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JZYJ10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课程类型:医学基础课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4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学分:适用对象:临床、护理、药学、预防、口腔、检验、影像专业基本要求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和应用性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习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以及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按教材分章顺序,每章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一部分内容为教师讲授,另一部分安排学生自学。
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理解的重点。
对于了解的内容或部分熟悉的内容可酌定为自学。
关于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即实验教学,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进行。
教学时间分配第一章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与抗原的两种特性;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2.熟悉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方法和医学上常见的抗原。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
2.抗原的分类TD-Ag和TI-Ag;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3.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异物性、化学特性。
4.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种类。
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目的要求: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与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合适5/6年制临床医学、预防等专业)一、前言病原生物学主假如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在病原生物学全然理论中重点阐述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抗感染的机制,遗传变异的道理和消毒灭菌的全然常识及应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从比较的角度,阐述各自的特点与差别。
因为其与后续课程接洽紧密,是以在教授教化过程中既应看重其体系性,同时又应留意与临床相干常识的接洽。
经由过程理论讲解使学生体系操纵病原生物的全然理论和全然常识;经由过程实验教授教化使学生操纵全然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着手才能,为往后从事医学实践工作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差不多。
在教授教化中应积极开创学生的智力,贯彻启发式教授教化方法;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才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大年夜纲中有些内容恰当安排学生自学。
实验教授教化中应留意培养学生的着手才能,不雅察才能和优良的科学风格,并增长临床标本的系列性实验内容。
依照教授教化筹划本大年夜纲安排理论讲课64学时,实验课40学时,合104学时。
二、教授教化内容及全然要求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1.操纵: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病原微生物,前提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2.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明白得: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成长简史。
学时分派:理论2学时教授教化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病原微生物,前提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成长简史。
寄生虫与寄生虫学第二章细菌的差不多性状目标要求:1.操纵:细菌的全然形状,细胞壁的全然构造,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别,生物学意义;中介体,专门构造及意义;革兰染色法。
细菌的进展滋长的前提,方法,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品。
病毒大年夜小与形状,构造与化学构成。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编号: 50101164 学时:72(45+27)主编姓名:晏辉钧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讲师主审姓名:江丽芳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专业:医学类各专业年级:二年级编写日期:2005年9月一、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
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较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紧紧围绕培养未来高级临床医师的目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与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比较,应处理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的特色。
1.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 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基本形态结构以及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2) 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学反应(3) 掌握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传播的原则2. 智能培养:(1)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结合课本每个章节后列出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现将主要的有关参考书籍、资料等列于其后:期刊:如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毒学分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分册、免疫学分册等)书籍:闻玉梅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等(2) 思维能力: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与病原学诊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病例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
作者
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贾文祥 等
医学微生物学
3.微生物的发展史
4.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教学要求
1.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
2.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及医学微生物的概况
第一篇 细菌学
第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形态及排列方式;细菌的多形性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物质、核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细菌的L型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6.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7.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8.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教学要求
1.掌握菌落的概念、细菌分裂方式、繁殖速度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意义
2.掌握对氧要求的细菌的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不生长的原因
3.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熟悉与医学相关的合成代谢产物及 意义
7.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和杀菌机制
4.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的使用、常用细菌染色法,主要是革兰染色法和抗 酸染色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肽聚糖和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细菌染色、致 病及抗生素等作用的关系
2.掌握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四种特殊结构和质粒、核蛋白体等胞质内含物
3.掌握革兰染色法的方法、原理及实际意义
临床医学《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系统性和教学上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程内容由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总论和各论。
