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冷水和热水丨冀教版
冀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九龙学校李新娥
四年级的《科学》教学终于完成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算不错,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记录下来,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感悟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开学备课时,我就担心第一单元《电》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如:小灯座、开关、电池盒等等),没有这些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还好,学校订购了学生学具,里面的材料虽然不是太好使用,但毕竟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在第2课《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活动中,学生人手一套材料,他们通过看一看(观察各种材料的特点)、连一连(利用手中的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画一画(将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如实地画出来)、猜一猜(猜测电的流动路线)、想一想(有的连接方法为什么不能使小灯泡发亮,从而认识短路与断路)这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建立了电流、短路与断路这些科学概念。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又出现了新的材料:电池盒与小灯座。在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具中的材料由于制作比较粗糙,灯座与灯泡的连接,电池盒与导线的连接有一定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大大降低了实验探究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原来实验盒中的材料(导线、电池夹等)自制了一些教学用具(如:四接线头和六接线头盒子等),能保障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要检测一下实验材料,亲自动手做做实验,因为有时候看似简单的实验,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教师做一做才能发现问题。同时,还建议老师们在上课前多准备1-2套分组材料,这样万一有小组因材料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更换,确保教学效率。科学教师不仅担负着备课、上课的教学工作,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根本保证。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1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1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1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节课的探究目标是绿豆芽在生长时需要哪些条件?教材安排了阳光和水两个实验。但我觉得水这个实验没有再做的价值,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没有水分绿豆苗不能活。而阳光这个实验我觉得是有实验探究价值的,因为学生对前面种子发芽需不需要阳光的实验,很多同学是认为需要阳光,而实验结果却是种子发芽可以不要阳光。那发芽以后的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呢?学生肯定很疑惑。我想这时提出这个探究实验应该正是时机。所以我很详细地指导了这个实验,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具体该怎么做以及课后怎么观察和记录等。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这个对比实验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布臵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做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比较它们茎的粗细,颜色,高度,叶子的大小、颜色等。
但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有个别同学却发现: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于是,我进一步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拿出两盆已经长得比较高的绿豆芽,理直气壮地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外面阳光下的,一盆我放在屋里没有阳光的,他们长得差不多,所以我觉得绿豆芽生长不需要阳光。”话音刚落,班里有几个同学也纷纷举手赞同他的观点。我接过这位同学手中的两盆绿豆芽,一看,果然长得都很茁壮,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就追问他:“你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阳光下的,一盆没有放在阳光下,那具体分别放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一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温度计》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温度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够根据温度结果讨论物体的热度。
教学准备
1.温度计(每个学生一支)。
2.不同温度的水(冷水,温水,热水)。
3.温度计阅读和操作指南。
4.纸和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温度的变化,引起学生对温度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如何测量温度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种神奇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它能够帮助我们测量温度。”
2. 温度计的介绍
•给学生分发温度计,并展示温度计的各个部分。
•解释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通过测量物体内部的热量来确定温度。”
•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先将温度计放置在室温中,观察到指针指向刻度的位置,这就是当前的室温。现在让我们一起测量不同温度的水。”
3. 测量不同温度的水
•准备三个容器,分别装有冷水,温水和热水。
•让学生依次测量每个容器中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指针指向的刻度,以及不同水温之间的差异。
4. 温度计的使用技巧
•根据温度计阅读和操作指南,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取温度和操作温度计。
•强调使用温度计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摔打、不触碰温度计刻度等。
5. 温度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含义:“较高的温度意味着物体较热,较低的温度意味着物体较冷。”
•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如冷水和热水对人体的感觉,以及温度对物体的变化等。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教学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并通过测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7课《燕子南飞》说课稿|冀教版
燕子南飞》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说教材
