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高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要求初高中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社会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初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游刃有余,展现出优秀的自我。

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育服务。

1.2 前人研究回顾在前人研究中,有许多学者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些学者认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根源在于新课程的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由于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了教学衔接存在困难和问题。

他们指出,要解决衔接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以确保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顺畅过渡。

另外一些学者则更加注重实践案例的探讨和分析。

他们通过观察和调查实际的教学情况,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策略,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衔接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他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为我们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了有益启示。

2. 正文2.1 新课程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初高中数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了严重的学习困难。

研究表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内容难度、教学方法以及题型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初中数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则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许多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往往感到跨度较大,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要求。

为了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

只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提升,才能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只为这些。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找出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对策,并给出实施对策的建议,最终评估对策的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促进初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过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对策,帮助学生建立起更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将来深入学习数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206】2. 正文2.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之处1. 难度增加: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难度更大,涉及的知识点更加深入和复杂。

高中数学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数学推理能力。

2. 内容拓展: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内容也更为抽象和理论化。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高中数学则需要学生理解更多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如何进行数学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如何进行数学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过渡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

因此,升入高中后,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难,的确,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存在大面积的不适应问题,新课改实施后,高一数学教师也明显感觉这种现象有加剧的趋势,究其原因,高一数学在逻辑推理性,抽象程度和知识难度上比初中数学都加大了。

特别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又进行了压缩,而高中数学在内容上以及高考考试大纲上却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高一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一个连接初高中的斜坡,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初中向高中的过渡。

本文主要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成因,并根据个人实践经验归纳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同行探讨。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过渡困难成因探讨。

1.情感过渡期方面经历完初三备考的全身心投入,学生较为疲惫,刚进入高一时会有放松的想法,因此,学习上比较松懈。

另外,在新学校中,既要熟悉新同学、新老师,又要熟悉新环境,精力容易分散。

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 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方法过渡方面存在着问题。

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有别。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定位是“大众数学”,需要培养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

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是“构建以后深造发展所需的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既有必修内容作为共同基础,又有选修内容满足个别需要。

另外,随着学科学习内容的自然延展,高中数学的广度、深度、抽象程度都高于初中数学。

高一刚入学的新生刚从初三的紧张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再加之很长时间的一段假期,心没有收回来,还处于玩的状态来学习;有一部分学生还保持着初中时的督促式学习方式,老师不督促就不学;还有一部分呢只限制于完成老师的作业,不主动去研究一些课外的题目。

初高中衔接班数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班数学教案

初高中衔接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从初中数学的知识基础出发,逐步过渡到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为顺利适应高中数学课程做好准备。

2.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复习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函数等方面的内容。

2. 引入和探讨高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集合与映射、函数的基本性质、解析几何等。

3. 练习高中数学的典型题目,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复习初中数学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夯实基础。

2. 导入高中数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概念和方法。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高难度数学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解题方法。

4. 布置课外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内容。

5.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1. 《新课标数学》教材及配套辅导书。

2. 数学练习册和习题集。

3. 电子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评价方式:
1. 经常性的小测验和作业评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3. 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情况。

教学心得:
通过组织系统的初高中衔接班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数学组费玉美08学年我担任了两个高一班的数学教学,是新课改后我第一次接一年级班。

接手高一新生,我发现在新课标下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的衔接,还是在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衔接方面都存在问题。

高中一年级是处于初高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如果衔接不好,很容易使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处于学习数学的困难当中,所以高一新生的衔接教学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1)内容方面: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于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在初高中教材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

(2)教学方法方面: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

另外,初中教师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侧重记忆,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加以认真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加上其他原因,要求教学中不但重视书本上内容,还要补充各种课外知识,对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学生,显然无法接受。

(3)学习方法方面: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能力。

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

然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一套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清楚原因对症下药才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就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效的调整,彻底地解决好初中数学教学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弥补学生知识的缺漏,夯实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自学能力,尽早摆脱高中数学教学的被动局面,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如何优化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理论基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

