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波动与居民消费非对称反应关系研究——基于中国股市2008年~2012年的季度数据
股市财富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
股市财富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摘要]股市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股市的波动会从各个层面影响居民对未来经济和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以这样说,股市财富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本文将分析股市财富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股市;居民消费;影响传统观点认为,股市的变化领先于实体经济,股票价格的波动反映实体经济的变化。
现代金融经济学对股票市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有观点认为,正是由于股价水平的上升,引起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中国股市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在1999年演绎“5•19行情”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股市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当时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迹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其中“刺激股市,拉动内需”也成为政府经济政策工具之一。
在随后的两年中,宏观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复苏势头。
2001年下半年,股指开始下跌,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物价指数继而走低,通货紧缩迹象重新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做出宏观经济调控,2004年12月3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2005年开始,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
这意味着实施多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选择由投资和外贸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由速度向效益型转变。
2005年6月股市开始大幅拉升,股指的持续走高也使人们对股市的收入抱有更多的希望,紧接着就是消费的增加,以及物价指数的逐渐提高,这样又给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理论也特别需要对股票市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研究中国股市财富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既存在理论意义,又存在现实意义。
主要表现为:①扩宽国家对消费物价指数的宏观调控渠道在我国对消费物价指数的控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前几年,中国股市背离经济增长,引起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紧缩迹象持续显现,最近两年股市繁荣又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能证明股市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影响,那么国家对消费物价指数的控制就可以考虑从股市方面入手进行调控。
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非对称性动态关系
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非对称性动态关系作者:徐小君刘欣瑶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为考察我国居民如何调整消费以适应收入的变化,采用1978-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数据,运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对收入影响消费的非对称性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1.城镇居民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正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增长的程度大于负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减少的程度;2.农村居民由于风险规避和预防性储蓄的原因,正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增长的程度小于负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减少的程度。
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我国居民消费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原因,从而对政府部门制定消费相关政策有着参考意义。
关键词:居民消费;临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作者简介:徐小君,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宏观经济学(Email:*****************.cn);刘欣瑶,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福建泉州3620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及其有效性研究(17BJY192)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0)04-0084-13一前言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逐渐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我国从贫困落后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再迈向高收入国家,居民的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着不断地改变。
家庭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需求一直处于转型和升级之中。
因此考察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发展和演变过程,研究经济转轨背景下居民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有助于丰富与发展现有消费经济理论。
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者过度反应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基于大陆、香港和美国市场的分析
深股市却存在非常有趣 的现象 , 即如果用整个 样本期进 行分 析 , 股市波动确实呈现 出和其他发达市场一致的负向非对称性 , 见 陈浪 南和黄杰鲲( 2 0 0 3 ) , 徐炜 、 黄炎龙和宋伶俐 ( 2 o 0 7 ) 等; 如果将样本期 细分 为牛市和熊市 , 则会发现熊市中股市波动仍然保持原有 的负 向非对称性 , 但在牛市 中却呈现 出正 向非对称性 , 如陆蓉和徐龙柄 ( 2 o o 4 ) , 侯青 、 梅强和王娟( 2 0 0 9 ) 等。 所谓波动正 向非对称性 . 是指 好消息相 比同等幅度的坏 消息 冲击 , 对市场后期造成更 大的波动。 这一现象是跟传统 的波动负 向非对称性相违背的 。 为什 么会0 0 4 ) 也从投资者的“ 羊群效应 ” 、 “ 散户心理” 和缺乏卖空机制等若干角度给予解释 。 上述分析是从定性 角度提 出了市场机制缺陷以及投 资者非理性对中国沪深市场牛市阶段 波动正 向非对称性解 释的猜测 , 但缺乏严密的定量分析 的验证 。 本 文 拟从不 同市场机制和投资者理性程度下投资者对信息 冲击的反应差异角度 , 分析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 因, 进而对
冲击的反应更大 , 即造 成的后期波动更大 , 即体现出股市波动的负向非对称性 。 这与前文提到 的财务杠杆效应和风险溢价效应的分 析框架和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 但是理性投资者 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是很难满足的 。 投资者的理性程度跟投资者对信息 的掌握程度 以 及对信息的分 析能力有关 。 一般而言 , 机构投资者相对于散户投资者对信息具有获取优势和分析能力优势 , 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 的 市场相对于以散户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 , 市场投资者整体行为相对更为理性 , 股市波动更易呈现负向非对称性。 此外 , 市场投资者整
《经济学动态》2013年总目录
‘经济学动态“2013年总目录一㊁国内经济理论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转方式主导的调整期㊀ 2012-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张立群1.42012年我国理论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状况㊀卫兴华等1.9 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及检验㊀ 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㊀李燕桥臧旭恒1.20 对未来经济发展取向和增长理念的若干分析㊀学习理解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新精神㊁新部署㊀裴长洪2.4 全球化新阶段我国对外发展综合考量㊀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9 胡代光先生的经济学人生刘义圣2.23 巩固和发展经济适度回升的良好态势㊀ 2013~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刘树成3.4 区域科学的兴衰㊁新经济地理学争论与区域经济学㊀的未来方向张可云3.92012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黄泰岩4.4收入分配问题与要素资本化我国收入分配㊀问题的症结 在哪里?张车伟程杰4.14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纠结㊁共识与创新节点㊀温锐4.24 认识中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视角蔡昉5.4 2013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许宪春5.9从技术引进走向自主研发论新阶段下的中国㊀经济增长方式龚刚等5.16 中国有多少结构问题?付敏杰5.27 养老金制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对法律起源㊀和资源禀赋等假说的反思孙守纪胡继晔5.39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金融改革李扬6.4 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非协调发展及成因㊀蔡继明等6.15在稳增长中化解风险 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6.23关于云金融的思考霍学文6.33 新阶段城镇化的目标和路径洪银兴7.4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任泽平7.10中国经济高增长融资之谜李稻葵等7.19如何压缩贫富差距?㊀美国百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杨春学8.4生活质量:指数平稳,挑战严峻㊀ 中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13)㊀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8.14 美元无限供给弹性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㊀李腊生等8.36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研究进展述评郝枫8.84补充性货币的理论㊁最新发展及对法定货币的挑战㊀贝多广罗煜9.4 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发展战略转型赵志君9.11 R&D 投入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㊀ 来自中国工业1999~2010年的经验数据㊀万伦来朱琴9.20 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刘树成10.4 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 中国视角刘霞辉10.9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机制㊁体制及制度亟待改革㊀谢地刘佳丽10.20 经济转型㊁金融扩张与政策选择㊀ 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张平苏治11.4论开发区经济的平台性和政府的作用边界基于㊀双边市场理论的视角王勇朱雨辰11.12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再审视孙祁祥等11.20 论欧债危机的最终结局及中国的战略应对㊀李稻葵等12.4宏观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研究述评㊀柳欣等12.15主流经济学危机与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张晓晶12.24收入分配研究提高我国基尼系数估算的可信度 与‘中国家庭㊀金融调查报告“作者商榷李实等2.43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对收入流动研究王晓等2.50 当前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调查㊀全国总工会课题组5.151 从收入分配改革到现代国民财富分配体系的建立㊀靳卫萍10.29政府约束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赵德起等10.36 中国居民G e a r y -S t o n e 加总效用函数实证研究㊀陆明涛10.49 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践资本积累㊁利润率下降趋势与经济周期 国外马㊀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述评刘灿等3.64551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2期‘资本论“能作这样的 重新研究 吗?