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克和千克一等奖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一等奖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能够进行一定的换算计算,掌握简单的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难点: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准备

教具:小石头、小篮子、秤、课件、实物物品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引出问题)

教师将小石头和小篮子放到课桌上,然后抓起一块小石头说道:“同学们,你们看到这颗小石头了吗?它有多重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将小石头放到秤上称重:“看到了吗?它重300克。那么,谁能告诉我300克和1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2.探究(引出概念)

教师说道:“是的,同学们想清楚了吗?其实,千克就表示1千克等

于1000克,也就是300克就是0.3千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克和千

克来称重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3.讲解(概念解释)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简洁明了地给出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并进行例题的讲解。

4.练习(巩固运用)

教师说道:“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看看你们是否已经

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教师拿出一些物品,例如铅笔、文具盒、巧克力等,并分发给学生。

学生需要估算并记录下这些物品的重量,然后将其换算为克和千克,并填

写在表格中(见附件1)。

5.合作探究(拓展应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之间互相合作,进行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1)将一份淡奶油分成8份,每份的重量是多少千克和克?

(2)一块黑巧克力的重量是80克,那么5块黑巧克力一共有多少克和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会以1克和1千克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四、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1千克=1000克,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角硬币若干、黄豆、玉米、红豆、较轻积木若干、电池若干。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1、师出示课件:(1)我的体重是30米。

(2)妈妈买的水果重2分钟。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2、指名回答后,出示“关于克和千克你了解多少?”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克和千克

小组汇报搜集到的知识

2、知道1千克=1000克

小组汇报,并用实例讲解。

3、感受1克有多重。

小组汇报,使同学们亲身感受1克有多重。

4、认识各种称物品的秤。

在小组汇报中,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秤,并介绍用法。

5、实际动手操作,先估量再称重。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交流。

(三)综合运用

1、选择合适的单位,圈一圈。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克和千克》优秀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优秀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可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 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听到过,却没有感受过有多重。而质量单位又是看不见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体验来获得。因此,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亲手去掂一掂,从中感知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和1千克。

【重难点】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概念及克与千克的换算。

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感受新知

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超市,课件显示饮料“净含量:1 千克”引入净含量。说说一瓶矿泉水,一包食盐的净含量。这些都是物体的质量,表示物体有多重,就要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常用的计量工具

怎么可以知道这个2分硬币有多重?用秤称一称,说说见过哪些秤?老师为学生们介绍几种常见的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体验感知克和千克

1.认识克

(1)用动画演示一个2分硬币有多重?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我们用手掂一掂这个2分硬币,1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很轻。

(3)一找白色盘中还有哪些物品约重1克?(4、5粒黄豆、1个莲子约重1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篇一:《运用克与千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版第四册新授课)

《运用克与千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第四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主要教法:电化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一千克的物体。

二、复习巩固:准确说出克与千克间的进率。

三、新知探究

(一)谈话引入,1、复习: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们还记得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吗?2、谁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一些物品的轻重,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3、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二)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克与千克有关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三)新授。1、探究1千克物体有各有几个。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苹果),让学生猜一猜。验证:猜一猜1千克有几个苹果呢?猜不出来,那怎么办呢?(用称称)。2、动手操作,拿出你们带来的水果(每个小组准备一种水果),分别称出1千克有几个苹果、几个桃子、几个梨。3、交流:4个或5个苹果有一千克,4个桃子有一千克,4个梨有1千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实录: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

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一、起问初探

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1.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只铅笔放到手中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的轻,有的重。

生活中物品的重或轻,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想知道物品的质量是多少时就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你还知道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公斤、斤、两)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公斤、斤、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的开始,我就采用“掂一掂”游戏,引出物品有轻有重,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振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承问续探

认识质量单位:克

1.这是一枚回形针

2.同学们拿出一枚回形针

3.找一找你带来的物品掂一掂,什么物品的重大约是1克。

4.老师把回形针

5.学生自己掂一掂:10克、50克、100克和500克的物品。说说你的感受。

6.感受10克、50克、100克和500克有多重,完成下面的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文具盒、数学书、苹果)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

(学生活动)

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__”,不选“__X”呢?

师:“__”多重?“__X”呢?

