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行为分析
盆景制作分析报告
盆景制作分析报告1. 引言盆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自然景观缩小至小空间中,通过布局、修剪和造景等技巧,创造出微缩的自然景观。
本报告旨在分析盆景制作的过程和技巧,探讨盆景制作的原理和要点。
2. 盆景制作的基本原理盆景制作的基本原理是模拟自然景观,并通过布局和修剪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自然美。
下面是盆景制作的基本原理:2.1 缩放盆景使用小尺寸的盆景器皿来模拟大自然中的景观。
通过缩小比例,使得整个景观可以放置在一个小盆中。
2.2 布局盆景制作的关键在于布局。
合理的布局可以让盆景看起来更加自然和平衡。
布局需要考虑元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造型盆景的造型是通过修剪植物来实现的。
通过修剪,可以塑造植物的外形和姿态,使之更好地适应盆景的整体效果。
2.4 点缀盆景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小道具来点缀景观,如小石子、小雕像等。
这些点缀物可以增加盆景的趣味和丰富度。
3. 盆景制作的要点盆景制作需要注意一些要点,下面是一些关键要素和技巧:3.1 植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植物是制作盆景的关键。
植物的选择需考虑地域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
3.2 盆景器皿的选择盆景器皿应与植物的大小和形状相称,器皿的颜色和材质也要与景观相协调,以达到整体美观的效果。
3.3 场景的模拟盆景要能够模拟自然场景,例如山水、湖泊、林木等。
通过使用不同的植物、石块和土壤来营造自然的效果。
3.4 可持续性维护盆景的制作不仅要考虑到美观,还要考虑到长期的维护。
选择易于养护的植物,并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以保证盆景的长寿。
4. 盆景制作的步骤下面是一般盆景制作的步骤:1.准备材料和工具,包括植物、盆景器皿、土壤、修剪工具等。
2.确定盆景的主题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植物和盆景器皿。
3.在盆景器皿中放置底部的排水网,然后填充适量的土壤。
4.将选定的植物放入盆景器皿中,调整位置和角度,确保盆景的布局和造型合理。
5.修剪植物的根部和枝叶,使之更加适应盆景的形态需求。
盆景赏析800字
盆景赏析800字
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也是一种园艺文化,盆景是通过
种植和修剪树木,使其呈现出优美迷人的景象,以达到艺术装饰、观
赏的目的。
盆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被广泛
收藏和赏析。
首先,盆景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花卉盆景、果树
盆景、石景盆景、画景盆景、水景盆景等等。
每一种盆景都具有独特
的造型和特点,且每种盆景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寓意。
其次,盆景的鉴赏需要观察其形态、造型、色彩、结构和意境等
方面的因素。
观赏盆景需要靠观察和想象力,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
用心感受和体验。
从盆景的色彩、树形等方面来看,要看是否贴近自
己的审美观,并考虑其材质、制作水平等因素。
此外,盆景的赏析还需要了解其文化内涵。
不同的盆景代表着不
同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内涵,例如四季盆景,让人们体会到四季更替的
自然美和生命的变迁,石景盆景则包含了石文化、自然美的精神内涵。
通过盆景的鉴赏可以了解到各种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素质和修养。
最后,盆景的赏析也需要尊重制作者的劳动成果和原始意图。
盆
景是贴近自然美的艺术形式,需要园艺大师按照自身的审美、文化素
养和体验经验等等因素进行设计、制作和修剪,构建出一个完美的艺
术作品。
总之,盆景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
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我
们应当积极参与盆景的鉴赏和制作,加深对盆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欣赏盆景之余,感受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交融。
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二)
树石盆景的艺术表现(二)作者:张志刚比例协调比例是形式美最为普遍的重要规律之一,它是指美的事物在外在形式上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构成的一定的比例关系。
中国画论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指的是山水画创作中各事物间的比例关系。
树石盆景是立体构成,有三度空间,其构成的比例关系比之绘画复杂的多,因此说比例是树石盆景审美的重要因素,表现于树木、山石、盆器、摆件以及各个体之间的大小、高低、长短关系,它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构成效果。
一定比例关系的失调,会导致形式美的消失。
“缩龙成寸,小中见大'是盆景的特定艺术手法。
“缩龙成寸”指的是盆景浓缩后的整体比例关系变小,而各个部分之间比例并未改变,否则就会走形,难以“小中见大'。
树石盆景中的构成元素很多,若相互间没有比例制约,则会杂乱不堪,缺乏表现力。
景与盆的比例比例构成的美学原理是:匀称、和谐、自然。
同样一棵树,盆越小,则相越大(在合理范围内),反之,则相越小。
因此,盆的大小、款式对于景而言,非常重要,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才会更好地烘托景致。
树与石的比例树石盆景中树体与山石的比例问题是决定作品表现力和艺术品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用材的数量和相互间的尺度上。
树石组合的丛林盆景在用材上以能表达主题为好,以少胜多,以简洁为好,太多会拥挤无序。
树木和石头在尺度上一定要与表现的境域相适合,特别是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定要得当。
带有水域的树石盆景在树木的配植上更要注意,因为人们在欣赏时,通常是以水域的远近衡量物件大小。
同一方位物件之间互为参照物,树小方显“山'大,若比例失调则会使作品的表现力大打折扣。
艺友庞燮庭先生的作品“山不在高'问世后出现一些争议,焦点就是树与石的比例关系。
图3是原作,因为水域分割,将主石推远,从而使石头处于中景的位置,然高大的主树体量明显压过下面的主石,以石作参照,这棵树会有几十丈高。
反过来,树盖过'山”,此“山”也无高而谈。
详解盆景艺术的个性和盆景形式的多样性,至少要看8遍!
