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文言文(一)
小古文六年级上册
小古文六年级上册
小古文六年级上册通常会包含一些简短的文言文篇章,这些篇章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小古文六年级上册的篇章示例: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用一根绳子记录下来,他随手将绳子放在座位上,就出门了。
他来到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左挑右选,终于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尺寸的绳子放在座位上了,就说忘了带尺寸。
于是返回家去取。
等他返回集市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了。
他最终没能买到鞋。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刻舟求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了水中,他立即在船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这些篇章通常会有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习这些篇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外阅读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外阅读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外阅读:《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放弃学习。
学习不仅能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提升我们的能力和见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孙权一样,鼓励身边的人学习,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
六年级古文课外阅读(附答案、译文)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矣。
()..()(4)寡人闻命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六年级文言文背诵十篇
六年级文言文背诵十篇(一)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③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
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⑩[注: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④仆,对自己的谦称。
⑤仲尼,孔子的字。
⑥伯阳,即老子,姓李。
⑦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⑧奕(yì)世,累世。
⑨了了,聪明、懂事。
⑩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1.判断画线词语解释的正误。
A.诣门者——登门拜访的人()B.乃通——(看门人)才肯通报()2.“人以其语语之”句中,“其”指代(),“之”指代(),第一个“语”是()词性,第二个“语”是()词性。
六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六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六年级文言文必背篇目如下:
1.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4.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5.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杜处士笑而然之。
以上是六年级部分必背文言文篇目,建议查询教辅或课本获取完整的必背篇目。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六年级必备文言文1、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著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3、木兰诗《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1.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品德高尚的人,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则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同时光飞快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狼蒲松龄〔清代〕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
(一)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④可知。
”太祖悦,即施行焉⑤。
补充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②太祖:曹操。
③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
④校(jiào):比较。
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①及②访③咸④置⑤即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①有若成人之智②若出其中③中有楼若者④未若柳絮因风起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①欲知其斤重②必细察其纹理③人皆吊之,其父曰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⑤楼渐低,可见其顶⑥其恕乎4、翻译画线句子: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二)蚌方出曝(晒太阳),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夹住)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舍”的用法:①两者不肯相舍②太丘舍去③又渐如高舍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今日不雨②鞭数十③传不习乎④温故而知新⑤死者十九⑥天雨墙坏⑦听取蛙声一片⑧幸甚至哉3、仿照例子,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例句:渔者得而并禽之禽通“擒”捉住①项为之强通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③路转溪桥忽见通④是知也通⑤诲女知之乎通⑥一切乌有通⑦裁如星点通⑧尊君在不通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5、这则故事是成语的来历,意思是6、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三)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同“轼”,车前横木。
这里指孔子立身靠着横木,表示重视)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连着有几件悲痛的事)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死于虎,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苛酷的统治)。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故事一:《孔子惜风雨传》
孔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被后人誉为“论语”。
孔子的学生有很多,其中一位名叫曾子。
有一天,曾子去拜访孔子,看到孔子正在吹着笛子。
曾子有些失望,觉得孔子应该努力学习而不是吹笛子。
曾子问道:“老师,你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才对。
”
孔子笑了笑,说:“风雨之中,我不怕受苦,就怕你受苦。
何况吹笛子也是我的爱好,能帮我保持好心情。
”
曾子感到很惭愧,他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他意识到,人生不仅仅是学习,也需要有适当的休闲娱乐。
从那以后,曾子更加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开始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
故事二:《唐僧取经》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取得佛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天地神仙、妖魔鬼怪等种种困难。
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唐僧始终坚持正道,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一次,唐僧遇到了一只妖怪,妖怪要吃掉他。
唐僧向妖怪述说了佛法的教义。
妖怪被唐僧的谆谆教诲打动,最终放弃了伤害唐僧的念头,转变成了一只善鬼。
唐僧的修行精神感动了天地神仙,他们为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指导。
最终,唐僧取得了真经,带回了中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崇尚正义、坚守信念,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
12-课外文言文(一)整体把握 考点梳理+专项练习——上海市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整体把握(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1.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度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阅读时注意圈划人物、主要情节、故事结局。
(二)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有时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
或者通过字形推知字义。
2.句子翻译题。
