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分类(二)
1-2感觉与知觉的分类
目录 02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03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01
感觉的种类
心理学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把感 觉 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01
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
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02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
的、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时间 知觉
人除了在一定空间 中活动以外,也总是在一定的时间 中活动。
运动 知觉
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问题,是人 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人要想产生运动知觉,首先要确定 参照系。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例 如,鸟在飞,鱼在游,火车在动,河水在流 动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 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
社会 知觉
是关于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中,
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的知觉,社
会知觉包括:
(包括对他
人和自我的知觉)、
、
。
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 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多,感知条件不佳、 客观刺激不清晰、视听觉功能减退、强 烈情绪影响、想象、暗示以及意识障碍 等都能引起错觉。现代心理学将错觉分 为以下七种:
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鼻腔 上部的嗅细胞所引起的,一般嗅觉的感 受性很高。
味觉是溶解于液体的化学物质作用
于舌头和软腭上的味蕾所引起的。
人基本的味觉有
四
种。
肤觉包括痛觉、触觉、压觉、温度觉, 这些感觉的感受器呈点状不均匀分布于 全身,痛觉是有机体的“报警系统”,它 提供着刺激物带来的危害信号。
感觉与知觉——精选推荐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本章要点:·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分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构成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进行更高级的知觉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感知规律,提高学生对有关客观事物的感知效果,是十分必要。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之中,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它们以不断变化着的光、声、味、温度、硬度等等各种属性作用于人们。
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到刺激,就使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别属性产生反映。
如看到了水果的颜色、嗅到了氨水的气味、尝到了糖的甜味……。
这种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人不仅能感觉到人身体以外的事物状况,而且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外表和内部的种种情况,如饥、渴等。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感觉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段。
例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已经有了以感应性为主要反映形式的感觉萌芽。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出生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也存在着独立的感觉阶段。
此外,在实验室的特殊条件下,也可以人为地使人产生单纯的感觉。
与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感觉具有二重性:从感觉的来源和内容来看,感觉是客观的,它反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看,它是主观的。
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感觉是在具体的人的头脑中形成、表现和存在着的。
所以,在不同的人身上,感觉都烙上了个体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的痕迹,体现着个性心理的影响。
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既不是主体自发地形成的,也不是客体机械地移植注入的。
其次,人的感觉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在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时,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感觉既能被人意识到,同时也受人的意识的调节。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运动知觉的分类
运动知觉的分类
1. 真动知觉!就像你看到汽车在路上飞驰,那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在移动,你的眼睛能清楚地捕捉到这种变化。
比如你看着短跑运动员全力冲刺,是不是感觉酷毙啦?
2. 似动知觉中的动景运动呢,嘿,就像看动画片一样呀!那些连续的画面让你感觉物体在动,像那个经典的走马灯,不就是这样嘛!你想想小朋友看动画片时那入迷的样子呀。
3. 诱导运动呀,你瞧,当你坐在火车上,看到旁边的火车开了,你有时候会误以为自己的火车在动呢,这多神奇呀!就好像有时候你会被别人带偏一样呢!
4. 自主运动可有意思啦,你晚上盯着一颗星星看,诶,它好像在自己动!就好像它有自己的想法似的,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呀?
5. 运动后效也蛮特别的呢,你先盯着瀑布看一会儿,然后再看旁边的石头,哇,那石头好像在往上跑!这不就像魔法一样嘛,难道不是吗?
6. 动觉呀,当你自己在跑步、打球的时候,你的身体能感觉到那种运动的状态,这多直接呀!就像你在球场上尽情奔跑时,那感觉爽不爽呀?
7. 平衡觉,就像你走在独木桥上,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平衡状态呢,要是稍微有点不稳,你心里就会紧张起来。
这就跟你走钢丝时的那种小心翼翼是一样的呀!