详解盆景艺术的个性和盆景形式的多样性,至少要看8遍!详解盆景艺术的个性和盆景形式的多样性,至少要看8遍!用户1914999216 2018-04-23 09:59盆景形式的多样性人们对艺术的要求本来就是多样的,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盆景艺术也趋于更加多样化。
旧有的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成了当务之急。
我国盆景从传统的几十个树种,发展到今天近两百个树种,在树木、山水两大类别的基础上,又创新了水旱、微型及花草、果树等类别,盆景的地方风格更是不断涌现。
由于各地盆景艺师巧匠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促进了推陈出新,使盆景造型千变万化。
综上所述,可看出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样化发展。
盆景艺术的个性盆景艺术的个性,即是不断创新发展。
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个人风格”。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艺术个性表现十分重视,总是喜爱富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千篇一律,程式化的盆景已不受欢迎。
中国盆景历来讲究诗情画意,追求意境深远,其中就包含了个性的表现。
这个优秀的传统,正推动着现代盆景艺术不断创新发展。
所以说,盆景的发展将越来越趋向个性化。
中国盆景 2018-09-04 20:48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郑永泰谈盆景的灵魂:盆景渊源并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悟造化而师自然”,求形神而上升到高层次的审美内涵,表现真、善自然之美的“儒”、“道”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艺术的共同基因,是中国盆景师法自然、诗情画意、追求内涵意境民族特色的灵魂。
▲郑永泰松树盆景▲郑永泰盆景作品《密林深处有人家》著名作家、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谈盆景创作:凡是制作盆景的高手,必须胸有丘壑,腹有诗书,多看古今名画,才能制成一盆富有诗情画意的高品。
▲周瘦鹃,原名周国贤,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园艺家。
2015年正值他诞辰120周年,周瘦鹃之孙、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南提前策划,并邀请刘红宝等多位工艺美术大师操刀,以周瘦鹃生前最得意的百年梅桩《鹤舞》为原型,制作珍宝镶嵌梅桩盆景。
室内盆景分析报告
室内盆景分析报告1. 简介室内盆景是一种通过种植小型植物在室内环境中创造美丽景观的艺术形式。
室内盆景不仅能够为室内空间增添绿色元素,还能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增强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对室内盆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起源、种类、养护技巧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
2. 起源室内盆景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汉代。
当时人们开始将小型植物种植在盆中,放置在室内进行观赏。
室内盆景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技法和风格。
3. 种类室内盆景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品种包括: - 叶片盆景:以植物的叶片形态为主要观赏点,如银脉葛等。
- 花卉盆景:重点观赏植物的花朵,如茉莉花、桂花等。
- 果实盆景:强调果实的形态,如柿子、橙子等。
- 裸根盆景:将植物的根系统展示在开放的土面上,如草木皆兵、吊兰等。
每种种类的室内盆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养护要求。
4. 养护技巧养护室内盆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浇水:要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季节变化进行适量浇水,避免过量或缺水导致植物枯萎。
- 施肥:定期给植物施肥,可选择有机肥或化肥,但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 修剪:及时修剪植物的枝叶,保持盆景的整体形态美观。
- 温度和湿度管理:在室内环境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干对植物造成伤害。
5. 应用场景室内盆景可以应用于各种室内场景,包括家庭住宅、办公室、商场、酒店等。
室内盆景能够为这些场景增添绿意,提升环境的美感。
此外,室内盆景还可以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增加负离子的释放,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6.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美感和健康的重视,室内盆景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未来,室内盆景的设计和种植技术将会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出更多适合室内环境的品种和样式。
此外,借助智能科技的进步,室内盆景的养护和管理也将更加便捷和高效。
7. 结论室内盆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形式,通过种植小型植物在室内环境中营造美丽景观。
盆景蟠扎分析报告
盆景蟠扎分析报告一、引言盆景蟠扎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在精心修剪的盆景上安放缠绕、蜿蜒的小型盆景植物,营造出山水景观或各种形态的自然景观。
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情感寄托。
本文将对盆景蟠扎进行分析,探讨其造型特点和审美价值,为读者深入了解盆景蟠扎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造型特点1. 曲线与比例:盆景蟠扎强调曲线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曲线的运用使得整个盆景更具流动感和生机,而比例的掌握则决定了盆景的自然与和谐。
2. 空间感与层次感:盆景蟠扎通过布局、摆放植物和利用背景等手法创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
通过渐次递进和层层渗透,使得整体景观更加丰富立体。
3. 神韵与意境:传统的盆景蟠扎注重表达大自然的神韵和艺术家的意境。
通过熟悉自然规律和对景物的精准观察,艺术家可以还原或者创造出富有生机和灵动的山水风景。
三、审美价值1. 活泼的表现形式:盆景蟠扎艺术的活泼和多样性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各种形态的盆景植物、独特的布局以及不同的盆景造型都能在小小的空间中展示出不同的景观,带给观者丰富的感受和乐趣。
2. 对自然的敬畏和表达:盆景蟠扎艺术源于对自然的倾诉,艺术家通过精心的修剪和摆放,试图表达自然的神秘、美丽和恢弘。
观者在欣赏盆景蟠扎时,会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自然规律的精妙。
