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一、定义急性脊髓炎是指急性非特异性的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横贯性脊髓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伤,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二、病因本病确切病因未明,多为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引起的机体自身免疫反应。
三、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
2、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
3、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
4、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
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急性脊髓炎病人若无严重并发症,常在3-6个月可恢复到生活自理,如合并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则往往影响康复,或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部分上升性脊髓炎病人短期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四、健康教育(一)饮食指导1、进食富含锌的食物,因为锌缺乏可引起免疫功能障碍。
虾、燕麦、花生是锌的良好来源。
2、饮食有规律,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各种新鲜蔬菜。
3、尽量少食用油炸、腌制食品。
应合理分配蛋白质的摄人量,必要时考虑给予低蛋白饮食。
推荐每日蛋白质摄人量为0.8g/kg。
4、少饮酒。
(二)活动与休息指导1、卧床休息,每两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瘫痪肢体应保持肢体功能位。
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瘫痪肢体的锻炼。
2、注意安全防护,嘱专人陪护,使用床栏,避免坠床及跌倒。
3、肌力恢复期,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按摩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不断促进神经功能方面的恢复,提高生括质量。
(三)出院指导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
2、正确用药:遵医嘱服药,正确保存药物。
3、注意定期体检,了解健康状况。
4、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5、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洗脚、擦身等,防冻伤或烫伤。
急性脊髓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临床诊疗指南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以青壮年多见。
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2.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二、辅助检查: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2.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信号异常。
【鉴别诊断】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二、脊髓压迫症: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
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
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
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四、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兼有脊髓炎和视神经炎症状,如两者同时或先后相隔不久出现,易于诊断。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一、概述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自身免疫反应(多为感染后诱发)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病损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
二、病因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也可能与疫苗接种、遗传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此外,支原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如狂犬病疫苗、牛痘疫苗等)、受凉、过劳、外伤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三、症状1、运动障碍急性脊髓炎发病迅速,常在数小时至 2 3 天内发展为完全性截瘫。
脊髓休克期,肢体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脊髓休克期一般持续2 4 周,之后肢体逐渐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感觉障碍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等。
感觉缺失平面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随着病情的恢复,膀胱容量逐渐缩小,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此外,还可出现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皮肤干燥、无汗等。
四、诊断1、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包括肢体的运动、感觉、反射等。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3、影像学检查(1)脊柱 MRI:有助于明确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2)脊髓造影:对于 MRI 检查禁忌或结果不明确的患者,可进行脊髓造影检查。
4、电生理检查包括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有助于判断脊髓的功能状态。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概述】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亦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myelitis),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局灶性脊髓炎性疾病,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明确的脊髓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Sj6gren病、结核、梅毒等脊髓损害均为特异性骨髓炎,不属本节范畴。
迟发型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等称脊髓病。
【临床表现】临床多为急性,症状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展至高峰;或呈亚急性,症状在1~2周内达高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全年散在发病,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
