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 X基因突变促进肝癌发生的生物学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摘要]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
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较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宿主基因,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及肿瘤的发生。
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和抗HBV治疗,但在治疗方面方法有限。
目前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若能从分子机制入手阐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致病机理,可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HBX蛋白;分子机制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很高,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1]。
中国是肝癌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2]。
HBV是一类DNA病毒,其主要攻击肝细胞产生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最终可导致肝癌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数据表明HBV感染与肝癌相密切相关度达80%,而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患肝癌的风险比HBsAg阴性者高25~50倍[3]。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HBV感染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HBV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做出综述。
1乙肝病毒DNA整合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其特点是将自身病毒DNA整合入被感染的肝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突变产生[4]。
研究发现,80%~90%的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基因组中发现有乙肝病毒DNA。
整合后的宿主基因由于缺少基因片段为导致无法正常调节细胞周期,影响增殖、凋亡等[5]。
研究发现,重排的乙肝病毒DNA序列中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S、C、P、X基因,这些启动子和增强子整合进入宿主基因后,主要两个方面作用:一是导致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失控,如S基因主要编码HBsAg,可使体内视黄酸受体β基因的表达失调;二是直接激活了原癌基因,如X基因编码HBX蛋白,可整合到C-myc、N-ras基因序列引起激活表达[6]。
肝癌的基因突变与易感因素的关系
肝癌的基因突变与易感因素的关系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肝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基因突变和易感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基因突变与肝癌的关系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一个关键环节。
基因突变是指细胞基因组DNA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功能异常。
在肝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
1.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能够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基因。
在肝癌中,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包括TP53、PTEN和CDKN2A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的DNA 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失调,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2. 癌基因的激活癌基因是一类能够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基因。
在肝癌中,常见的癌基因包括RAS、MYC和CTNNB1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功能异常,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二、易感因素与肝癌的关系除了基因突变外,一些易感因素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1. 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这两种病毒的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进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2. 酒精滥用长期酗酒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硬化,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酒精通过干扰DNA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等机制,促进肝癌的发展。
3. 饮食因素高脂饮食、高糖饮食和缺乏蔬菜水果摄入等不良饮食习惯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这些饮食因素会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进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4. 环境因素某些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农药等环境污染物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这些物质通过干扰DNA修复和细胞功能等机制,增加肝癌的风险。
总结: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基因突变和易感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因突变导致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而病毒感染、酒精滥用、不良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等易感因素也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生物钟基因 Timeless 在 HBV 相关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 X 蛋白的关系
生物钟基因 Timeless 在 HBV 相关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 X 蛋白的关系彭桦;何前进;金涛;李常海【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ircadian clock gene Timeless in hepatitis B virus (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in 60 cases of HCC tissues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Then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and clin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HCC patients.Meanwhile, both pcDNA3.1-HBx and pcDNA3.1 were transfected into LO2 and HepG2 cell lines, respectively.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mRNA and protein.Result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Timeless in HCC tissues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were60.0%(36/60) and 38.3%(23/60), respectively;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P<0.05).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in HCC tissues was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invasion (P<0.05), was not related with sex, age, level of serum AFP (all P>0.05).HepG2 and LO2 cell lines transfected with pcD-NA3.1-HBx plasmids demonstrated higher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imeles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transfected with pcDNA3.1 plasmids (all P<0.05).Conclusion High expression of Timeless may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HBV-related HCC, and HBx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causes the high expression ofTimeless.%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Timeless在HBV相关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X蛋白( HBx)的关系。
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研究
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研究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多年来,人们对于肝癌的病因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一、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系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发生炎症和坏死,进而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长期的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DNA损伤和基因突变,促进肝癌的发展。
此外,乙肝病毒的HBx蛋白在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转移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二、肝癌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丙型肝炎病毒同样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发生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大量的研究表明,HCV感染可引起肝细胞内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抗病毒应答的改变,进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肝癌的发展。
三、肝癌与微生物组的关系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其他微生物组成的群落也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
肝组织中的微生物组与肝癌的发展和预后存在关联,通过种群分析和组学研究发现,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在明显的微生物组变化。
具体而言,晚期肝癌患者肝内微生物群落丰富度较低,而肺炎链球菌、肺炎草状链球菌等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
这些微生物的改变可能与肝癌的恶化和预后不良相关。
四、微生物的干预治疗肝癌的前景针对肝癌微生物组的研究为肝癌的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调节肝组织中的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可以干预肝癌的发展进程。
目前的研究表明,特定的微生物组可能与肝癌的预后和治疗反应相关,因此可能通过微生物组的干预来改善肝癌的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肠道菌群干预,可以调节肝内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肝癌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总结:肝癌的微生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到肝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都与肝癌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c-met受体及其配体对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至关重要。它 的作用如下:1.影响肿瘤抑制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2R的等位损失。2.导致致癌的配体 IGF2的过表达。3.使IGF结合蛋白IGFBP2和IGFBP3管制解除。 Wnt/β-Catenin通路对HCC至关重要,大约一半的肝癌会发生 Wnt信号通路的激活[3]。
参考文献:
[1] 尹建东,郭启勇,王晓明,等.基于DICOM标准的集 中打印系统的研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6): 521-524.