我觉得运动知觉真的好神奇呀,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丰富有趣的感知呢!。
知觉的分类(二)
幼儿形状辨别能力的实验表明: (1)幼儿辨认物体平面形状的能力,在学前教育影响下随 年龄班而增高。认识形状的种数逐渐增多,正确辨认的百 分率逐年提高。 (2)幼儿辨认形状时,“配对”(即对各种形状作直觉的 具体的辨认)最容易,“指认”(即依照形状名称找出该 形状)次之,“命名”(说出各种形状的名称)最难。辨 认形状的关键在于掌握形状名称。 (3)在本实验中,幼儿掌握八种形状的难易顺序依次为: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 平行四边形。圆形最易被幼儿掌握。 (4)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对幼儿的形状教学注意以下各方 面: 小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中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 圆形、梯形; 大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形、梯形,教师并适当指导幼儿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 椭圆形。
二、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幼儿活动范 围逐渐扩大,和周围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 进入幼儿园后参加集体活动,受到集体教 育,这些都促进幼儿社会知觉的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不论对他人的知觉或 对自己的知觉都明显发展着。
幼儿对他人的知觉,首先表现在对集体的知觉。 初入幼儿园的儿童,还没有明显的集体意识, 有些幼儿虽曾在托儿所和其他儿童共同生活过, 也还不懂得自己和集体的关系;不懂得自己是班 集体的一员;不理解自己对集体的作用。 入园之后,在有组织的游戏和学习等集体活动 中,在教育影响下,逐渐理解自己和班集体的关 系,因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且努力为小组和 全班争取荣誉。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 (1)方位知觉 (2)距离知觉 (3)形状知觉 在幼儿期,各种空间知觉明显发展着。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即对自身或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例如对上、下、左、右、前、后、东、西、 南、北的辨别。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 后、左、右。而左右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 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社会知觉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进行感知、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社会知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环境,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并根据自己的知觉做出相应的反应。
社会知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人格知觉:人格知觉是指人们对他人的个性、特征和特点的感知。
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人们可以对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和态度进行推断。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善良、乐观和友善时,我们就会认为他具有积极的人格特征。
2. 动机知觉:动机知觉是指人们对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的感知。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结合对其背景和环境的了解,人们可以推断出他人为什么做出某种行为。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了帮助他人而主动行动时,我们就会认为他的动机是善良和乐于助人。
3. 情绪知觉:情绪知觉是指人们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知。
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人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情绪状态,例如快乐、悲伤、愤怒或焦虑等。
情绪知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并适当地回应他们的情绪。
4. 社会角色知觉:社会角色知觉是指人们对他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的感知。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言辞和社交互动,人们可以推断出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例如领导者、下属、父母或朋友等。
社会角色知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人的行为,并在交往中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
5. 文化知觉:文化知觉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感知。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言辞,人们可以推断出他们所属的文化群体和相应的价值观。
文化知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并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6. 社会关系知觉:社会关系知觉是指人们对他人之间关系和互动的感知。
通过观察他人的互动方式、言辞和非言语表达,人们可以推断出他们之间的关系,例如亲密关系、合作关系或竞争关系等。
社会关系知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并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社会知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交往和理解他人行为的重要能力。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例题】人们在夜空中很容易看到启明星, 这是利用了知觉刺激物的() A强度 B重复性 C似动 D活动性 答案:A
第二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体、 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不同,一般知觉更多强 调对客观物体的印象。社会知觉不仅强调对 人或群体的外部特征的知觉,而且涉及对有 关信息的思维加工,包括记忆、推理、判断、 理解和解释等,更像是“社会认知”。
对知觉对象作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3)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A强度 B重复性 C似动 D活动性
国第籍一形、 节民状族一等般知心知理觉觉定势有。 几个构图原则:
①接近性原则 ②相似性原则 ③封闭性原则 ④良好图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效应
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D. 心理定势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迅速认识自己不熟悉的人,可以依据该人的各种表明特征和线索,进行类型化推理,对其做概括化了解