(一)先驱症状病前1~4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外伤、疲劳受凉等诱因。
部分患者先有腰背痛、束带感或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先驱症状。
(二)脊髓症状因脊髓病变累及的节段和范围不同,其症状和体征各异。
脊髓全长的任何节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常见(74.5%),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胸段尤其T3~s节段最易受损,因其处于血管供应末端。
病变范围多侵犯脊髓几个节段的全部结构,称为横贯性脊髓炎;亦可为局灶性,病损只累及部分脊髓结构,呈半侧脊髓分布,出现脊髓半侧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前动脉分布或脊髓后柱分布。
病变逐步向上发展者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以胸段损伤为例,急性脊髓炎的常见症状有:1.运动障碍起病初期为两下肢无力,行走困难,迅速发展成完全性截瘫,两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此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的程度、速度和有否并发症。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急性脊髓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是指病毒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并无病原体和抗体证据)或疫苗接种等原因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
病理改变为脊髓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脊髓软化、坏死、细胞萎缩、神经脱髓鞘、轴突变性和胶质增生。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发病前1~2周常有外伤、劳累、受凉等发病诱因,起病时多有低热、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等病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肢体截瘫或四肢瘫痪,病变部位以下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
(3)病变以胸髓多见,在颈髓可出现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
(4)发病早期出现肢体软瘫,主要表现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2~4周后逐渐为痉挛性瘫痪,也称为上神经元性瘫痪或硬瘫,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或正常,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3.MRI检查若脊髓肿胀严重,MRI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较弥散的丁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
部分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4.电生理检查(1)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作为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的鉴别依据。
(2)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可明显降低。
(3)运动诱发电位异常:可作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4)肌电图:可正常或呈失神经改变。
5.鉴别诊断需与视神经脊髓炎、急性硬膜外脓肿、脊髓血管病变、脊柱结核或转移癌等所致急性截瘫鉴别。
【治疗措施】1.急性期(1)激素治疗: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500~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d;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d为一疗程。
使用上述药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按每千克体重InIg或成人每日剂量60mg,维持4~6周逐渐减量至停药。
急性脊髓炎诊疗规范
急性脊髓炎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起病年龄,好发于青壮年。
2.病前1~2 周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有疫苗接种史。
3.诱因:受凉、劳累、外伤等诱发因素。
4.起病时限、特点,是否伴有疼痛以及“束带感”,视力改变。
5.肢体无力部位、严重程度,是否伴有括约肌功能异常,是否出现吞咽、发音、呼吸障碍。
6.诊疗经过,效果如何,是否合并腰骶溃烂、小便异常。
【物理检查】1.内科系统全面检查,注意呼吸情况。
脊柱有无外伤、畸形,棘突有无压痛,褥疮有无形成。
2.专科检查:(1)颅神经检查:注意视力、眼底、吞咽、构音检查。
(2)运动:肌力、肌张力、肌营养。
(3)反射:包括深浅反射、病理反射。
(4)感觉:深浅感觉检查,注意其节段性。
(5)自主神经:皮肤营养、指(趾)营养、泌汗功能、括约肌功能。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并发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时宜做相应培养+药敏试验。
2.腰穿检查:脑脊液动力试验(Queckenstedt 试验)、常规、生化。
3.器械检查:(1)胸片(合并肺部感染时)。
(2)脊柱X 线检查(按损害平面推算)。
(3)脊髓CT、MRI(诊断不明确时)。
【诊断要点】1.急性起病,病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
2.出现损害平面以下肢体中枢性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3.脑脊液压力不高,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轻度增高。
4.脊髓MRI 可见病变部位脊髓增粗。
【鉴别诊断】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2.脊柱结核。
3.脊柱转移肿瘤。
4.视神经脊髓炎。
5.脊髓出血。
诊断不明确者宜做相应检查。
【治疗原则】1.急性期:(1)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 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0天后如病情稳定可改为泼尼松口服,40~60mg/d,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量。
(2)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
(3)加强护理、导尿、防褥疮、防治坠积性肺炎等。
(4)加强全身营养和支持疗法。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脊髓炎系指由于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脊髓疾病,亦称非特异性脊髓炎,因其病变常为横贯性损害,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
根据症状发生发展的时间定为急性(数天内)、亚急性(2〜6周内)和慢性(>6周)。
【临床表现】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以青壮年和农民为多。
典型病例多在症状出现前数天或1〜2 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脊髓症状急骤发生,常先有背部疼痛或胸部束带感,继之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
典型的症状早期呈迟缓性瘫痪,伴膀胱肌直肠括约肌障碍,以后转为痉挛性瘫痪。
