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解剖学:第8章 造血系统及淋巴系统病理

合集下载

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

专科《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绪论兽医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一、病因学:包括外因和内因。

二、发病学1、疾病的发生:组织细胞的机制、体液机制、神经机制、分子机制。

2、疾病的发展: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中的因果转化、病变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制约。

三、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

病理性充血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当局部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引起的充血)。

充血的病理变化为: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二、静脉性充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

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左心衰竭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常导致大循环淤血,如肝、脾等淤血。

(1)肺淤血:长期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血红蛋白被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称为槟榔肝。

家畜病理学之造血系统病理

家畜病理学之造血系统病理

髓窦内充满红细 胞和吞噬红细胞的 巨噬细胞
2022/3/13
《家畜病理学》
41
2022/3/13
《家畜病理学》
42
结局:出血性淋巴结的结局与其实质损伤程 度和出血数量有关。淋巴结实质成分损伤较 轻而出血量又不多时,炎症在病因消除后可 以消散,漏出的血细胞被吞噬、溶解,如果 出血量大而实质损伤较重的淋巴结炎通常转 变为坏死性淋巴结炎
❖慢性淋巴结炎
2022/3/13
《家畜病理学》
30
单纯性淋巴结炎多发生在急性传染病的早期, 或者某一器官发生急性炎症时。
眼观淋巴结肿大,被膜紧张,质度柔软,呈 粉红色或红色;切面隆起、多汁、潮红。
2022/3/13
《家畜病理学》
31
皮质淋巴窦充 满浆液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窦扩张,网状细胞 肿大、增生和脱落,窦内可见渗出的浆液和多量 巨噬细胞,有时还有中性粒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 细胞;又称为淋巴结的窦卡他。
50
淋 巴 结 脓 肿 灶
眼观淋巴结肿大,透过被膜和切面上可见脓肿,脓 肿周围组织充血、出血。严重时整个淋巴结几乎被脓 液完全取代,形成一个被结缔组织包裹的脓肿。
2022/3/13
《家畜病理学》
51
淋 巴 结 皮 质 内 的 化 脓 灶
淋巴结内出现脓性溶解灶 (脓肿)。该部位固有的淋巴- 网状组织已坏死溶解,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
造血系统病理
目的要求:掌握淋巴结炎、脾炎的概念、类型、
病理变化特点。了解骨髓炎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特点。
本章重点:各型淋巴结炎、脾炎的病理变化特
征。
本章难点:各型淋巴结炎、脾炎的识别。
1
造血系统的组成:
造血器官:红骨髓、脾脏、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 (肠道、扁桃体等)、胸腺 。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粒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

《畜禽解剖学》教学课件:淋巴系统

《畜禽解剖学》教学课件:淋巴系统

淋巴中心分布
头部:下颌~ 、腮腺~ 、咽后~ 颈部:颈浅~ 、颈深~ 前肢:腋~ 胸腔:胸背侧~ 、胸腹侧~ 、纵隔~ 、支气管~ 腹腔:腹腔~ 、肠系膜前~ 、肠系膜后~ 腹壁和骨盆壁:腰~ 、荐髂~ 、腹股沟浅~ 、坐骨~ 后肢:腘~ 、髂股~
(1) 头部的主要淋巴结
❖ 下颌淋巴结 ❖ 腮腺淋巴结
三. 淋巴器官
由被膜包裹淋巴组织形成 中枢/初级~(胸腺、腔上囊)
发育较早,其原始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干细胞, 在此类器官的影响下,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 外周/次级~(淋巴结、脾、扁桃体和血淋巴结)
发育较迟,其淋巴细胞由中枢淋巴器官迁移而来, 定居在特定区域内,就地繁殖,再进入淋巴和血液循 环,参与机体免疫
马淋巴管及淋巴结分布模式 图(背侧观)
乳糜池
胸导管的起始部, 长梭形膨大,位于最后 胸椎和1~3腰椎腹侧, 在腹主动脉和右膈脚之 间
右淋巴导管
淋巴结
下颌淋巴结
下颌间隙后部,外侧与下颌腺前端相邻 收集面部、鼻前部、口腔、唾液腺的淋巴, 注入咽后外侧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颞下颌关节后下方,部分或全部被腮腺覆盖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
淋巴循环径路及其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
动脉 细胞
心脏
静脉
毛细血管
淋巴导管 淋巴管 淋巴结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细胞
脾、胸腺 淋巴组织
二.淋巴组织
分布很广,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1.弥散淋巴组织
无特定的结构,lyc弥散分布,无明显界限 分布:咽、消化道及呼吸道 2.淋巴小结 为致密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密集呈球形或卵圆形,轮廓清晰 存在形式:淋巴孤结(单独)、淋巴集结(成群) 如:回肠粘膜内的淋巴孤结和淋巴集结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大)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大)