[2] 顾强,朱兆丰,李冠武,等.自助式自动取片机在优 化放射检查流程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6): 918-919.
关键词:肝癌;发生机制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指发生在肝内胆管细胞或者肝细 胞的癌症。其中,约有90%都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 病率居世界肿瘤发病率第六位。它包括HCC、胆管细胞癌及混 合型肝癌。本文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肝癌的发病机制 进行综述。 一、肝癌的风险因素 肝癌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 HBV)和丙肝病毒,其次有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酗酒和吸烟 等。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环境因素,导致罹患肝癌的风险增 加。目前,医学界发现HBVx基因型B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 侵袭和黏附,在肝癌的发展阶段它有很强的致癌性[1]。 二、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发生机制 肿瘤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减少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Nin1结合蛋白(Nin onebinding protein,NOB1)被研究证实在 肝癌中高表达。除了肝癌,NOB1的对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胃 癌、肺癌中也相继被证实[2]。 有报道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 2、MMP9和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扩散有关。MMP2和MMP9属于 MMP家族,其活性与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细胞迁移的调控、生 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处理以及血管生成因子的分离有关[2]。 三、信号通路与肝癌的发生 VEGF信号通路是HCC血管生成的基础。我们在7~10%的HCC 病例中发现了高水平的扩增。有研究表示VEGF与MMP9呈正相 关,可以通过刺激内皮细胞产生MMPs,来激活基质降解反应, 抑制胞内酪氨酸激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研究提示VEGF与 MMP9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3]。
肝癌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机制
肝癌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学机制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理解。
一、病因分析1.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最主要的病因。
这两种病毒可以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肝癌的发生。
2. 酒精滥用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进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以引起DNA损伤和抑制DNA修复,使肝细胞易于发生突变,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3. 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脂肪沉积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增加肝癌的风险。
此外,脂肪组织产生的激素和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
4.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或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相关,如肝癌相关基因TP53、CTNNB1等。
家族性肝癌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5. 某些疾病和药物慢性肝病、肝硬化、疟疾等疾病可增加肝癌的风险。
此外,一些药物如抗癌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亦与肝癌相关。
二、病理生理学机制解析1. 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调控肝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累积是肝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TP53和CTNNB1基因的突变在肝癌中较为常见,这些突变可导致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促癌基因激活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的失衡。
2. 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慢性肝炎病变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细胞的再生和纤维化,使细胞周期紊乱,从而有利于肿瘤的发生。
纤维化程度与肝癌的危险度正相关,纤维化进一步改变了肝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为肝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胆汁酸胆汁酸在肝癌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胆汁酸通过受体TGR5的激活,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4. 免疫调节异常肝癌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在肿瘤的识别和清除中起到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异常会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清除,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
基因突变与癌症遗传学研究
基因突变与癌症遗传学研究近年来,基因突变与癌症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许多科学家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的研究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基因突变与癌症遗传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最近的研究成果。
一、基因突变是什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
这个改变可以发生在单个的核苷酸上,也可以是一组核苷酸。
相对于正常的DNA序列,基因突变会带来一些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基因突变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后天的。
二、基因突变和癌症基因突变是癌症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癌症是一种由正常细胞异常生长形成的疾病。
它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这些突变可能发生在单个细胞或染色体水平上。
每个人都有一些基因缺陷,但通常我们的正常细胞可以修复这些缺陷。
然而,当一些重要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并且无法被修复时,它们可能会变成癌细胞,导致癌症的生长和扩散。
癌细胞可以通过正常细胞从血液或淋巴系统中发散,并在身体中的其他部位生长。
三、癌症遗传学癌症遗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癌症基因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向我们揭示了基因突变对癌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的关键作用。