前者主要介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在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性状,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原则,在学习各论时有指导意义,而后者具体介绍了与临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的每一个病原微生物上述各方面的特点,对今后医学课程的学习和临床防病治病具有基础和实际应用意义。
根据本教学大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将作一些探索性改革,将大班理论授课与小班互动教学方法相结合,并且,尽可能进行一些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求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作为。
本大纲根据郭晓奎主编的《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病原生物学纲要》第二版(双语版)修订,上述教材均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科学出版社2007年及2012年出版。
主要参考书:1.刘晶星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卫生部全国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Patrick R. Murray PhD, Ken S. Rosenthal PhD and Michael A. Pfaller MD,Medical Microbiology, 6th ed. (Mosby Elsevier)3. Brooks GF, Butel JS and Morse SA. Tanetz, Melnick,& 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 23th ed. (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Division) 4.Ryan KJ and George Ray G. Sherris Medical Microbiology, 4th ed. (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Division)5.Markell EK, John DT, Krotoski WA. 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asitology , 8th ed (W.B. Saunders Company)6. Bogitsh BJ and Cheng TC. Human Parasit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时间安排理论课教学内容及要求Chapter1 微生物学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
遵义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介绍实验室规则 (二)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示教)
基本形态: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创伤弧菌、淋球菌(玻片标本);特殊结构:肺 炎双球菌的荚膜;变形杆菌的鞭毛;破伤风杆菌的芽胞;炭疽杆菌的芽胞。 (三)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染色(1 份/人)
模拟标本制备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 (四)结核痰标本抗酸染色 (1 份/人)
3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内 容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细菌基本形态特殊结构(示教) 2.细菌涂片制备及革兰染色(1 份/人) 3.痰液抗酸染色(1 份/人) 4.观察细菌代谢产物(讲解) 5.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录像) 1.人体、物品中细菌检查(1 份/组) 2.飞沫、空气中细菌检查(1 份/桌) 3.细菌接种法(1 套/组) 4.紫外线杀菌作用(示教) 5.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示教) 6.真菌检查法(示教) 7.性病防治(录像) 总则、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例分析
遵义医学院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
Ⅰ 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 机理、病原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一门学科。它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 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 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Ⅱ 正文
实验一 微生物的形态检查法及代谢产物观察
一 教学目的
在学习细菌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了解细菌微生物学检查法,同时树立无菌观 念。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油镜的使用及保护;细菌标本制备、革兰染色方法及抗酸染色法。 (二)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三)了解: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临床、全科医学等专业)一、课程基本信息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
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
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
每篇首先系统的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随之,介绍各篇可引起人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
该课程为必修课,3.5学分,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27学时。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三基”内容。
同时,同学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突发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以激起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基础课和桥梁课之一。
其目的任务是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免疫现象,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并能将所学的免疫学理论和方法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实践中。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门学科属形态学范畴,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比例,它不仅起着验证理论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教学。
本大纲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内容”要求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悉内容”要重点讲解,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了解内容”可概括讲解或让学生自学。
要求学生理解并留有印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演示、讨论、自学、答疑等多种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导等教学方法,并尽量采用投影、幻灯、录像等先进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标准。
本课程总学时为54~66学时,其中理论课38~48学时,实验课16~1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2.4~3.5:1。
学时分配表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课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言与基础免疫学概述 2 实验一免疫血清的制备(录像) 1第一章抗原 2 实验二免疫荧光技术(录像) 1第二章抗体 2 实验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0.5第三章补体系统 1 实验四 E花环形成试验(示教)0.25第四章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 实验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 0.25第五章免疫细胞 1 实验六琼脂扩散试验0.5第六章免疫应答 2 实验七动物过敏试验0.5第七章变态反应 3 实验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第八章免疫学应用 2 实验九血清总补体测定法(示教)第九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实验十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示教) 0.5第十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 2 实验十一细菌的培养方法0.5第十一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1 实验十二细菌的分布和消毒灭菌 1第十二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1 实验十三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及0.5第十三章细菌的感梁和免疫 2 革兰氏染色法第十四章球菌 2实验十四细菌形态结构及运动的观察0.25 第十五章肠道杆菌 2第十六章弧菌属1 实验十五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0.5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实验十六细菌的变异(示教) 0.25第十八章棒状杆菌属2 实验十七病原菌的致病作用0.5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实验十八感染动物的尸体解剖与细菌学检查(示教) 1第二十章动物源性细菌1第二十一章其他致病菌实验十九机体的天然防御因素 1第二十二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2 实验二十常见致病菌的形态及培养物的观察(示教) 0.5第二十三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第二十四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 实验二十一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1.5第二十五章呼吸道病毒实验二十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测定(示教) 0.5第二十六章肠道病毒2第二十七章肝炎病毒实验二十三肥达氏反应 1.5第二十八章虫媒病毒1 实验二十四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电镜照片及幻灯片(示教)0.5第二十九章疱疹病毒第三十章其他病毒实验二十五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1.5第三十一章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2 实验二十六乙肝病毒DNA的检测(示教) 1 第三十二章螺旋体第三十三章放线菌与真菌 2 实验二十七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镜检法0.5实验二十八真菌的培养法(示教) 1.5合计44 20绪言[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了解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及二者的发展简史和研究现状。