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esys和Isobar不同动态固定系统非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与PLIF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与PLIF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手术治疗是解决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对脊柱手术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开展了TLIF和PLIF手术等微创手术。
然而,这些手术最大的问题是对脊柱进行固定,可能会导致固定节段旁的普通椎间盘及关节面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而导致运动损伤和退行性改变。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是一种运动稳定系统,可以较好地维持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状态,降低周围组织的损伤率,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系统评价,以期为脊柱疾病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三、研究内容1.回顾国内外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技术特点和优缺点等方面的综述。
2.系统评估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考察。
3.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在脊柱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差异性,以期找到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技术特点和优缺点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TLIF手术及PLIF手术的差异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脊柱疾病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和技术指导,并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Dynesys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对照研究
Dynesys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对照研究作者:陆继业蒋国强卢斌罗科锋岳兵来源:《新医学》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比较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及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Dynesys治疗65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Dynesys组),并与同期接受单节段椎间融合术的70例同类患者(融合组)作比较,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数以及手术疗效、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手术节段和上位节段活动度的差异。
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数均短/少于融合组(P均< 0.05),而术后ODI和VAS 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2组随访时间为48 ~ 100个月。
至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和融合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或腰椎移位。
Dynesys组和融合组术后4年的优良率分别为93.15%和90.67%。
Dynesys组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大于融合组(P < 0.05),但2组术后上位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融合组患者术后2例(2.9%)出现邻椎病,而Dynesys组患者均无出现邻椎病。
结论术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Dynesys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创伤较椎间融合术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
【关键词】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椎间融合;腰椎退行性疾病;老年患者【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Dynesys) and intervertebral fusion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Methods In the Dynesys group, 65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were treated with Dynesys, and 70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rtebral fusion surgery were assigned into the fusion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surgical efficacy,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postoperative movement of surgical segment and the upper segment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Dynesys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fusion group (all P < 0.05), whereas postoperative ODI and VA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wo groups (both P > 0.05). Thefollow-up time was 48-100 months. During the final follow-up, the pain symptoms and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out screw loosening, fracture or displacement. At postoperative 4 years, the clinical efficacy rates were 93.15% and 90.67% in the Dynesys and fusion groups. In the Dynesys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movement of the surgical segment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fusion group (P < 0.05), whereas the postoperative movement of the upper segme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wo patients (2.9%) in the fusion group had adjacent vertebral diseases after operation,whereas no case was observed in the Dynesys group. Conclusions The 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before surgery. Dynesys yields less trauma,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faster reco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compared with intervertebral fusion surgery.【Key words】 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Intervertebral fusion;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Elderly patient腰椎椎間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术式,但椎间融合术改变了原有脊柱的结构,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发生显著改变,邻近节段活动度代偿性增大,加速了邻近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而且手术创伤较大,对于体质较差、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大。
Dnesys
动 态 固定 系 统 非融 合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的 规 范 化 护 理 为课
题 进 行 了长 时 间 的 研 究 , 现 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疾病以及预后有一个初 步的认识 , 以 适 当 的 方 式 告 知 患 者 的 目的 , 让 他 们 了解 手 术 的 必要 性 和 安 全 性 , 说 明手 术 的 大概 过
[ 关 键词] D y n e s y s 动 态 固定 系统 ; 非融合 ;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 规 范 化 护 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8 8 4 9 . 2 01 5 . 3 0. 0 3 8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3
程 以及 注 意 事 项 , 消 除 患 者 的 恐 慌 心 理 。② 加 强 与 患 者 的 交
选取 2 0 1 0年 2月 一 2 0 1 4年 2月在 我 院 接 受
1 . 1 一般 资料
流, 及 时了解他们 的心 理变 化 , 取 得 患 者 以及 患 者 家 属 的 信
任, 增 强他 们 的 安 全 感 和 舒 适 感 , 消 除 不 良情 绪 带 来 的 困 扰 。
室准备 、 生命体 征检 查 , 术 中配合医生治疗 , 术后饮食护理 、 观 察各 项生 命体 征 、 伤 口护理 。观察 组 采用 如下 规 范化 护理 方法 。
1 . 3 . 1 术 前 护 理
手段 , 在这种 情况下 , 科 学合 理 的 康 复 护 理 在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③ 根 据 患 者 的兴 趣 爱 好 适 当安 排 一 些 活 动 , 分 散 患 者 的注 意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wh o u n d e r we n t 1 u mb a r s p i wi t h Dy n e s y s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2 t o J a n u a r y 2 0 1 5,i n c l u d i n g 2 4 p a t i e n t s
S h a a n x i 7 1 0 0 6 1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e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D y n e s y s d y n a mi c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l u mb a r d e —
b i n ,L
f e i , Z h a o Z h o n g t a o . 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 He a l t h ,X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He a l t h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
Cu r at i v e e f f e c t of Dy ne s y s dy n ami c s t a bi l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o n no n - o s t e o po r o s i s l um b a r d e g e n e r at i v e d i s e a s e Zh ao Ho n g—
赵 宏斌 李宇飞 赵 中涛
【 摘 要 】 目的 评估 D y n e s y s 动 态 内固定 系 统 治疗 腰 椎 退 变性 疾 病 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回顾 分 析 2 0 1 2年 1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研究黄鹏【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5【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Dynesys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近侧邻近节段正常生理活动度(ROM)。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4±28)min 比(123±21) min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55±30) mL比(341±3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提高,治疗1年后又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术后1年后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近侧邻近节段ROM均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手术侧邻近节段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non-fusion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Methods Total of 72 patient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admitted to Liao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Apr .2011 to Jun.2013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30 cases) and study groups(42 cases).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of Dynesys dynamic non-fusion fixatio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he related surgical indicator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score,surgical segment adjacent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proximal segments range ofmotion(ROM)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three months,1 year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perative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04 ±28) min vs (123 ±21) mi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255 ±30) mL vs (341 ±32) m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3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surgery, ODI index, VAS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05 ) ,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3 months after surgery,segment intervertebral heigh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while 1 year after surgery saw a decrease(P<0.05),and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group(P<0.05).3 months,1 year after surgery,proximally adjacent segment ROM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P<0.05),and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Non-fusion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bined with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thus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总页数】3页(P986-988)【作者】黄鹏【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辽阳 11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相关文献】1.