第一章绪论(Introducation)一、概念: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兽医病理学是:桥梁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目的:诊断、研究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

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

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基因异常而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兽医外科手术学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兽医外科手术学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当前治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04
诊断手段有限
目前对于部分血液及造血器官 疾病的诊断方法仍较为传统, 缺乏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治疗手段单一
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案相对单一 ,对于某些复杂病例,治疗效
果不佳。
预防措施不足
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疾 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科研投入不足
相较于其他医学领域,兽医外 科手术学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止血药
用于控制出血症状,促进血液 凝固,预防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
化疗药物
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血液 及造血器官疾病,通过抑制肿 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达到治疗
目的。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剂量过 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导致药物中毒或其 他不良反应。
药物交叉反应
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 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的研究经费和资源有限。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创新诊断技术
研发新型检测手段,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
性。
多元化治疗策略
探索更多治疗方案,针 对不同疾病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加强预防研究
深入开展预防措施研究 ,降低疾病发病率。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医学领域的 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和 资源,推动该领域的发
展。
详细描述
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由于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导致的血液肿瘤,常见于中年 犬。主要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等,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以化疗和骨 髓移植为主,同时需要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输血、抗感染等。
病例二: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总结词
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慢性血液肿瘤,表现为持续的粒细胞增多、脾脏肿大等症状,治疗以化疗和骨髓移 植为主。

兽医病理解剖学:第8章 造血系统及淋巴系统病理

兽医病理解剖学:第8章 造血系统及淋巴系统病理

1、单纯性淋巴结炎
(simple lymphadenitis)
1) 定义:
多发于急性传染病早期及器官 炎症急性期的淋巴结炎。
病理学特点为淋巴窦扩张,集 聚大量浆液,切面多汁。
2)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质地柔 软,粉红或红色;切面隆起,多汁, 潮红。
镜下:
(1)组织内毛细血管普遍扩张,充血,
毒,副伤寒,马传贫等; 血液原虫:牛泰勒焦虫,马梨形虫。
故又称为败血脾
2 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肿
大 ( 2-3 倍 至 5-10 倍),颜色暗红或 黑红色,被膜紧张, 边缘钝圆,切面流 出血样液体,固有 结构不清(脾小体, 小梁)质地柔软, 脾髓稀软,易刮下。
镜下:
脾髓内充盈大量血液,脾 实质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 弥漫性坏死,崩解,数量减少; 白髓体积缩小,数目减少至消失, 红髓中的细胞成分大为减少,坏 死灶内可见渗出的浆液、中性粒 细胞混杂。
机制:
局部感染刺激:局部淋巴结炎(如人 的牙疼,可导致颌下淋巴结发炎)
急性败血性病原感染:全身性淋巴结 炎。途径:血源性,也可经淋巴管, 组织蔓延。
三、病理种类及特点:
可分为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 结炎两类。
(一)急性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denitis) 淋巴结的急性炎症过程,按病变 的特点可分为:
镜下:脾炎中增生过程特别明显,
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3 结局
通常以不同程度纤维化结局。脾 脏体积缩小,硬度增加。
实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 生。
第二节 淋巴结炎
(lymphadenitis)
一、概念: 淋巴结的炎症。
二、原因及机制: 原因:主要为病原微生物感染

兽医临床病理学:病例介绍(有关红细胞)

兽医临床病理学:病例介绍(有关红细胞)