在教育教学领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由具体运算向抽象运算过渡。

而高中生则进入了更高一级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概念和问题。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关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心理学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数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结构等。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知识差距和联系
2.掌握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知识差距分析
2.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深化
3.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通过谈论学生对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二、讲解:
1.介绍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距和联系,并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2.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和延伸。

三、练习:
1.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感受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2.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延伸。

四、巩固: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延伸的重要性。

2.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数学水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差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高中课程衔接数学教案

初高中课程衔接数学教案

初高中课程衔接数学教案
主题:初高中数学课程衔接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关系;
2. 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延续和拓展;
3. 能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4. 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
2. 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3. 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渐进性和深入性。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简单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
2. 概念讲解:讲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衔接关系,指导学生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延续和拓展;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4. 深化: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渐进性和深入性,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初高中数学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引入阶段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练习环节要设计多样性的题型,让学生全面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延续;
3. 在深化环节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注:此教案范本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新课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新课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匪
新 课 程 下 如 何 做 好 初 高 中 数 学 教 学 衔 接
戚 兴 龙
( 阳县 建 陵 中学 , 苏 沐 阳 沐 江
摘 要 :高 一 学 生 不 适 应 高 中数 学 。 生 数 学 成 绩 出现 学 了严 重 的 两极 分化 . 少数 学 生 甚 至 对 学 习数 学 失 去 了信 心 。 环 境 和 心 理 的 变 化 , 材 难 度 的提 高 、 程 内容 的 增 加 、 师 教 教 课 教 法 的 改 变 , 致 学 生 出现 数 学学 习 困难 。 何 实现 初 中数 学与 导 如 高 中数 学 的顺 利 衔 接 。 学 生 尽 快 适 应 高 中数 学 学 习 呢 ? 文 使 本 作 者认 为进 行 学 习 方 法指 导是 不二 法 门
展 示 所 教 内容 。如 讲 授正 弦 曲 线 、 弦 曲 线 的 图 形 、 锥 体 积 余 棱
公 式 的推 导 过 程 都 可 以用 电脑 来 演 示
励 。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要 随时 了解 学 生 对 所 讲 内 容 的 掌 握 情 在 教 况。 在讲完一个概念后 , 学生复述 ; 如 让 讲完 一个 例 题 后 , 解 将 答 擦 掉 , 中等 水 平 学 生 上 台板 演 。 对 于 基 础 较 差 的 学 生 . 请 可 以 对 他 们 多 提 问 , 他 们 有 较 多 的 锻 炼 机会 。同时 教 师 根 据 学 让 生 的 表 现 , 时 进 行 鼓 励 , 强 他 们 的 自信 心 . 他 们 能 热 爱 及 增 让 数学 , 习 数 学 。 学 充分 发挥 学 生 为 主 体 , 师 为 主导 的作 用 . 动 学 生 的学 教 调 习 积 极性 。学 生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师要 围绕 着 学 生 展 开 教 学 . 教 在教 学 过 程 中 , 自始 至 终 让 学 生 唱 主角 , 学 生 变 被 动 学 习 为 使 主动 学 习 , 学 生 成 为学 习 的 主人 , 师 成 为 学 习 的领 路 人 。 让 教 五、 精讲例题 , 要 多做 课 堂 练 习 , 出 时 间让 学 生 多实 践 。 腾 根据 课 堂教 学 内容 的要 求 , 师要 精 选 例题 . 以按 照 例 教 可 题 的难度 、 构特征 、 维方法 等各个 角度进行全 面剖析 . 结 思 不 片 面追 求 例 题 的数 量 , 而要 重 视 例 题 的质 量 。 答 过程 视 具 体 解 情 况 , 以 由教 师 完 完 整 整 写 出 , 可 部 分 写 出 . 者 请 学 生 可 也 或 写 出 。关 键 是 讲 解 例 题 的 时 候 。 能 让 学 生 也 参 与进 来 , 学 要 让 生 做 做 练 习或 思 考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 解 答 学 生 的提 问 , 或 以进 步 强 化 本 堂课 的教 学 内容 。若 课 堂 教 学 任 务相 对 较 轻 松 . 也 可 以指 导 学 生 进行 预 习 , 出适 当的 要求 , 下一 次 课 做 准 备 。 提 为 六、 实重视基础知识、 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切 基 近 年 来 数 学 试 题 的新 颖 性 、 活 性 越 来 越 强 . 少 师 生 把 灵 不 主要 精 力 放 在 难 度 较 大 的综 合题 上 .认 为 只 有 通 过 解 决 难 题 才能培养能力 , 因而 相 对 地 忽 视 了基 础 知 识 、 本 技 能 、 本 基 基 方 法 的教 学 。 果是 多数 学生 “ ” 出方 法 、 结 悟 不 规律 。 解 浮 浅 , 理 记忆 不牢 , 只会 机 械 地 模 仿 , 维 水 平 较 低 , 时 甚 至 生 搬 硬 思 有 套 , 葫 芦 画瓢 , 简 单 问题 复 杂 化 。 少 学 生 说 : 在 的试 题 照 将 不 现 量 过 大 , 们 往 往无 法 完 成 全 部 试 卷 的 解 答 , 解 题 速 度 的 快 他 而 慢 主 要 取 决 于 基 本 技 能 、 本 方 法 的 熟 练 程 度 及 能 力 的高 低 。 基 可 见 ,在 切 实 重 视 基 础 知 识 的落 实 中 同 时应 重 视基 本 技 能 和