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非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J], 赵宏斌;李宇飞;赵中涛2.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J], 刘元彬;张智;郑佳状;汪凡栋;陈宇;蔡奇霖;廖伟3.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马宁;高延征;高坤;张敬乙;余正红;盛伟超;邢帅;吕东波;4.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J], 马宁;高延征;高坤;张敬乙;余正红;盛伟超;邢帅;吕东波5.腰椎融合辅以临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动态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疗效观察 [J], 罗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
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肌力减退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患者的病发年龄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是较为常见的选择,而传统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Dynesys是一种新型的非融合内固定系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该系统采用了弹簧悬吊和固定的原理,通过保持椎间盘的稳定性来缓解症状。
相对于传统手术方法,Dynesys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并且能够保留患者天然的脊柱运动功能。
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采用Dyne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项长期随访研究纳入了10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另外50例接受了传统手术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Dynesys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且长期疗效稳定。
在术后1年、3年、5年和10年的随访中,Dynesys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6%、92%、90%和88%,而传统手术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6%、82%、78%和72%。
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Dynesys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疼痛感较轻,恢复时间较短。
术后1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平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为3.6,而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5.3(P<0.05)。
术后3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1,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3.7(P<0.05)。
术后6个月,Dynesys治疗组的VAS评分进一步下降至1.4,而传统手术组的评分为2.8(P<0.05)。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
结果: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以及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术后一年时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腰椎不稳;非融合动态内固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运动节段负荷量较大出现异常则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1-2],进而引发相应症状。
而引发下腰痛症状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因则为此疾病,近几年来,此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为手术。
针对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来说,仅仅给予髓核摘除术,术后会让腰椎不稳加重,让椎间隙高度发生程度不同的丢失,进而造成神经根管狭窄。
此研究用分组方式研讨,意在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作用。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37岁-64岁,平均为(55.2±2.6)岁,病程时间28d-15年,平均为(2.7±0.4)年;研究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37岁-65岁,平均为(55.3±2.5)岁,病程时间27d-15年,平均为(2.6±0.5)年。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伴邻近节段退变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其中采用Dynesys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9例(Dynesys组),采用PLIF治疗36例(PLIF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前屈后伸位×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进行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评价,并与术前分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且末次随访时PLIF组均大于Dynes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UCLA分级,Dynesys组39个节段中有4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PLIF组36个节段中有13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症状性退变.结论 Dynesys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选择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虽然对于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远期仍有出现症状性邻椎病的可能性,但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Dynesys仍然是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23【总页数】5页(P1882-1886)【关键词】动态稳定;融合术;腰椎;邻近节段退变【作者】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作者单位】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腰椎退变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刘克骏;米明珊;白海明;麻承德;伍真【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32)5【摘要】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方法是采用椎弓根钉非动态固定系统,但患者术后病变节段活动度降低甚至丧失,并伴有慢性腰痛、临节段退变加速,因此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1-3]。
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一种用于稳定腰椎的非融合性椎弓根系统,Dynesys在传统椎弓根坚强内固定系统上加以改进,【总页数】2页(P862-863)【作者】刘克骏;米明珊;白海明;麻承德;伍真【作者单位】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麻醉科;810001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麻醉科;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麻醉科;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J], 刘军;项良碧;陈语;于海龙;任伟剑;郭明明;朴美慧;毕岩;王琪2.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J], 卫沛然;邹德威;陈晓明;谭荣3.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动态固定早期临床观察 [J], 杨述华;许伟华;叶树楠;冯勇;吴星火;刘先哲;王晶4.Dynesys动态固定联合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护理 [J], 徐爱君;蒋丽娜5.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J], 毛克政;梅伟;王庆德;姜文涛;王春萍;郭润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ynesys非融合动态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0 0 1 , 术前 1 天 OD I : 6 8 % 一 一 7 9 %, 平均 7 4 %, 术后 1 周: 1 7 . 6 % 一 一 2 1 %, t = 8 2 . 0 0 6 , P < O . 0 0 1 , 术后 3月 : 1 4 . 5 %一 一 1 9 %, t = 8 8 . 3 4 4 , P < O . 0 0 1 , 术后 6 月: 1 1 . 5 %一 一 1 8 . 5 %, t = 9 0 . 1 1 3 , P < O . 0 0 1 。 术后 1 周、 3月、 6月均给 予 x线 复查 , 未发现 螺钉松 动及 断钉 。 结论 : Dy n e s y s 后路 非融合动 态稳 定
系统 与减压 结合在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近期 疗效安全 确切 , Dy n e s y s 保 留 了病 变腰椎 的活动 度 , 保证 了后柱 稳定性 , 纠正腰 椎 失稳 。 关键 词 : 非 融合 ; Dy n e s y s ; 动 态 系统 ; 腰 椎 间盘 突出症 中图 分 类 号 ; R 6 8 1 . 5 + 3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1 — 0 0 0 7 — 0 3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但术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的丧失、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腰椎非融合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主要分为四大类:棘突间撑开系统、经椎弓根固定的半钢性装置、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稳定系统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装置。
已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椎非融合动态固定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4]。
本院脊柱外科从2010年开始采用Dynesys 系统和椎弓根螺钉PEEK 棒非融合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在本科行Dynesys 与椎弓根螺钉PEEK 棒非融合动态固定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47例。
其中Dynesys 系统动态固定(Dynesys 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37.62±5.41)岁;手术节段:L 3~45例,L 4~512例,L 5~S 15例。
PEEK 棒动态固定(PEEK 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0.17±6.35)岁;手术节段:L 3~47例,L 4~514例,L 5~S 14例。
1.2方法1.2.1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手术区域并铺无菌手术单,取腰部后正中切口,棘突旁逐层剥离显露手术节段。
采用常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需先采用双侧金属棒临时固定,根据具体情况行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
减压完成后按术中所测长度截取相应长度的Dynesys 系统套管、绳索替换金属棒,先松开一侧金属棒,将绳索套入套管后安置于椎弓根螺钉上收紧固定,同法连接对侧弹性装置。
PEEK 弹性棒连接方法同上。
1.2.2术后处理术后24h 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8h 后拔除引流管。
术后卧床2周,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行腰背肌及下肢功能锻炼,2周后佩戴腰围适当下床活动。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非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Clini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 observation Of Dynesys non— sion fixation for lum bar spine degeneration
ZHA N G H aoshaqiang.GU O Rui,W A N G Zhigang”,LI Kun
(Department ofOrthopeadics,People’s Hospital ofthe Xi ̄iang Uygur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00,China)
(49.7 ̄3.4)years(ran ge,33—58 years).Detailed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in all the patients before surger y,
including lumbar an teroposterior an d lateral X-ray,dynamic X—ray,CT scanning+two—dim 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 n d M R.
