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六讲关于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几

合集下载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按照《《农业法》》的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职责:一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制定农业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深度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深度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深度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部法律。

一、农业法背景和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1985年颁布实施,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该法律的宗旨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它以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

二、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 农民利益至上:农业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农民的经营权益,禁止侵占、征用或擅自剥夺农民土地承包权。

2. 改革创新:农业法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农业法要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4. 完善市场机制:农业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市场化机制。

5. 支持农业科技:农业法倡导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6. 管理规范与执法公正:农业法要求农业管理部门依法履职,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执法活动的公正性。

三、农业土地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对农业土地管理进行了规范和保护。

该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合法财产,国家保护土地承包权不受侵犯。

同时,农业法还规定了土地流转、土地调整、农民退耕和耕地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以确保农业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

四、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法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个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等。

该法律鼓励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五、农村经济和农民权益保护农业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法律规定,国家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

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

涉农法律法规有哪些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规范农村经济活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涉农法律法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涉农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其中包括了一些关于农业和农民的规定。

宪法规定了国家对土地实行统一管理和分配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另外,宪法还规定了国家对农村的投资和扶持政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加。

《土地管理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益用权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土地流转、征地拆迁等相关规定。

土地管理法还规定了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法律。

该法规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规定了土地承包期限、续期、退出等相关规定,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持久性利用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等方面。

该法律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治权和独立地位,保护了农民利益。

《农业法》是我国的一部涉及农业发展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

农业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我国的涉农法律法规内容丰富,涵盖了土地管理、农民权益、农业发展等方面。

这些法律法规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12.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1号•【施行日期】2003.03.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第三章农业生产第四章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第五章粮食安全第六章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第八章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第十章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三条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业物资供应,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范围内制定的法律。

一、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农业为目标,坚持农、林、牧、渔相结合的方向,注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统一,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应当注重推进农业水利、农村能源、农业交通、农村通讯、农村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

农业水利建设应当注重保护水资源,推动多措并举,加大节水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

农村能源建设应当注重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农业生物质能源利用。

农业交通建设应当注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交通路网的完善,方便产、供、销一体化,为农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通讯建设应当注重加强农村手机信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农产品信息的采集和传递。

农村信息化建设应当注重推进智慧农业,将数字化管理应用于农业生产、供应链、质量技术监管等各个环节。

三、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应当注重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提升农村收入水平。

特色农业推广应当注重发挥各地资源和土地特色,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注重改造和提升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农产品营销服务应当注重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监测和质量检验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物流配送,提高生产者自主交易能力。

农村收入水平提升应当注重推动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培育新型农民,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保障农业物资供应保障农业物资供应应当注重农资质量安全、供应渠道畅通和价格稳定,并加强农业生产保险,防止自然灾害和农业疾病造成的损失。

农资质量安全应当注重重点农作物品种的配套农药和化肥的研究和开发,并加强对农资经销商和使用者的管理和监督。

农业部: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的意见

农业部: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的意见

农业部: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的意见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4期农业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的意见农业法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农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农业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干部群众依法办事意识明显增强,农业农村已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农业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1.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农业法治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影响日益加深,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农业法治建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必须依靠法治建设予以保障;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秩序,必须依靠法治建设强化监管;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法治建设强力推进;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障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必须依靠法治建设破解难题、巩固成果。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四化同步”,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作用。

2.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提高农业部门工作能力水平,迫切要求加强法治建设。

与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相比,农业依法行政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农业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一些早期制定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形势发展亟待修改;农业执法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农业法律实施的要求,执法力度亟待加强。

必须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快农业部门职能转变,做到各项工作于法有据,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管理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水平;必须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领域,增强立法谋划的超前性和沟通配合的主动性,推动完善农业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农业立法质量;必须尽快扭转分散执法、多头执法的局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加强农业法律实施。

农业农村部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范本1(正式、规范风格):一、总体要求(一)背景和目标为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保护、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治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进程,响应中央号召,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以下意见。

(二)重点1.加强农业法律制度建设;2.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4.加强农业保护法治建设;5.强化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建设;...二、加强农业法律制度建设(一)完善农业法律体系1.制定农业法律规范的发展规划;2.加强农业法律体系建设;3.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

(二)加强农业法律宣传教育1.加大农业法律宣传力度;2.组织开展农业法律培训;...三、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一)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1.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2.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二)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1.加强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管理;2.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1.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评估;...(二)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1.制定农产品追溯管理办法;2.推进农产品追溯技术应用;...五、加强农业保护法治建设(一)加强农业环境保护1.加强农业环境质量保护法律法规建设;2.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二)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1.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和保护;2.推进农业生态保护和恢复;...六、强化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建设(一)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法规1.健全农民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加强农民劳动权益保护;...(二)推进农民合法权益维权1.建立健全农民权益维权机制;2.加强农民权益维权力量建设;...注释: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流转和租赁等法律制度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解读