《燕子南飞》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 课内容。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有四个内容:葵花向阳、燕子南飞、仙人掌的刺以及奇妙护身术,这四课共同告诉了学生一个大自然总法则,“适者生存”。燕子南飞这一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是通过指导学生对动物各种迁移方式的研究,理解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说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曾不同程度地体验过寒冷的滋味,都了解或感受过多种多样的御寒方法。本课从学生熟知的御寒方式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的生活习性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说教学目标
⑴科学探究目标
①通过讨论总结出人们抵御严寒的各种办法。
②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的有关问题。
③能对鸟类迁徙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④能根据动植物的迁移习性,总结出动植物生长与生活习性和环境
的变化有关。
⑵科学知识目标
① 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迁徙、洄游等习性。
② 能解释动植物迁移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① 能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② 能关爱生物,感受到生物生活的多样性。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什么是迁徙、洄游
难点
认识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
说教法学法运用
根据科学课标、教参和学生学习情况,我采用的教法为: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素材,引导发现;设计方案,帮助探究;师生交流,得出结论。学法:学生为主题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方法
五年级科学《燕子南飞》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燕子南飞》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燕子南飞》教学反思
《燕子南飞》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燕子南飞》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哪些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具有迁徙、洄游、迁移的生活习性,为什么动物会有这样的生活习性。本课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充分放手,给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重难点是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及生物是如何与外境相适应的。
课前我让学生对本课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一个有效的预习,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学生能够非常认真地查找资料并且找的非常全。当我问“人类是怎样过冬的?”这个问题时学生回答的很轻松,因为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接下来我又问“动植物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学生中有几名学生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可见孩子们是有备而来了,可是我没能让孩子说,仅仅是为了我不能让孩子搅乱我的“计划”这个可笑的原因。还有一次在我讲完鸟类的迁徙时,我又讲了鱼类的`洄游,又有孩子提议他要讲一讲,我却想先讲,后来孩子说:“老师你就让我先讲,因为我怕你讲了我就不能讲了”最后我很被动的让这个孩子讲了。这两件事讲完课回想起来,不禁觉得我这个老师太愚蠢。“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孩子的发展那才是教学的本质,死死地讲知识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发展?”我真的很惭愧,孩子主动要求发展,我应该高举双手鼓掌才是,我应该热烈欢迎小老师来前面讲讲才是,我偏偏做错了。魏校长和宋校长听了我的课,给我指出了同样的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行深刻的反思,思考我应该创造一个发展而考虑的课堂。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五课刺激与反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
2.能说出人体对某些刺激的反应方式具有趋利避害的作用。
3.能说出保护眼晴和鼻子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从人体与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实验、讨论、阅读等方式获取人体受到环境刺激后会做出反应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记录整理实验信息。
4.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结论。
5.能用调查报告、幻灯片等方式表述保护感官的方法。
科学态度
1.能对人体的刺激与反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以实验现象为依据记录数据。
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
能认识到护目镜、安全帽等科技产品会对人体感官起到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行人过马路时,有汽车、电动车经过时鸣笛的图片或者视频。
2.引导:当我们过马路听到车辆鸣笛声时,会怎么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呢?
3.提问: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哪些条件?受到刺激后,又会做出什么反应?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研究人体对环境刺激产生反应需要的条件。
(1)掌握方法。
讲解:三个人为一组,一人为测试者,两人为被测试者。活动前被测试者都戴上眼罩,其中一人还要戴上耳套。活动开始,测试者从距桌面20厘米高处分别扔下一张纸巾、一把钥匙。要求被测试者听到声音后举手示意。注意事项:三人可轮流测试;活动要安静、有序。
(2)学生活动。
学生按要求分组测试,教师巡视指导。
(3)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课后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课后反思冀教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运动着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到一只三角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并且能制成资料卡片。
4、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提出有关运动的问题,学习查阅资料制作卡片。
教具准备:反映各种物体在运动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运动录像
谈话:风在吹、水在流动、人在走路、鱼在游泳,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学习《运动着的世界》。(板书课题) 评:通过录像引起学生探究运动的兴趣。
1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具有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在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运动,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你们还能举出那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关于物体的运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在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上作出标记。学生思考,并且记录自己的问题。
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意识到关于运动有许多问题,也许我们今天还不能够很好解决,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将会被发现。
评: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