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1 . 培养学生 主动 预习的习惯 。教师应在开学 之初 就有意培养学生的预 习 习惯 ,教会 学生有效的预 习方法,一步领 先,步步领先一一 忘好 的超前 学习是 学习成功的一半 预习时学生不必把这节课 要学的内容 吃透 ,只要知馗这节课 将要学 哪些 内容 , 学哪个知识点,以及本节课在整个课堂任务 中处于哪个环节、 有何重 要性 即可,带着本节课 的定位和疑 问去学习知识 ,为 听课 “ 铺 ”平 了道 路 ,形成期待老师解 析的心理定势。这种 需求 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 同学们 的学 习热情和 高度集 中的注意力。这样就 能使课前准备与课堂吸 收有机结合起来 ,
高一新生在竞 争激烈 的中考 后 以优异 的成绩顺利进入 高中,面对高 中的 所有课程 高一新生们满怀信心 , 也想要通过三年 的刻苦努力学 习,然后进入一 流大 学深造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 的学习 , 有许多学生就会感到 高中数学并非像 想象 中那 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 、乏味 、抽象 、晦涩 ,甚至有些章节如 听天 书 。在做作业 、课 外练习时,大脑一片茫然 ,不知该从何下手 。造成这种现 象 的原 因是 多方面 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 、高 中数学教学 的衔接 问题上 。 为此我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初 、高中数学教学 的衔接 问题 。
提高息想认识 清楚 学生学习 困难 的原因,使学生尽 快适应新 的学 习模式,从而更高效 、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培养新技 能。相对 初 中数学而 言,高中数学概念抽象 、逻辑性强 、教材严谨 、叙述规范 ,对抽 象 思维和空 间想 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知识难度加大 ,习题类 型多样化 ,解题 技巧灵活 多变 ,体 现了 “ 起点高 、内容多 、难度大 ”的特 点 所 以,首先 ,教 师要从学生实 际出发,以低起点 ,小步子为原则 ,了解学生 已有 的知识结构 、 学 习能力 和学习技巧 ,使学生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掌握数 学知识 。其 次,根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高中数学教学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教育教学部门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和无缝对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串联和深入发展。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的衔接不畅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加强调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存在明显的不畅。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扩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注重于知识的深化,教学内容的不顺畅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及时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2. 教学方法的转变不明显3. 学习环境的缺乏统一规范初高中学校之间的教学管理和学习环境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定,但是在学生升入高中后,这些特点和规定却往往发生了变化,导致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重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规范。