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克和千克衡

量物体的重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能够合理选择使用

克和千克进行物体的衡量。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注重卫生、珍惜物品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使用克和千克

衡量物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

选择克和千克进行物体的衡量。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素材:物体模型,克和千克的图示板或卡片,图书《小猴子等

着我》等。

2.教学工具:计时器,悬挂钟或手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它们的重量大小。然后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一下物体的重量大小,看谁可以说出最轻的

物体和最重的物体。

2.感知(15分钟)

教师出示克和千克的图示板或卡片,并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然后让

学生对比克和千克的大小,尝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物体模型演

示克和千克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受。

3.认知(1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克和千克。比如,老师称呼

一个学生上前来,让他感受一下老师手中的两个物体分别有多重,一个是100克,一个是1千克。让学生比较一下两个物体的重量差异,并说明一

个千克有多少克。

4.实践(2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际操作来运用所学知识。首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室里找到等量克和等量千克的物体,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找到的物体,并进行重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谭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xxx,她的体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克与千克》单元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单元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0—102页情境图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2、3、6、9题。

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称重的情境,引出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确“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从而理解质量单位在描述物品质量时的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课时是学生应用已学的质量单位的知识,通过估量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形成估测策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交流,说出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发现千克和克的关系。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能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101、102页。

(2)逛一逛超市,找一些商品观察它的商标说明,并寻找它的净含量记录结果。

1包口香糖是()克1袋瓜子大是()克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克与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正确运用;

2.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

2.准备一些砝码、食物等实物以便进行实验;

3.准备一些换算题目作为练习。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拿出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如一本书、一根铅笔、一张纸等,让学生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并询问他们怎样来表示这些物品的重量。引入克与千克的概念。

2.知识点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克(g)与千克(kg)的概念和符号,并解释其含义。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实例,如:1个苹果约为200

克,1个西瓜约为10千克等。

3.实验探究:

教师拿出一些砝码,示范如何使用砝码进行称重,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同时,教师告诉学生1个砝码的重量,如10克,然后问他们如果要称量100克的物品需要几个砝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换算关系,即100克=10克×10。

4.巩固练习:

教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算。如:1千克=____克,500克=____千克。

5.拓展运用:

教师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某个食品贴上了一个净重为1.5千克的标签,实际上它的重量是多少克?

6.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克与千克的定义、符号、换算关系等。

7.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完成练习题,撰写学习笔记等。

克和千克换算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换算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换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熟练进行换算计算。具体目标如下:

1. 理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概念;

2. 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概念,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克和千克的示意图、实物或模型;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克和千克的示意图,向学生询问他们对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概念是否了解。

(2)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克和千克进行简要解释,并强调克和千克是计量重量的单位。

2. 概念解释和例题演示

(1)教师以白板为媒介,给出克、千克和其他常见重量单位之间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大小关系。

(2)教师给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式,并通过例题演示具体应用。

例题:将5000克换算为千克。

解答过程:5000克 = 5000 ÷ 1000 = 5千克。

(3)教师提醒学生在进行换算计算时,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合作探究与互动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换算。

(2)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并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和指导。

4. 课堂练习

(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克和千克的换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进行答案解析和解题过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4例3,完成教科书P104“做一做”,

P106~107“练习二十”第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熟悉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会用克与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估测物体质量的方法,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和估测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20个。

教学过程:

一、互动交流,设疑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课后布置大家调查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师:通过调查,同学们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你们来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藏了什么宝贝呢?

打开袋子,学生发现是苹果。

师:老师带这么多苹果来做什么呢?谁来掂一掂,感受一下?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的课后小调查,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动手实践,探究对比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4例3。

(一)提出问题。

学生读题后汇报发现的信息,遇到的困难:没有告诉我们一个苹果有多重,怎么解答呢?

生生互动,发现关键词“大约”,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生

活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换算重量单位的能力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换算重量单位的能力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换算重量单位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

在本课程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并提高他们的重量单位换算能力。本课程适用于6-7年级学生。此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重量单位知识,例如千克、克、磅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借助PPT等辅助工具,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

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下:

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公式;

3.学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如物品的称量、身体重量的测

量等;

4.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乐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教学方法:

1.观察和比较不同质量的物体

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先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质量的物体,例如举高举轻的物体和沉重的物体。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重量和质量的区别,从而更好地理解后面旨在教授的克和千克的概念。

2.辅助教具的运用

在教授克和千克的概念时,我们借助PPT等辅助工具,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概念。也可以使用小卡片、小砝码等具体物件,让学生在玩中理解克和千克的数量关系。

3.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掌握概念后,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数值比较。例如,教师可以用幻灯片上的图标告诉学生,1千克等于1000克。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个质量为3千克的物体,要用克表示,应该写成多少克呢?通过自主思考,学生可以比较快地找到答案,从而掌握了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04页例3和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教学难点: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盘秤、苹果。

六、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表示。

(2)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一筐苹果重20()一个乒乓球约重()一只鸭子约重2() 5只鸭子大约重()

2、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①读题

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②怎样解答

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③汇报交流。

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5个中等个儿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20÷5=4(千克)(2)解答正确吗?

①你有什么办法检验吗?分组讨论②交流方法。用秤称一下,看是不是有4个或5个重1千克的苹果。③学生称一称。

3、巩固练习

(1)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先独立练习,

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练习二十第9题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作业设计:

练习册中相应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5=4(千克)答: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5千克。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4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