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12546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06-2019年本科插班生《供应链管理》考试大纲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供应链管理》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插班生学生二、考试目的本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1.识记:能知道有关概念、名词、知识的意思并能够正确认识和表达。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基本流程;能掌握有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能识别基本概念、原理、流程的特征。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所学的知识点分析和处理较简单的应用实例。
4.综合运用:指能综合运用所学供应链管理的知识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应用实例。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适中,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50%左右,难度中等的的题目占35%左右,较难的综合性的题目要占15%左右。
四、考试内容、要求第一章导论考试内容: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结构模型;供应链管理概念;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及其基本思想;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考核要求:1.识记: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特征;供应链管理概念。
2.领会: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3.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的产生背景及其演变;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4.简单应用:能应用供应链结构模型分析企业的供应链结构。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考试内容:供应链的类型;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扩展性;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与业务外包;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问题。
考核要求:1.识记:供应链的各种类型;供应链的运行机制;业务外包。
2.领会:供应链管理与业务外包;推动式、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方式。
7-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1)决策信息来源——多源信息 2)决策模式——决策群体性、分布性 3)信息反馈机制——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 4)计划运行环境——不确定性、动态性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
一、概述 有效的供应链计划系统集成企业所有的计划 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 源配置、设备管理、渠道优化、生产作业计 划、物料需求与采购计划等
供应链企业计划工作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供应链企业计划的方法与工具 方法与工具主要有:MRPⅡ,管理JIT,DRP/LRP。
(2)供应链企业计划的优化方法 TOC(Theory of Constraint )理论;线性规划、非线 性及混合规划方法;随机库存理论与网络计划模型。
(3)供应链企业的计划类型 根据供应链企业计划对象和优化状态空间,有全局供 应链计划和局部供应链计划。
供应链企业同步计划通过改进MRPII或在ERP中加入新 的技术来实现。必须使供应链中信息达到同步共享。
同步化计划的提出是为了挑战供应链运行中的各类约 束。一方面要建立不同供应链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标 准,另一方面要建立协调机制和冲突管理服务。
实现同步化计划,必须建立透明的合作机制。合作方 式: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同地、异时异地。合 作模式:同步、异步、分布式同步、分布式异地
左重右要。控实制施点物和流作业供点应,链提看出板看运板输样后本,和库看存板水平
降运低行到所2需4套要左的人右员。、平设均备库、存物水品平、同面比积降、低环90%,
减境少配了套库等存资资源金需求占,用从。而在确此保基整础个上过,程神运龙行公司
开有始序逐。步扩大JIT采购物资的范围,取得了明显
的经济效益。
企业独立运行生产计划系统时,一般有三个 信息流的闭环,而且都在企业的内部: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供应链管理概论》教案
堂
组
织
1、总结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本次课。
2、详细讲解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作用。
3、介绍现代供应链战略的概念。
4、介绍供应链战略的产生、关注点及基本内容。
授课提纲
教学法
时间分配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概述
5.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5.1总成本最低化
5.2客户服务最优化
5.3总库存成本最小化
5.4总周期时间最短化
重点
1.使学生掌握委托——代理理论、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难点
1.使学生掌握委托——代理理论、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
堂
组
织
1、总结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本次课。
2、讲解供应链关系管理的定义。
3、详细讲解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驱动力。
4、详细讲解委托——代理理论、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难点
1.供应链流程分析的环节分析法。
2.供应链流程的推拉分析。
课
堂
组
织
1、制定相关规定便于管理
2、点名增进了解,彼此熟悉,为以后打下基础
3、介绍《供应链管理概论》课程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并说明本课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重要性
4、详细讲授主要内容
5、讲解第一章的内容
授课提纲
教学法
时间分配
难点
1.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网络优化的理论基础,掌握约束理论。
课
堂
组
织
1、总结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本次课。
2、讲解供应链网络设计的影响因素。
3、详细讲解供应链网络设计决策框架。
4、详细讲解供应链网络优化的基础理论、约束理论。
授课提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供应链管理思维。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扎实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培养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系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并运用合适的工具进行供应链的数据的收集、整理。
