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

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古诗词鉴赏专项练题(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共5分)

满江红

[清]XXX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XXX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9.这首词是XXX的中秋节述怀之作,其中用典手法颇有特色,如:上阕的“①”是借XXX“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现实,引出激昂的忧愤之情;下阕的“青衫湿”则是借XXX 《琵琶行》之语,写自己因②而落泪的孤独困境,表达深切的

③之情。(3分)

10.XXX与《木兰诗》中的XXX都是巾帼英雄,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结合这首词和《木兰诗》的内容,简要比较一下这两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有何不同。(2分)

答:

【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活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作于1903年。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迂回地反应了革命者插手革命前的庞大矛盾的心情,逼真感人。

【解答】(1)本题考察诗词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汗青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希望或情感。词上阕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一句化用汗青典故,一句是XXX自己的经历与情感提炼。XXX写下这首《满江红》的1903年中秋节,正是中国四面楚歌的时期,清当局腐败能干,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处于悬崖的边沿。下阕“青衫湿”则化用了XXX《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表现词作者今后踏上了寻觅知音、寻求女性自在、寻找民族解放的道路。可见作者其时处于孤独窘境,内心无比的凄凉。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24)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2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剪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

[注] 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峰。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激愤的责问,接着说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B.颈联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

C.颈联中的“旧”字写出了前朝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

D.尾联下句写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

答案 D

解析D.“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错,此处是说诗人心中悲愤,故听到风声、江水声也觉得那声音是悲痛的。“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错,末句听到的风声为实写。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

答案①诗歌开头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三、四两句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③五、六两句由愤怒转为憎恶怨恨;

④最后两句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风声、水声都被诗人的情绪感染上一层悲痛,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

解析通读诗歌,理解其内容,再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本诗中诗人情感一联一转,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出每一联所蕴含的感情,中间加上必要的连缀转换词句即可。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3 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3 古代诗歌鉴赏(二)(含解析)-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

专题提升练13 古代诗歌鉴赏(二)

(时间:70分钟分值:72分)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

爱情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吟咏画作诗是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题组1 山水田园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湖亭望水

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注]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注】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诗人游湖的情境,下了很久的雨,湖水涨了起来,刚刚放晴,北客南来。

B.颈联写湖水淹没原先湖岸,人家稀少;沙滩平整,聚集许多船舫,呈现水乡特色。

C.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傍晚独自游览南湖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惬意悠闲的感受。

D.全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傍晚的景色,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5讲诗歌的情感课件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5讲诗歌的情感课件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 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 歌的主旨。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 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二)概括分析情感的4点叮嘱 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 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 是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 情)”,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 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 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 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 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等。
第5讲 诗歌的情感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 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而对诗歌中的思想内 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从高考实际看,在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上设题, 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中之重,常呈现以下特点:(1)从不同的 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2)切口小,多从某一两句或某一 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多角度、多层面设点;(3)答案设置 上多层面分解思想感情,要求多层面、多点答题。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诵读一2涉江采芙蓉课件新人教版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诵读一2涉江采芙蓉课件新人教版

文本精读 透解字词
通读全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涉.(① 徒步渡水 )江采芙蓉,兰.泽.(② 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采之欲遗.(③ 赠送 )谁?所.思.(④ 思念的人 )在远道。 还顾.(⑤ 回头 )望旧.乡.(⑥ 故乡 ),长路漫.浩.浩. (⑦ 漫长遥远的样子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一)
涉江采芙蓉
语文
内容索引
文本精读 透解字词 理解鉴赏 名句填空 教考衔接 拓展运用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作家作品:《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 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 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与精神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 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 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 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背诵《涉江采芙蓉》,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
句子是:“ 还顾望旧乡 , 长路漫浩浩 。”
(2)《涉江采芙蓉》中“ 同心而离居 , 忧伤以终老 ”两句写出了相爱的两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题9第4讲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含答案

第4讲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一、把握“2部曲”

(一)分类要清——熟知技巧“4类型”

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须采用“3步骤”。

说明:①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第一步”可省略。

②作答时“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二、突破“4题型”

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一)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运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即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阆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注】①潘阆: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寺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析作用)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赏析诗句 学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赏析诗句 学案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妙处

【回顾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诗句含义)(2分)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表达技巧)(2分)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情感)(2分)