严格来讲,大多数癌症并非遗传形的。
婴儿时期已开始发展的先天遗传突变和生活方式还有环境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着癌症的形成。
然而,某些人群中癌症的罹患率要高于其他人群。
例如,家族中有癌症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比较高,这是因为他们可能携带着一些癌症易感基因的突变。
这些易感基因能够影响DNA修复或者细胞分裂周期等的生物学过程。
如果这些基因中的任何一个突变发生在一个个体身上,那么这个体内的细胞就有可能发展成癌细胞。
四、目前的研究进展最近的癌症遗传学研究显示,仅有100个基因中的突变就足以导致稳定的肿瘤形成。
这些稳定的肿瘤能够被识别,也可以在早期阶段被治疗。
这种新的认知为肿瘤治疗开发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
与此同时,新的基因诊断技术也正在不断发展。
这些技术包括基于DNA突变的基因检测和肿瘤测序技术等。
许多癌症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技术来鉴定肿瘤中的基因变异,并寻求针对这些变异的治疗方法。
基因突变与癌症的发生机制
基因突变与癌症的发生机制当我们说起癌症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谈到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沉默危机,它可能会导致尚未开展的疾病,例如癌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然而,我们很少了解基因突变的过程和机制。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或导致突变的细胞或组织表现出异常行为。
癌症细胞的大多数突变起源于正常细胞穿过生长和分裂周期的误差。
在正常细胞中,基因突变是通过许多机制控制的,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在某些条件下,这些机制具有失效的趋势。
如何引发这些故障,以及如何断定它们在哪些基因中不可避免地突变,这仍然是研究人员正尝试回答的问题之一。
癌症的原因是什么?癌症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细胞生命的各个点和阶段的复杂互动中发生的。
癌症通常被认为是细胞在以下条件下不断增殖形成的肿瘤:1.未能成熟为相应的成熟细胞。
2.失去了正常细胞停止增殖的能力。
在细胞的某些成分中产生了突变。
这些变异产生了细胞的异常行为,使它们不再遵循其生长和分裂期限制。
这些条件可以被正常细胞中的许多机制修复,例如基因组稳定性机制,DNA修复机制和细胞凋亡机制。
如果它们失去了功能,细胞可能会演变成癌症细胞。
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是如何形成的?细胞突变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性质引起的,包括DNA的自然和工业化损伤和环境因素,例如辐射和化学物质。
然而,细胞保护机制能够纠正这些损伤,重建损坏的DNA序列。
然而,在大多数癌细胞中,基因突变被认为是由DNA修复机制中的失误引起的。
这些机制由复杂的基因组稳定性机制控制,包括通过DNA复制附近DNA损伤的基因表达。
这些损伤在每个细胞分裂周期中都必须被修复,否则细胞将失去其重要的组织功能。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突变会导致细胞失去其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机制。
此外,对于癌症来说,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细胞和组织,例如:1.细胞基因组内的共生病原体。
2.损毁与生产细胞有关的确定性基因。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肝癌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中国也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
长期以来,科学家和医学界人士一直在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和预防方法。
本文将根据目前已经发布的许多最新研究成果,来介绍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基因突变与肝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突变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多个重要的信号通路中,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DNA修复等通路中。
基因突变导致了部分肝细胞的DNA损伤,使得它们失去了正常的生长控制机制并逐渐演化为恶性,最终发生肝癌。
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肝癌相关的基因。
例如,TP53基因通常能够保护人体的DNA不受到突变的影响,但是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它的受损形式就会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和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其他基因突变,例如KRAS、BRAF和PTEN等。
二、DNA甲基化与肝癌除了基因突变之外,DNA甲基化也是致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DNA甲基化是一种在DNA上修饰基团的过程,其功能是通过给DNA添加一些甲基标记,来对生物调节进行控制。
不过,当肝细胞中的一些基因区域的DNA甲基化出现了异常,就可能使得这些区域失去功能,促进肝癌的发生。
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如何干预DNA甲基化,以及如何阻止异常DNA甲基化导致肝癌的发生。
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些糖皮质激素、顺铂以及某些维生素等,都可能对这个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微环境因素与肝癌肝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不只是细胞本身内部的变化,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微环境因素。
微环境包括肝细胞周围的环境、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因子、炎症反应等。
这些因素可以共同促进肝癌的发生。
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有一些已经证实的环境因素可以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例如慢性肝炎、酗酒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DNA修复机制,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也是肝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3常见肝病发生肝细胞癌的机制
2023常见肝病发生肝细胞癌的机制慢性乙型肝炎(CHB溪我国常见肝病,至今仍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发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
随着肥胖、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1D)发病率逐渐升高。
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合并NAF1D的患者亦越来越多。
慢性HBV感染和NAF1D均是导致HCC的病因。
CHB合并NAF1D可能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本文分别综述CHB和NAF1D≡⅛HCC的发生机制。
一、CHB对HCC发生的影响1、HBV基因突变HBV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病毒的生物学行为和致病性,促进肝细胞癌变。
慢性感染、HBV基因组的特殊结构,核甘(酸)类似物(NAs)广泛、长期和不规范的应用,以及宿主免疫应激均可导致HBV基因的相关突变。
HBV 的YMDD突变又称M204V/I突变,是由YMDD基序中的缴氨酸或异亮氨酸替代蛋氨酸引起的,分别称为YVDD或YIDD变异。
既往认为拉米夫定是YMDD突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在没有接受过抗病毒药物治疗的CHB 患者中也检测到自发的YMDD突变。