2.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热点现象和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状况锻炼学生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软件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为企业、政府等部门提供供应链方面的信息咨询与决策服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成果比较、相互讨论等方式完成国内外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党和国家、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学时分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供应链管理概述【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反应性供应链和有效性供应链的联系和区别;理解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供应链的含义,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供应链的四个流程,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供应链的含义,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供应链的四个流程,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教学难点: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供应链概述(一)供应链的内涵(二)供应链的主要环节(三)供应链的特征(四)供应链的类型第二节供应链管理概述(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二)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三)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四)供应链管理的任务和原则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程序及相关理论(一)供应链管理的程序(二)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本章习题要点:供应链的含义,基本结构和构成要素。
供应链考试题库
第一、二章供应链管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反应性供应链的基本目标是( A )。
A.使缺货、降价、库存最小化B. 以最低的成本供应可预测的需求C.保持高平均利润率D. 配置多余的缓冲库存(2)有效性供应链流程适合的产品类型为( B)。
A.革新性产品B.功能性产品C.高附加值产品D.低值易耗性产品(3)拉动式供应链的流程为(C)。
A.生产商-零售配送中心-零售商店B. 生产商-零售商店-零售配送中心C.消费者-零售商店-零售配送中心-生产商D. 消费者-生产商-零售商店-零售配送中心(4)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 A )。
A. 内部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B. 内部集成供应链管理的利益问题C.满足顾客的需求问题D.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问题(5)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动因是(A)。
A.集成效应B.规模经济C.距离经济D.范围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BDE)。
A.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资源优化的空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B.生产能力的利用范围也扩展到了供应链系统的全过程C.将提前期作为一个静态的固定值来对待D.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更强调交货期的概念而并不强调提前期的固定与否E.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管理是开放性的(2)与推动式供应链相比,拉动式供应链的优势表现在( ABCDE)。
A.能全面衡量业绩,易于实施控制B.支持产品的不断变化C.提高经营效率D.缩短交货周期E.改进质量,降低单位成本(3)市场反应性供应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A BD )。
A.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快速地对不可预测的需求做出反应,使缺货、库存成本最小化B.制造的核心是配置多余的缓冲库存C.供应商选择标准以成本和质量为核心D.供应商标准以速度、柔性、质量为核心E.基本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供应可预测的需求(4)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可以将供应链分为(CD )。
A.推动式供应链B.拉动式供应链C.有效性供应链D.反应性供应链E.功能性供应链(5)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的领域为(ABCD )。
第七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管理
生产进度
生产进度信息是企业检查生产计划执行状况的 重要依据,也是滚动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用于修 正原有计划和制定新计划的重要信息。在供应 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进度计划属于可共享的信息 。
生产进度信息意义在于它可以避免企业与企业 之间出现供求脱节的现象,从而保证了供应链上 的整体利益。
生产能力
任何企业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都具 有一个最大的生产能力,但最大的生产能力并 不等于最优生产负荷。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几 个概念的新拓展
供应链管理对资源(resource)概念内涵的拓展
供应链管理对能力(capacity)概念内涵的拓 展
供应链管理对提前期(Lead Time)概念内涵 的扩展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管理组织模式
企业代理 车间代理
Internet/EDI
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观点,从用户订单输入到 订单完成,供应链各部门的工作紧紧围绕订单 来运作;
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保持一致,有利于供应链信 息跟踪与维护;
顾客需求订单转化为生产计划订单采用模糊预 测理论和QFD相结合,使生产计划执行更靠近 顾客需求;
体现“X”模式的纵横一体化企业集成思想,在 供应链的横向以订单驱动的方式,而在纵向则 采用MRP/OPT基于资源约束的生产控制方法 。
4) 提前期管理
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控制中,提前期管理是实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有效 方法。缩小提前期,提高交货期的准时性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柔性和敏捷性 的关键因素。
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缩短时间
以前的供销联合
不了解需求 (信息过时)
生产计划 不当
经常发生 生产变更 (应付缺货)
整个生产 时间长
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需的零 部件。
浅析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浅析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运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
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并赢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通过组织自身的资源以及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有效协作,以实现更灵活的响应市场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将分析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如何相互促进合作,从而最终实现协同作战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一、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生产计划是一种用于规划组织内部生产量的过程。