腰椎退行性疾病 Dynesys非融合 内固定治疗 的临床疗效
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是指腰椎间盘、骨关节、韧带和肌肉等组织的退变,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肌无力等症状的疾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有明显的创伤和并发症,且术后康复时间较长。
Dynesy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通过椎间动态稳定钢板来改善椎间的运动,从而缓解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疼痛和症状。
Dynesys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目前国内应用Dynesys技术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中国的植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患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1)符合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断标准;(2)使用过保守治疗且效果不佳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3)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Dynesys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观察采用Dynesys技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方法如下:(1)Dynesys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Dynesys技术治疗,包括动态钢板、螺钉等植入术后,术后加强锻炼和康复训练。
(2)传统手术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包括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内固定等手术,术后加强锻炼和康复训练。
(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疼痛缓解、功能改善、并发症等指标。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探讨Dynesys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2)比较Dynesys技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3)为中国植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㊀㊀DOI:10.19548/j.2096 ̄269x.2019.01.008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通信作者:高延征ꎬE ̄mail:doctorgao63@163.com 临床研究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马宁㊀高延征㊀高坤㊀张敬乙㊀余正红㊀盛伟超㊀邢帅㊀吕东波ʌ摘要ɔ目的㊀探讨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ꎮ方法㊀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ꎮ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㊁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㊁椎间隙高度㊁椎间活动度㊁腰椎前凸角㊁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以及改良Pfirrmann分级ꎮ结果㊀随访时间为(53.6ʃ32.3)个月ꎮ术后24个月ꎬ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ꎬ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3)ꎮ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ꎬ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ꎬ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ꎬ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100)ꎮ手术前后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和改良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结论㊀应用单侧Isobar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ꎬ具有手术创伤小㊁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ꎮʌ关键词ɔ腰椎ꎻ椎间盘移位ꎻ椎关节突关节ꎻ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ꎻ单边动态稳定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154200510027)Curativeeffectoflumbardischerniationtreatedwith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fixationsystem㊀MaNingꎬGaoYanzhengꎬGaoKunꎬZhangJingyiꎬYuZhenghongꎬShengWeichaoꎬXingShuaiꎬLyuDongbo.DepartmentofSpineSurgeryꎬAffiliated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ꎬZhengzhou450000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GaoYanzhengꎬE ̄mail:doctorgao63@163.comʌAbstractɔObjective㊀Toevaluatetheclinicaleffectof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fixationsystemintreatmentof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s㊀Atotalof40caseswithlumbardischerniation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fixationinAffiliatedPeople's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fromFebruary2012toJune2015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visualanaloguescale(VAS)ꎬ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ꎬ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scoresꎬdischeightꎬrangeofmotionꎬlumbarlordosisangleꎬgradingscaleof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andmodifiedPfirrmmanngradingsystemofdiscdegenerationwereobservedandcomparedon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Results㊀Thefollow ̄uptimewas(53.6ʃ32.3)months.Atthelastfollow ̄upꎬtheVASscoreandODIindex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preoperative(P<0.05)ꎬJOA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preoperative(P=0.013).Thedischeight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P>0.05).Theintervertebralmotionintheadjacentuppersegment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ꎬwhilefixedsegmentmobilitydecreasedaftersurgery(P<0.05).Thelumbarlordosisanglewasnosignificance(P=0.100).TheUCLAgradingscaleandmodifiedPfirrmmanngradingwer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sbetween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P>0.05).Conclusion㊀TheclinicaleffectoflumbardischerniationtreatedwiththeunilateralIsobarTLLdynamicnon ̄fusioninternalfixationsystemissatisfactoryꎬwiththeadvantagesoflesssurgicaltraumaꎬlowcostandrapidlyrecoveryofpatients.