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
一种基于TD—SCDMA的系统仿真算法
2 0 ,4 2 ) 1 1 0 8 4 (8 0
一
种基于 T — C MA 的系统仿真算 法 D S D
宋永 晨 , 映 民, 王 朱义君
S N o g c e , N ig ri, H ijn O G Y n - h n WA G Y n — n Z U Y -u a
关键词 : 时分 一 同步 码 分 多址 ; 态 系统 仿 真 ; 区拓 扑 ; 换 ; 干 比 动 小 切 信
D I1. 7/s . 0—3 1 0 8 8 3 文章编号 : 0—3 120 )800—4 文献标识码 : 中图分类号 :N 2. O : 3 8.s 1 2 83. 0. . 5 07 j n0 i 2 20 1 2 83(082— 110 0 A T 99 5
仿真则 用于评估 各种 无限资源 管理 算法的性能 , 对实际网络 中
无线资 源管理模 块的参数 设置提供 理论建议 。 静态 系统仿 真的原理就是 , 随机产生所研 究系统的可能状 态 的“ 瞬态 图 ”得到此 时的仿 真结果 , , 然后对足 够多 的抓 拍仿 真结果进行平均化处理 , 得到系统性能的统计量 。静态仿真虽 然可 以分析 系统参数对 网络性能 的影 响 , 但非实 时的汁算过程 使得仿 真得到 的结果有较 大的偏差 , 尤其 是对于地物 、 地貌 变 化较大 的区域 。为了得到对真 实网络的合理 统计 , 需要一个动 态计算 的过程 , 所以 , 本文 引入 了动态 系统仿 真。 动 态系统仿 真平 台主 要包 括路径 损耗模型 、用户分 布模 型、 业务产 生模 型 、 户移动模型等 。 用 动态分析过程要比静态分 析更复杂 , 它通过连续的时间步仿真出用户设备在 网络 中的移
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系统及仿真实验
➢7.1 认识仿真软件 ➢7.2 进入多种虚拟系统
1
7.1 认识仿真软件
试验仿真教学软件旳开发是基于现代通信工程教育旳需求 应运而生旳,它把大型网络通信系统旳所有功能移植于个人电 脑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旳电脑上就可以亲身体验最真实旳硬 件环境,体验主流旳通信业务。
图
标外,点击任何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都可以打开
该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间旳连线连接,如图7-7所示。这里
可以学习这两个设备之间旳端口旳连接、馈线旳连接、光纤旳
连接。
15
图7-6 TD-SCDMA虚拟天面
16
图7-7 室外设备连线
17
7.2.3 虚拟机房 在图7-5所示旳仿真试验室主菜单中,点击右边任何一种
39
图7-22 信息查看界面
40
进入仿真软件主
图7-3 仿真系统主页界面
10
在此界面中有两项选择:【试验仿真教学软件】和【TDSCDMA随机资料】,单击【TD-SCDMA随机资料】进入如图 7-4所示界面,仿真软件提供了协助文档,从中可以解答学习 过程中碰到旳问题。
在图7-3中单击【试验仿真教学软件】进入如图7-5所示旳 仿真试验室,在这个界面中有4个可选入口:一种电梯入口和 三个机房入口。点击【电梯入口】退出试验室;点击【机房】 入口进入试验室。这里以“TD-SCDMA机房1”为例阐明仿真 软件旳使用措施,单击箭头进入【TD-SCDMA网管试验仿真 系统】,如图7-5所示。
3
1. 硬件规定 推荐机型:Intel Pentium Ⅳ。 CPU主频:1.4 GHz及以上。 内存大小:256 M及以上。 硬盘容量:1 GB。 配置声卡。
基于OPNET仿真平台的TD-SCDMA网络性能分析研究
基于OPNET仿真平台的TD-SCDMA网络性能分析研究OPNET是一种用于网络性能仿真的软件平台,可用于模拟和分析各种通信网络的性能。
本文将使用OPNET仿真平台进行TD-SCDMA网络的性能分析研究。
TD-SCDMA(时分双向码分多址)是一种3G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其他国家。
首先,我们将建立一个基本的TD-SCDMA网络模型。
该模型包括无线信道、基站、用户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OPNET提供的TD-SCDMA网络模板,我们可以轻松地设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参数。
接下来,我们将设计一组实验来评估TD-SCDMA网络的性能。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评估:网络容量、覆盖范围、链路质量、数据传输速率等。
首先,我们将对网络容量进行评估。
通过调整基站的数量和用户设备的数量,我们可以模拟不同负载条件下的TD-SCDMA网络。
然后,我们可以测量网络的吞吐量和延迟,并分析不同负载条件下网络性能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评估TD-SCDMA网络的覆盖范围。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基站的位置和设置不同的传输功率来模拟不同的覆盖范围。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网络的覆盖范围,并分析不同传输功率对覆盖范围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评估TD-SCDMA网络的链路质量。
在TD-SCDMA网络中,链路质量是一个关键指标,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链路条件,如信道衰落和干扰,并通过测量比特误码率和信号功率等参数来评估链路质量。
最后,我们将评估TD-SCDMA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的数据传输负载来评估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
通过改变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负载等参数,我们可以分析网络的吞吐量和传输延迟等性能指标。
在进行实验之后,我们可以使用OPNET提供的分析工具来分析和可视化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TD-SCDMA网络的性能特性,并提出改进网络性能的建议。
基于TD-SCDMA的HSDPA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基于TD-SCDMA的HSDPA系统性能仿真研究摘要基于用户对高速分组数据业务的需求,3GPP在R5引入了HSDPA(FDD、TDD)技术。
在国外已经运营的WCDMA网络中,HSDPA的引入确实大大提高了下行数据速率,而国内正在规模建设中的TD-SCDMA实验网络也将逐步引入HSDPA,充分体现出3G在数据业务上的优势。
主要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系统仿真的手段来考察基于TD-SCDMA的HSDPA系统网络的性能,作为实际网络规划的参考。
关键词:TD-SCDMA,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1、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作为3G的一种后续演进技术,被称为3.5G。
HSDPA对于下行数据速率的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引入了几种关键技术,如物理层的自适应编码和调制(AMC)、快速混合自动重传(HARQ)和共享信道技术、快速小区选择(FCS)调度技术。
AMC根据无线信道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式,当用户处于有利的通信地点时(如靠近NodeB),用户数据发送可以采用高阶调制和高速率的信道编码方式(例如:16QAM 和3/4编码速率),从而得到高的峰值速率;而当用户处于不利的通信地点时(如小区边缘或信道深衰落),则选取低阶调制方式和低速率的信道编码方案(例如:QPSK和1/4编码速率)来保证通信质量。