指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运动资料的方法。
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知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你搜集资料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篇)
作为⼀名到岗不久的⼈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教学的⼼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原本打算让学⽣⾸先做⼀个简单的相机镜头,通过模拟模拟镜头,观察镜头成像,探究相机的成像原理。但是在设计的时候,由于的制作⽐较的⿇烦⽽且凸透镜缺乏,因此我在上节课的布置了在课下事先按照相关的步骤⽤⾃⼰准备的材料做⼀个。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学⽣的⼏乎都没有带来。我问他们为啥没有做呢?学⽣说家⾥没有凸透镜,因此没有办法进⾏之中。不得已本节课只能⽤我做的镜头,学⽣进⾏观察,然后得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但是只有⼀个,学⽣不可能都进⾏观察操作。我想这节课的改进的之处还是由⽼师准备凸透镜,学⽣准备相关的卡纸,双⾯胶,透明胶带等。然后还是在课堂上进⾏制作,然后⽤制作的凸透镜制作的镜头,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然后通过镜头和眼睛结构的对⽐,得出眼睛的成像原理。本节课的关键是学⽣进⾏探究凸透镜的制作的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这是⼀个学⽣需要探究的的重点,⽽且是学⽣的学习的难点的地⽅。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能够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这个做的话,⼀定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组织的实施过程中,我想应该⾸先准备好凸透镜等材料,其次是制作⽅法需要⽼师进⾏指导。我想凸透镜由学校的⽼师进⾏⽤相关的放⼤镜进⾏准备,然后学⽣在探究过后,可以收取上来进⾏展⽰。制作⽅法的教学是个重点,为了学⽣能够⾼效制作成功,提⾼学⽣的制作效率,这个部分需要⽼师进⾏精⼼指导,但是也不排除学⽣的新颖的制作⽅法。然后就是镜头的原理原理的探究,这⾥需要学⽣⼩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现象总结和结论得出。因此⼩组长的作⽤和职责需要加强。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2 热胀冷缩 冀教版
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温度计工作的原理。
2.了解热胀冷缩是物质的基本性质。
(二)科学探究: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证实液体、气体和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概括同类现象的共同特征,总结出物体的一般性质。
3.能对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
2.能够认真地操作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3.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既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不利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研究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热水、冷水、酒精、煤油等。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火柴。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已学的知识讨论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的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6 风的形成丨冀教版 (1)
《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并做出解释。
3. 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归纳风的成因。
4. 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引导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
3、模拟实验材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湿毛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示课件
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学生猜谜语:风
师:好,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师问:如何感受自然界中的风。
学生回答:(红旗飘扬,树枝摇摆等等)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猜测空气的流动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温度,天气等等)
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一)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
1、下面我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拿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2、谈话:刚才老师做的这个实验,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教案《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教案《传热
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师需要准备趣味实验器材和材料,以及课堂展示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同时,需要提前准备好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八、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热传递的实际应用,如电热水壶、保温杯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热传递的探究欲望。
2.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热传递应用,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分享,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法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教师更加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
八、课时课型:实验探究课,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询问学生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勺把儿。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
把儿,询问学生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1.4 根和茎丨冀教版