两种题型出现:选择题与直接翻译选择题相对简单,可以把握住关键词,用排除法来筛选出正确答案;直接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尤其重视动词。
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
(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
“……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3)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方法总结: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调整至答卷。
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共8篇)
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共8篇)文言文阅读练1 - 寻隐者不遇内容简介:本文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绝妙小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寻找隐士却未与其相遇的遗憾之情。
阅读文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文言文阅读练2 - 归园田居阅读文本: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野竹成阴合,落英缤纷迎。
晚霞聊自怡,初晴弥可喜。
百卉丛林静,谁知有此花?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船。
文言文阅读练3 - 渡汉江内容简介:这是唐代文人杨炯创作的一篇游水诗,描绘了作者渡过汉江的情景。
阅读文本: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尚忆杨朱曾隐几多百年`,最是一昌年。
良人留连恋不舍,春草年年绿。
灞陵苑径何萧瑟?灞陵苑径何萧瑟?烟中草木灞陵苑径何萧瑟。
红白胡同隔酒缸,青楼红梨千里香。
年少追求者杨柳,心中有望,几十鬼神堂。
厚禄冠城郭,济世安邦宽如海。
最爱别盟和异姓同胞,枭蛇悲鬼哭累累。
我看此志怅愢,蓦然方想,人生如梦,哪里不是长堤。
一手一舞紫荆扇,无缘舞汉洛人莫韩光。
寻骨觅迹,空挥灞陵苑径何萧瑟?灞陵苑径何萧瑟?文言文阅读练4 - 渔歌子内容简介:此篇为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写渔村生活的诗,颂扬了自然和谐的渔人生活。
阅读文本: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文言文阅读练5 - 清明内容简介:清明是唐代文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色和人们的哀思。
阅读文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 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适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小学六年级小古文
1.王戎识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 1 -2.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 2 -3.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 3 -4.左右逢源【原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译文】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是想使他自己获得道理。
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深了,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道理。
”- 4 -5.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语文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2
浅易文言文阅读(一)一、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练习:1、解释:(1) 以.二马三骡: (2) 询其曲折:(3)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 (4)发.书而对勘[kān]之:(5)无足..留意: (6) 诸.经注释: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张溥与“七录斋”(张)溥(pǔ)/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钞,钞(chāo)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3.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三、王冕僧寺夜读王冕(mǎn)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xī]田③。
父怒,挞(tà) ④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
冕小儿,恬(tián)若不见。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上册原文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上册原文嘿,小伙伴们,今儿咱们聊聊课本里那两篇文言文,虽说是六年级上册的,但讲起来可有意思了,就像听老故事一样,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第一篇,说的是个“学弈”的故事。
想象一下,古时候有两个小子,一块儿去找个围棋高手学下棋。
这高手啊,就像咱们现在的国手,厉害得不得了。
一个学生呢,心里头就跟明镜似的,老师每下一步棋,他都瞪大眼睛,生怕错过啥细节,嘴里还念叨着:“这招妙啊,既守又攻,厉害!”他学起来那叫一个专心,就像小猫钓鱼,眼里只有鱼钩上的鱼儿。
可另一个呢,就不同了。
他坐那儿,眼睛虽然看着棋盘,但心里头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会儿想着家里那只新买的小黄狗,一会儿又琢磨着待会儿去河边放风筝。
老师讲的啥,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跟没听见似的。
结果呢,时间一长,两个人的差距就拉大了。
那专心的小子,棋艺突飞猛进,成了小伙伴中的佼佼者;而那个心不在焉的,还是老样子,下起棋来漏洞百出,大伙儿都笑他是“半吊子”。
这故事啊,就是告诉我们,不管干啥事,都得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就像咱们学习,要是总想着玩,那成绩能好吗?对吧?再来说说第二篇,讲的是个“两小儿辩日”的趣事。
有一天,两个小孩儿在路边争论起来,争啥呢?争太阳!一个说:“早上的太阳看着大,所以离咱们近;中午的太阳看着小,肯定就远了。
”另一个却不以为然:“不对不对,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肯定是离咱们远;中午的太阳热得能烤人,那才是近呢!”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这时候,孔子老先生刚好路过,俩小孩儿就拉着他评理。
孔子一听,心里头也犯嘀咕了,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他老人家就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啊,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但具体咋回事儿,我还得回去查查书,问问人。
”这事儿啊,不光让咱们看到了小孩儿的聪明和好奇心,还教会了咱们一个道理: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时候。
所以,咱们得保持好奇心,多思考,多提问,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嘛!好啦,今儿就聊到这儿吧。
这两篇文言文,用咱们现在的话一讲,是不是觉得特别亲切,还特别有意思呢?下次学文言文的时候,不妨也试着这样想想,说不定会有新发现哦!。
六年级(小升初)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一)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二)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四)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
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亦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
有一位女仆人十分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出一部分鳝鱼,把它们从后窗扔进河中,像这样做了许多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烧,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烧伤,困在了河岸边。
夜深时睡着了,等到醒来后感到伤口的疼痛减弱,连烧伤的部位也马上要痊愈了。
仔细看伤口,发现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但周围有鳝鱼的行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她放生的鳝鱼来救她了。
高怀中感慨这件事的奇怪,就从此停业了。
等她拆除灶台,发现灶台下面有洞,无数条活鳝鱼在洞中,就把它们全部放到河里。
注释(1)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悯:怜悯。
(3)比:(4)业:经营。
(5)婢:女仆。
(6)周:四周。
(7)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8)滨:河岸。
(9)向:从前。
(10)罢业:停止营业。
(11)是:这样。
(12)累:积累。
(13)累年:过了几年。
放走。
(15)始:才。
(16)困:疲倦。
(17)婢:侍女;此指女佣。
(18)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19)之:此指鳝。
选自《讱庵偶笔》文言知识说"诸".常用作代词.也可用作兼词,兼词是1个单音节虚词兼有2个词的意义和作用,通常是合音词.“诸”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代词兼介词。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代词兼语气助词。
文中的“诸”是“之于”的和音。
