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合集下载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健全有序的宏观调控体制。

我国的经济正向纵深发展,研究与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宏观调控的理论,对于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既然说到宏观调控,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宏观调控是什么。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政府)干预,是指国家(政府)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

而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其必要性。

凯恩斯认为,要克服经济危机就应当由国家来进行宏观调控。

他说:“最聪明的办法还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设法由社会来统制投资量……同时用各种政策来增加消费倾向。

”经济危机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也多种多样,但其实质是无效供给过多、有效需求不足。

当经济发生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经济衰退;而当经济膨胀时则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挤压泡沫;即“逆风向而行事”。

这样,国家通过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周期性波动的幅度,以延长经济景气阶段及缩短衰退的时间,实现“调控周期的收益”,使得经济更趋于平稳,就业更为充分,国际收支更趋于平衡。

当出现市场竞争失败、市场功能有缺陷、信息不充分、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等现象时,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市场失灵。

顾名思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按人们的意愿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另外,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

而这些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只有实施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更好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难以真实反映社会成本和利益,难以成为评估和选择投资项目的依据,与市场经济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人均收入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但是物价持续上涨,出现了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强劲,但产能过剩的矛盾尖锐。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_卫兴华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_卫兴华
,
化 的 纯 理 论 假设 在现 实 中 是 不 存 在 的 因 而
,
市 场 机制 本 身 并 非 万 能 实 现 资 源 的 最 佳 配置

,
只 靠市 场 机 制 不 能
,
两 种 情 况 即 一 般情 况 下 的 宏 观调 控 与 特 殊 情 况下 的 宏 观 调 控

,
即 便是 在 完 全竞 争 的 市 场 条件 下
,

,
著 名 定 理 即 在 完 全竞 争 市 场 条 件 下 市 场机
制 的 自发 调 节 作 用 可 以 达 到

,
,
帕 累 托 最优

在 国 家 宏 观 调 控 下对 资 源 配 置 起 基 础 性 作

,
而 不 是排 斥 国 家计 划 和 宏 观调 控 的 自 由

— 态下
,
资 源 最 佳配 置状 态
, , ,
微 观决 策 的 盲 目 性 第 四 市 场 调 节 属 于 事 后 调 节 奋 尽 管 它 可 以 通 过 自 身 机制 的 作 用 来 纠 正 现 的 偏 差和 失 衡 但 它 无 法 预 防 偏 差
和 失衡 的 发 生



,

,
,

市场 调 节所 引 起 的 经 济 活 动
,
一个 企 业 的 生 产经 营 活 动 会 对 其 他 当 事 人 产 生 正 效应 或 负 效 应 由 于 企



由 此 可见
,
的 自 发 性 和 盲 目性
必 然造 成 社 会 资 源 的 浪

由 于市场 价 格 调 节 存在 上 述 自发 性 与 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⑴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并产生消极影响。

⑵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制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⑴经济手段
①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②内容: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购销,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③作用:运用经济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⑵法律手段
①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②作用: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

注: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直接、高效,缺点在于易出现滥用权力行为,因此须必要时采用之。

国家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宏观调控 的总体目 标是保持 社会总供 给和总需 求的基本 平衡
1 总量平衡 2 结构平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生产相对过剩 商品挤压滞销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厂商难觅投资热点 工人失业加剧 社会经济衰退 商品短缺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通货膨胀 降低生活水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 手段和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手段 (一)经济调控手段 (二)法律调控手段 (三)计划调控手段 (四)行政调控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是指一国政府在 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宏观调控 的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 针、政策、法规条例、措施的综 合。
调控手段是实现调控目标的保 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 的关系。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服从 目的的需要
增长速 度
0.193 0.188 0.194 0.307 0.198 0.181 0.254 0.212 0.214 0.156 0.176 0.146 0.23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的手段和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控制货币发行量‘以 保证货币供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防 止投资膨胀;三是控制信贷总规模。其核心是控制货币总供应量,这 有包括两个方面的选择:一是选择某种货币供应指标作为宏观控制的 目标,二是采用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的手段。
进口货物增 值税、消费

