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 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知识拓展
萧华将军与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萧华参加长征时才18岁,过 草地时任红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萧 华在杭州疗养时,忆起那些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 的战友,夜不能寐,在床头上奋笔疾书,用激情和泪水 创作了《长征组歌》歌词。1965年8月1日,为纪念中央 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举行的大型 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人民剧场 首场演出。《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文笔,清新动人 的优美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 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险、英勇作战、无 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组歌》数十年来演出 千余场,历演不衰。
四 渡 赤 水
想一想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 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 追剿计划。
巧 渡 金 沙 江
想一想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 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 人的重重包围。
相关史事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长30余丈,铁索上铺着木 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除了,只 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 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 士边爬边铺桥板。对岸的敌人吓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 止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 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 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 进,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 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突破 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3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3张PPT)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4、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__C___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5、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①红一方面
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___B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红军红过军草地过穿草的草地鞋

吴起镇
1935年10月
00中5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的胜利
(1)陕北会师: 时间: 1935年10月 军队: 党中央、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三大主力会师: 时间: 1936年10月 军队: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请思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 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 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 力
长征过程中,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次 激战,消耗了其大量兵力和物资,削弱了其
战斗力。
保存党和红军基干力量
要点一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
长征途中,虽然红军损失惨重,但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得 以保存,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领导 力量。
要点二
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队伍
分析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让学生了解长征过程中的关键战役、 重要会议和领袖人物,深入理解长征 的艰苦历程和伟大精神。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举办长征主题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或老红军后代来校举办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长征历史和精神。
开展长征主题文艺演出
组织学生编排以长征为主题的文艺节目,通过舞蹈、音乐、朗诵等 形式,生动展现长征的壮丽画卷。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关 爱老红军、帮扶困难群众等,以实 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长征过程与重要事件
突破封锁线与四渡赤水
突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 于1935年1月抵达贵州遵义。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 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翻越雪山与穿越草地
翻越雪山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等多座 大雪山,抵达四川懋功地区。
穿越草地
接着,红军又穿越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 地区。
会师陕北及吴起镇战役
会师陕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 与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完成二万五 千里长征。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42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42张PPT)

遵义战役娄 山关纪念碑
遵义战役,发生在1935年2月24日至28日;而红军第一次占领 遵义,是当年1月7日,遵义会议是1月15日至17日。
第四站:遵义
在遵义曾经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 常重要的会议。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 间、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内容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
第九站:过草地
受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 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 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
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
脚底下更软、更滑,稍有不慎就摔 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 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有
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
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
去湘西与 红二、六 军团会和!
渡过湘江人数从8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 万锐减至3万多人 线,
去贵州 敌人力 量薄弱!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开始长征
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 到宜章之间。11月14日,红军右路军攻克宜章,左路军攻 占九峰山监视粤军。15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 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虽未经过激烈战斗,但减员2.4 万。这也震惊了蒋介石。他急忙调湘、粤、黔、桂四省军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 诞生
(1949年) 14年(1935年) 14年 (1921年)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转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
1.寻访团一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熟读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来讲 一讲。 2.寻访团二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分角色表演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 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演一演。 3.寻访团三的任务:搜集长征歌曲,课前寻访团成员学唱歌曲,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唱一唱。 4.寻访团四的任务:搜集长征诗歌,课前寻访团成员背诵诗歌,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诵一诵。
2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分钟强化,
挑战自我
三、历经艰险终会师——长征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 一人类奇迹的?
小组探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包含哪些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纠正了—— 2.肯定了—— 3.取消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 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
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 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 些困难?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 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 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 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文识读-完整版PPT课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文识读-完整版PPT课件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1933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 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 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故选择D项。
➢ 读图:泸定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读图: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原系国民党二十五 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 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 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 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典例示范
2016 江西中考)“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 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 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
历史事件是( )D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典例示范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中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胜
利会师于 C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西吴起镇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择C项。
泸定桥又被称为铁索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 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自清以来,此桥为 四川人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1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 ,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 灭桥头守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 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5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马家军
革命 中心 转移
东北军
目的:突破国民党军

队围剿,保存 革命有生力量
线:江西瑞金出发,长征1开934始年10月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渡过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反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动
热血铸就中华魂 革命种子播四方
材料研读: P84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他向全世界 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 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 们的道路。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 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国共十年 对峙
第二次合作: 1946年 抗日战争 开始国
共内战
中共独立领导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长征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折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点 次反“围剿”的失利、
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左”的错误,肯定了 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 局常委,取消了博古、
遵义会议旧址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31张PPT)

探究问题:
1、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 困难 和问题?
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 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 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 还缺少粮食给养等。
2 、 红军能够克服这 些困难靠的是什么?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 天,我们还有必要发 扬长征精神吗?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永 往直前、不怕牺牲、战胜一切 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渡 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
(4)“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5)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开 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金沙江
红军巧渡金沙江, 从此跳出了敌人 的包围。
赤 水
遵义
乌 江
红军强渡 乌江,解 红军在这里打 放遵义。 过一场恶战, 损失惨重。 瑞金
河流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请你说出序号代表的地方?长征经过的省?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的省:
福建、江西、广东 、湖南、广西、 贵州、四川、云南、西康(分属四 川和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
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尝试分析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的原 因。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博古李德“左” 倾错误主张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过雪山、过 草地 飞夺 强渡 大渡河 巧渡 金沙江 泸定桥 四渡 赤水 强渡 乌江 遵义会议 (1935.1)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渡过 湘江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6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66张PPT)