启示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的角度来说:别人对你有恩,应寻找合适时机报恩。
二鹊救友古文原文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17),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4),有群鹊鸣渐近,集(8)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ɡuàn)(1)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15)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2),遂俯(16)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3)二鹊招鹳援友也。
1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很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经快长成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
不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
可是又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注释(1)鹳(guan):一种凶猛的鸟。
(2)匝(za):周。
(3)盖(gai):原来是。
(4)顷之(qingzhi):在原文中等同"未几"''俄而'',一会儿的意思(5)已(yi):停(6)作(zuo):发出(7)雏(chu):变成幼鸟(名作动)(8)集(ji):栖止。
(9)巢:筑巢(名作动)(10)俄而:一会(11)尾:在后面跟(12)逐:就(13)翔:飞翔(14)徊:徘徊(15)作:发出(16)俯:俯身(17)上:上方文言知识说“集”。
“集”是个多义词。
上文“集古木上”中的“集”,解释为“栖”、“躲”,句意为喜鹊栖在古树上。
又,《岳阳楼记》:“沙鸥翔集”,“翔集”指有时飞翔有时栖息。
它又指“聚集”、“会合”。
“众贤毕集”,意为很多有才能的人都集合在一起。
所谓“集市”即会聚了很多商铺的地方。
本文中“顷之”“俄而”“未几”都表示时间短暂。
启示动物世界里的亲情也同样让人感动,本文中喜鹊看到自己的同伴的孩子遭到赤蛇的侵犯,“悲鸣不已",招来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来一只鹳,也许是群鹤的友爱感动了鹳,鹳勇敢地”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动物尚能如此讲究情义,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岂能无情无义。
所以我们要助人为乐,帮助他人。
要团结。
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要会动脑筋,就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要学会求助。
而不是依赖他人。
知恩图报原文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译文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
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
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有杀人的念头。
”于是给他们酒喝。
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
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2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感想从秦穆公的角度:对待做错事的人要懂得宽容。
从杀马人的角度:知道自己是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去报答人家对你的恩惠。
字词解释1秦穆公:秦国国君2惠公:晋国国君3尝:曾经.4亡:丢失.5求:寻找.6是:这是.7惧:害怕.8去:离开.9居:过了.10卒:最终.11方:正在.12起:站起.13溃:击溃14杀人:指会有杀人的念头编辑本段想过的名句1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2饮水不忘挖泉人3怀着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4千恩万谢5感恩戴德戴:尊奉,推崇。
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6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也作“义重恩深”。
褒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因爹妈执意不从,故把儿子玉郎假妆嫁来。
不想母亲叫孩儿陪伴,遂成了夫妇。
恩深义重,誓必图百年偕老。
清;袁于今《西楼记;卫行》:崎岖古道,教伊浪游,繁华别院,与奴遣愁,义重恩深难消受。
7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也作“恩重如山”。
褒义。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
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8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
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褒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
大恩大德,将何补报!”恩同再造: 再造:再生。
使人再生的恩惠。
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也作9“再造之恩、恩若再生”。
褒义。
《宋书;王僧达传》:10“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再造之恩,恨无所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1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杀驼破瓮原文杀驼破瓮①曩②有一人,于瓮③中盛谷。
骆驼入瓮食④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主人以为忧⑤,无计可施。
有一老人来与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
”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主人以为妙绝,即⑦依⑧其⑨语⑥,以⑩刀斩头。
既杀驼,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3从前有一个人,先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
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为此事忧愁,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忧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主人急忙问:“是什么办法?”那位老人说:“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
”主人认为是个好办法,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他)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
这样愚蠢的人,被天下人笑话。
注释1.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
《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
2."昔:从前,过去,跟“今”相对。
3."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4."食:吃。
5."以为忧:认为……忧愁。
6."语:告诉。
7."即:只。
8.依:依照,按照。
9."其:那个。
10."以:采纳。
11."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12."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
13."汝:你。
文言知识以为。
“以为”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一指“认为”,二指“以(之)为”,即“把他(它)看作……”。
上文“主人以为忧”,意为主任把这当作忧愁的事。
另,“主人以为妙”,意为主任认为是好办法。
启发与借鉴世上不可能有这种既杀了骆驼,又破了罐子的傻子,但思想与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虎画原文予友人工画虎,其室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
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
其二虎,雌雄各一。
"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
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
余县诸东壁,爱甚。
译文我的朋友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老虎的画: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奔跑,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
我曾经向他请求并得到了一幅画,高二尺多,宽二尺左右。
其中画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
雄虎蹲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张望,张开口做出呼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脚向前伸,神情悠然的样子。
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
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我十分喜爱这幅画。
单字翻译1、予:同“余”,第一人称,我2、"工:擅长,善于3、"皆:都4、"或:有的5、"挈:带领6、"尝:曾经7、"乞:求、请8、"4轴:装成卷轴形的字画9、"奇:超过一点10、"许:大约,左右,光景11、"踞:蹲12、"状:状态,情形13、"怡然:喜悦的样子14、"毕肖:都像15、"县:同“悬”,悬挂16、"甚:很17、"咸:都,全18、"轴:幅正午牡丹原文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