月1日起施行。

国 农 业 法
最新农业法全文包括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
2 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
支持保护等共十三章九十九条。

立法的必要性
1 农业立法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 2 农业立法是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成果的需要 3 农业立法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
修订过程
修订过程
2002年12月28日第九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 议修订
2012年12月28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 议第二次修正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 一次修正
修订主要内容
三、粮食安全
四、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 五、农民权益保护 六、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积极采取举措切实保护 与提升农产品综合性生产能 力,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 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等诸 多领域,对农产品主产区域 进行重点帮扶,创建出更为 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改 进农产品储存和加工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学习解读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s
概况 修订背景 修订过程 修订主要内容
1
概况
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
华 人
1
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 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而制定的。于2012年12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公布,自2013年1
有农业法作为强大的后盾,有法可依、有法 可循。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保障,促进了农村 农业的发展力,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使 农民生活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 展,引领农民共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方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方案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8.01.01•【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正文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方案(1998年)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法》,加大检查力度,增强检查实施。

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实施《农业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农业法制观念,改进和加强农业执法工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二、检查的内容和重点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继续对《农业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主要是检查监督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农业执法工作,督促和支持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农业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检查中,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着重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执法的具体建议。

今年《农业法》执法检查的重点如下:1.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特别是落实新一轮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情况;2.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特别是限额负担以外的各种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等加重农民负担的不合法情况;3.增加农业投入及农业科技投入的情况,包括运用财政、计划、信贷、价格、税收、利用外资等手段,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的落实情况;4.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推广队伍,促进农业技术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尽快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及科教兴农情况;5.有关农业执法、司法中存在的其他方面的问题;6.《农业法》(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中的主要经验和好的典型。

要注意了解近些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法》执法检查提出问题的改进情况以及对《农业法》(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法》)的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三、检查的组织《农业法》执法检查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布赫副委员长担任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占担任副组长。

检查组成员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委员中确定。

农业农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农业农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农业农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一、农业农村法治体系的重要性农业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领域,农村法治体系的建设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确保农民权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法治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农民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的现状中国的农村法治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农民的权益,规范农村经济活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同时,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如法律意识薄弱、法律服务不足等。

三、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加强农村基层自治,推动农民自治的法治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经济法治建设,规范农村经济秩序。

四、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的路径和举措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注重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法治理念和体制机制。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民自治的法治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

五、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的前景和挑战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农村法治观念的转变、农村法治人才培养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法律机构、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业农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农业农村法治体系建设,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应该注重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法治理念和体制机制,共同推动农村法治体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全面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全面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全面讲解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法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具有重要地位和功能。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进行全面讲解,深入探讨该法律的内容和影响。

一、农业法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法的制定和完善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颁布旨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

该法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营、农民权益等多个领域,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法的总则与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总则与基本原则是该法律的基石,为后续内容的落实和执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农业法确立了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民为主体,保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的确立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生产与经营是农业法中的重要内容。

农业法对农田的保护与管理、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该法律要求农田的合理利用,推动土地保护、农田整治和农田流转等措施的实施,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法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抽检和追溯体系建设的力度。

四、农民权益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权益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法律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

农业法要求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受侵犯,并加强对农民土地流转的监管与保护。

此外,该法律还对农民土地征收与补偿进行了具体规定,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五、农业法的实施与监督农业法的实施与监督是农业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该法律明确了有关政府部门在农业法实施过程中的职责与义务,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农业法实施监督机制。

农业部门要积极推动农业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农业生产保护法

农业生产保护法

农业生产保护法是中国的一项法律,旨在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该法律于1997年颁布,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

该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农业生产保护的范围和目的。

该法律规定,农业生产保护的范围包括土地、水资源、农产品、畜禽养殖等方面,旨在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保护的措施。

该法律规定,农业生产保护的措施包括土地保护、水资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畜禽养殖健康保护等方面。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农业生产保护的监管机构和责任。

农业生产保护的扶持政策。

该法律规定,国家应当制定农业生产保护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技术支持、市场保护等方面。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农民的权利和利益保护。

农业生产保护的法律责任。

该法律规定,对于违反农业生产保护法律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等方面。

同时,该法律还规定了农业生产保护的投诉和举报制度。

总的来说,农业生产保护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法律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法主要内容