HARQ技术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并可灵活地调整有效编码速率,还可以补偿由于采用链路适配所带来的误码。
HSDPA将AMC和HARQ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链路自适应效果。
HSDPA先通过AMC提供粗略的数据速率选择方案,然后使用HARQ技术提供精确的速率调解,从而提高自适应调精度和资源利用率。
HARQ机制本身的定义是将FEC和ARQ 结合起来的一种差错控制方案,HARQ机制的形式很多,而HSDPA技术中主要是采用三种递增冗余的HARQ机制。
调度算法控制着共享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行为。
TD-SCDMA传输信道编码复用与解码解复用的仿真
TD-SCDMA传输信道编码复用与解码解复用的仿真刘先攀;金燕华【摘要】TD-SCDMA标准是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本文主要研究TD-SCDMA上行链路物理层的核心技术即传输信道编解码和复用解复用技术。
TD-SCDMA采用了比较完善的编码复用方案,首先对数据流进行复杂的编码和复用,经过物理信道映射之后再对数据进行扩频加扰和调制,最后由天线以适当的功率发射出去。
本文对编码复用以及解码解复用过程建立仿真模型,讨论了模型中各模块的具体实现算法。
在MATLAB中对TD-SCDMA上行链路物理层传输信道编码复用和解码解复用过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The TD-SCDMA system, which is first put forward by China,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this paper, an in- depth analysis on the channel coding/decoding andmultiplexing/demultiplexing which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uplink physical layer is proposed. TD-SCDMA adopts a more perfect program of coding complex. Firstly the data streams are being coded and multiplexed, Then the data streams are spread spectrum scrambled and modulated after physical channel mapping. Finally, the data streams are sent by antennas in an appropriate power. The modules of coding multiplexing and decoding demultiplexing are made and the algorithm of each module in the realization model is confirmed. To ensure the method is tight, we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channel coding/ multiplexing anddecoding/demultiplexing of TD-SCDMA for uplink based on MATLAB.【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6页(P1-5,11)【关键词】TD-SCDMA;物理层;信道编码复用;解码解复用【作者】刘先攀;金燕华【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1731;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330 引言WCDMA、CDMA2000和 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三大主流标准,其中TDSCDMA[1]是我国首次提出的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在物理层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TD 问题及解答
1、1个码道是如何计算的答:1280000*704/6400/16是码片速率,6400是一个子帧(5ms)的码片数,704是一个时隙中数据的码片数(352*2),16是指码道数。
TD-SCDMA无线帧中一个5ms的突发含有两个数据块儿共704个码片,对于不同的扩频因子t对应不同的符号数是704/t 。
一个SF16(基本RU)符号数是704/16=44,在QPSK的调制方式下一个符号代表2bit,在8PSK方式下一个符号是3bit,所以SF16的码道速率为44*2/5ms=s(QPSK)或44*3/5ms=s(8PSK);同样一个SF1的码道速率为s或s基本码道的速率为,但是这并不表示用户业务速率,因为用户实际的业务数据在调制前,需要经过加CRC码、交织、1/2(或1/3)卷积编码/Turbo编码、信道速率匹配等步骤,因此用户数据应远小于44bit根据3GPP协议标准,对于下行语音业务,在一个TTI(20ms)内,经过CRC校验、添加尾比特、卷积编码、速率匹配、子帧分割之后,每子帧的size为164bits,下行扩频码均采用SF=16的OVSF码,因此midamble码前后的数据块最多只能容纳22个chips,加上QPSK调制,数据块内只能容纳44个符号,所以要传输164bits的数据,必须要占用两个码道资源才够。
就是说一帧为328bits,用户速率为32.8kbit/s,而SF16的码道速率为44*2/5ms=s (QPSK),sX2=35.2>32.8kbit/s.故需要俩码道.2、td的智能天线波束从实际来讲能同时赋形几个理论上讲应该有无数个,但实际TD中目前能有几个波束赋形答:大家都知道,目前已经产业化的智能天线主要是8天线阵元的天线,于是很多人会关注智能天线是否由于阵元的限制只能支持8个用户,或者说只能赋8个波束,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理论上,智能天线所生成的赋形波束数量,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TD-LTE系统Turbo速率匹配算法及DSP实现
TD-LTE系统Turbo速率匹配算法及DSP实现摘要:速率匹配是基带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研究3GPP协议中Turbo编码速率匹配算法的基础上,基于TD-LTE无线综合测试系统,提出了一种可用DSP实现的快速实现方案。
该方案简化了实现过程,有效减小了Turbo编码速率匹配的处理延时。
关键词:长期演进;Turbo速率匹配;DSP实现在TD-LTE系统中,速率匹配是指传输信道上的比特被重发或打孔。
一个传输信道中的数据量在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内可以发生变化,而所配置的物理信道容量是固定的。
为了匹配物理信道的承载能力,输入序列中的一些比特将被重发或者打孔,以确保在传输信道复用后总的比特率与所分配的物理信道的总的信道比特率相一致。
当输入序列的数据量超过物理信道的承载能力时,需要对输入序列打孔;反之则需要重复。
高层给每一个传输信道配置一个速率匹配特性。
当计算重发或打孔的比特数时,需要使用速率匹配特性。
TD-LTE中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速率匹配分为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两种匹配方式。
本文对Turbo编码的速率匹配算法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在TI公司DSP芯片TMS320C64x上的实现方法。
1 Turbo 速率匹配算法在TD-LTE系统中,发送端对各码块分别进行速率匹配,速率匹配模块包括子块交织、比特收集、循环缓冲器生成、比特选择和修剪。