它负责指导工厂日常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能够及时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控制成本。
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定生产资源,如人力、设备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
供应链管理则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指的是熟练管理整个供应链过程,包括流程、物流、物料协调、生产计划、仓储、库存和物料短缺等。
供应链管理旨在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活动,并且确保采购、销售和运输方面的协作,从而实现组织的运作的高效性。
二、生产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
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以避免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出现短缺情况。
围绕这样的目标,它们之间会产生以下几种关系:1. 生产计划如何影响供应链管理通过准确的生产计划,组织可以创建一个准确的库存需求计划以满足需求,并规划采购和收货的时间表,从而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可信度和优化内部库存水平。
对于生产环节来说,若成功地安排了生产计划,则可以稳步提升其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实现减少浪费、减少停工时间和加快生产速度,而这些也会进一步减少供应链中的库存及其各种风险。
2. 供应链管理如何影响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的分配和制造流程,同样需要考虑供应链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管理。
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需要更多的关注生产计划,以确保在合适的时间内提供必要的物料,并为实现更好地生产促成所需的流畅性。
供应链管理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供应链管理上下工夫。
而生产计划与控制就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概念、方法、实践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概念生产计划与控制(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简称PPC)是指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进度,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PPC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生产策划、生产排程和生产控制。
生产策划是说明生产指导方针的制定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制造规划、工艺设备、人力资源、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制定工作。
生产排程是将生产策划转为具体的生产工作安排,确定各项生产工作的时间、地点和生产数量等,并编排优化生产流程。
生产控制是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生产计划,进行监督并协调控制生产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实施。
二、方法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五个方面:1.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简称MRP)MRP是按照产品实现的标准和制造需要的物料清单,确定从采购原材料到成品制造的计划,以及所需的生产、购买、库存和交货计划,并跟踪实现情况。
采用MRP系统,企业可以优化生产计划,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交付效率。
2.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简称MRPⅡ)MRPⅡ是在MRP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成本、人力资源等相关信息的管理。
MRPⅡ可根据不同资源特性的变化,进行多目标的生产计划、库存量控制和生产进度跟踪,使企业能够高效安排生产活动、优化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绩效。
3.精益生产系统(Lean Production)精益生产系统是一种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生产模式。
在精益生产系统中,生产过程一般采用单元制、流水化生产。
它着重于追求“零库存”、快速交付和良好质量的实现,从而推动生产计划、生产排程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管理中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物流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在全面了解市场情况、企业内部资源情况以及生产能力前提下,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需要的生产计划,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最终达到企业的整体目标。
一、生产计划的制定1、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制定生产计划前,企业需要对市场状况进行分析,比如客户需求量、市场价格、竞争对手情况等等。
这能给企业提供一个准确的市场背景,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2、资源情况的考量企业的资源情况包括设备状态、人员水平、原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库存情况等。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必须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考量,并将其纳入到生产计划中去。
3、生产能力的测算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能力是生产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生产能力的合理测算将有助于避免过度或不足生产的问题发生。
因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设备、人员、原材料等资源,并结合市场需求和经验进行生产计划的合理制定。
二、生产计划的执行1、严谨的计划制定一个严谨完善的生产计划起到了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企业必须根据企业整体目标及客户需求决策生产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应适应市场变化,规避贸易风险。
在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库存等问题,避免出现囤积现象。
2、有序的生产过程生产计划的执行是企业生产供应链管理最直接的体现。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各环节都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监控和控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尽可能发掘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3、库存管理生产完成后,必须将产品存放到合适的仓库中,确保产品安全、卫生并能及时发出。
存储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对库存情况进行及时地记录和核算,合理利用仓储设备,避免库存积压和浪费。