《兽医临床病理学》
血涂片
显著的异形红细胞症和血小板增多症。
《兽医临床病理学》
病例 2
• 2岁未绝育雌性拉布拉多犬 • 前肢跛行、发烧且食欲废绝,已持续3周。抗生素
治疗2周,未见效。 • 临床检查:T=40.6℃,右肱骨部疼痛,咳嗽伴有
湿啰音,外周淋巴结肿大,无明显脱水。
《兽医临床病理学》
红细胞参数
2.66
5.5~8.5
MCHC(g/dL)
网织红细胞(%)
绝对网织红细胞 (×106/L) 血浆颜色
3.3 87.78 正常
<1.0 <80.0
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大小不等: 2+
异形红细胞症 :3+
小红细胞 症:2+
多染性红细胞症:1+
结果 参考值 42 60~77 10 19~24 23 32~36 7/100 WBC
TPP (g/dL)
7.7
6.0~7.5 血小板(×109/L) 170 >300
《兽医临床病理学》
血涂片
胚细胞:比嗜中性粒细胞大,有一个偏心核,不规 则的染色质,核仁突出,深色嗜碱性细胞质内存在
亮区
《兽医临床病理学》
骨髓涂片
正常粒细胞和红细胞被大量同源的胚细胞取代。
《兽医临床病理学》
病例6
• 9岁已去势雄性金毛猎犬 • 一年前从人道组织领养。动物主人注意到脱毛增
疗等)
《兽医临床病理学》
非再生性贫血的原因
• 失血少于3天 • 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抑制(慢性疾病、肾衰、代谢疾病、
药物、毒物) • 感染(细小) • 骨髓疾病(骨髓纤维化、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骨髓坏死) • 辐射

兽医病理学(详解)

兽医病理学(详解)

兽医病理学(Veterinary Pathology )绪 论一、兽医病理学的任务1.概念 兽医病理学( Veterinary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类:病理生理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

病理解剖学是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遗传病理学、超微病理学、环境病理学等。

2.任务 揭示 本质 3.学习病理学的目的要求①掌握基本概念和病变 ②认识各器官和系统的常见病变 ③学会畜禽尸体剖检技术 ④了解畜禽常见病的病变特点 二、病理学的地位 具有权威性的一级诊断三、内容 基础病理 症状病理 器官和系统病理 疾病病理①疾病论 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③组织的损伤和修复 ④炎症 ⑤肿瘤 ⑥症状病理学(发热、休克、败血症) ⑦器官系统病理学(肺炎、脑炎、肾炎) 四、研究方法1 大体观察 2组织学观察3细胞学观察4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5超微结构观察6分子病理学①尸体剖检②动物实验③临床病理学研究五、学习方法①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②运动与发展的观点③因果关系与对立统一 ④对动物疾病的第一手资料 ⑤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第一章 疾病概论第一节 疾病学 一、疾病概念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

二、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2.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3.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过程。

4.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三、疾病的分类 1.依据病因分类传染病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等)侵入引起的 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感冒 是以上呼吸道粘膜发炎为主的症侯群。

风寒 流感病毒上呼吸道粘膜损伤 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食欲下降、精神沉郁 抗损伤 鼻塞充血、流鼻液、吞噬细胞吞噬增强、喷嚏排毒因素和环普通病:一般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内、外、产、胃肠炎、骨折)2.依据病程长短分类依病程长短可将疾病分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四种。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动物病理学是兽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兽医学基础学科。

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主要课程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系统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和疾病病理学(细菌性疾病病理、病毒性疾病病理、寄生虫性疾病病理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理)三部分组成。

动物病理学需以基础兽医学中的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

因此,动物病理学在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达成目标是指导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转归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根据病变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培养学生具有兽医疾病诊断的能力,奠定执业兽医师基本职业素养和成长为优秀的兽医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动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兽医学课程,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达到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病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结局。