3.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盆景蟠扎的艺术给予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观者可以通过欣赏和参与盆景蟠扎,加深对自然的了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它还提醒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传承与发展1. 传统的盆景蟠扎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修剪,对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耐心有着极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盆景蟠扎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逐渐被忽视,急需新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盆景蟠扎的创作方式也得到了革新。
现代人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机械化工具,可以更加轻松地创作出高质量的盆景蟠扎作品。
3. 盆景蟠扎的发展还可以加强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探索出更加具有现代审美特点的盆景蟠扎作品。
盆景美学原理及规律分析
盆景美学原理及规律分析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学特点是求雅脱俗,形神兼重,十分讲究含蓄美,朦胧美,意境深远。
讲究以实景托虚景,虚实结合;讲究层次和景深,以达到“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人入胜,令人遐思”、“不尽之意,回味无穷”。
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要使作者产生这种艺术魅力,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灵活的运用艺术辨证法,处理好景物造型中的各种矛盾,达到既多样又统一的效果。
“师法造化”是盆景创作的重要原则。
它是指观察自然,学习自然,掌握其规律,从中吸取创作源泉,使作品真实地更高更好地表现出自然景物。
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中,还须对表现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景物特点,“繁是求简”,使作品更加集中和典型。
创作优美盆景作品,要做好“主次分清”,应该采取各种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体突出,意境上,应该追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终而达到“虚实相生”。
为了创作优美作品,盆景的布局不可全部塞满,须根据表现力度的需要,作出一定的空白处理,以虚代实,使观者有自由想象的天地。
盆景中的景物安排,要做到“疏密得当”,即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在节奏上,可通过高低,起伏,疏密,开合等规律的变化,表现一种“韵律”,以传达人的心理情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优美的盆景作品,对盆景的态势要求十分严格,最忌四平八稳,须注意取势导向;即有意识地布置出动势,以达到“动静相衬”,使作品显得生动而有气势。
盆景中景物的形体或色彩,应有轻有重,同时要形成不对称的均衡,这就是“轻重相衡”。
盆景中景物的比例安排,要做到相互“顾盼呼应”,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优美的盆景造型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既不可一味粗放,也不可过于纤细,而应该有粗有细,“粗中见细”,这样才能重点突出,对比鲜明,形神兼备。
“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
盆景中的景物不可全部遗露在外,而应“露中有藏”,以引起观者丰富的联想,从而有利于意境的再创造。
盆景是一种造型艺术,以“小中见大”的独特艺术手法
盆景是一种造型艺术,以“小中见大”的独特艺术手法盆景是一种造型艺术,以“小中见大”的独特艺术手法,把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浓缩于咫尺的盆钵之中。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文玩盆景”主要有崖柏、黄杨、小叶紫檀、红豆杉,这些植物大多价格不菲。
崖柏盆景崖柏指的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柏树,因缺乏水分和养分的恶劣环境使之生长缓慢,木质密实而且坚硬,乃腐朽,松脂充分,香气怡人。
最先开发崖柏的并不是盆景人,而是根雕工作者,他们将崖柏挖下来直接用作根雕,近来崖柏备受盆景界青睐,山东崖柏盆景较多,大多来自陕西。
崖柏盆景相比根雕更为难得,首先从悬崖上挖下来较难,从石缝中挖出来,须根很少,要把它移栽活更难,有“活一棵,赚一车”的说法。
崖柏作品《浩浩鲁风》黄杨盆景黄杨盆景较耐寒,萌发性强,粗扎细剪,制成云片状或馒头状,或加工成自然树形。
主干则顺其自然之势,制成斜干式或卧俯式。
有的黄杨盆景点缀秀石,则成“黄杨俯”。
黄杨盆景春季嫩叶初发,满树嫩绿,十分悦目。
一棵直径10厘米的黄杨大约需要150年的生长周期,决定了它的“贵族”身份。
黄杨山桩中不乏精品,尤其珍珠黄杨。
珍珠黄杨世代安家于高山山脊或石缝之中,经过风霜冰雪严酷的磨砺,使它天然地长成虬枝曲干、奇特多姿的树形。
小叶紫檀盆景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简称“紫檀”(以下所述“紫檀”为小叶檀)。
紫檀密度较大,棕眼较小,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
主要在迈索尔邦,其余各类檀木则被归纳在草花梨木类中。
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红豆杉盆景红豆杉属常绿乔木,主干直立生长。
红豆杉因其株形优美,叶色浓绿,用于制作盆景,效果也很好。
在原产地它可长到20米高,但盆栽一般控制在1至3米,甚至更矮,根、枝、干的表皮均为红褐色。
它大枝轮生而平展,分层清晰,侧生小枝羽状,密集而下垂。
叶锥形,4棱,绿色,呈螺旋状互生。
红豆杉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老树种,在我国长期有栽培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
现代盆景制作与赏析
现代盆景制作与赏析现代盆景制作和赏析是一门融合了园艺、美学和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制作和赏析盆景可以带来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下是关于现代盆景制作与赏析的一些建议:盆景制作:1. 选材:选择合适的植物和盆器非常重要。
植物的形态、叶色、生长速度等要与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
盆器的形状和材质也需要搭配,可以选择传统的陶瓷盆、石质盆或现代感十足的潮流材质。
2. 设计理念:制作盆景需要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可以是模拟自然景色,也可以是抽象的艺术表达。
考虑植物的布局、高低错落、线条的流畅,力求整体造型的协调和美感。
3. 养护与修剪:盆景不同于一般的花卉养护,需要定期的修剪和造型,以保持整体的美观。
适时地浇水、施肥也是关键,要根据植物的需求和盆景的布局合理进行。
4. 景石与配件:景石是盆景中的重要元素,可以增加层次感和自然感。
同时,可以搭配一些小的装饰物件,如小桥、小船等,使盆景更富有情趣。