复习目标:懂得赏析的切入角度,重点掌握“赏析语句”题型的答题要点。

一、鉴赏示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赏析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答案】(1)听到喧闹声知道洗衣女子归来,荷叶晃动知道渔舟顺水而下。(2)未见其人先问其声。以动衬静,(3)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也写出了山民的勤劳、朴实。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问题】请赏析“摇曳碧云斜”妙处。

【答案】

二、【解题攻略】

(一)赏析诗句四技巧

1.弄懂表层含意

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2.把握句式特点

类型特点

倒装句有种错位的美

互文句有种开合的美

对仗句有种整饬的美

炼字句有种凝练的美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专题四学案二第2讲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9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途经此地。

③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市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6分)

秋日再寄

[唐]晁采①

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②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③定不如。

【注】①晁采:唐代宗大历时女诗人。②浪:没有拘束,不受限制。

③肠断寒猿:典出自《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紧扣了题目中的“秋”字,突出了初秋的特点。

B.首联中的“觉”与“惟觉时之枕席”之“觉”,意思相同,刻画的状态也是相同的。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诗1[2021盐城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许浑

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

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

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

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注】欲白头。

【注】潘岳闲居:潘岳,晋人,曾作《闲居赋》;庾信《小园赋》中有“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题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题赠对象,并在内容上统摄了全诗。

B.“楚水”自西方天际奔流而来,它的宏阔浩荡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隐喻。

C.颔联对仗工整,且用“青山暮”和“碧树秋”的乐景衬托了诗人的惆怅。

D.颈联勾勒出一幅宿雁惊、眠鸥飞的动人画卷,视野开阔,境界澄远。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诗2[2021山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过文登营①

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②,独有天风送短笳③。

水落尚存秦代石④,潮来不见汉时槎⑤。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注】①文登营:明代设置在文登山的营卫。此诗是作者巡视山东半岛东部海防营地时所作。②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③笳:指军号。④秦代石:指秦始皇所立纪功之石。⑤槎:木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诗题,叙事写景,写作者乘船出海巡视海防及所见村落景象,表现了其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

B.颔联紧承首联,描写春色掩映的城墙、海风吹送的军号声,既写出了军中特色,又将文登春色描写得悲壮辽阔。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17)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1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题目。

咏史(其二)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指汉代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磾、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答案讲评】C (“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②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3)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23)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夜,到梦破难眠,再到马嘶人起,而在这流程中自然地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答案讲评】C (“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理解有误,应为“踏上艰辛旅程,旅途的前景将是十分悲苦了无生趣、渺茫而又无望的”。)

2.冯煦称:“少游之词,词心也。”(《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这首词表达出词人怎样的“词心”?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这首小令描写词人羁旅生活的感受和情怀,着重表现的是一位被放逐而漂泊的游子内心的悲苦、忧伤和生活的艰辛。②词作也表现出词人怀才不遇、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的失意情绪。③词人以内心的悲苦,去感受客观的物象和境界,通过某种景象、气氛的描绘与渲染,创造出一种凄哀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作业

形象类题目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

(3)寒秋送别的凄凉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

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板块-专题(2)古诗歌阅读第一编 第2讲 诗歌之“外现”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板块-专题(2)古诗歌阅读第一编  第2讲 诗歌之“外现”2

[由教材到高考]
返回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使至塞上
教 材 诗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2015·全国卷Ⅰ)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高Fra Baidu bibliotek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3.《使至塞上》诗人借“蓬”“雁”等意象,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 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
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 写景:“连年见雪飞”写 气候之寒冷 ,“春风不曾到”写 其 荒凉 ,“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白草通疏 勒”写其萧瑟,揭示出 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
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
之情。
4.常用技法
返回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直击题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古诗鉴赏阅读 (2)

【直击题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古诗鉴赏阅读 (2)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鉴赏阅读

一、知识点汇总

1.词句理解。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2.意境描绘。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比如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我们首先要描绘出它的画面:诗人站在岸边,目送着友人的船只渐渐远去,一直到天的尽头;眼前只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其次,分析其中蕴涵的诗人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

3.主旨把握。“主旨”,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

4.名句赏析。古诗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阅读这些名句,对加深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都有重要意义。赏析古诗中的名句,关键要分析透彻该名句“名”在哪里,是思想深刻,还是感情浓郁,抑或写景生动?