2. 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描述方法。

兽医病理解剖学

兽医病理解剖学

学习病理解剖学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 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疾病时一些矛盾着的 双方对立统一的全过程。 学习病理解剖学要正确理解局部和整 体的关系。很多疾病, 虽然往往集中表 现为局部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但它的发 生、发展不仅与全身的状态有关,而且又 能反过来作用于全身。例如,局部炎症时 往往会有全身反应,而整个机体的状态对 局部炎症的发展和转归,又往往具有决定 作用。
在兽医教育中,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共同构成从 基础到临诊的桥梁。它们的任务是经过紧密结合的理论教 学和实验实习,使学生在掌握正常生理、生化、解剖、组 织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疾病时机体在上述各方面带 有共性的变化及其原因和机理。同时,病理解剖学作为一 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搞好理 论教学的同时,还要联系具体病例,通过尸体剖检、大体 标本的肉眼观察和组织切片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微镜观察等方法,重点培 养学生识别疾病时机体组织、器官和细胞形态改变的能力, 使他们了解代谢、技能改变以及临诊症状和体征的物质基 础,以便为学习临诊而做好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准备。 这个任务是与病理学为临诊医学服务的根本目的相一致的。
学习病理解剖学要正确理解形态结构 和代谢机能的辩证关。器官组织和细胞的 形态结构是其代谢和机能的基础,而后者 的改变又能反过来促使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此外,代谢又是形态和机能的生化基础, 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和互为因果的 辩证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研究疾 病时机体形态结构的改变,而要全面分析 代谢、机能和形态三者的关系。
对于兽医教育来讲,病理解剖学同其 它学科一样,是兽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 和从事专业工作的入门,因此必须全面的 介绍本学科的有关内容而不能分的过细。 本教材主要向学生提供病理解剖学的基本 知识,以作为入门的向导和学习临诊学科 的基础,全书共分16章,主要介绍基本病 的基础,全书共分16章,主要介绍基本病 理过程(第1~6章)和系统病理学(第7 理过程(第1~6章)和系统病理学(第7-16 章)。为避免重复,免疫病理学有兽医病 理生理学介绍,疾病病理学在临诊课程中 介绍。

兽医病理解剖学

兽医病理解剖学

对于兽医教育来讲,病理解剖学同其 它学科一样,是兽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 和从事专业工作的入门,因此必须全面的 介绍本学科的有关内容而不能分的过细。 本教材主要向学生提供病理解剖学的基本 知识,以作为入门的向导和学习临诊学科 的基础,全书共分16章,主要介绍基本病 理过程(第1~6章)和系统病理学(第7-16 章)。为避免重复,免疫病理学有兽医病 理生理学介绍,疾病病理学在临诊课程中 介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病理解剖学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和方 法去观察和分析疾病时一些矛盾着的双方对立 统一的全过程。
学习病理解剖学要正确理解局部和整体的 关系。很多疾病, 虽然往往集中表现为局部组 织器官的病理改变,但它的发生、发展不仅与 全身的状态有关,而且又能反过来作用于全身。 例如,局部炎症时往往会有全身反应,而整个 机体的状态对局部炎症的发展和转归,又往往 具有决定作用。
从人们最早注意到病理现象开始,到有计划的探求疾 病的原理,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4000多年。在这段漫长的 历史时期中,人们只能借助于肉眼对机体的形态和机能改 变做粗略的观察。只是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显微技术的 不断改进,染色技术和组织学方法的相继问世和不断改善, 人们对病理现象才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经过长期的历史 准备,到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Virchow)创 立了古典的细胞病理学,奠定了现代病理解剖学的基础。 但是,直到本是纪30年代之前,病理学的研究还是主要从 形态学入手,对各种病理现象的认识也往往是孤立的和片 面的。只是当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后,病理 学才逐渐把代谢、机能和形态的改变联系起来,成为一门 全面地研究疾病规律的科学。
近年来,人体病理学在实践中,由于生理学、生物化 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免疫学、病原学等基础学科不断发展的促进下,为适应临 床学科的日益发展的需要,正趋于分化为解剖病理学、临 床病理学两部分。前者包括病理解剖学、病理组织学、细 胞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后者包括化学病理学、免疫病理 学、遗传病理学、诊断微生物学、血液学等。这种分化对 病理学自身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病理学以及相 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理论日益深化,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日渐复杂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病理工作者都不可能掌握这 么高深而复杂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所以只有专门化才有 利于整个病理学科的发展。这种趋势已明显的渗透到兽医 病理学。

(课程代码:02783)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2783)考试大纲

附件6: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家畜病理学课程(课程代码02783)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绪论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二章水代谢与酸碱平衡障碍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四章适应与修复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五章炎症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六章肿瘤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七章心脏血管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八章造血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九章呼吸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十章消化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十一章泌尿生殖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病理㈠学习目的和要求㈡考试内容与考核知识点㈢考核要求三、实践操作㈠类型㈡目的要求㈢内容㈣与考试关系四、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㈠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㈡学习教材及主要参考书㈢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㈣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㈤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学习家畜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基础上,采用各种实验方法,研究患病畜体的生理机能和形态结构及其可能结局的变化规律,并与微生物学、药理学密切联系,为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成为临床学科如传染病学、禽病学、寄生虫学的必修课程。

因此,家畜病理学是兽医各专业从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的桥梁。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如下: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名词概念及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形态、机能变化。