这种不统一的学习环境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初高中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和环境方面的不顺畅衔接,使得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顺利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要求学校教师对教学大纲有明确的了解,重视知识的渗透。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们需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既要注重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教师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减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能力的重大转变,使得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一定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作者:曹梅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9期江苏海安县李堡中学(226631)曹梅在高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较大的知识跨度,一时难以适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浅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升入高中后,大多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是高一新教材内容方面的原因.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高一数学教材较之初中数学,凸显出概念抽象化、叙述严谨化等特点,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并且练习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都是多样的,这些原因都使高一数学的教与学变得较为复杂.其次,是高一数学教学方法的原因.由于学习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高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强调,这对于习惯了初中教师对重点、疑难等问题进行反复讲解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学习的障碍.再次,高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升入高中后学生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感觉学习的压力加重了,甚至有的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因素都影响学生高一数学的学习效果.二、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工作兴趣是学好任何知识的动力.要使高一学生获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使学生对高一数学产生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好高一数学的入学前教育,让学生了解高一数学的内容和特点及在中学数学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结合实例来告诉学生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要注意发挥高年级数学学习优胜者的榜样作用,请这些学生为高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使学生对高一数学的学习产生信心.另外,为了使我们的高一数学教学工作有的放矢,还要对学生初中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此提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2.认真解读新课标,有效衔接新旧知识高中的数学内容有很多与初中的数学内容衔接的知识点.比如,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在高中的教材中,这些知识研究的范围扩展了,也更加深奥了.因此,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复习旧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衔接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细致地解读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认真比较它们存在哪些异同,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形成整体性的把握.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高一必修课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重点环节,不要为了将来的高考应试而对难、偏题付出过多的教学精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不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实际,也远离了新课改理念的要求.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衔接由于升入高一后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面对着方方面面的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专心听讲、不耻下问,及时复习、独立探究等.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针对自身学习习惯的不足,及时改正,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平稳地对度过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当作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总结,对于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有三项重要的有效措施:第一,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试卷讲评等教学活动,由于这样的方式结合实际,有理有据,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第二,邀请数学学习的优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第三,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探究活动,使同学间在活动中获得更多有效的方法,运用于学习实践,实现共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4.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好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促进有效衔接之根本.首先,在高一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以及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内自学,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拟定切实可行的自学提纲,在学生的自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在以后的自学中可以逐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拟定提纲、自学进行等方面让学生自主掌握;其次,要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典型的数学例题的讲解,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提升独立解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平时学习的重视.(责任编辑黄桂坚)。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比较, 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 以及学习方法上差异性显著.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是提高数学科目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就个人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谈谈自己实践中的体会.一、初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为高中教学奠定基础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 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 1.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例如:学生对概率和统计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习题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结合,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试题模型上升到综合应用的层次.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 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 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2.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编拟问题, 引导阅读, 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 定理、命题的证明方法与思路等.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 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 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3.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培养该能力的重要模块,通过二次函数的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二次三项式能否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等系列问题,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都可以明确地作出几何解释,用图象这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形象表达.4.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 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体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达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5.提高运算能力.部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思考,轻计算.认为想出解题的方法就行.在解题中出现“高位截瘫”现象.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算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二、如何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1. 利用旧知识, 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对初中数学的概念和知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 要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补充讲解根的判别式及二次方程,函数和不等式的关系,充分利用下表,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 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的两根为x1,x2 ,,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2. 利用旧知识, 挖掘加深新知识.例如:初中平面几何中, 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到高中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 也有可能是异面.其实, 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 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步深入挖掘, 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逐步接受、理解新知识. 3. 利用旧知识,拓展新知识.在初中有研究性学习,高中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体验数学的活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这也是初中知识方法的延续,定期布置一定量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数学教学则基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 的方法.根据上述特点,教学中更应“授之以渔”,教给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 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有效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等, 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高中和初中教师加强探讨交流,通过实践检验,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教学案例,用教学量表对比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这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做到紧密衔接,确保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1. 知识梳理与扩充:初中的数学知识是高中数学的基础,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是在初中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扩充的。

因此,在初中数学阶段,需要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清晰梳理,打牢基础。

2. 概念理解:初中数学是概念理解的阶段,高中数学需要进一步深化这些概念,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3. 技能养成:初中数学是技能养成的阶段,高中数学需要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能,打牢数学技能。