脊髓各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多见,其次为颈段,由于脊髓损害的水平、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其体征亦不尽相同。
胸段损害(最常见)者, 出现双下肢瘫痪;累及颈段者,出现四肢瘫,颈4以上节段受累常出现呼吸困难;如脊髓损害由下向上发展,可从下肢开始发展到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瘫痪,称上升性脊髓炎。
【辅助检查】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下列检查:1、腰穿:测压力及有无梗阻现象,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TORCH、Lyme抗体、寡克隆区带、免疫球蛋白合成率、墨汁染色、结核菌检查、梅毒抗体、囊虫补体结合试验等。
2、血清:TORCH、Lyme抗体、梅毒血清抗体、HIV、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检测等。
3、脊髓核磁共振:能早期显示脊髓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是诊断急性脊髓炎可靠的检查方法。
4、头颅核磁共振:了解脊髓以外的颅内病灶。
5、椎管造影:了解有无其他脊髓病变和排除压迫性脊髓病。
6、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诱发电位:了解视通路和脑干病变。
7、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为下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
【诊断要点】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情常数小时至数天内达高峰。
2、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3、脊髓MRI:病变部位髓内稍长T1长T2信号,脊髓可稍增粗。
4、MRI或椎管造影无髓外压迫病变。
5、脑脊液改变:压力正常,细胞数大多正常,可有淋巴细胞轻度增高,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
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系脊髓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可能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一、病史及症状:多青壮年发病,病前两周内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
有受凉、过劳、外伤等发病诱因。
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背痛和束带感,尿潴留和大便失禁。
二、体检发现:有脊髓横贯损害的表现:1.早期因"脊髓休克期"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休克期后(3-4周)病变部位以下支配的肢体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2.病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部分可有病损平面感觉过敏带。
3.植物神经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
休克期后呈现反射性膀胱、大便秘结,阴茎异常勃起。
三、辅助检查: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2.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细胞和蛋白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信号异常。
四、鉴别:需与急性硬膜外脓肿、脊柱结核、脊柱转移性肿瘤、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出血鉴别。
【治疗措施】一、早期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一次,7-10d后如病情稳定改为强的松30mg口服。
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减量。
二、20%甘露醇250ml静滴1次/d脱水,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改善脊髓微循环。
三、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族制剂和胞二磷胆碱等神经营养药物。
四、适当选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
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肢体畸形。
英文名称: acute myelitis【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脊髓病变诊治指南
脊髓病变的诊治指南急性脊髓炎【概述】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明确的脊髓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Sjugren病、结核、梅毒等脊髓损害均为特异性骨髓炎,不属本节范畴。
迟发型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等称脊髓病。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myelitis ),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局灶性脊髓炎性疾病,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的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有的发生于疫苗接种之后。
【病理】炎症可累及脊髓的不同部位,但以上胸髓最多见。
病变部位的脊髓肿胀、充血、变软,软脊膜充血、混浊,脊髓切面灰白质分界不清,可见点状出血。
镜下见有软脊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
严重者脊髓软化、坏死,后期可有脊髓萎缩和疤痕形成。
【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全年散在发病,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
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临床多为急性,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症状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展至高峰;或呈亚急性,症状在1~2周内达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一)先驱症状病前1~4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外伤、疲劳受凉等诱因。
部分患者先有腰背痛、束带感或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先驱症状。
(二)脊髓症状因脊髓病变累及的节段和范围不同,其症状和体征各异。
脊髓全长的任何节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常见(74.5%),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及护理详解
八、健康宣教及护理
〔三〕休息、活动指导: 〔1〕急性期卧床休息,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 足底放托足板或穿硬底鞋防足下垂,非上升 性脊髓炎VS平稳那么可行肢体被动运动、肌 肉按摩,以防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恢复。 〔2〕3~4周后进入恢复期,瘫痪肢体肌张力 开始增加,应尽早下床主动运动,其运动量, 运动时间应在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每 次10~30分钟,每天2~3次〕。开始时最好 有家属陪伴,防止跌倒或过度疲劳,锻炼应循 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
谢 谢!