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医学中各种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及动植物宿主)关系的科学。
它对医学、健康科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广大医学院校学生必学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为学生提高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能力以及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涵盖的领域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和临床应用,包括凝聚态质的物种、细菌学、传染病学、免疫学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熟悉细菌学、传染病学及免疫学等医学生物学基本知识;能够根据某种疾病特征诊断微生物性病,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微生物学理论技能,能够有效地进行抗感染药物的治疗和使用,掌握各种免疫技术等。
有针对性地翻译和应用微生物学的经典原理和相关方法,为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相关工作或从事其他对医学微生物有关联的工作打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教学内容:包括有微生物学概论(历史发展史、分类系统、微生物的组成、微生物的生殖及耐药性)、细菌学(各种形态细菌的分类、发生、繁殖、检测及特性)、病原生物学、病原微生物的病理生理(病原特性、传播、潜伏期、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传染病预防、抗感染(免疫学的概念、免疫机制、免疫抗药性、疫苗原理及应用)等。
(2)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包括教师讲授、展示教学)、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讨论及实践实验(观察、文献检索论文计划、实验设计及研究)。
四、课程考核1. 课堂考试:本课程为选考,考查学生在理论知识积累方面的程度,主要以问答形式为主,并结合小测验形式进行考查。
2.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课程侧重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讲授的理论基础上,加强实践练习,能够对病原微生物性病进行识别、分类、鉴定、细菌的分离等实验操作,遵守实验安全要求。
评价学生实操能力及适应医学实践需要的水平,主要以竞赛形式考试。
五、课程备考提示1. 掌握课程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课程教材内容,熟悉传染病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类病原体的解剖结构、功能产物、培养基的特性及整个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学时数:90 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义务微生物学是一门自力的学科,重要特点是与其它的差不多学科及临床感染病学等有紧密的关系,是培养优良的临床大夫所必弗成少的差不多学科之一。
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操纵微生物学的全然理论,并对相干的临床疾病及感染规律有初步的明白得,为感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打下差不多。
二.课程教授教化的全然要求1.微生物学理论课:明白得微生物学的成长汗青,操纵各类微生物的差不多常识,并使学生操纵收集相干常识、信息的思路、技能,明白得致病性微生物与响应感染的关系。
2.微生物学实验:依照微生物学教授教化改革的成长,实验课内容将逐步削减,情势上以示教为主,着手实验为辅。
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对微生物的分布、分别、培养及无菌操作技巧等有必定的明白得。
三.教授教化内容第一章.绪论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明白得微生物学的成长汗青,相干范畴的研究进展及微生物学涉及的内容、范畴、微生物与感染病的关系、进修的方法。
学时:2小时内容:1、微生物学成长汗青与近况2.微生物与感染病。
感染病的病原学诊断3.新技巧对感染病操纵的意义和应用偏向4.微生物的分类第二章.细菌的构造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的细胞构造,与生物学功能及抗菌感染药物感化的关系。
学时:3小时内容:1、细菌的进化地位2.细菌的全然构造及抗菌药物的感化靶目标3.细菌的专门构造及生物学功能4.细菌的形状学检查方法与应用第三章.细菌的进展与代谢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进展的必须前提,细菌滋长的方法、速度及其生物学和临床的意义。
操纵细菌在人体的分布及意义,培养基的重要种类和应用。
明白得细菌代谢产品在临床疾病及诊断中的意义。
学时:3小时内容:1、细菌的进展方法、进展曲线2.细菌进展的前提:养分物、ph值、温度、气体情形。
“定植”的概念3.细菌的代谢特点4.代谢产品及其生物学的意义5.培养基的制备与应用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的基因构造、遗传规律。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和参考书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2. 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和病原机制;3. 学习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的免疫学机制;4. 掌握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常见微生物致病原理;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1.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 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2.1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2.2 微生物的感染机制2.3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 免疫学与微生物3.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3.2 免疫系统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3.3 免疫学在微生物感染治疗中的应用4. 微生物检测和致病原理4.1 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4.2 微生物致病原理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和相关概念;2. 实验教学:开展微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 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能力。
六、参考书目1. 《医学微生物学》李华主编2. 《微生物学导论》刘伟主编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张明等编著最后,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为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课程教学大纲-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院长:)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修读对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五)总学时与学分:45学时。
其中理论45学时。
2.5学分。
(六)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医学免疫学;后续课程:发酵工程(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本课程主要学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生长繁殖及控制,病毒的分离、鉴定、特性、感染及控制、微生物的基因组、遗传规律与特性、微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微生物的生态、进化、系统发育、分类鉴定及物种多样性,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及微生物生物技术与产品。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学习微生物学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与讨论相结合。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主要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第二版2.《医学微生物学》戚中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二版3.《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杨汝德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微生物定义及其类群2.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与疾病间的关系;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微生物学的未来。
