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
中药清热利湿的药方
![中药清热利湿的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2cd010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7.png)
中药清热利湿的药方中药清热利湿的药方主要应用于治疗湿热内蕴所致的疾病。
湿热内蕴是指机体内湿邪与火邪相交相搏,阻滞了正气的运行,导致脾胃湿热,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清热利湿的药方。
1.苦参瞿麦汤:组成:苦参12克,瞿麦12克,赤芍12克,以及黄芩12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适应症: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湿疹、痈疽、疮疡等。
2.五味消湿汤:组成:防风9克,苦参9克,瞿麦9克,黄芩9克,连翘9克,大黄6克。
功效: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适应症:适用于痈疮疡肿、浮肿、湿热感冒等症状。
3.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15克,大葱4根,石膏30克。
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症:适用于痢疾、呕吐、热毒病症等湿热内蕴引起的症状。
4.金银花连翘汤:组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薄荷15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感冒、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5.海藻泻火汤:组成:海藻100克,连翘20克,瞿麦20克,黄连10克,神曲30克,珍珠母30克。
功效:清热泻火、利湿化痰。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痰火郁滞、便秘、小便短赤等症状。
6.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10克,栀子9克,瞿麦10克,芦荟30克,大黄1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泻火。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口腔疮疡、湿疹、痈疡等症状。
7.大青皮承气汤:组成:大青皮30克,立时茶30克,车前子30克,厚朴15克,白芍15克,白术30克。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通便。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大便干结、尿黄等症状。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中药清热利湿的药方,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选择。
在服用中药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剂量的使用,并注意是否有过敏现象。
若有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https://img.taocdn.com/s3/m/dc71197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5.png)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补脾胃去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案之一,尤其适用于久居南方多湿的地区人群。
药方以及偏方不乏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今,我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以及几种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药方1.茯苓加白术汤茯苓、白术、桂枝等药材组成的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去濕氣的药方。
茯苓功能祛湿、健脾、润燥;白术益脾、燥湿、止泻;桂枝调和气血、发汗解表。
总体来说,茯苓加白术汤具有了除湿透疹、治疗滑泄腹痛、贫血等功效。
2.苍术汤苍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中药,具有开胃的功效,既能帮助胃口不佳的人恢复正常,又能清除湿气,修补脾胃。
苍术汤只需要苍术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趁热饮服。
需要注意的是,若食欲较好,用此汤做饭使用更好。
二、食谱及偏方1.薏米排毒汤薏米,又叫苡仁,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它不仅可以燥湿除了湿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
将薏米250克、红枣15个、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小火煮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10天。
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易生牡蛎之人。
2.芡实附子粥芡实和附子都是很好的补脾胃食材,而且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胃功能。
将芡实50克、附子6克、干姜3克洗净加水煮30分钟,再加入1-2个鸡蛋搅拌均匀即可,每周食用3-4次。
这种粥利于脾胃补气、胃肠道排毒,但是,并不适用于体虚消瘦人群。
3.红豆薏米枸杞甜汤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薏米则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样具有健脾作用。
枸杞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调节食材,而且可增强视力。
将红豆50克、薏米40克、枸杞5克加清水煮成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水功能全面,不仅能排湿,而且还能帮助营养不良者增强营养。
三、注意事项1.调节不易虽然大多数药方、食谱和偏方都属于祛湿食材,但不同体质的人还是需要进行调节。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身体较差的人也不可盲目跟从中医药方,而应该先去医院进行相关体检,确诊后再寻求医生意见。
去湿气中药:最佳配方推荐
![去湿气中药:最佳配方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f2c88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c.png)
去湿气中药:最佳配方推荐摘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去湿气中药配方,包括五苓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
这些配方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有效方剂,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湿气引起的不适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因素,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口干舌燥等。