具体的过程是Turbo码的三路输出,分别经过子块交织器后,把这三路数据串行收集在一起, 经过打孔或重复过程得到物理信道要传输的比特。
2 Turbo速率匹配的实现2.1 硬件简介 TMS320C6000最初是为了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处理而推出的超级处理芯片。
C64x系列DSP主要的特点是在体系结构上采用了VelocoTI甚长指令集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
在VLIW体系结构的DSP中,是由一个超长的机器指令字来驱动内部的多个功能单元。
RNS仿真教学软件(又称TD-SCDMA
附件:TD-SCDMA RNS仿真教学软件(又称TD-SCDMA Vbox 仿真管理软件)的具体性能指标与要求一、具体实验开设要求TD-SCDMA RNS仿真教学实验系统满足以下实验:1.观察实验虚拟机房观察实验硬件观察实验连线观察实验单板、指示灯观察实验2.RNC配置管理实验公共资源配置实验RNC物理设备配置实验ATM通信端口配置实验局向配置实验安全管理实验3.NodeB配置管理实验NodeB物理设备配置实验NodeB传输模块配置实验NodeB无线模块配置实验4.网管工具使用实验动态数据分析实验信令跟踪分析实验告警观察分析实验5.业务实现实验移动电话模拟实验二、性能要求1.TD-SCDMA RNS仿真教学软件包括“虚拟机房”和“虚拟后台”两个模块。
虚拟机房:能够真实再现TD-SCDMA RNS的硬件结构,模拟再现TD-SCDMA RNS硬件结构和工程现场无线操作维护中心。
在搭建的“虚拟机房”中看到真实环境结构,观察机房环境。
机房环境包括3G机房布局,机房中机柜、机框、功能模块及单板的配置,RNC和NODEB硬件结构,室外RRU硬件结构,天馈线的主要结构,RNC和NODEB的主要连线,RRU和BBU连线、RRU与天线连线,指示灯的不同状态和状态说明等。
虚拟后台:包括网管数据配置,告警、信令等。
●数据配置—模拟再现TD-SCDMA RNS OMM网管的界面,在TD-SCDMA RNS OMM网管界面模块中完成对RNC和NODEB数据的配置,并通过“动态数据跟踪”功能查看对配置数据的跟踪显示。
●虚拟电话—通过仿真系统的‘系统配置及告警局使用’和‘用户配置及操作’实验子模块的操作,实现用户话音和短信之间的互通。
●信令跟踪—通过虚拟信令跟踪工具,实现信令跟踪。
同时,通过对正常位置更新信令、RRC连接建立失败、RAB建立失败、正常CS域呼叫流程等完成信令消息的查看。
2.该软件能够设置硬件和软件故障,显示各种故障现象,排除故障。
基于MATLAB的TD-SCDMA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仿真程序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5)成本优势:TD-SCDMA的成本优势来源于技术优势、频率优势、组网优势和业务优势,TD-SCDMA的系统设备成本、组网成本、建设成本具有明显优势。此外,TD-SCDMA在其他方面也具有成本优势。频率利用率比较高,可以节省大量的频率使用费用。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使得专利费用低和终端价格低。干扰可控、支持异频叠加覆盖、码资源规划灵活等特点使网规网优设计可以简单实施,为运营商节省大量的技术培训费用和人力资本费用。
届时,TD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将会对通信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市场占有率[4]。
1.2
TD-SCDMA的发展过程始于1998年初,在当时的邮电部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由原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队伍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我国的TD-SCDMA建议草案。该标准草案以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接力切换、时分双工为主要特点,于ITU征集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候选方案的截止日1998年6月30日提交到ITU,从而成为IMT-2000的15个候选方案之一。ITU综合了各评估组的评估结果。在1999年11月赫尔辛基ITU-RTG8/1第18次会议上和2000年5月伊斯坦布尔的ITU-R全会上,TD-SCDMA被正式接纳为CDMATDD制式的方案之一[5]。
KeywordsTD-SCDMA;Modulation and demodulaBiblioteka ion;QPSK;8PSK;Bit
TD-SCDMA基带系统芯片中信道编解码模块的验证
TD-SCDMA基带系统芯片中信道编解码模块的验证信道编解码模块是TD-SCDMA手机基带系统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包括3GPP TS 25.222规定的CRC编码与校验、卷积编码与viterbi译码、turbo 编译码、以及第一次交织/解交织。
该模块是芯片中的硬件加速器,通过AHB总线与DSP核相连。
对该模块的充分验证有助于减少和发现芯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芯片的投片风险,增加一次投片成功的几率。
随着芯片的复杂度的快速增长,验证成为SoC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最有挑战性的一个环节。
验证要占整个设计开发60%~80%的工作量。
对于手机基带芯片这种千万门级的SoC,充分、全面的验证尤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
为了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加快产品面市步伐,要采用先进高效的验证方法,提高验证效率,同时保障验证的覆盖率。
本文分析了当今IC设计业界主要应用的验证方法,并结合工业界的产品开发项目,在实践中运用先进的验证方法,对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中的信道编解码模块进行了全面的功能验证。
文中详细剖析了进行基于EDA仿真的功能验证的环境,这是一个运用verilog、SystemC等语言的混合仿真环境,利用总线功能模型(BFM)实现总线操作,使得验证在事务级进行,提高了验证效率和验证可复用性。
本文实现了对信道编解码模块的验证的各个组成部分。
针对被验模块设计了全面的验证case,包括典型case、随机case和corner case,覆盖了模块的各项功能;用SystemC构建了高效的testbench,利用了SystemC面向对象的优势,而且巧妙的减少了编译次数;用matlab实现了参考模型以及用perl脚本实现了仿真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本文还统计了验证的功能覆盖和代码覆盖率。
信道编解码模块的验证实践表明,这种验证方法与环境具有功能强大、效率高以及可复用等优点。
TD_SCDMA交织器参数设计与系统仿真
丹 重庆邮电学院移动通信中心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
高宝贵 重庆邮电学院移动通信中心 谢显中 重庆邮电学院移动通信中心
&
24 &
∋无线通信技术( 2001 年第
1期
般只能通过码道的调整来适应不对称业务的要求。 同时, T D- SCDMA 系统 也具有 T DD 系统 固 有的一些缺点: % 频带较窄, 扩谱增益较低, CDMA 内在的抗噪 声能力不如 FDD 系统。 %多时隙的使用 , 使得对定时有较为严 格的要 求。时隙间的保护时间也增大了系统的开销。 % 对高速移动用户的服务质量不如 FDD 系统。 %信号为脉冲突发形式 , 通信是不连续的, 发射 信号的峰值和均值比较大 , 导致带外辐射较大。 根据上述特点 , T D- SCDMA 系统将主要被应 用到大中城市以及城乡结合的地方 , 在这些地方, 用 户移动速度较低 , 但需要大量小半径高容量的小区 覆盖; 再考虑到数据业务 , 特别是 Int ernet 业务等不 对称业务主要需要是在这样 的地区, T D- SCDMA 系统正好能满足这个要求 , 这也是 T DD 系统的优势 所在。 交织参数设计以及 2M bit/ s 业务仿真都要涉及 到 T D- SCDMA 的物理帧结构 , 如图 1 所示。