㊀黄阳平等3.7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及㊀经验总结蒋南平7.7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述评王昉7.80 论‘资本论“的经济危机理论体系 兼论社会主义㊀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裴小革9.27 当前公有制促进共同富裕的三个着力点㊀胡家勇武鹏9.37‘资本论“与当代中国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㊀论“研究会第30届年会(2013)理论述评㊀蒋海曦9.43学术探讨中国户籍制度下的城市化与结构转变㊀刘雅南邵宜航1.32从均等化㊁一体化到市民化市民化改革的逻辑㊀梳理与政策解读吕炜等1.40地区差异㊁收入不平等与城乡居民消费储德银等1.46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周期定位与总体模型㊀人均样本下的中国特征及国际比较㊀彭刚等2.60 危机与保险业的发展孙祁祥等2.67社会资本与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㊀张龙耀等2.73经济学论文模型泛化现象解析与思辨李金华3.23 地方教育投入对城镇家庭教育支出行为的影响㊀对我国城镇家庭动态重复截面数据的一个估计㊀袁诚等3.29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超额负担兼论税制结构效率㊀覃毅3.36基于B o o t s t r a p -M a l m q u i s t 指数的高新技术产业㊀技术创新效率分析刘伟3.42我国税收分享和转移支付制度效应研究㊀闫坤杨谨夫4.31改革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 缺口 与弥补㊀丁任重李标4.37 农村耕地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㊀ 中低产田改造与集约化经营剧乂文4.43 居民收入比重为何下降㊀ 基于收入和支出的双重视角刘扬等5.48 基于迪氏指数分解的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㊀人口㊁产业㊁能源结构变动视角下的解释㊀孙作人周德群5.54 近期政治经济学重大问题研究评述金融危机背㊀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模式问题㊀陈雪娟5.62 城市群农村劳动力净迁移率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为影响㊀因素研究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的㊀分析纪韶饶旻6.39 中国粮食生产效率实证研究杨锦英等6.47我国矿产资源产权残缺与租值耗散问题研究㊀张复明曹海霞6.54 要素错配水平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的研究㊀王林辉高庆昆6.61 零售商通道费经济效应与政府规制研究新进展㊀谢庆红等6.68能力投资㊁健康冲击与贫困脆弱性方迎风等7.36 潜在竞争理论及其对我国并购反垄断审查的适用㊀吴汉洪孟剑7.51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研究㊀谷明淑刘畅7.57基于V E C M 的中国家庭债务与消费波动:㊀1997~2011年何南7.65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及相关对策㊀白永秀等8.49 狭隘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对外贸易杨子川8.56 潜规则㊁制度和经济秩序闭明雄8.62信息剩余论 市场治理新视角田光刘彦平8.67 基于所有权视角的企业创新理论框架与体系㊀陈岩张斌9.50 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测度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㊀赵勇魏后凯9.60基于流动性动态特征的货币政策效果与工具选择㊀王晓枫王秉阳9.70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禀赋变动趋势㊀张永丽金虎玲9.78社会网络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进展㊀徐振宇10.61我国通货膨胀惯性结构性转变及其预期管理启示㊀苏梽芳等10.73经济史学及其学理关联基于史实与逻辑的视域㊀叶坦10.80再生产结构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演化路径㊀胡乐明刘刚11.29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的悖论㊀张曙霄张磊11.40 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扩展㊀任保平11.45 社会资本㊁产业集聚与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㊀彭文慧11.52中国经济崛起与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㊀选择探析基于国际经济秩序变迁的视角㊀兰日旭12.31 近两年关于国有经济的地位㊁作用和效率问题的㊀争论与评析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㊀‘决定“进行分析卫兴华等12.39 集聚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朱昊等12.49宏观经济分析外资进入㊁市场选择与劳动要素配置 基于微观㊀数据对制造业的研究杨振陈甬军1.73651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研究㊀王涛生1.80对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㊀吴友群等2.33 2012中国股市走势问题解析张建民2.39 开放经济中的外部冲击与财政协调政策 动态㊀随机一般均衡的视角朱军6.73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基于省际视角的㊀分析彭惠全智敏6.80从 热钱 到 钱荒 :形势逆转的原因㊁影响及应对之策董小君7.94创新集群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徐维祥等10.89F D I 集群经济效应及环境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㊀张伟等10.96金融问题研究货币博弈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动态与政策空间研究㊀林楠1.53人民币汇率能预测C P I 吗? 基于参数不稳定的㊀稳健分析李云峰1.59审批金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北京为例冯科等1.65推动上市公司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研究㊀霍学文2.78高频交易的最优执行策略研究王丹等2.81 信贷危机与经济萧条的演化机制研究㊀梅家周等3.83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社会资本㊀的视角崔巍3.89我国 民间投融资 共生特性与协同发展新秩序㊀ 民间投融资共生理论研究李元华3.95 后危机时代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析㊀ 基于央行非对称降息视角邱兆祥等5.74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㊀李向前等5.81中国A 股市场地区效应的实证检验与成因分析㊀甄红线梁超5.88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算研究:1982~2011㊀汪小勤陈俊6.87 银行效率测度模型及其对比研究述评郭威6.94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㊀刘澜飚等8.73金融渠道对中国外部失衡调整的影响研究王博等11.82 金融发展过度:最新研究进展评述及对中国的启示㊀胡海峰倪淑慧11.88 基于主权国利益视角下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㊀问题探讨邱杨茜12.59自由现金流量持有价值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㊀的实证检验刘银国等12.72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市场风险研究进展及评价㊀彭江波等12.80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㊀ 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马宇杜萌1.88 水资源安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新进展㊀张培丽等1.94城市化问题研究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定量解读苏剑等9.88城镇居民的住房贫困 基于2000年与2005年人㊀口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罗楚亮王亚柯9.95改革专题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研究㊀杨志远等11.58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贸易转型升级战略㊀研究陈丽芬等11.68 化解改革瓶颈: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思考㊀及政策建议余颖丰11.76通货膨胀研究我国资产膨胀型通胀传导机制分析 对经济增长㊀和通货膨胀两难冲突的解释王月等3.53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通胀运行机制影响的研究述评㊀唐小飞等3.60货币政策研究货币政策动态传导的微观机制 基于30个中国㊀工业两位数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齐鹰飞3.76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基于收入分配的㊀新视角江春等4.48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区域效应:2005 2010㊀张辉王征4.58 利率管制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治理章月明等4.64产业经济研究金融业效率分析研究与展望黄薇等4.72能源消费结构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㊀曾胜等4.81借鉴欧盟分配原则的我国碳排放额度分配研究㊀ 基于Z S G 环境生产技术苗壮等4.89社会资本对交易费用的作用:理论㊁机制和效果㊀基于机会主义行为治理视角的研究述评㊀陈劲松12.87会议综述2012年新经济形势下宏观政策的微观影响会议综述㊀张军1.154751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2期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㊀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综述宋德勇等1.156 第14届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年会综述㊀冯玫等1.159 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2) 打造中国㊀经济第四增长极 会议综述石腾超2.154顺应全面转型趋势加快特大城市研究步伐 中国㊀特大城市发展高层论坛会议综述蒋三庚2.157经济伦理㊁商业文明与社会和谐 北京大学中国㊀经济思想论坛(第五届)综述周建波等3.158 第三届 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 研讨会综述㊀初军威丁匡达4.153 改革开放新阶段呼唤经济理论新突破 第六届中㊀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综述张晖明等4.156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关系 学术研讨会综述㊀王兰陈龙6.160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3) 经济转型㊀的中国道路 会议综述张培丽石腾超8.154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㊀王潇锐8.157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㊀中国政治经济学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会议综述㊀胡家勇等10.152转型期的城市化:国际经验与中国前景 国际学术㊀研讨会综述李学锋单菁菁11.15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㊀届北大经济史学研讨会综述周建波等11.155变革中的政府治理㊁产权与市场规制 2013年㊀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综述雷国雄等12.141战略机遇期的结构调整与共同富裕全国高校社㊀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综述㊀母泽洪等12.146 2013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15届年会综述㊀胡亦琴12.148 首届 北京青年农经学者论坛 