ʌKeywordsɔLumbarvertebraeꎻIntervertebraldiskdisplacementꎻZygapophysealjointꎻIsobarTLLdynamicfixationsystemꎻUnilateraldynamicstabilization㊀㊀Fundprogram:HeNanProvincialInnovationandOutstandingTalentProgram(154200510027)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ꎬ近年来青年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ꎬ若治疗不当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ꎮ传统的减压融合坚强内固定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ꎬ但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ꎬ融合及坚强内固定会导致相应脊椎节段的活动度完全丧失ꎬ改变脊柱功能单元的正常力学传导ꎬ而相邻脊椎节段承受的应力增大可诱使脊椎退变或病情加重ꎬ进一步发展将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1]ꎮ另外ꎬ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ꎬ虽然该术式在恢复脊柱正常力学传导及保留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ꎬ但存在手术费用高㊁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大等不足ꎮ因此ꎬ脊柱非融合技术成为了近年来脊柱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ꎬ目前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2 ̄3]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是以改变术后脊柱应力传导和重建脊柱功能单元的荷载分布来降低脊椎固定节段椎间盘及小关节应力的一种动态非融合技术[4 ̄5]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可在保证脊柱稳定性和维持椎间高度的同时ꎬ保留手术固定节段的活动度ꎬ避免对手术对侧及邻近节段产生负面效应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还可以提供一部分关节突关节的功能ꎬ有时也被作为关节突关节置换的方法ꎮ对于年龄小且对腰椎活动度要求高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ꎬ可尝试使用单侧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ꎮ本研究回顾分析行单侧IsobarTL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4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ꎬ通过患者主观满意度及影像学表现评估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ꎮ资料与方法一㊁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为单节段单侧病变ꎻ(2)年龄25~60岁ꎻ(3)应用IsobarTTL动态非融合稳定系统治疗ꎻ(4)术前影像资料完整可靠ꎮ病例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骨质疏松ꎻ(2)存在原发肿瘤或脊柱转移瘤ꎻ(3)合并感染及外伤等疾病ꎻ(4)术后随访资料不完整或随访时间ɤ2年ꎮ根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ꎬ其中男26例ꎬ女14例ꎻ年龄(40.7ʃ9.9)岁ꎮ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外侧型)26例ꎬ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14例ꎮL3/45例ꎬL4/520例ꎬL5/S115例ꎮ所有患者术前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ꎮ二㊁方法1.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满意后ꎬ患者取俯卧位ꎮ腰部后正中切口ꎬ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ꎬ显露手术节段ꎮ经 C 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病变位置后ꎬ沿棘突于骨膜下剥离患侧骶棘肌ꎬ显露患侧椎板间隙至关节突外缘ꎬ于固定节段相邻的2个椎体的患侧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ꎮ对于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ꎬ根据具体病情行椎板开窗减压术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ꎬ若存在关节突关节增生及神经根孔狭窄需行关节突关节切除神经根减压术ꎮ减压完成后放置IsobarTTL动力棒于钉尾并安装钉帽锁紧ꎮ生理盐水冲洗及彻底止血后留置引流管ꎬ逐层缝合切口ꎮ2.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hꎬ辅以激素㊁脱水㊁镇痛及神经营养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ꎮ24h引流量<50ml时拔除引流管ꎬ鼓励患者佩戴腰围下床活动ꎬ术后3个月内在避免重体力活动下逐步增加下床活动时间ꎬ3个月后可去除腰围正常活动ꎮ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 ̄loguescaleꎬVAS)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ꎬ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ꎬJOA)评估治疗分数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ꎮ影像学参数通过JW ̄PACS系统测量ꎬ包括手术节段和相邻上节段椎间隙高度㊁椎间伸屈活动度和侧屈活动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图1)ꎮ椎间盘退变情况通过X线UCLA(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GradingScale)系统及MRI改良Pfir ̄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6 ̄7]ꎮ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ꎬ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xʃs表示ꎬ行配对样本t检验ꎬ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及范围表示ꎬ行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㊀注:椎间隙高度为正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a与b之间的距离cꎮ椎间伸屈活动度为过伸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d与e的夹角 ̄过屈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d与e的夹角ꎮ椎间侧屈活动度为左侧屈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a与b的夹角+右侧屈位X线片上椎间隙上下终板连线a与b的夹角ꎮ腰椎前凸角为L1上终板连线f与S1上终板连线g的夹角图1㊀基于X线片的影像学参数测量方法㊀A正位㊀B侧位结㊀㊀果一㊁手术相关情况及临床疗效手术时间(105.5ʃ31.0)minꎬ术中出血量(224.0ʃ99.9)mlꎬ住院时间(10.2ʃ2.6)dꎮ住院期间4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ꎮ随访时间(53.6ʃ32.3)个月ꎮ术后24个月ꎬ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ꎬ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3)ꎬ见表1ꎮ随访期间未出现因内固定失效或相邻节段退变需再次手术者ꎮ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手术节段向对侧轻微侧弯ꎬCobb角为16.46ʎꎬ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ꎬ予其动态观察ꎬ嘱患者每年复查X线1次ꎮ典型病例见图2ꎮ二㊁影像学测量参数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由于患者术前伴有因神经根性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ꎬ神经根减压后疼痛均明显缓解ꎬ术后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ꎬ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ꎬ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100)ꎬ见表2ꎮ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3ꎮ随访期间28例患者行MRI检查ꎬ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4ꎮ讨㊀㊀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椎间盘退变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ꎬ临床上多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方式治疗ꎮ但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所引发的邻近节段退变是影响患者中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ꎬ融合内固定术使手术节段活动度完全丧失ꎬ脊柱功能单元的正常力学传导发生变