三、病理
节段:T3-5最常见,其次为颈段, 腰段; 肉眼: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 脊膜充血、有炎性渗出物。 切面:脊髓软化,边缘不整,灰白 质界限不清。 镜下:灰质神经元肿胀,破碎,消 失,尼氏体溶解。
四、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 神经功能障碍,病变常局限于数个节段。 播散性脊髓炎:脊髓内有2个以上散在病 灶。 上升性脊髓炎:病变迅速上升涉及延髓。
八、健康宣教及护理
〔二〕饮食指导: 〔1〕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含纤维素 多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谷类食物,多 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和肠胀气。 〔2〕多饮水,摄水量应在每日1500ml以 上,防止秘尿系感染。 〔3〕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多食 高钾、低钠食物,如鲜玉米、桃子等,同 时注意含钙食物的摄取和补充维生素D, 以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一〕心理指导; 〔二〕饮食指导; 〔三〕休息、活动指导; 〔四〕用药指导; 〔五〕护理的方法指导; 〔六〕出院指导
八、健康宣教及护理
〔一〕心理指导: 〔1〕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突起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担忧自己会失去劳动能力 而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拖累,应抚慰和关心病人,耐心 介绍病情预后,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因大小便障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甚至还带管 出院,病人会因此而有羞耻感,应鼓励他们克服心理 障碍,进行正常人际交往。 〔3〕因感觉障碍,患肢麻木与疼痛感常使病人夜间 难以入睡,应给以同情和抚慰。
脊髓炎治疗指南
脊髓炎治疗指南西医定义脊髓炎medullitis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
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病理学上均有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白质中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
因此,脊髓炎包括了大量的脊髓炎性疾病。
本条只对急性脊髓炎,亦即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着重介绍。
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指的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损害。
中医中医虽无脊髓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可以分别归属于中医的“痿证”、“癃闭”及“便秘”等病中。
疾病症状受凉、过劳、外伤等常为发病诱因。
脊髓症状急骤发生,多为双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
病变节段围绕躯体的束带状感觉,在2~3天内进展至高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
若起病急且病变广泛而严重,则瘫痪肢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是为脊髓休克。
一般休克期约为2~4周。
如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或褥疮则可延长至数月,影响预后。
如无重要合并症,3~4周后进入恢复期。
通常自发病后3~6个月可基本恢复,少数病例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体征(一)症状: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史,疫苗接种史,或有受凉、过劳、负重、扭伤等诱因。
本病发病急骤。
可以在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完全性截瘫。
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背部疼痛、束带感、肢体麻木、无力等先驱症状,并于数天至十几天后逐渐发展至全瘫。
脊髓炎的临床症状可以根据其病变部位、范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由于胸髓节段较长,且某些节段供血较差,病变常易累及胸髓。
其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背痛,束带感,或见排尿困难。
2~3天后,病情发展到高峰,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消失,少汗或无汗和二便潴留。
(整理)脊髓病变诊治指南
脊髓病变的诊治指南急性脊髓炎【概述】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明确的脊髓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Sjugren病、结核、梅毒等脊髓损害均为特异性骨髓炎,不属本节范畴。
迟发型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等称脊髓病。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myelitis ),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局灶性脊髓炎性疾病,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的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有的发生于疫苗接种之后。
【病理】炎症可累及脊髓的不同部位,但以上胸髓最多见。
病变部位的脊髓肿胀、充血、变软,软脊膜充血、混浊,脊髓切面灰白质分界不清,可见点状出血。
镜下见有软脊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
严重者脊髓软化、坏死,后期可有脊髓萎缩和疤痕形成。
【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全年散在发病,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
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临床多为急性,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症状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展至高峰;或呈亚急性,症状在1~2周内达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一)先驱症状病前1~4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外伤、疲劳受凉等诱因。
部分患者先有腰背痛、束带感或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先驱症状。
(二)脊髓症状因脊髓病变累及的节段和范围不同,其症状和体征各异。
脊髓全长的任何节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常见(74.5%),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疾病诊疗指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疾病诊疗指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症脱髓鞘为特征,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通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故又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
一、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一般有10-14天潜伏期,急性起病,经过数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和体征可相继在2周内完全出现。