HBV基因主要为B型和C型,自发性YMDD突变更可能发生在C型菌株中,感染C型菌株的患者发生YMDD 突变可能会增加HCC发生风险[2]。
另外,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A1762T和G1764A双突变与基因B或C型携带者HCC的发生密切相关[3]。
相关数据表明,位于HBV基因组X/preC区域的8个关键突变(G1613A、C1653T x T1753V s A1762T x G1764A s A1846T.G1896A 和G1899A)的累积是HCC发生的危险标志,而BCP双突变和8个关键突变的组合与HCC的发生显著相关[4]。
2、HBVDNA整合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是HCC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HBVDNA与宿主基因的整合往往不完全,使得宿主和HBV基因破坏,甚至基因序列的重排,导致病毒蛋白的异常表达。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论文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探讨【摘要】目的:肝癌与乙肝病毒,afp的相互关系,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
【关键词】肝癌;afp;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50-01目前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难点与瓶颈:1早期诊断难;2复发转移率高,5年复发转移率约60%;3个性化治疗与临床实践的大环境不匹配;4有效药物和干预手段少。
肝癌是位列世界第五,我国第三的恶性肿瘤,且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
实验室肝癌检查主要针对甲胎蛋白( afp)及其异质体`各种血清酶`其它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铁蛋白)等,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31例均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住院患者,年龄17-79岁,其中女性361例,男性770例,全部符合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肝癌诊断标准,根据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肝癌,ct或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灶。
1082例为病理或细胞学确诊,49例为临床确诊。
1.2 方法1.2.1 观察内容:对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检查及afp检查,并进行对比。
1.2.2 检查方法: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中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中,仪器时间分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efficuta-387,试剂为上海新波生物技术公司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
乙肝病毒-dna:方法,pcr实时荧光定量。
仪器abi7300,试剂为圣湘公司乙型肝炎病毒pcr试剂盒。
肝癌的遗传与基因突变
肝癌的遗传与基因突变肝癌是一种高度致命且常见的恶性肿瘤。
尽管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肝癌的发生,但遗传和基因突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癌与遗传相关的主要因素,以及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研究表明,约有10-20%的肝癌病例与家族遗传相关。
具有家族史的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肝癌,这表明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两种遗传疾病与肝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即遗传性非聚集性多发性肝癌和遗传性肝细胞瘤。
遗传性非聚集性多发性肝癌(HFNCL)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肝癌疾病,主要由一种称为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A)的基因突变引起。
这种突变会导致肝脏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
一些研究还发现其他与HFNCL相关的基因异常,例如,肝脏癌基因1(HCC1)和肝细胞内质网天然抗氧化物2(PDI2)的异常表达。
这些发现为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另一种与肝癌相关的遗传疾病是遗传性肝细胞瘤(HCC)。
该疾病主要由肝细胞瘤调节基因(HCRG)的突变引起。
HCC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早期就会出现肝细胞瘤,表明该突变对肝癌的发生具有显著的遗传性。
除了遗传因素外,基因突变也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肝癌组织中基因突变的研究,科学家们鉴定了一些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肿瘤蛋白53(TP53)基因的突变。
TP53是细胞周期调控和DNA修复的重要基因之一,其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的抑制和癌基因的活化,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此外,肝癌还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等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突变有关。
这些突变会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促进肿瘤的发展。
研究还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lncRNA的阳性表达与肝癌的预后不良相关,因此,lncRNA可以作为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综上所述,肝癌的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在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肝癌的基因突变与遗传风险
肝癌的基因突变与遗传风险肝癌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癌症类型,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肝癌的基因突变与个体的遗传风险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基因突变机制,并探讨其与遗传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肝癌的基因突变机制肝癌的发生通常与一系列基因突变相关。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变化,可以发生在肿瘤相关基因中,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变。
以下是一些与肝癌相关的常见基因突变:1. TP53基因突变:T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可导致抑制肿瘤细胞的自我毁灭机制受损,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2. β-catenin基因突变:β-catenin是一个关键的细胞黏附分子,其突变会导致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促进肝细胞的非正常增殖。
3. PTEN基因突变:PTEN是一个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通常与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紊乱有关,是肝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遗传成分。
二、基因突变与肝癌的遗传风险肝癌的遗传风险主要与两个方面相关:家族史和个体基因突变。