化ꎬ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所受应力增大ꎬ从而使脊柱退变加速ꎬ甚至导致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㊁椎管狭窄或节段不稳[8]ꎮ因此ꎬ动态非融合技术成为了骨科临床领域的研究热点ꎮ目前ꎬ临床上使用的动态非融合技术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脊柱的生物力学要求ꎬ限制或控制节段运动范围ꎬ维持或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ꎬ减少对手术邻近节段的不良影响ꎬ可延缓或修复椎间盘退变ꎮ本研究患者年龄较小ꎬ对术后活动度要求较高ꎻ对于仅存在单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ꎬ予以完整保留对侧软组织㊁小关节㊁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ꎬ行单侧表1㊀手术前后VAS评分㊁ODI指数及JOA评分(xʃs)时间VAS评分(分)ODI指数JOA评分(分)术前6.5ʃ1.371.3ʃ16.06.7ʃ2.5术后1周2.8ʃ1.728.5ʃ13.715.7ʃ4.1术后6个月2.1ʃ0.824.8ʃ14.223.3ʃ2.3术后24个月1.6ʃ1.120.9ʃ11.523.8ʃ2.0P值a0.0380.0000.013㊀㊀注:a术后24个月的数据与术前数据比较表2㊀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时间椎间隙高度(cm)固定节段a相邻上节段(xʃs)椎间伸屈活动度(ʎꎬxʃs)固定节段相邻上节段椎间侧屈活动度(ʎꎬxʃs)固定节段相邻上节段腰椎前凸角(ʎꎬxʃs)术前0.80(0.55~0.92)0.91ʃ0.092.85ʃ1.872.93ʃ2.017.47ʃ3.098.14ʃ3.6939.79ʃ11.30术后1周0.79(0.58~0.92)0.90ʃ0.132.23ʃ0.844.68ʃ2.023.88ʃ1.2810.54ʃ2.1136.32ʃ9.57术后6个月0.77(0.53~0.91)0.88ʃ0.182.31ʃ0.894.96ʃ2.314.03ʃ1.1711.28ʃ2.2635.15ʃ10.22术后24个月0.76(0.52~0.89)0.87ʃ0.162.33ʃ1.015.18ʃ2.154.21ʃ1.3512.07ʃ1.8536.95ʃ9.80P值b0.0680.0520.0250.0000.0090.0000.100㊀㊀注:a统计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ꎬ以中位数及范围表示ꎻb术后24个月的随访数据与术前数据比较图2㊀患者女ꎬ34岁ꎬ腰椎间盘突出症ꎬ行后路单侧开窗减压L4/5弹性内固定术㊀A术前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偏左侧)ꎬL4/5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为5级ꎬL3/4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为2级㊀B术后35个月腰椎MRI示L4/5及L3/4椎间盘改良Pfirrmann分级仍为5级和2级㊀C~H术后35个月腰椎正侧位X线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至术前ꎬ无明显脊柱侧弯ꎬ腰椎动力位X线示腰椎活动度可ꎬ且无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情况表3㊀手术节段及相邻上节段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例ꎬn=40)时间Ⅰ度Ⅱ度Ⅲ度Ⅳ度手术节段㊀术前029110㊀术后1周029110㊀术后6个月027130㊀术后24个月024151相邻上节段㊀术前271300㊀术后1周271300㊀术后6个月261310㊀术后24个月231520椎旁肌肉剥离暴露手术视野ꎬ经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彻底减压后ꎬ置入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ꎮBozkus等[9]认为ꎬ单侧椎旁肌肉剥离后行椎板减压动态内固定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ꎬ既可减少手术创伤ꎬ同时又避免了对侧椎弓根螺钉置入所带来的风险ꎬ降低了术后椎旁肌肉萎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手术费用ꎬ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ꎮ保留对侧脊柱功能单元的完整性及应用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在实现充分稳定的同时ꎬ保留了手术节段一定的运动功能ꎬ使脊柱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活动度和负荷传递ꎮ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一方面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ꎬ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控制脊柱异常活动并重建脊柱功能单元载荷传递来达到缓解患者术后腰痛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加重的目的ꎮ对于外侧型突出或伴小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表4㊀手术节段及相邻上节段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例ꎬn=28)时间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手术节段㊀术前001914400㊀术后6个月001815400㊀术后24个月000717310相邻上节段㊀术前010891000㊀术后6个月09991000㊀术后24个月079111000患者ꎬ需另行关节突关节切除ꎬ彻底减压ꎬ解除神经根所受压迫ꎮ关节突关节在脊柱功能单元中起重要作用ꎬ可提供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的39%[10]ꎮ切除一个关节突关节会对椎间盘前后纵韧带以及同节段的另一关节突关节带来负面影响[11]ꎮ考虑到关节突关节的重要性ꎬ在切除关节突关节时ꎬ可考虑应用模拟其作用的植入物ꎮ近年来ꎬTops㊁DSS㊁TFAS及StabilimaxNZ等假体被逐渐应用于关节突关节置换术中ꎬ但暂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ꎬ若将这些假体广泛应用于临床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持[12 ̄15]ꎮOzer等[16]提出了动态螺钉+刚性杆的治疗方案ꎬ但由于刚性杆是不可移动的ꎬ因此术后会导致关节突关节更加僵硬ꎮ从功能性角度来看ꎬ一侧为刚性杆ꎬ另一侧为可移动的小关节ꎬ这就导致术后脊柱两侧的运动是不对称的ꎮ本研究应用的单侧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ꎬ可提供更加自然的小关节运动ꎬ在腰椎活动时动态棒产生的微小形变分散了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所承受的负荷ꎬ有效保护了脊柱功能单元的正常活动ꎮ应用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关节突关节置换方法ꎬ在保证脊柱稳定性及椎间隙高度的同时ꎬ也提供了一定关节突关节的功能[17]ꎮWelch等[18]认为ꎬ螺钉暴露在恒定负载下的时间越长ꎬ其松动的可能性就越高ꎮ因此ꎬ螺钉松动被认为是动态稳定系统的缺点之一ꎮ为了避免螺钉松动ꎬ就需要足够致密的骨质为螺钉提供相应的把持力ꎬ故对于高龄或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ꎬ需慎用此种手术方式ꎮ本组40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情况ꎬ术后24个月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ꎬ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ꎻ动态稳定节段伸屈及侧屈活动度均明显下降ꎬ相邻上节段活动度稍有增加ꎬ腰椎前凸角无明显改变ꎮ这提示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能够保留脊柱的一定活动度ꎬ有效限制脊柱的异常活动ꎬ延缓相邻节段的退变ꎬ减少椎间盘再突出ꎮ应用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的适应证:(1)年龄25~60岁ꎬ不存在骨质疏松症ꎻ(2)单节段病变ꎻ(3)单侧病变(包括后外侧㊁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㊁椎间孔狭窄)ꎻ(4)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伴或不伴椎板切除)ꎮQu等[19]认为ꎬ与椎间孔镜技术比较ꎬ应用动态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方面优势显著ꎬ且手术节段复发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较低ꎮ综上所述ꎬ应用单侧IsobarTTL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令人满意ꎬ具有手术创伤小㊁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ꎮ但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仍可能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及手术节段的脊柱侧弯ꎬ需结合具体病例进一步系统分析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HasankhaniEGꎬOmidi ̄KashaniF.Posteriortensionbandwiringandinstrumentationforthoracolumbarflexion ̄distractioninjuries[J].JOrthopSurg(HongKong)ꎬ2014ꎬ22(1):88 ̄91.DOI:10.1177/230949901402200122.