10487
7729
12.27
10.72
出口退税
7327 6486 8.57 8.99
车辆购置税 1792 1164 2.10 1.61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依靠各类宏观调控手段,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管理,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国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平稳增长与社会稳定的目标。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的概念、目标和手段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对经济运行的总体水平和结构进行调整和管理。

它采取积极的调控手段,通过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引导经济发展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2. 宏观调控的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一般会追求以下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价值增加目标:增加国民经济整体的创造价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就业目标: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实现全民就业。

- 均衡发展目标:调整区域经济差距,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保障目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工具,以及国家提供的宏观信息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

-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实施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

-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影响经济主体的投资和消费行为,控制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 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

- 就业政策:通过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等方式,实现全民就业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4. 宏观调控的实施宏观调控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同时也需要拥有强大的数据和信息支持系统。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控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
15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手段
(二)货币政策 和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 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是 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 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 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的 大体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政治经济学
2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 微观经济是指经济主体(企业或居民)的个量经济活动。
• 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如社 会总供 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国内生 产总值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 系,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等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经济活 动。
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是保持最优比例关系,以实现 最佳经济效益和快速增长。
政治经济学
13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手段 和政策
(四)行政手段
•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行政调控手 段。行政手段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 性的命令、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 形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直接调节和管理 国民经济的手段。
• 直接调控就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 对每个微观经济单位进行的宏观调控。
• 间接调控 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借助于市场机制来实 现的宏观调控。
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 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 挥作用。
政治经济学
9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手段和 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政策
• 盈余财政政策又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增加 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 灭财政赤字,致使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 少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的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划分 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⒊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 分析方法和手段 ⒈ 实证分析——解释、预测是什么(不评价、 不比较) ⒉ 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评价、比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⒈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划分 ⑴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是: 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②如何生产? ③为谁生产? ④由谁做出经济决策? ⑵对上述四个基本问题,如果由政府来回答就是 计划经济;如果由市场机制来回答就是市场 经济。
谢谢大家!ຫໍສະໝຸດ ③失业率 达到国家法定工作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想工作的人
④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 个国家的汇率 1000元人民币的货物 1:10 100美元 1000元人民币的货物 1:8 125美元
5.宏观调控的政策 ①财政政策 ②货币政策
①财政政策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策 政府的收入——税收 政府的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支付
②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控制利率的政策 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供给的手段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比率 ——再贴现率
6.如何实施政策 当前中国政府的政策重点是刺激经济增长 GDP=C(消费)+I(投资)+G (政府采购)+NX(X-M)净出口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劳动、资本、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实 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⒋ 宏观调控的目标 ①经济增长率 ②通货膨胀率 ③失业率 ④国际收支平衡
①经济增长率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货币 价值总额 GNP(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行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依然扮演着重要的宏观调控角色。

本文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拨乱反正”、精准扶贫、抗击经济危机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宏观调控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二、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1.政策调控普遍存在滞后性政策制定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而经济变化往往是瞬息万变的,从政策制定到实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滞后。

2.政策资源缺乏协调性不同的政策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互动,有时经济政策之间会产生冲突,无法协调起来,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3.政策目标与经济现实不相符政策目标与实际经济现实不相符合也是宏观调控常见问题之一。

有时候政策制定者过于理想化,而现实经济运行却可能偏离预期,导致政策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应对措施1.注重政策的前期研发和后期评估加强政策评估和调研,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在政策实施后也要进行定期的评估,纠正不足和偏差。