临床表现多样,以脑症状为主,常有头痛、头晕、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可有颅神经受累和小脑受损;脊髓受累部位不同,可有截瘫或四肢瘫、感觉障碍及尿潴留。
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三型,脑脊髓型即脑和脊髓均受累;脑型即脑症状突出;脊髓型即脊髓受累突出。
二、辅助检查(一)脑脊液检查:半数以上患儿急性期脑脊液可有异常,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高,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均正常。
部分患儿脑脊液IgG指数升高,寡克隆抗体阳性。
(二)脑电图:多有弥漫性慢波活动变化。
(三)脑CT检查多显示正常。
(四)脑MRI显示脑白质多发性散在非对称性长T2信号,也可侵犯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病史、上述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二)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急性病毒脑炎相鉴别。
四、治疗原则(一)药物治疗。
1.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20mg/kg·d,持续3天,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
口服泼尼松1.5-2mg/kg·d,持续15天后递减为1 mg/kg·d,持续4-6周后渐减剂量至0.5mg/kg·d;泼尼松总疗程3-6个月。
2.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d,持续5天,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
3.地塞米松静脉滴注:0.4-0.6mg/kg·d,每日2次,持续10-15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用法同上)。
(二)其他治疗。
包括急性期予以脱水剂、止惊剂等。
重视患儿每日出入量、热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脊髓炎及治疗
辅助检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2.脑脊液压力正常,部分病人白细胞和蛋白轻度 增高,糖、氯化物含量正常。 3.脊髓MRI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信号异常。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的感染史,横贯性脊髓损害症 状及脑脊液所见,不难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 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 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二、脊髓压迫症: 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 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 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 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 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 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 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 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 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 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 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 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 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 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 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 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 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尿容量 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 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骶髓 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进,膀胱 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谓之 反射性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 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 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 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立毛 反射也可增强。如是颈髓病变影响了睫状内脏髓中枢则 可出现Horner征。
急性脊髓炎的诊治
脊髓损伤并发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唐与虎脊髓损伤就是严重致残性损伤,并发症多,脊髓损伤后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得占据首位,已超过泌尿系统问题而成为引起脊髓损伤患者特别就是四肢瘫患者死亡最常见得原因。
一、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一)机理1、颈椎损伤,肋间肌瘫痪,膈肌功能受损,呼吸肌力量弱。
2、久卧形成坠积性肺炎。
3、交感神经受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分泌物增加。
(二) 呼吸功能评价第一个就是全面得病史了解。
第二个就是全面查体,特别注意呼吸系统检查,包括:1、有无胸部复合伤,如肋骨骨折、血气胸等。
2、就是否使用辅助呼吸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胸小肌等)进行呼吸。
3、辅助呼吸肌在内得呼吸肌强度得客观测定。
4、呼吸类型,比如胸式呼吸。
5、咳嗽力量5、胸壁运动,就是正常得胸壁运动还就是反常呼吸得运动。
(三) 检查包括常规化验检查,如胸部 X 线检查、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得检查在脊髓损伤中占得比重较大,包括肺活量、潮气量、残气量、最大通气量、一秒量。
(四) 气管切开指征1、出现呼吸衰竭,呼吸次数 >32 次 / 分,动脉血氧分压( P Ao2 ) <60mmHg ,( P Aco2 ) > 50mmHg 。
2、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气管切开利于吸痰。
3、已有窒息者。
(五) 脊髓损伤呼吸管理进入脊髓恢复期后,有 C3 以上脊髓损伤患者继续用呼吸机维持。
而 C4-T6 脊髓损伤患者,因为大部分呼吸肌麻痹,同时腹肌完全麻痹,导致咳嗽排痰无力,易于出现气道内分泌物堵塞,继发肺部感染。
T6 以下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越靠下,呼吸肌与腹肌力量越接近正常人,咳嗽排痰能力逐步提高,发生呼吸道并发症得机会减少。
T6 以上得高位胸段与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应把预防性得呼吸功能训练当作患者得终生大事来对待。
基本目标就是维持气道清洁、通畅,满足日常生活中对呼吸功能得需要。
具体措施有:1、体位引流通过重力作用将特殊肺段中得分泌物引流出来,靠病人得体位得改变来进行。
神经内科急性脊髓炎疾病诊疗精要
