论是枯燥而乏味的,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默念背诵,如今,工作了这么多年,回过头来再次拜读,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在教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处于不寻常的地位。
他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也因而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他在360年以前就对教学规律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这是令人惊叹的。
他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确立起的一系列教学论原理,对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夸美纽斯的许多教学论主张即使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依然既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是夸美纽斯提出的第一原理。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一方面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特征,不能躐等,另一方面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形成顺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地进行。
由此想到,班中有很多学生,在家长的重压下,报了很多学习班、提高班,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双休日时间,以期能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这是大大违反了教育的规律的,长此以往,再好的学生,提到学习二字,也必摇头皱眉,因为他必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情。
教师文章《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书随笔
教师文章《小学数学课程与教课》念书漫笔从踏上工作岗位到今日,我执教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已经整整五年了,时期历经教材的改版、年级的调换和学生的变换,从手足无措到点滴经验的累积,小学数学讲堂是我成长的载体,记录着一路走来的每一步。
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课》第五章第一节中,杨庆余先生指出:小学数学讲堂学习活动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以学习内容为中介、以学习目标为定向的交互性活动,这类交互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加所组成的。
数学讲堂教课过程是师生以数学识题为媒介的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互主体”的关系。
在我的常态课中, 60%的讲堂是传统型,以“学生预习 - 教师发问 - 学生回答 - 学生练习 - 师生评论总结”的模式展开教课,学生之间的沟通每节课都有,但特别弱,四人小组的合作、沟通、分享不过被看作一种活跃讲堂氛围的“调味剂”,缺少真实的价值; 30%的讲堂是开放型,以“学生预习-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 - 师生评论总结”为模式,教师是引导讲堂方向、点拨要点难点的作用,讲堂学习氛围浓重,学生参加度较高,不过讲堂纪律不易掌控,可是注意学生沟通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偏离本节课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实时赐予帮助,毕竟学生经验不够丰富、认知累积不足以及能力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但这类帮助不是简单的灌注,不是一味的控制,而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接受与研究相联合的过程;10%的课堂是传统与开放相联合的,以“学生预习 - 师生合作解决第一个问题 - 生生合作解决其他问题 - 师生评论总结”为模式,这就相当于“教师教,学生模拟教师教”的过程,这是开放讲堂的“试水”过程,因为学生年纪小,这类讲堂模式最为适用,逐渐弱化教师的领导角色,慢慢演化为开放讲堂,培养时间一年左右为佳,最优实行年级为三 - 四年级。
经过几年的教课,我感觉应当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上多下功夫。
学习方式往常是指“学生在达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其实不是指详细的达成学习任务的策略、方法或行为方式,它是指学生在达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主体性、实践性、研究性以及合作性等方面的特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读《课程与教学论》有感王文明中学邓小花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的课程与教学遇到许多问题,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启发者、咨询者的角色。
“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学观念”的改变。
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得到转变。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点我们每一位教师能理解,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三个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能力更新。
通过阅读此书让自己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在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后,更坚定了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
何谓“教学设计”,对此概念的涵义远末达成共识。
本文暂认为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
当我阅读到此书第二章第二节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发现学习深有感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欲的满足而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知识也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正如《标准》所强调: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实践中,在“发现学习模式”的操作中,我们应注重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
数学教师要给足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1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这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
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
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
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2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在理论上其实和我们在读其它书时的学习差不多,但它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
《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读后感《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是一本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作者详细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
阅读完此书,我深受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
作者从小学数学的发展历程出发,逐步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
其中,关于数的概念的讲解非常清晰明了,让我对数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作者还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基本运算和应用,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数学基础,还能够更好地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
其次,本书重点介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作者提出了“启发性教学法”的理念,即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指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许多教学技巧和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这些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
此外,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课堂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解答这些习题,我不仅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还能够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作者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评析,对我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本书无论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对于有志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帮助读者提升了数学教学水平。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学数学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读此书,受到启发,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一)浦东新区金英小学黄一青假期中拜读了钟启泉、张华两位老师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这是一本系统阐述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及教学、课程的科学性知识的书籍,走马观花还是细细研读,我选择了后者。
第一章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是我较为感兴趣的章节,在这里,我又一次聆听了智者的声音。
从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贡献---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这些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这些熟悉的教育理论,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念书的时候,常常觉得这些理论是枯燥而乏味的,常常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默念背诵,如今,工作了这么多年,回过头来再次拜读,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在教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中处于不寻常的地位。
他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也因而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他在360年以前就对教学规律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这是令人惊叹的。
他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确立起的一系列教学论原理,对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夸美纽斯的许多教学论主张即使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依然既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是夸美纽斯提出的第一原理。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
其次,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一方面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特征,不能躐等,另一方面要遵循知识本身的形成顺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地进行。