1. 家族史:家族史是指家族中多个成员患有肝癌的情况。
研究发现,家族史阳性的个体肝癌风险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家族中存在某些患有肝癌相关基因的突变,增加了肝癌的遗传风险。
因此,了解家族史对于个体的肝癌风险评估和预防非常重要。
2. 个体基因突变:个体基因突变是指个体自身DNA序列发生的突变。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前述的TP53、β-catenin和PTEN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通常是获得性的,可以通过遗传或外部环境因素诱导。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
三、肝癌的预防与治疗了解肝癌的基因突变和遗传风险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1. 预防措施:对于具有家族史的个体,应进行定期的肝癌筛查,并接受基因检测以评估遗传风险。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酗酒、吸烟和肥胖等不良习惯,有助于降低肝癌的患病风险。
2. 治疗方法:根据个体基因突变的特点,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hbv与原发肝癌队列研究
原发肝癌的概述与成因
概述
原发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本身的恶性 肿瘤,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成因
原发肝癌的主要成因是慢性肝炎、肝 硬化和HBV感染,其他成因包括黄曲 霉素、酒精、药物等。
02 HBV与肝癌的关系
HBV感染与肝癌发病机制
HBV是一种DNA病毒,通过感染人体肝脏细胞并 在细胞内复制,引发肝脏炎症和损伤。
HBV相关肝癌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包括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
介入治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可采用介 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等。
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小肝癌,可采用局部消融治疗,如射频 消融、微波消融等。
药物治疗
对于晚期肝癌,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分子靶 向药物、免疫治疗等。
03 研究HBV与其他肝癌危险因素(如饮酒、吸烟等) 的交互作用。
提高公众对HBV与肝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HBV和肝癌相关知识。
加强HBV筛查和预防接种工作,降低感染率。
提高肝癌早期筛查的意识和参与度,实现早期 诊断和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
HBV通过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变,逐渐发 展为肝癌。
3
HBV感染的肝癌患者多有家族聚集现象,表明遗 传因素在HBV相关肝癌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HBV感染的肝癌风险评估
01
长期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感染者。
02
肝癌的发生率与HB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病毒载量 越高,肝癌发生风险越大。
HBV感染控制与肝癌治疗的关系
01
控制HBV复制
在肝癌治疗过程中,控制HBV复 制可以降低肝癌复发和转移的风 险。
基因突变和肿瘤的发生原理
基因突变和肿瘤的发生原理在医学研究中,肿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很多科学家们致力于探究肿瘤的发生机理,以期能够通过深入研究来推进治疗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基因突变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核心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发生原理。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与分类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了意外的改变,它可能是一种错字、错义突变、静默突变或者重复突变。
基因突变有许多种分类方式,主要根据发生的时间、类型、位置或表现形式等,例如:1. 按发生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驱动突变和被动突变。
驱动突变是指一个偶然的事件导致基因突变,例如放射线,而被动突变则是指基因变异是由基因自身进行的,如病毒入侵。
这两种方式通常共同作用于肿瘤的形成过程中。
2. 按类型分类:包括点突变和重排突变。
点突变意味着单个核苷酸被替换了,而重排突变是指基因片段的改变而不是单个核苷酸的改变。
两种突变类型最常见的是C>T和G>A变异。
3. 按位置分类:可以分为非编码突变和编码突变。
非编码突变是指基因的调控区域发生变化,例如启动子附近的序列发生突变。
而编码突变是指改变了基因的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对基因功能产生影响。
二、突变与肿瘤基因突变的产生与肿瘤发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肿瘤细胞也不例外。
肿瘤细胞之所以与正常细胞不同,就在于它们产生了基因突变。
大多数的基因突变是无关紧要的,但有一些基因突变可以突然打乱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过程。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不受控制的行为,例如恶性肿瘤的发生。
另外,一些基因突变会影响细胞的DNA修复或细胞凋亡机制,导致细胞无法修复损伤或产生错误地分裂和插入,从而累积大量的DNA损伤,成为DNA损伤修复缺陷(DDR)型癌症。
例如: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与一些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
三、肿瘤的分类根据细胞的不同起源,肿瘤被分成两个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肝癌的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治疗
肝癌的细胞信号通路和基因治疗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居高不下。
了解肝癌的细胞信号通路以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对于寻找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发生机制、细胞信号通路以及基因治疗的潜力,以期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一、肝癌的发生机制肝癌是由肝细胞中的DNA损伤和突变引起的。
常见的肝癌发生机制包括病毒感染、长期饮酒、烟草使用以及遗传因素等。
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长期饮酒和烟草使用会增加肝细胞受到损伤的风险,从而导致肝癌的发生。
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也可以增加个体患肝癌的风险,特定的基因突变如p53和β-catenin等,在肝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肝癌的细胞信号通路肝癌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多个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调控失衡。
其中,Wnt/β-catenin通路、PI3K/AKT/mTOR通路、Ras/Raf/MEK/ERK通路以及肿瘤抑制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等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Wnt/β-catenin通路是肝癌中最为常见的异常信号通路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Wnt信号通过抑制β-catenin的降解来发挥作用,而在肝癌中,这一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导致异常的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