缪 丹 高宝贵 ! 谢显中 ∀ #摘要∃T D- SCDMA 系统中, 交织器的参数设计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的信道 采用的交织方案不同, 交织参数也不同 , 本文讨论了 T D- SCDMA 系统中的两种主 要的交织方式以及对应的参数设计过程。 另外, 对 T D- SCDMA 系统实现 2Mbit/ s 业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所得结果对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T D- SCDMA; 交织 ; 系统仿真 中图分类号: T N929. 53 文献标识码 : B % 载 波 频 宽 : 5/ 1. 6MH z ( UT RA T DD/ 个码字上 ( 也 就是去除码字和已调无线电突发脉冲中各个比特的 相对位置的相关性 ) 。由于调制流中连续位出错的 可能性是紧密相关的 , 而且由于当差错被去相关以 后 , 信道编码性能会改善, 交织的目的就是去除差错 及它们在码字中位置的相关性。 不同的信道有不同的交织方案 , 但是在 T DSCDMA 中主要使用两种交织方式: 块对角线交织 ( block diagonal int erleaving ) 和块 矩 形 交 织 ( block rectangular int erleaving ) , 正 如它 们 各 自 的 名称 一 样 , 它们的交织矩阵是以行写入 , 而分别按照对角线 和列读出的 , 下面将分别讨论其交织参数的设计。 1. 块对角线交织 ( 1) 语音信道的交织参数设计 这里以 T CH/ F R( 全速率语音 信道 ) 的交织参 数设计为例。交织规则为: i ( B, j ) = c( n, k ) , for k = 0 , 8, 9 , . . . , 623 n = 0 , 1, . . . , N , N + 1, . . . B = B 0 + 4 n + ( k mod 8 ) j = 2( x mod 78 ) + [ ( k mod 8) div 4] w it h x = * ( k div 8) for k = 1 , 2, ) ), 7 * ( k mod 8)
TD-SCDMA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
第31卷 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1 No.1 2010年1月J ournal of J is ho u Uni ver s i t y (Nat ural Sci ence Editio n )J an.2010 文章编号:1007-2985(2010)01-0040-03TD 2SCDMA 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3朱 宏,白文乐(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摘 要:速率匹配是TD 2SCDMA 标准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半静态特性是影响速率匹配算法的重要参数.对TD 2SCDMA 标准中的卷积编码速率匹配原理进行了分析,完成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的软件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及半静态特性调整不同传输信道打孔或重发数据比例的作用.关键词:TD 2SCDMA ;速率匹配;半静态特性中图分类号:TN929.532 文献标识码:ATD 2SCDMA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是中国提出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 )批准的3大主流标准之一.它综合了TDD 和CDMA 的所有技术优势,具有灵活的空中接口,并采用智能天线、联合检查等先进技术,在3个3G 主流标准中具有最高的频谱效率[1].速率匹配是TD 2SCDMA 标准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速率匹配的作用是确保在传输信道复用后总比特数与所映射的物理信道的总比特数相同.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速率匹配可以分为卷积编码和Tur bo 编码2种匹配方式.目前,对速率匹配研究的公开文献很少,笔者重点对卷积编码方式下的速率匹配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实现,分析了半静态特性对速率匹配算法性能的影响.1 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原理一般多个传输信道复用之后很难保证与分配的物理信道的比特率一致,这就需要速率匹配完成传输信道上比特流的打孔或重发.打孔是删除信道中相应的比特,重发就是重复发送信道中相应的比特.信道所要求的传输质量高低决定是执行打孔还是重发,而信道传输质量由高层为每个传输信道分配的半静态特性决定.当要计算比特打孔或重发的数量时将要用到速率匹配属性.传输信道中的比特数量随传输时间间隔的不同可以改变.当比特数量随传输时间间隔改变时,比特将被打孔或重发以保证总比特速率在传输信道复用之后与分配物理信道的总信道比特速率保持一致.1.1计算传输信道的总比特数传输信道的总比特数N data ,j 的大小取决于链路的物理信道数量,j 表示传输格式组合号.用P L 表示可用的最大打孔比特数,它由高层决定.N data ,j 通过下式计算来确定[2]:N data ,j =mi n {N data 使得(mi n 1≤y ≤Γ(RM y ))×N data -P L ×∑Ix =1RMx×N x,j 是非负数}.1.2打孔或重发比特数量参数的计算打孔或重发比特数量参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3]得到:Z 0,j =0,3收稿日期:2009-06-12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B K2008512)作者简介:朱 宏(1986-),男,湖南益阳人,北方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研究;白乐文(6),男,山西人,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研究197-.Z i,j =(∑im =1RMm×N m,j )×N d ata,j∑Im =1RMm×N m ,j i =1,…,I ,ΔN i,j =Z i ,j -Z i-1,j -N i ,j i =1, (I)其中:Z i,j 是中间计算变量;N i ,j 是传输格式指示j 下,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i 的无线帧中的比特数量;ΔN i,j 若为正则表示传输格式指示j 下,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i 的无线帧中重发的比特数,若为负则表示传输格式指示j 下,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i 的无线帧中打孔的比特数;RM i 是传输信道i 的半静态速率匹配特性,由高层决定.1.3打孔或重复比特位置参数的计算打孔或重复比特位置参数包括e in i ,e plus ,e minu s ,用来确定打孔或重发比特的初始位置及比特间隔.其中:e ini 表示速率匹配算法中变量e 的初始值;e plus 表示速率匹配算法中变量e 的增加值;e minus 表示速率匹配算法中变量e 的减少值.e ini 确定了打孔或重发比特的第1个位置,然后e 值以e minus 大小递减,当e 小于0时,则执行1次打孔或重发,递减的次数就是第1个比特和第2个比特的位置之间的间隔.然后e 值加上e plus ,同样e 值再以e minus 大小递减,当e 小于0时,则执行1次打孔或重发,即找到了打孔或重发的第3个比特的位置,依次完成整个数据块的操作.2 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流程依据上述原理,设计了卷积编码下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流程.