因此,许多人会选择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去除湿气。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去湿气中药配方,这些配方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有效方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五苓散。
五苓散是一种经典的去湿气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泽泻、猪苓、桂枝和白术。
这五种药材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体排除湿气,改善湿气引起的各种症状。
根据相关研究,五苓散对于改善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二陈汤。
二陈汤是一种以陈皮和半夏为主要药材的中药方剂,具有很好的去湿效果。
陈皮和半夏的组合,可以帮助人体消除湿气,改善湿气引起的各种症状。
根据相关研究,二陈汤对于改善湿气引起的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一种以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为主要药材的中药方剂,具有很好的补气健脾的效果。
这四种药材的组合,可以帮助人体增强脾胃功能,从而更好地排除湿气。
根据相关研究,四君子汤对于改善湿气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
除了以上三种中药方剂,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药方剂也具有很好的去湿效果,如藿香正气水、三仁汤等。
这些中药方剂都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有效方剂,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湿气引起的不适症状。
然而,虽然中药具有很好的去湿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其次,中药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剂量和用法,过量或者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最后,中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总的来说,去湿气中药是许多人选择的一种调理身体的方式。
除湿健脾中药方
![除湿健脾中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61fdd3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8.png)
除湿健脾中药方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
那么除湿健脾选用什么中药方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除湿健脾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除湿健脾中药方除湿蠲痛汤【别名】除热蠲痛汤(《金匮翼》卷六)、除湿捐痹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
【处方】苍术(米泔浸,炒)6克羌活茯苓泽泻白术各4.5克陈皮3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主风湿外客,周身骨节沉重酸痛,天阴即发。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姜汁、竹沥各20~30毫升同服。
上肢痛,加桂枝、威灵仙、桔梗;下肢痛,加防己、木通、黄柏,牛膝。
除湿健脾汤【处方】白术(去芦,炒)1钱5分,苍术(术泔浸,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白芍(醋炒)1钱,当归8分,厚朴(去皮,姜炒)6分,陈皮8分,猪苓7分,泽泻7分,柴胡5分,升麻5分,防风(去芦)6分,甘草(炙)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久泻,色苍而齿疏,倦怠,食减下坠。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早、晚热服。
久泻,加南星(面包煨)7分。
健脾除湿汤【处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草蔻10克,生薏米30克,生扁豆30克,萆解10克,枳壳15克,黄柏15克,芡实15克,桂枝10克,花粉10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胃,健脾和胃,除湿清热。
主脾胃湿热内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除湿健脾中药茯苓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一。
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
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荠菜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
荠菜味甘、淡,性微寒。
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
体内湿气重的中药方
![体内湿气重的中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2c51826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a.png)
体内湿气重的中药方我们的生活中,中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从古代到现代,中药为我们的健康贡献是很大的,药到病除对于一些疾病来说效果是很好的,有些劣根性的疾病还可以去根,中药的效果是很神奇的,众所周知。
那么,求老中医治疗湿寒湿热中药药方?我们今天来共同了解下!体内湿气重的中药方药方一清热祛湿粥【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祛湿。
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去湿气的中药:药方二消暑健脾祛湿汤【成份】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功能】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
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体内湿气重的食疗方1.苋菜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
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需要注意的是,苋菜性寒凉,阴盛阳虚体质、脾虚便溏或慢性腹泻者,不宜食用。
2.薏仁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
薏仁水是不错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开水煮烂后,适个人口味添加少许的糖,是肌肤美白的天然保养品。
3.地瓜地瓜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
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4.赤小豆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
它清热作用比绿豆弱,但利水祛湿作用更强,不但可以治疗一般的水肿,甚至可以治疗“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
赤小豆一般用来熬粥或做馅。
5.冬瓜冬瓜味甘、淡,性凉,入肺、大肠、膀胱经。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8cb8402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0.png)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是一种有效的中药配方,它可以帮助人们达到抵抗湿气和改善脾胃消化的目的。