PI3K/AKT/mTOR通路也被肝癌中频繁异常激活。
这一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代谢调节,过度激活则导致肝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能力提高,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Ras/Raf/MEK/ERK通路的激活与肝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
该信号通路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激活则导致肝细胞的无限增殖,从而形成肝癌。
除了上述信号通路外,肝癌中还涉及多个肿瘤抑制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
如p53基因突变和功能丧失,常见于肝癌细胞中,此外,微小RNA的异常表达也参与了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过程。
三、肝癌的基因治疗策略肝癌的细胞信号通路异常表明了基因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力。
肝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表达
肝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表达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发性和侵袭性,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癌的发展与遗传变异密切相关,并且这些遗传变异会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一、肝癌的遗传变异肝癌的遗传变异指的是在肝细胞中发生的基因序列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扩增或缺失等。
这些遗传变异是肝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可以导致细胞自身调控机制紊乱,促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
目前,已发现多个基因与肝癌的遗传变异密切相关。
例如,TP53基因是一个常见的抑癌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突变率较高。
突变的TP53基因会导致细胞周期紊乱和细胞凋亡抑制,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
此外,肝癌的遗传变异还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结构异常指的是染色体的断裂、重排或融合等异常情况,这些异常会破坏基因的正常功能并促进肝癌的发展。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指的是某些基因或染色体片段拷贝数的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剂量失衡,进而引发肝癌。
二、遗传变异对基因表达的影响遗传变异不仅会在基因序列水平上对肝癌的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对基因的表达水平产生调控作用。
基因表达指的是基因转录成RNA后的产物,这些RNA分子是细胞中重要的调控因子。
研究发现,某些遗传变异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的稳定性、速率和水平。
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衡量遗传多样性的常用指标,已发现某些SNP与肝癌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这些SNP可以影响特定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区域,导致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变化。
此外,某些遗传变异还可以影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选择性。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特定序列结合的蛋白质,它们在基因转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遗传变异可以改变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亲和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三、个体差异与肝癌治疗肝癌的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差异导致了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根据这些个体差异,可以实现肝癌的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个体患者的遗传特征和表达差异来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与肝癌相关的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
与肝癌相关的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肝癌作为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
由于其隐匿性和快速发展的特点,肝癌在临床中常常被忽视,导致诊断阶段较晚,治疗效果较差。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与多个遗传因素及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讨论。
1. 第一类遗传因素:家族史近年来的病例研究发现,患有肝癌家族史者,其患病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家族性肝癌往往有着明显的遗传倾向,基因突变与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家族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其中,肝癌相关基因(例如TP53、BRCA1、BRCA2、STAT3等)的突变,被广泛接受为是家族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2. 第二类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肝癌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常见的肝癌相关病毒。
这两种病毒通过感染肝细胞,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并引发慢性肝炎,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临床上发现,携带HCV或HBV的人群肝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3. 第三类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多种代谢性疾病被认为是引发肝癌的重要遗传因素。
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CAH)等疾病都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疾病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
相关基因的突变和代谢相关的基因组变异,可能是这些疾病与肝癌之间关联的触发因素。
4. 第四类遗传因素:影响药物代谢的基因突变肝癌患者往往需长期接受化疗和药物治疗,而药物代谢能力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个体的遗传差异可能导致肝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基因突变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关药物的活性和代谢,从而导致药物疗效不佳或药物的毒副作用。
5. 第五类遗传因素:DNA修复和细胞凋亡基因突变DNA修复和细胞凋亡是维持基因组稳定和预防癌变的重要机制。
基因突变或突变表达对这些机制的功能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
与肝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突变包括p53、p16、Rb、Wnt、EGFR等。