速率匹配软件仿真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流程3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仿真流程通过软件编程实现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条件以3个传输信道为例,半静态特性范围为1~5,其中半静态特性越高表明该传输信道要求的质量越高,3个传输信道的半静态特性分别为3,2和4,匹配前的比特数分别为150,100和150.其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半静态特性分别为3,2和4的3个传输信道的仿真结果半静态特性匹配前的比特数打孔或重发处理的比特数匹配后的比特数Tr CH13150打孔6144Tr CH22100打孔3664Tr CH34150重发42192 3个传输信道的半静态特性分别改为2,3和3,其仿真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半静态特性分别为2,3和3的3个传输信道的仿真结果半静态特性匹配前的比特数打孔或重发处理的比特数匹配后的比特数Tr CH12150打孔36114Tr CH23100重发15115T 335重发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当T 的半静态特性提高,T 和T 3的半静态特性降低,T 14第1期 朱 宏,等:TD 2SCDMA 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r CH 1021171rC H2rC H1r CH rC H2由打孔变为重发,TrC H1打孔数量增加,TrC H3重发数量减少,符合半静态特性调整各个不同传输信道打孔或重发数据比例的设计要求.3 结语分析了TD 2SCDMA 第3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的原理及算法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完成了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的软件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算法符合设计要求,对TD 2SCDMA 标准速率匹配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实际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 李世鹤.TD 2SCM 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 谢显中.TD 2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彭木根,王文博.TD 2SCDMA 移动通信系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Simulation of Convolut ional Rate Ma tching Algor ithm f or TD 2SCDMAZHU Hong ,B AI Wen 2l e(College of Infor mation Engineering ,Nort h China Univer sit 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 :Rat e ma tching i s an import ant part in channel encodi ng and mult ipl exing of TD 2SCDMA.Semi 2stat ic att ri but e i 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rat e matchi ng algorit hm.Thi s paper a nalyses convol ut ional codi ng rate mat ching principle for TD 2SCDMA and complet es t he soft ware sim ulation of convol ut ional rat e mat chi ng algorit hm.Si mulat ion demonst rat es t hat t he realization of t he program is fea si ble and semi 2stat ic att ri but e i s to adjust t he p roportion of repeated or punct ured data for each TrC H.K ey w or ds :TD 2SCDMA ;rat e mat chi ng ;semi 2stat ic att ribut e(责任编辑 向阳洁)(上接第8页)参考文献:[1] BOND YJ A ,M UR TY U S R.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 [M ].Lo ndon :Macmillan ,1976.[2] 刘端凤,黄元秋.新的上可嵌入图类[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版,2002,25(3):1-4.[3] 黄元秋,刘彦佩.一些上可嵌入图类[J ].数学物理学报(增刊),1997,17:154-161.[4] NORD HU AS E ,S TEWART B ,WHI TE A.On t he Maximum Genus of a Graph [J ]binatorial Theory B ,1971,11:258-267.[5] 刘彦佩.图的可嵌入性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 NEB ES KY L.A New Cha racterization of t he Maximum of a Graph [J ].J.Czechoslovak Math.,1981,31(106):604-613.[7] 黄元秋,刘彦佩.关于图的最大亏格的一个定理改进[J ].应用数学,1998,11(2):109-112.Some Classes of U pper Embedda ble G r aphsL IU Duan 2fe ng 1,2(1.Depa rtment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Co mpute r Technology ,Central South U niversit y ,Changsha 410083,China ;2.Depart me nt of Applie d Mat hematics ,Gua ngdong Univer sity of Tec hn ology ,G 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Using some special properties of graphs ,such a s t he vert ex 2set of a grap h wit h a C -divi sion ,ev 2ery edge of a graph belo nging t o a 32ci rcle ,t he graph wit hout cut 2vert ex and so o n ,t he a ut hor st udies t he x f ,f K y B f y ;;x (责任编辑 向阳洁)24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ma im um genus o grap hs a nd o btains a cla ss o upper embeddabl e graphs.e w or ds :et t i de icienc num ber upper embe ddabl e ma im um genus。
TD-SCDMA系统网络仿真
1 [ 『
容 量规划
转换 。 2 2传播模型以及模型校正 .