2客观因素 。
深度知觉是以视知觉为主,与运动知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1)刺激物强度(2)刺激物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重复 (3)凯利归因理论:他将归因依据的外界信息分为3种:①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和自己的其他行为是否有所不同;②一致性资料,与周围
单眼线索:①物体重叠 ②线条透视 ③空气透视 ④ 明暗阴影 ⑤运动视差 ⑥眼睛调节 ⑦纹理梯度
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幅合 ②双眼视差
二、知觉的分类★
二、知觉的分类★
2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影响因素:(1)物体运动速度。(2)观察者与运动物 体之间的距离。(3)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 状态,会导致参照系的不同。 运动知觉的种类:(1)真动,(2)似动,(3)诱动,(4) 自动,(5)运动后效。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知觉是更正确,可将知觉分为正确的知觉和错误的知觉。
根据知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感受器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一、物体知觉物体知觉就是对物的知觉,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种种现象的知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因而物体知觉又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需要人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来实现。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空间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习汉语拼音、汉字时,需要正确辨别上下、左右,否则难以顺利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识别汉语拼音;下楼梯时,如果我们不知道有几个台阶、每个台阶有多高,就容易摔倒。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等。
形状知觉指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人类的形状知觉能力比动物的更高级,因为人类能识别文字。
形状知觉是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视线沿物体轮廓移动时的眼球运动、手指触摸物体边沿等,产生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
依靠视觉获得的大小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和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距离相等的条件下,投影越大,则物体越大;投影越小,则物体越小。
在投影不变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则物体越大;距离越近,则物体越小。
大小知觉还受个体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周围物体的参照的影响。
对熟悉物体的大小知觉不随观察距离、视网膜投影的改变而改变。
对某个物体的大小知觉也会因该周围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
对物体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可以依据的线索很多,如小的物体似乎远些,大的物体似乎近些;被遮挡的物体远些;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能看到的细节少;远的物体显得灰暗,近的物体色彩鲜明;看近物时,双眼视线向正中聚合,看远物时,双眼视线近似平行等。
知 觉
(1)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特有的感情和行为倾向的总
和,个性在很大程度上由知觉经验形成。反过 来个性又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观察,决定个体观 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如甲某的个性外倾,坦率、开朗、豪放,上 课时喜欢发言,与老师讨论问题;乙某的个性 内倾、缄默自持,上课时很少发言。新学期开 始,管理学原理安排上200人的合班课。他俩 对这件事产生截然不同的知觉:甲某很有意见, 因为他认为合班课使他减少了发言及与老师讨 论问题的机会,而相反,乙某则抑制不住自己 的轻松而微笑起来。
(二)知觉的分类 (1)依据分析器官的不同,知觉可分为: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2)知觉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 觉。
空间知觉是由物体的大小知觉、方位知觉、 平面形状知觉、深度知觉等构成的复杂的知觉 形式。
时间知觉是对运动物体时间特征的反映 (如时间长短知觉、节奏快慢知觉、先后顺序 知觉等)。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 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 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 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含义,知觉到 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面对一张X光片,不懂医 学的人很难知觉到有用的信息,而放射科的医师 却能获知病变与否。教师也应通过言语启发,提 供线索,帮助学生提取知识经验,组织知觉信息。
形状并不相同,但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 这是形状恒常性。
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
越来越小的,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 小,这是大小恒常性。
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 射的光量的5万倍,但看上去我们仍然认为煤是 黑的,墙是白的,这是亮度恒常性。
学习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一、个体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一)认知认知是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并将信息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的认知过程始于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
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人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还被保留在人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
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叫记忆。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继而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二)非认知心理:动机、情绪和意志一般来讲,人类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行为活动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人在加工外界是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和情感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