农业法主要内容

农业法主要内容
农业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经营
农业法规定,农业生产经营必须按照国家的农业计划和政策进行。

农民有自主选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权利,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标准。

同时,农业法还规定了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农民的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二、农业科技和技术推广
农业法规定,国家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同时,还要保护和利用优良的农业品种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业法规定,国家应该加强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法规定,国家应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同时,还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检验,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

总之,农业法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对于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 -。

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农村法治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宣
传教育、提高法治意识、强化执法监督等措施,以推动农村社会的法
治化进程。

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
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制定和修订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如《农村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确保农民
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

2. 完善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他们
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他们依法维权、合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

3. 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农村维权机制,加强执法部门对农
村地区的执法监督,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4. 健全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快速、高效、公正的农村纠纷
解决机制,提高纠纷解决的法治化水平,避免冲突升级。

5. 建设和培养法治队伍:加强对农村地区法律工作者的培养和
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6. 增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力度: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让农民能够理解法律、用好法律。

7. 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农村法治建设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工作的落实。

总之,推进农村法治建设需要政府、法律工作者、农民等各方的
共同努力,注重法律制度建设、法律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督等多个方面
的工作,以实现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和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解析与案例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解析与案例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解析与案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发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水资源和农产品的管理与保护而颁布的法律。

一、农业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明确了一些基本原则,以指导农业的发展和管理。

首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在农业发展和管理中应做出应有的决策权和利益分享。

其次,坚持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发展应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资源保护。

农业法要求加强对土地、水资源和农产品的保护和管理,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坚持科学决策。

农业发展和管理应以科学决策为基础,依据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二、农业法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业活动和农业管理。

农业活动包括农业生产、耕地的开垦和利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

农业管理包括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的推广等。

农业法还规定了农业活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的处理办法,如对受灾农民的救助、农业重大事故的处理等。

三、农业法中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农民享有农业生产经营权,包括自主决策权、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收益权等。

农民应承担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等义务。

2. 农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强调了对农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农村环境等。

法律规定了土地利用的原则和条件,保护耕地和防止乱占耕地。

此外,农业法还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了要求,包括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等方面。

3.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要求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

农业法还规定了对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办法,包括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置和追责等。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的农业法律法规与执法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的农业法律法规与执法

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的农业法律法规与执法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保障农业产业的有序发展,合理实施农业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农业执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人员,了解农业法律法规并熟练执行执法程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法律法规与执法工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

一、农业法律法规的内容1.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法规:包括土地利用法、农药管理法、畜禽养殖管理法等,这些法规主要保护土地、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进行。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例等,旨在确保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耕地保护条例等,这些法规主要规定土地承包的权利与义务、土地流转的管理以及保护耕地资源等内容,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稳定和农民的权益。

4.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农业保险条例、农田水利保险管理办法等,旨在为农民提供农业风险防范和补偿服务,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基本生活。

5.农村基层治理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组织改革实施条例等,旨在规范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促进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农业执法工作的重要性1.保障农业产业的有序发展:依法执法可以有效规范和指导农业生产活动,遏制非法行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市场有序竞争,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执法工作可以帮助农民维护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的劳动果实和经济利益,促进农民的持续发展。

3.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法规的执行,促进农村基层治理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效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4.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施农业环境保护法规,通过执法工作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农业农村法治工作要点

农业农村法治工作要点

农业农村法治工作要点农业农村法治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治理的必要手段。

所以,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工作是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以下是农业农村法治工作的要点。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了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工作,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这不仅包括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包括对农村社会管理、土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农业扶贫政策等方面也需要解决法律法规的问题。

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框架,以全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加强农业产业管理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而农业产业的运作要依赖规范和透明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管理,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的监管。

加强农业产业管理还涉及管理体制、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研修和推广。

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加强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共同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土地管理土地资源是农业农村法治工作的重点,土地管理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和农村稳定的基础工作。

当前,土地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这一方面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农业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土地管理,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加强土地信息管理和土地流转市场管理等。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也日益凸显。

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确保国家农产品安全和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

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查机构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强自我监管,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五、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同样也是农业农村法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乡村治理涉及到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需要从宏观上指导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治理。

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村级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保障村民自治权益。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4.27•【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本网讯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并从完善农业农村法律规范体系、提高农业执法监管能力、提升农业农村普法实效、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强化农业农村部门依法治理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强化重点领域立法、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等15项重点举措。

《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部署和有关规划、纲要要求,突出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度支撑、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要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有效发挥法治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农村改革的引领作用、对乡村治理的保障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

《意见》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健全法治建设工作领导机制,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抓好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要强化工作力量,加强干部依法行政培训和法治工作体系建设,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法治的高素质工作人才,选优配强法律顾问队伍。