盆景赏析:1. 审美感受:盆景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植物陈列,赏析时可以从整体造型、植物的生长状态、色彩搭配等方面感受美的享受。
2. 心灵抚慰:盆景通过模拟自然景色,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对心灵产生抚慰作用。
放置于家中或办公室,可以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 文化意蕴:盆景在设计时常常融入文学、绘画、诗歌等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通过赏析,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4. 艺术价值:现代盆景制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更注重创意和艺术性。
一些现代盆景作品被视为艺术品,参与艺术展览,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总体而言,现代盆景制作与赏析既需要对植物、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需要发挥个人的创造力,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
徽派盆景赏析
徽派盆景赏析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其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在造型上分规则类和自然类,不拘一格,匠心独具,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
在手法上,徽派采用棕皮、树筋等材料进行“粗扎细剪”,而且多以黄山、九华山等名山胜地的树木为题材进行创作,多数为规律型树桩盆景。
在造型中,常用棍棒插在土中作支撑物帮助造型,一般从树木的幼小时开始造型,主干定型后才对侧枝进行造型,先扎后剪。
徽派的自然型树桩盆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注重师法自然和表现画意。
一般将主要枝干进行弯曲,弯曲程度大小不同;对于小枝采用修剪方法,力求模仿自然界树木的形态。
在造型中以扭旋弯曲为主,特点是等距离和对称,外形为不等边三角形。
徽派盆景常见的规律型树桩盆景有:游龙式、扭旋式、屏风式、疙瘩式、三台式等。
在树种上,以梅、黄山松、桧柏为代表;其次还有翠柏、罗汉松、黄杨、石榴、石楠、桂花、紫薇、南天竹、六月雪、雀梅、黄荆、碧桃等,其中梅花桩景最有特色。
徽派盆景赏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景观,还能让人们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盆景的设计理念案例分析
盆景的设计理念案例分析盆景的设计理念案例分析盆景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为模板,通过精心布局和修剪植物、布局石块等,将自然景观压缩到一个小小的空间中,以达到美化环境、激发情感和提升空间美感的目的。
下面以一个盆景设计理念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池塘山石盆景这个案例的设计理念是以山水画为蓝本,通过盆景布局再现自然山水景观的美。
这个盆景的主体是一个小池塘,池塘中生长着绿色的植物,仿佛是山涧中清澈的溪流。
池塘旁边有几块奇形怪状的山石,它们通过石底垒成不同高低的石台,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山势。
山石上长满了苔藓和矮松,形成了一幅悠远的山水画卷。
这个案例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气韵生动”的盆景艺术追求。
池塘的水面和绿色的植物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仿佛能听到水流的声音。
而山石的形状和矮松的姿态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岁月的积淀。
整个盆景呈现出一种融合了山水画意境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这个案例的设计也体现了“寓意深远”的盆景艺术追求。
山水画一直以来都代表着团结、和平和富饶,因此这个盆景的设计也映射出这些美好寓意。
池塘代表着水源的丰富和生命的滋润,而山石则象征着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个盆景所呈现的是一种平淡中蕴含着哲理的美。
通过分析这个案例的盆景设计理念,我们可以看到,盆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模拟自然景观,以人工手法创造出更小、更精致的自然美。
而这个案例的设计中,则体现了“气韵生动”和“寓意深远”的两个盆景设计追求,通过布局和选择植物、山石来表达出自然的生机和力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好寓意。
这个案例的盆景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它不仅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欣赏到自然美,同时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哲理,从而提升我们的审美意识和生活品质。
浙江盆景分析报告
浙江盆景分析报告1. 引言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浙江作为盆景的重要产地之一,其盆景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浙江盆景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2. 浙江盆景的特点浙江盆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而闻名。
其特点如下:2.1 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浙江盆景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将大自然的美景搬到盆景中。
同时,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盆景艺术作品。
2.2 造型精细、栩栩如生浙江盆景的制作过程精细繁复,对植物的选择、修剪和摆放都需经过精心考虑。
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技法和对细节的把握,使盆景作品栩栩如生,给人以仿佛置身于自然环境中的错觉。
2.3 寓意深远浙江盆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每个盆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象征意义,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艺术家传达着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3. 浙江盆景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浙江盆景在技艺和市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1 技艺的提升浙江盆景的制作技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传承,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艺术家们不断创新,吸收国内外的盆景艺术精髓,使浙江盆景更加精致和精湛。
3.2 市场的拓展浙江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