(三)个性心理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的、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的、经常出现的。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被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电子教案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能够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两者呈反比。
(三)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称为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为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因为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这使得观察具有以下几个特殊的特点:
(1)精确知觉。精确知觉是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清晰的反映。
(2)模糊知觉。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形成的映像不清晰,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模糊知觉。
(3)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体所产生的与实际不符的判断。错觉包括物体错觉和对人的错觉。物体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② 温度觉。温度觉是指皮肤对冷、温刺激的感觉。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两种。
③ 痛觉。痛觉是对伤害有机体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2. 内部感觉
(1)动觉。动觉也就是运动觉。它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内部感觉。
(2)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和身体平衡状态的感觉称为平衡觉。引起平衡觉的适宜刺激是身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
三、感觉和知觉的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社会知觉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角色等的认知和理解。
社会知觉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人格知觉:人格知觉是指人们对于他人个性特征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知觉包括对于他人性格、态度、价值观、情绪等的认知和理解。
2. 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指人们对于社会角色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知觉包括对于不同社会角色的期望、行为和责任等的认知和理解。
3. 社会关系知觉:社会关系知觉是指人们对于社会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知觉包括对于不同社会关系的类型、特征和作用等的认知和理解。
4. 群体知觉:群体知觉是指人们对于群体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知觉包括对于群体的成员、特征、行为和作用等的认知和理解。
5. 文化知觉:文化知觉是指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知觉包括对于不同文化的特征、价值观、习俗和传统等的认知和理解。
以上是社会知觉的常见分类,不同的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社会现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的感知、认知和理解过程。
社会知觉的分类主要包括人物知觉、事件知觉和物品知觉。
一、人物知觉人物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人物知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貌知觉:个体对他人的外貌特征进行感知和认知,如身高、体型、面容、发型、穿着等。
2. 语言知觉:个体对他人的语言进行感知和认知,如语速、语调、语言表达能力等。
3. 行为知觉:个体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感知和认知,如姿态、动作、表情、行为举止等。
4. 个性知觉:个体对他人的个性特征进行感知和认知,如性格、情绪、态度、价值观等。
二、事件知觉事件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事件知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件的性质:个体对事件的性质进行感知和认知,如事件的重要性、紧急性、危险性等。
2. 事件的原因:个体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感知和认知,如事件的起因、背景、动机等。
3. 事件的后果:个体对事件的后果进行感知和认知,如事件的影响、结果、后果等。
4. 事件的解决:个体对事件的解决进行感知和认知,如解决方案、方法、效果等。
三、物品知觉物品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物品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物品知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品的形状:个体对物品的形状进行感知和认知,如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2. 物品的功能:个体对物品的功能进行感知和认知,如物品的用途、作用、效果等。
3. 物品的价值:个体对物品的价值进行感知和认知,如物品的价格、品质、品牌等。
4. 物品的特点:个体对物品的特点进行感知和认知,如物品的材质、质地、款式等。
总之,社会知觉是人们对社会环境中的人、事、物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是人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
人物知觉、事件知觉和物品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三个主要分类,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们对社会环境的全面认知。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最 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无论是从动物心理发生的角度, 还是从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 感知觉都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过 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以及自 身的最初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感知 觉获得的。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系统,只 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引起相应 的反射活动。无论是自身经历的直 接经验,还是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 经验都是通过感知觉获取的。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含义