要强化条件保障,全面落实法治经费保障制度,推进执法条件装备建设和统一着装,加强执法人员职业保障,提升法治工作信息化水平。

要强化激励约束,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重视选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对落实法治建设要求不力或者违法行政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二十六讲关于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几一、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农业立法不断加强、成效显著,农业领域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行政法规。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主要依靠党的政策办事逐步向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办事转变的过程。

我国农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时期:1.以政策调整为主、法律调整为辅的时期(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

这一阶段,由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问题所处的重要地位,加上三大改造任务较重,国家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农业法制建设虽然也有起伏,但总体来看,特别是建国初期,党和国家还是比较注意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建国初期,为了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创建和巩固各级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国家对法制建设是高度重视的。

当时的立法重点首先是制定有关国家机构的基本法律以创建和巩固人民政权;在农业法制建设方面,又侧重于变革、调整生产关系的立法。

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土地改革、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私有财产、保护农民已得的土地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以及恢复和发展农林渔牧业生产等作了明确规定。

为了保证土地改革这场翻天覆地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能够有步聚、有规则、有秩序地进行,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全面土改展开之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从而在两年多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土改,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为农民个人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八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为了把土改中焕发出来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组织起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建议”,到了1955年夏秋,全国性的农业合作化出现高潮。

为了正确引导合作化运动,进一步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56年3月、1956年6月制定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在这两部章程中,都规定了自愿互利、退社自由、民主办社的原则和制度,因此,在合作化前期,农业得到了比较平稳的发展。

但到了合作化后期,章程中的这些制度和原则受到了破坏,特别是1958年在全国推行的大规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农民生活严重困难,国民经济被迫调整。

为了纠正“一平二调三整顿”的“共产风”,党中央于1961年3月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村工作六十条”),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农村工作六十条”虽然没有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法律,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这一阶段,整个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农业法制建设也不例外,农业领域几乎没有制定过新的法律、法令。

这个时期农业领域的法律、法令,经过清理,现行有效的已经不多,主要是:农业税条例、屠宰税暂行条例等。

这一时期农业领域立法的主要特点是:前期比较重视,农业立法的针对性比较强,注重解决当时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拘泥于法律的结构要求和完整性;法律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发布形式、章节体例等不太规范;基本上没有设定法律责任,法律的贯彻实施主要是依靠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

后期受到严重破坏,农业法制建设停滞不前,农业管理主要依靠政策、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进行。

2.既依靠政策调整、又依靠法律调整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80年代,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重点是稳定和和逐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发[1985]1号),提出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1.987年中央下发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提出了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以及对个体经济和私人企业的方针。

进入90年代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通过政策手段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突出抓好粮棉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推进科教兴农战略,保障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到了9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的新形势,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提出新阶段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追求产量增长转到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因此,中央在部署2000年农村工作时,进一步作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并对结构调整的内涵作了深刻的论述。

2001年中央更加明确地提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目标。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依靠政策调整的同时,党和国家还十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就农业立法而言,截止2002年3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9件,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62件(现行有效)。

可以说,我国农业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主要是:(1)为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制定了农业法;(2)为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等法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草原防火条例、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3)为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4)为减少农业自然灾难,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制定了防洪法、气象法、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等行政法规;(5)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防治病虫害,制定了种子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6)为规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制定了乡镇企业法、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7)为规范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交易,制定了粮食收购条例、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行政法规;(8)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

除这些规范农业领域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外,还有54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00多件行政法规涉及农业、农村或者农民问题。

如:民法通则、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执业医师法、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征收教育费附加暂行规定、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等行政法规。

总之,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领域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

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对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业行政执法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逐步提高随着农业领域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完善,农业领域的行政执法不断得到加强,农业行政执法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土地管理、森林保护、植物检疫、渔政管理、畜禽防疫检疫、种子管理、农机监理和农业环境保护等在内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涉农行政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整顿行政执法队伍,逐步将行政执法本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各级涉农行政机关在自觉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复议等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级监督和政纪、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上级行政机关推动下级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推动行政机关合法、公开、公正、高效执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同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在立法方面,有些亟需的法律、行政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有些法律、行政法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比如,有些法律、行政法规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体现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不够,对农民权益保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不够;有些法律、行政法规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有些规定针对性不强等。

在行政执法方面,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不够规范,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比较突出;有些行政执法部门“自费”执法,执法权力与利益挂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乡镇干部的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

同时,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也还不够健全。

二、对加强农业法制建设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我国的农业法制建设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结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在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农业法制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