盆景市场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购买浙江盆景作品。
同时,盆景艺术也成为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
4. 浙江盆景的未来前景浙江盆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1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浙江盆景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将现代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更多风格和形式各异的盆景作品。
这将为盆景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4.2 国际交流与合作浙江盆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加强与国际盆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浙江盆景的艺术魅力,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盆景技艺期末总结与反思
盆景技艺期末总结与反思一、总结盆景技艺是一门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形式,通过模拟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深入研究了盆景技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在实践中逐渐提升了我的技艺水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名家作品和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了解了盆景的发展历史和各种不同风格的特点。
我学习了盆景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盆、土、石、树、水等,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
我也学会了如何挑选适合的植物和石头,并对其进行修剪和造型。
此外,我还学习了盆景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包括灌溉、施肥、防虫等技巧。
在实践环节中,我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进,从最简单的盆景开始逐渐提升难度,逐步实现了自己的设计构思。
我发现,盆景技艺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同时也需要艺术和审美的眼光。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掌握了控制盆景的比例和形式的能力,以及表达我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盆景技艺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术,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我通过制作盆景,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我学会了欣赏平凡之中的美,懂得尊重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盆景技艺也教会了我如何耐心和持之以恒地追求完美,通过不断地修剪和调整,让盆景更加完美。
二、反思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盆景技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自己对盆景风格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虽然我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它们的设计原则和技巧。
只有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不同的盆景风格。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设计和构思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制作盆景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难题和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植物和石头,如何进行修剪和造型。
我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植物学、雕塑学等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盆景的鉴赏点评
盆景的鉴赏点评
一、盆景的概述
盆景是一种风景园林的装饰植物。
它的空间结构以盆子为根基,把苔藓、花木、石灰、湿地等种种东西,摆放在盆子里,经过设计师的搭配创造出一种美丽的自然山水园林场面,其艺术性和技巧性极为独特,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作,历来被人敬仰。
二、盆景的鉴赏点评
1、盆景的技巧性:盆景的创作需要有很深的技巧和心理学概念,它是一种三维的雕塑艺术,需要从色彩、形态、结构等多方面考虑,才能使创作出具有艺术风格和艺术内涵的盆景作品。
2、盆景的艺术性:盆景的创作者在设计布局时,苔藓、花木、石灰、湿地等元素要继承模仿中国传统园林“七堂八余”的景物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出盆景古典时尚、神韵、典雅、新颖的特质,使创作出精美的盆景作品,并用技巧相应的画法和线条,营造出各种风格的艺术景观。
3、盆景的审美性:合理运用色彩,重视色彩的变化,以增强视觉冲击,提升盆景的审美感受;细致做好植物的细部扩展,以传递观者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向往;调整物体的实际大小,以更好地表现不同空间的重要性,以更震撼的形式创造出有层次的艺术空间。
综上所述,盆景的创作融合了技术、艺术、审美等多种元素,要把它创造的美丽完美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必须仔细观察,凭借对艺术的理解,加上对自然山水的欣赏,才能鉴赏出盆景的精美。
中国盆景盆景构图的艺术表现
中国盆景盆景构图的艺术表现盆景的构图与布局,是对景物的具体安排,是处理盆景画面和立体形式结构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法。
盆景的物境与意境都是通过构图和布局来实现的。
盆景构图应具有造型生动、形象和谐的完美结构,在对立统一的原则下处理好盆景中景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运用辩证手法,结合思想情感,使作品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对立统一规律在盆景构图中有以下几点。
1主次分明一个盆景创作,首先要确立主体。
主体是作品的中心,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
在对树木盆景造型时,双干合栽时要使树干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以分清主次。
独干式的树木盆景也有主次之分,主干是树的主体,侧枝为客体,起陪衬主体、完善桩景构图的作用。
山水盆景也有主峰、次峰之分,以主峰为主题,主峰在体量、形态、安放位置上要与次峰有明显的对比,同时二者还要呼应、统一,表现出完美的艺术形式。