2.加强政策的系统化和协调性政策之间需要有相互衔接和互相协调的关系,政策之间的冲突需要尽量避免和减少。

各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依照国家发展的方针指导各方面的工作。

3.强化市场的主体作用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引导市场规范运行,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使市场调节与政策调节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四、结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已成为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有效性,提高政策调控的科学性,而且协调各种资源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手段,以保证中国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㈡ 货币政策的内容构成
货币政策一般由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 指标和货币政策的工具三部分内容构成。
❖货币政策目标 主要有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 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利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国内信用增长额、股权收益率、贷款或债务变量等。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和 公共市场业务。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 济职能,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 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性;掌握宏观调控的目 标、手段以及有关政策的运用,提高运用宏 观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 1、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 3、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4、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
㈢ 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影响,可将 其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 性财政政策三种。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财政政策收入或 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 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 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
㈢ 货币政策的类型及运用
✓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的供应量超过经济运行对货 币的实际需要量,通常采取放松货币供给的措施,增加货 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总需求,其实施措施是采用增加货币 发行量,降低利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 率,和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
✓ 所谓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的供应量小于货币的实 际需要量,通常采用紧缩性货币供给的措施,减少货币供 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膨胀。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由宏观调控目标、 方式、手段、政策 等组成的一个整体 体系。
进一步深化财政、 税收、金融和投资 体制的改革。
存款准备金率:按照法律规定,各金融机构都 必须把自己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 行。各金融机构留取的准备金与吸收存款的比 率叫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给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叫做 贴现,这种贷款利率叫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 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 的一种政策工具。返回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经济 危机使人们对市场与国家的关系的看法有 了重大转变。以凯恩斯为代表。
观点:在总体上自由市场制度是一个有效 的制度,它能够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并激发 出巨大的积极性。但是市场机制本身又是 有缺陷的,只有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 预才能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又 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对“滞胀”现象,凯恩斯的 理论不能解释。
新自由主义出现,试图恢复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 主流地位。理论要点是:
(1)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其他力 量的介入只会起到破坏作用;
(2)虽然市场本身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但克 服市场缺陷的唯一方法是通过产权的明晰化来完 善,而不能用政府干预;
(3)市场之所以失灵,其原因在于政府干预, 不是市场本身造成的;
2、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市场并不是对所有的经济活
动都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市场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 时候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3、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无论是国内经济
的发展,还是对外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发 挥。
三、“市场失灵”问题
1、总量平衡问题 2、经济周期性波动 3、处理“外部性” 4、公共物品供给 5、遏制和消除垄断 6、公正的收入分配 7、其他领域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掌握宏观调控的手段。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经济现象,逐渐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精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坚决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商量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图片,引出宏观调控,从而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操纵。

2.原因教师:请同学们依据漫画“假〞“欺〞何时休,思考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学生商量,交流。

师生在商量、交流的根底上得出以下结论:(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X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目标过渡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接下来我们看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请同学们分析2022年政府工作汇报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些分别表达了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4.手段过渡语: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呢接下来我们学习宏观调控的手段。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个案例,分别指出在案例1、案例2、案例3中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案例1:2022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总理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法,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C




6.2011浙江卷· 41.(32分)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 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 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 “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 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 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 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 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 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 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 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 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14分)
置市 资场 源配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配置资源。
市 社 基本特征 场会 经主 宏观 济义 调控
高考真题选作



1.2011广东卷· 26.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 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 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 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 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 此时的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 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实现共同富裕- -根本目标
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 控--内在要求

