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7课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 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无能为力 的观点
4、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
也是多种多样的。 ——— ——— ——— ——— 直接联系 2、表现: 内部联系 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间接联系 外部联系 非本质联系 偶然联系,等等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要从事物固有 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主 观臆造的联系或无视客观联系。
青藏铁路
三峡工程 嫦娥奔月
判断:联系是客观的,因 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 联系。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2):联系具有客观 性,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意义/原因: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 物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小结3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观 世界上的事物 千差万别,事 物的联系也是 多种多样的。
决定
方法论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决定
【世界观及方法论原理小结】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联系是普遍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
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 存在的。(总体看状态)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1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

法的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

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周围的人和事,能

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01内部诸要素之间的□02相互依赖、□03相互影响、□04相互制约和□05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06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07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08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09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用□10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01固有的,不以□02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03自在事物的联系和□04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1)从事物□05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06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07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08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01多种多样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02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03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04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 副本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 副本

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 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具体):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 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 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 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 为转移。
【例2】:(09北京)“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 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 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 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 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②说法错 误,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③的说法否定了联 系的客观性。
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
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 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小结: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第7课第1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

第7课第1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

2014级思想政治必修4导学案编制时间 2015年9月8日使用班级:2014级文科学生主备人:王伟复备人:高二政治组审核人签字:冯成喜Array

第 1 页共 4 页第2页共4页

联系具有普遍性,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一些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但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只有具备条件,事物之间才会发生联系,否则就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联系是客观的,这意味着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联系的客观性足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音强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想的联系。但联系的客观性并不等同于联系是不可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第一,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已存在,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则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为事物的联系由于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恰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第三,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绝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主观想象创造某种联系。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反映事物的客观联系,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建立联系。总之,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否认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条件,创造出新的具体的联系,这并不是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二、明白得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此刻: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

有着如此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各个部份、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各类联系交织起来的丰硕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3)方式论:要求咱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

二、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讲,能够分为

(1)

(2)

3、联系的客观性方式论要求:

(1)咱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够依照事物

联系,改变

,调整原有的联系,成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

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二、联系的多样性方式论要求:

(1)要求咱们

(2)咱们在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既要注重

,又要适当运用自身的

;既要把握事物的

,又要关注事物的

;既要熟悉事物的

,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明白得:

2019-一轮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习教案

2019-一轮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习教案

客 普多 观 遍样 性 性性
表现
整体 系统 (zhě 和要 ngtǐ 素
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矛 盾 根本
发 展 实质 物
(gēnběn)

含 普 特 动力 普 量 前

义 遍殊
和 性性


表现
主次 矛盾
遍变 进 性与 性
质与 变曲

生 和 旧 事 树立 物 创 意新 识 的
矛盾 主次


方面
亡 民族
)和 部 联系分
进步
人工降雨(réngōngjiàngyǔ)
第12页/共49页
第十三页,共49页。
联系(liánxì)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 所固有(gùyǒu)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方法移论的)。(1)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zhuàngtài),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 的联系。
③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事物的客观性 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性,坚持联系客观性就是在联系 观上贯彻了唯物主义思想。
第14页/共49页
第十五页,共49页。
(全国卷II 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 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 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jùyǒu)鲜明的“人化”特 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 界无关

生活与哲学第7课

生活与哲学第7课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4)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系统优化的方法(3)综合性思维方式

◇运用:(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科学(2)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二、【合作初探】:

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

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1(P54)请你列举一两个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

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哲理结论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课堂探究2(P54)分析恩格斯的名言,思考世界上有没有一种与别的事物没关系的事物?