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胜利
1933年10 博古 月至 50万 8万 李德 1934年
博古和王明
李德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军队人数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结果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巧渡金沙江
会宁 会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1936年 10月,从湘 西出发的红 二方面军和 从川陕革命 根据地出发 的红四方面 军长征到达 甘肃,同前 来接应的红 一方面军胜 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宣告红 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巧渡金沙江
过 草 地 —— 沼 泽 地
草 地 死 亡 陷 阱
——
累 不 累 看 看 革 命 老 前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苦 不 苦 想 想 红 军 二 万 五
腰带也拿来充饥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乌江 强渡大渡河 湘江 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会宁会师楼
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一 部
第三篇章 感悟“长征之魂”
三、长征的胜利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时间: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2.标志: 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

红四方面军
3.意义:
860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共22张PPT)


遵义

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大 巧渡金沙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遵义

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过草地











大 巧渡金沙江 渡

爬 雪 山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遵义

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来自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
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
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
红军长征时穿过的草鞋
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 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3、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 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 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
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zī]重要 在一个地恶球劣上的最自险然峻环的境地带保持这样敌的人平的均围速追度堵,截可说近
乎奇迹。 生活艰苦、缺衣 恶劣的少自食然环境
材料二:眼看掉队、牺牲的 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 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课件
红军长征突破湘 江烈士纪念碑园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 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 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 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 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强渡 乌江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一枪是在_南__昌___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 命根据地_井__冈__山__革__命__根__据_ 地
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是__工__农__红__军__第__四__军_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 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 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 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 25000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 365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里。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博古、李德 (第五次)
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保守防御
人物扫描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
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
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
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
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
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
李德
交给李德。“短促突击”、
“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打乱敌 跳出了 1、班级即将举行长征故事会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人的追 敌人的
剿计划 包围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渡过
乌江,
夺取
遵义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
蒋介石已判明红军 的意图是到湘西会 师,因此在通往湘 西的路上,设置重 兵。如果去湘西, 红军就有全军覆没 的危险。在危急关 头,毛泽东提出了 改向敌人力量薄弱 的贵州前进的主张, 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1935年1月,红军强 渡乌江,到达遵义, 把敌人的堵截部队 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本课小结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1、背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长征的过程: 4、遵义会议 二、过雪山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长征的结束 2、意义
课堂练习:
B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黄 陕

西
腊子 口
西
大 毛尔盖

渡 泸定
雪 山
四 川


安顺 河



金水
贵 南


贵阳

广 西



西 瑞金福
1934.

10.
1934年10
月中央红军 8万多人, 从瑞金出发, 向红二、六 军团所在地 湘西进军
开始长征
红军长征突破 湘江烈士纪念 碑园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 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 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 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 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 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 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长征记》
走向成熟
——《中国红军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转
新中国成 立(1949 14年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折 由胜利走向胜利, 点 建立新中国
二、过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第十七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背景
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 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 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 “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 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 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里震撼人心的数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 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 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 龄最小的女红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3. 共进行600余次重要战役战 斗;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15 天用于打大的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 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天4. 经过11个省,分 别为: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 陕西。翻越大山40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跨过近百条河流,其中大 河24条。5. 总行程6.5万余里;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二万 余里,红四方面军一万余里,红二十六军近万余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蒋介石在南昌讲话
任务一:
阅读教材83页第一段及相关史事,归纳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情况,并分析第 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和结果。完成导学案任务一
红军长征的原因:
由于中共中央负责人 博古 和军事顾问 李德 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红军 付出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 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
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里程碑。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
三、胜利会师,永铸丰碑
1935年10月
1936年10月 会宁●
●吴起镇
●延安
●将台堡
任务四: 结合教材及以下材料,思考长征有什么历史意义?完成导学案任务四
材料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 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
1.下图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绘画作品。该图以人民的视角,描绘 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该 会议( ) 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 D.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过家鼎等译《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史实说明长
征途中铸就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材料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
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 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人们对事物的运动观察得不合实际状况,时间还没有到, 他看过头了,这就叫“左”倾;不及,就叫“右”倾。…我 们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办事,是自然地而不是勉强地达到我们 的目的。比如生小孩,要有九个月,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就一 压,把他压出来了那不好,那个叫“左”倾。如果他已经有 了九个月,小孩子自己实在想出来,你不准他出来,那就叫 “右”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的开始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福建长汀出发→ 冲破4道封锁线,度过湘江→遵义城(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翻 越夹金山→过 大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 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B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D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 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再创辉煌
胜利会师的吴起镇、会宁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 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 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 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胜利结束
红军二渡赤水河渡口——太平渡
红军三渡赤水河渡口——茅台渡口
红军四渡赤水河渡口——二郎滩
毛泽东同志指 挥的四渡赤水之 战,使红军摆脱 了几十万敌军的 围追堵截,是红 军作战史上的光 辉范例
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四度赤 水后,红军急行军渡 过金沙江,从此跳出 敌人的包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 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遵义会议:1935.1.
内容: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 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 事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指挥。
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 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乌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长征途中,敌人在红军前去 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 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夺取遵义的正确决定
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 内容: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 作战的基本原则
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 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A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D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爬雪山
长征路上翻越第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 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 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 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 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进入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 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 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 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 山的怀抱里了。
原因 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 红军 第五 次 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 地
突破四道封锁 线
突破湘 江
1936、10)
渡过乌 江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 解放遵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陕北吴起镇 会师
意义: 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三大主力红军甘肃 会宁会师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B )
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 感受到的。
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 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 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 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下雨。 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 下更软、更滑,稍有不慎就摔倒, 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乎每 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有一次, 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 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 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 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 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 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 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
湘江战役:长征途中,红军拼死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 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
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
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
央的领导地位( C)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
005
遵义会议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党 中央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 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 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战胜一切困难 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 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 的集体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折 经历了很多挫折,
经受了大革命的失 败、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利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赤水
古镇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 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中央红军第一次渡赤水河的渡口——土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