思考:(1)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能实行强有 力的宏观调控?(2)资本主义国家有没有宏 观调控?如果有,它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 调控一样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收
增 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收
减 少 总需求
宏观调控之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 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 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 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 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 针和措施的总和。 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经济手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 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要相互 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作为“ 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作为“有形 之手”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之手”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联 动操作,优势互补, 动操作,优势互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平稳和健康地运行。 经济平稳和健康地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 务。 分配制度上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为主体 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 结合起来, 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原则。 原则。 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 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 而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能 而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够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够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 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发展 。 岭南 民间手T 纸能够 存在 到今 天不 是人们 自觉 保护 的
结果 ,而是 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 中有不可代 替的作用 。人 们 的 需 要是 古 纸 得 以 保 存 并 不 断 发 展 的 根 本 原 因 。 社 会 的 需 要 就 像 土 壤 、阳光 和 雨露 一 样 给 了 民 间 手 _r纸 生 长 和 发 展 的 空 间 。 同样 ,民问 手 T 纸 也 给 予 地 社 会 极 大 的 回报 ,在 人 们 的生活中发挥 了巨大 的作Hj 岭 南 民间手 一 纸最 大用 途 是作 为 当地 传 统 祭祀 活 动 中 的火 纸 ,还 可 作 为 引 火 烧 爆 竹 和 保留火种 的“纸媒”或 作为煤 油火 把的灯 邕=,用 途广泛 ,是人 们不 可缺 少的伙 伴 ,在人 们社会 生活 中扮 演着 重要 的角 色。 如果 经推 广 作 为 书写 材 料 和 没 汁 材 料 后 ,它 将 为 人 们 的 生 活 发挥更大 的功效 ,甚至将创造一种环保 、健康 、文化 的生 活。
(三 )作 为 不 同于 世 界 大 部 分 国 家制 度 的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国 家 的宏 观 调 控 能 力 ,体 现 在 社 会 主 义特 点 上 ,能 够 将 人 民的 利 益— — 无 论 眼 前 的 还 是 长 远 的 都 放 在 第 一 位 。 兼 顾部 分利 益与全体 利益 ,将市场有机 的调节和宏 观政策调 控 结合起来 ,使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更加发挥出来 。
谐 、健 康 发 展 。 【关键 词】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持续健康
【作者 单位 】梁春瑾 ,河北省 高速公路管理局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体 制是 党 的 十 四大 提 出并 建立 的。 经过二 十五年 的实践和经历 ,中国社 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经 受住 了一 次次考验 ,充分证 明这一 经济体制 在社会 主义 中国 的正确性 和可 行 性 。这 其 中 ,国家宏 观 调控 起 到 了整 体 调 整 、控制 、加强和改善的作用 ,使 国 民经济 能够在社 会主 义市 场经 济体 制下 ,从头 到尾保持持续 、快速 、协调 、健康的发展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采取政策手段,调整和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量和结构,达到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政府对经济的作用较小,但仍具有重要的调控责任。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调控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农村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中,货币政策是最为重要的。

具体而言,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信贷政策、增加或减少流动性等手段,调控经济总量和稳定经济增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投资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环保、科技等领域的投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稳定。

另外,产业调控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

国家可以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计划,引导各个行业和地区产业的发展,同时支持优势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农村政策也非常重要。

农村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政府要关注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 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 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依据。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方式 直接调控:指国家依靠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运用 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通过 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进行强制性调节,约束 企业、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宏观调节的 目标。其方式主要包括定量供给、额度控制、行政 调拨和非参数式的数量和价格的调节。 间接调控:指国家主要依靠经济手段等,通过调节 经济运行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企业、家庭和个人的 经济活动符合或接近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 要采取直接调控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则以间接调控为主。