2虚实相应在盆景艺术创作中,虚与实这对矛盾处理,对盆景构图和意境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实是指有形实物;虚是指空白、虚无。
就盆景来说树木、山石、配件为实,实物之间的空白空间为虚。
景物之间的安排只有做到虚实相应、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3疏密合理疏与密的合理处理,是表现盆景造型布局的重要手法。
盆景造型对景物的安排要疏密有致、布局自然。
疏不等于无物,密不等于杂乱,疏密安排不能等量平衡,要从视觉效果、艺术效果、审美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使盆景景物之间疏密自然、和谐、遥相呼应。
4动静相依在一件盆景中要动、静相依相附,通过适当的对比,突出其动势或静势的塑造,使其形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达到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盆景造型讲究动势的营造,“险绝取势”是常用的方法,但险奇中要求平稳。
例如悬崖式盆景的树干向纵深处倾斜是突出其动势,但其根部应粗重,裸露似鹰爪,加上配石等技术手法,巧妙增加其整体的稳定性,所以动静相依是盆景构图的又一重要手法。
5露中有藏盆景艺术应做到露中有藏、有隐有显、耐人寻味、启人联想,既有直接的形象特征,又有间接的意境内涵。
盆景的造型与艺术欣赏
盆景的造型与艺术欣赏盆景是中国传统的园艺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精心修剪和布置盆景植物,再加上合适的盆器和台座,展示自然景观的美感。
盆景既是一种观赏植物的形式,也是一种艺术作品的表现。
其造型和艺术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盆景的造型设计盆景的造型设计是盆景艺术的核心。
它不仅仅是修剪植物,更是一种创造性地塑造自然景观和表现人的审美情趣。
盆景的造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选择:盆景的植物可包括各种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形态、枝叶、花果等特点,以及对盆土和光照的适应能力。
2. 错落有致:通过精心的布局和摆放,使盆景在容器中形成独特的空间感。
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摆放应该合理,既要保持自然的姿态,又要体现美感。
3. 寓意表达:盆景的造型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和布置来表达一定的寓意。
比如,将两棵树木紧密相依并植于同一盆中,寓意为两情相悦;将一棵曲径通幽的小树摆放于石头间,寓意为幽静宁谧。
二、盆景的艺术欣赏盆景作为一种园艺艺术形式,其艺术欣赏价值是无可置疑的。
具体来说,盆景的艺术欣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盆景通过对植物的人工修剪和布置,使其与自然环境和景观融合在一起,继承了自然之美的同时又增添了一分人工的巧思和创造力。
这种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2. 观察与想象的乐趣:观赏盆景需要仔细观察其植物的细节和整体形态,从中发现植物的独特韵味和美感。
同时,在欣赏盆景时,观者也会产生一种对自然和生命力的想象和联想,增添了观赏的乐趣。
3. 空间的艺术体验:盆景通过布置和摆放植物,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观赏盆景时,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空间层次和宏大氛围,产生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体验。
4. 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盆景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观赏盆景可以帮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同时也能从盆景中感受到人生的意蕴与哲理。
盆景艺术行为分析
盆景艺术行为分析一、化静为动概念和艺术类型盆景是一种静态形象艺术,盆景作者手下创作出来的静物,总是显得洒脱奔放,活泼舒展,跳跃飞扬、生机盎然,盆景中这种对静物的表现技巧,我们称之为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的盆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给人以活动感,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动势造型,是一目了然的动,这是客体给予主体的活动感。
另一种是人给予盆内形象的活动感,它不是以盆内的形象直接表示动感,而是通过观赏这种特定的景物后腾飞艺术想象后产生的动。
二、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一)盆内的形象给予人以活动感1.使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动势造型,是众多艺术常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在诗歌创作中,唐代诗人李贺写的“踏天磨刀割紫云”,这一句诗中有“踏”、“磨”、“割”三个动词,这是极具动作性的妙句,把一位脚踏天庭、有月牙上磨刀、收割万里紫云的巨人形象和雄浑阔大的气势表现出来了。
闻名于世的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形象无一不飞动奔放,不论是飞天,还是反弹琵琶的舞女及人像,全都在飞腾的舞姿之中,就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飞腾动荡是那时绘画艺术境界的特征。
世界著名的雕刻家罗丹写动而不写静,其石刻作品《步行的人》,看了感觉确实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深受启发,从中领悟到笔法精妙之处,其狂草龙飞凤舞,首尾衔接,一气呵成,成为一代狂草书法大家。
动势造型是诗词、绘画、雕刻、书法所共有的艺术特征,盆景也不例外。
盆景的动势造型,就是使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
如何使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呢?请听罗丹的回答。
有人问罗丹创造动象的秘密,罗丹回答说:“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动势就在两种现状的转换过程中产生。
《步行的人》提取一只脚的动势造型,正反映了站立不动和迈步落地两种姿势之间过渡转换中间过程的瞬间形象。
盆景的特色、种类及赏析
盆景的特色、种类及赏析盆景是一种文化艺术品,它以盆景植物为主要元素,配以盆器、石、水等辅助元素,通过创造一个小型自然景观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畏。
盆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1.艺术价值:盆景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化艺术品,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文化价值:盆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的积淀。
它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