同时,通过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养生保健,增强身体免疫力。
一、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1、材料:(1)白术10克(2)半夏10克(3)陈皮10克(4)山药10克(5)泽泻10克(6)炙甘草6克(7)桂枝10克(8)姜片6克(9)大枣4枚2、制作过程:(1)将白术、半夏、陈皮、山药、泽泻、炙甘草、桂枝、姜片、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
(2)煮沸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煮约30分钟。
(3)去掉锅中的渣后即可食用。
二、食谱及偏方用量及制作步骤1、食谱: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忌油腻、辛辣、烟酒等食物,推荐菜品是草鱼、苦瓜、蘑菇、龙眼、薏米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消除湿气、健脾益胃的作用。
2、偏方:(1)草莓泥:将草莓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食用时加入适量的燕麦,调制成泥状即可。
(2)陈皮柠檬水:将陈皮、柠檬片加入清水中一起煮沸,稍待冷却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3)山药粥:先将山药削皮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煮至山药烂熟后加入适量白米,再煮约半小时左右,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相关注意事项:在使用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包括烟酒等刺激性食品。
(2)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如腹泻或者胃肠道反应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3)对于肝肾不足、孕妇等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三、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2、每天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内脏功能,从而有助于预防与治疗一些慢性病。
3、饮食健康:保持饮食的清淡健康,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少食油腻、辛辣食品,有利于减轻身体负担和促进脾胃消化功能。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我们每天都关注和维护,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效的养生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的心态。
便秘湿气重的中药方子有什么
![便秘湿气重的中药方子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99657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8.png)
便秘湿气重的中药方子有什么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点湿气,一旦湿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容易疲乏,没精神。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便秘湿气重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便秘湿气重的中药方1、化湿药适用于湿邪侵袭肌表证。
以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身重痛,鼻塞流涕,或不欲饮食,恶心呕吐,舌苔薄腻,脉濡等为特征。
体内湿气重怎么办?因湿邪为阴邪,其性滞腻,极难分解,湿邪在表不可仅取发汗解表之法,以防汗去湿留,更不可利湿以攻里,以防引邪入里。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只有宣化发散方能表解湿祛。
根据湿邪挟暑、挟热、挟寒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3类药物:1.1、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叶、紫苏叶等。
用于湿邪或寒湿外袭的卫分证,多见于感冒、急性肠炎初起。
证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重痛,脘闷呕恶,少食,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等。
1.2、清化暑湿药香薷、白扁豆、扁豆花、西瓜汁等。
适用于外感暑湿的卫分证,多见于感冒、乙脑初起等。
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鼻塞流涕,舌苔薄黄,脉濡为特征。
1.3 宣化湿热药荷叶、绿豆、西瓜翠衣等。
适用于外感湿温的卫分证,多见于感冒、乙脑、痢疾初起等。
以发热,头身重痛,咽痛,恶心,舌苔薄黄,脉濡数为特征。
2、燥湿药适用于湿邪蕴结于中下二焦者。
多见不欲饮食,脘腹胀满,恶心欲吐或大便泄泻,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脉滑等症。
临床应根据湿邪化热与否分为两类:2.1、燥湿健脾药(苦温燥湿)厚朴、陈皮、草果、苍术等。
适用于湿浊蕴结中焦的急、慢性肠胃炎等。
以胃脘胀满或疼痛,呕吐恶心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滑或缓为特征。
2.2、清热燥湿(苦寒燥湿)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等。
适用于湿热蕴结中焦或下焦所致的急、慢性肠炎,胃炎,痢疾,黄疸等。
以腹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口苦食少,大便秘结或下利,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征。
3、祛湿药适用于湿邪伏留肌肤筋骨者。
证见肢体关节酸痛,阴雨天则加剧等。
湿邪多挟寒、挟风侵入肌肤筋骨,或蕴久化热,多成缠绵痼疾,不易速解,必视其所挟邪气不同而调治之,故祛湿药可分为以下3类:3.1、祛湿散风寒药独活、威灵仙、白花蛇、虎骨、蚕砂、徐长卿、五加皮、乌梢蛇、海风藤、千年健、松节等。
中药养生秘方祛湿化痰健脾益肺
![中药养生秘方祛湿化痰健脾益肺](https://img.taocdn.com/s3/m/0f96e7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f.png)
中药养生秘方祛湿化痰健脾益肺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养生功效,被广泛用于调理身体健康。
在中药中,有一些秘方被视为祛湿化痰、健脾益肺的良好选择。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款常见的中药养生秘方,帮助您改善湿气困扰,促进身体健康。
一、苍术茯苓汤苍术茯苓汤是一款常见的祛湿化痰的中药方剂。
其配方包括苍术、茯苓、白术、陈皮和甘草。
这些中药的组合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排出,减少痰液的生成,并帮助消化。
您可以将这些中药材煎煮后饮用,最佳效果是在饭后30分钟饮用。
二、党参养肾鸡汤党参养肾鸡汤是一款具有健脾益肺功效的中药养生秘方。
其配方主要包括党参、鸡肉、黄芪、枸杞子和姜片。
这些中药可以滋补肺脾,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炖煮这道汤时,可以适量加入其他食材,如红枣、山药或红豆等,以增添口感和味道。
三、佛手陈皮茶佛手陈皮茶是一款常见的中药养生茶,具有祛湿健脾的功效。