《根和茎》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已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讨论,建立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本课在此基础上,采用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植物的根和茎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层次的研究,让学生在“做”和“思”中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效的开展小学科学课教学,必须要有细致地实验准备、实验设计做基础。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细致而认真的实验材料准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科学探究的顺利进行。本课我准备了带根的植物葱、蒜苗、小茴香、香菜、菠菜、荠菜、樱桃小萝卜、芹菜、紫薯、山药等十一种植物;马铃薯;烧杯;红色墨水;牙签、纸盘等辅助材料;并在课前将带根的植物进行清洗能完整清晰的展示根部的形态和细节;将第二个环节中需要学生品尝的材料提前进行加工处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健康性;同时还准备了植物根和茎的大量图片等课件。还要求让学生课前自行准备相关实验材料,目的有三:一是提升学生对课程教学实验的参与度,通过自己的参与,会有更真实、深刻的认识和记忆;二是学生准备材料需要经历了解植物根与茎,选择与实验相关的植物,动手整理实验材料的完整过程,扩充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三是要求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必须完整干净,学生为达到这些要求,需要细致、认真的清洗,这个过程会使学生对植物的根和茎有直观深刻的认识。这些材料的准备,为这节课的有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城市中的很多学生不能正
确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缺乏对自然的认知和对生活的基本常识,本节课安排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的活动,对于完善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提高生活常识、自然常识以及丰富生活经历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
神奇的冷热水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冷热水中班科学教案引言:
在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好奇、探索的年龄阶段。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冷热水实验是一项趣味性较强且易于操作的科学实验,适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为大家分享一份神奇的冷热水中班科学教案。
一、实验目标
通过本次冷热水实验,我们将帮助幼儿:
1. 了解冷热水的特性和不同
2. 观察和记录冷热水的变化
3. 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实验材料
1. 冷水:一大盆冰块水
2. 热水:一大盆热水(温度约摄氏30度)
3. 不透明容器:建议使用玻璃杯或塑料杯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热水温度(师幼共用)
5. 小汤勺:用于搅拌冷热水
三、实验步骤
1.介绍实验内容: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本次实验主题为冷热水,目的是观察冷热水的不同和特性。
2.组织观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只不透明容器、一根温度计和一把小汤勺。
3.观察冷水:幼儿将冷水倒入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下来。
4.观察热水:幼儿将热水倒入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下来。
5.记录观察结果:幼儿们用画笔和纸记录冷水和热水的观察结果,并画出自己的发现。
6.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7.整理实验材料:幼儿们一起将实验材料进行整理,并将温度计放回指定位置。
四、思考问题
1. 你觉得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2. 冰块会融化吗?为什么?
3. 热水会变凉吗?为什么?
4. 你觉得为什么要使用不透明容器?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及课后反思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1、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1、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把原本是两节课的知识放在一节课讲,并且做了相关知识的延伸,时间比较紧迫,我想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我的课件引导会很顺利的认识我们周围的材料。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我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估计的不够准确,我想对于我自己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由于内容过多,并且出现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
四年级科学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变化”这一概念统整教学内容,共设计5个单元,25个课题。在教学中,我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变化现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变化的奇妙。同时也在获取资料,设法记录各种变化的能力上得到了有效训练。通过教学,发现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既有成功之处,也有需改进的地方。首先,谈一谈我在本册教学时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过程。本册教材非常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设计了“物质的状态”“有趣的变化”单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各种活动,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设,分析试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雨的形成》《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盐到哪里去了》这几课时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而在《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盐到哪里去了》三课教学时,又注重学生对天平、酒精灯、量筒量杯、漏斗,过滤等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在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学科学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本册教材涉及50多个活动,其中还包括10多个拓展活动。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搜集天气资料”“养小鸡”,“种花”,“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的不同角色,极大丰富了孩子们学习生活;在教年《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几课时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象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非常喜欢。虽然收获很多,但是在教学内容多,容量大,课时少的情况下,怎样更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这一问题我处理的还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与学习,在理解理念,深挖教材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阔的探究空间。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冷和暖》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冷和暖》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感知冷和暖的方法和过程;
2.让学生能够分辨物品冷热的程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爱护生命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
1.水杯;
2.冷水和热水;
3.热水袋、冰袋;
4.能够传递温度变化的材料,如铜、铁、木头等。
教学环境
教室或户外教学场地,教室内要有黑板或白板。
学生准备
学生不需要特别的准备。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1. 导入