3.教育价值:盆景可以培养人们的耐心、毅力、细心、观察力和创造力等素质,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命,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4.生态价值:盆景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小型的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可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经济价值:盆景作为一种高档的文化艺术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创业和投资的选择。
盆景的赏析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欣赏其植物的形态、色彩、纹理等,观察盆器、石、水的造型和排列等,同时还需要欣赏其整体的美感和气质。
盆景的赏析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态和情趣。
6.植物赏析:盆景的植物是构成盆景的主要元素,需要注意植物的形态、叶片、花朵、枝干等特点,以及植物之间的搭配和谐度。
同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状况,如是否健康、生长繁茂等。
7.盆器赏析:盆器是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盆器的形状、大小、材质、质感等特点,以及盆器与植物的搭配和谐度。
石赏析:盆景中的石头是表现自然景观的重要元素,需要注意其石纹、质感、色彩等特点,以及与植物、水的搭配和谐度。
8.水赏析:盆景中的水可以是流水、落水、滴水等形式,需要注意其流动、声响、颜色等特点,以及与植物、石头的搭配和谐度。
9.整体赏析:需要注意盆景整体的美感和气质,如色调、构图、比例、层次等方面的协调性和和谐性。
总的来说,盆景的赏析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也需要有欣赏美的心态和情趣,通过不断的欣赏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盆景的魅力。
盆景技艺实践报告总结
盆景技艺实践报告总结
本次盆景技艺实践报告总结主要包括了对盆景技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的总结,以及对所取得成果和遇到困难的分析。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盆景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技艺和经验。
首先,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了盆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盆景树种的选择与修剪、土壤的调配、水肥管理等方面。
通过课堂学习和老师的指导,我掌握了盆景艺术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尝试了不同的技法和造型方法。
例如,我通过修剪、剪线、盆景的摆放等手法,使得盆景作品更具有艺术效果和观赏性。
其次,我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盆景树种的选择和修剪技巧的掌握。
初期我对于盆景树种的选择并不了解,容易选择不适合盆景艺术的树种,或者修剪不当导致盆景的生长不良。
然而,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渐渐学会了如何选择适合的树种,并运用正确的修剪技巧来修剪盆景作品。
最后,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盆景技艺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盆景技艺需要耐心地等待树木生长和修剪,并且需要细致地观察和处理每一个细节。
通过与盆景艺术的接触,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
这种品质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在盆景技艺中发挥作用,也会成为我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素质。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盆景技艺实践,我不仅学到了盆景艺术的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我相信,在今后的
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盆景技艺,并在盆景艺术的世界中创造更多美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景艺术行为分析一、化静为动概念和艺术类型盆景是一种静态形象艺术,盆景作者手下创作出来的静物,总是显得洒脱奔放,活泼舒展,跳跃飞扬、生机盎然,盆景中这种对静物的表现技巧,我们称之为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的盆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给人以活动感,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动势造型,是一目了然的动,这是客体给予主体的活动感。
另一种是人给予盆内形象的活动感,它不是以盆内的形象直接表示动感,而是通过观赏这种特定的景物后腾飞艺术想象后产生的动。
二、化静为动的艺术手法(一)盆内的形象给予人以活动感1.使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动势造型,是众多艺术常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在诗歌创作中,唐代诗人李贺写的“踏天磨刀割紫云”,这一句诗中有“踏”、“磨”、“割”三个动词,这是极具动作性的妙句,把一位脚踏天庭、有月牙上磨刀、收割万里紫云的巨人形象和雄浑阔大的气势表现出来了。
闻名于世的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形象无一不飞动奔放,不论是飞天,还是反弹琵琶的舞女及人像,全都在飞腾的舞姿之中,就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飞腾动荡是那时绘画艺术境界的特征。
世界著名的雕刻家罗丹写动而不写静,其石刻作品《步行的人》,看了感觉确实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深受启发,从中领悟到笔法精妙之处,其狂草龙飞凤舞,首尾衔接,一气呵成,成为一代狂草书法大家。
动势造型是诗词、绘画、雕刻、书法所共有的艺术特征,盆景也不例外。
盆景的动势造型,就是使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
如何使盆内的形象具有动作性呢?请听罗丹的回答。
有人问罗丹创造动象的秘密,罗丹回答说:“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动势就在两种现状的转换过程中产生。
《步行的人》提取一只脚的动势造型,正反映了站立不动和迈步落地两种姿势之间过渡转换中间过程的瞬间形象。
盆景作者要在盆内表现形象的动态,就在于要抓住两个现状转换中间过程的瞬间传神的形象来造型,“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个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眼前了。
”(宗白华《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如贺淦荪先生创作的树石盆景《风在吼》,众所周知,在自然界风力的作用下,树木枝叶由静止状态向一边倒状态转换。
作者就抓住了在转换过程中树木枝干拼命与大风抗争的瞬间形象来展示该盆景的动作性,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较量,表达了弱者对强者不屈不饶的反抗精神,其动作性强,寓意深刻,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风在吼》的意境,成为动势盆景的代表作。