其主要原料是佛手果和陈皮,可以通过煮水冲泡的方式饮用。
这款茶具有香气浓郁、口感爽口的特点,同时还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和缓解湿气困扰。
四、橘红茶橘红茶是一款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的中药养生秘方。
其配方包括橘皮、红枣、玫瑰花和决明子。
这些中药可以健脾开胃、促进新陈代谢、清除湿气和提高免疫力。
将这些中药材用水冲泡后,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蜂蜜或红糖调味。
五、黄精红枣茶黄精红枣茶是一款具有益肺养阴的中药养生秘方。
黄精和红枣是其主要成分,可滋养肺脾,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将黄精和红枣放入水中煮沸,然后饮用,不仅可以补气养血,还有助于改善肌肤问题和提高免疫力。
通过合理运用中药养生秘方,我们可以祛湿化痰、健脾益肺,提升身体健康。
当然,在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引起不适。
如果您有特殊的健康需求或慢性病,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中药养生秘方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改善身体健康的方法。
但是,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还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有哪些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有哪些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d1004d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3.png)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有哪些配方补脾胃去湿气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药膳、配方以及一些特定的食谱或偏方来改善身体健康、提升身体免疫力。
对于想要使用中药治疗保健的人来说,掌握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补脾胃去湿气的配方,其中需要的食材、用量以及制作过程,同时提供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补脾胃去湿气配方首先,让我们介绍一些补脾胃去湿气的配方,它们都是比较常见的,具有安全性和实用性。
1. 苍术汤苍术汤属于一种传统的丸药,最初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提到的。
这个配方在治疗血痢、湿痹、关节炎以及其他湿气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它的主要成分是苍术,长期使用有补脾胃、消食化湿等功效。
2.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复方,主要由八味中药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枸杞、炙甘草、当归、白芍以及川芎。
这种汤配方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它对补气健脾、益血和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3. 二陈汤二陈汤是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方剂,主要包含芒硝、黄连、半夏、泽泻以及甘草。
它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去湿,另外二陈汤也常用于治疗胃病、腹泻以及口臭等并发症。
食谱或者偏方除了中药配方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食谱和偏方来进行补脾胃去湿气。
下面是三个非常有用的菜谱:1. 粥类在我们身体出现湿气问题时,尤其是在春秋季节,粥类是最好的食品之一。
各种不同材料的粥都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其中最常使用的有薏米、红豆以及黑米等。
将这些材料加入煮沸的水中,煮熟后加一些砂糖调味品尝,既美味又实用。
2. 红枣桂圆茶这是一种极好的补脾胃去湿气的茶类饮品,材料简单,主要是红枣和桂圆。
在陶瓷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枣和桂圆,煮沸后加糖适量调味,不仅口味好,还有健脾补气的功效。
3. 饮料对于湿气严重的人来说,饮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清除湿气。
其中最好的饮料是绿茶,它具有排毒、利尿以及抗氧化的功效。
此外,还可以用菊花、薄荷等植物来制作茶类饮品,这些草药都具有去湿气的效果。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eb43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1.png)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时,容易导致湿气滞留,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为了改善脾胃功能、去除湿气,中药方剂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补脾胃并去湿气的中药方剂。
一、苍术陈皮汤【药材】苍术15克,陈皮9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半夏9克,甘草6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分为3次温服,每次100毫升。
【功效】苍术陈皮汤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湿滞引起的腹胀、便溏等症状。
二、破积汤【药材】焦谷芽15克,白扁豆9克,红尖花10克,郁李仁9克,红大花12克,艾叶9克,槟榔6克,香附6克,决明仁6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分为2次温服,每次150毫升。
【功效】破积汤可祛除体内湿气,常用于治疗脾胃湿滞引发的胸腹胀满、厌食等症状。
三、参苓白朮散【药材】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朮15克,半夏9克,甘草6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温水冲服。
【功效】参苓白朮散具有益气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气重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等。
四、升白汤【药材】白朮15克,半夏9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苍术9克,茯苓10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煮5分钟,然后改用小火慢煎3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分为2次温服,每次100毫升。
【功效】升白汤可健脾化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发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五、白朮茯苓滚散【药材】白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山药15克。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药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温水冲服。