5.技巧分析。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6.品味炼字。古人作诗作词讲究炼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端州郡斋壁①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注)①这首诗是写在广东端州的墙壁之上。包拯时任端州知州(即太守),端州因出产“端砚”而闻名天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直抒胸臆,揭示了全篇要旨,语气坚决严正,言简意赅,为全诗定下基调。

B.颔联作者以“秀干”“精钢”自比,既是自勉自励,也是自信的表现,很有力度。

C.颈联运用比喻的手法,“鼠雀”“兔狐”代表社会上贤恶两类人群,对比很鲜明。

D.尾联写接受史书留下的教训,不给后人以耻笑的把柄。质朴无华,持重刚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项,“‘鼠雀’‘兔狐’代表社会上贤恶两类人群,对比很鲜明”分析错误,颈联“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中“鼠雀”“兔狐”都指贪官污吏、害民之徒。故选C。

2.这首题壁诗,可以认为是包拯自励清操的座右铭,你认为写出了作者哪些为官之道?

【答案】①为官要清廉无私,奉行直道,操守正直;②为人处世以刚直不阿为准则,宁折不弯,绝不被外力折服;③要除暴安良,铲除这些贪官污吏赖以生存和为非作歹的条件,使其无法逞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这首题壁诗,可以认为是包拯自励清操的座右铭,你认为写出了作者哪些为官之道”,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认为诗歌写出了诗人哪些为官之道。然后通读诗歌,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圈画出能体现诗人为官之道的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诗是写在广东端州(今广东肇庆)郡守府第(俗称宋城红楼)的墙壁上的。包拯曾在端州任知州(即太守)。此诗中包拯就官德问题直接发表了自己的议论。首联“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意思是: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

也就是说为官要清廉无私,奉行直道,操守正直。颔联“好木料终成栋梁,好钢材坚强不屈”意思是说:优质的大树终成栋梁之材,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也就是说好木料最终会成栋梁,好钢材坚强不屈,为官者为人以刚直不阿为准则,宁折不弯,像好的钢材一样保持自己坚强不,的绝不被外力折服。颈联“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意思是说仓多存粮鼠雀高兴;仓少存粮,鼠雀就不高兴。

野无杂草,兔狐发愁;野有杂草,兔狐就不发愁。这里运用互文比喻手法,把贪官污吏、害民之徒比喻成“鼠雀”“兔狐”,为官者要除暴安良,铲除“鼠雀”“兔狐”这些贪官污吏之流赖以生存和为非作歹的条件,使其无法逞凶。这首诗中诗人所表明的,从原则上说就是追求“清私心”、“讲直道”,充当“秀干”和“精钢”;从实际上说就是坚决不做偷吃公粮的鼠雀,也就是不做用公共财富、民脂民膏养肥自己的贪官污吏。因此,诗人此诗隐含的潜台词是:他出仕为官志存高远,根本不会有对任职地点作肥瘦美恶的计较。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认为诗歌中所表达了诗人哪些为官之道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①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字。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②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注)①此词作于庚戌年,即公元1190年。当时南宋国力很弱,随时面临金兵南进的威胁。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②宋玉有诗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秋月辉映楼台、秋花香幽院宇的迷人夜景。

B.承接起句,第三句转写景中之人,神态细节的描写中衬以一个助词“地”字,将人物欢乐之状表现得跃然纸上。

C.上片末二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和一般文人一样的见秋即悲的伤感之情,借宋玉悲秋之感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

D.下片末句“重阳节近多风雨”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风雨的气候,更是暗喻南宋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不是反问,而是设问,后句借典故回答了问题。故选C。4.词中“悲”字,反复出现,请结合全篇,分析“悲”字的内涵。

【答案】表面看作者是为中秋的萧疏而悲,为个人身世的衰落而悲,实质上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悲愁,即为当时不利的政治军事形势而悲,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悲。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通读诗歌,掌握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思路,然后结合标题、景物、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把握诗人的情感。“当年宋玉悲如许”、“问他有甚堪悲处”,字面可理解为为个人身世的衰落而悲;“也有悲时”因“重阳节近多风雨”,表面看作者是为中秋的萧疏而悲。联系他的经历和时代背景,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所以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悲愁,,此处知人论世,即可得出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惜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煞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随着坠落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推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