综述郜亮亮12.151书刊评介读‘企业发展战略学“邓荣霖2.160‘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评介㊀白丽健7.158评‘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绩效评价与管制政策㊀研究“剧锦文8.160 ‘我国服务业地区协同㊁区域集聚及产业升级“书评㊀裴长洪10.158 史论交融宏微相济 ‘苏联经济思想史“评介㊀张锦冬10.159 宽广的视野,深刻的笔触 ‘国家审计的政治经㊀济分析“评介谢志华11.159商圈理论从微观走向中观的创新力作 ‘城市商㊀圈论“简评徐从才11.160二、国外国外经济学家评介安格斯㊃迪顿对当代经济学的学术贡献㊀陈建东等1.99 罗伯特㊃威尔逊对当代经济学的学术贡献㊀张苏2.97速水佑次郎对农业与发展经济学的贡献㊀郭熙保苏甫3.101 拉杰㊃切蒂对公共经济学的贡献 2013年度约㊀翰㊃贝茨㊃克拉克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㊀冷志明5.94 约翰㊃泰勒对货币理论和政策的贡献周莉萍6.108西方学者对詹姆斯㊃布坎南学术贡献的若干评价㊀王志刚等6.117 马丁㊃舒比克对博弈理论的贡献李军林等7.99肯尼思㊃罗戈夫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㊀周石陈宪8.95 南希㊃斯托基对当代理论经济学的贡献㊀韩秀云9.104 拉斯㊃彼特㊃汉森对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术贡献㊀丁志国等10.102罗纳德㊃科斯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黄少安11.97罗伯特㊃霍尔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肖小龙11.110 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㊀陶春生虞彤12.91 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著作导读㊀刘安国李仁贵12.104 有效市场理论论争与中国资本市场实践 2013年度㊀诺贝尔奖获奖成就实证检验胡金焱等12.114学界动态考尔斯基金会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王少平等2.88中国经济学的学术国际影响力研究 基于对E c o n l i t ㊀数据库的统计分析李钢等5.103经济学学术期刊的演变趋势宋小川6.100国外经济理论动态理性疏忽的建模思想及其对R B C 模型的发展㊀王军等1.106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 的最新发展余智1.112可持续发展度量指标研究新进展张博等1.118 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缓释研究新进展张强等1.1258512012年国际贸易学术研究前沿东艳李春顶2.105流动性效应㊁预期效应与中央银行利率操作㊀李宏瑾2.114 新兴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㊀郭冠清2.122商品便利收益问题研究进展郑尊信唐明琴2.136 实验发展经济学研究进展陈鹏3.136 参照价格理论研究新进展苏凇黄劲松3.148 动态贫困研究的前沿动态叶初升等4.120 高频交易对市场影响研究新进展廖旦陆蓉4.129金融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进展杨胜刚等4.137 反腐的实验经济学研究汪良军5.109法国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动态㊀余珮5.122 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最新进展㊀张敏锋李拉亚6.123 企业家精神与产业集聚关系研究新进展㊀欧雪银6.132人力资本代际转移研究进展胡伟华6.142金融摩擦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进展㊀吴恒煜等7.107 平台经济理论研究动态李允尧等7.123 流动性与财税制度的相互影响及启示㊀甘行琼甘娜7.130 环境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任力梁晶晶9.129 国际贸易利益测算问题研究动态任志成等9.144 纵向交易合约理论研究进展董烨然10.132 自我雇佣问题研究进展石丹淅赖德胜10.143 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进展邹红等11.118制度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进展李新等11.127失业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进展王海成11.135国外经济理论评论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㊀邵小快胡怀国3.109 实验研究方法在行为财政学中的应用㊀刘华等3.119 新经济学 理论前沿探析刘金全等3.129公共物品概念向何处去 基于政府职能依据问题㊀的分析张晋武4.112媒体报道偏差的经济学分析李培功4.145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的形成与发展㊀文建东潘亚柳8.10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㊀杨农郭辉铭8.11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复杂㊀系统和复杂网络的视角邓翔等8.121植入金融因素的D S G E 模型研究新进展㊀马勇8.127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理论与经济增长:观察与思考㊀陈爱民9.111 经济学研究的遍历性与非遍历性假设:争论与拓展㊀汤吉军9.119 经济研究中的文化因素:历史轨迹与现实回归㊀张锐等10.110 资源诅咒 问题研究的困境与出路㊀陆云航刘文忻10.124经济思想史研究货币政策共识的演化及反思:来自金融危机的启示㊀刘洪钟杨攻研2.140 燕京大学的经济学教育与研究以学位论文为㊀对象(1924~1951)张亚光等2.148 民国时期(1912-1949)人寿保险思想概述㊀朱华雄等5.145 功能性收入分配与规模性收入分配:一种解说㊀胡怀国8.137民国初期合作主义者的合作经济思想研究㊀张士杰11.143 制度效率论争:主客观思维的冲突与融合㊀方绍伟12.122 市场边界㊁国家治理能力与社会秩序 对亚当㊃斯密㊀经济自由思想的再解读吴大新12.132世界经济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美国政府的应对策略㊀李拉亚1.130欧债危机最新演进及制度设计争论㊀孙海霞等1.138 欧元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王钦等1.149 美国的经济政策取向与经济发展前景李建伟4.99 论金融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支持作用㊀周景彤徐奕晗5.131 印度的非正式制度对增长方式的影响 兼与中国㊀的比较杨怡爽5.139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对欧债危机解释研究新进展㊀孙瑾张丹俊6.151 美国产业结构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㊀研究:1975-2011张辉丁匡达7.140 美国专项拨款政策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㊀贾晓俊7.149外国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㊀李国平等9.153951 ‘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2期。
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相关性研究2600字
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相关性研究2600字(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0)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对宏观调控的要求不一样。
在一个整体框架下研究分析影响经济周期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宏观决策,来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论文回顾了经济周期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周期的验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研究了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并重点探讨了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的关系。
最后,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日趋复杂重要的背景,在对不确定性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传导机制的概念模型。
经济周期;股市波动;相关性一、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分为繁荣、衰退、萧条与复苏四个阶段。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由于国民经??运行的驱动因素不同,每轮经济周期的内涵不同,持续的时间通常会在2―10年不等。
而且在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因而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也会千差万别。
经济活动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往往会引起经济扩张与紧缩之间的更迭往复,并以国民总产出、总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变换外显出来,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特征。
经济学将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波动现象可能会影响到宏观决策,进而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
二、股市周期波动分析股市周期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过程。
一个股市周期大概经历四个阶段:牛市阶段-高位盘整阶段-熊市阶段-低位牛市阶段。
股市周期波动从总量和增长率角度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在总量角度上称为古典型周期波动,它仅仅反映股市牛市熊市交替变化,是一个简单的涨跌大趋势比较。
另一个类型是根据增长率定义的,是增长型股市周期,反映股市收益率的扩大和缩小。
我国股票市场的网络关注度效应—— 一个基于和讯关注度的实证检验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09年7月1日 2009年7月15日 2009年7月29日 2009年8月12日 2009年8月26日 2009年9月9日 2009年9月23日 2009年10月7日 2009年11月4日 2009年10月21日 2009年11月18日 2009年12月2日 2009年12月16日
杨晓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杭州 310027)
作者简介:杨晓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为金融、实验 经济学。 通讯地址:杭州市浙大路 38 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310027 Email:yxlan@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股市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
成果, 项目编号 08CJY060。 作者感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盛夏对数据收集提供的 帮助。
1
我国股票市场的网络关注度效应——一个基于和讯关注度的实证检验
摘要: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对普通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日益明显。 根据行为金融理论, 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仅能关注有限个数的股票, 由此对股票的网络关注度 会驱动投资者基于注意力的购买行为。 本文采用和讯网的个股关注度数据, 利用随机效应面 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网络关注度效应。 实证结果显示当日高关注度的股票会带 来当日及其次日的高换手率和高成交量。然而,关注度对收益率的影响存在反转性,关注度 对当日收益率有正向的影响,对次日收益率却产生了负向影响。此外,本文还检验了新股的 关注度效应, 发现上市首日及前日的关注度对股票收益率、 市盈率和换手率都有显著的正向 影响。 本文的实证结论为我国股市存在基于注意力的购买行为提供了依据, 并表明机构投资 者和庄家有可能通过网络媒体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利用投资者的行为偏差获取收益。 关键词:注意力 关注度 网络 股票市场 一、引言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 上市公司的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发展到深沪两市各拥有 900 多家上市公司。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不存在卖空机制,普通投资者在进行卖出决策时,仅 ① 需面对已经拥有的几只股票 ;而在进行买入决策时,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都成为其潜在购买 对象。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显示投资者的注意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在进行股票的购买 决策时,难以做到对市场上所有股票进行对比、分析和排序,从而做出最优的选择。普通投 资者往往只能关注有限数量的股票。