3.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贡献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5.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微生物的发展历史。
熟悉微生物学的目的。
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思考题或练习题: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二)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主要讲授内容:1.无菌技术2.用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3.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稀释法4.单细胞(抱子)分离5.选择培养6.微生物的保藏技术教学时数:4学时重点与难点: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及显微镜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感染性疾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检验方法、防治原则等,为临床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 1学时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学习目的。
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4.了解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8学时
1.掌握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2.掌握细菌的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
3.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
4.了解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5.掌握病毒的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6.掌握病毒的增殖。
7.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8.了解病毒的分类。
9.掌握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繁殖与培养。
10.了解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三)感染 4学时
1.掌握细菌的致病机制。
2.熟悉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3.掌握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4.掌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5.了解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及类型。
6.熟悉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
(四)抗感染免疫 2学时
1.熟悉抗感染免疫的机制,抗菌免疫,抗病毒免疫。
2.了解抗真菌免疫。
(五)遗传与变异 3学时
1.熟悉遗传与变异的原理。
2.掌握细菌的变异现象。
3.熟悉与细菌遗传变异相关的物质,细菌变异的机制。
4.了解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5.熟悉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六)医学微生态学 1学时
1.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分布、生理作用。
2.了解微生态平衡与失调,机会性感染。
(七)消毒与灭菌 1学时
1.掌握相关的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
2.熟悉化学消毒灭菌法。
3.了解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八)化脓性细菌 4学时
1.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九)肠道感染细菌 4学时
1.掌握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3.熟悉幽门螺杆菌、弯曲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肠杆菌、沙雷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十)厌氧性细菌 2学时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3.熟悉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无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十一)呼吸道感染细菌 4学时
1.掌握结核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了解麻风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
4.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5.了解嗜肺军团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6.了解百日咳鲍特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7.熟悉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8.熟悉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十二)动物源性细菌 1学时
1.了解布氏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2.熟悉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熟悉鼠疫耶氏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十三)放线菌和诺卡菌 1学时
了解放线菌和诺卡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十四)螺旋体 2学时
1.掌握螺旋体的特性、分类。
2.掌握钩端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3.掌握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4.了解伯氏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十五)支原体和脲原体 1学时
1.掌握支原体和脲原体的特性和分类。
2.熟悉肺炎支原体、脲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十六)立克次体 1学时
1.熟悉立克次体的特性和分类。
2.熟悉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3.了解恙虫热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十七)衣原体 1学时
1.熟悉衣原体的特性和分类。
2.熟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3.了解鹦鹉热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十八)呼吸道感染病毒 2学时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熟悉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4.了解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十九)肠道感染病毒 1学时
1.掌握肠道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2.了解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二十)肝炎病毒 2学时
1.掌握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和防治原则。
2.熟悉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的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了解肝炎相关病毒。
(二十一)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1学时
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二十二)人类疱疹病毒 1学时
熟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
生物学检查。
(二十三)反转录病毒 2学时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了解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二十四)其他病毒 1学时
1.熟悉狂犬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了解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二十五)朊粒 1学时
了解朊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二十六)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1学时
1.掌握皮肤感染真菌的种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了解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种类。
(二十七)深部感染真 1学时
1.掌握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熟悉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了解曲霉、毛霉、肺孢子菌的致病性。
三、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
本课程讲授54学时,另有36学时实验课。
四、参考教材
1.《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第3版张卓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