【功效】白朮茯苓滚散可健脾化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发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祛湿第一方〗宋代方加减《徽琼散》
![〖祛湿第一方〗宋代方加减《徽琼散》](https://img.taocdn.com/s3/m/a2dfe67b89eb172dec63b7b4.png)
【祛湿第一方】宋代方加减《徽琼散》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许多疾病的关键,甚至还会恶化疾病。
徽琼散是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加减而成,副作用小。
【配方:】鸡内金3g、人参10g、赤小豆15g、薏米15g、白扁豆10g、茯苓10g、桔梗6g、砂仁6g、山药15g、莲子10g、甘草6g。
【制法】:
1、将所有药材洗后就开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
2、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持续熬煮至冰糖消融即
可关火。
【功能】:湿气,痰多,头脸油腻,水肿肥胖。
【方解】: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鸡内金: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主要解决脾虚,胃弱;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桔梗:宣肺,利咽,祛痰。
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https://img.taocdn.com/s3/m/8c557c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7.png)
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以下是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脾虚湿气大是中医常见的证候,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困倦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以益肺气,为佐使药。
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注意事项:本方为健脾渗湿止泻的常用方,脾虚湿盛证以泄泻为主者尤为适宜。
若湿热泄泻者,禁用本方。
以上方子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在使用中药方子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
![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07b9ef24028915f804dc274.png)
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文章目录*一、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二、湿气重的全身症状*三、湿气重吃什么食物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有哪些1、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赤小豆内金粥主要原料:赤小豆50克,鸡内金15克。
制作方法:先煮赤小豆做粥如常法,将熟时放烧鸡内金未调匀。
效用说明:清热利湿,消积化瘀。
适宜于因湿热下注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而引起的尿频急、尿道疼痛、尿液混浊,小腹作胀等症。
2、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花粉苓通茶原料:天花粉3g、茯苓3g、木通2g、竹茹3g、麦冬3g、绿茶3g。
用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湿,养阴生津。
用途:湿热内滞头闷身痛,不思饮食、恶心、口苦。
来源:传统药茶方。
3、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木槿花茶原料:木槿花1g、生地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前二味药的水煎液泡茶。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柔肝。
4、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木棉花茶原料:木棉花2g、白术3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5、湿气重中医治疗方剂:石钱茶原料:石韦5g、金钱草3g、栀子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化石。
用途:尿路结石;泌尿道感染,尿频尿急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湿气重的全身症状头部的表现。
如果体内湿气重,最开始的症状就是头晕、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就像身上背负很多重物。
此外,体内湿气重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现症状。
关节的表现。
当体内湿气重伤及到关节时,会导致部分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索等表现,会感觉浑身关节移动困难,一动就非常酸痛。
食欲的表现。
当体内湿气困扰脾脏,会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
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分泌的表现。
内湿气重祛除中药方
![内湿气重祛除中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f76f5e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2.png)
内湿气重祛除中药方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
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
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内湿气重祛除中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内湿气重祛除中药方木香顺气丸【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
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成分】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食疗祛除湿气日常饮食中很多经常食用的食物都有不错的祛湿功效,湿气重的人不妨多食用。
例如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作用;薏米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米红豆水利尿除湿,尤其是对于水肿者功效更显著。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红豆、薏米、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入煲汤材料中,同样可以达到祛湿功效。
避免环境中的湿气人体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之外,还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887664e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e.png)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去湿气是很多人关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和湿气较重的地区。