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是: 在我国股市为数众多的股票中那 些能够吸引投资者注意力的、关注度高的股票能否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溢价? Barber 和 Odean (2005)研究了吸引投资者注意力的事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他们利用 一些投资者的账户交易数据, 将异常的交易量、 异常的收益和新闻作为吸引投资者注意力的 事件(attention-grabbing events) ,发现市场存在基于注意力的净买入(attention based buying) 。另外一些文献用广告支出来代表投资者的注意力,检验广告支出与股票收益之间 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广告能够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但是在控制了公司收 益之后, 广告仍然对股票价格有显著的影响, 这一影响可以归结为广告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 力, 从而带来基于注意力的股票购买行为。 例如, Lou (2009) 利用美国股票市场 1974-2006 年间上市公司广告支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广告支出的提高会增加个体投资者的股 票买入行为,同时带来股票的异常回报。除了用广告支出衡量关注度之外,Graham 和 Kumar (2004)的研究显示一些研究者倾向于在股票发生过分红这样的吸引注意力的事件后才开始 购买股票。Seasholesa 和 Wu(2007)认为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由于电视新闻、网络媒体会 对每天涨停的股票进行报道, 因此股票涨停会带来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 他们发现涨停会带 来基于关注力的买入行为,一些聪明的投资者(smart traders)会在涨停当日买入股票, 在第二天卖出股票,日收益率能达到 1.16%。饶育蕾、彭叠峰、成大超(2009)以我国股票 网络新闻条数作为公众注意力的代表, 发现大众媒体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越高, 在接下来一 个月中,其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越低。饶育蕾、彭叠峰、周相宜(2010)用股票涨幅排行榜作 为注意力吸引事件,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排行榜效应。 以上的研究为证实注意力 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但存在的局限是特定事件(广告或者新闻)是注意力 的间接代表,无法直接衡量究竟有多少人关注了这个特定事件或者阅读了新闻。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财经网站提供的股票行情分析、股票新闻、博 客、 论坛„„已经成为投资者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 网络新闻与舆情对投资者行为的影
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调控政策与股票市场波动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
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调控政策与股票市场波动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调控政策与股票市场波动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摘要:股票市场波动性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调控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第一部分:介绍股票市场波动性是指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和频率,是股票市场走势不稳定的表现。
波动性的大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
因此,研究股票市场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环境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呈负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使股价波动增加。
而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则有利于企业盈利,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增强,股价波动性相应降低。
其次,通货膨胀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呈正相关关系。
通货膨胀率上升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股价波动性增大。
相反,通货膨胀率下降会增加企业利润,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增大,股价波动性相应降低。
最后,利率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呈正相关关系。
利率上升会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下降,股价波动性增加。
而利率下降则有利于企业融资,增加盈利能力,投资者信心增强,股价波动性相应降低。
第三部分:政府调控政策与股票市场波动性政府调控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稳定股票市场、维护经济安定。
政府调控政策的实施对股票市场波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监管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具有直接影响。
政府通过发布监管政策,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管和约束,从而限制投资者行为并减少市场波动性。
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
金融观察©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潘群星,张艳雯,冯胡娟(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在熔断机制“自熔断”和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事件冲击的背景下,论文以融资融券业务启动(2010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A股市场上3439家公司为对象,采用投资组合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之谜”(即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负相关)现象。
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而且价格极差和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会降低股票预期收益率与特质波动率的负相关关系。
从异质信念视角出发,利用第四、五次融资融券扩容标的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还发现融资融券的开展能够降低异质信念水平和特质波动率水平。
关键词:特质波动率;投资组合分析;Fama-Macbeth回归;异质信念;融资融券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09-0127-04 Research on"lhe idiosyncralic\olalilily puzzle”in Chinese slock marketPan Qunxing, Zhang Yanwen,Feng Hujuan(School of Finance,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Jiangsu,210023)Abstract:Under the impact of major events such as circuit breaker and Sino-us trade conflicts,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date of 3439listed companies from April1,2010(margin trading started)to December31,2018in A-share market,using the portfolio analyses method and Fama-Macbeth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analyses,and we find that“the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puzzle”does exist in China's stock market.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and stock expected returns.Range of price and turnover will reduce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where turnover is a substitute variable of heterogeneous belief.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terogeneous beliefs, using the fourth and fifth rounds of margin trading target to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we find margin trading can reduce heterogeneous beliefs and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Key words:idiosyncratic volatility;portfolio analyses method;Fama-Macbeth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 analyses;heterogeneous be- lief;margin trading一、弓I言Black等在1972年率先提出了公司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解释
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解释谭小芬;林雨菲【摘要】本文通过模拟上证180指数交易,考察动量和反转策略的收益情况来验证中短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并分析不同市场形势下的效应差异.然后,按照流通A股总市值对大盘股和小盘股,分析对交易量冲击和收益率冲击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与短期动量和反转效应之间的关系,并对动量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制提供合理的解释.【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13页(P45-57)【关键词】动量效应;反转效应;A股市场【作者】谭小芬;林雨菲【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81;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各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进行了广泛研究,而对两种效应形成机制的研究则相对缺乏。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从多个角度解释了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现象,其中基于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视角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为研究对象,根据市场对交易量冲击的信息和对收益率冲击的信息,探究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存在性,从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的角度分析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最后再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
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介绍分析方法和构建模型,第三部分是数据处理和实证结果,第四部分是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动量效应是指前期获得较高收益的资产在下一期继续获得显著高收益的现象;反转效应则指前期获得较高收益的资产在下一期将获得显著低收益的现象。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从多个角度解释了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现象,其中基于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视角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以股市规模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为背景,从消费函数的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滞后分布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问题展开研究。
从股票市场规模与稳定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程度、股票市场对资金的吸附等方面对我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进行考察。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不但没有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反而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即财富效应为负。