这类形象具有动作性的盆景还有《海风吹拂五千年》、《眠柳惊风》、《心潮》、(追月》、《大自然在呼吸》、《一林清风》、《山雨欲来》、《风雷激》、《大地微微暖气吹》、《风寒霜满枝》等。
2.借助摆件增加盆内形象的动作性无论是树桩盆景,还是山水盆景,其盆内形象的动作性往往难以表现,但如果在盆中得体的部位放置一至几个动作性强的摆件,如人物、动物、小船、车辆、小桥等,摆件虽小,在增强整个盆景的动作性方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例如朱广兴先生创作的山水盆景《千里江陵一日还》,盆中陡峭的山峰耸人云天,一条峡江劈山而过,在江面适当的部位放置一条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摆件—坐人小船。
小船随波逐流,飞流而下,象一支离弦之箭,只一日便可到达千里以外的江陵,整个盆景的动感跃然眼前,这是客体给予主体的活动感。
这个摆件小船在整个景物化静为动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类盆景还有《峡江放排》、(出塞》、(望归)、《八骏图)、《深山藏古寺》、《送别》、《望夫石》、《踏遍千山人未老》、《丰收在望》、《孤帆远影》等。
(二)人给予盆内形象以活动感与前者不同的是,盆内形象不具备直观的动作性,它往往失去独立性,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象征,其活动状态常常有人的主观色彩。
这一类型的化静为动创作手法可以分为象形式、拟物式、拟人式、移情式、形式感式、疑动式等。
1.象形式利用树体和山石形态特征进行动物或其它物体形象造型。
如将树、石造型成龙、凤、虎、狮、狗、兔、云彩等。
用动物的形象作盆景,物的动,便由无感的动化为有感的动。
例如焦国英先生创作的树桩盆景《玉兔的祝福》,该盆景是用形似玉兔的野蔷薇桩头嫁接三个品种月季而成,树冠由4种花色、100多朵花构成,似一个花篮。
看了使人感觉到,莫不是月中玉兔托起花篮,向地球祝福,祝福人类这个大家庭和睦相处,平安与幸福。
玉兔顶托、祝福,在盆中不是直观的动作性,是经过人形象思维以后,人的感情强加给玉兔的动态。
这类盆景很多,如《神州第一云》、《龙马精神》、《龙风呈祥)、《千禧龙)、《狮吼)、《彩云飞)、《云恋奇峰》、《云卷云舒》等。
2.拟人式法国人讲:“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但人也回敬了上帝,按照人的形象把上帝创造出来了。
”“人不仅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人还可以按自己的形象改造万物,这就是以人比物的拟人化”。
(东海《诗法举隅》)。
在盆景创作中,常常借用这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静物拟人化,人动则物动,物动即景动,达到化静为动的目的。
例如黄明山创作的榕树盆景《轻歌慢舞》就属这种类型。
盆中榕树形象似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主干弯曲似少女苗条的曲线,成团气生根下垂似少女的长裙,而大拱枝有如少女的长袖。
好象少女正踏着音乐的节拍,低声吟唱,慢舒广袖,翩翩起舞。
给人以动感和动态美。
榕树桩景的动象,完全是由人的主观想象外加给的,榕树在这里失去了独立性,成了人的化身。
这类动势盆景还有《群仙拜寿》、《相看两不厌》、《彬彬有礼)、(自有后来人》、(福寿齐眉)、《二乔)、(一介匹夫》、《醉舞春风》、《顶天立地)、(太公钓鱼》、《老妇新妆》等。
3.移情式静物在自然状态下带有人的某种感情色彩,通过大脑丰富的联想和思维活动后产生动感,使不动如能动。
例如苏伦先生创作的雀梅盆景《老梅着意化为桥),在雀梅主干右边树高113处,长着一个比干稍短“之”字形粗壮主根,根下端长在右侧盆土之中,主根下部悬空横卧盆上,似一座桥梁。
这座得天独厚的桥梁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是老梅为了使道路畅通,使天堑变通途,而不辞辛苦着意化为的桥。
老梅本是无情物,在这里老梅的感情是作者在塑造景物形象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到景物形象之中去了,使无情的雀梅根变成有情的桥,景物变成情物,而动感即在“着意化为桥”的过程中产生。
类似这类盆景还有《骄杨颂》、《高洁图》、《中华魂》、《虚怀若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高风亮节》、《君子之风》、《千里共蝉娟》、《独领风骚》等。
4.形式感式清《颐园画论》写道:“花以形式为第一,得其形势,自然生动活拨。
”盆景中景物的安排,有时也利用所谓的“形势”,即形式感。
王朝闻《雕塑谈》中讲形式感“使人觉得形体仿佛不能满足于它所占据的固定空间,力图向四周伸展,静止的形体显得活跃起来。
”形式感式的化静为动,具有由力引起的自然状态,往往使塑造的景物显得活泼跳跃和具流动感。
盆景创作中的倾斜、不等边三角形、弯曲、下垂、外伸等,都具有形式流动感的作用。
倾斜属于斜线构图,是一种重心偏离使人产生不稳定感觉的布局,这种布局的形式美带有流动感,使不动的景物显示出动态。
宋朝林通写梅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写梅枝“横斜”,具有形式的流动感。
古诗有时还用斜表示飞,如杜甫的“微风燕子斜”,刘长卿的“夕阳归鸟斜”,斜的形式带有飞动之意。
盆景作者在造型时,也借用诗词,绘画中的斜线构图,如钱阿炳先生创作的黄杨盆景《疏影横斜》就是如此,具有形式的流动感,显得活泼而有精神。
不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构图,两个长边之间的夹角最小,按照常规,力总是向尖端集中的,从而产生出一种向外力的延伸,以突出的尖端显示力的放射趋向,在形体结构上造成一种不均衡的动荡,从而产生动感。
很多盆景的树冠结构布局就用了不等边三角形,例如秦报光先生创作的朴树盆景《曾经沧海》,树冠右收左放,外轮廓线构成一个倾斜的不等边三角形,其张力向左下,具有形式的动感。
弯曲曲是为了积蓄力量,以求向前伸展,弯曲能产生力感,曲线的形式美带有流动感。
这种动感的产生,除了形式感的作用外,还有一种是人们似乎不加思索的下意识联想,当看到枝干弯弯曲曲时,就会与龙飞蛇舞、江流九曲回肠、罗带临风、长袖翻卷等诸多产生动感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因此,枝干弯曲是静物产生动感最常用的造型形式,一弯半、二弯半、一寸三弯、游龙式、扭旋式、川派盆景各种拐式、蓄枝截干、粗扎细剪、粗扎粗剪都是如此。
下垂悬岩式的树干、垂枝、跌枝和榕树气生根等下垂或向下延伸生长,或似古松绝壁倒挂;或似澡布飞流直下;或似苍龙探海;或似青松雪压。
给人以险峻、惊奇、顽强刚劲、不屈不挠的感觉。
其共同之处是力点向下,产生下压之势,其动感便油然而生。
这类动势盆景很多。
外伸树桩盆景中的大飘枝、探枝、枯枝顶及高耸的直干,山水盆景中直立的高山、起伏的群山等,总是尽量向外伸展,显得格外突出,给人以要突出重围的感觉。
大抓枝或似飞天舞动的飘带,或似伸出迎接宾客之手臂;探枝类似于动物探路之前爪;枯梢顶给人以“上冲”、“刺破青天”的动感;高耸直干拨地凌空,昂首天外;直立的高山给人以“山从人面起”之感,其形式感是向高远流动的,好象高山能挺起,还能直插云霄;起伏的群山组成波浪形曲线,其形式感是向平远流动的,给人以向前奔流的动感。
5.疑动式在一定条件下,人借助视觉感知外界景物时,往往产生心理错觉,对于静止的景物,看起来好象能动。
盆景作者将这种因心理错觉引起的动感用到了盆景创作中。
例如张家林先生创作的《江清月近人》,这是一盆江湖式的水早盆景,盆中主景和配景之间形成一条江,岸左边主景由一大三小4株对节白蜡树组成,并植于土丘上,构成一片小树林,配峰为龟纹石小丘。
夜晚月亮高挂树梢,倒映江底。
人置于这幅月夜图中,产生了《江清月近人》的错觉。
由于江水清澈,静于明镜,看见水底之月特别清晰,明亮,从而产生了月亮距离人很近的错觉,仿佛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看水底不动之月象是能动。
此类盆景不多见,还有《旷野天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