(三)感觉和知 觉的关系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 方面: 第一,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 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们通过知觉了解的内容要比感觉到的 东西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可以获得事 物的整体意义。 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 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 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 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二)感知觉是其 他心理过程产生的 基础 感知觉所提供的人类自身和 外界环境的信息,是人们获得知 识的源泉,其他一切高级的心理 活动,如注意、思维、记忆等都 是在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 上进行的。感知觉为认识过程的 高级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材 料,如果感知觉不能正常运作, 其他的心理现象也就不能正常发 展,“感觉剥夺”实验就充分证 明了这一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三)触觉的发展 2.触觉的发展
(1)口腔触觉
• 口腔触觉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反应,表现为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 这个阶段被称为“口腔探索阶段”,一般到5个月以后,婴儿的这种探索行为便逐渐减少,其 他方式的探索行为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知觉的种类与效应
社会知觉的种类与效应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于社会环境和他人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了对他人的特质、动机和情绪的觉察,并通过观察和解释他人的行为来了解社会。
社会知觉有很多种类和效应,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种类和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指在初次接触他人时形成的关于他人的印象。
第一印象效应指的是,在认识他人的初期阶段,最初的印象会对后续的感知和评价产生持续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外貌、穿着、姿势等因素都会在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给我们留下印象,并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整体评价。
2.归因理论:归因指的是个体对于他人行为的解释或归因的过程。
归因理论研究个体是如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将其归因于内在因素(如个人特质)或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为他的个人能力不足,或者将其归因为外部环境的不利条件。
3.偏见和歧视:偏见是指个体对于他人的不公正和片面的看法和态度,歧视是基于这些偏见而产生的对他人的不平等对待。
偏见和歧视往往是根据个体自身的社会化、文化背景以及媒体等因素形成的。
这些偏见和歧视会导致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对待,形成社会不平等。
4.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指个体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了解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社会比较可以是水平比较,即与同一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垂直比较,即与其他群体的成员进行比较。
社会比较对于个体的自我认同和满足感有重要影响,但也可能导致焦虑和不满。
5.群体类比效应:群体类比效应指的是个体在认识他人时将其归属于一些特定群体,并通过对该群体的特征和行为做类比来进行判断。
群体类比效应往往基于个体对一些群体的固有偏见和刻板印象而产生,导致对该群体的一般化和歧视性评价。
总之,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于社会环境和他人行为的认知和理解,它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社会知觉的种类和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社会,并避免偏见和歧视的产生,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引言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及其行为进行察觉、认知和理解的过程,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社会知觉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预测他们的行为,并通过交互来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
社会知觉可以基于多种信息和特征进行分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知觉的分类进行探讨。
根据信息类型的分类1. 非文言语信息的社会知觉非言语信息是人际交往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等。
通过观察这些非言语信息,人们可以获得对他人内心状态和意图的一定了解。
例如,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我们可以推测他们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
2. 言语信息的社会知觉言语信息是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通过语言来传递意思和信息。
通过分析他人的语言表达和语速、音调等特征,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的情感、意图以及对话的含义。
言语信息的社会知觉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在工作中和他人交流时,我们通过语言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或者是否对某个主题感兴趣等。
3. 社会信息的社会知觉社会信息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或群体相关的信息,包括社会地位、群体认同、规范等。
通过社会信息的社会知觉,我们可以对他人的身份、归属感和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穿着华丽的人时,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外貌、服饰来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
根据认知过程的分类1. 面部特征的社会知觉人类是高度视觉化的物种,面部特征是社会知觉中最常见和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特征,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的性别、年龄、情绪状态等。
面部特征的社会知觉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微笑来了解他们的友好程度。