标签:股市规模;消费支出;财富效应0 前言资产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财富的增加是消费增加的一个重要基础。
大量国外文献表明,股票财富的变化能引致消费的变化,准确地说股票财富的增长能促进消费的增长。
1992年至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规模从627.26亿元增长到18726.34亿元,增长了近30倍;同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1539.14元增加到4655元,仅增长了3.02倍。
股票资产的增长与消费支出的增长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协整检验和动态滞后分布回归模型,采用最新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文对实证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文章从我国股票市场的企业与个人投资者参与程度,以及股市对富裕阶层的资金吸纳作用两个方面来解释股市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1 文献回顾Pigou(1941)最早提出了财富效应,它阐述了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Ando和Modigliani(1963) 进一步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家庭消费行为的生命周期模型。
Modigliani (1971)的经验研究表明财富总量增加1美元将引致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
Hall (1978)用美国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的滞后值、财富等变量预测消费,结果表明只有股票价格能可靠的预测未来消费,从而证实了股票财富的财富效应。
Elliot(1980) 将资产划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两种形态,来研究资产对总的消费支出的影响,得到非金融资产不影响消费的结论。
中国股市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关于中国股市运行效率研究
主要有政策干预 , 资本管制和投资者缺乏选择权。 通过实证分析 , 得到结论 : 中国股票市场与国民 经济的相关度不高, 基本不具备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中国股市不能完全反映宏观经济变化的
原 因是 中 国股 市 的不成 熟性 。
[ 关键词】 中国股市; 脆弱性 ; 经济效率; 实证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 809 F 3 .1 [ 文献标 识码 ]A [ 章编 号 ] 0 86 3( 060 —0 1 3 文 10 —952 0 )40 4— 0
了这种脆弱性 。资本管制和缺乏作空机制导致 国内 关于股市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 存在一个广为人知 外市场分割, 资本市场有效融资渠道不足导致银行灰
一
、
引肓
的说法 , 傲 市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 这一形象的 色资金流人 , 即‘ 。 政府采取状态依存的监管策略。 这三个 比喻性定义应该源 自威廉 ・ 彼得 ・ 汉密尔顿的《 股市 因素决定了我 国证券市场的脆弱性具有 内在性和周 此外 , 非流通股问题是导致市场脆弱性的一个 晴雨表》 一书 , 其含义据说是资产价格 , 包括股价或者 期性 。 潜在因素 。 债券价格 , 反映了市场公共 的信息 , 股价是可以预测 未来经济活动的非常有用 的指示器或者一个变量。 然 另一个导致脆弱性的原因是对投资者的选择权 而这只是现代经济 、 金融理论的一个著名的假说 , 它 分析 。 中国股市的还手率远高于成熟市场 , 表明投资 与经济现实的吻合度 , 需要经验 陛证据来加以检验 , 者对于股票价格的意见分歧一直较大。资产出清价 并对检验结果给 出合理 的解释说明。本文结合 中国 格相应较高 , 股价趋于均衡的波动幅度变大。 有限的
二、 中国证 券 市场 的特征
市是新兴转轨的市场。 新兴市场的投机性偏高, 阶段 显的资本成本差别 , 又推动可支配资金以各种方式流 信息成本得不到补偿时, 过多的资金为取得 性波动大 , 投资价值高。但是 , 我国的新兴市场是不 人股市。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证综合指数的关系探讨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证综合指数的关系探讨作者:刘红丽刁丰华来源:《财税月刊》2015年第12期摘要本文应用协整模型考察了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证综合指数的相互关系。
利用最新数据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最终佐证了国内一些学者的观点,说明了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股市具有影响,但是股市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反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情况。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证综合指数;分析对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股价的关系,从理论上定性地分析,有很多途径可以说明两者的双向联系。
首先,,股市的基石是上市公司,整个宏观经济良好时GDP增加,居民的收入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公司盈利和现金流增加,投资者对股票的回报充满信心,从而带来股市的繁荣,股价上升。
在萧条时期GDP减少时则发生相反的情况。
其次,股票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有反向的重要影响。
股市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市场信息形成更有效的资金配置,甚至从总量上说,股市与其他融资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从而能够扩大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但这些只是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证综指关系的定性分析,为了定量分析两者的关系,本文通过协整模型进行了精确的数据分析,以求得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文献综述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Enisan和Olufisayo(2009)的论文表明了股市能够促进和反映经济发展。
Rapach(2005)等,Chen(2009)等则研究了宏观经济指标对于预测股市收益率的效力,即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股市的变化。
总之,国外研究的一般结论是,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两者都可以作为对方的有效预测指标。
但是,对于中国的股市,实际的情况则不一定像国外研究的那样。
有很多学者的分析表明,我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成为经济的“晴雨表”,有的时候甚至逆宏观经济而行。
陈朝旭(2006)等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论证了我国股市存在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关联关系,在经济繁荣时期我国股市与实体经济才表现出较好的关联性。
中国股价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冲击的方差对yi的方差的相对贡献度来观测第 j个变量
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见图 4。
由图 4 可知,居民消费对自身的方差贡献率最大,
其次是居民收入,房地产价格和外商直接投资次之。房
价和股价的波动带来的收益属于临时性的收益,对居民
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而居民收入一般是比较稳定的收
入,居民稳定收入的大小决定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居民
的。从这两方面说,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方差贡
献必然会大于股价波动的贡献。
3.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是新兴市场,金融配
套支撑体系和措施还在完善发展中,可能造成房地产市
场和股票市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是很显著。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商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 179 -
是各个时期的收入和贴现率的函数。
一般近似地用下列函数描述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
模型: Ct = α1Yt + α2 At + μt
t = 1,2,⋯,T
(5)
其中,At 为 t 时刻的资本存量,待估参数 0<α1<1,反映
当时的边际消费倾向;0<α2<1,反映消费者已经积累的财
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股票和房地产成为对于消费者
关键词:股市效应 房市效应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 分解
(一)问题的提出
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总会受到多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产 生 波 动 ,影 响 国 家 和 地 区 经 济 的 平 稳 运
行,也可以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和
房地产市场尚处于成长建设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
ö ÷÷ ø
第十四届中国金融学年会论文入选名单
序号论文题目作者1Mandatory Clearing of Derivatives and Systemic Risk of Bank Holding CompaniesShaofang Li and Matej Marinč2Heterogeneous preferenc es and risk sharing at households level in China Jennifer T. Lai, Isabel K. M. Yan, XingjianYi3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terest RateShocks: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ChinaXiaoli Wan4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Quasi Public Goods Crowdfunding-A Case fromChina's EV Charging PileMarket Yan Li, Qi Zhang, Ge Wang, Siyuan Chen5Microstructure Noise,Fat-Tailed Distribution of Stock Returns, and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Puzzle Shouyu Yao, Zhenming Fang, Xin Cui, Chunfeng Wang6Mandatory CSR Disclosure, monitoring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Evidence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Li Liu, Gary Gang Tian7Linguistic Distance and M ergers and Acquisitions:Evidence from China Lu Li, Yang Duan, Yuqian He, Kam C. Chan8Failure and Rescue in C entral Clearing Counterparty Design Zhenyu Cui, Chihoon Lee, 刘彦初, Kai Wang9Margin Trading and Asset Pricing-Evidence from tShujing Wang, K.C. John Weihe Chinese Stock Market1 0Asset Pricing With ReturnExtrapolationLawrence J. Jin, Pengfei Sui1 1Familiarity Bias? The Role of Directors with Country-specific Experience in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Haoyuan Ding, Yichuan Hu, Chang Li1 2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路径选择——基于开放经济DSGE 模型的分析彭红枫, 肖祖沔, 祝小全1 3How do bank policies affect the equity risk and cost of capitalMike Qinghao Mao,K.C. John Wei1 4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Investment and Debt-Equity SwapEi Yang, Shaoxuan Zheng1 5Sales, Monetary Policy, and Durable GoodsWenbin Wu1 6The crude oil-stock market link and its determinants: Evidence from emerging economiesXiaoqian Wen, Hua