[2]LequinMBꎬVerbaanDꎬBoumaGJ.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withstand ̄aloneTrabecularMetalcagesforrepeatedlyrecur ̄rentlumbardischerniationandbackpain[J].JNeurosurgSpineꎬ2014ꎬ20(6):617 ̄622.DOI:10.3171/2014.2.SPINE13548. [3]WangSTꎬMaHLꎬLiuCLꎬetal.Isfusionnecessaryforsurgicallytreatedburstfracturesofthethoracolumbarandlumbarspine?Aprospectiveꎬrandomizedstudy[J].Spine(PhilaPa1976)ꎬ2006ꎬ31(23):2646 ̄2652.DOI:10.1097/01.brs.0000244555.28310.40.[4]HolsgroveTPꎬGillHSꎬMilesAWꎬetal.Thedynamicꎬsixaxisstiff ̄nessmatrixtestingofporcinespinalspecimens[J].SpineJꎬ2015ꎬ15(1):176 ̄184.DOI:10.1016/j.spinee.2014.09.001. [5]ChamoliUꎬDiwanADꎬTsafnatN.Pediclescrew ̄basedposteriordynamicstabilizersfordegenerativespine:invitrobiomechanicaltestingandclinicaloutcomes[J].JBiomedMaterResAꎬ2014ꎬ102(9):3324 ̄3340.DOI:10.1002/jbm.a.34986.[6]XingRꎬDouQꎬLiXꎬetal.Posteriordynamicstabilizationwithdirectparsrepairviawiltseapproachforthetreatmentoflumbarspondylolysis:theapplicationofanovelsurgery[J].Spine(PhilaPa1976)ꎬ2016ꎬ41(8):E494 ̄502.DOI:10.1097/BRS.0000000000001295.[7]GriffithJFꎬWangYXꎬAntonioGEꎬetal.ModifiedPfirrmanngradingsystemforlumbar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J].Spine(PhilaPa1976)ꎬ2007ꎬ32(24):E708 ̄712.DOI:10.1097/BRS.0b013e31815a59a0.[8]HartmannFꎬDietzSOꎬKuhnSꎬetal.Biomechanicalcomparisonofaninterspinousdeviceandarigidstabilizationonlumbaradjacentsegmentrangeofmotion[J].ActaChirOrthopTraumatolCechꎬ2011ꎬ78(5):404 ̄409.PMID:22094153.[9]BozkusHꎬSasaniMꎬOktenogluTꎬetal.Unilateraldynamicstabili ̄zationforunilaterallumbarspinalpathologies.Anewsurgicalcon ̄cept[J].TurkNeurosurgꎬ2012ꎬ22(6):718 ̄723.DOI:10.5137/1019 ̄5149.JTN.6127 ̄12.1.[10]AdamsMAꎬHuttonWC.Themechanicalfunctionofthelumbarapophysealjoints[J].Spine(PhilaPa1976)ꎬ1983ꎬ8(3):327 ̄330.DOI:10.1097/00007632 ̄198304000 ̄00017.[11]ZanderTꎬRohlmannAꎬKlöcknerCꎬetal.Influenceofgradedface ̄tectomyandlaminectomyonspinalbiomechanics[J].EurSpineJꎬ2003ꎬ12(4):427 ̄434.DOI:10.1007/s00586 ̄003 ̄0540 ̄0. [12]McAfeePꎬKhooLTꎬPimentaLꎬetal.Treatmentoflumbarspinalstenosiswithatotalposteriorarthroplastyprosthesis:implantdes ̄criptionꎬsurgicaltechniqueꎬandaprospectivereporton29patients[J].NeurosurgFocusꎬ2007ꎬ22(1):E13.DOI:10.3171/foc.2007.22.1.13.[13]PanjabiMM.Thestabilizingsystemofthespine.PartⅡ.Neutralzoneandinstabilityhypothesis[J].JSpinalDisordꎬ1992ꎬ5(4):390 ̄396.PMID:1490035.[14]PhillipsFMꎬTzermiadianosMNꎬVoronovLIꎬetal.Effectofthetotalfacetarthroplastysystemaftercompletelaminectomy ̄facetectomyonthebiomechanicsofimplantedandadjacentsegments[J].SpineJꎬ2009ꎬ9(1):96 ̄102.DOI:10.1016/j.spinee.2008.01.010. [15]SenguptaDꎬMulhollandRCꎬPimentaL.ProspectiveclinicalstudyofdynamicstabilizationwiththeDSSsysteminisolatedactivityrelatedmechanicallowbackpainꎬwithoutcomeatminimum2 ̄yearfollow ̄up[J].SpineJꎬ2006ꎬ6(5):147.DOI:10.1016/j.spinee.2006.06.341.[16]OzerAFꎬSuzerTꎬSasaniMꎬetal.Simplefacetjointrepairwithdy ̄namicpedicularsystem:technicalnoteandcaseseries[J].JCraniovertebrJunctionSpineꎬ2015ꎬ6(2):65 ̄68.DOI:10.4103/0974 ̄8237.156049.[17]SchmoelzWꎬHuberJFꎬNydeggerTꎬetal.Dynamicstabilizationofthelumbarspineanditseffectsonadjacentsegments:aninvitroexperiment[J].JSpinalDisordTechꎬ2003ꎬ16(4):418 ̄423.DOI:10.1097/00024720 ̄200308000 ̄00015.[18]WelchWCꎬChengBCꎬAwadTEꎬetal.ClinicaloutcomesoftheDynesys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1 ̄yearpreliminaryresults[J].NeurosurgFocusꎬ2007ꎬ22(1):E8.DOI:10.3171/foc.2007.22.1.8.[19]QuYꎬChengMꎬDongRPꎬetal.K ̄roddynamicinternalfixationversus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forthetreatmentofsingle ̄segmentlumbardischerniation[J].JOrthopSurg(HongKong)ꎬ2017ꎬ25(3):2309499017742740.DOI:10.1177/2309499017742740.(收稿日期:2018 ̄03 ̄23)(本文编辑:苏凯燕)。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刘伟;陈昌伟;幸永明;徐杏平【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the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Methods We conducted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simultaneously internal fixation with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in 29 patients suffered from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showed excellent in 23 cases (80%),good in 4 cases (14%)and fair in 2 cases (6%). VAS score was decreased from (7.14±1.29) points preoperation to (2.26±1.03)points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 preoperative segmental range of motion (ROM) of the operative segments was (7.51±2.68)de-gree, and that was(4.22±1.47) degree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re was no screw loose or rupture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easy to operate, high safety,and so on,and it can reduc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pine,maintain segmental stability,reduce long-term lumbar degenera-tion and the risk of reoperation.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has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短期临床疗效。