2020届必修4《生活与哲学》——新版知识点

2020届必修4《生活与哲学》——新版知识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利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

一、实践的特点原理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

(2

-----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重点掌握】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020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精品课件: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

2020届高三政治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精品课件: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


3.联系的客观性
础 知

(1)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
整 合

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频 考

(2)方法论要求:
突 破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焦 社

忌主观随意性。
热 点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 即 时

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训 练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
频 考


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 破

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热 点

观点中,联系和发展是表层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矛盾观点深层地 堂


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含义
联 系 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诸 要素 相 互 影响 制约 作用
二、联系的特征
(一)联系的普遍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横的:四面八方的联系 纵的:前后相继的联系 (2)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正在摆弄一个捕鼠 器,急忙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报。但院子里的鸡、猪、 牛等动物均一笑置之,认为与己无关。 当天晚上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农夫的妻子赶来查看 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为给住院的妻子补身子,农夫把鸡 杀了。 邻居和朋友听说了此事,纷纷轮流照顾农夫的妻子,为了 款待他们,农夫又把猪杀了。 后来,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于是农 夫又杀了牛款待。 一个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生命。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 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 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 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 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 “踢猫效应”。
思考
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任何 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二)联系的条件性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存在 不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的事物。普遍联系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3区别:4区别:联系:1)12

3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最新整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最新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归纳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实践观)一、唯物论(6个)——第四课、第五课

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

质性。结合党的思想路线、理论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

合客观、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

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精神、政策、观念、理念)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

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导作用、调控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

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可违背

②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

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7.1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课稿

7.1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7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框是经过上一单元学习后,学生们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哲学和实践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而这种联系又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这样三种特征。学好本框知识有助于建立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同时本框也是为下一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的一个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2、能力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说明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思考:联系是客观的,那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 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了?
提示: 不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P56页相关链接)
活学巧练
(2015 · 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
“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
考试 作业 青春
睡觉 痛苦 半价
当提到“学生”二字,你联想到什么?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自学目标 P54~57
一个概念 联系的三个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联系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015 ·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当提到“学生”二字,你联想到什么?
自然界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天空 森林 (2015 ·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自学目标 P54~57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自然界 D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解析 题干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A正确;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X)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X)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X)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X)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X)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X)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X)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 系,联系构成了矛盾。
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间存在 着联系。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保障航 天工程圆满成功的。
参考答案:
1.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 对接工程是大型、复杂、系统的工程,它的圆满 成功,是围绕整体目标、全国协作的结果。
2.注重内部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国防科工委会同各 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工程总指 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解任 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 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不能改变的是联 系的存在,可以改变的是事物的状态和 具体联系的方式)
8=发;4=四;9.18=就要发;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流星划过,许个愿望就能实现 星座、手相决定人的命运
2.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观:联系具有普遍性、客 观性
3.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联系)
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②整体是有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 3.注重内部系统结构的优化趋向。参加工程研制、 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 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 形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 入少、速度快、效率好的发展路子。 4.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我国神舟十号” 和“天宫一号”对接工程的实施,体现了现代科 学管理的要求,即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 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 考虑,优化组合,保障了试验的圆满成功。
方法论要求:
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考点:
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重 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导 致一系列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 出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 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 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四)系统优化的方法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 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 化趋向 3.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 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 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 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注意: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都存在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特征
1.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自在事物是天然形成的
• 人为事物是经过人为干预才形 成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 在的自然界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 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在联系的显 化和实现。
知识框架
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唯物论(物质与意 识),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的观 点)和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观点: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群众观、价值观和 人生观。
第七课 唯知物识辩框证架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 样性 三、两种具体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材料: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这是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是 体现现代化科学管理要求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国防 科工委会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任命了 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明确目标、分 解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参加工程 研制、建设、试验、科学应用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 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相互支持、形 成合力,协调解决了大量难题,走出了一条投入少、 速度快、效率好的发展路子。
1.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 活动才能实现。 2.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二)联系的特征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因:①自在事物中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 就存在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具 有客观性。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 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 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反对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凭空创造联系。
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间接联系
无风不起浪。
虚心使人进步。
因果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二)联系的特征
3.联系的多样性
原因:由于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多种多样的。 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