Cheng, Yihao Zhang1 7Dependence structure and risk spillovers betweenoil and stock markets from BRICS countriesYonghong Jiang(姜永宏), He Nie(聂禾), Bin Mo(莫斌)1 8Asymmetric Variance Premium, Skewness Premium, and the Cross-Sectionof Stock ReturnsTao Huang, Junye Li, Fei Wu1 9Top managerial power and stock price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hinaMeifen Qian, Ping-Wen Sun, Bin Yu2 0Leverage Risk and Intermediary Asset Pricing: Evidence in ChinaXu Feng, Yajun Xiao2 1Responding to financial crisis Bank credit expans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Longyao Zhang,Enjiang Cheng,Sara Hsu2 2External Sourc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 FinancialAdvisor and Chinese AcquisitionXiaoGang BI, Danni WANG2 3Switching Due DiligenceAuditors in Chine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ie Tang, Xiaogang Bi2 4Information environment,systematic volatility and stock return synchronicityJing Wang, Steven X. Wei, Wayne Yu2 5A tail of two worlds: Stock crash, market context,and expected returnsS. Ghon Rhee, Feng Wu2 6Illiquidity Shocks and Asymmetric Stock Market Reactions around the WorldIs Underreaction or Illiquidity Spiral the CulpritTe-Feng Chen,K.C. John Wei2 7Venture Capital, Innovation and Post-IPO Long-runPerformanceXueyong Zhang, Yeqing Zhang2 8Household Debt, Aggregation and Asset Pricing PuzzlesGaosheng Ju, Qi Li2 9Competition, Syndication,and Entry in the VentureCapital MarketSuting Hong3Underwriter Reputation a QiuyueZhang, XueyongZhang0nd Post-IPO Price Perfor mance: New Evidence from IPO Fraud of ChineseListed Firms3 1Optimal Reinsurance andInvestment Problem withDefault Risk and Bounded MemoryChao Deng, Wenlong Bian, Baiyi Wu3 2Party Committee Secretary serving on corporate boards and firm bribery channelsHamish D. Anderson, Jing Liao, Jingjing Yang, Martin Young3 3Index tracking model, downside risk and non-parametric kernel estimationJinbo Huang, Yong Li, Haixiang Yao3 4Financial Stability with Fire-salesRyuichiro Izumi, Yang Li3 5Correlation Ambiguity, Listing Choice and MarketMicrostructureJunyong He(何俊勇), Helen Hui Huang,Shunming Zhang, Wei Zhu3 6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timuli of InvestmentYingxian Tan, Xin Xia, Jinqiang Yang3 7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rade DynamicsPaul Bergin, Ling Feng, Ching-Yi Lin3 8The Determinants of Dynamic Linkage between Stock Prices and Foreign Exchange Rates: Evidencefrom ChinaR.W. Lin3 9Horizon-unbiased Investment with Ambiguous VolatilityQian Lin, Xianming Sun4 0Time-Varying Ambiguity and Bank Lending吴伟劭, Sandy Suardi4 1Business Cycle and theValue of Cash_International EvidenceJiaxing You,Juanjuan Huang,Ling Lin,Min Xiao4 2Monetary Regulation andLiquidity Distribu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RealEconomy and Capital MarketMingli Xu, Hao Wang, Jisheng Yang4 3Understanding AH Premium in China Stock MarketRenbin Zhang, Tongbin Zhang4 4How Do Labor Unions Affect Payout PolicyBeibei Shen4 5Determinants of CoCo Bond Issuance InternationalEvidenceChenyu Shan,Dragon Yongjun Tang,Meng Xie4 6Dissecting the Long-term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Franklin Allen,Jun “QJ” Qian,Chenyu Shan,Julie Lei Zhu4 7Credit Default Swaps andDebt OverhangTak-Yuen Wong, Jin Yu4 8LeBow College of BusinessBang Nam Jeon, Ji Wu4 9A Conditional Valuation of Corporate Pension PlansJun Cai, Miao Luo, Alan J. Marcus5 0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and bank pricing in credit marketYonghui Chen, Xuezhong He, Yan Zeng5 1Rational Learning and Trading Behavior in Limit Order MarketsXue-Zhong He,Shen Lin5 2Expropriation and the Sensitivity of Investment toZheng WangCash Flow-A Natural Exp eriment from China's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5 3Investor attention and commonality in asset pricing anomaliesLei Jiang (姜磊) , Jinyu Liu (刘津宇) , LinPeng (彭琳) , Baolian Wang (王宝链)5 4Does Privatization Reform Alleviate Ownership Discrimination? Evidence from the Split-share Structure Reform in ChinaJinyu Liu (刘津宇) , Zhengwei Wang (王正位) , Wuxiang Zhu (朱武祥)5 5Leverage-Induced Fire Sales and Stock Market CrashesJiangze Bian, Zhiguo He, Kelly Shue, HaoZhou5 6Solving the High-dimensional Markowitz Optimization Problem: When Sparse Regression Meets Random Matrix TheoryMengmeng Ao, Yingying Li, Xinghua Zheng5 7Disclosure quality, price efficiency, and expected returnsKung-Cheng Ho, Shih-Cheng Lee, Ping-Wen Sun5 8有限理性对开放式基金“业绩-流量关系”的影响伍燕然, 王凯5 9Product Market Structureand Nepotism in Bank Loan MarketsHua Cheng, Yan Dong, Xue Li6 0是谁影响了股价崩盘风险:有形信息VS 无形信息——基于投资者行为视角的证据史永东杨瑞杰6 1动态银行网络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研究范宏,杨明6 2信贷约束, 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长薛熠, 张悦, 马倚虹6 3社会资本, 非正式保险与家庭的股市参与吴卫星, 祁震6 4我国债券评级行业竞争变化对评级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黄晓薇, 安小雪6 5一种动态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及其应用陈典发, 邓军, 冯建芬6 6媒体,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孙艳梅, 汪昌云6 7模糊厌恶下的动态最优投资策略张金清, 金泽宇, Yunbi An6 8中国特色的市场微观结构模型——基于准入门槛和政府调控的多市场均衡分析刘红忠, 毛杰6 9央行沟通, 政策不确定性与通胀预期王少林7 0理财产品膨胀,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承担问题研究项后军, 闫玉7 1Uncovering the myth of the housing price in Chinese metropolises: Allowing for behavioral heterogeneity among investors张玲, 边文龙, 张浩7 2Anticipating critical transitions of Chinese housingmarketsQun Zhang(张群), Didier Sornette, HaoZhang7 3房价上涨, 家庭债务与居民消费周利7 4族群分配政策会影响公司价值吗?——来自马来西亚土著股权配额制的经验证据范祚军, 唐菁菁, 曾海舰7Macroeconomic Trade Eff Makram El-Shagia and Lin Zhanga5ects of Vehicle Currencie s: Evidence from 19th Century China7 6高管薪酬粘性仅仅是奖优不惩劣吗?——基于非委托代理视角王修华, 谷溪7 7P2P 网贷平台的声誉依赖与信息中介的制度约束戴晓凤, 雷宇7 8P2P平台只做信息中介可行吗?刘轶, 王于栋7 9创伤经历, 风险偏好与家庭资产选择——基于全国基线调查微观数据的证据乔海曙, 粟亚8 0市场竞争, 银行市场势力与流动性创造效率——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李明辉, 黄叶苨8 1关联博弈, 声誉积累与新创企业的破茧成蝶米运生, 周明明, 石晓敏, 黄斯韬8 2基于改进粒子群模糊神经网络的信用评估研究熊志斌8 3Model-free estimation of tail risk and moments using option pricesCarole Bernard, Chengli Zheng8 4劳动调整成本, 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杨柳8 5流动性创造, 银行稳定性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宋琴, 郑振龙8 6金融发展对中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资本供应视角郑承利, 秦妮8 7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与风险分担:转嫁还是共担?——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王红建, 汤泰劼, 刘梓微经验证据8 8微博, 自愿信息披露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胡军, 王甄, 胡援成8 9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理性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研究吕江林, 李兴9 0股票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异质信念定价模型刘维奇, 李林波9 1Pollution and Performance: Do Investors Make Worse Trades on Hazy Days?俞红海, 黄杰鲲, 许年行9 2影子银行, 行政监督与国家审计治理——基于国务院107号文与审计公告的准自然实验王家华, 曹源芳9 3中国金融市场联动特征与体系性风险识别何枫, 田利辉9 4法律保护, 社会信任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李双建, 李俊青, 刘凯丰9 5金融素养存在性别差异么?——基于婚姻分工,认知水平和风险态度的实证分析廖理, 初众, 张伟强9 6异质波动率之谜是否已被完全解释?陈湘鹏, 周皓, 金涛9 7系统性金融风险与SRISK的适用性陈湘鹏, 周皓, 王正位, 金涛9 8Fuel the Engine: Bank Credit and Firm Innovation戚树森9 9Evaluating Asset PricingFactorsYu Ren, Yue Qiu, Tian Xie1为什么人民币越来越重周颖刚, 王艺明, 程欣0 0要?-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的汇率证据1 0 1考虑时变风险溢酬的市场有效性检验:基于上证50ETF 期权市场陈蓉, 黄帅1 0 2宏观经济政策与股市系统性风险——宏微观混合β估测方法的提出与检验邓可斌, 关子桓, 陈彬1 0 3企业的合作文化促进创新了吗?