从HBV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看靶向HBx临床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
物(NAs)抗病毒治疗的 CHB 患者及 HBeAg阴性患者,整合 HBVDNA 片段可能是其血清 HBsAg的主要来源[4]。以微小 染色体形式存在于感染肝细胞细胞核内的cccDNA 是产生和 维持病毒慢性感染主要原因[5]。由于 NAs仅通过抑制 HBV 逆转录和子代病毒 DNA 产生,其对cccDNA 并无直接作用,在 血清 HBVDNA 检测不到的情况下,NAs治疗的患者肝组织 内cccDNA 可能仍在转录和表达病毒蛋白,并导致停药后复 发[6]。近期 研 究 发 现,作 为 病 毒 共 转 录 调 控 蛋 白,HBx 在 cccDNA 的转录激活和维持以及 HBV 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 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78]。因此,以靶向 HBx蛋白的 CHB治 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910]。本文主要介绍 HBx在 HBV 复制 中的作用,并简述靶向 HBx药物的研究进展。
·832·
ChineseHepatology,Aug.2021,Vol.26,No.8
·前沿、探索与争鸣·
从 HBV X 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看靶向 HBx临床 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
许梓萌 李德瑶 席婧媛 鲁凤民
【摘要】 HBx是乙型 肝 炎 病 毒 基 因 组 编 码 的 一 种 具 有 转 录 调 节 活 性 的 非 结 构 蛋 白,对 从 头 感 染 初 始 阶 段 新 形 成 cccDNA转录的激活和感染过程中cccDNA 转录活性的维持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ccDNA 是 HBx表达的重要转录来 源,但最早的 HBx从何而来仍然未知。在 HBV 慢性感染过程中普遍存在 HBV 基因组片段的整合,已有大量数据显示, 整合的 HBVDNA 片段所表达的表面抗原蛋白是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 HBsAg的主要来源;而其表 达的保留了结合宿主细胞因子部分功能的截短 HBx是否仍有激活和维持cccDNA 转录的作用新进展,为 CHB的临床治愈提出了新的靶标。
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肝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治疗等方面揭示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一、肝癌的发生机制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感染、炎症反应、遗传突变等。
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肝细胞癌变的重要病毒。
HBV感染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而引发肝细胞基因突变和癌变。
而HCV感染则会激活肝细胞中一系列促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炎症反应也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长期存在的肝炎引起的持续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与再生,增加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此外,遗传突变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许多基因的突变可导致抑癌基因功能丧失或促癌基因功能过度激活,进而引发肝癌。
二、肝癌的发展机制肝癌的发展过程包括肿瘤发生、增殖、侵袭和转移。
在肝癌的发展中,一系列基因调控异常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癌基因MYC的过度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它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同时,肿瘤抑制基因TP53的突变也是肝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TP53突变可导致细胞凋亡抑制、DNA修复受损以及细胞周期紊乱,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也参与了肝癌的发展。
例如,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参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三、肝癌的转移机制肝癌的转移是肝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转移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的入侵、迁移和定植等多个环节。
如今的研究表明,转移相关基因在肝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WNT信号通路是肝癌转移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
它参与了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从而促进肝癌的转移。
此外,转移相关的miRNA也被证实与肝癌的转移相关。
比如,miRNA-200家族通过调控E-CADHERIN等黏附分子的转录,影响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基础研究)HBV X 基因突变促进肝癌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张琪,唐慧娴,韩一芳,叶福强,王太武,吕恒,张锦海[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 基因(HBx)羧基末端四个突变位点C1653T 、T1753C 及A1762T/G1764A 致癌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利用体外基因合成和定点突变构建野生型和复合突变型HBx 重组质粒,转染至人肝癌细胞HepG2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
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 侵袭实验比较转染空载体(Vector)、野生型HBx(WT)和突变型HBx(Comb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WT 和Combo细胞的生长速率明显快于Vector (P <0.01),但WT 和Combo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提示Combo 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WT (31.90%vs 16.00%,P <0.01),而WT 略高于Vector(12.46%,P <0.05)。
划痕实验结果显示Combo 细胞48h 迁移距离显著高于WT 细胞(P <0.01),而WT 细胞显著高于Vector 细胞(P <0.01)。
Transwell 侵袭实验结果显示Combo 细胞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最多[(227.80±17.85)个],其次为WT 细胞[(181.75±10.06)个],Vector 细胞最少[(85.72±3.19)个],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野生型和突变型HBx 均可显著增强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突变型HBx 促进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能力显著强于野生型HBx ,这为明确HBV 致癌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HBV X 基因;病毒突变;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中图分类号]R37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71X(2019)04⁃0337⁃06[DOI ]10.3969/j.issn.1672⁃271X.2019.04.001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HBV X gene mutations in promo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ZHANG Qi 1,TANG Hui⁃xian 2,HAN Yi⁃fang 1,YE Fu⁃qiang 1,WANG Tai⁃wu 1,LÜHeng 1,ZHANG Jin⁃hai 1(1.