湿气会导致身体不适,如身体困重、四肢无力、食欲减退、精神疲劳等,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传统中药有很多方法可以去除湿气,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配方是参苓白术汤。
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有效消除湿气。
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等。
党参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祛湿利水的作用;茯苓可以利尿、化湿;白术则能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消化湿气。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每日饮用,可以改善湿气引起的身体不适。
第二种配方是猪苓茯祛湿汤。
这是一种常用于中医肾虚湿盛的方剂,对于湿气引发的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
它的组成成分有猪苓、茯苓、山药、益智仁等。
猪苓和茯苓可以祛湿化痰,消除体内湿气;山药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益智仁则能调理肠胃功能,帮助消化湿气。
将这些药材煎煮成汤,每日饮用,可以有效去除湿气。
第三种配方是桂附地黄丸。
这是一种常用于中医肾阳虚引起的湿气的方剂,也适用于湿寒体质的人群。
它的组成成分有肉桂、附子、地黄等。
肉桂可以暖阳,祛湿驱寒;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地黄则能滋阴补肾,使体内气血运行顺畅,湿气得到消散。
将这些药材研成丸剂,每日服用,可以改善湿气引发的身体不适。
第四种配方是薏苡陈皮汤。
这是一种中药调理脾胃湿气的经典方剂。
它的组成成分有薏苡仁、陈皮、白术等。
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陈皮可以健脾祛湿,改善脾胃功能;白术则有温中健脾之功效。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成汤,每日饮用,可以有效改善湿气引发的不适症状。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中药配方,还有许多其他中药可以帮助去除湿气,例如白术茯苓汤、半夏泻心汤等。
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方剂是关键,建议您在找到合适的方剂后,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具体用药指导。
总之,中药配方是一种有效的去湿气方法,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湿气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中药配方去除湿气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建议。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b36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8.png)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
组成: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除痹。
适用于脾虚湿浊,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四肢沉重或酸软无力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腹胀、便溏,四肢乏力,舌苔白腻,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有虚火上炎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12克,桂枝6克,白术(切)9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渗湿利水,调和脾胃。
适用于脾胃虚弱,湿困水肿,痰多气滞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湿阻脾胃,水肿,口淡舌胖,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缓,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湿热困脾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香砂养胃汤
组成:香砂10克,半夏10克,人参3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
适用于脾虚湿困、胃痛、嗳气、呕吐、痰多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有胃痛、嗳气、呕吐、痰多等症,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痰湿壅滞困胸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大枣5枚,陈皮5克,半夏5克
功效: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益气固表。
适用于脾虚湿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胸闷嗳气,腰膝酸软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胸闷嗳气,腰膝酸软等症,可用此方治疗。
如湿热内蕴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最有效的能够祛除湿气的中药配方
![最有效的能够祛除湿气的中药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ace52c8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7.png)
最有效的能够祛除湿气的中药配方体内的湿气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很多时候体内如果湿气过重是会造成一些疾病的所以对于人们来说这种情况比较麻烦,所以如何去除体内的湿气就成为了很多人苦苦追寻的一件事情其实中药调理是一种比较好的可以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气比较重这是许多人都会出现有的一种情况,当出现有这种情况时对于人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会给人体带来有许多不良的影响比如浑身发热、头晕眼花、后背以及四肢长痘痘和小便不利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人们能及时采取措施来调理一下,通过中药来调理是很常见的一种,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最特效的去湿中药配方?最特效的去湿中药配方有哪些去湿气的中药:药方一清热祛湿粥【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祛湿。
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去湿气的中药:药方二消暑健脾祛湿汤【成份】蜜枣、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陈皮。
最特效的去湿中药配方有哪些【功能】清热解暑、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
【服用方法】(2-4人份量) 将瘦肉6两飞水后与各汤料及六汤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内。