潘越, 潘健平, 马奕涵1 0 4银行竞争背景下定向降准政策的“普惠”效应——基于主板和新三板的三农, 小微企业数据的分析郭晔, 徐菲, 舒中桥1 0 5Do Social Connections Mitigate Hold-up? Evidencefrom Relation-Specific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in Vertical RelationshipsSudipto Dasgupta, Kuo Zhang, Chenqi Zhu1 0 6“好”的不确定性, “坏”的不确定性与股票市场定价——基于中国A 股高频数据的研究陈国进, 丁杰, 赵向琴1 0 7金融发展, 法律保护与危机传染——中国特征与国际比较游家兴, 张哲远18IPO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分析黄方亮, 王彤彤1 0 9When Are Stocks Less Volatile in the Long Run?Eric Jondeau, QunzhiZhang, Xiaoneng Zhu1 1房价波动, 楼市调控与宏观金融风险——基于未定权曹廷求, 高睿0益分析法的研究1 1 1P2P 网络借贷市场中高收入真的低风险吗?胡金焱, 张笑1 1 2文化认同与民间金融:基于方言视角的经验研究张博, 胡金焱1 1 3互联网:经济活动的空间“离心力” ——来自中国家庭创业的证据曹廷求, 王可1 1 4P2P 网络借贷与大众创业——基于“人人贷”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胡金焱, 李建文1 1 5经济周期视角下的晋升压力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司海平, 刘小鸽, 魏建1 1 6基于微观复杂网络与宏观金融工程的风险传染研究沈沛龙, 李志楠1 1 7股票流动性, 投资者关注与公司创新张信东, 原东良1 1 8Local government debt scale estimating and riskevaluating based on localgovernmental balance sheetBaijie Wang, Sihan Zhang1 1 9“水至清则无鱼”适用于影子银行监管吗?——基于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监管套利和透明度的研究刘莉亚, 黄叶苨, 周边1 2 0钱荒的根源:经济基本面变化,还是货币政策冲击?陈华, 郑晓亚, 赵自然1 2 1投资者“听话听音”能获得超额收益吗?-----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电话交流会中高管声音情绪视角出发刘莉亚, 陈瑞华, 闵敏, 朱小能1 2 2“与众不同者”的价值——基于基金独特性的视角徐龙炳, 顾力绘1 2 3Optimal consumption withstochastic income and time-inconsistent preferences王远平, 牛英杰, 杨金强1 2 4卖方分析师研报有价值吗?——来自评级修正的证据安郁强, 陈选娟1 2 5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研发-来自中国的证据马文杰, 杨奕, 赵晓菊1 2 6金融冲击, 房地产和其它实体投资, 宏观经济波动冯玲, 葛璐澜, 李志远, 柳永明1 2 7从“一带一路”货币汇率参照篮子中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要素丁剑平, 方琛琳, 叶伟, 张冲1 2 8我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多重委托代理问题及其影响研究初立萍, 陈选娟, 曾韵1 2 9定向增发折价:风险投资的作用及其机制李曜, 宋贺, 龙玉1 3 0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部门系统重要性研究覃筱, 祁伊1 3 1Margin Trading and PriceEfficiency—InformationContent or Price-Adjustm吕大永, 吴文锋ent Speed1 3 2同业交流与创新表现:基于期刊举办学术会议视角曹志奇, 吴文锋, 舒海兵1 3 3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金雪军, 陈紫晴, 杨晓兰1 3 4融资融券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吗?白俊, 宫晓云, 孟庆玺1 3 5金融资产收益率的人口结构悖论:来自递延储蓄和替代效应视角的解释易祯, 朱超1 3 6高管限薪与公司业绩——来自2015年“限薪令”自然实验的证据尹志超, 蒋佳伶, 冯瑞河, 栗媛1 3 7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刘尧成, 庄雅淳1 3 8Why do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suppliers provide trade credit in China? ——An extended redistribution view田钢, 于博1 3 9“股市”还是“赌市” :基于特质性偏度的投资者博彩偏好定价研究王春峰, 姚守宇, 房振明, 崔欣1 4 0Dynamic effects of Analyst Forecasts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mparingwith Company’s Announcements in Chinese Security Market李洋, 向健凯, 王春峰, 房振明1 4雾霾天气与投资者决策-来自互联网论坛的证据张维, 孟祥桐, 冯绪11 4 2利差扭曲与最优金融稳定政策何国华, 李洁, 刘岩1 4 3零利率下限, 汇率传递与货币政策王胜, 周上尧1 4 4银行规模, 综合化经营与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张天顶1 4 5高管薪酬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罗琦, 谢辰, 应惟伟1 4 6股东持股, 技术溢出与企业创新崔静波, 郑旸1 4 7新型流动性指标与流动性溢价杨兴哲, 周翔翼1 4 8超额准备金,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调控方式转型——基于银行信贷市场的分析王晓芳, 郑斌1 4 9投资者羊群行为总是不利于市场运行吗?——来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证据石阳, 刘瑞明1 5 0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贷款成本宋全云, 吴雨, 钱龙1 5 1Maturity Mismatch and Incentives: Evidence fromBank Issued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in ChinaJinjin Liu, Hongyan Fang, Ronghua Luo,Senyang Zhao1存贷比约束, 货币政策与银王擎, 李元52行信贷1 5 3When Interim CEOs areNamed Formal CEO: A Try-out Succession何潇潇1 5 4尖刀上的舞蹈——民间借贷债务催收涉黑化倾向的田野调查与经济解释丁骋骋1 5 5股市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投资者社会互动的视角杨晓兰, 王伟超, 高媚1 5 6关联关系, 融资约束缓解与投资动态调整—来自担保贷款的融资与风险权衡张小茜1 5 7A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Realized CovariationEstimation under MMSIngmarNolte, MichalisVasios, ValeriVoev,QiXu1 5 8遗产继承会扩大财富差距吗?——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证据韦宏耀, 钟涨宝1 5 9“新常态”下省际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和非线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维DCC-GARCH模型曹伟, 钱水土, 万谍1 6 0Do Non-Discretionary Allocation and Uniform-Pricing Rule Really Matter for Information Production in IPOsBo Liu, Xinru Ma1 6 1“险资举牌”现象与分散股权时代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郑志刚, 石丽娜, 黄继承, 郭杰16企业过度负债的同群效应李志生, 孔东民, 苏诚, 李好21 6 3会计准则具有去杠杆的作用吗?——来自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微观证据晏超1 6 4我国金融部门宏观金融风险研究——基于重构资产负债表和CCA 模型的分析白小滢, 王乔乔1 6 5经济发展水平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门限效应——兼评中国“非理性”对外投资周先平, 谭本艳, 向古月1 6 6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Novel Artificial Financial Market Model曹宏铎, 李旲, 欧阳辉1 6 7社会保险和大众创业:“创业枷锁”还是“创业催化剂”?王永钦, 戴芸, 包特1 6 8利率市场化, 银行利率与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陆军, 黄嘉, 童玉芬1 6 9房地产金融化:界定, 表现及其经济效应李建军, 韩珣1 7 0The role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venture capital ininnovation evidence fromChinaJiangjing Que,Xueyong Zhang1 7 1The Dynamic Co-movement between the Exchange Rates of European Countries and Chinese Renminbi黄乃静, 汪寿阳1 7 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实物期权渠道还是金融摩擦渠道?谭小芬, 张文婧1 7 3Liquidity Risk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Jing-zhi Huang, Huayi Tang, Yuan Wang,Rui Zhong1 7 4CDS Trading and StockPrice Crash RiskJinyu Liu, Jeffrey Ng, Dragon Yongjun Tang, Rui Zhong1 7 5Measuring Financial RiskContagion among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AEMD-Copula-CoVaR ApproachDa Wang, Qiang Zhang, Changqing Luo1 7 6去杠杆, 转杠杆与货币政策传导周俊仰, 汪勇1 7 7Household Financial Constraint and Local BankingStructureYiyi Bai, Zhisheng Li1 7 8人民币汇率与境内外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元BEKK-GARCH模型吴丽华, 江蓝微, 曾连彬1 7 9The long term impact of the 1959-1961 famine inChina on stock holdingsof survivorsJennifer T. Lai, Xingjian Yi, Cong Zhou1 8 0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理论机制及其非对称效应刘晓星, 石广平1 8 1银行业竞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来自银监会与企业专利申请数据的证据李子健, 李春涛1 8 2VPIN, volatility and the 2015 stock market crash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SSE 50 index derivative marketsYuqin Huang, Xingguo Luo, Shihua Qin,Libin Tao1 8 3Baidu News InformationFlow and Return Volatility-Evidence for the SIAH沈德华, 李晓, 张维1 8 4官员晋升、人力资本错配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孔东民, 项君怡, 刘莎莎1 8 5货币政策、银行所有制与影子银行王擎, 李川, 盛夏1 8 6契约条款与债券融资成本的相互选择史永东, 王彤彤, 田渊博1 8 7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郭晔, 程玉伟, 黄振1 8 8The Role of Analysts: AnExamination of the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Anomaly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Ming Gu, George J. Jiang, and Bu Xu1 8 9Cross-Ownership in Inter-Corporate Loans in China戚树森。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样式完全版【范本模板】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一、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论文(设计)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3.毕业论文(设计)中所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4。
对论文中的图或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题,安排于相应位置。
若同类图表数量过多,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面。
5。
凡手绘图形一律用碳素笔在硫酸纸或复印纸上誊描,并标上图号、图题,然后贴附于论文适当位置或附录中,要求图面整洁、比例适当。
6.毕业论文(设计)正文要求10000字以上(不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
7。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