同时,为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应该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库存数量,以便更好地管理库存。
供应链技术文件.doc
供应链管理第一章 导论1、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2、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3、市场竞争的新特点:①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②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③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④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①“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②非核心业务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加强外包过程中的协调与管理;③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④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⑤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⑦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5、延迟技术是为了响应用户需求、提高产品设计与制造柔性而实施的一种策略。根本思想是把产品最终定型的位置与时间尽可能地靠近用户,以便是产品顾客化。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1、从供应和需求两个方向不确定性细分供应链的类型:需求不确定性低(功能性产品) 高(创新性产品)供 低 应(稳定流程)不确 定 性 高(变化流程)考虑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的供应链类型2、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①合作机制;②决策机制;③激励机制;④自律机制;⑤风险机制;⑥信任机制3、防范风险的措施:效率型供应链 响应型供应链 风险规避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①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②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③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④柔性设计;⑤风险的日常管理。4、扩展企业可以定义为一个概念性的组织单元或系统,它包括采购公司和供应商(一个或多个),它们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共享。5、几种信任关系:①合同信任关系;②竞争信任关系;③良好愿望型信任关系6、业务外包: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7、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8、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①临时服务;②子网;③与竞争者合作;④非核心业务完全外包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级逐渐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牵引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推动式:拉动式:第三章 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1、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①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原则:②简洁性原则;③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④协调性原则;⑤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⑥创新性原则;⑦战略性原则2、虚拟企业是在经济交往中,一些独立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相互协作的利益共同体。虚拟企业组建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相互协作而产生的效益,一旦这个目的已完成或利益不存在,虚拟企业即不复存在。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用户 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用户第四章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1.增值率高有影响力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低高竞争性/技术性普通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低竞争力合作伙伴分类矩阵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1)系统全面性原则(2)简明科学性原则(3)稳定可比性原则(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3.招标法应用当订购量数量大,合作伙伴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4.协商选择法应用在供货方较多、企业难以抉择时,也可以采用协商选择的方法,即由企业先选出供应条件较为有利的几个合作伙伴,同他们分别进行协商,再确定适当的合作伙伴。第五章供应链运作的协调管理1.双重边际效应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2.供应契约是指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3.供应契约的参数:(1)决策权的确定(2)价格(3)订货承诺(4)订货柔性(5)利润分配原则(6)退货方式(7)提前期(8)质量控制(9)激励方式。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激励方式:①价格激励②订单激励③商誉激励④信息激励⑤淘汰激励4.期权是一种权利,是在不远的将来按照锁定价格实施的权利,但要求付出一定的成本。第六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1.采购: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2.准时化采购的特点(1)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2)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不同(3)对交货准时性的要求不同(4)对信息交流的需求不同(5)指定采购批量的策略不同第七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1.能力平衡:是一种分析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企业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2.合作计划、预测和补给(CPFR):是近来出现的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模式,尤其是应用与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它能够克服单个企业独自制定计划带来的种种问题。是一种供应链计划与运作管理的新的哲理,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第八章 JIT、QR与供应链管理1.JIT的管理包括:(1)按需生产哲理(2)全员参与,充分授权哲理(3)消除浪费哲理(4)“零库存”哲理(5)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哲理2.SCM中的物流成本管理的重点是非价值增值环节发生的其他成本,如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在途制品成本。3.由于需求的牵动,原来存在于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因需求不确定而建立的缓冲库存可以取消,但是,要建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转运中心和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配送中心。