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非融合技术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王孟;李坤;王飞;张元豫【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2(15)1【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early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Dynesys and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6 patients under two methods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18 examples in each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ere observed blood loss, VAS, ODI index, the rate for short-term excellent or good relief of symptoms and ROM. Results Two groups of VAS and ODI index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ynesys group maintained adjacent segment ROM to its original condition, while instrumented segment ROM decreased; In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group, adjacent segment ROM increased, and instrumented segments fused. Conclusions Dynesys and th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an all take the ideal early curative effect. Dynesys preserve partial ROM ,and prevent accelerated degeneration, which is a desirable method of treatment.%目的探讨Dynesys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治疗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Dynesys 组18例,腰椎融合组1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指数、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椎间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术后VAS及ODI都得到明显改善;Dynesys组邻近节段ROM维持在原来状态,手术节段ROM减小;腰椎融合组邻近节段ROM增大,手术节段融合.结论 Dynesys与腰椎融合术均可取的理想的早期疗效,Dynesys保持了部分椎间活动度,有利于防止退变加速.【总页数】3页(P10-12)【作者】王孟;李坤;王飞;张元豫【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新疆临床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R687.3【相关文献】1.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J], 曹华;祁伟;王铮;徐正;2.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J], 曹华;祁伟;王铮;徐正3.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对照研究 [J], 周伟4.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J], 贾根;刘军5.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J], 郑风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ynesys 与 PLIF 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
Dynesys 与 PLIF 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吴海挺;蒋国强;卢斌;罗科锋;岳兵;陆继业【期刊名称】《新医学》【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ynesys dynamic stabilization system (Dynesys)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in treatment of hidden hemorrhage quantity in pa-tients with single-level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ingle-leve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treated with Dynesys (Dynesys group,n =36)and PLIF (PLIF group,n =36). Based upon the Gross equation,patients'height,body weight an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hematokrit (HCT)changes were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actual total hemorrhage volume,subtract by obvious hemorrhage volume to obtain hidden blood loss and make comparisons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Dynesys group, the total blood loss was (932 ±237)ml,(634 ±162)ml for obvious blood loss and (299 ±94)ml for hidden blood loss.In the PLIF group,the total blood loss achieved (1 098 ±459)ml,(667 ±265)ml for obvious blood loss and (431 ±211)ml for hidden blood loss.The hidden blood loss in the PLIF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Dynesys group (P <0.05).Conclusions The total blood loss of Dynesys and PLIF in treatment of single-leve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s more than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b-vious blood loss.Moreover,hidden blood loss in the Dynesy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LIF group.%目的:观察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技术(Dynesys)与经典的经皮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量的情况。
动态非融合椎弓根螺钉软系统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
动态非融合椎弓根螺钉软系统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摘要:目的:探讨动态非融合椎弓根螺钉软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
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接受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的患者63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28例患者用动态非融合椎弓根螺钉软系统进行治疗,35例患使用传统强制固定脊柱融合。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各项评分。
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dynesys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用时及术后影像学于不同体位、不同节段、椎间角度显示无显著差异。
结论:dynesys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无显著差异,但远期疗效、临近节段影响、腰椎活动度影响及慢性下腰疼痛等,多方面均优于传统固定融合治疗,因此dynesys可作为治疗腰椎退变和轻度不稳的一种有效的固定系统,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dynesys椎弓根螺钉腰椎退变固定系统【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17-02动态非融合椎弓根定软系统做一种针对腰椎退变和不稳进行治疗的非融合性、动力性固定器,为在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的基础上,可维持或恢复患者腰椎阶段间正常运动,对临近关节影响较小,作为治疗脊椎退化性病变理想方法[1]。
固定融合后会引起腰椎活动度丢失,产生慢性下腰疼痛,特别在邻近节段加速退化这一方面效果不甚理想[2]。