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astern Theater Command ,Nanjing 210002,Jiangsu ,China ;2.School of Pharmac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Jiangsu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four mutations (C1653T ,T1753C ,and A1762T/G1764A )locat⁃ing in the C⁃terminal reg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X gene (HBx )in hepatocarcinogenesis.MethodsRecombinant constructscontaining wild⁃type and compound mutations of HBx were constructed by gene synthesis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Stable trans⁃fe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K⁃8assay was used to draw the growth curves of the transfected cells.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ies of cells transfected with empty vector (Vector ),wild⁃type HBx (WT ),and com⁃pound mutations of HBx (Combo )were evaluated by colony formation assay ,wound healing assay ,and transwell method.ResultsCell growth curves revealed that the growth rates of WT and Combo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ector cells (P <0.01),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WT and Combo cells (P >0.05).The colony formation rate of Combo cells (31.9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T cells (16.00%)(P <0.01),while it was slightly higher for WT cells when compared to Vector cells(12.46%)(P <0.05).Wound healing assay showed that the migration distance of Combo cells in 48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Tcells (P <0.01),while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T cellsthan that in Vector cells (P <0.01).Similarly ,transwell assay turned out that the most number of invasive cells was observed in Combo cells (227.80±17.85),followed by WT cells (181.75±10.06),and then Vector cells (85.72±3.19),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all significant (P <0.05).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094)作者单位:210002南京,东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琪、韩一芳、叶福强、王太武、吕恒、张锦海);211198南京,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唐慧娴)通信作者:张锦海,E -mail :ahoi@Conclusion Wild⁃type and mutated HBx can both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invasion ability of HepG2 cells,and the mutational HBx can further strengthen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than wile⁃type HBx,which provided evidence for the mechanism of HBV⁃induced hepatocarcinogenesis.[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 X gene;viral mutation;cell proliferation;cell migration;cell invasion0引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约80%~90%的肝细胞癌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导致的[1]。
HBV X基因(核苷酸位点1374~1838)编码的HBx蛋白是病毒分泌的包含154个氨基酸的一个多功能调节蛋白,和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2⁃3]。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Bx区突变可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4⁃6],体外功能研究提示HBx可能通过多位点联合突变的形式促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7⁃8],然而对于哪些位点突变才是促进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关键突变尚未明确。
C1653T(H94Y)、T1753C(I127T)及A1762T/G1764A(K130M/V131I)是位于HBx基因羧基末端和核心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区重叠区域的四个突变,多个研究已证实这些突变位点与HCC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是HCC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联合检测肝癌的指标[9⁃10],然而这四个突变位点致癌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包含C1653T、T1753C及A1762T/G1764A四个突变位点的真核表达载体来探究HBx区联合突变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HBV突变的致癌机制。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pcDNA3.1/myc⁃His(⁃)B载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
快速定点突变试剂盒,购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双抗购自美国Gibco公司。
96孔板、6孔板和Transwell 小室购自美国康宁公司。
结晶紫染色液、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姬姆萨快速染色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方法1.2.1质粒构建体外合成C2型HBV的HBx基因野生型序列,并通过XhoI及KpnI酶切位点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通过测序验证重组质粒的正确性。
设计C1653T、T1753C及A1762T/G1764A的定点突变引物,见表1,利用快速定点突变试剂盒对野生型重组质粒分别进行定点突变,构建包含4个突变位点的突变型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其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