4.快速响应是一项连接供应商和零售商运作的战略,其目的是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响应;在另一方面,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快速响应不是个别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来加强和完善整个流通管理效率的动态优化系统。5.较高企业供应链运作供应链同步运作外部集成企业内部运作企业内部同步运作较低较低较高企业内部集成运作集成概念框架第九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1.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1)信息——共享(2)过程——同步(3)合作——互利(4)交货——准时(5)相应——敏捷(6)服务——满意2.流入物流:指企业的供应物流,也就是原材料、零部件及其他辅助材料的采购与调达的过程。3.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的流出物流,是将生产出的产品向批发商、零售商传递的物流,他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或者说将产成品转移到流通环节)的物流活动。4.物流外包的优势:(1)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2)灵活援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4)企业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减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5)降低风险,同合作伙伴分担风险(6)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5. 物流高对企寻找物流伙伴(II) 自营(I)业成功的影响第三方物流(III) 伙伴关系的领导者(IV)低低高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决策状态6.第三方物流系统(3PL)是一种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第十章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控制1.单周期需求:也叫一次性订货问题,这种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和物品生命周期短,因而很少重复订货。2.多周期需求:是指在长时间内需求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求现象较为多见。3.独立需求:是指需求变化独立于人们的主管控制能力之外,因而其数量与出现的概率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模糊的。4.相关需求: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和其他变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结构关系推算得出。5.VMI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增加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地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6.供应商管理存货的方式:(1)供应提供包括所有产品的用于进行存货决策的软件,用户使用软件执行存货决策。(2)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但是存货的所有权属于用户。(3)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供应商拥有存货所有权。(4)供应商不在用户的所在地,但是定期派人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供应商拥有存货的所有权。第十一章供应链的组织与运行管理1.供应链协议:是将供应链管理工作进行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协定。供应链协议为激励目标的确立、供应链绩效测评和激励方式的确定提供基本依据。2.供应链协议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供应链协议文本(SCP文本)、供应链协议标准(SCP标准)、供应链协议网(SCPNet)。第十二章供应链风险管理1.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或破坏供应链运行环境,而使得供应链管理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2.供应链风险的特性(1)动态性(2)复杂性与多样性/层次性(3)传递性(4)此消彼长性3.相应风险的策略:(1)忽视风险或接受风险(2)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降低风险产生的后果(4)转移、分担风险(5)建立应急计划(6)适应风险(7)反对改变(8)转移到新环境补充:1.周期库存:供应商两次发货收讫之间用于满足需求的平均库存量1.安全库存:为防止需求超过预期指标而保存的库存。2.季节性库存:考虑可预测需求变化而保持的库存3.SKU库存:把同种类型产品存放在一起的库存方式。4.工作批量库存:把所有用于完成专门工作或满足特殊客户需求的不同类型的产品存放在一起的库存方式。5.接驳:产品实际并不在仓储设施中存放,当不同供应商的卡车把产品运到仓库时,产品被分成更小批量重新撞车,运往各零售店。。
供应链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武汉工商学院
供应链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第一章测试1.下列情况说明的是供应链中的复杂性特征的是:()A:供应链往往由多个、从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
B: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所致。
C: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也可以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
D: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的更新。
答案:供应链往往由多个、从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
2.下列情况说明的供应链的动态性特征的是:()A: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也可以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
B:供应链往往由多个、从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
C: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所致。
D: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的更新。
答案: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的更新。
3.下列情况哪个说明的是供应链的面向用户需求的特征:()A:供应链往往由多个、从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
B: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也可以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
C: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所致。
D: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的更新。
答案: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所致。
4.供应链的特征有哪些?()。
A:复杂性B:面向用户需求C:动态性D:交叉性答案:复杂性;面向用户需求;动态性;交叉性5.建立供应链管理战略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供应库战略B:经营思想战略C:组织战略D:共享信息战略答案:供应库战略;经营思想战略;组织战略;共享信息战略第二章测试1.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十大主要问题:需求与供应计划管理,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供应链风险管理。