萋' —
TD—SCD
优 2 .传 模 .1 播 型 2
无线 网络规划 中, 无线传播损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
MA 网络 基 站 系统 参数 参数
参数 , 直接影响覆盖效果 , 它决定着 网络规 划结果 的正 确性 、 可信性。由于实 际应用 中的无线传播 环境是非常 复杂 的, 要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测试的方 法归纳 出无 需
地图数据的坐标 系 ,否则就会造成基 站坐标系和地 图 坐标系不 匹配导致较 大影响 。 其次需要 选用地 图精 度。
工程设 计 中涉及到的 电子地 图精度通 常有 1 0 5 m、 0 m、 0 2 m和 5 0 m等 。5 m精度 的地图虽然精确 ,然而 在做 室
D f a t n os 5l() g HT ) ‘ 1e Kcf‘ i rci L s f o +K ‘ d ( + / f lP g l 4 t r + f
仿真 总体流程
线 传播损耗 与频 率 、距离 、天线高度等参量 的数学关
系式 。
2 传播预测
无线 电波 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反射 、 直射 、 绕射和
化 调 整
J 二 l 2 1地理信息数据及格式转换 ,
2 1 1地理信息数据 .. 网络仿真离不开 电子地 图作 为基 础 。首先需 确认
12 网络仿真的特点 . 网络仿真是建立在链路级仿真之上 ; 可以进行大规 模的商用规划 ;结合实际的地形地貌 ;进行精确的系统
容量覆盖分析 。
对于 T — C MA系统来说 ,它的时分特性和智 D S D 能天线带来的空分特性 , 使得干扰源与有 用信号从时 间
TD-SCDMA网络仿真参数取值指导书-Atoll(V1.1)_20080130
TD-SCDMA无线网络仿真参数分析课程目标:●了解网络仿真中需要用到的参数●了解参数意义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目录第1章概述 (1)第2章功率设置 (2)第3章解调门限及处理增益 (4)第4章阴影衰落和室内穿透损耗 (6)第5章设备硬件参数 (11)第6章智能天线 (12)第7章联合检测 (13)第8章业务码道资源配置 (6)第9章话务模型 (14)第10章传播模型 (17)第11章链路预算 (19)i第1章概述知识点● N频点●仿真参数概述本次仿真设备相关参数均为中兴设备参数,其他为**移动设计院提供,具体如下:组网形态目前TD组网采用N频点的方式,如5M N频点情况下,每个小区有3个载波,其中一个频点是主载频,其余2个是副载频。
TD-SCDMA N频点技术的应用可使同一扇区下的多个载波按照一个小区的方式来管理。
N频点技术的思想是只在主载波上配置DwPCH 和PCCPCH,这样下行导频和小区广播就不会因载波增加而导致覆盖收缩。
N频点组网有助于降低TS0时隙的干扰,提升该时隙的下行覆盖性能。
N频点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许多小区参数相关的规划工作,比如小区ID、邻区列表、扰码、位置区、路由区等等仿真参数无线网络详细仿真其实是对网规结果的一个验证和调整的过程。
而且仿真是一个静态过程,所以功率、穿透损耗、阴影衰落、话务模型、用户密度和业务属性等的是仿真中至关重要的参数。
1第2章功率设置知识点●公共信道功率●业务信道功率TD-SCDMA中的功率主要包括PCCPCH的发射功率,DWPCH发射功率,小区的总发射功率,载波的发射功率和各种业务的发射功率。
功率的设置要考虑到上下行的覆盖平衡。
TD-SCDMA覆盖种类较多,主要有PCCPCH的覆盖,DWPCH的覆盖,各种业务的上下行覆盖。
为了达到覆盖的平衡,中兴在外场积累了很多经验,定标了一套参数。
在仿真软件中按照实际参数设置进行仿真,从而最大限度的模拟实际网络。
表2-1 功率配置表业务信道功率的具体取值:-2--3-第3章解调门限及处理增益知识点●公共信道解调门限●业务信道解调门限中兴公司采用3GPP 25.943 推荐的 COST259 信道模型(TU/RA/HT三类信道条件)仿真得到的链路性能用以指导网络规划和组网性能测试验证。
基于MATLAB的TDSCDMA调制解调仿真
课程报告设计课题: 通信系统仿真-TD-SCDMA的调制解调姓名:专业: 通信工程学号:指导教师:国立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系统仿真—TD-SCDMA的调制与解调§1 TD-SCDMA概述§1.1.简介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或(WCDMA)它的起步较晚。
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注:3G共有4个国际标准,另外3个是美国主导的CDMA2000、WiMASX和欧洲主导的WCDMA.)§1.2 技术概要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
该标准是中国制定的3G标准。
原标准研究方为西门子。
为了独立出WCDMA,西门子将其核心专利卖给了大唐电信。
之后在加入3G标准时,信息产业部(现工业信息部)官员以爱立信,诺基亚等电信设备制造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为条件,要求他们给予支持。
1998年6月29日,原中国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向ITU提出了该标准。
TD-SCDMA系统中维特比译码的规律研究及仿真性能分析
摘
要 :卷积码 的状态转移规律 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描述 , 那就是编码 矩阵和状 态流 图。状态流 图展示 了状 态转
移的去 向, 但不能记录状态转移 的轨迹 。网格 图 以状 态为 纵轴 , 以时 间( 样周 期 T) 抽 为横轴 , 平 面分割成 格 将 状 。本文结合 了 T -C MA系统 中的卷 积编码器 , Vi ri 码实现过程 中的状态 网格图的规律进行 了深入 DS D 对 t b译 e 研究 , 并通过 MAT AB平 台仿真 , L 结果 表明 , 软件及硬件 实现 中, 在 这些规律能使 得有效 的控 制运 算量 , 实现程 序 的优化 。该规律 的研究 同样适用于其他卷积 编译码 。 关键词 : 积码 ; 卷 维特 比译码 ; 状态 网格 图
* 基金项 目: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8 3 ) “ 6 ” 课题 (0 4 A13 5 ) 国家 8 3 2 0 A 2 10 、 6 计划引导项 目课题( O 4 A O 3 O 资助项 目 2OA O19)
中 图分 类 号 :T 2. 3 N9 9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De o i u e r s a c f v t r ii c d ng r l e e r h o ie b n a h i e f r a c ay e nd t e r p r o m n e a l s s n
维普资讯 u20 .