二、内容要求㈠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英文摘要约300个实词.3。
关键词:从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4。
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
正文:在撰写正文前要写毕业论文题目。
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以下就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分别加以说明,供学生写作时参考。
⑴毕业论文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前言部分应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学生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介绍和评论其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言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①研究背景与意义;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③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我国居民消费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摘要:基于1998年1月至2007年10月的我国居民消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关数据,运用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不存在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通过股票市场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我国存在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长期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居民消费有协同趋势,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抑制居民消费支出。
关键词: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居民消费;财富效应一、引言在2000年开始的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8年中,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攀升,居民消费稳步增长,伴随着近几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飙升,居民持有的股票资产和房地产资产增长速度很快,并对居民消费行为构成了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研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对于制定货币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财富效应的提出和研究已超过半个世纪,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膨胀和消费强劲增长,随着各种新的计量技术的出现,国外对资产财富效应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以至于“理解财富效应成为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方面”(gramlich,2002)。
财富效应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一是以面板协整技术为代表的新计量方法的广泛应用;二是对各种金融资产和不动产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分类研究;三是进行了财富效应的国别研究;四是从宏观数据扩展到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由于利用不同的数据和不同的理论及实证方法,各学者研究财富效应得出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差异。
j.d.benjamin(2004)以美国1952年1季度至2001年4季度的数据为样本,估计了美国不动产和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动产资产增长1美元能使消费增加8美分,而金融资产增加l美元只能使消费增加2美分,不动产的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
ludvigson et al.(1999)通过一个小型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在美国股市财富效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消费的作用很小。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很多人似乎生活在两个极端之中,分割线在9月划定。
上半年,大家担忧物价日益高涨;而9月份之后,更多人发现,最应该担心的是如何更好地保住工作。
2008年,连卖青菜的大伯都知道在跟顾客讨价还价的时候用“通货膨胀”来反驳,因为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上涨,虽然11月CPI数据显示它已经连续7个月出现下滑,但是前三季度CPI涨幅仍达7%,关于是否由通胀转入通缩的争议仍在继续。
不可否认,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好似一场巨大的龙卷风肆虐全球引发世界金融持续震荡,置身全球化的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正通过贸易和金融等渠道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其主要影响有:第一、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
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第二、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
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
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
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波动一直是学术界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对于股市波动的研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其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是指股市在上涨和下跌过程中的波动幅度不一致,即当市场上涨时,波动幅度较小,而当市场下跌时,波动幅度较大。
本文将对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研究。
首先,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可以从市场情绪角度解释。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投资者在面对利好消息时更加乐观,容易导致市场上涨,而在面对利空消息时更加悲观,容易导致市场下跌。
因此,当市场上涨时,投资者的情绪较为积极,对市场的波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的情绪较为消极,对市场的波动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其次,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还可以从资金流动角度解释。
在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包括许多散户投资者。
这些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时倾向于追涨杀跌,追逐热门品种,导致市场上涨的幅度相对较小;而在市场下跌时,散户投资者更容易恐慌抛售,导致市场下跌的幅度相对较大。
此外,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还可以从市场机制角度解释。
中国股市采用了涨跌停板机制,即当股价涨跌幅达到一定限制时,停止交易,导致市场上涨或下跌的幅度受到限制。
当市场上涨时,涨停板的限制导致波动幅度较小;而当市场下跌时,跌停板的限制对波动幅度的放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可以从市场情绪、资金流动和市场机制角度进行解释。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股市的波动。
研究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投资策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 的定义 , 财 富 效 应 指货 币余 额 的 变化 , 假 如 其 他 条件 相 同 , 将会 在
总 消 费 开 支 方 面 引起 变 动 。 在 刚 刚 进 人 2 1世 纪 新
一
C h u n g ( 2 0 0 2 ) 则 把 消 费 的 非 对 称 敏 感 性 与 经 济 周 期 联 系起 来 。 C o o k ( 2 0 0 2 ) 、 S t e v a n s ( 2 0 0 4 ) 的 实 证 分 析 验 证 了消 费 的非 对 称 影 响 特 征 。P o t e r b a ( 2 0 0 0 ) 进 一 步 认为 , 股市财 富效应存 在潜在 的非对 称性 . 即 股 市
杨伊( 1 9 7 9 一 ) , 江西樟树人 , 南 昌 大 学经 济 与管 理 学 院讲 师 , 经 济 学博 士 , 研 究 方 向为 金 融 财 税 理 论 与 政 策 ; 王 文璐 ( 1 9 9 2 一 ) , 湖 南 浏 阳人 , 南 昌大学 理 学 院管 理 科 学 与工 程 系 学 生 , 研 究方 向为金 融 工 程 。 ( 江西南昌 3 3 o 0 3 1 )
生 了非 常大 的影 响 。宋 威 ( 2 0 0 6 ) 首 次 提 出 了财 富 效
非 对 称性 是股 市 财 富 效应 作 用 于 经 济 的重 要 特
征, 股市在上升 、 平 整 和 下 降行 情 中表 现 出不 同程 度
的正 面效 应和 负面效 用 。P a t t e r s o n( 1 9 9 3 ) 、 S h e a ( 1 9 9 5 ) 分 别 从 流 动 性 约 束 和消 费者 跨 期 偏 好 的 角 度
支配收入有关数据 , 对股市波动对居 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检验和识 别, 并通过进行 平稳性分析 、 协整分 析 、 脉
冲 函数 响 应 分 析 以及 建 立 误 差修 正模 型 , 并 引 入 基 于 AR C H 模 型 的 非对 称模 型 . 对 我 国股 市 波 动 与 居 民消 费非
对 称 性 反 应 的 关 系进 行 了实证 研 究 。 实证 分 析 表 明 : 我 国股 票 市 场 的 财 富 效 应 非 常微 弱 . 并 且 存 在 较 强 的 不 对称 性 。这 一结 论 对 国 家今 后 完善 股 市 的制 度 化 建 设 , 带 动居 民 消 费 的 相关 经济 政 策 制 定 具 有 一定 的借 鉴 意 义 。 f 关 键 词】 股 市波 动 ; 居民消费; 非 对 称 反 应
票、 债 券等 金 融 资 产 和 房地 产 资 产 不 断增 多 。 然而 目
前, 随 着 国 际金 融 危 机 的蔓 延 , 中 国股市 近年 来 却 出 现 了 巨 幅震 荡 , 这 客 观 上 要 求 我 们 对 财 富效 应进 行 重新 审 视 。经 济 的虚 拟 化 、 财 富 结 构 的资 产 化 不 可
避 免会 给 整 个 社 会 经 济 的 运 行 机 制 带 来 巨大 冲 击 ,
再 加 上 经 济 增 速 的放 缓 ,股 价指 数 的 摇 摆 不 定 等 , 使 得 对 这 些 因 素 之 间 的关 系 进 行 研 究 就 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
一
、
文 献 综述
效应 的研究则更显得稀少 . 但 是 都 对 后 来 的研 究 产
【 中图分类号1 F 8 3 0 . 9 1
终成果之一。
【 文献标识码l A
【 文章编号1 1 o o 6 — 1 6 9 X( 2 0 1 3 ) 1 0 — 0 0 5 4 — 0 5
基 金项 目 :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 1 O C J I 2 5 ) 的最
应 呈 S型 特 征 。 陈国庆、 陈创练( 2 0 0 9 ) 则基 于生 命 周 期 消 费 模 型 。利 用 门 限 协 整 、惯 性 一 门 限 协 整 及
D OL S模 型 , 考 察 了 中 国财 富效 应 的非 对 称 性 。夏 李
讨 论 了财 富 冲击 对 消 费 的 非 对 称 影 响 ,而 K u o和
财 富 下 降 时 消 费 者 减 少 消 费 的 速 度 要 比 股 市 财 富 上升 时 增 加 消 费 的 速 度 快得 多 。按 照 Z n d i ( 1 9 9 9 ) 的
轮 的经 济 周 期 发 展 过 程 中 。 我 国经 济 增 长 速 度 迅
速攀 升 , 居 民收入和财 富稳 步增长 , 居 民持 有 的股
叁墼曼蟹
兰 ! 兰 : !
o u r n o l l 嘻Fi n a n c ea n dEc o n o mi c s
股市波动与居民消费非对称反应关系研究
基 于中国股 市 2 0 0 8年~ 2 0 1 2年 的季度数据
■ 杨 伊。 王 文 璐
本 文基 于 2 0 0 8年 一 季 度 到 2 0 1 2年 四季 度 的我 国城 镇 居 民 的社 会 消 费 品零 售 总额 、 上证综合指数和人 均可
君、 陈力 ( 2 0 0 9 ) 研 究发 现 在 总 体上 , 股 市 存 在微 弱 的
验证 , 股票市场财富每增加 1 美 元 可 能 使 消 费增 加 约 4美 分 , 但股市财富每缩水 1 美 元 可 能 使 消 费 减 少 7美 分 。不 过 , N i c h o l a s 和S t e p h e n ( 2 0 0 5 ) 却得 出
了相 反 的 结 论 。可 见 , 关 于 财 富效 应 的非 对 称 特 征 还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研 究 .并 寻 找 新 的 经 验 证 据 的 支 持。 相 较 于 国外 的研 究 . 国 内学 者 对 股 票 市 场 财 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