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与 其它国家之间一切经济交往所发生的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
资料:自然性失业、经济性失业、充 分就业
自然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动,
或因工资低、劳动力不断流动等因素,社会 中总有一部分人因不适应变动或不愿意就业 而不可避免的失业。 经济性失业:又称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愿 意接受目前的工资,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充分就业: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政府的经济职能 宏观调控的内容和目标 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含义:是指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政
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和调 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 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背景材料:建国后中国的就业政策
1.弹性就业政策(1949-1954):1952年中央
提出逐步实施统一调拨劳动力,但在具体招 工过程中,允许各单位自主录用; 须由劳动部门统一进行,禁止辞退职工;
2.刚性就业政策(1955-1979):各单位招工
3.多元就业政策(1980-1985):劳动部门介
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1、经济手段:
含义:依据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
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以引导经济主体的经 济活动,协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运行,达到宏观调控目 标的调节手段。具有灵活性与间接性的特点。 经济杠杆体系: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工资、奖 金等。(国家掌握和运用的各种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和商 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紧密联系) 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按照宏观经济计划目标,统筹规划对各 种经济杠杆的运用,使他们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对国民经 济运行发挥最佳效果。
再生产各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 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需结 构。 经济结构优化:在各产业部门、各行业之间保持合理的发展 比例和充分发挥关键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互相协调,并形成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互 惠互利的分工协作关系。 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总量平衡的关系:总量平衡是结构优化 的前提;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是长期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基 础。
绍就业、自愿组织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合同化管理或全员劳动合同制,赋予企业用 工自主权。
4.市场就业政策(1986-现在):企业可实行
资料: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 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 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价格指数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 的一种工具,它为制定、调整和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 格政策提供依据。 价格指数编制的历史较早。18世纪英国及一些欧美国家 的政府和经济学家便开始从事价格指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广 泛开始编制和应用价格指数。中国于1920年正式编制价格指 数。1927年天津南开大学编制和发布了华北地区批发价格指 数,以后又编制和公布了一系列的物价指数。其中包括: 1867~1937年的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1913~1952年的 华北批发物价指数和1926~1952年的天津生活费用指数等。 国民政府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比较系统的批发物价指数。 广东省在40年代初开始了对主要商品零售价格的统计,北京、 上海等地也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系统的职工生活费用价 格指数。

3、产业政策
含义: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制定的
用来指导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所有政策措施。 分类:产业支持政策 支持和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 产业抑制政策 限制和紧缩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 产业替代政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新兴和高效 的产业取代某些传统和低效的产业的政策。
2、必要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生产
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是克服市场缺陷,引导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合理高效运行的需要;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 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资料:"经济人"的假设

"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 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 斯密(Adam Smith) 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 斯密认为: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随着我 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人假设”也被 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来,由 此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那么,“经济 人假设”可以应用到所有经济形态和所有人 吗?能否将其运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所谓 “利己本性”是人的自然本性,还是一定经 济关系中必然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
2、货币政策
含义: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
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
分类:均衡性货币政策 保持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大体
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

扩张性货币政策 使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 客观需要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 使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 的客观需要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4、行政手段
含义: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指标、
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形式,按照行政系统、行 政层次来直接调节和管理国民经济的手段。
三、宏观调控政策 1、财政政策:
含义: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
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 分类:平衡财政政策 又称中性财政政策,即财政支出根 据财政收入来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又不发生较大赤 字,使财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会总需求及不产生扩张也 不产生紧缩性影响。 盈余财政政策 又称紧缩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税 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 政赤字,致使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减少社会总需求 或消除总需求膨胀的效应。 赤字财政政策 又称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减税而 减少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 需求,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
4、收入政策
含义:又称收入分配政策,是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 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 内容:按劳分配元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强化分配监管。
资料:收入政策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
3、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途径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约束与
调节机制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经济决策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具体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就是要把政府职能由计划体制下管得过
多过宽、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基本原则: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重点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 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
的政府。它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把政府定位于服务 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 “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 责任的政府。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
宏观经济调控职能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
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指政府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 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 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 供保障。该职能强调政府的服务性与公民的权利。 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 :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为了保证 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运行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 增值,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进行一 系列的筹划、决策和收益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有两类:扩张性国民
收入分配政策和紧缩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是指通过调节各经济 主体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这将影响需求 结构、供给结构的变化。 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包括分配政策和收入调节 政策。
2、法律手段
含义:依靠国家的法权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机
构,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的手段。具有权威性、 规范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内容:法律保护手段、法律制裁手段
3、计划手段
含义:通过国家制定的中长期规划以及短期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包括指 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两种方式。 进一步转变计划管理职能,改革计划体制:从指令性计划 管理为主,转变为指导性计划管理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