No 7 。
T —C MA 系统 中维 特 比译 码 的 DS D 规 律 研 究及 仿 真 性 能 分 析
*
孟
夏 ,申
敏 ,王
飞
重庆 406) 0 0 5
( 重庆邮 电大学移动通 信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M e g Xi ,S e i n a h n M n,W a g F i n e
TD-SCDMA系统中HSUPA上行调度算法的研究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TD-SCDMA系统中HSUPA上行调度算法的研究与仿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拥有800MHz和2.1GHz两个频段,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G标准之一。
TD-SCDMA相较于其他3G标准,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强的干扰抑制能力,适用于高密度和高速移动场景。
但在现实中,TD-SCDMA的上行信道经常面临下行信道插入干扰、多用户协作干扰等问题,导致上行信道吞吐量较低,通信质量受到影响。
上行调度算法是提高TD-SCDMA上行信道吞吐量和通信质量的关键措施。
HSUPA是TD-SCDMA系统的上行增强技术,旨在提高用户在无线网络上传输数据的速度。
因此,研究TD-SCDMA系统中HSUPA上行调度算法,对于提高TD-SCDMA上行信道的效率和通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TD-SCDMA系统中HSUPA上行调度算法,并通过仿真分析其性能。
具体目的如下:1、研究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上行调度算法的工作机制,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现有的上行调度算法。
2、研究HSUPA上行增强技术的原理和工作原理,了解其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3、基于TD-SCDMA系统的HSUPA上行通信模型,设计并实现HSUPA上行调度算法。
4、通过仿真实验,分析HSUPA上行调度算法在不同负载、不同传输速率和不同用户数等条件下的性能,比较其与其他上行调度算法相比的优缺点。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数据统计和仿真实验三个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查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HSUPA上行增强技术和各种上行调度算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2、数据统计通过对TD-SCDMA系统中HSUPA上行信道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及用户数据传输速率的统计,分析TD-SCDMA系统上行信道的负载情况,为本文设计HSUPA上行调度算法提供技术指导。
TD 问题及解答
1、1个码道8.8Kbps是如何计算的?答:1280000*704/6400/161.28是码片速率,6400是一个子帧(5ms)的码片数,704是一个时隙中数据的码片数(352*2),16是指码道数。
TD-SCDMA无线帧中一个5ms的突发含有两个数据块儿共704个码片,对于不同的扩频因子t对应不同的符号数是704/t 。
一个SF16(基本RU)符号数是704/16=44,在QPSK的调制方式下一个符号代表2bit,在8PSK方式下一个符号是3bit,所以SF16的码道速率为44*2/5ms=17.6kbit/s(QPSK)或44*3/5ms=26.4kbit/s(8PSK);同样一个SF1的码道速率为281.6kbit/s或422.4kit/s基本码道的速率为17.6kbps,但是这并不表示用户业务速率,因为用户实际的业务数据在调制前,需要经过加CRC码、交织、1/2(或1/3)卷积编码/Turbo编码、信道速率匹配等步骤,因此用户数据应远小于44bit根据3GPP协议标准,对于下行12.2K语音业务,在一个TTI(20ms)内,经过CRC校验、添加尾比特、卷积编码、速率匹配、子帧分割之后,每子帧的size为164bits,下行扩频码均采用SF=16的OVSF码,因此midamble码前后的数据块最多只能容纳22个chips,加上QPSK调制,数据块内只能容纳44个符号,所以要传输164bits的数据,必须要占用两个码道资源才够。
就是说一帧为328bits,用户速率为32.8kbit/s,而SF16的码道速率为44*2/5ms =17.6kbit/s(QPSK),17.6kbit/sX2=35.2>32.8kbit/s.故需要俩码道.2、td的智能天线波束从实际来讲能同时赋形几个?理论上讲应该有无数个,但实际TD中目前能有几个波束赋形?答:大家都知道,目前已经产业化的智能天线主要是8天线阵元的天线,于是很多人会关注智能天线是否由于阵元的限制只能支持8个用户,或者说只能赋8个波束,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 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1 No.1 2010年1月J ournal of J is ho u Uni ver s i t y (Nat ural Sci ence Editio n )J an.2010 文章编号:1007-2985(2010)01-0040-03TD 2SCDMA 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3朱 宏,白文乐(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摘 要:速率匹配是TD 2SCDMA 标准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半静态特性是影响速率匹配算法的重要参数.对TD 2SCDMA 标准中的卷积编码速率匹配原理进行了分析,完成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的软件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实现方案的可行性及半静态特性调整不同传输信道打孔或重发数据比例的作用.关键词:TD 2SCDMA ;速率匹配;半静态特性中图分类号:TN929.532 文献标识码:ATD 2SCDMA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是中国提出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 )批准的3大主流标准之一.它综合了TDD 和CDMA 的所有技术优势,具有灵活的空中接口,并采用智能天线、联合检查等先进技术,在3个3G 主流标准中具有最高的频谱效率[1].速率匹配是TD 2SCDMA 标准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速率匹配的作用是确保在传输信道复用后总比特数与所映射的物理信道的总比特数相同.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速率匹配可以分为卷积编码和Tur bo 编码2种匹配方式.目前,对速率匹配研究的公开文献很少,笔者重点对卷积编码方式下的速率匹配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实现,分析了半静态特性对速率匹配算法性能的影响.1 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原理一般多个传输信道复用之后很难保证与分配的物理信道的比特率一致,这就需要速率匹配完成传输信道上比特流的打孔或重发.打孔是删除信道中相应的比特,重发就是重复发送信道中相应的比特.信道所要求的传输质量高低决定是执行打孔还是重发,而信道传输质量由高层为每个传输信道分配的半静态特性决定.当要计算比特打孔或重发的数量时将要用到速率匹配属性.传输信道中的比特数量随传输时间间隔的不同可以改变.当比特数量随传输时间间隔改变时,比特将被打孔或重发以保证总比特速率在传输信道复用之后与分配物理信道的总信道比特速率保持一致.1.1计算传输信道的总比特数传输信道的总比特数N data ,j 的大小取决于链路的物理信道数量,j 表示传输格式组合号.用P L 表示可用的最大打孔比特数,它由高层决定.N data ,j 通过下式计算来确定[2]:N data ,j =mi n {N data 使得(mi n 1≤y ≤Γ(RM y ))×N data -P L ×∑Ix =1RMx×N x,j 是非负数}.1.2打孔或重发比特数量参数的计算打孔或重发比特数量参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3]得到:Z 0,j =0,3收稿日期:2009-06-12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B K2008512)作者简介:朱 宏(1986-),男,湖南益阳人,北方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技术及应用研究;白乐文(6),男,山西人,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研究197-.Z i,j =(∑im =1RMm×N m,j )×N d ata,j∑Im =1RMm×N m ,j i =1,…,I ,ΔN i,j =Z i ,j -Z i-1,j -N i ,j i =1, (I)其中:Z i,j 是中间计算变量;N i ,j 是传输格式指示j 下,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i 的无线帧中的比特数量;ΔN i,j 若为正则表示传输格式指示j 下,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i 的无线帧中重发的比特数,若为负则表示传输格式指示j 下,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i 的无线帧中打孔的比特数;RM i 是传输信道i 的半静态速率匹配特性,由高层决定.1.3打孔或重复比特位置参数的计算打孔或重复比特位置参数包括e in i ,e plus ,e minu s ,用来确定打孔或重发比特的初始位置及比特间隔.