4. 知识层次的提高:高中数学是知识层次逐步提高的阶段,需要给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数学知识。

5. 综合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注重综合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阶段,学生需要多进行实践性实验,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思维。

6. 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初中数学阶段,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阶段,需要采用更具挑战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1.缩写并使用衔接教材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等。

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编制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

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2.强化新课标的自学加强学习高中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区”要到位,解决学生知识衔接。

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明确各知识点。

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

3.强化低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

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4.日常教学研究教法,培养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1)减慢初始教学进度,逐步大力推进教学节奏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

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必须使学生知其然,更应当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

这就建议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贯通时,特别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摆事实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阐明崭新科学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明确提出过程,例题数学分析的探究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归纳过程,并使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认知得更加深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许多科学知识单凭课堂上听得懂就是远远不够的,还须要深入细致消化。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衔接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

我们要注意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的衔接。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初中代数、初中几何和初中数论等内容,而高中数学则进一步深化了代数、几何和数论等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内容,强调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和衔接,让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的重复和扩展,帮助学生巩固初中数学的知识,并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的衔接。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渐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并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我们还应关注初高中教学内容的难度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适时引入一些高中数学的内容,为学生打开视野,提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确保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成果不会遗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现有的课程及教材在内容和教学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进行有效的衔接是关键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了国内外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

其次,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初高中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困难和挑战,包括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方法的不适配等。

2. 涉及数学教学衔接的关键因素有: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内容的统一等。

3. 学生和教师对数学教学衔接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第四部分:研究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确保教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性。

3. 引入更多的跨学科教学,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和融合。

4.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部分:结论本研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对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本研究报告的内容。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后 , 习 的 密度 、 学 难度 及作 业 量 猛 增 . 就 要 求 学 生 必 须 重 新 调 这
以 上 对 初 高 中数 学 衔 接 教 学 的 探 讨 还 是 浅 层 次 的 . 望 作 希 为 一 线 教 师 的 我 们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该 更 多 地 互 相 交 流 、 相 应 互
学 习 , 学 生 较 快 适 应 高 中新 教 材 的 学 习 、 好 初 高 中 数 学 衔 为 搞 接 教 学 发 挥 更 大 的 作 用 . 帮 助 高 中 生 走 好 每 一 步 . 新 课 程 并 让
顺 利 向前 推 进 参考文献 :
整 自己 的 学 习方 法 。 而不 少学 生 因 为 一 时 适 应 不 了这 一 改 变 . 导 致 在 进 入 高 中 阶段 后 学 生 成 绩 相 当不 理 想 二 、 好 初 高 中 衔 接 所 采 取 的 主 要 措 施 搞

用 注 意 点 作 出必 要 的 总 结 和 说 明
其 次 . 重 视 展 示 知 识 的 形 成 过 程 和 方 法 探 索 过 程 . 注 要 并
意 新 旧 知识 之 间 的转 化 . 成 新 的 系 统 . 在 知 识 的 学 习 中 提 形 且
炼 、 握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与 高 中 数学 相 比初 中数 学 来 说 抽 象 性 掌
理 素 质 。 要 深 入 学 生 当 中 . 各 方 面 了 解 关 心 他 们 . 别 是 差 从 特
生 , 帮助 他 们 解 决 思 想 、 习 及 生 活 上 存 在 的 问 题 。 提 问 和 要 学 在 布 置 作 业 时 , 给学 生创 设 成 功 的 机 会 . 多 让其 体 验 到 成 就 感 . 从
而 激 发 学 习 热 情 : 教 学 中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正 确 对 待 困难 和 挫 折 在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摘要:初高中课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是一个常变常新的问题。

抓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是实施好高中新课程的第一步。

关键词:中学数学衔接教学初高中课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是一个常变常新的问题。

抓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是实施好高中新课程的第一步。

对此,笔者试以数学学科为例,略呈己见:一、搞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教材语言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带有直观性、趣味性,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抽象思维陡然提高,知识难度迅速增大,重理论、重逻辑推理。