2. 行为特征的社会知觉行为特征是指他人的行动和举止。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特征,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他们的个性、能力和意图的信息。
行为特征的社会知觉在人类的互动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他人的行为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3. 语言特征的社会知觉语言特征是指他人言语中的语言风格、语速、音调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对物体距离远近的知觉。 幼儿对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地可以区分出 远近。对于比较遥远的空间距离则不能正 确认识。 为了促进幼儿距离知觉的发展,教师应该 教他们一些判断远近的线索。
(3)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幼儿的形状知觉逐年发展着。一般地说, 小班幼儿已能正确地辨别圆形、三角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班和大班幼儿除以上 四种图形外,可以进一步掌握梯形、半圆 形、菱形、椭圆形等其他平面图形和球体、 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幼儿入园前,和别人的接触面比较狭小,入园 后,和别人的交往增加,形成了比较广泛的人际 关系。幼儿和别人交往中关系最密切的是教师, 尤其和班上的教师特别亲近。他们最听教师的话, 教师的话有绝对权威,往往胜过父母的话。 幼儿入园后,逐渐和同班的小朋友交往,建立 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但最初的友谊并不深刻, 也不持久。 幼儿中晚期的儿童逐渐和兴趣爱好相同的小朋 友建立起比较固定的友谊,常在一起游戏学习。
知觉的分类( 知觉的分类(二)
根据知觉的对象性质,知物体知觉是对事物的知觉。任何事物都 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着,都具有空 间特性、时间特性及其运动变化。我们对 各种事物可以从它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 和运动特性去感知,因此,可以把物体知 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时间知觉 、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 性和速度的反映。实际上人们是通过某种 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
幼儿进入幼儿园这一活动本身,能促进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但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原 因是时间知觉没有直观的物体供分析器去 直接感知,不像空间知觉那样,有具体的 依据。另外表示时间的词又往往具有相对 性,这对于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的幼儿 来说是较难掌握的。
总的来说,幼儿的空间知觉有明显发展, 但还不精确。他们只能区辨客体空间特性 方面比较明显的特性,还不能分清一些细 微的差异。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是在实践 活动及教育影响下实现的。教师要通过计 算、绘画、泥工等教学活动以及拼板等玩 具,并利用散步机会为幼儿提供认识空间 特性的机会,教会幼儿关于空间特性的词 语,使幼儿的空间知觉不断发展。
幼儿各个时期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 幼儿初期儿童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 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 幼儿中期儿童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 “明天”,也能运用“早晨”、“晚上”等词, 但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还不 能了解。 幼儿晚期儿童可以辨别“昨天”、“今天”、 “明天”等一些时间观念。也开始能辨别“大前 天”、“前天”、“后天”、“大后天”,分清 上午、下午,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知道春、夏、 秋、冬。但对更短的或更远的时间观念就难以分 清。
儿童自我意识(自我知觉)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意识在幼儿前期就已经开始 发展,进入幼儿期后继续发展。幼儿喜欢 得到成人的赞扬、尊重,不喜欢受批评。 幼儿早期儿童也还不会评价自己,完全 听信成人的评价 。 到幼儿晚期,逐渐认识自己,逐渐能自 己评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批评,会感到 不满,而且提出异议。 幼儿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也逐渐发展。
二、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幼儿活动范 围逐渐扩大,和周围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 进入幼儿园后参加集体活动,受到集体教 育,这些都促进幼儿社会知觉的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不论对他人的知觉或 对自己的知觉都明显发展着。
幼儿对他人的知觉,首先表现在对集体 集体的知觉。 集体 初入幼儿园的儿童,还没有明显的集体意识, 有些幼儿虽曾在托儿所和其他儿童共同生活过, 也还不懂得自己和集体的关系;不懂得自己是班 集体的一员;不理解自己对集体的作用。 入园之后,在有组织的游戏和学习等集体活动 中,在教育影响下,逐渐理解自己和班集体的关 系,因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且努力为小组和 全班争取荣誉。
幼儿形状辨别能力的实验表明: (1)幼儿辨认物体平面形状的能力,在学前教育影响下随 年龄班而增高。认识形状的种数逐渐增多,正确辨认的百 分率逐年提高。 (2)幼儿辨认形状时,“配对”(即对各种形状作直觉的 具体的辨认)最容易,“指认”(即依照形状名称找出该 形状)次之,“命名”(说出各种形状的名称)最难。辨 认形状的关键在于掌握形状名称。 (3)在本实验中,幼儿掌握八种形状的难易顺序依次为: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 平行四边形。圆形最易被幼儿掌握。 (4)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对幼儿的形状教学注意以下各方 面: 小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中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 圆形、梯形; 大班应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形、梯形,教师并适当指导幼儿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 椭圆形。
总之,幼儿的社会知觉,不论对他人 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或对自己的知 觉都有明显发展。但在社会知觉发展总过 程中,幼儿还处在较低水平,必须教育培 养,促使进一步发展。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 (1)方位知觉 (2)距离知觉 (3)形状知觉 在幼儿期,各种空间知觉明显发展着。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即对自身或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例如对上、下、左、右、前、后、东、西、 南、北的辨别。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 后、左、右。而左右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 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