其中:e ini 表示速率匹配算法中变量e 的初始值;e plus 表示速率匹配算法中变量e 的增加值;e minus 表示速率匹配算法中变量e 的减少值.e ini 确定了打孔或重发比特的第1个位置,然后e 值以e minus 大小递减,当e 小于0时,则执行1次打孔或重发,递减的次数就是第1个比特和第2个比特的位置之间的间隔.然后e 值加上e plus ,同样e 值再以e minus 大小递减,当e 小于0时,则执行1次打孔或重发,即找到了打孔或重发的第3个比特的位置,依次完成整个数据块的操作.2 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流程依据上述原理,设计了卷积编码下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流程.速率匹配软件仿真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流程3 仿真结果分析根据仿真流程通过软件编程实现速率匹配算法.仿真条件以3个传输信道为例,半静态特性范围为1~5,其中半静态特性越高表明该传输信道要求的质量越高,3个传输信道的半静态特性分别为3,2和4,匹配前的比特数分别为150,100和150.其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半静态特性分别为3,2和4的3个传输信道的仿真结果半静态特性匹配前的比特数打孔或重发处理的比特数匹配后的比特数Tr CH13150打孔6144Tr CH22100打孔3664Tr CH34150重发42192 3个传输信道的半静态特性分别改为2,3和3,其仿真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半静态特性分别为2,3和3的3个传输信道的仿真结果半静态特性匹配前的比特数打孔或重发处理的比特数匹配后的比特数Tr CH12150打孔36114Tr CH23100重发15115T 335重发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当T 的半静态特性提高,T 和T 3的半静态特性降低,T 14第1期 朱 宏,等:TD 2SCDMA 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仿真r CH 1021171rC H2rC H1r CH rC H2由打孔变为重发,TrC H1打孔数量增加,TrC H3重发数量减少,符合半静态特性调整各个不同传输信道打孔或重发数据比例的设计要求.3 结语分析了TD 2SCDMA 第3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的原理及算法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完成了卷积编码速率匹配算法的软件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算法符合设计要求,对TD 2SCDMA 标准速率匹配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实际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 李世鹤.TD 2SCM 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 谢显中.TD 2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实现[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彭木根,王文博.TD 2SCDMA 移动通信系统[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Simulation of Convolut ional Rate Ma tching Algor ithm f or TD 2SCDMAZHU Hong ,B AI Wen 2l e(College of Infor mation Engineering ,Nort h China Univer sit 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China )Abstract :Rat e ma tching i s an import ant part in channel encodi ng and mult ipl exing of TD 2SCDMA.Semi 2stat ic att ri but e i 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rat e matchi ng algorit hm.Thi s paper a nalyses convol ut ional codi ng rate mat ching principle for TD 2SCDMA and complet es t he soft ware sim ulation of convol ut ional rat e mat chi ng algorit hm.Si mulat ion demonst rat es t hat t he realization of t he program is fea si ble and semi 2stat ic att ri but e i s to adjust t he p roportion of repeated or punct ured data for each TrC H.K ey w or ds :TD 2SCDMA ;rat e mat chi ng ;semi 2stat ic att ribut e(责任编辑 向阳洁)(上接第8页)参考文献:[1] BOND YJ A ,M UR TY U S R.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 [M ].Lo ndon :Macmillan ,1976.[2] 刘端凤,黄元秋.新的上可嵌入图类[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版,2002,25(3):1-4.[3] 黄元秋,刘彦佩.一些上可嵌入图类[J ].数学物理学报(增刊),1997,17:154-161.[4] NORD HU AS E ,S TEWART B ,WHI TE A.On t he Maximum Genus of a Graph [J ]binatorial Theory B ,1971,11:258-267.[5] 刘彦佩.图的可嵌入性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 NEB ES KY L.A New Cha racterization of t he Maximum of a Graph [J ].J.Czechoslovak Math.,1981,31(106):604-613.[7] 黄元秋,刘彦佩.关于图的最大亏格的一个定理改进[J ].应用数学,1998,11(2):109-112.Some Classes of U pper Embedda ble G r aphsL IU Duan 2fe ng 1,2(1.Depa rtment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Co mpute r Technology ,Central South U niversit y ,Changsha 410083,China ;2.Depart me nt of Applie d Mat hematics ,Gua ngdong Univer sity of Tec hn ology ,G 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Using some special properties of graphs ,such a s t he vert ex 2set of a grap h wit h a C -divi sion ,ev 2ery edge of a graph belo nging t o a 32ci rcle ,t he graph wit hout cut 2vert ex and so o n ,t he a ut hor st udies t he x f ,f K y B f y ;;x (责任编辑 向阳洁)24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ma im um genus o grap hs a nd o btains a cla ss o upper embeddabl e graphs.e w or ds :et t i de icienc num ber upper embe ddabl e ma im um g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