如函数的单调定义,文字叙述难以理解,需要转化为符号语言,定义还有隐含条件。

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这些情况,教学中要把这些严谨的定义、定理,分层降低起点,分层次进行简单处理,对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多让学生进行相互转化,从多方向去理解概念,多举实例,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切实做到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出发进行教学。

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二、搞好学习方法衔接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密度难度及作业量猛增,极易形成被动的学习态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必要性,同时学生也有强烈愿望。

教师应对学生方法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指导,学法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预习。

课前学生对定义、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

带着疑问去听课,听课后再读,以体会教师所讲内容。

预习时弄懂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及它们的相互转化。

2、听课。

听课方法上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包括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例题的解法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知识点的跳跃性、难度的递进性不够明显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出现数学基础薄弱、概念不清晰等情况。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综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时,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困难。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困难。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割裂也是一个难题,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可能存在重复或遗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跳跃感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不同教师对待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也存在差异。

有些教师可能采取对号入座的教学方式,直接教授高中数学知识,而有些教师则可能会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复训练,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如何有效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数要求已经超过2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青铜峡一中郑丽芬摘要: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环境和心理的变化,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出现数学学习困难,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提高思想意识、指导学习方法、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思维、学法、衔接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生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相当多的高中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因此,对高中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造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行衔接,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一、首先分析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1、初高中教材内容和难度无法比较。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许多在高中运用比较多方法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立方和(差)公式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

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高考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高一上学期必须完成必修1、必修2两本教材,其中必修1包括《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函数的应用》三章内容,必修2包含《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四章。

而下学期还将完成必修3、必修4两本教材。

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的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2、教师教法的改变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在教学方式上,也带来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不同。

在初中,由于所学内容少,涉及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教师有充足时间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演练、巩固(包括到黑板上板书)。

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剧增,教学教材内涵丰富,课堂容量大,进度自然加快,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而课后安排的习题类型也不可能与课堂上所讲的配套。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

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在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

为了提高合格率,初中教师可以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

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

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

又由于高中课程紧,教师如果象初中教师那样上课就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3、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的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已的要求。

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二、面对以上问题,有的学生感到困惑,有的学生开始畏惧,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以上变化,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实,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他们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利完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1、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分析进行心里衔接。

首先,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行钻研。

所以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其次,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认识事物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

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索的尝试问题,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

再次,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

从而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通过尝试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最后,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充满信心。

根据这一特点,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和目标形成问题的完成,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2、从教师的教法和指导学生学法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衔接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师教法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着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在初中,课程内容少,教师讲得详细,类型归纳得全面,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包括:(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中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有时一节课便要学习几个定理、公式,几道例题,学生若不进行课前预习,便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也难保证听课的针对性。

事实上,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较能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对核心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的分析,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最后还应适当作些笔记或批注,以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强化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

3、在数学教学中以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作为最好的衔接(1)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例:高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一般我们都要复习一下二次函数的内容,而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为此我作了如下题型设计,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包括基础差的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始终保持活跃。

设计如下:1)求出下列函数在x∈[0,3]时的最大、最小值:①y=(x-1)2+1,②y=(x+1)2+1,③y=(x-4)2+12)求函数y=x2-2ax+a2+2,x∈[0,3]时的最小值。

3)求函数y=x2-2x+2,x∈[t,t+1]的最小值。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每做完一题,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如:设x 2+y 2=25,求u=50685068++++-x y x y 的取值范围。

若采用常规的解题思路,μ的取值范围不大容易求,但适当对u 进行变形:2222)4()3()4()3(++++++-=y x y x u 转而构造几何图形容易求得u ∈[6,610],这里对u 的适当变形实际上是数学的转换意识在起作用。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意识的教学,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的教学,才能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得心应手、从容作答。

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是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如何做好初,高数学衔接,是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不断创新和研究的课题,为使学生较快适应高中新教材的学习、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我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 (90年9月版)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 (91年6月版)3、顾越岭《数学定向分析法》 (95年5月版)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