()A:错 B:对答案:对2.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也就是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供应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
供应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保持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因此,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供应链管理包括采购、生产、物流等多个环节,其中,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质量控制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出厂环节的全过程监控和控制。
确保产品质量的好坏,涉及产品品牌、企业形象、客户忠诚度等方面,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未来利润。
1.原材料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需要对供应商实施严格的评估和质量监控规范,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企业要求。
同时,协议中也应明确对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的处理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分配。
2.生产制造控制生产制造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生产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输入控制、过程控制和输出控制等方式,实现对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并根据生产状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出厂检验控制出厂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企业质量标准和国家法规标准。
企业可以通过自检和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能、计划、生产效率、成本管控等进行管理和优化,确保生产高效、精准、顺畅进行。
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资料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有效地实施生产管理,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1.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需要准确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市场需求情况、竞争环境等多个因素,并综合考虑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和物料等方面的因素,以及采取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措施,实现生产计划的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案例:神龙公司座椅直送看板生产管理
• 改革之前,座椅供应商与神龙公司的生 产节拍不一致,为此,神龙公司座椅库 存水平240套左右 • 实施物流供应链看板运输后,库存水平 降低到24套左右 • 直送看板供应管理示意图
接收看板指令
生产线排产
品种、数量、时间 满容器 +看板
站台管理 运输管理
满容器运输 空容器运输 看板回收 运输车辆 运输路线 频率 时刻表 正常率保证 运输循环时间
3天
15
25 天
图2 订货-交货周期
时间
供应商
供应商提前期 确认 接收 订单等待 用户订单
零件库存
零件和部件 的制造 零件和部 件库存 最终装配 运输 确认 接收 地区库存 运输
确认
订单输入
订单传递 到工厂 作业计划 等待加工
订单等待 订单输入 订单传递 到工厂 作业计划 等待加工
用户订单
接收 地方库存
在制品 信息
完工产品 入库信息
车间生产作业 计划
执行
材料与人工 设备消耗成本 核算
生产进度信息
图6 信息交换示意
•
企业独立运行生产计划系统时,一般有 三 个信息流的闭环,而且都在企业内部
1. 主生产计划——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 2. 投入出产计划——能力需求分析(细能力平 衡)——投入出产计划 3. 投入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 度状态——投入出产计划
第七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 现行生产计划与控制与供应 链 管理思想的差距
• 决策信息来源的差距(多源信息) • 决策模式的差距(决策群体性、分布性) • 信息反馈机制的差距(递阶、链式反馈与并 行、网络反馈) • 计划运行环境的差异(不确定性、动态性)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 业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
• • •
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 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 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 生产进度控制。 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 提前期管理。 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控制新特点
•
•
• •
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缩短时间
以前的供销联合
不了解需求 (信息过时) 生产计划 不当 经常发生 生产变更 (应付缺货) 整个生产 时间长 缺货情况 不断
恶性循环 供应链管理后
来自顾客的信 息(最新的 来自销售现场 的信息)
从顾客看所需时间
确定合适的 生产计划
生产变更 减少
重视确切的 保证供货的 数据
及时供给
良性循环 图1 通过SCM缩短时间
从顾客看所需时间
•
三、提前期战略管理
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1. 2. 3. 4.
早期的机械式打字机的寿命周期是30年 电动式打字机的产品寿命周期约为10年 电子式打字机的产品寿命周期约为4年 文字处理计算机的产品寿命周期少于1年
MRP物料需求计 划 自制零件出产计 划
库存状态
外协件采购计 划
自制件生产进 度
车间作业计划
成本核算
图8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
(二)生产控制模式的特点
1. 订货决策与订单分解控制 2. 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模式
制造订单 用户
合同任务 书
制 造 决 策 虚拟企业
内部生产 装配订单
承包合同
销售 部门 计划 部门
下 游 企 业
计划 部门
制造 部门
销售 部门
上游企业
图10 信息跟踪机制
采购 部门
案例:通用电气公司照明产品分部
1. 以前,GE照明产品分部采购代理每天浏览领 料请求并处理报价。要准备零部件的工程图纸, 还要准备报价表,这样发给供应商的信件才算 准备好了。简单地申请一次报价就要花几天时 间,一个部门一个星期通过100-150次这样的 申请。GE照明产品分部的采购过程要花22天。 2. 创建了一个流水线式的采购系统,该系统把公 司55个机器零部件供应商集成在一起,开始使 用贸易伙伴网络(TPN)。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原材料采购部门可以把各种采购信息放入该网 络,原材料供应商马上就可以从网上看到这些 领料请求,然后用TPN给出初步报价。
产品寿命周期长,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开发新 的产品 现在留给企业的时间越来越少 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企业的响应能力要求越 来越高 在准时生产(JIT)的环境下,提前期越短企 业越具有竞争力
•
对企业响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1. 2. 3. 4.