神经内科急性脊髓炎疾病诊疗精要一、概念及临床表现急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异性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多发于青壮年,起病较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如病变迅速上升波及延髓称为上升性脊髓炎,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常可引起死匚。
二、护理诊断(一)自理能力缺陷自理能力缺陷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二)躯体移动障碍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感觉障碍有关。
(三)尿潴留尿潴留与膀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四)焦虑焦虑与健康状况突然改变有关。
三、护理目标(1)患者感觉障碍部分不发生损伤。
(2)不发生其他并发症。
(3)能独立地完成自理活动,使生理和心理恢复到最佳状态。
四、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主动向患者介绍环境,耐心解释病情,消除患者陌生感和紧张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需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饮食。
制订饮水计划,饮水后鼓励患者自行排尿,排尿时可将床头抬高,以利排尿。
(三)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定时翻身、拍背,可随时听诊肺部呼吸音,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床铺平整,无渣屑,防止各种机械性刺激,翻身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预防压疮。
患者有感觉障碍,禁用热、冷水袋,防止烫伤或冻伤。
(四)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进食情况及吞咽功能,观察病变水平是否上升。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注意是否有皮肤的损伤。
(2)观察排尿次数、时间及尿液性质,观察膀胱功能恢复的程度。
观察瘫痪肢体的活动进展程度,肌肉有无萎缩和变形。
留置尿管的患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可常规滴氯霉素眼药水,倾倒尿液时勿将尿袋高于耻骨部位,预防泌尿系感染。
五、健康教育(一)环境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 o(二)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脊髓炎系指由于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脊髓疾病,亦称非特异性脊髓炎,因其病变常为横贯性损害,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
根据症状发生发展的时间定为急性(数天内)、亚急性(2~6周内)和慢性(>6周)。
【临床表现】
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以青壮年和农民为多。
典型病例多在症状出现前数天或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脊髓症状急骤发生,常先有背部疼痛或胸部束带感,继之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
典型的症状早期呈迟缓性瘫痪,伴膀胱肌直肠括约肌障碍,以后转为痉挛性瘫痪。
脊髓各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多见,其次为颈段,由于脊髓损害的水平、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其体征亦不尽相同。
胸段损害(最常见)者,出现双下肢瘫痪;累及颈段者,出现四肢瘫,颈4以上节段受累常出现呼吸困难;如脊髓损害由下向上发展,可从下肢开始发展到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肌瘫痪,称上升性脊髓炎。
【辅助检查】
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下列检查:
1、腰穿:测压力及有无梗阻现象,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TORCH、Lyme抗体、寡克隆区带、免疫球蛋白合
成率、墨汁染色、结核菌检查、梅毒抗体、囊虫补体结合试验等。
2、血清:TORCH、Lyme抗体、梅毒血清抗体、HIV、囊虫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检测等。
3、脊髓核磁共振:能早期显示脊髓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是诊断急性脊髓炎可靠的检查方法。
4、头颅核磁共振:了解脊髓以外的颅内病灶。
5、椎管造影:了解有无其他脊髓病变和排除压迫性脊髓病。
6、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诱发电位:了解视通路和脑干病变。
7、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为下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
【诊断要点】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情常数小时至数天内达高峰。
2、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3、脊髓MRI:病变部位髓内稍长T1长T2信号,脊髓可稍增粗。
4、MRI或椎管造影无髓外压迫病变。
5、脑脊液改变:压力正常,细胞数大多正常,可有淋巴细胞轻度增高,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
6、排除了其他病因引起的脊髓炎。
7、某些病例在数年或多年以后出现多发性硬化的其他症状,本次疾病可能是多发硬化的首次发病,有人统计20年中不超过半数,远低于视神经炎。
不容易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急性脊髓炎通常病变对称且横贯较安全,髓内病变节段较长。
【鉴别诊断】
1、周期性麻痹:四肢无力不伴感觉和膀胱直肠障碍,通常伴血清钾降低。
2、吉兰-巴雷综合征:对称性下肢或四肢软瘫,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伴末梢型感觉障碍,大小便一般无障碍;发病一周后开始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3~4周最明显。
肌电图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神经活检可确诊。
3、压迫性脊髓病:硬膜外脓肿或脊柱结核和脊椎转移癌等有时由于病变椎体突然塌陷呈急性起病,须与急性脊髓炎鉴别。
有原发病史、脊柱压痛或畸形、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增高等。
脊椎x线平片、脊髓CT和MRI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治疗】
及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强体质、预防合并症、积极康复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1、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加入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水500ml
中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14天,以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0~60mg每天逐步减量至停用。
也可尝试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2、维生素:VitB12、VitB1和VitB6联合应用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3、有报道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急性脊髓炎有肯定疗效。
4、血浆置换疗效不肯定,但在某些个例可能有效。
5、护理:勤翻身保持皮肤干燥预防褥疮;防止烫伤;脊髓休克期尽早导尿;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及人工辅助呼吸;早期进行瘫痪肢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