煲约两小时,加适量盐调味。
饮食疗法:1、绿豆百合米仁粥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最特效的去湿中药配方有哪些2、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型食疗粥方。
去湿气的中药:药方加减表注意:怀孕中的孕妇要是自我感觉没有很重的湿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红豆,我们可以给薏米红豆汤做一个减法,减去薏米,再根据上面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适量加些大枣百合枸杞等其它的品类。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eae36b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f.png)
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中医药历来强调“脾主运化”,脾胃功能的失调往往是导致湿气滞留和肥胖的重
要原因。
因此,针对湿气重、脾胃功能不佳导致的肥胖问题,中医药提供了一些健脾祛湿的方剂。
这些方剂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分解湿气,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健脾祛湿减肥中药方剂。
方剂一:四物汤
组成
•当归10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10克
作用
该方剂主要是温补气血,调和气血,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湿气积聚的情况,有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方剂二:苓苦饮
组成
•苦参30克
•茯苓20克
•独活10克
•川芎10克
•甘草6克
作用
此方剂主要起到清热化湿、祛风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体内湿气滞留的情况,
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方剂三:六君子汤
组成
•人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生姜10克
•大枣5枚
作用
此方剂主要作用于健脾和胃,益气和中,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湿气,有助于减肥。
用法
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用。
通过合理选择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剂,结合适量运动和科学饮食,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在服用中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嘱咐,避免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启发,更多关于健康和养生的信息,欢迎咨询中医师或营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
文章目录*一、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1. 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2. 气滞湿阻的原因3. 气滞湿阻的表现*二、气滞湿阻的饮食注意*三、气滞湿阻按什么穴位调理
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
1、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消胀万应汤:地骷髅9克,大腹皮6克,真川朴3克,莱菔子6克(春砂仁1.5克拌炒),六神曲4.5克,陈香橼皮2.4克,鸡内金2张人中白(煅透)1.5克,灯心5克,功能主治:化积消胀,治气滞湿阻,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养胃汤:3克砂仁,0.9克(研细)神曲(炒),1.2克槟榔,0.9克麦芽(炒),1.2克青皮(去瓤),0.9克枳实(麸炒),1.2克半夏茯苓,1.5克甘草(炙),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理气化湿,宽中和胃。
治气滞湿阻,胸膈胀满,饮食减少。
柴胡厚朴汤:柴胡厚朴(炙)各3克,茯苓橘皮紫苏各2.4克,生姜3.6克,槟榔1.5克(末),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理气化湿。
主气滞湿阻,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绞去滓,分三次温服,相隔一小时许服一次。
2、气滞湿阻的原因气滞湿阻可能是由于体虚引起的,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会导致身体状态日益下降。
有可能是与脾
虚气虚引起的,需要检查确诊。
根据检查结果针对病因等进行治疗的。
气滞是指体内的,特别是肠胃的气多,并且此气运行欠佳。
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以脾胃虚弱者易患。
常发生于梅雨潮湿的季节,或久雨初晴之时。
发病缓慢,病势缠绵。
3、气滞湿阻的表现初起头晕蒙如裹,周身不适,四肢懈怠,
脉濡缓。
继而可出现身体困重,或周身酸楚不适。
微热少汗,脘腹痞胀,纳呆,便溏,口渴不欲饮水。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缓。
通常来说这方面情况主要症状有乏力,头晕,失眠,胃口不好,心悸,胸闷,等等症状。
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会引起腹部胀满或是疼痛等。
肥胖之人,常会有脾虚湿盛,脾虚湿盛会因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而产生湿气并发生腹部胀满,或消化吸收不好等症状。
气滞湿阻的饮食注意1、少食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的食物,
如土豆、面食、糖等。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良好进食习惯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
部引起腹胀。
4、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5、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辛辣、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气滞湿阻按什么穴位调理1、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
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
帮助打通肝经。
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
2、三阴交穴,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
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
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
3、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
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理上、理中、理下”的作用。
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
不同。
如果是胃部不适,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