由此想到,班中有很多学生,在家长的重压下,报了很多学习班、提高班,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双休日时间,以期能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这是大大违反了教育的规律的,长此以往,再好的学生,提到学习二字,也必摇头皱眉,因为他必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情。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优选篇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优选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 1_日,继续精读了杨庆余主编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章节。
都说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_日的阅读让我静下心来去了解数学课程的灵魂,去追溯数学课程的起源,让我对_日的数学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从新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及特点,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演变与发展的阅读,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每节课中每一项教学目标的深刻含义。
而《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论述采取了一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式。
一般目标包括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需要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发展。
只有了解了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对比了世界发达国家小学课程目标的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有深刻体会,从而运用。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 2最*,我阅读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九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第二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组织的策略”的相关内容。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概念的引入有四种策略,分别是生活化策略、操作性策略、情境激励策略和知识迁移策略。
这四种策略是我们在概念教学中会经常用到的策略,而且我觉得这些策略经常会同时使用。
如三年级学*“认识分数”,在引入分数这一概念时,我会给学生创设比较生活化的情境:老师这里有4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让学生结合学具动手摆一摆,学生很容易得到每人分2个。
如果老师这里有2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再让学生结合学具摆一摆,学生也会很快得到答案——每人分1个。
如果老师这里只有1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学生会说每人分一半苹果。
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随笔范文
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随笔范文
继续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第五章第二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参与。
通过本次阅读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和教师参与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节课如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没有参与,或只有部分学生参与,那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有问题的。
学生参与可以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研究发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对学习结果有重要影响。
学生的行为参与对一般的计算和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应用题)的成绩影响较大,而对一些开放*的或综合*的问题解决的成绩没有显著影响;学生的认知参与对一般的计算成绩影响不大,但是,学生的认知参与对具有开放*或综合*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成绩影响较大;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一般的计算成绩和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一些具有开放*或综合*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成绩影响较大。
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单纯的行为参与并不一定能促进他们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策略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包括数学素养在内的全面素养的提升。
教师参与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2、教师的知识对学生有重要影响,这里的知识包括自身的*知识、数学语言的表达、读懂学生、教学组织策略、教师的实践*知识等。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行为、认知、情感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才能收获更多。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心得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读后感|小
学数学读书笔记心得》
摘要:杨庆余老师《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学数学学科性质与任”部分受益匪浅,如今社会数学日益成公民必化素养数学教育众化成代要所以发展公民数学素养已是学数学学科教育基任,计算规则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分析与综合能力审题能力培养也是我们应该重视地方
杨庆余老师《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学数学学科性质与任”部分受益匪浅
如今社会数学日益成公民必化素养数学教育众化成代要所以发展公民数学素养已是学数学学科教育基任
作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让孩子们懂得数学价值对己数学能力有信心学会数学交流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对数学素养培养我们又要很多问题首先是数学思维培养而数学思维培养又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
其让我感触深是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语道孩子们许多问题障碍可能并不问题策略不当或者程有误而往往关问题性质认识与问题表征上存某些问题
也就是孩子们对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要我们培养提高
计算规则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分析与综合能力审题能力培养也是我们应该重视地方
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就应该助孩子们题、辩题、审题甚至必要候让孩子出些错误提高审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
普通知识与现实特殊情境系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程遇到老难强调我们既要认识到这基事实尊重孩子认知发展规律不揠苗助长又循序渐进地助孩子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角助孩子
.。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篇一:《课程与教学论》自制读书笔记(完整+重点)】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00467(简答题部分★66)钟启泉、张华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涵义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选择:1、课程与教学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核心领域。
2、特斯《课程编制》是课程独立研究诞生标志。
3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
4育本质、课程本质、课程开发方法(活动分析)。
5活从事的活动及经验。
6行为单元的方法。
7依据,遵循效率原则。
由具体化和标准化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态度、鉴赏力构成。
8、贾德和桑代克确立“行为的—联结主义的学习观”,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和方法论基础。
9绩测验的编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了“课程基本原理”和“评价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
10:30年代经济大萧条,进步教育协会展开了旨在改革课程体制的实验研究,泰勒负责开发课程的一般程序和原理。
11,的追求,创造性、学校实践的特殊性、教师和学习者的主体性被忽略。
12、50年末至60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
诞生了“学术中心课程”。
13、布鲁纳《教育过程》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
14的课程,由知识领域及其研究方法构成,其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15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强调学术中心课程是课程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
16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价值观。
17、施瓦布被认为是仅次于布鲁纳的倡导结构课程的第二号旗手,建立起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18、施瓦布: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要素构成,相互作用构成“实践性课程”。
是班级或学校的完整文化。
方法是“课程审议”,即主体“课程集体”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得出的。
19、课程审议三种艺术:实践、准实践和折中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论》读书笔记
吴磊
内容:《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论》
作者:主编钟启泉、孔企平,
摘要: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所归纳数点觉得完备而合乎我现有的认识,内化如下,一是强调数学的现实性;二是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三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四是重视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与差别化;五是关注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P9日本的新数学学习纲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愉快感、充实感应该是与数学内容有本质联系的。
这次数学课程改革应该让喜欢数学的学生多起来。
”
第二章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本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
第三章小学数学学科的几个基本问题
小学数学所应当具有的特点是,“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性质,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第二,学生应该用积
极主动的方式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建构数学结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第三,要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数学学习的收获应该包括:①专业领域知识;②发现法;③元认知知识与技能;④信念、动机等情感影响因素。
”
体会:
我也相信,光有快乐没有数学的课堂不是数学课堂。
可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之难,当然,这也是个热点、待开发点。
数学的学习要超越概念、步骤、运用。
它包括数学素养,把数学看做一种强有力的审视情境的方式。
素养不仅指态度,而且指具有思考的倾向和积极的行动方式。
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在他们是否能够自信地接近目标,乐于探索,具有意志力和兴趣,以及能否有反映他们自己思维的倾向性等几方面。
同时,很有意义的一个例据是,在教学中,教师是非常注重实际操作的。
在小学学习数学,不光是为了掌握那些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品质,是为了“德育”,是为了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