随着非融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产生的一系列困扰已逐渐摆脱。
目前,在国外骨科针对脊椎病变的治疗已广泛使用,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接受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的患者63例进行比较分析,其中28例患者行dynesysy治疗,设为观察组。
35例患使用传统强制固定脊柱融合,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8.2±3.5)岁。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Dynesys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Dynesys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时愔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骨折。
方法对31例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态稳定系统(Dynesys)固定,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方法,通过术前与术后随访,测量伤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上、下软骨终板复位情况。
了解Dynesys在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可靠性。
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3.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伤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
上、下软骨终板复位均比术前明显改善,脊柱运动影响较小。
结论Dynesys作为一种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有效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同定节段的活动性,脊柱活动影响较小,解剖结构的完整,增加并维持了椎间隙高度。
【关键词】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即采用跨伤椎固定的方法,通常固定两个以上的运动节段,固定坚强可靠、复位满意,可以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但是固定融合后,多个运动节段固定被限制活动,脊柱变得僵直,脊柱活动范围减少,并且固定范围内的椎间盘、小关节退变速度加快。
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012年12月对31例腰椎单一椎体骨折病人,采用椎弓根态稳定系统(Dynesys)短节段固定的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
年龄35-53岁,平均42.3岁。
治疗节段:L118例,L25例,L33例,L45例。
31例均为屈曲压缩型骨折,椎体压缩在Ⅲ0以内(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位,腹部悬空。
术前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病变间隙。
腰部后正中切口入路,沿棘突剥离两侧椎旁肌,行椎板的骨膜下剥离,向两侧显露至横突尖部,切实止血。
以椎间小关节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中上1/3水平线的交点作为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放置椎弓根螺钉.并以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作上、下椎弓根螺钉撑开,再次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伤椎复位满意后,在保持腰椎前凸位和撑开情况下,测量两侧上下椎弓根螺钉间距离,按所测长度截取需要的椎间管状袖套长度并置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 多发 骨科疾 病 , 多 因过 度 体力 劳 动 、 外 伤 等 原 因 导致 椎 间盘变 性 , 神经 根 以及 马尾 神经 受 突 出髓 核压
迫 引发 而 表 现 出 以 腰 腿 疼 痛 为 主 的 临 床 表 现 ¨ 。
L D H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 对L D H保守治疗无效
两种动态 固定系统非融合 治疗腰 椎问盘突
出症疗效好 , 且能维持术后椎间隙高度 , 在保 留节段 运动功能方面 , D y n e s y s 方式效果更 为突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动态 固定系统 ;非融合 ;D y n e s y s ;I s o b a r ;髓 核摘除术
的伦理 学标 准 , 得到 该 委 员会 批 准 , 分 组征 得 受 试 对
术逐 渐联 合应 用 于 临床 L D H治 疗 中 , 此 种 方 法 以恢 复腰椎 生理 功 能为 目的 , 力 求 达 到稳 定 病 变 节 段 、 保
留其部 分运 动 功能 的效果 J 。D y n e s y s 和I s o b a r 为 临 床 常用 两种 动态 固定 系统 , 本研 究 旨在 比较髓 核摘 除
A、 B组 时 间 比较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P均 >0 . 0 5 ) ; 2 4个 月 后 , A、 B组 疼 痛 程 度 均 明 显 缓 解 , V A S评 分 和
O D I 评分与术前 比较 明显降低 ( P均 < 0 . 0 1 ) , 术后 2 4个月 A组疼 痛评分低 于 B组 ( P< 0 . 0 1 ) ; 2 4个 月后 , A、 B组 I S R较术前明显 减少 ( P均 <0 . O 1 ) , 且 A组 低 于 B组 ( P<0 . 0 1 ) ; 术后 3 、 2 4个 月 , A、 B组 R O M 较术 前 降 低
中 图分 类 号 :R 5 8 1 .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4—8 1 8 2 ( 2 0 1 5 ) 0 8—1 0 4 0— 0 4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1 u mb a r 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 L D H) 为
1 0 4 0
中国临床研究 2 0 1 5年 8月第 2 8卷第 8期
C h i n e s e J o n m ̄ o f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c h , Au g u s t 2 0 1 5 , V o 1 . 2 8 , No . 8
・
临 床研 究 ・
式, 但 单纯 此 种 术 式 仍 不 能 解 决 术 后 多 次 复 发 的 问
题 。随着手 术技 术不 断提 升 , 后 路椎 弓根 动态 固定 技
1 0年 , 平均 ( 7 . 5±2 . 1 ) 年; 病变节 段 I A / L 5 3 6例 ,
L 5 / S I 2 4例 。手术 均 由 临床 经 验 和技 术 相 当 的术 者 完成 。本研 究遵 循 的 程序 符 合 人 体 试 验 委 员会 制定
者 多 采用手 术 治疗 , 椎 间盘髓 核摘 除术 为常用 手 术方
平均 ( 8 . 5±2 . 8 ) 年; 病变 节段 I A / L 5 3 8例 , L 5 / S 1
2 2例 。B组 患 者 联 合 I s o b a r系 统 治 疗 , 男3 2例 , 女 2 8例 ; 年龄 2 6— 5 4岁 , 平均( 4 2 . 4± 2 . 1 ) 岁; 病程 6~
年1 O月 至 2 0 1 2年 1 O月 收 治 的 1 2 0例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 以入院病 例号排序编 号 , 根 据 随 机 数 字 表
将患者分 为两组 , 每组 6 0例 。均 采用 髓核 摘 除术治 疗 , 联合 D y n e s y s 动态 固定 系统 非融 合治 疗组 为 A组 , 联 合
象 监护 人 的知情 同意 , 并 与其 签署 临床 研究 知情 同意
书 。两 组年 龄 、 性别 、 病 变 节 段 构 成 等 一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均无 统 计学 意义 ( P均 >0 . 0 5 ) 。
D y n e s y s 和I s o b a r 不 同动 态 固定 系统 非融 合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 临床 对 比
邓 险峰
湖北 医药学 院附属 随州市 中心医院骨科 ,湖北 随州
4 4 1 3 0 0
摘 要 :目的 研究 D y n e s y s 和I s o b a r 两 种动态 固定 系统非融合 治疗腰椎 问盘突 出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 择 2 0 1 1
( P均 < 0 . 0 1 ) , 术 后 3个 月 , A、 B组 R O M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术后 2 4 个月, A组 R O M 较 3个 月 时
R O M 增加 ( P< 0 . 0 5 ) , 且大于 2 4个月时 B组 R O M ( P< 0 . 0 1 ) 。结论
人 院病例 号排 序编 号 , 根据随机数字表 , 将 患 者 随 机 分为 两组 , 每组 6 0例 。两 组均 采用髓 核 摘 除术 治疗 。 A组 患者 联合 D y n e s y s 系 统治 疗 , 男3 4例 , 女2 6例 ; 年龄 2 5— 5 5岁 , 平均( 4 3 . 4± 2 . 4 ) 岁; 病 程 5一l 2年 ,
I s o b a r 动态固定系统非融合治疗组为 B组。随访 2 4个月 , 对比术后患者腰腿部疼痛视觉模 拟评分 ( V A S ) 、 O s w e s t  ̄
功能 障碍指数 ( O D I ) 以及椎间隙高度 比( I S R) 、 手术节段 运动 幅度( R O M) 等影 像学评价 指标。结果