1.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体温,让他们用手感受自己的额头、手背等处的温度。
2. 新课讲解
1.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感知冷和暖,如何感知冷和暖。
2.向学生展示能传递温度变化的材料,并让学生猜测哪些材料是能够传递温度变化的。
3.介绍热传递和冷传递的方式和过程。
3. 实验演示
1.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放在学生面前,问学生哪一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冷、哪一个杯子里的水比较热。
2.让学生触摸热水袋和冰袋,让他们感受一下里面的温度。
3.让学生用不同材料制作温度计,然后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4. 活动
1.让学生分成小组,寻找可以感知冷和暖的事物,并搜集它们的图片或实物。
5. 总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比较成功,让学生有多种感官体验,使学生对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实验演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活动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下一次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水和热水
活动目标:
1、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3、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
4、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
5、能按要求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观测记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
6、能用曲线图整理数据,并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在热水和冷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7、能细致地观测实验结果。
8、能把自己探究的结果实事求是地与同学交流。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每班学生中部分好动、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这也为科学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学习习惯有待于改进,家庭条件和环境不够,给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测量水温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同学们我今天有一件事让我很烦恼,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今天中午我有一个邻居带着孩子到我家去了,我看到有孩子来了,于是就急忙拿出了冰激凌和雪糕让孩子吃,孩子还没说什么,大人很不高兴,有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大人不高兴了?(因为现在的天气本来就很冷了,再吃这些东西,就更冷了。)那么有谁能说说在什么时候请同学们吃这些东西,大人和孩子都会很高兴呢?对了,当然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一学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板书课题:冷水和热水)
二、我看今天来的同学们都很讲卫生,你们每天早上用什么洗脸呀?用冷水还是用热水?(热水)你所说的热水是刚刚烧开的水吗?(不是)你的洗脸水是自己准备的吗?你是怎么准备洗脸水的呢?(先放上冷水,后一点一点的添加热水,直到手的感觉合适为止。)刚才有同学说到:手的感觉,手指的感觉一定是准确的吗?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选择:1、手的感觉是准确的。2、手的感觉不是准确的。
三、我们现在以实验的方式来验证我们所选择的观点:
(一)实验材料:冷水一杯、热水一杯(温度不至于烫手)、温水一杯。
(二)实验过程: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说出自己的的感觉(左凉右热)。一分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并说出两个手指的感觉(左热右凉)。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并试着解释为什么同一杯水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
我们所说的冷和热不是绝对的,只是相互比较的结果,当只有一杯水时我们不能确定它是热的还是冷的,当有两杯水时,我们才能说这杯比那杯热,那杯比这杯冷。我们的左手感觉到热也只是说现在的水比原来的热;右手的感觉则是比原来的冷。也就是说我们的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程度。
四、(一)要想准确掌握水的冷热程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就像我们要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要用尺子一样,那么水的冷热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呢?是温度。测量水的冷热程度的工具是什么呢?其实同学们一定都用过——温度计。
(二)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的种类以及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三)你还见过那些温度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使用的吗?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怎样使用的话,你可能先通过你自己的渠道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如上网查资料,向家长请教等)但要注意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损坏温度计的。
(四)介绍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测量水温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两个容器中的水温会有什么变化?
(二)猜想和预测小组讨论猜想。你想用试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布置实验:
1、教师讲解实验仪器的组装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热水和冷水的量和初始温度。
2、学生分组组装实验仪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
3、引导学生观察水温的的变化。(每分钟记录一次)
(三)整理信息:
1、教师讲解并演示绘制曲线图的方法。
2、学生根据记录绘制曲线图。
3、根据曲线图描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结果怎样。(四)小组讨论:热在热水和冷水是怎样传递的?
(五)交流与评价。
组织学生班内交流实验的结果。
教学反思:
上课过程中,我心里紧紧想着教学目标,但往往实际课堂并不像预想中的顺畅,所以这节课下来觉得有很多不足。
1、我虽然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假设结果、自己设定实验方案、自己交流与评价,但是安排的教学环节过多,高估了学生,结果适得其反。想面面俱到却是面面不到!
2、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有很多语句本来想引导学生回答出来的,变成几乎都是自己说出来了。
3、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隐藏着许多容易忽视的细节,我先让学生自己先讨论出实验方案,然而我觉得学生总结的不够详细,怕学生出差错,所以把实验步骤、细节等都告诉学生。其实是变相剥夺了他们实验过程中出错再改进的这个探究的过程。
4、还是因为我强调的“东西”多,教学环节也多,因此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时间就变得很少了,更导致最后实验的结果分析、交流、评价的时间显得非常仓促。
5、对教材的处理不当,如果能先把观察、体验冷与热还有实验的预备知识(温度计的使用、坐标图的画法……)等教学环节先用一节课解决,然后这节课专门体验探究的完整过程就比较好。
我觉得:这次授课让我的到了很好的锻炼。虽然我存在很多不足,但经历了这些考验后,会积累到很多地经验,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相信在风雨过后会有明媚地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