畜禽解剖学-8淋巴系统ppt课件

畜禽解剖学-8淋巴系统ppt课件
毛细淋巴管汇集而成淋巴管,其形态结构与静脉相似,但 管壁较薄,常呈串珠状,瓣膜较多。
按所在位置,淋巴管可分为浅层淋巴管和深层淋巴管。前 者汇集皮肤及皮下组织淋巴液,多与浅静脉伴行;后者汇集肌 肉、骨和内脏的淋巴液. 根据淋巴液对淋巴结的流向,淋巴管 还可分成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
淋巴系统
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
淋巴系统
脾的形态位置
牛脾:长而扁的椭圆形,呈灰蓝色,质度稍硬。位于瘤胃背囊 的左前方。 羊脾:扁而呈钝角三角形,红紫色,质柔软,附着瘤胃背囊前 上方。 猪脾:长舌形,红紫色或暗红色,质较硬,位于胃大弯左下, 弯曲度与胃大弯相应。 马脾:呈扁平镰刀形,蓝紫色,质柔软,在胃的左后方。
淋巴系统
扁桃体
扁桃体:位于舌、软腭和咽 的粘膜下组织内,形状和大 小因动物种类而不同,仅有 输出管,注入附近的淋巴结, 没有输入管。
淋巴流动方 向
瓣膜关 闭
瓣膜开 放
重叠的内 皮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
淋巴生成和淋巴回流
血液经动脉输送到毛细血管时,其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 动脉端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周围组织 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渗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少部分 则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在淋巴管内流动 (只能向心流动),最后注入静脉。形成淋巴回流,以协助体 液回流。因此,可将淋巴回流看做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的功能
1.回流组织液,有助于回流平衡与营养的吸收. 2.防御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抑制 其在体内繁殖、扩散,并可清除病原微生物及 其产物; 3.免疫稳定和监视:清除体内衰老和破损的细 胞,以保持体内各类细胞的恒定;识别、杀伤 和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窦扩张。
(2)网状细胞肿大,增生,脱落,窦
内有浆液和多量的巨噬细胞,有时还有 中性粒细胞及不等量的红细胞。
3) 结局:
此型是急性淋巴结炎的早期表现, 故损伤一般较轻,病因消除后易于 恢复。进一步发展可为出血性、坏 死性或慢性淋巴结炎。
2、出血性淋巴结炎 (hemorrhagic lmyohadenitis)
2)病理变化
眼观:淋巴结肿大,灰红或暗 红,切面湿润、隆起,散在 大小不一,灰黄色或砖红色 坏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 被膜及周围组织成胶样浸润。
镜下:
(1)淋巴组织固有结构破坏,淋巴 细胞崩解,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
(2)坏死灶周围血管扩张,充血出 血;淋巴窦扩张,其中有多量的 巨噬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组 织崩解产物。
3 结局
1)病因消除:
炎症消散吸收,充血消失,淋 巴组织增生,结构与功能恢复。
2)机体状况不良+再生能力弱+ 破坏严重:
脾萎缩,被膜和小梁增厚增粗。
(二) 坏死性脾炎
(necrotic splenitis)
1 定义及原因:
脾脏实质坏死明显而体积不肿大 的急性脾炎。
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巴氏杆菌, 猪瘟,鸡新城疫、猪伪狂犬病等。
1、单纯性淋巴结炎
(simple lymphadenitis)
1) 定义:
多发于急性传染病早期及器官 炎症急性期的淋巴结炎。
病理学特点为淋巴窦扩张,集 聚大量浆液,切面多汁。
2)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质地柔 软,粉红或红色;切面隆起,多汁, 潮红。
镜下:
(1)组织内毛细血管普遍扩张,充血,
毒,副伤寒,马传贫等; 血液原虫:牛泰勒焦虫,马梨形虫。
故又称为败血脾
2 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肿
大 ( 2-3 倍 至 5-10 倍),颜色暗红或 黑红色,被膜紧张, 边缘钝圆,切面流 出血样液体,固有 结构不清(脾小体, 小梁)质地柔软, 脾髓稀软,易刮下。
镜下:
脾髓内充盈大量血液,脾 实质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 弥漫性坏死,崩解,数量减少; 白髓体积缩小,数目减少至消失, 红髓中的细胞成分大为减少,坏 死灶内可见渗出的浆液、中性粒 细胞混杂。
(三) 慢性脾炎
(chronic splenitis)
1 定义及原因: 伴有脾脏肿大的慢性增生性
炎症。 多见于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 如马传贫,牛的传染性胸膜
肺炎,布氏杆菌病。
2 病理变化
眼观:脾轻度肿大(1-2倍),
被膜增厚,边缘稍钝圆,质地硬实,切 面平整或稍隆突,暗红背景上可见 灰白色增大的淋巴小结,呈颗粒状。
3)结局:
主要决定于坏死的程度和病灶 的大小。
较小的病灶可溶解吸收或机化, 大的纤维化或包囊形成。
4、化脓性淋巴结炎 (suppurative lmyphadenitis)
1) 定义: 伴有脓性溶解的淋巴结
炎。因化脓菌感染或继发其 他组织的化脓性炎。
2)病理变化:
眼观:淋巴结肿大,表面和 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脓肿,周围 有充血,出血。严重时淋巴结内 充满脓液,似一个结缔组织膜包 裹的脓肿。
第一节 脾炎(splenitis)
一、概念: 指脾脏的炎症。
二、病因:伴发于多种传染病,血液 原虫病。
三、类型:按病变特征和病程分为急 性炎性脾肿,坏死性脾炎,慢性脾 炎。
(ctasis)
1 定义及原因:
伴有脾脏明显肿大的急性脾炎。 主要见于: 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炭疽,急性猪丹
第八章 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病理
(The pathology of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概述:
组成:造血器官、骨髓、脾脏、
淋巴结及散在的淋巴组织;
功能:产生各种血细胞;重要
的防御作用; 造血系统在各种病因,尤其是传
染性因子作用,出现多种病理过程。
本章重点讲授脾炎,淋巴结炎。
镜下:
(1)淋巴结的固有结构消失,组织
溶解坏死,其中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聚集,并多以出现核碎裂,崩解, 周围组织充血出血,中性粒细胞浸 润。
(2)淋巴窦内多量脓性渗出物。 有时可见化脓灶融合。
3)结局:
取决于化脓菌的种类,性质,组织 损伤程度。
2 病理变化
眼观:体积不肿大,可见分布不
均的灰白色坏死灶。
镜下:脾脏的实质细胞坏死特
别明显,白髓,红髓中散在坏死灶。 坏死灶内有浆液渗出和中性粒细 胞浸润。脾内含血量不见增多, 增生过程通常很明显。
3 结局
1)病因消除
经吸收和修复,一般可完全恢 复结构和功能。
2)脾实质和支持组织损伤严重
不完全恢复,纤维化。
3) 结局:
结局与实质损伤程度及出血 量有关。损伤轻时,修复;严 重时(出血量大而实质损伤较 重的淋巴结炎)通常转变为坏 死性淋巴结炎。
3、坏死性淋巴结炎 (necrotic lymphadenitis)
1)定义:
伴有(实质)组织发生明显坏 死的淋巴结炎。见于坏死杆菌 病,牛泰勒焦虫和猪的弓形体 病。多由前两种炎症基础上发 展而来。
机制:
局部感染刺激:局部淋巴结炎(如人 的牙疼,可导致颌下淋巴结发炎)
急性败血性病原感染:全身性淋巴结 炎。途径:血源性,也可经淋巴管, 组织蔓延。
三、病理种类及特点:
可分为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 结炎两类。
(一)急性淋巴结炎
(acute lymphadenitis) 淋巴结的急性炎症过程,按病变 的特点可分为:
1)定义:
指伴有严重出血的单纯性淋巴结 炎。
病理学特点为较为严重的出血性 变化;主要见于烈性以及血管壁损 伤较为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炭疽、 猪瘟等等。
2)病理变化:
眼观: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 面湿润,并含多量血液;严重的 似血肿或大理石样外观。
镜下:主要变化是出血,表现为淋 巴组织散在有多量红细胞。淋巴 窦扩张,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 胞等。
镜下:脾炎中增生过程特别明显,
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3 结局
通常以不同程度纤维化结局。脾 脏体积缩小,硬度增加。
实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 生。
第二节 淋巴结炎
(lymphadenitis)
一、概念: 淋巴结的炎症。
二、原因及机制: 原因:主要为病原微生物感染
(如引发败血性疾病的病原 ――炭疽、猪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