订单完成周期(Order-to-delivery Cycle)
• 订货周期(Order cycle time, OCT):从接到用户订单 起到交货为止的时间。 • 提前期的可靠性(Reliability of the Lead Time):交 货周期的可靠性比交货周期的长短更重要 • 订货周期的构成要素:
(五)供应链管理中的制造商、供应 商、分销商信息交换
需求方 发来的浏览请求 Internet 制造商生产与 库存信息处理 企业内部 浏览 销售商(用户)订货 Internet 用户和订货信息下载 向供应方 发出的数据 Internet 向供应商发布 采购需求信息 处理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生成原材料 外购件需求计划
用户提 出一个 订货需 求 订货信 息进入 企业系 统 按订单 组织生 产 按订单 完成产 品装配 运输
向用户 交货
订货-交货周期
1. 订货沟通 2. 订单处理 3. 订单生产或进货 3天 时间变化1-5天 2天 时间变化1-3天 5天 时间变化1-9天
5. 顾客接收
4. 运输
总计 2天 时间变化1-3天 3天 时间变化1-5天
• 与供应商集成
大部分经营引起生产的失败,除了内部的不稳定 性,就是供应的不稳定性。应鼓励供应商去寻求 减少供应链总成本的方法,和供应商共享利益。
• 对供应链能力的战略管理 必须直接控制关键能力来达到需求到供应的震 动减弱。要考虑库存存放地点,运输的路径。 一但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可以并发考虑所有供 应链约束。 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就要同时检 查能力约束, 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这就保证 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就能实时优化 供应地点,或分销地,运输路线,避免库存超 储,工厂的供应的震动过大。
Internet/E 需求订单Q(t) DI
供应链信息集成 平台 合作伙伴选择
筛选订单D(t)
外包工程D1(t)
是
外包生产计划
产品能力/成本分 析 (订单分解)
是 否 转 包
外部资源
自制工程D2(t)
外包制造工程 外包工程进度 动态BOM
能力状态 集 零件能力/成本分 析 外协件生产进 度
MPS 主 生 产 计划
1. 2. 3. 4.
5.
开放性 动态性 集成性 群体性 分布性
(四)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与运作管 理的要求
•
需求信息和服务需求应该是以最小的变形, 传递给上游并共享。
1.
2.
供应链管理系统应通过计划时区的平衡需求、供 应、约束、同时看到发生的供应链问题。由于实 时,双方向的重计划能力,计划员有能力执行各 种模拟以满足优化计划。这些模拟提供实时响应。 如我的安全库存水平应是多少? 这是最低成本 计划吗?我使用的资源已经优化了吗?这个计划 满足我的客户服务水平了吗?我以经最大化利润 了吗?我可以承诺什么? 在供应链里的每一个阶段,把最终用户的需求 (实际)传递回去。因此,一旦实际需求的变化, 所有地点都知道,并实时产生适当的行动。
第四节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 协调机制
一、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 二、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 三、 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
(一)跟踪机制的外部运行环境 (二)生产计划中的跟踪机制 (三)生产进度控制中的跟踪机制
四、跟踪机制运行环境
本企业
销售 部门 采购 部门 计划 部门 采购 部门
制造 部门 制造 部门
Internet/EDI
供应链联盟
企业代理 企业主管 战略计划层 订单需求 能力状态 合作意向 供应链信息集成平 台 协商结果 MPS
车间代理
车间主管
MRP物料需求计划 RCCP粗能力计划
战术计划层
作业主管 项目代理 作业计划层
MES制造作业计划 DCRP细能力计划
图7 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管理组织模式
• 同步化供需是对服务和成本的一个重要因 素。 有几个因素影响这种匹配:
1. 2. 3.
大批量。 生产上维持高效率,而不是满足客户需求。 缺少同步,使得库存水平高,和变化频繁的库存 水平。
• 可靠的、灵活的运作是同步化的关键
可靠、灵活的运作应该主要集中于生产、物流 管理、库存控制、分销。销售与市场的角色是揭 开需求。
采 购 制 造 运 送
生产周期
用户的订货周期
提前期差距 订单生产周期
图5 缩短提前期示意
不断缩小企业生产周期和用户期望的订货 交货周期之间的差距,是一个企业不断提高竞 争力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成生产计划 与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想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 与控制系统中几个概念的新拓展
转包订单
图9 订单分解控制
QFD
制造订单对象 属性 · 价格 · 质量 · 交货期 · 服务水平 · 成本
需求生成
顾客对订单 的期望属性 · 质量 · 价格 · 交货期 · 服务水平
交货
交货单
•
面向对象、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 模式有如下的特点:
1. 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观点,从用户订单输入到 订单完成,供应链各部门的工作紧紧围绕订单 来运作; 2. 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保持一致,有利于供应链信 息跟踪与维护; 3. 资源的配置原则更为明确统一,有利于资源的 合理利用和管理; 4. 顾客需求订单转化为生产计划订单采用模糊预 测理论和QFD相结合,使生产计划执行更靠近 顾客需求; 5. 体现“X”模式的纵横一体化企业集成思想, 在供应链的横向以订单驱动的方式,而在纵向 则采用MRP/OPT基于资源约束的生产控制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